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

2024-05-25

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共9篇)

篇1: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常宁市宜阳中心学校石洲幼儿园 许红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呢?又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呢?又如何让他们的行为去感化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深思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我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如何把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一)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结合主题 安排活动

我利用大班上册《保护地球妈妈》为基础,有机的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植树节》、《我爱花草树木》、《变废为宝》、等系列活动。这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讲故事比赛、儿歌、游戏、绘画、歌唱等。在看图讲述《窗外的垃圾》中,我们把原来单纯的讲卫生教育扩展为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孩子们的认识海洋动物的活动中,我们以原有的教材为基础,自编了《救救蓝鲸》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幼儿看海水被污染后小海鲸在挣扎、在求救,使幼儿自觉萌发珍惜动物,憎恶破坏环境行为的情感。2 实地观察开展活动

幼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的支配,而幼儿的情感又十分外露鲜明。而对比观察是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的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我园靠近宜水河,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切的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1适时的带他们进行参观,当他们看到那一堆堆垃圾让河水断流时,漂在河水上的小鱼发出难闻的气味时,有些女孩子当场就哭了起来。幼儿在马路边观察各种车辆排放出难闻的尾气;在工厂里看到大烟囱冒出刺鼻的浓烟,感受到空气污染让人很不舒服,眼睛流泪、呼吸困难。然后我再带幼儿来到绿化带,绿草如茵、树木茂盛、花儿绽放。孩子们通过比较,体会到这里空气真清新,懂得了树木、小草都有净化空气,吸附灰尘的本领。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他们说:“要是所有地方都这样,那该多好呀!”

(二)通过实践增强环保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们还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幼儿亲自把种子种下去,经常浇水,捉虫,认真观察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同时记录植物生长日记。我们还通过开展废旧物品创作比赛。孩子们积极动脑子,精心创作了许多玩具。如用两只可乐罐做了望远镜;用各色吸管剪成一段段串起一条五彩项链;用牙膏盒、火柴盒做卡车、轿车、楼房;用塑料做小金鱼;用废信封做面具;用核桃壳做小船、小乌龟;还在六一汇演上表演了用废旧物体做成的时装表演。

二如何用他们的行为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走上街头、村庄,通过散发宣传单,喊口号,演小节目,介绍宣传画等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父母买青蛙吃、买小鸟玩;还会劝阻爸爸、叔叔别吸烟。他们还能养成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外出游玩时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拉圾、不采摘花草,个个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有的幼儿和妈妈用可乐瓶制作了花篮,有的用废铁丝制作了双杠和单杠,还有几个家庭共同制作了喜洋洋和灰太狼……

篇2: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

苍南县机关幼儿园2007年学第二学期绿色环保工作总结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孩子,是地球未来的主人,是为绿色梦想开拓的缔造者,担负着改造和创造自然的重大使命。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认同,《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幼儿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举动,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头教育。对于幼儿来说,环保教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白色污染”、“酸雨”、“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等这些复杂难懂的学术名词,而应该从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的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我园作为省级绿色幼儿园,环境教育已成为一项重点工程。一学期来,我园重视环境教育工作,重视绿色幼儿园的建设,认真实施科学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把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和改进幼儿园环境的切入点,努力美化、绿化、净化、优化校园环境;同时,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给幼儿创建了一个美好和谐的育人环境。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的环保能力,树立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一、加大投入,营造绿色环境。

“环境塑造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身边的环境,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场所,直接影响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就象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指导性。园内自然环境建设是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保护教育的最浅层次要求,也是教育和提高幼儿环保意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一学期来幼儿园注重园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

建设。

(1)绿色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人员对幼儿园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进行修缮或添置,以确保每位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2)各花坛种上花树,可绿化的地方铺上草坪,并由我园杨老师专门负责管理花草修剪、浇水等,使校园四季常绿。

(3)重视园内卫生管理,教室、清洁区每天打扫2次,办公室每天清扫一

次,使校园环境整洁、卫生。

(4)在我园的草坪中、树枝上、走廊里、墙上、卫生间都或贴或挂色彩鲜艳,极具童趣的环境教育的图案、标志和简短的语言提示,如:“不随便吐痰”、“请爱护花儿”、“节约用水”、“爱护小草”等,使幼儿、家长及老师一走进

幼儿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6)每个班教室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区角(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快餐店、小超市、音乐区、益智区、计算区、语言区等)以及活动室中的墙饰、窗饰、吊饰,大多是老师利用同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建构而成,节

约资源,变废为宝。

(7)各班开辟了自然角,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小动物的活动和生活习性,在与动植物的相互交流中,学会对生命的尊重、热爱和

责任感。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幼儿创设美丽而宽松、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并能使幼儿感受到尊重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的幼儿园人文环境,促进幼儿身心

健康和谐地发展。

(9)在园内、外宣传窗和各班的家园栏中张贴绿色环保知识,对家长进行

绿色环保知识宣传。

(10)幼儿园定期悬挂环保宣传标语。

走进幼儿园大门,处处都感觉到绿色的存在。园内每个角落都干净整洁安静无噪音、无污染。是小朋友生活、学习的好场所。

二、精心组织,渗透环保教育。

我园将创建绿色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定位于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列入幼儿园的园务计划和班务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环保教育。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能力。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创建绿色幼儿园的最终目的是让环保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是无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环保教育的。因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师的环保知识。每学期开展环保知识专题讲座,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活动来丰富教师的环保知识。同时,我们通过上网查询的方式来了解国内外的环保经验,收集了有关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最新信息,丰富自己的环

保知识。

(2)一日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我门在一日生活、各种集体教育活动渗透环保教育,并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专题活动。在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重点、周工作安排上找准环境教育与教材的结合点,掌握好渗透的程度。通过谈话、故事、儿歌、游戏、观察、劳动等手段,开展各种环保专题活动,如节水、节电、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使小朋友不断认识环境,懂得爱护环境。各班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1—2个环保教学主题活动:如大班的绿色奥运、中班的有用的纸、小班的我们在春天里等系列环境教育主题活动,时间都持续三周以上。例如中班年段开展了“有用的纸”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发动家长收集各种各样的废纸、纸盒等,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让幼儿了解各种纸的特性、用途,教育幼儿爱惜纸,不乱丢纸屑等,引导孩子利用收集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充分体现了废物利用。小班的“我们在春天里”主题活动通过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动植物、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等。老师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资源,带幼儿去认识花草树木,组织幼儿、品尝野菜等活动,在自然角里种植了小花小草,饲养了小蝌蚪。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产生表现春天美的欲望,通过绘画、制作、观察记录等把春天带进活动室,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在活动中让幼儿逐渐感受环保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产生环保意识,知道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3)国旗下讲话,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利用周一升国旗的时间,集中全园孩子进行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等等方面的环境教育,同时要求各班级教师开展谈话,教育幼儿人人争做文明孩子。(4)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育。利用自然环境从孩子兴趣出发,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运用感官去亲近自然满足好奇心,如:小班年段组织孩子到水

景公园放风筝,到西红柿基地参观和采摘,了解了西红柿的种植和结果,还开展了炎亭之旅、福鼎烧烤、参观吴家园水库等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孩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5)利用环境纪念日开展环境教育系列活动。3月12日植树节,幼儿园组织部分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凤池中学植树,各班级家长带领孩子为幼儿园献花献树,共同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大班年段进行了节水宣传进社区活动,孩子们手拿彩球和节水倡议书,做起了节水宣传使者,彩球上画上了节水图和标语,传单里印着我们孩子的心声,孩子们把“你我携手共享蔚蓝”节水倡议书发给行人,告诉大人要节约用水;离园时,幼儿园的师生和家长在宣传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6.5”世界环境日,为了体现环境保护部“办绿色奥运,促节能减排,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6月5日上午,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开展以“绿色奥运

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绘画出一幅幅漂亮的画面,你看“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给大树治病”、“不乱丢垃圾,爱护我们的家”„„等等这些,使孩子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热爱。

(6)环保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一致性

幼儿环保教育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样要求家长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家长还可通过各种方式将幼儿在家中的环保行为告知老师,并给予一定的表扬,能让幼儿有成功感和喜悦感,让幼儿的环保行动持续下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幼儿影响深远,我们通过网站宣传绿色行为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仍瓜皮果壳,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高声喧哗,在家里听音乐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等等。请家长带孩子共同感受大自然,共同探讨怎样才能使环境更美,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萌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心灵手巧,开展变废为宝行动

开展环保教育离不开创设一个富有环保意识的环境。回收废旧物品,使废旧物品在幼儿园教育中成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是我园的一大特色。我园无论是语言、数学、科学、体育、区域游戏都离不开这些废旧材料的利用,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心灵手巧的一面。每个班都有一个废旧材料箱。各种盒子、瓶子易拉罐都是

老师和孩子的宝贝。幼儿园的许多教玩具都是废旧物品来制作或替用。如晨间体育活动的玩具:用报纸做成纸棍让孩子练习玩耍,用布、海绵制作三节棍、沙包,用各种饮料瓶制作响罐,用旺仔牛奶罐制作高跷,用奶粉盖、废纸盒制作飞盘等,丰富多样的玩具很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数学区的各类计算卡片,语言区的拼图讲述故事盒,用废纸板制作大型的同里古镇特色的墙饰,在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中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玩“理发店”、“超市”、“医院”、“菜场”等都大量地收集了各类商品废旧盒子、瓶子来以物代物,激发游戏热情,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用牛奶盒子制作成 “热水器”“电脑”“桌子”“沙发”“床”,放在娃娃家,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中三班和大三班的服装表演,教师、家长们和孩子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类“服装”、“装饰挂件”等,家长们有的用废报纸、挂历纸做成衣服、帽子;有的用塑料袋做成“背心裙”;还有的用装饰袋、塑料布做成了衣服、裤子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废旧物品的设计和制作,既丰富了孩子的活动材料,让孩子体会创造的乐趣,丰富了想象力,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又让幼儿深刻体会到,许多废旧物品都能变成有用的东西,从小就树立了资源利用的环保意识。现在我园的孩子们都习惯于将家里要扔掉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放进班级的“废旧材料箱”。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好情感,培养孩子们的热爱动植物、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反复使用废物、避免噪音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知识。呼吁更多的人一起来爱护我们美丽的世界,让大家一起走入绿色的梦。今日的幼儿是明天的希望,幼儿环境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尽力把环境教育工作做好,随着一个个场景的观察,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思索,随着一个个活动的感悟,把绿色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中,让幼儿们逐步明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生长在地区的怀抱里,共同保护我们绿色的世界,完善绿色的梦!

二00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篇3: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

一、体验立体化的阅读环境, 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创设立体的阅读环境中, 不仅要考虑环境的美观性、教育性、操作性、情境性等原则, 还要考虑孩子的情感倾向, 通过立体的阅读环境与孩子的互动, 使阅读活动得到层进的发展, 孩子们的能力也在愉悦的情感中得到进步。

1.关注静态环境的创设。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主客体交互过程中获得的。”为此, 我和幼儿共同制定了阅读规则, 讨论并展示出图书的构造;同时, 我还收集了很多平时脱落的书页, 进行重新摆放, 设置成故事墙, 让幼儿能根据画面内容重新创编故事, 让墙面和孩子也能说话。阅读环境客观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并以独特的暗示,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 影响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中的幼儿。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对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起到积极作用, 并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触书面语言, 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2.关注动态环境的创设。阅读环境除了静态环境以外, 我们还要关注动态环境的创设。在阅读区中我增设了一块动态的阅读环境———木偶小剧场, 孩子们根据自己制作的动物手偶进行创编故事。在这里, 孩子们编制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小熊的旅店》、《赛跑》、《小猫的生日》……同时, 我们还将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制作成故事台, 鼓励幼儿继续讲述表演。为幼儿提供表达自己情感、愿望、与人交往的机会, 激发了幼儿强烈的自主发展的欲望, 充分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帮助幼儿一步步走向成功, 增强自信。

二、注重多样化的互动方式, 丰富孩子的情绪色彩

正如美丽的图画给幼儿打开了一扇窗, 阅读则给幼儿打开了一个心灵花园的奇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 老师牵着幼儿的手,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阅读活动的精彩纷呈和语言的优美。

1.幼儿与绘本互动。多样的互动方式会使孩子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出现不同的生命成长需求;鼓励幼儿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 从中感受生命, 了解生命, 让阅读绽放生命之彩, 涌动活力。

(1) 互动在情境中。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的年龄段, 要通过入情入境的阅读, 引导孩子从感受美的乐趣中生发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开启情感之门;教师要把阅读重心落在激发幼儿抒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上, 让幼儿大胆尝试阅读, 品味赏析, 激活幼儿的灵性, 使幼儿领悟作品中蕴藏的灵性和思想, 拨动幼儿灵动之弦。

(2) 互动在模仿中。阅读既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复杂认知过程, 又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因此在学习活动中, 我注重提炼有用的内容, 引导幼儿模仿。如《金老爷的钟》中有这样一句话:钟是站着的。我就引导幼儿也来学习用这样的句式仿编。通过逐步积累慢慢帮助幼儿丰富运用语言的经验, 在下次的独立阅读中鼓励幼儿尝试灵活运用, 让幼儿逐步感受阅读的丰富有趣。

(3) 互动在各种自主阅读形式中。如我会利用睡前或者专门的阅读活动定期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阅读区中的故事书, 有时讲开头, 后面的请幼儿自由阅读;有时会先请幼儿阅读, 再一起阅读。我发现这样孩子们很乐意去阅读, 很多时候还会找我来问:这里讲的是什么?借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我又会和孩子们展开一次阅读活动。

2.教师与幼儿互动。

(1) 用激励来陪伴。运用激励性语言通过肯定、赞许、表扬和鼓动等方式激发、鼓励幼儿运用不断进取的语言特性, 它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在重视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当今, 我们教师应根据幼儿个性特点运用不同类型的激励性语言评价, 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起来。

(2) 用挑战来鼓励。孩子的情感体验是感性的, 作为孩子学习的指引者、合作者、研究者, 我们要用多样的方式方法回应孩子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制订挑战目标, 使幼儿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阅读活动和语言活动都是运用语言的过程, 我就利用文学活动等通过运用语言的过程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3.与好书亲密互动。绘本故事给孩子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各种各样性格、品质的人或动物, 各种各样的关系, 各种各样的经历, 这些不一定是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 但是给孩子的感觉却是那么生动鲜活。孩子不需要亲身经历, 却能和故事的角色一起进行着“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 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每周五是我们班的图书漂流时间, 孩子们带回去的书, 爸爸妈妈会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 有了家长们的关爱指导, 孩子们也更喜欢这些图书。并且很多漂流书都具有一定的阅读意义, 所以孩子们阅读的更带劲了。

三、增添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打造孩子的情感通道

情感的抒发, 可以使幼儿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 可以相互启发, 相互感染;通过抒发, 可以使幼儿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幼儿抒发内心的情感, 不仅是阅读的需要, 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而通过表演能加深幼儿的感受, 情感被激发起来了,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

1.增添多元化的表演材料。

(1) 材料结合故事表演。阅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应提倡自我的、多元化的解读, 允许幼儿有个性化的特殊审美情趣。因此, 当和孩子们接触过绘本和故事后, 我会把它们制作成故事台, 让幼儿进行自己的解读表演。丰富的材料吸引了幼儿积极参与表演, 使其爱上表演。有了这一基础, 通过表演故事, 幼儿不仅理解和记忆了作品的主题, 还可以模仿作品中人们的思想、对话、动作。当他们站在角色的立场上去表演角色时, 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各个角色的特征, 并把角色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作品真正在幼儿心里得到内化和升华。

(2) 材料贯穿各个领域。《指南》中说:“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 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在提供材料的时候, 除了与绘本有关的阅读材料以外, 还能结合其他领域进行延伸。如音乐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 感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以后, 我就把音乐与语言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边唱表演的过程中, 感受语言的有趣与魅力。

(3) 打造自制材料。阅读能否长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主要看幼儿是否有兴趣。而幼儿的兴趣是不稳定的, 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对幼儿的影响, 这种影响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支持上, 这需要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材料。在材料的投放上, 为了突破单一, 我收集了很多废旧材料, 引导幼儿将这些废旧材料制作出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形象。如牙膏盒剪开后变成动物的嘴巴, 再用卡纸做成不同小动物的头, 这样的嘴巴可以开合, 表现出说话的状态。在运用这些开放式的阅读材料中, 幼儿比以前更主动参与表演了, 同时更加喜欢阅读了。

2.增添个性化的表演形式。当简单的模仿故事已经无法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 我会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故事表演, 以满足每个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一个故事的题目, 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一个故事的开头, 不限定角色、剧情, 请幼儿进行创造性编故事, 在手偶剧场中进行表演。在这里幼儿能无拘无束地畅想、交流, 他们的思维活跃, 幼儿的情感得到了体验, 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放飞。幼儿只有在宽松、愉快、无压力的状态下, 才能够主动、自发地进行阅读, 才能够增强并扩展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总之,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 要它漾起涟漪, 泛起微波, 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以体验为基础, 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 以互动与表达为纽带, 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 对阅读产生一份关注, 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

摘要: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既是对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感知、理解、想象的复杂认知过程, 又是对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教学中, 可通过幼儿与立体环境的互动, 进行快乐阅读;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中,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鼓励幼儿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抒发情感, 满足心理需求。在多层次的阅读情境中, 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

篇4:让数学走进孩子的心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点,同时辅以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情愫,唯其如此,才能让数学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进他们的心灵。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如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何等的重要。教师怎样才能让数学走近孩子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下面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应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一堂数学课中间,讲台上的彩色笔没有了,我就让一位同学到教务处去领一盒。这名学生有点激动,拿起粉笔,走进教室时,一不小心在门槛上绊了一上,粉笔撒了一地。这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蹲下来,与他一起把粉笔捡起来,还温和地对他说:“郑帅同学:今天这件事,老师要送你一句名言‘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课堂上爆发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个幽默的笑语,突发事件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这种一箭双雕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

二、教学方法上的措施:

(一)、巧娋的课前导入: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语,利用其诱发发性,简单性,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同学们:我们来轻松一下,画一幅简笔化吗?”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并迅速拿出图画本画了起来。我巡视各组后,在黑板上纪律评比栏内,画出了数目不等的几个五角星,面带微笑地对大家说:“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通过观察,根据各小组长交叉检查的情况,给你们作了星级评价。请大家说说,哪组的星最多?学生齐呼:第四组”,“第四组几颗星?”“8颗”。教师随机板书:“8”。其他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了7、4、6。我问:“你们觉得哪个数得好?”众生齐声回答:“8”!“为什么呢?”“因为8最多”。接着,我又让学生给这四个组的评比结果排一排名次,学生分别写出了“2、4、3、1”,现在你喜欢哪个数?学生抢着说“1”。我又追问:“1”可是最小啊,你们为什么选“1”呢?学生又抢着说“1”在最前面。“1”表示第一名……我又请每一组的学生说说想法,得第一名的小组代表说:“我们组要继续努力。不然别的小组会赶上的”,第四名的小组代表说:“我们组要争取再得几颗星,赶上第一名。”有的同学说:“不行,还要多得几颗,因为第一名的小组还会再得逞……”

这样,我画简笔画的主旨学生也明白了,就是要他们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会比较已认识的数,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样使孩子们触摸了数字之外的“玄机”。才使得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孩子的心紧紧相连,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数学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课堂数学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应具备架设与学生心灵的桥梁。马卡连柯曾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们。”我们对数学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批评教育不要滥用教师的威严,让他府首贴耳,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改正行为偏差,更好地全面发展,教师还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打开数学学习师生沟通的心灵之门,真正让数学走进孩子的心灵。

篇5:让阅读走进心灵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寇店三中谢永春

前段时间,读了李希贵老师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受颇深.李老师的体会是:读书,使他顿悟了教育;教育,使他顿悟了人生,通过读书,李老师认为在老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应该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总书记对读书有精辟的论述: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读经典教育书,为我提供登高远望的平台。这方面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好父母好宗教》,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等。从中,改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丰富了自己的思想方法,班级管理工作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读文化经典,又让我拥有宽广的文化氛围,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这方面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秋雨散文选,莫言散文选,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不畏困难,永远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时刻给我以激励,余秋雨散文选中的一篇文章《苏东坡突围》印象也很深刻。大家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流词人,名作有高中课本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0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看后才知道,这篇文章是苏东坡因受诬陷,差点被判死刑才从监狱出来,流放到黄州时写的。受了那么多苦难,文章中却没有丝毫的愤世嫉俗,抱怨社会不公的情绪。可见,其内心有多么强大!陈忠实的《白鹿原》中鹿

三、黑娃,白嘉轩等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命运各不相同,引起人对命运的思考……

读报刊杂志,能够开启我们的视野之窗。《读者》中就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启迪人的思想,升华人的情操,开阔人的眼界。《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文章。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篇6:走进孩子的心灵

——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有感

荷塘小学六年级袁洪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假期读了左梦飞、王小凤等著作的《教育有道,耕心为上 ——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与点评》,我明白了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们不懈追求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心灵,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那么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呢?

一、要有作为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

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课内外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灵活现有思维的人,每个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等,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绝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有一个流水线,有统一的模子,统一的规格。针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有点和缺点,有一些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在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的道德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并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具艺术性的工作,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一生有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篇7: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马山县古零镇羊山小学

蓝海燕

我原来是一名初级中学教师,因工作需要调到小学任教,今年又在小学附设的幼儿班任教。从中学教师到幼儿教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又回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在刚从事幼教工作时,我很不习惯一下子管那么多孩子,他们每天都是叽叽喳喳地吵闹,怎么管教都不听。我每天都是生气的过日子,感觉每天过得很累。直到有一天,我上课很累,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就在我要摔倒时,孩子们一下子喊了起来:“老师,您怎么了?”“老师,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会儿吧。”“老师,您就坐着上课吧。”“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再吵闹了。”听到孩子们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激动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的懂事,多么的聪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就有了这么大的爱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埋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我之前对他们的粗鲁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心理感到很内疚,很对不起他们。

从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育方法。我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给自己一片童心,每天跟他们学习,做游戏,玩耍„„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后来他们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一样,每次玩什么游戏都拉着我去玩:跳皮筋、拍皮球、跳绳„„,如果我累了,他们就会去拿凳子来给我坐,帮我捶捶背。同时跟我聊他们家里的事情,有的说跟爸爸去哪里钓鱼;有的说跟妈妈去公园玩有趣的事情;有的说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还有的说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说高兴的事情时我跟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他们说伤心的事情时我就引导他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我跟他们说,我既是你们的朋友,也是你们的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稿

“妈妈”,所以有时他们就叫我“妈妈”。我很自豪,我不介意。孩子们每天都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从这些经历中我一直相信:只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只要我们真正俯下身来,放下架子,给予孩子们足够、充分、宽松的爱,他们一定也会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这些大朋友,老朋友。只有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在爱的长河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拥有一片晴郎、明净的天空,拥有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路。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纯洁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要光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一味的牵引。

篇8: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一、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实现音乐与心灵的共鸣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第一, 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要根据音乐作品本身的风格以及表达的具体内容来设定, 使学生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调动自身的各种感觉, 积极参与到音乐学校中去。创建与音乐作品相匹配的情境氛围, 有利于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表达的感情,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播放视频、讲故事、演话剧等都是有效的创建情境的手段。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音乐课教材第三版中《顽皮的小杜鹃》这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租借几套小杜鹃的演出服, 并找几个学生换上, 在上课的时候播放《杜鹃圆舞曲》的同时让这几个换了杜鹃装的学生出来表演。这样的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教学的氛围。

第二,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所以, 对学生倾听音乐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知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叫我唱歌我唱歌》时, 就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音乐, 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音乐的氛围之中。

第三,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习能力将学生均匀划分为几个小组,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在教学环节中, 教师还可以展开一些让学生以小组为主体解决教学任务的活动, 在规定的时间里, 让各小组成员依次回答有关音乐的问题, 评选出优胜组, 问题可以涉及音乐背景、音乐家简介、音乐的情感表达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交流,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竞争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思, 让音乐在心中升华

在游戏、听听唱唱、跳舞中接受音乐教学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加强音乐教育中关于道德品质的教学有助于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与音乐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审美教育不能只对教学对象进行说理教育, 在音乐这种舒适、自然地教学环境中培养道德情操, 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一项功能。拿《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为例, 教师就可以将听、唱、跳融入进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听, 进行初步的感受, 启发学生对中国的热爱之情。其次是唱,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要教会学生唱这首歌, 更要对歌曲的历史意义、创作背景等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联想到什么。同时让学生了解休止符、三连音、力度记号等音乐知识。接着又要不失时机的联系一年级学过的《国旗、国旗真美丽》, 恰到好处的结合两课中共有的爱国主义这个相同点, 将两个教材互相联系和补充, 启发学生编舞, 且歌且舞, 使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在听、唱、跳中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涵,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寓教于思,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交流中让音乐深入心灵

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所, 更是师生间进行交流的场所, 现阶段的音乐教育要求创建“人性化”的教学观念,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关注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的提出解决措施, 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消除对学习的恐惧, 加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状况, 实现人性化的音乐教学课堂,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场所, 教师要努力打造培养学生互助学习以及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课堂, 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也要积极的响应, 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夸奖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教师关注的,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人性化课堂的魅力, 让学生真正的敢于了解和学习音乐, 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总之, 在课堂中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创造过程, 仍然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教师要努力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学会和学生做朋友,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并努力让音乐的美好打动学生的心弦,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纳庆.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J].成功 (教育) , 2013, 06:111.

篇9: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信心激趣 爱心鼓励 用心启迪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音乐课上要使学生信心激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成人感是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在音乐学习中表现为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和肯定。他人激励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积极的期望、诚挚的关爱回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他人评价激励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养成习惯进行言语激励,"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声音很有特点"、"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歌声感动了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可能学生提的问题比较幼稚,但教师不应批评讥笑,而应给予肯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我与音乐"栏目里,每当一位学生表演完之后,大家就自动地为他鼓掌,表演的学生给以音乐平时测评加分。期末音乐评定,把教师的“一言堂”改成学生评定团,用举手表决、并允许学生申述等评出等级,公正地肯定学习音乐的结果。

记得在1班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小歌星”展示活动,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一起边唱边跳。当她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她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后来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

二、音乐课上用爱心鼓励学生。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回答错了不批评,只要是你在认真思考。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及时肯定、鼓励,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逐渐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善于思考了。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等。如对学龄初期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些,对学龄中、晚期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更好。对自信心差的学生更应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不论结果完成怎么样要给予正确的评价,这评价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能让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三、音乐课上用心启迪学生。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四年级音乐课《铃儿响叮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歌词之后,教师提问:你都在哪里听过这支歌曲,学生会纷纷说出各种渠道:有的是碟,有的是电视,有的是动画片这时,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歌曲,看谁学的好,看谁合作的好;歌曲学到一定时候,教师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配乐,进行实践探究;最后,歌曲圆满结束后,可以提问学生你都有哪些体会,可以说一说吗,孩子们会说出许多你想不到的话来,有的孩子还会动手画起了。课堂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

再例如,在《火车开啦》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坐过火车吗谁说说坐火车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坐过火车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他们有的去过北京、上海、南京……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旅行”,于是我扮司机,小朋友扮乘客,在教室里转起圈来,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感情,洋溢着美的色彩。

上一篇:安监部部门职责下一篇:家庭和谐公益讲座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