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看供给侧改革

2024-05-23

从经济学看供给侧改革(共8篇)

篇1:从经济学看供给侧改革

从“质量管理专业”角度看供给侧改革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垄断经营,其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研究所整理)。

从企业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去除无效和中低端产品过剩产能的包袱,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质量、补短板”。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去除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补充供给短板和化解结构矛盾等具体方面。企业依靠创新(包括政策制度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附加值含量更高的、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获得更好的国际竞争力。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资本市场规模发展;二是推动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首先要进行发行制度改革;三是推动上市公司标准的调整;四是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五是交易制度要做相应调整,实行熔断机制;六是有效推进并购重组。

从产业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

而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化发展后劲。

从“质量管理专业”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就是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增加品牌的附加值。

篇2:从经济学看供给侧改革

近期,“供给侧改革”作为一个热词频繁出现在各行各业的高层对话中。什么是供给侧改革?物流技术装备行业的从业人员该如何积极的投身到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去,并为之做出贡献?“LT”联席演讲与领袖对话为大家解答。

原国内贸易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 丁俊发

供给侧改革到底是哪几个方面来发力?

主要是三个方面发力,第一个方面是工业;第二个方面是服务业;第三个方面是政府。我们讲到供给的时候,一定要讲产品供给,一定要讲服务供给,一定要讲政府的制度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公共资源的供给,现在中国这三个方面都有问题。比如说,产品,目前来讲是供大于求,产生了产能过剩,当然了,这个产能过剩,现在重点讲煤炭、水泥、玻璃,前段时间在机械工业联合会参加他们的专家委员会开会,整个机械联合会监测的400多种零件,60%多都是产能过剩。所以我们讲的产能过剩并不是说光是钢铁产能过剩,我们整个中国的很多工业,不管是重工业也好、还是轻工产品也好,因为大量的金属和贸易,由于整个世界经济的下行压力很大,所以我们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管是重工业产品也好、轻工业产品也好,过剩成为一种常态。

另外一种是供不应求,我们现在中国,比如说中国好多人都出国旅游,一年要消费到一万亿人民币,大量的东西是购买国外的商品,也就是说,中国很多东西自己不生产,老百姓需要,但中国没有。还有供而不求,有供给,老百姓不消费,为什么?假冒伪劣,好多东西价格太贵了,老百姓感到没有幸福感,没有获得感。在这里来讲,涉及到我们物流的技术和物流的装备,也同样有这个问题,我们在座好多搞物流技术装备的,也有好多产能过剩。所以我们在供给侧改革中间,要改变我们的结构,要改变我们的产品,要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包括我们的服务要跟上,可能我们今后发展趋势里面,我们不是制造产品,实际上买产品在我们销售额里面占50%,我们和其他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和一些物流业的结合等等。

第二个是服务的供给,最近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讲的,美容是韩国的第二大产业,我们大量的人都到韩国去整容,那是因为中国没这种服务。包括我们的健康产业、文化产业,还有街道社区的家政服务等等很多都跟不上,我们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服务也都跟不上。我们的物流也是,好多企业家特别是搞制造业的,物流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但我们物流成本高,国家真正能够提供供应链方案的企业太少,大家都挤在仓储里面恶性竞争。

第三个是政府制度和公共资源的供给,我只讲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土地是政府控制的,我们的银行,现在是民间的银行发展的还很少,速度也很慢,资金也是国家控制。我们一年的货币超过130万亿人民币,但是我们的运转不了,67万亿的GDP,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资金的流动性差,融资成本太高。经工信部调查,我国66%的企业反映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太高,第二位的是税费太高,占了54%,我们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统计局发布的PM指数里,第一位就是反映企业融资困难的,占到43%。我们现在要使整个经济系统流动性改善,使整个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包括三农企业,真正能够保证他们的融资的需要,这都是供给方面的问题。

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军琪: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提供客户满意的、消费得起的物流产品和服务

供给侧改革简单来说或者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个合格的、满意的产品。从它的定义来讲,还要降库存、降成本,降成本什么意思?要让消费者消费得起的产品,不能价格太高,消费者消费不起,房价太高他买不起,这是供给侧改革重点的内容。从物流装备这边还是这样,要提供客户满意的、消费得起的物流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

针对现在中国的现状来讲,我们要提倡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或者世界顶级的技术,但这不是全部,从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我们提供满足客户当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个人的体会也是这样,我们无论到现在的工厂去看还是到我们现在的物流中心去看,我们很多的系统是不合格的,我们很多的产品也是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提供一个稳定的、优良的产品,就是我们现在要改革的或者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改革方向和目标都是非常清楚的。

德马泰克 王悦:打通需求端到供给方的“通道”

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国家的想法是打开两侧,从需求端到供给方都要打开。要做的工作是疏通中间,把中间疏通了,其实两侧自然这种供求就平衡了,整个社会就会稳定。如果消费者或者用户买什么什么都贵的要死,厂商做什么也都不挣钱,重要的还是要把供应链给它打通。

像我们这样的系统集成商和物流设备制造商,要使用户端和供给端都能够共享一个共同的平台,做到透明化、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们供给侧的变化,国家提倡的这些大的指标去库存、去杠杆等等自然就实现了。

上海力卡塑料托盘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文龙:供给侧实际上是产品优化

就我而言,我现在有300多款的塑料托盘,太多了。我们也不是说现在标准化托盘用了以后,个性化的托盘全部不用。现在不管日本还是欧美,他们标准化的托盘用得很多,我们跟他们比差得太远。所以实际上我们要把这个标准化打通,从周转箱到托盘,到流水线,到货架,整个集成,包括集装箱,所有的东西全部搞起来,优化产品。我们现在讲的供给侧实际上是一个优化产品的过程,日本租赁公司讲减少时间、减少浪费等等,实际上就是提高它的效率。我们公司这几年,实际上就是练内功,我现在有三个中心,一个是研发中心,大量的投入,我现在开模具都是自己开,第二个,我所有现在生产体系,就像机械手、流水线、机器人从这方面靠,还有我现在一个检测中心,今年达成以后,我要在国内还算做成一个比较领先的检测中心。所以不管怎么样,就我而言,就是要“做好托盘,把质量做好”,我认为根本就是要有一种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做精做强的思想把产品做好,否则根本不行。

昆船物流副总经理 姜宋奇: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产能过剩的问题

大家说的话题更多的偏重于产能过剩要怎么解决,但我认为供给侧的改革有两方面的核心:一方面是随着我们整个企业发展社会的转变,有一些是产能大了,要去产能,怎么调整这个东西,降低产量,来提升多品种、多规格满足市场要求的需要。还有一个是供给侧改革,我们一些新行业、新产业的发展还不是去产能的问题,而是要扩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的问题。我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两方面的东西,一方面是压低库存,压低生产量,另外一个是不断的扩大能力,扩大生产,满足社会的一些要求和需求,尤其是后者是对于新兴行业,特别需要。我得第二个观点:我们作为自动化物流装备的集成商或者服务商,我们这个行业,说到底我们还是一个终端客户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的,在服务过程中,有一些供给侧改革物流装备智能化工业4.0智能制造,在我们国家各个企业和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发展是不一样的,也有人说,我们的“智能制造202”5或者“工业4.0”,在我们国家有些行业的水平已经发展得比较高了,可能接近于3.5或者3,也有一些可能只有在2.0和1.0的水平。所以我们在给客户提供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给客户共同研究,找出他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最痛点和难点,提供好的适合他目前发展阶段总体规划方案,同时提出来与之相同的智能装备满足行业的需要。

各行各业发展的不平衡,例子很明显。我们国内的烟草工业,在目前范围内它的水平是最高的,包括国外提供最高速的卷烟包技术,都是在中国采用试用的,中国烟草也面临瓶颈,产能是过大的,但是烟草行业需求又是千差万别的,不同时期烟的销售品牌不一样、档次不一样,还有包装形式不一样,现在大家就可以看到从去年、前年来看,有些是软包的烟好卖,有段时间硬包烟好卖,烟草工作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智能化改造的水平,希望原来的大批量流水线怎么搞成柔性化的生产,根据市场销售情况,终端销售的情况再来做不同规格的烟,这是烟草工业智能生产的情况,我们现在正在跟烟草行业的专家协商、商量整体的解决方案,满足我们国家烟草工业信息化水平的需要,这是我对整个智能制造和供给侧改革的一些理解。

德马集团总裁 卓序

我觉得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是倒逼机制,中国虽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也生产了这么多产品,也产生了这么庞大的制造业,但是为什么要供给侧改革?就是需求方还对现在的供给不满意,因为不满意倒逼供给方需要来改善、需要来提高。

总结:给供给侧改革物流领域的建议

首先,大批量、低成本定制是关键的举措。要做到大批量、低成本定制,把产品做到国际化水平,超过国际化水平,使得自己公司在做工作的时候没有落后,没有拖供给侧改革的后腿。第二,做好方案,一定要了解客户需求,让我们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需求,能够给客户提供物流上面的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

第三,做好服务,要能够理解、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能够把客户服务到位。

物流技术装备业是物流管理环节的核心部位,这个核心部位,我们不仅搞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心里头装着行业、社会,强调标准化,行业共用,为整个行业的物流成本做贡献。

篇3:从经济学看供给侧改革

当前,受全球经济环境较弱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曾经依靠出口与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投资边际收益减少,消费网络化以及境外化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并不大,究其原因是国内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匹配,较为落后的产业结构无法满足不断要求优化的消费结构。

基于上述宏观经济局势,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消费增长的经济主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优化供给结构,在产业层面、财税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组织结构层面都体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产业层面要求化解过剩产能,淘汰僵尸企业,加快国企合并整改,这势必会对我国就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而小微企业管理灵活、资金投资小,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不仅可以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在供给侧改革的产业要求方面淘汰僵尸企业、消化过剩产能的同时,需扶持当地小微企业。在财税层面,供给侧改革则提出主要减免企业的税收压力问题,制度层面的要求则是无形生产要素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金融制度的设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故综合上述三个方面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供给侧改革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而小微企业的发展也会为供给侧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在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是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重要的制度问题。在小微企业天生缺乏较高等级信用的同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进而提高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在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的同时,稳定就业,通过我国相关制度的创新,金融的创新,即可保证在资本,土地,劳动等有形的生产要素投入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获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实现供给侧改革[1]。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难的现状。本文将主要从正规金融融资与民间金融融资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问题,站在供给侧的角度给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由于小微企业存在资产规模不大、负债率较高、抵押贷款资产的局限性等问题,依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这种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通过正规金融融资难,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民间金融融资较难。

(一)正规金融融资难

第一,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小微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大多数都是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初期自有资金完全可以支撑小微企业的发展,但随着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扩大,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发展扩张的需求,小微企业就需要寻求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更希望将贷款发放给信誉度较好,盈利能力强以及风险可控,财务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资产规模、资产负债比、盈利能力、股东结构等问题,很难从大型商业银行获得理想的贷款额度,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小微企业贷款成本较高。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由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两部分构成。其中,显性成本包括融资费用以及资金使用费等财务成本,隐形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等。由于目前商业银行由于贷款额度限制等问题,往往较为惜贷,导致商业银行更青睐于把贷款发放给风险控制能力较强、财务管理先进的大企业,对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则会通过上浮贷款利率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控制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抬高了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以及资金使用成本。小微企业要想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就需要通过中介机构以及担保机构等辅助获得银行融资,但是目前中介机构以及担保公司等往往收取较高的手续费,并且要求小微企业进行资产抵押,或者预先支付利息等。因此,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贷款利息并不比民间机构贷款利息低。不管小微企业通过何种途径获得贷款,成本都比较高。

第三,小微企业的担保机制不健全。当前,小微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内控机制不健全以及信用等级差,风险级别高等问题,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小微企业只能采取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目前,国内的担保机制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国内的担保机构区域分布并不均衡,大部分的担保机构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其二,就全国范围来看,担保机构缺乏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良好的合作关系,担保的风险也主要由担保机构承担,因此,担保机构为了控制贷款风险,一方面要求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抵押物,另一方面设定较高的担保费用,从而降低自身所承担的较高风险;其三,担保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担保融资期限大都在一年之内,这种短期融资担保所提供的资金仅能解决小微企业的短暂融资需求,而对于自身的扩大再生产所提供的帮助并不大;其四,目前的担保机构采取的担保形式较为单一,还没有形成联合担保等的形式,如自然人联合担保以及社区联合担保等[2]。

(二)民间融资成本较高,存在较高风险

民间融资不仅包括熟人之间的借贷还包括高利贷,存在一定困难及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利贷民间融资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高。目前,高利贷已经是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为了满足短期生产的资金周转需求而进行的民间拆借的主要形式。与常规借款方式不同的是,高利贷借款的主要特点是借款周期短以及贷款利息非常高,有时高达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体系贷款利率的4倍及以上。

第二,小微企业民间借贷资金用途不规范。民间借贷放款周期短,手续不健全、不规范,后期监管手段也不完善,因此容易导致部分的小微企业对于通过民间借贷获得的资金使用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其一,小微企业进行民间借贷,可能应用于企业招投标,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或者企业验资等短期资金垫付的情况;其二,小微企业进行民间借贷,并将该短期拆借资金应用于已经到期的商业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以保证良好的信用记录,有利于小微企业再次进行贷款;其三,小微企业有时可能在银行账户中存在过桥资金,则民间借贷可能应用于部分过桥资金的垫付等。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微企业使用民间借贷上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主要是由于民间的借贷监管不严。从表面上看,短期内虽然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但是长期来看,小微企业对借贷资金的不规范使用,可能会延缓小微企业的资金风险暴露周期,美化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等问题,从本质上说并不会对小微企业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3]。

第三,企业间普遍存在的转贷现象。不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小微企业已经具备了向大中型企业进军的实力,相比其他的小微企业来说,这类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当这类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之后,再以较高的利率贷给其他的小微企业,从而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企业之间的这种转贷现象非常普遍。但是,企业间的转贷也存在较高的风险,当借款的小微企业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时候,贷款企业就要面临偿还银行资金的问题,这会引发自身资金链的断裂以及企业信用的下降。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要求淘汰过剩产能、制度等创新的同时,要关注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特别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小微企业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去产能的同时保障居民就业。政府为了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结合政府的政策和上述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情况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促进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第一,积极建设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原因在于自身信用体系较弱,风险较高。因此要想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首先应该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信用可以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通过加强小微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小微企业获取商业银行的信任,进而缓解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最终实现企业从商业银行顺利获得贷款。

第二,金融机构要创新提供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在小微企业进行信用体系改革之后,要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需要金融机构进行相应的改善,重视小微企业这一融资主体,并根据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融资特点,创新提供适应小微企业融资的新型金融产品,包括融资模式的创新,信贷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针对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类型的创新。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为小微企业等成立了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根据小微企业规模大小各异,覆盖面广泛,数量众多以及差异化需求较大等的问题,灵活应对小微企业的短期、小额融资需求。在金融产品方面,集合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融资特征,推出了诸如循环贷款产品,快捷贷款金融产品,联保联贷金融产品、网络自助贷款等金融产品,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缺乏抵押物的问题,推出如以房抵贷款金融产品,法人房产按揭贷款金融产品,助力贷款等金融产品,根据小微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较高,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问题,突出如宽限期还本付息贷款方式,并创新性的采取供应链金融的上下游担保,解决小微企业缺乏担保机构的金融产品,如POS商户小额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不仅在还款方式、贷款期限放宽以及担保等方式实现了创新,还实现了“快、小、灵”的金融服务方式创新,为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便利,在拓展服务范围的同时,完善小微企业授信模式,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保证小微企业实现顺畅融资。

第三,加强小微企业担保品种和模式的创新。当前,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担保产品的范围有限,仅限于房地产等不动产资产作为小微企业抵押贷款的担保物。但是,许多的小微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不动产等抵押品,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为了缓解小微企业贷款的难题,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应该适当拓宽小微企业抵押担保物的范围。对于生产类小微企业,可以考虑将企业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作为动产抵押物品;对于大部分的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市场话语权导致应收账款较高,可以设定部分优质应收账款、股权等作为动产抵押物;对于部分文化类小微企业,由于其有形资产较少,可以考虑将部分文化类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融资抵押物;对于零售类小微企业,可以考虑将存货、仓单等作为动产抵押品。通过对小微企业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详细细分,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抵押品,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第四,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目前,我国具有多层级的资本市场,如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等股权交易市场,还有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等交易所与交易市场等多层级的资本市场,应该鼓励具有较好成长性、科技型、良好发展溢价的小微企业通过进入上述不同类型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于信用度非常好的小微企业,可以鼓励他们进入债券市场,进行多种形式的股权以及债券融资。

第五,完善小微企业各成长阶段基金。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把企业的成长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创立初期,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还不十分成熟,会面临比较高的风险,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微企业破产率较高,大部分的小微企业都是依靠最初的原有资金生存和发展。随着小微企业的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商业价值不断显现,小微企业开始步入成长阶段,此时天使基金开始进入到小微企业,帮助小微企业的生产,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小微企业的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进入生产的稳定期,小微企业实现快速增长,逐步升级为中型企业,此时,天使基金逐步退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由私募基金介入。随着企业生产进入进一步扩张期,则私募基金退出,该企业具有上市资格,进行直接融资[4]。通过上述小微企业成长的过程可以看出,在小微企业时期,应该完善天使基金的介入,政府应积极引入天使基金投入小微企业成长阶段。

第六,加快建立中小商业银行体系服务小微企业。目前,大多数的大型商业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大中型企业,为了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政府应该尽快着手构建中小商业银行,进行错位发展,实现专业化的经营,从而更好的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这样,既可以不强行改变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服务群体,又可以更好更专业的进行小微企业服务,同时,中小型商业银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这是与小微企业同样的地方特色相适应的。

第七,加快小微型借贷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小微企业很难在正规金融体系下进行融资,因此会较为重视民间融资,民间融资也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便捷的金融服务,但是由于民间金融缺乏官方指导以及一定的规则标准,使得民间金融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掩盖了小微企业存在的金融风险,因此应该注意合理的引导具有一定合理合法存在价值的民间金融系统。政府可以考虑成立专门针对民间金融的服务机构,对民间金融体系的规则体系以及市场利率进行疏导和监控,并给出参考利率水平,防止高利贷的过度扩张,引发较大的金融危机,在扩大小微企业融资途径的同时,合理疏导民间金融。口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陆顺,汪祖刚.新常态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5(5).

[3]樊纲.发展民间金融与金融体制改革[J].上海金融,2005(9).

篇4:从经济学看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总供给总需求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不振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受到了挑战。从短期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呈现一个较为明显的下行趋势,这种趋势突出表现在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减缓上,2015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仅有6.9%,创近20年的最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急需寻找到有效的经济调节方式,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同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一时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愈显重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针对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文献综述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学界有以下几种认识:其一,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的供给学派能给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的启示,为中国经济注入一泓清泉。因此,应该发展“新供给学派”,并从供给管理的层面,增加有效供给,改善供给结构;其二,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还在于需求侧,利用消费、投资、出口这“三架马车”促进经济增长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中国未来可能会面临经济风险,我们要准备好合理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总需求,保证中国在短期内的经济利益;其三,目前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极为明智的,但我们要警惕改革“穿上新自由主义的外衣”。

面对以上经济学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同认识,本文利用宏观经济学中最常见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和推进途径进行了分析。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

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供给侧”,一个是“结构性”。“供给侧”指的是我们改革的入手点在供给端,即强调从产品的供给层面入手来调节经济。“结构性”指的是我们改革的目标是解决我国现有的结构性问题,优化产业结构。

由此,很明显,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从供给端调节经济结构,通过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解决我国现有的结构性问题。从根本上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现有结构性问题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不妨直接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利用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总需求来重新认识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基本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中,最常见的模型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它往往是在解释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时使用,但本文认为,利用这个最常见的模型,就可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处的地位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利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本文认为,对经济的调节往往分为以下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利用需求管理调节经济。在由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决定的产量小于由长期总供给决定的潜在自然产量时,说明经济体内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还存在过剩。这时,通过需求管理的方式,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可以扩大产量,使产量不断的趋近于自然产量。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调节经济的方式。我国的需求管理,往往是通过消费、投资、出口这“三架马车”来实现的。

第二个环节,利用短期供给管理调节经济。在由于短期总供给缩减,导致出现滞胀的情况时,通过减税、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扩大短期总供给,将经济从滞胀中拉回正常水平。美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现象便是如此。

第三个环节,利用长期供给管理调节经济。当由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决定的产量已经达到由长期总供给决定的潜在自然产量时,说明经济体内的资源已经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存在过剩的资源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促进经济的增长,就必须调节长期的总供给,也就是说,扩大现有经济体的潜在自然产量。至于如何扩大现有经济体的潜在自然产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加经济体所具有的资源量;一种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第四个环节,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当经济中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时,由于经济体内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可能会出现虽然资源已经全部被利用,而不存在过剩,但由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决定的产量并没有达到由长期总供给决定的潜在自然产量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本文认为,在现实经济的调节过程中,由于经济现状的复杂性,这四个环节往往是并行的,也就是根据现有的经济状况同时对这四个环节进行调节,而不是单纯的选择一个环节进行调节或者几个环节以一定顺序进行调节。但也必须指出,这四个环节在逻辑上是存在一定的序列关系的。

这4个环节的序列关系表现在: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第四个环节)——第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

一开始,由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决定的产量小于由长期总供给决定的潜在自然产量,说明经济体内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可以通过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促进资源的利用,来使产量不断逼近潜在自然产量。

此后,产量达到潜在自然产量,这说明经济体内的资源已经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存在过剩的资源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三个环节,扩大现有经济体的潜在自然产量,使由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决定的产量再次小于由长期总供给决定的潜在自然产量,从而经济体重新可以通过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来调节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虽然资源已经全部被利用,但由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决定的产量并没有达到由长期总供给决定的潜在自然产量的现象。这是由于经济体内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而表现为一定的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第四个环节对其进行调节,优化资源的配置。

五、利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看我国的经济问题

利用上述我们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基本分析,结合我国现有的经济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兼顾这四个环节的同时,是将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上的。

一方面,我国存在结构性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内部的“供需错配”上。因此,需要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将更多的资源从效率低的企业中释放出来交给效率高的企业,即需要在第四个环节上进行调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过剩现象将不复存在,原有的通过增加劳动力投入促进增长,已经无法作为主要手段用于在第三个环节上进行的调节。即促进潜在自然产量提高,已经无法将增加资源量作为主要手段,而需要在技术进步上做文章。于是,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完成的是两方面的任务:优化资源的配置、促进技术的进步。

由此,我们可以指出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里根时期的“里根经济学”是有差异的。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着手的是第二个环节的调节,目标是缓解当时的滞胀问题。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着手的是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的调节,目标是解决现有的结构性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六、结论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兼顾这四个环节的同时,将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上的。对此,我们认为,我国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兼顾这四个环节,不能因为改革的重点在于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就忽视第一环节和第二个环节在经济调节中的重要性。

第二,在第四个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中,由于市场是通过竞争,以优胜劣汰的方式在配置资源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政府不能任凭这些问题的出现,而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第三,促进技术的进步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注重对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并通过政策优惠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

参考文献:

[1]张弛.读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导刊,2016年2月.

[2]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3]赵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两点论”.成都日报,2016年4月13日.

[4]张云.从供给与结构两个角度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3月.

[5]王元地等.“供给侧改革”解读及其政策影响下的企业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作者简介:

篇5:从经济学看供给侧改革

人大经济学院指出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进行教育改革创新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主持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发院理事长靳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发院院长刘伟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作为高校教师代表进行了专门发言。

会上,李克强强调,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蕴藏在亿万民众中的创造力发挥出来。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意识,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牢知识根基,拓宽学术视野,推动科技创新。李克强还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座谈会上,部分高校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围绕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发言。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对践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三个观点: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文化和创新意识。因此,学校改革一方面要积极展开教师薪酬改革和科研经费改革,避免教师过度功利化教学、过度功利化科研,建立阳光化的教师乐教创新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教授治学和专业治校的新型治理体系,在坚持党委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一流大学而言,权力全面下放,允许不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学科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科研创新模式显得尤其重要。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相信只要给与这些精英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足够的知识敬意,他们能够在理想飞扬中探索出一条真正教育创新之路来。

篇6:经济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800字

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是今年各主流媒体曝光最多的字眼,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但说实话,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改革,真是没有完全弄明白,平时看到这个字眼,我还是很留意的,想从中学到点什么,但解说的还是看不懂,一知半解。但回忆黄教授的讲课,教授运用大量理论知识、事例和数据分析,就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核心内涵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使我对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确实做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我国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一方面供过于求,供过于实际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供不应“质量”需求,产品在低层次上徘徊,没有高附加质,在世界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所以,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作为基层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意图是政治素质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落实中央精神是基本要求,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民生为本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表现。

篇7:从经济学看供给侧改革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8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国家在拉动需求的时候,应重点拉动哪个需求()√

A 投资需求 B 消费需求 C 出口需求 D 进口需求 正确答案: A

2.以下关于需求侧管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注重总量和数量 B 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

C 解决中长期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D 治标 正确答案: C

3.以优化经济要素和产业布局为主要目标的是()√

A 规模调控 B 结构调控

C 布局调控 D 效益调控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4.经济新常态,有三个重要的标志,分别是()√

A 速度变化

B 动力转化 C 政策简化

D 结构优化 正确答案: A B D 5.需求的类型包括()×

A 投资需求

B 消费需求

C 出口需求 D 进口需求 正确答案: A B C

6.在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中,总供给由以下哪几部分组成()×

A 消费品

B 储蓄

C 财政收入

D 进口 正确答案: A B C D

7.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包括()√

A 去产能

B 去库存 C 去杠杆 D 降成本

E 补短板 正确答案: A B C D E

8.全要素生产率,是由“三大发动机”决定的,这里的“三大发动机”指的是()√

A 制度变革

B 结构优化

C 要素升级 D 动力转化 正确答案: A B C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体系的主要原则包括()√

A 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原则

B 稳中求进的原则

C 结构性调控为主的原则

D 注重政策效益和调控质量的原则 正确答案: A B C D

10.针对五大产能过剩行业,主要保三类企业()√

A 有竞争力

B 有市场

篇8:从经济学看供给侧改革

1.1 供给侧结构改革

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要素的创新、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去除供给约束,释放潜力、增强活力。

1.2 供给侧结构改革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开放性强,地域特点突出,承担着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提供合格劳动者的重任,体制机制的创新空间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部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用工荒”和“求职难”并存的问题一直是制约临沂市产业发展的瓶颈。而缺口的形成主要是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由此可见,如何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高效的人力支持,职业教育面临的最为急迫的任务。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把重点放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之所以出现“用工荒”遭遇“求职难”矛盾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适应性差、缺乏工作生活的核心能力和品质,就业观和价值观存在很大偏差。所以,必须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关键是要进行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2 职业核心能力

2.1 职业核心能力

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具有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是一个人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

1998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个体的能力做出三个层面的划分:第一个层面为专业特定能力;第二个层面为行业通用能力;第三个层面为所有行业都需要的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其中,又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成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3 临沂市职业教育现状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到2015年底,全市有高等职业学校1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3所,市属高等职业学校教师504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5 989人,其中普通中专学校1 447人,职业、成人中专学校3 126人,技工院校1 416人。在校生11.6万多人。

全市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3所,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含在建项目学校)14所。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个,3个专业被确定为省品牌建设专业。

3.1 临沂市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办学硬件显著改善,但教师短缺现象突出

一是师资严重短缺。教育部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临沂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54所,教职工人数6 087人,在校生数量10.8万人,剔除行政后勤人员,测算师生比超过1:30人,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专兼职教师严重短缺。

造成这种局面首先是体制的因素,在现行体制下,该市职业学校大多为事业单位,招收新教师受制于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学校没有自主权,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其次是经济因素,在现行的薪酬体制下,职业学校老师工资水平普遍不高,自然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而体制内的老师也存在辞职跳槽的现象。第三,还有一些国家政策变动因素,如国家在计划生育方面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该市传统观念浓厚,绝大多数的育龄女教师都在准备二胎或者已经生育二胎,使得捉襟见肘的师资状况雪上加霜。

临沂市有些职业学校为了缓解这种矛盾,采取了大班额教学、缩短在校学习时间等办法,对教学效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是师资结构不合理,不稳定。首先从专业配置结构上来说,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教师比重大,实习指导教师偏少,高级职称数偏少,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小。其次,年龄结构不合理,而且存在校际不平衡现象。有的学校发展慢,师资老化,教学上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有些学校近几年发展很快,学校录用了大批青年教师。虽然青年教师有朝气,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丰富、创新意识强,更善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他们教学经验不足,同时受经济压力、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影响,考研、考公务员、辞职跳槽等成为常见现象,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也不利于培养和稳定教师队伍。再次,性别结构不合理,特别师范类和经济类学校,女教师比例过高,有些甚至超过80%,在教学上和管理上增加了学校难度。

3.1.2 生源不足,质量不高

近几年中高职教育招生面临诸多困难,给临沂市职业教育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一是生源总数呈现减少趋势,很多职业院校完不成招生计划,即便是一些国家重点学校同样艰难。二是招生任务指标化现象严重,在政策导向下,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以在校生人数来进行职业院校评定,使得招生工作功利性太强,为了获取生源,中高职教育在招生宣传上往往不惜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存在地方保护现象。三是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生源缺乏。初中阶段的优秀毕业生首选就读高中,只有学习较差的,才会进入职业学校,一些辍学生、未参加初中学业考试学生也进入职业院校,生源质量差,教学管理难度很大。四是在校生流失比例较大,据测算,在校期间流失率在10%左右,个别职业学校流失率甚至更高。

3.1.3 专业设置不合理

分散办学、重复办学现象突出,资源配置不合理。临沂市现有职业学校,一是对专业设置缺乏整体规划,不考虑人才市场需求,专业设置过于随意,求全求有,急功近利。不考虑该专业的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是否具备,不论证当地人才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需要。二是缺乏配套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差,专业设置重复,盲目举办热门专业,如我市绝大部分中高职学校都开设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导致有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差,甚至说是误人子弟。

3.2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3.2.1 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模糊

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都存在着不够清楚的情况,这是因为很多职业学校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区别没有明确的认识,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直接有关。

3.2.2 职业核心能力普遍较弱,而且存在结构性欠缺

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调查发现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外语应用等方面,普遍表现较弱。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措施不力,更多的是常规的教育教学,立足于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4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供给侧机制

4.1 保障机制

4.1.1 政策保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虽然我们有职业教育相关法律制度,但是缺乏具体相关条例,缺乏在实际运行中籍以操作的刚性依据,无法有效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要实现进一步突破,应立足职业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出发,遵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构建符合实际、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职业教育体系。

临沂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现状,从培养目标、经费保障、师资建设、专业设置、教企合作、终身教育等方面,尽快把一些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通过立法途径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政策支持。

4.1.2 师资建设和保障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关键。从调研结果看,临沂市90%以上的职业院校教师来源于高校毕业生,既缺乏企业一线的工作背景和实践经验,又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教学素养的培养,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一是要改革现行的教师准入和管理体制,按需引进,切实解决师资力量短缺的状况,从教师的来源渠道上,给学校足够的选择权,把真正热爱职业教育,德能兼备的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二是要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力度,落实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进修、培训和实践政策,根据教学需要,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依托全国50所重点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和普通高校现有的100多个师资培训基地,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三是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建立灵活高效的师资建设机制。职业教育实践性强,与企业结合密切,学校可以探索能工巧匠进课堂的师资引进模式,以全职引入和兼职的模式补强师资短板。允许职业院校将不超过总编制的30%用于自主聘请兼职教师由同级财政按编制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核定补助经费。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采取与社会劳务派遣公司签定合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笔试面试结合,择优选择的办法,录用了41名自聘专兼职教师,其中优秀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37名,执业律师、会计师4名,有效解决了师资短缺的状况。四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打通职称和职务晋升通道,允许中职学校教师评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允许实习指导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改革薪酬分配体制,提高教师待遇,做到高素质的教师人才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住。

4.1.3 财力投入保障

一是要确保政府财政投入,近年来,临沂市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总体上有明显改善,但各项指标的生均水平仍然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与保障办学条件,加快局面扭转,促进办学条件水平与规模的协调发展。

二是要多渠道落实教育经费保障。职业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社会、国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需要政府加强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增加财政性教育投资。在市财政性教育投资上总体不充足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政府为主和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的路子,如PPP形式,构建多渠道的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4.1.4 专业设置保障

一是科学性原则。专业设置要在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下进行,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一致,充分考虑设置专业能否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否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二是要适应区域经济需求。专业的设置应本着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下功夫把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做大做强。如临沂职业学院突出物流专业,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突出会计专业。三是相对稳定性原则。学校开办的专业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只有专业相对稳定,学校、行业或企业才有可能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设备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持续投入,才能不断积累办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4.2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机制

4.2.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总结提炼了“容、和、严、实”的校风、“明德厚学、志存高远、诚信严谨、敬业奉献”的校训和“守正、包容、和谐、友善、笃学、求真、敬业、担当”的财校精神,并持续贯彻到教学、实践、管理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效了促进教学、实践及管理,丰富了校园生活。

4.2.2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一是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要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足、开齐、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心理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课程。要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要保障足够的比例。

二是要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增强教学、学习、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度,进一步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各级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原则上要达到总学时的50%。积极推行校内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并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如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在市国税局和临沂和华中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临沂有成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企业网上报税模拟平台,除了不能扣款外,和企业实际操作申报纳税完全一致,为训练培养学生的网上报税职业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临沂职业学院也确立了实践教学核心地位,鼓励广大师生充分利用院内外条件进行实训教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课时均超过总教学时50%。争取国家、省、市资金8 000余万元,建成校内8大类实训中心71个实训室,保证了校内实训教学开展需要。

三是要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近年来一直推行“双证制”,在校生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物流师资格的通过率分别达到73%、48%、90%,探索出了丰富的培养经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四是要促进市中职与高职课程相衔接。要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顶岗实习。在明确各阶段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4.2.3 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合作发展

要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如临沂职业学院坚持走产教融合和合作发展之路,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开展技能教学、共同安排就业等,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2015年,学院新增校企合作企业60余家,与30余家企业合作设立冠名班,大力实施“订单培养”。2016年新设旅游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校企合作招生专业。

4.3 扬弃传统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上一篇:婚纱摄影公司实习总结下一篇:成都为客作,成都为客作田澄,成都为客作的意思,成都为客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