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参考书目

2024-04-14

汉语言文学参考书目(精选6篇)

篇1:汉语言文学参考书目

汉语言文学考研学校推荐及参考书目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报考热度★★★★

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

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文艺学

专业简介

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等。

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非常强学科内容抽象所以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报考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

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

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

《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 《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鲜明兼具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性质。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区由于语言的限制报考者大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生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其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

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所学课程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的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

篇2:汉语言文学参考书目

1、《周南·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先秦

2、《卫风·氓》(氓之蚩蚩)《诗经》先秦

3、《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楚辞》先秦

4、《陌上桑》(日出东南隅)《汉乐府》汉代

5、《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汉代

6、《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魏

7、《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曹丕魏

8、《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陶渊明东晋

9、《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唐朝

10、《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孟浩然唐朝

11、《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朝

12、《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王维唐朝

13、《长恨歌》白居易唐朝

14、《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高适唐朝

1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唐朝

1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

17、《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李白唐朝

18、《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唐朝

19、《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杜甫唐朝 20《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唐朝 21-40自选

词10首

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唐朝

2、《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唐朝

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却久)冯延巳南唐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南唐

5、《浪淘沙令》(窗外雨潺潺)李煜南唐

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宋朝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宋朝

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宋朝

9、《踏莎行》(侯馆梅残)欧阳修宋朝

10、《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朝

11-20自选

散文10篇

从《古文观止》中选取。

二、阅读书目

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 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3年版 唐朝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 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 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3《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2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 1984年版

26《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27《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28《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29《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30《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1960年版

31《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 1983年版

3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33《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34《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1979年版

35《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 1977年版

36《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7《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38《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 1984

39《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0《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1《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42《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版

43《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44《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5年版

45《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年版

46《西厢记》王实甫著,辽宁教育出版 1997年版

47《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48《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年版

49《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50《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51《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版

52《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版

53《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7年版

54《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55《长生殿》洪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6《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57《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58《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年版

59《野草》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60《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61《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62《新月诗选》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 1985年

63《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版

64《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年版

65《沈从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66《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版

67《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68《艾青诗选》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6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70《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71《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版

72《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年版

73《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版

74《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75《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版

76《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77《台湾小说选》 《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78《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杨圭言主编

79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80《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版 81《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82《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朱生豪译,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83《伪君子》莫里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版

84《浮士德》歌德著,译林出版社 1999年版

85《悲惨世界》(法)雨果著

86《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版

87《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

88《双城记》(英)狄更斯著

89《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90《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91《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92《母亲》(俄)高尔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93《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版

94《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年版 95《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96《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97《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98《雪国》(日)川端康成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版

99《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1983年版

100《外国文学作品选》刘象愚 吴宇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三、写作训练

本学期每位学生必须撰写五篇文章。读书笔记若干篇。

四、要求:

1、学生每周完成5篇或5篇以上背诵任务。

2、学生两周完成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和评述。

篇3: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浅析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尽管汉语言文学有悠久的历史, 但最近几十年来, 无论是中小学和大学, 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热情并不高, 综合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学生汉语言基础薄弱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要求, 除了能熟练地掌握运用汉字, 还要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 还要对文言文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能读懂文言文外, 对于通假字、同音字还要具有识别能力和运用能力。但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对于现代汉语基础掌握得都不熟练, 对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更是陌生。

造成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薄弱的原因有多方面的, 首先是社会的偏见, 目前社会上有一种不正确的思潮, 那就是太务实, 学生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为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所以对于技术类的学习比较重视, 而对于人文类的修真养性的知识则认为与工作没直接联系就弃之一旁。

其次是应试教育的后果,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 学生对于要考试的科目才花大力气去学, 教师教书也是为了迎合这种风气, 在语文教学中, 因为语文在高考中分数较高, 所以学语文就是为了拿高分, 在教学中将语文中的精华都换成了考试技巧, 学生在反复考试中学完了语文, 语文的人文思想反而没学到。

与此同步的还有对外语的过分重视也削弱了语文的地位, 因为外语不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工作中还有重要用处, 无论是找工作或是评职称, 还是考研考博都有英语, 使人误以为外语要代替汉语, 所以就出现重外语轻汉语的局面。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汉语更是式微不堪, 本来汉字的书写具有独创性, 加上同音字词多, 计算机的普及使得汉字书写能力突降, 错别字的运用更是触目惊心。

(二) 汉语言教学方式落后

由于汉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 不像数学之类的科目利用公式就可记住一个概念。汉字的组成就具有字和音两个概念, 还有它所表达的意, 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需要不断地渗透才行。

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直将字的读音和整篇文章分裂, 单纯地让学生去记住读音、字意, 在考试中也用这种判断或是选择的方式去强调字的读音, 这种单调的方式令学生感到语文的枯燥, 从而失去了兴趣。

在教学方式上, 无论是大纲还是老师, 对一篇文章总要去挖掘包含的思想意义, 有时明明是一篇挺有趣的文章, 被反复的理解分析后反而无趣。

还有对文章的选择太注重政治需要, 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的过于高大上, 对于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情世故的文章较少收录。因为学生都是有个性爱好的, 逼着一个平凡人去忧国忧民本身就不现实, 反而使学生误会我国的古老文化都是这种高大上, 没有了平凡人的生活。

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 在新时代就要学一些新内容, 老是学一些年代久远的内容, 难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要从教学方式, 课程设计几个方面去改进, 因为语文是系统性的, 所以还要从小学改起, 只有在基础上改革, 才能使人对汉语言文学产生兴趣。

(一) 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国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和古代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 语文就是单纯地学字词, 学写文章。而古代的学习方式则是将天文地理, 历史, 文学放在一起, 这样既丰富了语文内容,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学到的人文知识。古代人没有今天这样多的科目, 但读过书的人却是上通天文, 下通地理, 那些中了进士的, 读的书还没有现在的大学生多, 可他们却会吟诗作对, 对治国也有一套见解, 而他们的老师都是考场落败的酸秀才。曾几何时, 我国的古代教学方式被说成迂腐落后, 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李白、苏轼、曹雪芹都是这样成才的。

针对我国目前的文科类多而杂的现象, 不仅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 而且学习的效果也不明显, 不如将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都糅合到语文中, 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通过学习识字接触到人文教育, 这样的语文就不会枯燥。

上世纪的汉语言文学中的《现代汉语》中还有将句子分成主语、谓语、宾语的教学内容, 这种方式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 让人越学越糊涂, 反而不会写句子。其实, 在教学改革中, 应该将我国作诗用到的平仄, 对联用到的虚实让学生掌握, 不仅增加了学习汉语的趣味性, 还传承了中国的古文化。

(二) 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 将以前那种教师讲, 学生听的死板方式改成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加以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中激发兴趣, 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做进一步的探索, 教师要做好引导分析。

其次, 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利用新媒体的图文并茂的特点, 将教材内容展现出来, 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能更好地理解文中内容。

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求教师具有极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 还要将其中的人文素质和德育都要渗透到汉语言文学中去。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容乐观,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 它的地位正受到挑战。而在国内, 时下的年青人对汉语言文学越来越不感兴趣, 为了纠正这种局面, 必须对现有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使它更适合时代发展, 为我国的古老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汉语言,现代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岳小艾.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才智, 2013 (33) .

[2]杜红梅.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观的转变[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15) .

篇4:汉语言文学浅谈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真善美 修养

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1、语言性。

语言类是个集合总称,它包括语言学,文字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语言类的专业课比较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和《训诂学》等,其所涉及的种类也比较多层面也比较多。不仅有现代汉语的层面,也有古代汉语的层面。在语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学以及文字训诂学。所以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其语言性比较强的。

2、文学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语言性的基础上,而又延展到文学性上,尤以中国文学较为侧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文学类的专业课占其总的课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学这一块就包括两门课程,又有现当代文学,以及和文学相关的文学史,课程繁多,深浅不一,要求所学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的性质。

3、文学教育性。

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言文学与修养

修养是人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行为表现,修养有高低之分,也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也就本质上人的修养的追求。

(1)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裹。对于人的修养,文学则能提高人的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的“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修养的好坏,与其修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2)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

人的修养是各有特色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文学对于好的一面,可以使其更加坚固的存在,对于坏的一面,则能细致的修正。文学,因其内在规律的性的存在,对人发之以感染力,让人陷入情知理的思考,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人对情知理的思考,是一个久远的课题,其历史源远流长。而文学正好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和规定,在高的层次上,对人的情知理进行合理合情的概说,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不好的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修正作用。

(3)汉语言文学能够指导人的修养

修养是后天的修为,其需要对一定的物质形态进行模仿,而文学则能很好的指导人的“模仿”。修养的模仿,可以是现实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虚拟的行为方式。对于现实的行为方式,其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世上没有圣人,圣人这个名词只是给圣人取的客观名字而已,其实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在此基础上,人模仿的行为方式,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偏差。

篇5: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一、中国现代、当代文学部分

1、鲁迅:《鲁迅选集》、《中国小说史略》。

2、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3、沈从文:《边城》、《长河》。

4、张爱玲:《传奇》、《流言》、《十八春》。

5、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

6、茅盾:《子夜》。

7、巴金:《家》、《寒夜》。

8、徐志摩:《徐志摩诗全编》。

9、戴望舒:《戴望舒诗全编》。

10、卞之琳:《卞之琳文集》。

11、何其芳:《画梦录》。

12、穆旦:《穆旦诗选》。

13、周作人:《周作人散文选集》、《知堂回想录》。

14、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

15、北岛:《北岛诗选》。

16、阎月君等编:《朦胧诗选》、《后朦胧诗选》。

17、海子:《海子的诗》。

18、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19、陈映真:《将军族》。

20、白先勇:《台北人》、《孽子》。

21、刘以鬯:《酒徒》。

22、金庸:《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

23、梁羽生:《萍踪侠影》。

24、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25、余光中:《余光中诗选》。

26、洛夫:《洛夫精品》。

27、韩少功:《马桥词典》。

28、陈忠实:《白鹿原》。

29、张承志:《心灵史》。

30、王安忆:《叔叔的故事》、《长恨歌》。

31、莫言:《红高粱》。

32、汪曾祺:《汪曾祺文集》。

二、外国文学部分

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3、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4、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5、但丁:《神曲》。

6、薄迦丘:《十日谈》。

7、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罗蜜欧与朱丽叶》。

8、歌德:《浮士德》。

9、司汤达:《红与黑》。

10、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11、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12、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13、屠格涅夫:《父与子》、《罗亭》、《猎人笔记》。

14、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妮娜》。

15、陀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卡拉玛佐夫兄弟》、《白痴》。

16、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7、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18、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19、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老人与海》。

20、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21、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22、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23、伍尔芙:《到灯塔去》、《达罗卫夫人》。

24、加缪:《局外人》、《鼠疫》。

25、川端康成:《雪国》、《千只鹤》、《古都》、《伊豆的舞女》。

26、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7、卡夫卡:《变形记》、《城堡》、《审判》。

28、托马斯·艾略特:《荒原》。

29、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30、梭罗:《瓦尔登湖》。

1、《诗经选》,余冠英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4、《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5、《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6、《陶渊明集》,王瑶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7、《唐诗选》,马茂元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8、《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9、《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1、《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2、《元人杂剧选》,顾学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14、《水浒全传》,施耐庵、罗贯中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5、《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中华书局1999年版。

16、《红楼梦》,曹雪芹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西厢记新注》,王实甫著,张燕瑾等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8、《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19、《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0、《长生殿》,洪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1、《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中华书局1963年版。

22、《历代诗话》,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23、《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24、《唐才子传》,辛文房撰,舒宝璋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5、《唐诗纪事》,计有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今古文尚书全译》,江灏、钱宗武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礼记集解》,孙希旦撰,中华书局1989年版。

3、《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左传译文》,沈玉成译,中华书局1981年版。

5、《四书集注》,朱熹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7、《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中华书局1996年版。

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9、《史记》,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10、《汉书》,班固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

11、《后汉书》,范晔著,中华书局1965年版。

12、《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版。

13、《坛经校释》,慧能著,郭朋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

14、《中国文学论丛》,钱穆著,三联书店2002年版。

15、《国学概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7、《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8、《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英]李约瑟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9、《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0、《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王国维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1、《读通鉴论》,王夫之著,中华书局1975年版。

22、《廿二史札记》,赵翼著,中华书局1987年版。

23、《寒柳堂集》,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24、《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25、《管锥编》,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91年版。

五、西方文化部分

1、《诗学诗艺》,亚里斯多德、贺拉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3、《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西方哲学史》,伯特兰·罗素著,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5、《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美学》,黑格尔著,7、《社会契约论》,卢梭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8、《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勃兰兑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9、《艺术哲学》,丹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0、《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

11、《人论》,恩斯特·卡西尔著,三联书店1988年版。

12、《小说理论》,巴赫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思想录》,帕斯卡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4、《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著。

15、《存在与虚无》,萨特著。

16、《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

17、《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著。

18、《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著。

19、《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

篇6:汉语言文学参考书目

现代文学作品目录类

诗 歌

胡适 《尝试集》郭沫若《女神》湖畔诗社《湖畔》冰心《繁星》《春水》冯至《昨日之歌》《十四行诗集》

戴望舒《望舒草》七月派《七月诗丛》徐志摩《徐志摩全集》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袁水拍《马凡陀山歌》 阮章竞《漳河水》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汉园集》

艾青《大堰河集》《北方集》《旷野集》《黎明的通知》

小说

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鲁 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叶灵凤《菊子夫人》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废 名《竹林的故事》《桥》 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柔 石《为奴隶的母亲》《柔石》

老舍《离婚》《四世同堂》《正红旗下》《龙须沟》《茶馆》沈从文《边城》《长河》《八骏图》

巴金《家》《春》《秋》《寒夜》萧 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钟绿》沈从文《边城》《长河》 师陀《果园城记》《结婚》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施蛰存《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穆时英《公墓》《上海的狐步舞》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张天翼《华威先生》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路翎《财主的儿女们》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小说卷苏青《结婚十年》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 犁《荷花淀》

周立波《暴风骤雨》李劫人《死水微澜》《大波》 林语堂《京华烟云》徐訏《风萧萧》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散文

鲁迅《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杂文夏衍《包身工》

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沈从文《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许地山《空山灵雨》 周作人《苦雨》《喝茶》《自己的园地》俞平伯《陶然亭的雪》 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巴金《随感录》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梁实秋《雅舍小品》

戏剧

田汉《苏州夜话》《获虎之夜》《丽人行》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陈白尘《岁寒图》吴祖光《风雪夜归人》

贺敬之、丁毅《白毛女》欧阳予倩《桃花扇》

阿英《三大南明史剧》

报刊杂志

《新青年》、《新月》、《现代》、《小说月报》、《中华读书报》、《文艺报》、《读书》、《散文》

《随笔》、《鲁迅研究月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新文学史料》、《小说评论》、文学院本科生阅读文学史、文化史、传记类

1.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2.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3.钱谷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4.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5.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

6.洪子诚:《中国当代诗歌史》;

7.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8.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9.刘增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10.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11.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

12.张华:《中国现代杂文史》;

13.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14.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

15.杨义:《中国新文学图志》;

16.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

17.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3),人民文学出版在1985年版;

18.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朱栋林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9—1998》,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0.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1—3),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21.许怀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5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卷)》,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26.黄修已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孔范今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卷),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8.杨 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29.叶子铭主编:《中国小说现代史(三册)》,南京大学出版社;

30.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1.洪子诚主编:《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32.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贾植芳等:《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4.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35.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6.丁 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江西文艺出版社;

37.范培松:《中国现代散文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38.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

39.马良春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北京出版社;

40.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文艺出版社;

41.易竹贤:《胡适传》,湖北人民出版社;

42.孙党伯:《郭沫若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43.陆耀东:《徐志摩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

44.金介甫:《沈从文传》,湖南文艺出版社;

45.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上海人民出版社;

46.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

47.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8.谢冕:《1898:百年忧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9.程文超:《1903:前夜的涌动》,(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0.孔庆东:《1921:谁主沉浮》,(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1.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2.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3.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4.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5.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6.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7.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上一篇:弄潮编辑女生文化策划下一篇:2018年第一天上班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