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

2024-05-05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精选8篇)

篇1: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长期以来,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条款式”、“权威式”的管理,然事与愿违,管的越严,反的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为此,笔者试从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出发,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

形式的常规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一、角色扮演常规管理趣味化

1.模仿喜爱动物

动物是幼儿所喜爱并痴迷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就乐得神采飞扬。于是,我就将诸多可爱的动物引进班级管理,与枯燥的常规进行匹配、链接。如:学小猫轻轻走路;学百灵鸟大声歌唱;学小猴大胆游戏„„这样,幼儿玩的开心,学的主动,掌握的也轻松。渐渐地,也就习惯成了自然,2.扮演故事人物

除了动物是幼儿乐衷扮演的形象,许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幼儿所欢迎的对象。为此,我们有意选取作品中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形象,让幼儿直接模仿。如学习故事《七色花》后,也给每名幼儿七个花瓣,让他们学主人公,做七件帮助同伴的好事;学儿歌《小熊过桥》后,让幼儿学小熊大胆过小桥,做游戏;学儿歌《我上幼儿园》后,鼓励幼儿学儿歌中的小

朋友,入园与老师、同伴问好„„

二、环境熏陶常规管理形象化

1.设计视图标志

幼儿对常规的认识常易理解,难遵守,这是幼儿自身控制能力欠缺使然。为此,我在创设物理环境时,总是与幼儿一起设计常规标记图,并张贴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以此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提醒。如:为引导幼儿摆物有序,便与他们画各类物品的简笔画,当做物品的“家”的标志,张贴在相应的玩具橱上;为减少幼儿间碰撞,在进出卫生间的过道上,画上两对小脚丫和来回箭头,提醒幼儿靠右行走。也就是在这些“家”、“小脚丫”的引领下,幼儿“有序摆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为自然产生,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习惯。

2.播放优美音乐

有关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许多攻击、吵闹行为与心情直接相关。平静、愉悦的心情往往有利于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相反,烦躁、沉闷的心情则是诱发恶性行为的起因。因此,我特别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关键时段,播放一些背景音乐,既愉悦了幼儿的心情,又减少了因心情原因而造成的违规行为。如:早晨来园与亲人告别,有分离焦虑时,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音乐;活动结束后,情绪比较亢奋时,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午睡时因睡不着,而产生孤独无聊情绪时,播放一些优美、宁静的摇篮曲„„正是这些怡情悦耳的音乐,带给了孩子无暇的想像,既愉悦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有效遏制了一些不良行为的萌芽。

篇2: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长期以来,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条款式”、“权威式”的管理,然事与愿违,管的越严,反的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为此,笔者试从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出发,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常规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一、角色扮演常规管理趣味化

1.模仿喜爱动物

动物是幼儿所喜爱并痴迷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就乐得神采飞扬。于是,我就将诸多可爱的动物引进班级管理,与枯燥的常规进行匹配、链接。如:学小猫轻轻走路;学百灵鸟大声歌唱;学小猴大胆游戏„„这样,幼儿玩的开心,学的主动,掌握的也轻松。渐渐地,也就习惯成了自然,2.扮演故事人物

除了动物是幼儿乐衷扮演的形象,许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幼儿所欢迎的对象。为此,我们有意选取作品中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形象,让幼儿直接模仿。如学习故事《七色花》后,也给每名幼儿七个花瓣,让他们学主人公,做七件帮助同伴的好事;学儿歌《小熊过桥》后,让幼儿学小熊大胆过小桥,做游戏;学儿歌《我上幼儿园》后,鼓励幼儿学儿歌中的小朋友,入园与老师、同伴问好„„

二、环境熏陶常规管理形象化

1.设计视图标志

幼儿对常规的认识常易理解,难遵守,这是幼儿自身控制能力欠缺使然。为此,我在创设物理环境时,总是与幼儿一起设计常规标记图,并张贴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以此对幼儿的行为进

行引领、提醒。如:为引导幼儿摆物有序,便与他们画各类物品的简笔画,当做物品的“家”的标志,张贴在相应的玩具橱上;为减少幼儿间碰撞,在进出卫生间的过道上,画上两对小脚丫和来回箭头,提醒幼儿靠右行走。也就是在这些“家”、“小脚丫”的引领下,幼儿“有序摆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为自然产生,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习惯。

2.播放优美音乐

有关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许多攻击、吵闹行为与心情直接相关。平静、愉悦的心情往往有利于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相反,烦躁、沉闷的心情则是诱发恶性行为的起因。因此,我特别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关键时段,播放一些背景音乐,既愉悦了幼儿的心情,又减少了因心情原因而造成的违规行为。如:早晨来园与亲人告别,有分离焦虑时,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音乐;活动结束后,情绪比较亢奋时,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午睡时因睡不着,而产生孤独无聊情绪时,播放一些优美、宁静的摇篮曲„„正是这些怡情悦耳的音乐,带给了孩子无暇的想像,既愉悦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有效遏制了一些不良行为的萌芽。

三、自主参与常规管理互动化

1.体验生活情境$/context$ 幼儿对遵守常规的被动,重要一点也是因为他们对常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此,我注意抓住日常活动中的情境,有意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萌发遵纪的意愿。一次,手工活动时,孩子们全神于手工制作,有的就将废纸随手扔在地上,渐渐地,教室里一片狼藉。当保育老师拿来笤帚,准备清理“战场”时,我示意别做。而后若无其事的与孩子们进行下一个活动:“拍照片”。当孩子们举着“照相机”在教室内四处拍摄时,有的小朋友大喊起来:“哎呀,我们的地面太脏了”、“真糟糕,谁弄的呀!”于是“坐在乱糟糟的教室里有什

么感受?”这个话题就应运而生,通过情境讨论,大家知道了破坏环境的危害,一种保护环境,不随意乱扔纸屑的常规教育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得到了完成。

2.宣传同伴亮点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控诉”、“告状”不绝于耳。而相互的赞美、表扬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应该是缺少发现,正如著名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了把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加以隐身、弱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现形、强化,我设立了“大拇指”宣讲台,定期请孩子上台宣讲、表扬身边同伴的闪光点。宣讲完后,由老师给表现好的幼儿额头上粘一个“大拇指”贴花,同时,也给发现别人优点的幼儿奖励一个“千里眼”图标,通过这个宣讲、贴花活动,有效放大了幼儿的闪光点,增强了幼儿遵守常规的主观能动性。一段时间下来,班上“告状”案件明显下降,“大拇指”、“千里眼”幼儿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班级幼儿自觉遵守常规的习惯也蔚然成风。

篇3: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

看过这样一句话, 觉得非常有道理:“学校家庭, ‘5加2’它的意思是说, 在幼儿园里的5天, 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 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 效果将会大大减弱, 甚至适得其反, 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校, 家长就是老师, 而且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更多, 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因此, 家园配合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良好习惯。要取得家长更好的配合, 首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所以, 每当我接手新的小班, 都要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 并用心地快速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 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心, 对自己的孩子是关注的, 从而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 对我们更加信任。小班的第一年, 我刚进入幼儿园成为一名新教师, 我给孩子的物品上贴上了姓名, 还贴上了实物标记, 以便不认识名字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标记认出自己的物品。我给每个孩子贴标记可不是随意贴的, 而是根据孩子名字的特点选择标记的, 如:沈静雯是文静的小姑娘, 我就给她选择了小羊做她的标记, 因为小羊是温顺、可爱的小动物。这样不仅让我快速记住了孩子的标记, 还轻松记住了孩子的名字。开学前两天里, 一位家长就来班级里了解情况, 我问她是哪位孩子的家长, 家长说是沈静雯的家长。我不假思索地告诉她说沈静雯的标记是小羊。家长用怀疑的眼神看着 我, 我找出了沈静雯的小床, 家长一看上面的标记果然是小羊, 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 好像在说:我的孩子还没来上学呢, 你竟然记得住? 接着家长说:“谢谢您老师, 您忙我走了! ”其他的什么也没问, 说了这句话就走了。我相信这声“谢谢”代表了她对我的信任。有了信任, 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我班的雯雯小朋友从不睡午觉, 午睡时睡不着还常影响别人, 于是我与其妈妈沟通, 刚开始妈妈认为, 孩子睡不着挺痛苦的, 能不能索性让他起来玩。我首先告诉家长午睡的重要性和好处, 然后告诉他午睡室和娃娃家在一间, 如果让他出来玩也会影响别人, 而且班级的规则应该对所有孩子都一视同仁, 否则其他孩子会不服气, 也会效仿。雯雯的妈妈表示认同和理解, 也在家逐渐培养孩子的午睡习惯, 慢慢的, 雯雯从从来不睡到偶尔睡, 到现在一星期有三天睡午觉了。

二、及时总结, 反思经验, 调整管理方法, 让管理工作真正 省时有序。

班级常规管理要用“慧心”, 都知道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 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 不仅是孩子调皮, 有时班级的混乱是因为管理方法不恰当、方法不简便, 可见, 教师在运用管理方法后要观察实施效果, 分析不足, 及时调整方法。幼师毕业后刚带小班, 刚开学孩子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 午饭时吃吃玩玩, 随处走动, 有的孩子躲在一处不吃, 每天都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没吃饱, 引起不满。原因是幼儿因为哭闹或者随意走动, 老师没有办法记清楚到底谁坐在什么位置上。针对这一现象, 我给小孩分好组以后, 在桌子上贴上水果宝宝的图案, 让孩子围着图案坐。并用铅笔在图案上写上这一组孩子的姓名。这样吃饭时, 一时记不住孩子的位置一看标记就能知道了。这种方法很有效, 家长再也没有反映自己的孩子没吃饱。又如在孩子喝水时, 饮水桶旁边喝水的、接水的孩子围拢在一起, 还有孩子喝着喝着, 杯子被其他孩子撞掉了。针对这一情况, 我请接水的幼儿排成一条队伍, 一个接一个接水, 接完水的孩子请他们靠墙边喝水, 喝完直接放回杯架上。孩子们经过几次练习以后, 喝水井然有序, 再也没有挤在一块的现象了。

三、让“规则标记”说话, 时刻提醒幼儿, 引导幼儿自觉 遵守。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自控能力比较弱,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孩子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虽然对孩子提出了规则, 但是孩子们常常会忘记, 天天在孩子耳朵前唠叨, 孩子嫌烦, 反而有一种逆反心理, 而且老师也累, 但不说, 孩子们的习惯又很难自觉养成。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就利用规则标记, 让标记代替老师“说话”, 时刻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让幼儿明确该如何遵守。我们会在幼儿活动地方的墙面、地上贴上相应的规则标记, 发挥规则标记的教育价值。如在洗手间门口的右边贴进去的小脚印, 左边贴出来的小脚印, 这样幼儿按照脚印的方向有序进出, 就不会相撞;洗手处贴上洗手的顺序图, 让幼儿正确洗手;在图书角贴上安静的标记, 告诉孩子看图书要保持安静, 不影响别人。一次, 建构区里已经有5个孩子玩了, 可是来了第6个孩子, 建构区里正玩着的5个孩子对那第6个孩子说:“你不能来玩了, 地上有五个脚印说明这里只能5个小朋友来玩, 人多了太挤, 会把搭的积木碰倒的! ”第6个孩子自觉地走了。可见, 标记代替我们“讲述”规则, 提醒幼儿遵守, 幼儿乐意遵守, 自觉性也提高了。

四、教师以身作则, 发挥榜样作用。

老师常常会表扬某个小朋友, 别的小朋友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 那么老师自己有没有给小朋友做好榜样呢? 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老师, 我的孩子最喜欢你了, 回家总是模仿您上课的样子, 给我们上课。”这句话让我提高了警觉, 反问自己的每个行为都是值得模仿的吗, 孩子是不是把我不好的习惯也模仿了, 我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吗?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制定规则时, 我想我更应该是规则的遵守者。一次在餐前洗手时孩子们在盥洗室排队洗手, 以前我一直在孩子洗手之前就洗手, 今天有事洗晚了, 我准备洗手给孩子盛菜, 我走进盥洗间, 拉起袖子时, 孩子们或许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 自觉让我先洗, 我笑笑说:“洗手要排队, 老师也要排队的呀! ”我排到了队伍的后面, 孩子们总是微笑着回头看看我。突然, 刚上完厕所的阿虎准备插队, 悠悠对阿虎说:“你看老师都排队, 不许插队, 你到后面去排队呀! ”阿虎自觉地排到了后面。我以自己的行为给幼儿树立榜样, 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这正是身教胜于言教。

五、巧用方法让幼儿知道自己违反规则产生的后果, 从而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主动改正。

在每个幼儿园里的每个班级里, 都会有一些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精力非常旺盛, 总是不遵守纪律, 不服从老师的教育, 甚至有的调皮的孩子还会与老师作对, 故意破坏规则, 碰到这样的孩子, 老师往往很头疼, 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惩罚虽能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但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即使孩子表现出顺从, 也可能是出于怕受罚, 而不是真的懂得自己错在哪里。在许多情况下, 惩罚并不能保证孩子产生正确行为, 也不能保证孩子懂得怎样做。我们只有采取正确、正面的方法, 让孩子懂得自己错在哪, 老师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则, 才能让孩子自觉遵守规则。这天我进行音乐游戏《快来拍拍》时, 第一遍我范唱时就有幼儿听到拍拍两个字开始兴奋地拍手, 我理解孩子们上音乐游戏活动时兴奋的心情, 因此我没有批评他们。我告诉他们第二遍要认真听不要拍手, 要听清楚歌词, 待会儿老师会教正确的游戏玩法。可是我刚开唱, 只听两个幼儿使劲地乱拍手, 而其他幼儿听得很认真。我停了下来, 问他俩是否听到老师的要求, 他们说听到了, 并且把我的要求重述了一遍。于是, 我又问为什么还拍手,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幼儿宸宸说:“我是故意的! ”而且边说边笑, 完全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的心中立刻升上一股怒气:他的行为是故意跟老师作对。但我忍住了自己的怒气, 我认为这样的学生是想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 如果你发怒, 则恰好中了他的圈套。我冷静下来, 想起之前我在网上看到的相关这类孩子的教育:要想教育好这些调皮的孩子, 首先要弄明白他调皮的原因, 有的孩子是精力过剩, 而活动内容过于容易;有的孩子是由于好奇心被大人加以约束;还有的是由于大人对孩子夸奖多, 批评要求少。通过我的观察, 我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是由于精力过剩, 而且从之前的家访来看家长对孩子太宠, 很少批评。所以我决定用冷处理+适当惩罚+正确引导+家教沟通的方式处理这件事。于是, 我没有严厉地批评他, 装作不生气的样子, 我和全班幼儿都看着他拍, 刚开始他很开心, 拍了几分钟觉得没劲、累了不想拍了;接着我组织其他幼儿正确玩游戏时, 他发现之前没认真听, 不会玩, 很着急。这时我觉得水到渠成了, 进行批评和引导:告诉他不好好听是学不会的, 而且他的行为影响了老师上课, 影响了小朋友学本领, 我让他道歉, 他诚恳地道了歉。接着, 我和小朋友一起教他正确的方法玩游戏, 终于学会了, 他很开心。我和家长再进行交流, 这段时间, 很少看见他调皮捣蛋了。我想淘气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关键看老师怎么教育引导孩子, 只有老师因材施教, 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这些调皮的孩子, 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成果。

六、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 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繁琐的。孩子们往往不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和制定规则的 原因。因此, 在制定规则时, 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要制定哪些规则, 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 了解制定这些规则的必要性。我让幼儿轮流做值日生, 还在放碗处、厕所、漱口处请“小老师”监督, 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同时, 让幼儿感受老师管理工作的辛苦。让幼儿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培养了认真负责的态度, 培养了集体观念和利他行为, 形成了良好个性, 使幼儿更自觉地遵守规则。

七、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理解、宽容孩子, 给孩子自由的 空间。

我们常会看到一些老师对孩子高强度的控制, 几乎除了上课回答问题之外, 都不能说话。要知道学前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 好奇心极强, 让他们长时间地坐着不说一句话是很难的。而且幼儿期应该培养孩子的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需要给孩子一些自由释放的空间。否则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很可能是对压抑或消极情绪的宣泄。因此, 在教学活动前我会给孩子3分钟讲话时间, 饭后、起床后孩子可以随便讲话, 在教学活动中多用讨论问题的方式, 让孩子有机会说。但告诉孩子午睡、教学活动时必须保持安静, 这样才能学到本领、休息好, 让孩子们懂得该玩的时候玩, 该学本领时学本领, 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教学常规。有时候我也会和孩子一起“疯”, 玩孩子们的游戏, 让孩子感受到我是他们的同伴, 从而更亲近, 使幼儿接受我的引导。

总之, 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 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 形成良好的班风。我们要既用心又用脑, 善于观察, 善于积累经验, 随时发现问题, 不断改进方法, 这样才能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摘要:班级是一个小社会, 它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 幼儿则是这个小社会里的一员,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 性格、习惯等都不同。那么幼儿教师有效地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努力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 用多种方法, 如哄骗、保持严厉, 但在实践发现这些手段只能求得一时的安静、有序。怎样使老师强迫幼儿遵守常规变成幼儿自觉遵守班级常规才是重点。文章提出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 教师不仅要处处留心、处处用心、用智慧管理, 还要懂得尊重、理解孩子, 并以身作则。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管理,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晓林.不可不知的“幼儿秩序感”[J].妇女生活 (现代家长) , 2010 (01) .

[2]白国宁.我要给你一个惊喜[J].初中生之友, 2010 (Z2) .

[3]豫妹.让孩子在提醒中成长[J].妇女生活, 2010 (01) .

[4]江亘松.最不完美的人, 唱出最完美的歌[J].中外企业文化, 2010 (03) .

[5]杨云萍.先进教师宣传中的善与美[J].新闻爱好者, 2010 (02) .

[6]袁庆珍.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J].知识经济, 2010 (03) .

篇4: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即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顺利开展。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整体面貌,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关系到老师能否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及活动的质量。因此,长期以来,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制定出各种各样的条款和规则,运用教师的权威,采用“命令式”、“高压式”的管理。然而事与愿违,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越管越乱。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常忽视了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幼儿园班级常规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良好的班级常规是保证幼儿在园安全的前提

保证幼儿生命安全是幼儿园工作是首要任务。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探索,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欠佳,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从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良好的班级常规是幼儿形成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学前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常规要求需要幼儿反复实践,并不断对正确的行为加以强化,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

(三)良好的班级常规是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幼儿园是集体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集体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需要制定一定的常规来维持秩序。良好的班级常规又有助于形成宽松、和谐、温馨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这个集体里感觉到轻松、快乐,更有利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掌握。

(四)良好的班级常规是幼儿自律能力发展的关键

学前阶段是培养幼儿自律品质的最佳时期。幼儿的情感、行为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能帮助幼儿逐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适应集体的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自律品质。

三、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必须融合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利用积极有效策略建立良好的幼儿园班级常规呢?

(一)注重细节,持之以恒

案例1:小班区角游戏,孩子们或是安静地翻阅图书,制作手工,或是活跃地叫卖商品,扮演角色,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发展技能,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每天一小时的游戏时间结束,我大声喊着:“下班了,下班了,赶紧把游戏材料收拾整理好!”孩子们立刻手忙脚乱地收拾起来……当孩子们都回到了自己座位上开始讲评时,各个区角里狼藉一片,保育老师正弯着腰辛苦地收拾整理着。

我灵机一动,让配班老师播放了一段哭声,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我问:“宝贝们,你们听到哭声了吗?是谁在哭呢?”孩子们瞪大眼睛,奇怪地看着我。我走到小厨房,拿起一个丢在地上的小面包,说:“原来是面包宝宝在哭呀?面包宝宝,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呜呜,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哦,原来面包宝宝不知道被哪个小朋友丢在了地上,找不到家了?谁愿意来帮面包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呀?”睿睿马上举起小手:“我愿意!”很快地把小面包放到了托盘里。我肯定了睿睿,强调说:“区角游戏时,每一个材料宝宝都有自己的家,要把它们送回家,不然它们会因为找不到家伤心的,以后玩游戏结束时,我会给大家放这段好听的音乐(幼儿听轻柔舒缓音乐《童年的回忆》),你们听到音乐后都把这些材料宝宝送回自己的家,好吗?”

案例分析:

1.师幼共同制定规则。

当我发现孩子在游戏结束时没有很好地收拾游戏材料时,并没有用命令的口吻来要求他们,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并和孩子们共同商量讨论,使孩子们明白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能更加理解其中的道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执行规则的最好办法是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只是以参与者的身份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

2.运用音乐、故事等手段协助建立常规。

音乐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幼儿在优美的乐曲中执行规则,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把常规管理内容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从故事中来理解常规的内容,按故事情景来做,既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收到了意想不到教学效果。案例中我用拟人化的手法创编故事情境,播放了优美、轻柔、舒缓的音乐,都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主动建立常规。

3.将“外在要求”变为“内在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们的工作习惯一旦形成,接着就必须做到严格监督。经验告诉我们,在建立纪律的过程中,一定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进行,按照不同层次、分阶段练习,不强制和用说教来达到目的。”的确,常规一旦建立,只要它合理、正确,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监督幼儿遵守常规,持之以恒,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建立起真正的“内在纪律”。在随后的每一次游戏中,我都灵活采取各种方法来强化常规存在的合理性,如随时提醒、反复要求、适时的奖励和表扬等等,让幼儿逐步建立起生发于他们内部的、真实的、稳固的常规意识和常规习惯。

(二)运用榜样示范作用,调动幼儿遵守常规的积极性

案例2: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从小班开始就对孩子们提出的一项常规要求,在孩子们刚入园时,我就把“六步洗手法”的图示贴在了盥洗室的水池上方,并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洗手。但是有很多孩子图省事,总是顾着去做别的事,经常不好好洗手,把手弄湿就走了,完全没有达到洗手的目的。反思原因,主要是当孩子们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后,我就没有重视每天的洗手环节,从而导致孩子们在洗手时产生懈怠心理。

于是,在开饭前,我请孩子们去洗手,并说:“老师等会要给你们打饭了,我也要把手给洗干净。”边说边挽起袖子,一边念出“六步洗手法儿歌”,一边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孩子们看到我认真洗手的态度,也跟着我学了起来,一步一步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大家洗手后,我又夸奖刚刚洗手最认真的希希:“刚刚希希洗的真好,让我来闻一闻,呀,真香,真干净!希希是我们的洗手小明星呢!”随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每次都会评选出几位洗手小明星。

案例分析:

1.教师身体力行,主动遵守常规。

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教师的榜样作用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我身体力行,主动在孩子们面前用正确的方法洗手,给孩子们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比任何的言语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2.树立幼儿榜样,互相学习。

我对希希的肯定和表扬就是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在常规教育中,幼儿同伴间相互激励的评价实效性很强,他们在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同伴间的相互激励更能调动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三)利用环境的教育作用,寓规则教育于环境中

案例3:大班有几个调皮好动的小男孩,总是喜欢在教室里追逐打闹,这天的区角游戏时间,又是追得不亦乐乎。忽然,哗啦一声,在前面跑的乐乐撞倒了美工区的一个区角柜,柜子上的物品撒落了一地,后面追的刚刚躲闪不及,一下子撞到了乐乐身上,两个人抱在一起摔倒在了地上,刚才还充满整间活动室的欢声笑语被嚎啕大哭代替。追逐打闹现象在班级中十分常见,在晨间活动、入厕盥洗、户外游戏、午餐后游戏等环节都有发生,无论我们怎么制止,怎么引导,却收效甚微,实在让我们很头疼。

在一次配合主题活动的亲子制作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多种材料装饰玻璃瓶,有的是颜料手绘,有的是布艺拼贴,有的是创意串珠,有的是精美纸雕……一个个玲珑剔透的玻璃瓶被装饰得美轮美奂。组织孩子们欣赏这些瓶艺时,一双双小眼睛里透露出惊异与赞美。我灵机一动,心想:孩子们如此喜爱这些瓶艺作品,一定很舍不得破坏吧。于是,我把这些瓶艺作品当作装饰品,摆放在教室里的多个醒目位置,并且引导他们:“你们和爸爸妈妈制作的这些瓶艺作品让我们的活动室变得更漂亮、更温馨了,大家一定保护好这些作品,千万不要碰撞到,摔碎了。”

这一招果然奏效,每当那几个男孩子要你追我赶的时候,总是有同伴去提醒他们,而当他们看到柜子上亮闪闪的瓶艺时,也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

案例分析:

记得一位专家曾经说过:“成长不是外在力量驱赶的,而是内在力量引导的。”常规建立过程中,我们要变教师的外在要求为幼儿的内在动力。追逐打闹现象在幼儿园非常普遍,这是幼儿在同伴交往互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却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我充分发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寓规则教育于环境之中,将教师对他们外在的规则、要求变为幼儿自身对环境的维护,从而让幼儿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常规管理效果。

(四)要求统一,保持常规管理一贯性

案例4: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衣服、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或穿错鞋,让我们手忙脚乱。于是我就尝试用一边念儿歌,一边做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学着把脱下的衣服折叠好放在床尾,把鞋子脱下后放在自己的床底下摆整齐。孩子们学得很快,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要求,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做到了。

时隔一周后,又轮到我值午睡,我发现孩子们的衣服和鞋子又随意乱放了。原来上周是跟我搭班的年轻老师值午睡,由于我们之间没有做好沟通,没有统一“叠衣摆鞋”的要求,才导致了孩子们常规建立的中断和反复。于是,我和配班老师进行了细致的沟通,对孩子们提出了统一的、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很快的,孩子们都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在午睡前把衣物鞋子摆放得整齐有序。

然而,班上有一个叫仔仔的小朋友却始终没有养成好习惯,每天都需要老师或者同伴的提醒才能做到。于是我问仔仔:“你怎么总是不记得把衣服和鞋子放整齐呢?”仔仔说:“每天都要摆整齐,太麻烦了,我在家里都不用摆整齐的。”原来,是幼儿园和家里的要求不一致,才导致仔仔总也养不成好习惯的。于是我找到机会和仔仔妈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让仔仔妈妈明白,一个好的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协同合作才能完成。渐渐的,在家长和老师一致的要求和引导下,仔仔也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午睡习惯。

案例分析:

1.班级教师密切配合,要求统一。

班级常规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案例中幼儿之所以会对午睡前叠衣摆鞋的常规出现反复,主要是因为主配班老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没有形成统一的常规要求。因此,班级中的三位老师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之间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对幼儿提出常规要求前,要共同讨论。提出的常规要求要统一,避免让幼儿产生误解,无所适从。

2.家园之间紧密合作,协调一致。

案例中的仔仔由于在幼儿园和在家庭里没有一致的要求,导致了在常规建立时出现懈怠。因此,在常规管理上,要做到家园有效沟通,在家中延续幼儿园的常规制度,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

篇5:关于班级常规管理策略问题的研究

【摘要】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更会影响着与之相关的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研究,在时代和教育需要的背景下,在探讨班级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在当今时兴思想的影响下,对其策略进行了广泛而有深度的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也就是“人本主义理念”不仅在课堂上得到应用,在班级管理中更是深入人心,此外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咨询理念”、“行为主义理念”、“教师效能理论”也与“人本主义理念”相互融合、不断完善,共同指导了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班主任专业化;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人性化管理策略;激励机制管理策略;心理辅导管理策略;指导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发挥家长会作用;班级非组织化;木桶理论策略。

【关键词】 班级

班级管理

学生中心

管理理念

管理策略

教师专业化

【引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理念的引导下,班级管理策略层出不穷,这些策略是否科学、可行,成为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尤其是新手教师。为了使班级管理的策略更加科学、高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我从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背景和关于班级常规管理的主导理念着手研究,搜集了许多权威专家的理念作为借鉴,为班级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没有思想的行动必定不会长久,所谓的“知难行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理论的学习与指导是我们继续深入探究科学的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基础。在教育目标和先进理念的指引下,我的研究总结归纳不同类型的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的班级管理策略,博采众长,提出了九种类型班级管理,文章主要介绍这九类班级管理策略的主导方法,虽然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子策略,但灵活性较强,适合教师从中感悟并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制定实施,不仅仅是要有科学的理论、可行的方法,其中教师的素质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必须有专业的素质,有研究的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有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这篇文献综述不仅为教师提供班级管理的理念、策略,也为教师对班级管理策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使教师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

1、班级管理概念界定:

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载体的学生管理,是以班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1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2

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24.《教育学》中人教育策划,第十章 班级管理,人民出版社

2、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研究背景:

2.1策略众多,稂莠不齐

中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屡遭诟病,这不仅引起了教育管理者的反思,也使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者的反思,许许多多关于班级管理的策略应时而出。这些策略科学吗?到底有多少值得推广?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2新教育理论的推动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信息工具的发展与普及,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许许多多中国的、外国的新教育理论不断地完善并影响着广大的教师群体,丰富着他们的思想,指导着他们的实践。这些新教育理论也有力地指导了教育科研,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推动了教育科研的发展。因此许多关于班级管理的研究也不断发展起来。

3、与时俱进的班级管理理念

3.1人本主义——学生中心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反映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对于当代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关键在于调整并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启迪学生和激励学生,力求建立和谐、协调而又独特的师生关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3“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对大学教育有重要启示,在小学教育中更是需要大力推广。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理念也是深入人心,杜威的思想在教育界也是人尽皆知,并受到了大力推崇。而且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1998年的世界教育大会上也得到了各国教育家一致认同,并且得到了广泛推广。

3.2班级管理的心理咨询理念

儿童与成人一样,也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循儿童发展的心理学规律制定管理策略,也要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儿童存在的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儿童心理学鼻祖﹒霍尔的儿童心理病理学研究问世,人们开始对儿童的行为或心理问题给以特别关注;德斯波特指出其意义在于给儿童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较为科学人道的视角,转变了人们对待儿童的视角。4此外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虽然广泛,但是心理咨询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却始终未受到重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中国某种程度上还受到很多人的排斥,即使是有些发达地区应用这种原理也仅仅局限于班级纪律的问题上。

3.3班级管理的行为主义理念

行为主义的理念较之心理咨询的理念在我们实际教学中的影响更为广泛,其操作性强,短期内效果明显。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外显行为;强调教师和父母作为行为调节者的重要性;“ 偏常态” 行为的常态化;把行为看作是问题性行为而不是病理性行为;行为诊断;对目标性行为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评价„„因此受行为主义理念的影响, 人们对班级 34 李嘉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中国大学教学

卜玉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的分析,集美大学报.纪律的关注开始从关注儿童的内心需要转向了教师控制, 大多数教师培训课程都以帮助教师运用行为调节技能处理儿童的干扰性行为为目标。5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许多的强调教师主体作用的策略在班级管理中大量应用。1976 年, 凯特尔夫妇出版了《钢性纪律》一书, 中心理念是向教师说明如何负责地运用权力管理一个班级, 并建立能够满足教师自身需要的班级氛围, 如本书第一章的章名是“ 还教师以权力”;弗雷德瑞克·琼斯夫妇1987年出版的行为管理方面的书《积极的班级纪律》和《积极的班级指导》,书中强调了教师的体态语、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目光接触和身体接近等非言语交流在维持班级纪律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在独立学习遇到困难时, 教师必须提供有效的帮助;近年风靡中国教育界的《班主任兵法》以及各种各样的特色班规。这些理念虽然效果比较明显,但也受到了众多的批评,这一理念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管束,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3.4班级管理的教师——效能理论

教师效能理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理念注重的是如何让阻止学生不当行为的产生,并有助于学生不当行为的改正。属于这一理论的有三个研究方向:教师组织和管理技能研究,这一方向的研究包括三个方案①杰克布·库因的研究②“德克萨斯州教师效能研究”项目③20 世纪80 年代, 德克萨斯大学的教师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几位研究者, 艾默尔、艾沃斯顿和安德森等人又在“ 班级组织与有效教学项目”中对如上两种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拓展;教师指导技能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也包括三各方面,最先发启者亨特(M.Hu nte)之后明尼苏达大学的罗杰尔和约翰森(RogerandD.Jdnso)发起了检查竞争式、合作式和个体式教学活动的相关价值的研究,第三个研究方向是杜恩、兰祖利、格里高等人的研究;师生关系的研究师生关系研究又可分成两大部分:师生交往的频率和质量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师生关系的个人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及对学生的态度和学业成绩的影响。6

对于这些理念虽然也是褒贬不一,但是他们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为我们的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其实在发展中,这四种理论并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不断地融合、发展、完善,更加适合新时代的潮流。在21世纪,四大理念的更加有力地指导了我们的具体实践。

4、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策略是维持班级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规则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人格,影响学生性情的重要方式。而班级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与班主任的能力、水平是分不开的,因此班级管理策略的科学性的取决于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4.1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提高班主任素质

班主任专业素质缺失,是导致班级管理不能有序进行的关键因素,所以提高班主任素质是实行有效班级管理策略的关键。

首先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保持幽默,有一颗童心,能够诚心的爱孩子,工作态度要积极,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踢猫效应、破窗效应、禁果效应、蝴蝶效应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7

其次班主任要树立专业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激发工作激情,同时也要树立科研意识,不断进行教育科研,提高科研能力。8

再次,班主任要有教育信念,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教 56卜玉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的分析,集美大学报 卜玉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的分析,集美大学报 7 李永龙,班主任应力避几个心理效应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班主任 8 陈文心,从国际视野看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外国中小学教育 育信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支柱”,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信念,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教育信念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 它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9

最后,我们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夫·艾斯奎斯说:“如果你想要你的学生变成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要变成那种人”。用榜样给学生树立行动的准则,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10

4.2.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未被人意识到的刺激作用。社会交往、环境氛围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起作用的便是暗示机制11。在班级管理中引用暗示机制,但在应用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明暗结合、持之以恒。

4.3人性化管理策略

现行的班级管理,大都重“管” 轻“理”、重“他律” 轻“自律”,仍停留于“行为规范的养成”层面,特别注重学生“社会人” 的属性,而忽视学生的“自然人” 的本质属性培养。12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的深入人心,人性化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人性化管理要做到:人际关心人性化、自主管理人性化、对待问题学生人性化、师生交往人性化。简单地说,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行为,学生不是我们手中的玩偶,也不是我们要到某种目的的工具,而是一个有思想、有尊严、有选择权、有决定自身事务权的发展中的人,我们要尊重学生、服务学生。

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创设合作环境,促进民主管理。13在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实际的范例,对管理的人性化做了非常好的诠释。鼓励并支持适合学生的行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4.4激励机制管理策略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建激励机制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在激励机制的诱导下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励机制包括,目标激励、责任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14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同样是需要订立规矩,如何定立规矩,就是学问。共同订立班规,就是挖掘激励因素得一个重要方法。

激励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重要的帮助,在树立自信心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意识到通过努力、改变自己自身的一些缺点就会取得成功,从而以自身的改变影响班级的整体发展。

4.5心理辅导管理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WHO曾对心理健康作了一个定义: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 9 黄正平,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班主任

薛少华,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微探,教坛聚焦教育教学专论 11 孙进,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电子学术杂志 12 孙莉,班级管理策略,当代教育论坛 13 刘雄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教海撷英 14 黄正平,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班主任 10状态。所以,心理健康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健康状态,心理辅导并不是治疗心理疾病,我们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关系,是指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够给予帮助的人之间结成的一种独特的互信的人际关系;心理辅导的班级管理策略,是以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导引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也就是把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实践之中,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心理辅导的主要策略有:“团体”心理策略,“倾听”心理策略,“同感”心理策略,“沉默”心理策略。15

心理辅导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将会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班级问题,但是心理辅导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比较充实的心理学知识和较高的心理辅导技能。因此对于班主任的专业化要求有提高了一个层次。

4.6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是社会中的人,我们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群体中得到认同感,学会互帮互助,一直在以后的人生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仅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更要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从而形成班级文化、班级凝聚力,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4.7发挥家长会的作用

“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 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家长会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学校家长会存在的几种现状表现主要有:家长会变成“告状会”;家长会变成“新闻发布会”;家长会变成“培训会”;家长会成了家长的“包袱”。16在这种状态下,家长难以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也难以和教师相互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时期的家长会应该是为家长解除教育困惑、寻找解决办法、为教师带来帮助、为教学提供信息、为孩子谋划未来的会议,应该是家校之间的连心桥。17近年来许多关于家长会开发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有如下几种形式:互动式家长会;门诊式家长会;网上交流式家长会;成果展览式家长会;联谊汇报式家长会;学生主角式家长会;多面评价式家长会;研讨争鸣式家长会。这些不同形式的家长会要根据班里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而不应将家长会流于形式,追求形式特色。开好家长会也是一门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不亚于各种班规、政策。挖掘家长会的潜力,将为班级管理增色不少。

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通过家长会就足够的,在平日的教学中也要和家长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技巧和方式。常怀尊重之心,是与家长沟通的前提;以诚相待,用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用心选择沟通方式。18

4.8班级非组织观念影响下的策略

班级是否是组织,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班级性质的判断,也就决定了我们班级管理决策的制定。关于班级是否是组织的论断,影响最大的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康宁和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谢维和的争论。吴康宁认为班级是组织,谢维和认为班级是初级群体。

以共同目标、组织规范和组织结构等组织基本特征判断,班级不是组织。多年来,班级却被外部强制赋予组织特征,这往往使学生处于同一模式学习的被动状态中。去除外化 1516 黄正平,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班主任

江荣国,当前中小学家长会现状分析及研究对策,教学·教研 17 刘雄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教海撷英 18 张颖,如何把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教育随笔 组织特征、消除管理主义倾向、调整和优化班级规模与结构、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生管理等班级管理策略,将更有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19

4.9“木桶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所谓的“木桶理论”就是说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要想提高木桶容量就要知道哪块是最短的木板,并设法弥补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也体现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采取系统优化的方法论去处理问题。

“木桶理论”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短”,要善于“短中见长”,要善于弥补“短处”,要善于创设“长短互补”的氛围。只有这样,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班级才会有凝聚力。20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具有敏锐地观察力,持之以恒的耐心,对学生又不放弃的爱。

【结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和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在不断发展完善,所以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教育的风吹草动,并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要有科研意识,在研究中做出自己的成果。我们要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权,为学生服务,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出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学校社会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文化艺术出版社

3、[美]雷夫·艾斯奎斯著,邱宏译,《56号教室的奇迹—成功无捷径》,中国城市出版社

4、[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国城市出版社

5、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华东师大出版社

6、[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7、彭德华,《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王俊杰,原来家长会也可以这么开,教学与管理2009.8

9、《李镇西的学校李镇西的班专访》,班主任

10、吴康宁,论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班级,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

11、谢维和,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教育研究1998

1920 戚玉觉,论班级的非组织性及其管理,管理与评价

篇6: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儿歌

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了!

伸出你的小手上拍拍,伸出你的小手下拍拍,向前伸出小手转一转,小手放呀放放好!-

课前让孩子安静:

【一】:师:1.2(教师拍铃鼓,幼儿拍手,并对话)

幼:1.2.3.(可重复几次,等到幼儿安静下来)

师:手放下

幼:坐坐好

【二】: 师;1 2 3 幼儿;我做端.师;7 8 9 幼儿;我闭口.师;4 5 7 幼儿;我静息

做操:

【用来做操前的整队,边念儿歌边踏步,那样的气氛很好的】

师:手摆动 幼:脚提起(教师也可反问:脚提起,孩子就答。手摆动)

师:谁最神气

幼:我最神气

师:立正

幼:立二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1、2】拍拍手【

3、4】点点头【

5、6】伸伸手【

7、8】不讲话【

9、10】快坐好。

吃饭儿歌:

大白米饭,豆腐鸡蛋,青菜肉汤,喷香喷香。-

我来扮个大老虎,啊呜!啊呜!全吃光!

午睡儿歌:

小手拍拍放枕边,身体转向右侧卧,风不吹,树不摇,幼儿园里静悄悄,我是一个乖宝宝,规规矩矩睡午觉。

排队儿歌:

【一】:小腰——挺直,小手——背后,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闭上。

【二】:小小手——摆摆动;小小脚——踏起来;

小胸脯——挺起来;一二一,一二一……。

水萝卜,水萝卜,切切切.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

好孩子,好孩子,顶瓜瓜.坏孩子,坏孩子,就是他......。

【这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提其他的小朋友,效果非常好。】

幼儿走路:

一二三,小脚抬起来;小手摆起来,一二三。

闭上眼睛找一找,这里有没有?转过身去找一找、后面有没有。坐坐好:

教师弹琴:135 — 531—

幼儿唱:老师我们坐好了。(1351531)

教师弹:1351(高音 1),幼儿起立。

教师弹:1531(低音 1),幼儿坐下。

教师弹:135 135 135 135 135 幼儿寻找自己的位子坐好。

【师:12 幼:334 类推"34 556 56 778 78 9910】

幼儿课堂:

1.一二三坐坐好,三二一请安静。

2.我们都是机器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

3.小嘴巴-----不说话

4.请把小手放背后--------我把小手放背后

5.请坐好-----我坐好

拍手儿歌:

【一】:

抓住,放开,小手拍一拍.抓住,放开,小脑袋拍一拍.抓住,放开,小脸蛋拍一拍.抓住,放开,小小肩膀拍一拍.抓住,放开,大西瓜拍一拍.抓住,放开,屁股蛋蛋拍一拍.抓住,放开,藏到后面不出来.1、2拍拍手,3、4点点头,5、6伸伸手,7、8不讲话,9、10快坐好。

师:1 2 3

幼儿:我做端.师:7 8 9

幼儿:我闭口.师:4 5 6

幼儿:我休息.(孩子们说完趴桌子上休息了)

谁安静,我安静。谁听话,我听话。

眼睛向前看,嘴巴闭起来,(我们要上课了)

【二】: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幼:我就跟你这样做(拍手)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跺脚)幼:我就跟你这样做(跺脚)

【教师可随意变换动作,此游戏带有很强的随意性,灵活性。】

【三】:

谁的小手拍的响——我的小手拍的响;

谁的眼睛最漂亮——我的眼睛最漂亮;

谁的小手藏的好——我的小手藏的好;

谁的小嘴闭的紧——我的小嘴闭的紧;

走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跟着朋友走。

手指儿歌:

【1】:

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两个食指,变公鸡,斗斗斗;

两个小指,钩一钩,做朋友;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2】:

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摆一摆,摆一摆,小手藏起来;

把你的右手举起来,摆一摆,摆一摆,小手藏起来;

把你的双手举起来,摆一摆,摆一摆,小手藏起来;

把你的左脚跺一跺,跺一跺,小脚藏起来;-

把你的右脚跺一跺,跺一跺,小脚藏起来;-

把你的双脚跺一跺,跺一跺,小脚藏起来;【用手把小脚挡住】

【3】: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藏起来,变变变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猫,喵喵喵-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狗,汪汪汪-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猪,噜噜噜-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鸡,唧唧叽-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鸭,呷呷呷-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青蛙,呱呱呱-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兔,嘣嘣跳-4】:

师:我的小手拍一拍 幼: 拍 拍 拍拍拍;

师:我的小手勾一勾 幼: 勾 勾 勾勾勾;

师:我的小手弹一弹 幼: 弹 弹 弹弹弹;

师:我的小手捏一捏 幼: 捏 捏 捏捏捏;

师:我的小手握一握 幼: 握 握 握握握;

师:握的小手放放好 幼: 我的小手不见了。【放后面或放腿上】

【5】:

一根手指头呀

两根手指头呀

三根手指头呀

四根手指头呀

五根手指头呀

六根小指头呀

七根手指头呀

八根小指头呀

九根小指头呀

十根小指头呀

变成毛毛虫呀; 变成小白兔呀; 变成金孔雀呀; 变成大花猫呀; 变成蝴蝶飞呀; 变成小黄牛呀; 变成小老鼠呀; 变成小手枪呀; 变成小挂钩呀; 变成十字架呀。

变变变

变变变

变变变

变变变

变变变

变变变

变变变

变变变

变变变

篇7:实习指导——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建立的意义

案例:活动前老师的设计精密、严谨,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投影仪放不出来、录音机也没有声音,可以说是故障不断,作为执教的老师此时可以说是一阵忙乱,连听课的老师也开始议论纷纷,班级1的幼儿有孩子却起立说:“老师你别着急,越急越弄不好,别急,我们会等你的。”作为一名执教的老师,此时的内心即刻就得到了安慰,待设备调整完毕,活动依然正常有序地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发生了投影仪的故障,班级2幼儿们一个个地往前跑,非常兴奋,现场一片混乱,有的开始说话,有的上前摸投影仪,还有的开始乱窜,使整个会场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留有遗憾。

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事件,面对不同的幼儿所反映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组织与实施”中的“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常规无处不在,它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班级常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生活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生活常规:入园离园常规、盥洗活动常规、饮食活动常规、睡眠活动常规、卫生习惯常规、散步常规等等;教育教学常规:教学活动常规、游戏活动常规、班级环境管理常规等等。

二、幼儿园班级的基本常规

幼儿园中普遍而且经常出现的常规,按一日活动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如下:

(1)早晨按时入园,入园向老师问好,向家长说再见。(2)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

(3)按老师的要求“座位”,不随意乱坐;(4)集体活动时听老师的指令行动;(5)想发言时先举手,不随便动和讲话;

(6)集体活动时个人有特殊要求(如大、小便、脱衣)必须不影响大家或取得老师的同意;

(7)爱护各种活动材料、器具,活动结束后,按要求放好;(8)自由活动不随意奔跑、打闹,能安静自主活 动,并完成个人所需的小便、喝水、穿脱衣等。

(9)未经允许,不随意摆弄桌面上的学具、用品以及老师的东西。(玩钢琴、电脑等)

(10)进餐前要洗手,大、小便后要洗手;

(11)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把饭菜撒在桌子上或地下;

(12)轻拿轻放茶杯、碗勺、筷子、椅子等,用后放回原处。(13)安静午睡,安静起床;

(14)关心、帮助同伴,遇到问题向老师报告;(15)离园时一定要向老师道别;自己的物品勿忘带回。

三、常规建立的案例共享

1.卫生常规案例

⑴餐前便后洗手常规,给孩子提供不断反复实践的机会。以洗手为例,有的幼儿看似听从指挥去洗手了,但到水管前只是湿了一下手,根本起不到清洗的作用,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洗手,提供多种肥皂、洗手液等吸引孩子主动洗手,增加练习的机会。开展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等评比活动,让幼儿养成自觉洗手的好习惯,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

⑵在培养孩子饭后漱口的常规时,幼儿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有的幼儿会接一杯子的开水,但用却是几口,教师就跟他们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不能白白浪费掉,教师还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幼儿看,将水龙头只开一滴一滴的水,一节课下来,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开始,当幼儿水龙头没有关紧时,教师就及时提醒,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2.自我服务常规

⑴午餐后的生活常规,老师都要不停地提醒孩子们抹桌子、搬椅子、漱口、擦嘴、上厕所、洗手、换拖鞋等。不但老师辛苦,孩子们也丢三落四。于是师幼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首先是讨论“午餐后有哪些工作”。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应当做的事都说完整了。接着又展开讨论“怎样完成,由谁监督”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提出了请部分同伴监督的方式。于是,老师设计了表格,将餐后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和标志图案都画在上面,每天由5~6位幼儿分别担任餐厅部经理、鞋部经理、毛巾部经理等负责监督。幼儿未完成每一项任务可在表格的相应位置贴一个“?”并由相关部门经理督促完成。全部幼儿轮流担任经理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幼儿都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⑵入睡和起床的穿衣常规,让幼儿思考午睡时脱衣服的顺序,应该先脱上衣还是先脱裤子,脱下来的衣服应该怎么放更方便起床后的穿衣服,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会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大家一起约定:应该先脱裤子,再脱上衣,尤其是冬天,脱完裤子后先坐到被窝里不会着凉,将脱下来的裤子叠好放在床边,再将脱下来的上衣叠好放在裤子上面,正好起床时坐在被窝里先穿上衣再穿裤子,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孩子们商量好后,老师请能力强的孩子按照顺序给大家示范,加强印象。幼儿参与制定规范,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3.教学活动常规

⑴家长参与管理,如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我身边的人”时。在自来水厂工作的家长协助组织幼儿参观水厂,在武警支队的家长组织我们参观武警训练,我们还邀请当医生的家长到幼儿园与幼儿作现场互动。

⑵利用幼儿喜欢的各种形式培养教学常规,如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法”,通过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我是好宝宝》,来告诉和提醒幼儿上课的要求:“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得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说话先举手,做个好宝宝。”。运用“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运用“游戏法”,利用师幼互动的小游戏来提示孩子接收老师的信息。

4.班级环境管理常规 ⑴幼儿参与环境的管理,仅靠教师管理班级环境,会让教师们感到疲惫不堪,幼儿也因为被动执行,常常发生破坏环境的行为,在环境的管理中教师不妨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的设置,为环境设置出谋划策。让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例如在建构区设置中,针对应当收集哪些废旧物品,才有利于幼儿进行搭建等幼儿提出了许多意见,也帮助完成了许多环境布置。如,主动从家里带来了废纸盒、铁罐作为构建区的材料,带来布娃娃、玩具餐具作为娃娃家的材料,还用纸盒制作了“电视”、“冰箱”等“家电”装饰娃娃家。又如,我们专门设立植物角,由几个幼儿认养一盆植物,幼儿自愿组合,自行分工负责记录植物生长、浇水、除草等工作。

⑵符号标志管理 班内孩子喜欢看图书,一有空他们就会往图书角跑。可由于他们的年龄小,还没有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次看完图书,那书架子总是一片狼藉。另外孩子们不爱护图书的现象也屡屡发生。我们对班里的图书角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改革。因为我们的孩子们在刚入园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认识自己的学号。我就利用这个优势,在书架上按顺序两个一组的贴上他们的学号,并告诉他们两个学号在一起的小朋友就是“图书好朋友”,在整理图书的时候两个“图书好朋友”的书都要叠放在一起,看看哪些书叠得最整齐。每次在孩子们看完图书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他们:“用你们的小眼睛看看图书好朋友在一起了吗?”孩子是聪明的,他们会在我的提示下按规则的进行摆放。对孩子们的整理情况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评价和指导。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细心培养,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这一良好习惯。

⑶情境讨论管理,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是因为它们想出去玩。”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这时老师又拿起几块放在别的积木筐中的玩具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它送到别的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我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于是,我就组织孩子做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经过多次的游戏训练,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

四、常规建立的注意事项

1.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得常规管理重点。如:大班的老师要考虑到孩子已有了三年多的集体生活的经验,又即将升入小学,所以把常规管理的着重点放在学习习惯、为他人服务(如:孩子如何做好值日生工作)、安全教育(如: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三个方面。

中班的老师根据孩子入中班后,变化很大,学习、游戏的兴趣也表现得愈加明显了。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帮助孩子改进和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学习、游戏规则。如:对幼儿提出上课发言先举手,上课时间尽量不去如厕,积极地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游戏时既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又能遵守游戏规则,等等。

小班或托班的老师针对孩子年龄小、入园时间短等特点,应采用“从小处着手”的常规管理策略。就是说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小、托班的老师更加关注孩子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如:用儿歌的方式教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可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方法引导孩子如何排队,午餐前可以让孩子边安静地欣赏儿歌、歌曲,边耐心地等待,等。2.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如教师看到一幼儿在结构区将花片乱扔在地上,教师应采用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这个篮子是花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花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3.利用环境隐含常规要求。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喝水处、洗手处等贴上小脚印;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对于小年龄的幼儿,用标记告诉他们做早操的位置等。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取放。

4.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打“长途电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5.常规建立的坚持性。抓常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的持之以恒以及要求的一致性。确定了的规则必须坚决执行,教师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代替规则。如玩好了玩具要放回原处的规则,一位幼儿没把玩具收好,教师就让他走了,这时教师要和其他幼儿说清楚是因为这位幼儿身体不好,家长急着带他去看病。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从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避免幼儿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很少要求自己。这里需要提示的是有些常规是不变的,例如餐前洗手、餐后正确使用毛巾等,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求在提高,例如:小班上学期安静用餐,基本吃完自己的饭菜;小班下学期则要求吃完自己的饭菜,学习保持碗里、桌面的干净,到了中大班则要求保持桌面、碗里、地面、身上的干净等。

篇8: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职业学校,常规管理

一、制定千分制管理方案,狠抓常规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由散漫,行为习惯差,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要管好这样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狠抓常规教育。我在接手每一个新班时,第一次班会课就是学习学生手册,明确学校的管理制度,并结合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班的更加具体的管理办法———“千分制”。“千分制”分加分和扣分两部分内容,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纪律,劳动卫生、课外活动、宿舍管理、竞赛获奖、好人好事等方方面面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每天放学后班主任到班,由班委对一天班级中的大事小事进行总结,并公布违纪学生的扣分和受奖励学生的加分情况,核实无误后在张贴于墙上的周表中进行登记,每周统计一次总分,每个月进行一次排名,作为平时发展团员和评三创学生的重要依据。这样做一方面班主任可以以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方面通过千分制可以时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久而久之让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强意识,树立信心

充分利用每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由于各种原因,有相当多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介绍了我校历界的优秀毕业生的事例,他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如今有的当上了阿联酋酋长的私人厨师,有的当上了五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有的自主创业,如今在烹饪行业中已小有名气。而这些师兄的真实经历最能打动学生,他们在主题班会上提出“我很棒,我能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一切”的口号,每个学生自己选出最喜爱的一个优秀毕业生并以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强化对自己的信心,用优秀毕业生的言行来时刻激励自己,让学生坚信自己每一天都是最棒的,并向着更棒的方向努力。

三、抓好班级干部建设,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要带好一个班级,班干部的作用是老师无法取代的,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我采用了班干部岗位聘任制,先出示了岗位名称和岗位职责,然后让学生自愿报名竞选。班干部产生后,我经常召开班干部会议,要求他们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而且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开展班级集体活动时,必须充分依靠、信任班干部,尽量发挥他们的作用。活动前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说说,老师给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活动中应经常询问进展的情况,让班干部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隔一段时间对工作的状况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的地方。每当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如主题班队会、外出参观、运动会等,一定要把班干部召集起来,让他们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怎么搞。有了方案后再讨论是否可行,哪些细节需要改进,拍板以后要注意周密布置,仔细分工,并在活动后进行总结,谈谈得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使他们形成“我们是班集体的主人”这样的观念,积极维护班集体的利益,自觉为班集体贡献力量。

四、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到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后进生在班级中为数不多,但能量大,影响坏。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关注后进生是老师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对待后进生,班主任要学会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首先对他们要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弄清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对他们多些理解,许多后进生的转化就是在和老师和同学对他理解的基础上受到感召而奋起的。因此,班主任要认识他们的优点、理解他们的苦衷、明了他们的喜好、沟通他们的思想感情。其次,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树立自重、自尊、自爱、自信之心,增强他们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能力。

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更近地走进学生内心,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

现在的学生思想是很活跃的,特别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大部分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有的甚至对专业课也不重视,有一部分学生或因为初中老师对他们的不良看法,或因为家庭的变故和不良引导,他们思想上有了一定的障碍,为自己的心灵筑起了厚厚的一堵墙。为了走近学生的内心,加强与他们的沟通,班主任应多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了解他们的爱好,走进他们的生活。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有时就是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待事情的看法和见解,并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给学生,给他们讲道理,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正例或反例耐心地讲给学生听,打动学生的心,用真心去感化学生。

上一篇:XX学校国家宪法日活动总结下一篇:实用的自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