《愉快的劳动》教学设计

2024-04-29

《愉快的劳动》教学设计(通用20篇)

篇1:《愉快的劳动》教学设计

愉快的劳动 教学设计

文成小学 何小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

解决歌曲教学中附点音符的时值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活动道具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课件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律动。(1)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还能使人们感受到劳动中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愉快的劳动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呢?

2、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钉钉子,叮 叮.叮 当 ;农民伯伯播种子,沙 沙.沙 沙;司机叔叔运货忙,嘀嘀.嘀 哒;环卫阿姨在扫地,刷 刷.刷 刷。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 听赏《铁匠波尔卡》

1.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劳动的人们,他们都在辛勤地劳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什么什?。从劳动时美妙的音乐中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大家看,年轻的彼特拿着大铁锤和师傅一起打铁。大铁锤“咚”的往下敲是在用力把铁打平,师傅用小铁锤“叮叮”的敲两下是在告诉彼特该打这里了。他们“咚叮叮、咚叮叮”的配合打铁多么有意思啊!

4.参与表现

(1)用“叮”“咚”摸唱主旋律。(2)打铁的节奏:

2/4 x xx | x xx | xx xx | x x || 师:同学们,其实,大小铁锤在劳动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合。看,这就是他们打铁时的节奏。

A.集体读。

B.分组配合读。一组读大铁锤,一组读小铁锤。C.按节奏自由练习

D.请你先读一读,再敲一敲。

(3)和着《铁匠波尔卡》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让我们都来做做小铁匠。随着《铁匠波尔卡》的音乐开始愉快的劳动。

5.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

1.导入 师:同学们,劳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能给个人带来劳动的快乐,有时甚至还能成为一个国家的“代名词”呢!(出示课件)谁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呢?

2.简介澳大利亚:

师:还是让这两只小羊来告诉我们正确答案吧!(出示课件): 澳大利亚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和畜牧业大国,它的小麦和羊毛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号称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你猜对了吗?

3.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春天举行的“剪羊毛大赛”。嘿,我们今天来得正是时候,牧场里的人们正在快乐地剪羊毛呢!看!

4.练习剪羊毛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下面先让我们学学剪羊毛的节奏:

2/4 x 0 | x 0 | x x | x 0 ||(做剪刀动作)

5.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劳动时唱的这首歌曲《剪羊毛》!(师生动范唱《剪羊毛》,生谈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 拍子)

6.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

师: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lu”中速跟琴哼唱一遍旋律。(2)找附点节奏,学习旋律。

师:这首歌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同时还有我们认识的四分休止符,请各分别找一找,附点音符和休止符使得歌曲更加愉快活泼。用“lu”再唱一唱。

(3)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词。(4)学生轻声跟伴奏读歌词,(解决质疑的问题:歌词中出现了与剪羊毛有关的小常识,你发现了吗?或者是读了歌词你有疑惑的问题吗?)

(5)学生跟琴轻声填歌词。(6)师生跟伴奏接龙唱。(7)提出难点,互相帮助。(8)集体跟琴唱词。

(9)演唱歌曲 :同桌之间左边的当小羊右边当工人,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感受劳动的快乐。

四、“欢庆劳动的丰收”——综合表演

1.导入

师:大家剪羊毛剪得都很辛苦,一定很想看看咱们的劳动成果吧?下面有请咱们的明星小羊肖恩送上“羊毛时装秀”!(课件播放动画片《小羊肖恩》片段)

2.听《丰收之歌》,看劳动丰收图,参与综合表演。

师: 看同学们笑得合不拢嘴,一定也感受到了牧场丰收的喜悦了吧?让我们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五、小结

师: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再见!

篇2:《愉快的劳动》教学设计

前几天,我执教了一节2年级的《愉快的劳动》中的《小渔篓》,这是一节唱歌课,课前我充分挖掘了这首歌的深刻含义和每句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每句旋律所表达的音乐情绪。设计思路上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为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设置不同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中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愉快的劳动”。

课上,我用直观教具——贝壳、竹篮,通过演示和学生的表演让他们学习了两个音“1”.“d”.“5”“S”。同学们掌握的准确、扎实,并且能自己编创旋律,能够跟琴演唱出旋律。这一环节师生互动非常好,体现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接下来的学歌部分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学生很快掌握了旋律,歌词也就学的轻松愉快,体会到了劳动的愉快。歌中的顿音记号和休止符,在演唱时表现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结束句的“嗯”学生们也能表现出恋恋不舍的心情。最后一环节学生的表演十分精彩把整个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们在恋恋不舍中结束了这节课。

篇3: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课堂环境中, 从小处、平常处着眼, 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件快乐的事情。我把创设愉快教学的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1. 关系和谐, 乐于学习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班集体里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这样学生才愿意和老师接近, 才会吐露心声。在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不因优生而偏袒, 不因差生而放弃, 让每一个孩子都因你的平等、尊重对待而高兴。同时, 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抑扬顿挫的朗诵、夸张有效的肢体语言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乐中学, 学中乐,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 乐于展现自我, 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获得知识, 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 导入新颖, 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设计一堂课的导入语至关重要。精彩有趣﹑新颖别致的导入语会让学生自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有兴趣, 学生就会以饱满的情绪,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乐而忘返。

3. 形式多样, 提高兴趣

中学生对新颖多变的东西充满兴趣, 所以课堂上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甚至昏睡课堂, 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来吸引学生。比如读书, 可采取多种形式:朗读﹑默读﹑浏览、跳读﹑速读等, 来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课文, 可根据内容改编课本剧表演﹑学生变换角色讲授﹑小组合作探究﹑制作表格图片等不同形式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

4. 问题设置, 调动情感

教学离不开生活。在语文教学中, 可结合课文内容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 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教学《我的母亲》时, 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胡适的母亲不仅仅是胡适先生的慈母, 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了胡适先生待人处事的哲学, 让他终生难忘。现实生活中你的妈妈在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让你念念不忘呢?”学生回忆往事, 两三分钟后, 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生活中质朴而又感人的小事, 令人动容。这个环节, 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又为学习新课文创设了愉悦氛围,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 手段辅助, 沉醉课堂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模型、录音、录像视频、课件等都使语文教学生动形象,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能够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物象, 让语文课本中的文字、图片活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写作兴趣, 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使学生在教师的“愉快教学”模式下更好地获得知识。如《看云识天气》一文, 作者不仅是让学生知道通过天的“脸色”、云的变化识别阴晴风雨, 预知天气的变化, 而且以此作为题材, 勾画出整个场景, 表现大自然的静态, 动态之美和大自然的无限情趣。在教学时教师就可采用多媒体手段来组织教学, 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云与天气的密切关系, 同时也感受云的多姿多彩, 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教育。

篇4:“愉快数学”的教学

一、 善于从现实生活引入新课

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四年级数学的“乘法分配律”知识时,刚好我有个朋友的小店即将开业,于是我抓住这个事件作为本课的引入:老师有个朋友的商店在下周三准备开业,老师想花260~300元买一个花蓝(花蓝里各花朵数都相同的)表示祝贺,现在花店里的康乃馨每枝3元,玫瑰花每枝5元,剑兰花每枝6元,香水百合花每枝12元……买一个什么样的花蓝好呢?想请你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怎么样?听到老师要请学生帮忙,学生们都想跃跃欲试,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小组内交流,通过讨论,由小组长发言,小结为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① 3×20+5×20+6×20=280(元)或(3+5+6)×20=280(元)表示容易发。

② (5+6+12)×13=299(元)或5×13+6×13+12×13=299(元)表示长长久久。

③( 3+5+6)×19=266(元)或3×19+5×19+6×19=266(元)表示六六大顺。

……

学生们太有创意了,已经自觉地应用乘法简便计算的知识来探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了。像这样从现实生活事例入手,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他们在欢乐中学会了数学知识。

二、 善于用幽默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

幽默的语言可以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恰当的比喻既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又能加深记忆。正如“乘法分配律”的课堂里,成绩处于中下层次的一小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ac+bc容易错误理解成(a+b)×c=ac+b。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用了一个比喻: c代表你本人,a代表你爸爸,b代表你妈妈,你既是爸爸的孩子(ac),也是妈妈的孩子(bc);如果(a+b)×c=ac+b(或a+bc),就好像你只是爸爸或妈妈的孩子而不是爸妈共同的孩一样。经过这么一比喻,这小部分学生再也不会出现(15+8)×9=15×9+8的错误了。

三、 善于用数学游戏加强基础练习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课堂里灵活运用数学游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如在教学六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练习课时,我开展了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各个程序的游戏活动中。我先让学生们把课前准备好的立体图形摆在桌面上,从中挑选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4名学生并让他们拿着图形到讲台前站好,然后让其他学生带着自己的立体图形去找“同类”。学生们既高兴又认真,生怕找错了“同类”而难为情。然后再让各小组讨论,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为什么他们是“同类”(说出图形的特征)。最后师生共同评比选出优胜小组、最文明小组、最团结小组和进步小组等。通过交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特点清晰而又深刻地印在学生们的头脑中。

四、 巧妙设计新型的练习

长期重复机械呆板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而出现疲劳,降低教学效果。新型巧妙的练习方法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清除疲劳感,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时我设计了“巧算花色”的练习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编织了由60朵鲜花织成的五彩国庆花环,按红、黄、蓝、绿、紫、红、黄、蓝、绿、紫……的花序排列。

(1)请问第16朵花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想的?(16÷5=3……1,是红色)

(2)第22朵花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算的?(22÷5=4……2,是黄色)

(3)第33朵和第39朵又是什么颜色呢?(33÷5=6……3,是蓝色)(39÷5=7……4,是绿色)

(4)紫色的花在哪些位置上?为什么?(第5朵,第10朵,第15朵,第20朵,第25朵……)

这些练习方式会变枯燥为生动,变呆板为灵活,增加趣味,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相关知识。

篇5:愉快的劳动作文

这次劳动,我被分配到学校大门内右侧的花坛,我的任务是清扫同学们拔出来的杂草。当我接过比自己还高的扫帚时,刚开始是挺兴奋的,但没扫一会,便有些累了。但当我看到在草地里辛勤拔草的同学们一个个不害怕野草的刺扎,不嫌脏不嫌累,都在努力干活。于是,我又拿起了扫帚,卖力地扫着。虽然很累,但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也扫完了全程。看着干净的花坛,我倍感欣慰。

拿着这么大的扫帚,我不免想起凌晨四点就开始打扫马路的环卫工人,原来他们是这样的辛苦。我也不禁感慨,自己有时候找不到垃圾桶,还会乱扔垃圾,那一刻我深感愧疚。

篇6:愉快的劳动作文

动漫山谷里面树木茂盛、空气新鲜、鸟语花香,真是百闻不厌啊。

接着,我们坐着班车开在广场的路上,我们看见了甲龙、剑龙、长江龙、还有狮子等等雕像。

到了广场,我们看见了一座像城堡一样大,一样宽的茅屋。还看见了暴龙那锋利的牙齿和庞大身体。

最后,我们又看了恐龙百科大全,认识了许多恐龙,还知道了哪些恐龙是以肉为食的,哪些恐龙是以植物为食的。时间过的真快呀。一眨眼过去了。我们乘着车,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动漫山谷,直往家奔。

篇7:愉快的劳动作文

马克思曾经说过:“体力劳动是预防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上周四,我们开展了校园工作。在这次实践中,我学到了来之不易的成功和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这次,我被分配到了校门右侧的花坛上。我的任务是清理同学们拔掉的杂草。当我把扫帚举得比自己高的时候,一开始我很兴奋,但过了一会儿我就有点累了。但当我看到学生们在草地上辛勤劳作时,他们并不害怕杂草的扎根,也不太脏,也不太累,他们都在努力工作。所以我又拿起扫帚使劲扫。虽然很累,但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也席卷了整个过程。看着干净的花坛,我感到更欣慰,有了这么大的扫帚,我不禁想起凌晨4点开始清扫路面的环卫工人,原来他们是那么辛苦。我不由得觉得有时我找不到垃圾桶,就会乱扔垃圾。那一刻,我感到内疚。

这次劳动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努力工作,因为只有工作,才会有收获

篇8:小学数学愉快教学的尝试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基础

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 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 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 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所以课堂上, 我很少训斥学生, 一个眼神过去, 便把掉队的那一个悄悄领回。当然, 严厉的批评也有, 但批评过后, 我常常微笑着与学生共同走向操场, “滚铁圈”“打乒乓球”, 课余“冬季长跑”“扑克算二十四”“脑筋急转弯”“聊家常”……在本村教学时间久了, 现在有些学生是我小学同学的孩子, 有些是以前学生的孩子, 有些是现在的邻居, 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笑声中, 浓郁的师生情在我们的心田上扎下了根!于是, 他们上课时又都认真地看着我。我认为, 没有这些, 实施愉快教育, 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幽默的谈吐给愉快教学增添气氛

教学中难免出现失误。有一次, 课件上打出这样的问题, 先是说这块地种高粱, 问题却问玉米。显然, 这是课件制作时出现的失误, 但如何面对这尴尬?我说:“哎哟, 抱歉, 一会种高粱, 一会种玉米, 看来我不配当个好农民哟。”大家都轻松地笑了。

还有一次, 我在讲授新课时, 强调用方程解此类应用题, X的单位必须与已知条件的单位统一, 而在集体口练时, 我稍不留神, 单位说错了。一个学生很有礼貌他说:“教师, 您说错了一个地方……”我听完, 立刻说道:“多谢!非常感谢!”学生都笑了起来。在笑声中, 学生们感受到受尊重的愉悦, 同时也注意到这个小知识点的重要。

如果教师能把课堂上出现的小失误灵活地转变为小幽默, 便会出现愉快的学习气氛。当然, 幽默并不是非以失误为理由。记得教四年级时, 题意和糊纸盒有关。练习时, 一学生将单位写错了。我笑着问他:“你是糊纸盒呀, 还是糊人呀?”大家哈哈大笑。以后, 再遇到这类题时, 他们总是偷偷一笑, 自觉避开错误。

三、将游戏引进课堂是愉快教育的主要形式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娱乐活动, 将游戏引入课堂既可增加乐趣, 使课堂生动活泼, 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内容, 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

例如, 有位教师编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由教师提出10个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请班上一个小组的同学集体回答, 每个问题只准一个同学回答一次。答对一题得红花10朵, 答错一题, 不但不得花, 还要从已得的花中扣回5朵。”当学生答对一题得到10朵红花时, 该组学生兴高采烈, 其余学生鼓掌祝贺。当学生答错一题被教师收回5朵花时, 该组学生很不服气, 其余学生开怀大笑。游戏做完后该组学生共得55朵花。最后, 教师公布游戏结果, 并要求学生将这个游戏编成一道应用题, 计算该组学生共答对了几题。通过这个游戏, 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 巩固了新知识, 又使学生寓学习于游戏之中, 真是一举多得。

四、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愉快教学的关键

让学生亲手做, 体会获得知识, 运用知识时的那份愉快。这愉快不再是表面的笑容, 而是发自于内心的!例如, 在讲授长方形的周长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带学生到操场, 测量停车棚的周长, 先把同学分成6个组, 把测绳、3米卷尺、5米卷尺, 50米皮尺交给学生。有人专门负责测量, 有人负责记录, 有人负责计算, 结果答案全部正确。当他们听到教师说“完全正确”时, 大家欢呼, 共同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是实施愉快教学的保障

一个人只要感到自己有了“自主权”, 做起事来便会觉得愉快;一个学生只要感到课堂上, 受重视, 当主人, 才会觉得轻松。

不论是给全班学生授课还是给后进生单独讲解, 我都是利用这样的对话:

如题:甲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 乙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 哪辆车跑得快?

师:这是一道×× (类型) 的题, 谁知道教师要问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生: (以教师的口吻说) 要想求这个, 必须知道×××。

师:说得对!那谁来回答?

生: (回答) 甲车和乙车1小时各行驶多少千米?……

师:现在该问什么啦?

生:这两个条件具备不?

师:谁来回答?

生: (回答。)

师:现在又该问什么啦?

生:怎么求?

师:对呀, 怎么求呀?

生:路程÷时间=速度

就这样, 教师并没有失去他的引导作用, 但却不需要讲解任何问题, 学生们都像教师一样, 自己提问, 自己来答, 觉得都能知道教师心里想的是什么, 于是高兴极了。那份愉快写在脸上, 甜在心底!学生虽是沿着教师的思路, 却是独立来解题的。你说他不愉快吗?

篇9:愉快教学的尝试

笔者是一名数学老师,以前严肃的态度令每一位学生都畏惧三分。于是,笔者尝试愉快教学法,以饱满的热情、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笔者突然发现,在师生问好后,学生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师生的距离好像一下子拉近了。

笔者的教学风格是每节课坚持五分钟的口算练习,再讲新课,看书。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被老师剥夺,学生只有听的权利。这节课笔者改变以往的教法,讓学生先自学课本《比的基本性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会儿,有学生站起来说:“在比的性质中,为什么要‘同时’乘或‘同时’除呢?”“老师,0为什么要除外,这太不公平了吧?”笔者及时抓住机会,笑着说:“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这两个问题吧。”同学们顿时活跃了起来,往昔那种枯燥无味的课堂顿时“活”了,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地说:“因为0不能做除数”“因为0要同时乘0的话,0就做除数,没有意义了”“因为如果不同时乘或同时除以,最后的结果就变了”……于是笔者顺水推舟:“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了吗?这几个词是性质中的关键词,缺一不可的,希望同学们重点掌握。下面,我们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做几道题。教学例题,请同学们把没有完成的例题写完。”学生很认真地做题,笔者发现第③题有多种做法,说:“谁写完第③题的请写在黑板上。”同学们抢着板演,连平时最腼腆的孩子都上去了。

1.25:2=(1.25×100):(2×100)=125:200=5:8

1.25:2=(1.25×4):(2×4)=5:8

1.25:2=(1.25×8):(2×8)=10:16=5:8

1.25:2=(1.25÷0.25):(2÷0.25)=5:8

四个学生四种方法,笔者随即对四名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有同学提出:“老师,我不懂为什么要乘以4、100、8?”为什么呢?同学们又讨论开了:“为了把它们化成整数再化简。”笔者接着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感受?”学生说:“这节课我们一点都不紧张,而且很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老师不严肃,我们敢发言了。”“我学会了如何自学书本发现问题。”……下课了,同学们还陶醉在这节愉悦的气氛中,还在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感受。

回顾今天的课堂,笔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以前在情感上给予孩子们实在太少了,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责备,想见到的不是阴冷的面孔,需要的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教师应该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包括尚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和后进生。

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推行愉快教学法的实践,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让每个学生喜欢数学,有为而学。为了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其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注意认真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材,不仅通晓课本上的全部内容,而且注意教材的纵横联系,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

第二,热情鼓励,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做好放胆题。所谓放胆题,就是通过一小节知识的学习,师生通过总结,共同编出一组练习,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去做,直到做正确为止。这样,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没有负担,自由自在,兴趣油然而生。

第三,提供阵地,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展示自己的数学水平。以往学生的数学水平只有一个检验者,那就是教师,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每一小节完后,教师都可以做小测验,让学生自己评分或交叉评分,找出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针对不足,师生共同提出具体要求,把学得不够好的知识补上。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数学水平的平台,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第四,让学生当好“小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领会知识。首先,由教师指导,让每个学生预习一小节;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出这一小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关键、反例题的解题思路、练习和习题的处理等;随后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一个学生来试讲,采取讨论的形式,让全体学生搞清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也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领会。同时,也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乐趣,引导他们取长补短。

面对新课改,走进新形势,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创新,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篇10:愉快的劳动

明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下午第三节课,班主任麦老师宣布全班进行一场大扫除。

麦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力壮如牛的男同学自告奋勇[注: 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地去提水,身轻如燕的女同学也不甘示弱[注: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地拿起抹布擦窗户,其他同学扫地的扫地,叠桌椅的叠桌椅,擦黑板的擦黑板……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劳动着,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整个教室顿时人声鼎沸。几个活泼的男同学还快乐地哼起了“洗涮涮,洗涮涮,卟卟……”,辛苦的劳动在我们的歌声和笑声中化成了一场有趣的游戏。

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劳动结束了,经过我们的辛勤劳动,教室焕然一新[注: 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虽然每个同学都很累,但是我们都觉得很愉快。通过劳动,我们不仅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更体会到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篇11:愉快的劳动作文

“叮—铃铃!”电话铃一响,便把我的美梦打响了,原来是妈妈打来的,好像是说她今天可能很晚回家。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辛勤的太阳公公在蔚蓝的天空中工作着,小花和小草在风中翩翩起舞。完成作业后,我想:作业写完了,不如做家务吧。说干就干,拿起扫把,扫了起来,就这样左扫扫,右扫扫,把房间的每个角落都仔细地扫了一遍,扫完后看了看沙发,心想沙发里面一定很脏,便只好蹲下把扫把伸进去,再伸出来,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做着,虽然不是很好扫,但在我的努力下,还扫出了不少的垃圾。扫完地后该拖地了,我把拖把冲的干干净净的,用力的去拖,好像是要把地拖烂一样,就这样才过了一小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豆大的汗珠“嗒—嗒”掉落在地面,可再一看,十点多了,不知又从哪儿来的力量又开始拖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卧室打扫干净,灯光照耀着光洁的地极,反射出了耀眼的光,暖暖的太阳照在屋里,看着家里焕然一新,我无比开心。

篇12:愉快的劳动作文

首先,我拿起扫把、簸箕开始扫地。房间里的垃圾可真多呀,什么都有!我先从阳台开始扫,慢慢地从里面扫到外面,扫完这里,扫那里,不一会儿,我就把每个房间扫的干干净净。呵,房间果然被我打扫得一尘不染。

接下来,我就该拖地了,我先把拖把洗干净,把拖把上的水拧干,开始拖地了。同样是从阳台开始拖起,和扫地的方法一样,几十分钟后,地板被我征服了。眼看只有一间房间没有擦了因为那家房间的地面是木地板,必须用抹布擦。我先端来一盆水,把抹布放在里面搓洗干净,然后跪在地上,用抹布用力的擦着地板。

篇13:初中美术的愉快教学探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愉快教学

一愉快教学的内涵

早在19世纪,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就倡导“快乐教育”, 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快乐教育。在我国, 周恩来也曾强调把“寓教于乐”的要求融入无穷无尽的教育乐趣中,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可见, 愉快教学很早就有, 已成为教学的一种艺术和方式。愉快教学就是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置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氛围之中,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并作为其根本出发点。

二在初中美术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 我国的基础教育部分都在做应试教育, 片面地追求学校的升学率, 对于美术的教育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初中的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艺术类课程, 起到的是开发学生智力和优化学生品德的作用。通过美术的教育, 学生学习到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 增强爱国主义的精神,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方式和创造力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教育也起到了净化人类的心灵, 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重要的转折阶段, 这个时期, 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地发展, 并且处于一个不稳定、不平衡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 无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 日渐积累变成了一种持久的兴趣。兴趣的浓厚, 就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 可以彻底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倦感和紧张感。美术的教学活动越具有趣味性,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所以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十分有必要。

三初中美术的愉快教学

1. 想象在愉快中创造升华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 要积极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任何的美术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的推动作用。对于美术而言, 没有想象, 就没有任何的艺术创造。根据想象的力量自由发挥, 多鼓励学生自由的纵横驰骋, 遨游飞翔, 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为故事、诗词、歌曲插图配画。悠扬的歌声、动人的故事, 都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情感在愉快中体验彰显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在美术教学的活动中, 情感的彰显在愉悦教学中很重要。在美术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善用感情的力量去启动和牵引学生, 拨动学生的感情, 让学生在美术的情景中进入一种“乐学”的状态, 深刻理解美术。

3. 享受在愉快中兴趣浓厚

鼓励学生提高审美水平, 引导学生多去生活中观察、体验, 从自然到社会之中多汲取灵感,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 参观美术展览、欣赏世界名画, 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让学生学会美的享受、美的刺激, 鼓励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去想、去看、去投入、去体验, 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审美感观, 并享受整个过程。

4. 理解在愉快中凝聚加深

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理解美术, “情境”就是指各国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背景, 只有理解一幅美术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家所处在哪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了解作品的主题, 发现美术作品的独特之处, 了解和积累一定的知识, 才可以很好地把握。美术是艺术性和思维性的有机统一, 每个美术作品都有较强的思想性, 要让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受到美术作品的熏陶、感染, 在潜移默化中对美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凝聚, 不断加强。

四结束语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和体现, 通过感官神经的刺激, 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就要求教师要强化最直观的教学, 充分利用好愉快教学的手段,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 增加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情绪愉快、思维活跃, 乐学、善学、会学, 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韩鸿岩.基于新课程的愉快教学理论及其实施[J].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0 (1)

[2]宋蓓.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8 (12)

[3]周航.论美术教育中的人文价值[J].改革与开放, 2007 (1)

[4]李莹.初中美术愉快教学浅谈[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版) , 1998 (2)

篇14:“ 愉快作文 ”教学的尝试

如何“对症下药”,使学生能够愉快作文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认为:

一、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应该寓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为学生接通活水源头。

首先,指点学生积极猎取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初升的太阳、火红的晚霞、灿烂的星空、壮丽的山河、缤纷的花朵、奇趣的动物等等,在观察大自然的情趣活动中,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其次,让学生多进阅览室、图书馆,让他们博览群书,开阔视野,走进童话、走进小说、走进科幻、走进想象世界……这是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好文章,特别是多看优秀作文选评之类的书箱,对其中好的文章认真赏析并做出评价。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活动,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触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达到“见多识广”的目的。在布置写“我的同桌”前,组织学生开展了“同桌比美”的活动,要求学生把同桌在学习、生活、纪律以及在“比美”活动中的表现向家长进行汇报,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此项活动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作文有了实际用途,由此产生了一种向同桌家长报喜的按奈不住的激情,努力把同桌心灵中的美的东西挖掘出来,同学们都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由于同学们在比美活动中有了对同桌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感受较深,因此,作文时多数同学能把同桌写的具体生动、活灵活现。于是我鼓励同学们:作文并不难,生活本身就是写作的最好素材,只要我们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活动,一定会解决写作中“无米之炊”的难题。

二、强化日记训练,锤炼写作意志

日记不需要老师命题,内容上也无时空限制,写人记事、描景状物、议论抒情,凡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均可见诸笔端,学生几乎不愁素材,认为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比较自由宽松。

因此,指导学生写日记,是对学生观察与思考、学习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有机结合,更是为学生作文提供素材,锻炼写作意志,使学生愉快作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字数要求按优、中、差分开档次,内容上自由灵活,鸟兽虫鱼、花草树木、街道庭院、风霜雨雪、学校新貌、风土人情、喜怒哀乐,无所不包。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写什么写什么,没有顾虑,没有负担,因而能愉快地去写,这样要数量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久而久之,在质量上也会有个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认真、全面、有目的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周密的思考,捕捉人和事的本质特征,进行更高层次。由于学生写的是真实的自己以及自己所熟悉的人、事、物,因此他们愿意去写,许多日记内容丰富、情文并茂,学生作文兴趣也就随之培养起来了。

三、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是创造性极强的劳动,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而在创造性活动中,情感又起着十分重要的动力作用。各种情感,比如热爱、愤怒、快乐、惊奇、羡慕等,都可以成为创造的动力。因此,作文教学要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与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情境,通过切实可行的艺术手段,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自始自终处在感知、想象、理解的美感氛围之中,从而促成“乐写”的欲望。创设情境可以是富有生活美感的,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或用新闻图片、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典型事例去掀动学生的心潮;也可以使情境充溢着思辩的气息,如同时指导几名学生,就容易引起争论的事件或论题,各抒己见、各自为文,然后分别在班上宣讲,从而引起不同的分歧与争论,以便引起全班同学的激情,达到开启思路、活跃思维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取恰当的诱因,“制造”所需情境,使学生达到“胸中之情,不吐不快”,“胸中之理,不说不宁”的境界,学生自会兴致勃勃地提笔成文。

四、采取激励立法,鼓励写作成功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从老师“要我写”到“我要写”,方为练笔的最高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受到成功的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若缺乏激励,自身潜能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人发挥潜能80~90%。因而激励是学生成功的强大外动力。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激励手段,千方百计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享受成功的欢乐,从而进入“乐写”的境界。

篇15:愉快的劳动小学作文

早晨,刘老师说:“今年过年大家一定是穿的漂漂亮亮的,今天我们就用双手给桌子和椅子过一个新年吧!”

我拿出准备打仗的武器:布和铁丝球,首先,我们先清理战场,把桌子摞到桌子上面,然后用擦皮鞋的方法擦桌子,下面的“小皮鞋”拿去污粉擦。战斗异常激烈。我们整整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敌人:桌椅全部擦洗干净。

下午的战斗从一点五十分打响了,我们开始全方位的“地毯式搜捕”。我们把桌子、椅子放在一起。刘老师指挥我和其它的三个人组成的一支小队,把地上的脏东西“扫”走后,老师一声令下,剩下的“赶死队”冲进教室,把地面上的两溜砖打扫干净。顿时教室里热火朝天......

篇16:一次愉快的劳动作文

我们带着一个个大问号,不知不觉就到了操场上,这么多的大树,不会让我们小学生抬树吧,这时陈主任走了过来,他清了清嗓子,亲切地告诉我们:“不是让你们抬树,而是让你们揪树叶。”哎,我总算松了一口气。不过转念一想,不对呀,让我们揪树叶,不就等于伤害小树吗?

陈主任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又说:“揪树叶不仅不能伤害大树,反而在保护它们呢。”我们大为不解:“不会吧,揪树叶是在保护它?”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道。“因为树叶太多了,而且它们吸水,水都被它们吸去了,树也就死了。”我们终于明白了,陈主任话音刚落,我们就开始行动了。

我们几个男生飞快地向一棵树跑去,一开始,我只是一片一片地揪,后来,我跟老师们学了一下,我一手抓枝的根部,一手抓叶子,一抽,抓下一大堆“绿牡丹”。有的女生在用“绿牡丹”玩天女散花,有的男生在用“绿牡丹”打树叶仗……

我们用了将近二十分钟,把这几棵树枝的树叶揪光了,我们抬起头都捧腹大笑,因为有的同学成了“非洲黑人”,有的同学成了“黑山老妖”,有的成了“小花猫”……

篇17:愉快的劳动日记200字

下了第一节课,同学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提着铁桶和畚箕,向着劳动地点冲去。穿过一个鲜花盛开的小院,同学们要经过一个阴暗的小巷,于是,一些冒失鬼就躲在拐弯处吓人,虽然知道他们是人,但还是让人感到心惊肉跳,充满着刺激。

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狼藉,无数的碎玻璃,碎瓦片,大砖头,小石子,夹杂着白色的塑料袋,再加上那臭不可闻的乌泥,让人真是大倒胃口。可同学们并没有退缩,一个个看好了“阵地”,开始干了起来。邹常文,全子琦,占武洲这些身体强壮的男生,把石头叠得老高,用两只胳臂夹紧,迈开大步,飞快地向植物园那边进发,搬得兴起时还唱起了流行歌曲,可带劲儿了。我们女生也毫不示弱,聂磊,我和王苗苗这些身体稍弱的女生就搬些面平好叠的石头,马不停蹄地运送着,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心里是乐滋滋的。更开心的是班上的滑稽大王李鸿,用两手托着几块破砖,风趣地吆喝着:“上菜咯。”“皇上御赐的粥来了。”……。让同学扪忍俊不禁。

篇18: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想要让愉悦教学更好的在课堂上得以体现, 这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们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 好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够让大家感到更放松, 学生的思维也会不断被激发, 这些都能够很好的增进学生们对于艺术与美的感知及体会。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越来越多元化, 很多好的教学辅助设备都逐渐被引入美术课程的教学中, 这些都给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良好基石。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 以及设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来有选择性的使用这些好的教学辅助设施。这不仅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们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 这也能够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情境, 让学生们更好的沉浸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

《走进古人的生活》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节教学内容, 教材从我国古代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出发, 通过不同时代的艺术文化特征介绍, 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领域里, 通过精心设计, 热情创造, 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为生活艺术的结晶。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古人衣食住行中的实用艺术精品,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 也会让大家了解中国古人怎样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类实用艺术的艺术价值与特点。此外, 我还会引导大家探究中国古代艺术家艺术创造的人文精神和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的精髓。由于教材中介绍的这些艺术作品以及那个时代和学生的生活相隔十分久远, 这很容易让学生们觉得介绍的这些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相隔过于遥远, 对于这些艺术形式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为了改善这种现状, 我会有意识的通过情境创设来增进学生的认知, 我会借助多媒体设施给大家呈现大量丰富逼真的图片, 让大家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那个时代古人的生活, 以及他们留下的那些艺术精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很好的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 也是愉悦教学在课堂上的一种良好渗透。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愉悦教学的另一个很好的打造方式便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这同样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的积极性。课本中的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教师要善用这部分教学内容, 通过各种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来让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多样, 提升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学习兴趣。在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做好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 要让教学活动更为有序的展开, 并且在过程中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重复的魔力》是一节图案设计课, 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重复的形的现象, 感受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教学过程中首先会让学生初步了解重复的魔力的相关平面构成知识, 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 并能利用剪贴的多种方式进行表现。同时, 通过平面构成图片的欣赏, 让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 培养学生具备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课堂上通过教与学, 要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重复基本概念, 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 并设计绘制重复图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会有意识的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活动, 我会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完成一副有个性的重复构成组合作品。学生们对于这个教学活动都很感兴趣, 大家纷纷忙活起来, 学生们剪的剪、贴的贴, 一幅幅或有趣或怪异的作品不断产生。过程中不仅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作品设计的趣味, 这也是愉悦教学的一种直观体现。

三、多样化教学评价

趣味教学同样可以体现在教学评价中, 在给予学生们学习评价时教师应当注意方法, 尽量让评价更为多样化。在评价中给予学生们更多正面的鼓励与认可,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课程的学习乐趣, 这也是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一种有效激发。

《打开的喜悦》这节课程的教学中旨在让学生们体验单色或彩色卡纸、皱纹纸、毛线、羽毛等材料的材质美, 让大家对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加工和改造, 自己动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卡片, 并且在节日里馈赠给老师、同学、父母、好友, 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首先会让学生们对立体形状又简要了解, 并且对各种面材、线材、块材的特质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会让学生们创造性地制作出形形色色的立体卡片。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我首先会充分肯定大家的劳动成果, 尤其是对于学生一些富有创意的设计给予极大的认可与鼓励。这种评价模式不仅更为多样, 也很好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让大家体验到了美术课程的学习乐趣。

篇19:化学课堂的“愉快教学”

【关键词】愉快教学 实验 比喻形象 幽默诙谐 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愉快教学”的教学思想。斯卡特金深有体会地指出:良好的情绪态度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态度会压抑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高高兴兴地学,效果就好;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就差。在良好的、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学生会热爱学习、喜爱所学学科。可见“愉快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变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进行“愉快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实验或直观教具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

情境是一种感情境界,创设良好的情境是克服学习疲劳、增加愉快气氛的有效手段,化学课堂可以运用实验或直观教具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兴趣。许多实验在试管中进行,一些细微的现象不易被学生观察到,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看不到放热的,且后面的同学也难观察到,于是我把实验改了一下:一开始上课时我就说这节课我们先来表演一魔术,在我的指导我能够让一个同学一口气就把一团棉花吹燃,同学们一听就有了兴趣了,都想试一下,我就叫了一个平时较易开小差的同学,我说:先深呼吸然后通过吸管往棉花一吹,果然很快棉花就着火了。于是同学们就来了兴趣了。有些同学意犹未尽还想再看,于是我就势再说那再借你们的一滴水我也可以把棉花点燃,于是他们很热情的拿水来给我,我把水滴在棉花上,同样也看见着火了。这样,同学们更是兴趣倍增了,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吹气或用水都能够让棉花着火,于是我就趁机引入过氧化钠。在这节课同学们一直兴趣特别高,学习效率很高。

在学习酸碱的性质时,可设计这样的实验:向一个已经用白纸折叠的干燥的小花(上面已用酚酞试液处理过)上喷上一种无色液体(氢氧化钠溶液)以后,小花会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再向变红的花朵上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稀盐酸)后,小花又会由红色变为无色。学生对这一实验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产生兴趣之余,学生不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小花朵为什么会由无色变红色?为什么又由红色变无色?两次实验过程中喷到小花朵上的液体有什么不同?它们具有怎样的性质?…… 特殊的实验手段让同学们感到既眼花缭乱、层出不穷,又奇妙无比、美不胜收,因此个个显得都异常兴奋,不时地欢呼雀跃、连连叫绝,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创造了愉快的心理条件,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同时也可以创设学生的竞争情境。为使学生兴奋,设置一些围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抢答题、必答题,采用形式多样的竞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而又充满紧张气氛中进行巩固性练习。

二、比喻形象、幽默诙谐是愉快教学的基点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一节课如果从头到尾处于一片严肃紧张的气氛中,双方都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课堂中既要纪律井然有序,更要轻松愉快。如一位同学书写电解食盐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2NaCl +2H2O=2NaOH+Cl2↑+H2↑

(忘记加上条件——通电),我故意问:“我们每天都吃盐也喝水,那么,我们就是一台生产烧碱的机器,且同时放出大量的氯气和氢气是吗?”同学开始莫名其妙,我又指着这反应式,他们看了哄堂大笑(原来是忘记写反应条件)。讲课时,常以比较幽默的语言,拟人化、打比方等手段可以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获得知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愉快感受

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强化知识信息,适当地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史及生活中的化学。教师在课堂中时时不忘培养兴趣,可以使教学富有魅力。如当讲到碳酸盐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时,我就先问学生:汽水里会有什么气体,学生自然会说是CO2,接着又问二氧化碳是哪来的,让同学向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就介绍如何制汽水,将白糖8克加冷开水500ml,溶解后,加鲜果汁或(香精)少许,及柠檬酸8克装瓶,加入小苏打(碳酸氢钠)10克立即盖紧倒置,摇溶即成,说明CO2是由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这例子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在愉快之中记住了碳酸盐与酸反应后可生成CO2这一结论。比如在学习到酯的性质时我就把一只菠萝拿进教室,刚刚进教室学生就闻到了气味感到特别的兴奋,我问他们是否知道所闻到的气味是什么物质分子飘出来的,这样他们就感到很好奇了。

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力求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化学视角去观察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社会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去分析、解释周围的现象问题。

化学课堂的“愉快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只要我们注意挖掘化学中的愉快素材,适时加以实施,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甘耀明. 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0:三年级下册 愉快的劳动教案

(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路学校王建华)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铁匠波尔卡》,从中感受劳动的愉悦和火热气氛;

2.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能模拟剪羊毛的声响及节奏为歌曲伴奏。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

动的愉悦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劳动满足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劳动创造着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愉快的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和劳动中的火热气氛,同时也感受一下经过音乐家的辛勤劳动而创造出的艺术之美。

二.新课讲授:

(一):听赏《铁匠波尔卡》

1.初听乐曲。先板书曲名、作者,简单讲讲施特劳斯家族(百科),乐曲情绪、打铁的劳动场面。看课本插图简单介绍打铁动作、节奏。2.完整聆听。感受乐曲情绪,乐曲中模仿打铁声响的段落注意结合强弱规律区别乐器模仿大锤与小锤的音色及节奏。

3.欣赏并参与表现。欣赏相关段落时模拟打铁动作,分大锤组和小锤组,敲击节奏(× ××)×为大锤,××为小锤,大锤有力,小锤较弱。也可根据音乐情绪和节奏特点自编伴奏节奏敲击或拍手。

4.活动小结

(二):学唱歌曲《剪羊毛》

1.初听歌曲。介绍歌曲,澳大利亚民歌。展示图片熟悉剪羊毛的劳动场面(百度图片搜索_剪羊毛)。

2.再听歌曲。轻声随乐哼唱旋律,朗读歌词,标出难点节奏,重点练习。3学唱歌曲。轻声跟唱歌词,教唱难句。

4.完整演唱。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活动:欢庆丰收

随课件分组演唱表现,邀请个人表演唱,感受劳动和收获的快乐。听赏《丰收之歌》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雅思考试:复习技巧下一篇:未选择的路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