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幼儿园的核心组成中,班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以及其他各式活动都需要依托班级而展开。在我国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中,幼儿园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具有事情零散、服务要求高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科学性。

第一篇: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

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探索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班主任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在长期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为幼儿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

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因此班级管理者首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尽量做好家长工作和保教协调工作。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对小班幼儿尤为重要。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更需要一种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我班在孩子入学不久,就召开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和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进行了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通过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使他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孩子融入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在协调统一的默契配合下,逐步适应了班级常规。在中大班时期,除了继续创设和谐的家庭式氛围外,还要注重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桌椅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要让幼儿积极参与。这可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用爱心温暖每一位幼儿,在开放民主中使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教师的情感对幼儿儿有感染作用,幼儿子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出心裁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 需要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尤其是新入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关心、爱护他,才能得到孩子对你的信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每项当我接手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悉每一个幼儿的家庭背景情况,幼儿的个性特征,身体状况等等。并建立幼儿个人档案,以方便随时与家长联系,同时用真诚的爱心温暖每一个幼儿,恰当地运用表情、坳作、语言去感染幼儿,与幼儿融为一体,以保证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当然,对待小、中、大三个层班次的幼儿方法有所不同,比如说对小班幼儿,我多运用肢体语言(如抚摸、拥抱、牵手等)来传达爱意,如:主动摸摸孩子的头和手;用眼神和孩子交流,逐渐给孩子安全感和愉悦感,给孩子以鼓励和信心。如:当孩子眼泪在眼眶打转时,当孩子撅着小嘴不肯迈步时,可用一个肯定、鼓励的眼神,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到了中、大班,可以用声音语言、表情语言去感染孩子。通过赞美的话语,亲切鼓励的眼神,会心的微笑,使幼儿感到浓浓的爱心,纯纯的情意,从而不自觉地亲近教师。

一个班级混乱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良好的班级常规应该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建立。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教师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比如班级中很多幼儿会为抢夺玩具而吵架,也有因为别人不同意给他玩故意损坏别人的玩具等情况。光靠教师禁止是不行的,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于是,我提议让每个孩子自愿带来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跟同伴进行交换玩,通过讨论我们还制了玩具交换的原则,如:必须经过别人同意才可以交换玩具。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发挥了民主,调动了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既避免了孩子因为争抢别人的玩具而吵架,还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由于幼儿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育尚未完善,在规定幼儿遵守班规时可由枯燥、单调的语言提示转化为隐性的提示。这可以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逐渐让幼儿自己懂得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开展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家长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此同时,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1、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家园结合不仅指导了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了家庭教育能力;同时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促进了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每学期初召开的家长会上都要向家长介绍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明白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有效促进了家园间的良性双向沟通,利于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组管理质量。

3、互动的家长会。互动的家长会打破了以往由教师在上面说家长在下面被动听的传统形式。在召开家长会之前,我一般向家长征集本学期的家长会内容,广泛征求家长的建议,集思广益,让家长说说最想了解孩子哪方面情况,然后由教师再收集资料,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使家长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同时,我也把本学期的活动照片有选择性的用多媒体展示给家长,图文并茂,更吸引了家长的注意力。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互动环节,先让个别家长介绍一些在育儿心得,然后根据家长自己在育儿方面遇到的难题、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让每个家长都能参与其中。

4、丰富的亲子活动。我班经常组织亲子游戏活动,每学期开展两到三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利用家长委员会共同组织家长们一起带孩子外出春游,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直接置身于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又保证了安全。

5、平和亲切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放心。教师要持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让家长感觉到真心,还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我们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思考、总结、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既要务实,又要创新,还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祖国的花朵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公培艳

第二篇:幼儿园班级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在幼儿园的核心组成中,班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以及其他各式活动都需要依托班级而展开。在我国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中,幼儿园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具有事情零散、服务要求高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科学性。作为幼儿生长发育的前提,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是一种教育,因此应该重视班级管理措施的实施,给予幼儿一个健康的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策略;班级管理

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孩子们每天的游戏、日常行为这里进行,好的环境有助于孩子日常行为的养成,能够为孩子的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影响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孩子参与社会的第一个组织,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生活在班级教室里,这些都是幼儿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年轻的幼儿园老师走进教室进行教学所要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的管理课程应该是尊重领导的决定,训练孩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不是只要求孩子顺从。它有较为直接的管理水平,影响儿童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影响了幼儿园工作的管理水平。因此,在课堂上做的班级管理工作,对孩子的健康和幼儿园的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和功能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这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它既是一项普通的工作,但也有非常强大的琐碎性,而且对教育和科学又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期决定了学龄前教育的孩子的是首要目的并不是打算传递知识,而是在生活和教育方面引导孩子们做自我管理,促进他们的孩子自我发展、最终达到心理生理道德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班级管理课程是教育的前提,这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非常大的意义。

班级管理内容主要是幼儿园的教室环境、管理关系等,其中管理领域还涉及儿童培养、班级管理和孩子教育的生活的开展,专注于正确的指导和渗透。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功能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最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毫无疑问,它有基本的教育目标,一直在不懈的去完成任务。管理课程,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它促进孩子成长,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

1.生活功能

管理幼儿园功能的主要体现是让孩子们的生活中有最基本的保障。

2.教育功能

健康的管理幼儿园,鼓励孩子们在社会、意识、情感、个性等方面,树立较高的发展目标、通过教育培训给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

3.调整功能

在此之前,人们正在研究课堂管理功能通常局限于学生的角色管理,却忽略老师的作用。事实上,在幼儿园管理时,在建立孩子们生活保障制度的过程中,班级是老师和孩子之间沟通心灵的纽带,在共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中,孩子和教师在班级之间的互动是幼儿园生活的主要部分。在班級里,老师是管理人员,同时也是班级成员,在班级里,对教师的管理行为和实践方面有反馈作用,老师可以借此调整他们的日常管理行为。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制度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形式,它把孩子聚到一起,一起学习、玩游戏,老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组织者, 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最终将落实于日常的班级组织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应该说班级是学校老师教育管理,优化行为改变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路径的直接体现,它是班级执行性的基本保障。但在目前看来,就幼儿园或老师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重要却未被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里,是一个非常缺乏深入性的研究。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1.班级计划执行方面

大多数教师认为,班级管理是对班级物品和幼儿的纪律管理,并根据幼儿园的日常需要以及教学计划来组织园区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据现有互联网调查现状表明,20%的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组织和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其余80%的教师则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组织和开展,不具有灵活性,过于固定。

2.班级秩序方面

在班级管理中,据现有互联网调查现状表明,60%的班级管理更加有序,孩子有更好的卫生习惯,以及更好的自我意识,可以遵循老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参加活动。此外,40%的班级,班级秩序较为混乱,课堂教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日常习惯有不同的要求,有的甚至班级中每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样子,导致幼儿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案例:在一个大班中,上午上完美工课后,A教师向幼儿简单交待了一会要组织幼儿到户外做早操,并练习拍球和跳绳,然后一边让值日生帮助整理刚才上课用过的画笔、剪刀以及画纸等材料,一边组织其他幼儿有序地分组入厕、洗手、喝水,喝完水的幼儿自己到材料区自选绳或球到走廊站队等候,整个过程轻松有序,活而不乱。而在下午的B教师当班组织的音乐活动结束后,教师并未做任何交待,指名安排了几名幼儿整理上课用过的座位和桌椅,简单地告诉其他幼儿去小便和洗手,导致其余幼儿全部拥向厕所和洗手池,有的幼儿开始在厕所和洗手池边打闹,洗过手的幼儿,也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一会要做什么。上午和下午同一个班级的两位老师管理的班级,呈现出幼儿的不同表现。

3.班级管理方面

课堂上的规则通常是教师为确保组织顺利运行而制定的学科要求。由于孩子年龄的不同,课堂内的不同规则在内容和要求方面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幼儿园规则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内容具体、种类繁多、要求严格”。这些规定基本上来自老师对幼儿的要求,与幼儿共同讨论的规则很少,基本上要求幼儿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服从教师的动态要求。对于许多要求来说,幼儿只知道他们应该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应该这样做,因此没有真正理解规则及其背后的含义。

4.师幼互动方面

在班级一日生活中,通过调查了解,有45%的教师尊重幼儿,与幼儿互动时往往尊重幼儿的意见,特别是在批评幼儿时,更善于观察和捕捉幼儿的活动和行为。主要是对幼儿的情绪状态、个体差异进行观察。但是有一些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教育幼儿,对幼儿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简单判断。并且对幼儿的批评过于严厉,甚至带有恐吓意味,使得幼儿心理受到恐惧。

案例:在某班级的午餐环节中,教师发现幼儿吃饭时总是爱讲话,并且有的幼儿出现挑食、经常碰洒汤菜等现象,教师就此和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共同与幼儿约定一些用餐的规则。如:1、每种菜都很有营养,应该努力喜欢吃每种菜肴,帮助身体成长。2、吃饭菜时将汤碗放在自己桌上右手上方的位置上,放好饭菜,再用汤碗和汤匙喝汤,3、吃饭时嘴巴里有食物不可讲话,否则喷到别人的饭案很不礼貌等等。每一条规则都是和幼儿一起固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好、谁想这么做”等经过认真的讨论,幼儿都很积极参与,同时各项关于用餐的规则在讨论中也应运而生,在此后的进餐中幼儿逐渐主动改变了很多不好的用餐习惯,并始终愉快地用餐。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以上班级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在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1.班级计划执行方面

教师管理意识水平较低。所谓管理就是班级事物的管理以及生活秩序的管理,缺少整体以及系统的规划。班级计划的组织和实施与班级的实际工作是不匹配。教师缺乏积极管理的意识,缺乏对课堂管理的反思和改进。

2.班级秩序方面

班级管理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较为突出。教师拥有较大的权利,许多教师的行为表现出随意性并且缺乏标准。幼儿大多处于被动地位,经常按照教师的指示被动执行,并没有反映出幼儿对于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在目前的学前教育实践中,仍然有教师倾向于使用自己的权威来管理,為了方便简单地开展工作,他们经常使用严格要求来控制,为了达成目的,不惜恐吓幼儿,通过幼儿的恐惧心理来让幼儿接受自己的管理。

3.班级规则方面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维持秩序和纪律。缺乏对于班级管理需要幼儿与老师共同参与的认识。课堂规则主要由教师建立,通常基于促进课堂纪律的改进以及对于课堂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快速解决措施而设立。对于幼儿身心健康以及个体差异的观察不足,没有针对性的实施标准。

4.师幼互动方面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课堂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传递知识和技能为主,而情感互动方面的沟通少之又少。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就是教师对于幼儿的控制,需要幼儿高度的服从管理,让幼儿丧失了创新和创造力。

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幼儿园管理因其各种管理对象的不同,因此在原则和策略方面明显不同于中小学管理。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制定教师计划、绩效记录、使用课程资源、安排幼儿园空间、组织和安排日常生活等等都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实施和利用资源,提高班级工作的效率,需要依赖老师发挥管理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一)树立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

幼儿园教师需要建立先进课堂管理理念:在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幼儿的发展为重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兼顾幼儿学习以及健康生活两个方面,实现班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有效的幼儿园管理应以发展正确的儿童观为基础,注重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引导儿童发挥自主管理纪律意识,尊重幼儿的差异化性格,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只有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够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为幼儿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二)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1.创建安全舒适、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阳光、空气与水份一样,幼儿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借助环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育的重要就在于要向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其找出发展自身潜能的方法。

2.营造宽松愉快的班级氛围

老师需要了解孩子的身体和情感发展特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并尝试创造一个优雅、舒适和活泼的氛围,以便幼儿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情绪。 (三)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学活动以及生活活动必须在师幼二者间更好地展开。因此,需要注意的是:1.在一日生活中强化有效互动意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2.在照顾幼儿生活过程中实施有效师幼互动;3.在师幼互动中注意保护幼儿的积极情绪;4.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满足幼儿需要。

(四)科学有效进行时间管理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抓住和利用合适的时间可以使幼儿的活动顺利进行,课堂管理变得顺畅有效。除正式游戏之外,还有教师点名、整理维持秩序、转换活动,活动的结束整理等都要占据时间,使得幼儿专心进行有意义与积极充实的学习活动时间比较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合理规划幼儿一日生活的时间和有效维护幼儿学习时间与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咏.幼儿园的开办与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柴春玲. 幼儿管理的收、放艺术经验浅析[J].时代教育,2014(18):184-184.

[3]杨超,沈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读本[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夏春梅.幼儿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26-26.

[5]黄淑芬.学生自我管理之我见[J].衢州教育,2005(7-8).

[6]翟丽华.试论新形势下幼儿管理工作的策略[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11):114-115.

作者:李奕萱

第三篇:谈谈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专门的学习、游戏及生活常规等多种活动,其中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如厕等,这些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保障幼儿园一日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

在幼儿教育中,班级常规管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班级常规管理,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自我意识,让幼儿学会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幼儿喜欢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强制性规定难以使其规范自身的行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幼儿成为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人。在幼儿开展活动时,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可以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进而增强幼儿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二、幼兒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

(一)常规教育要从日常行为入手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开展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入手,注意规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使其遵守基本要求。班级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又可分为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规则意识等。教师要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常规管理工作。

例如,坐姿是最基本的常规。幼儿在画画、唱歌或讲故事时,都应保持端正的坐姿,要做到小脚并拢、小手放在小腿上、小眼睛看老师等。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对于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可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幼儿,教师应适时提醒,加强练习。又如,幼儿每天都会进行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引导幼儿了解相关规则。

(二)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对其进行常规教育,加深他们对于各种规则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我是小老师”活动,让幼儿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教师还可以选择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担任小老师,让其监督其他幼儿的行为,如不乱扔垃圾、不乱扔玩具、在活动结束后自觉整理物品等。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认识常规教育的重要性,了解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此外,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培养形式,引导幼儿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对于幼儿不规范的行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应向幼儿解释原因并告诉幼儿正确的做法。

(三)和幼儿共同设计活动规则

教师可引导幼儿开展讨论活动,通过合作、交流,设计活动规则。幼儿可通过讨论正确认识自我,调节自身的行为。在讨论活动规则前,教师应让幼儿了解设置活动规则的意义。教师可与幼儿共同探讨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及生活活动的规则等,促使幼儿遵守活动常规。例如,在讨论盥洗规则时,有的幼儿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有的幼儿提出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有的幼儿认为洗手时不能吵闹;有的幼儿提出要按照洗手步骤认真洗手等。幼儿能够自觉遵守参与讨论的规则,同时,部分幼儿会监督和提醒不遵守常规的幼儿,让其遵守常规。

(四)用音乐规范幼儿日常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教师可将音乐艺术融入常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用不同的音乐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例如,在区域活动结束时,教师可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提醒幼儿自觉整理材料,当音乐变化时,幼儿需停止整理,跟上教师的节奏。再如,为了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可在幼儿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曲,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

(五)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幼儿园应和家长加强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父母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其言行举止和思想认知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如果只在幼儿园遵守常规,而在家将常规抛在一边,就无法树立遵守常规的意识。幼儿的很多“第一次”都是在父母的教育下学会的,父母是幼儿的人生第一导师,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很多父母对于教育幼儿没有科学的认知,也不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而阻碍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教师需和家长加强沟通,对家长进行适时的指导,使幼儿树立在家遵守常规的意识。同时,教师应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列出幼儿在家需遵守的常规,让家长对幼儿进行监督,提醒幼儿遵守常规。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每个学期都会召开家园共育的家长会议,通过会议汇报让家长感受幼儿入园后的变化。此外,家长也要遵守行为准则,做好表率,引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设立“小小监督员”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笔者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用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在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遵守,但是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另一副模样。如有的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把水喷洒到其他幼儿身上。对此,笔者邀请了盥洗能力强且自控力强的幼儿担任小小监督员,以监督其他幼儿的行为,锻炼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七)重视表扬和奖励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幼儿增强自信心。中班幼儿年龄较小,喜欢接受教师的表扬。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说一些这样的话,如“宝贝你真棒!”“宝贝,好样的,继续加油!”这能够激发幼儿的动力,让幼儿知道“我能行”。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各项活动的质量。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教师需要用心、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同时,家庭和幼儿园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常规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幼儿园)

作者:花时杰

上一篇: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下一篇: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