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艺术

2023-02-12

有效班级管理为幼儿提供了学习适宜社会行为的基础, 班级管理的过程需要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积极互动以帮助幼儿理解字节和他人的感受。 对幼儿来说, 班级是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 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 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 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是我们天天在面对、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不仅要能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 更重要的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下面谈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1以情动人, 全心呵护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 爱应该作为前提。 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 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幼儿知识经验少, 是非观念差, 独立生活能力缺乏, 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 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 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 都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 个性特点, 在教室里张贴幼儿的“全家福”照片等等, 同时用真诚的爱心、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

虽然幼儿期只有三年的时间, 但是每个年龄班却存在这很大的差异。 因此, 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在方法上有所不同, 比如对小班幼儿, 要帮助她们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和建立良好的常规。 适宜多用肢体语言, 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 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 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 到了中、大班, 则适宜多用表情、语言去感染孩子, 一句真心赞美的话语,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会心的微笑, 去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 都会使幼儿感受到你的爱。 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 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2角色转换, 人人参与

制定班级规则。 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建立在制订班级规则的基础上的。 在传统观念中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 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 配班老师、孩子及家长只能听从安排, 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 目前,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 因此, 班级管理时教师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

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 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 花些时间和幼儿讨论班级规则, 要求幼儿记住和遵守规则, 这样班级活动才会井井有条地开展, 幼儿也才能表现出适宜的行为。 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回答问题要举手;在教室里轻声说话;不在教室里追逐等等。

3合理规划, 体现自主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 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 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 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 如语言区、认知区、角色区、美工区、音乐区等。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充分、种类齐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 其中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开放的, 学习资源柜架结构可以移动并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自由观察、取用与学习。 提供的学具、材料应有挑战性, 符合幼儿兴趣及能力发展, 并随课程内容定期更换。

4制定班规, 培养自律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 必须有良好的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热爱他的学生, 而没有常规, 没有教育、引导, 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 因为无序的班级常规, 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 怎样去做, 教师也不知道期望的是什么, 应该怎样做会更好。 我们知道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因此在制定班级常规时, 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 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 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 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 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 师生共同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 常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 教师也不例外, 若要改变班规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总之, 教师应为幼儿积极创造一个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 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摘要:所谓幼儿园班级是幼儿最具体的生活场所, 整个幼儿园的工作都是通过各个班级的工作来实现的, 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有效班级管理能帮助幼儿发展成独立个体, 也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小集体。因此, 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关键词:幼儿教育,对立性,自我抉择,健康个性

上一篇:试论混凝土防渗渠道的设计下一篇:中国动画创作中喜剧元素引用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