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给侧改革环境下的经济法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2022-09-10

近几年, 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过去一段时间相比, 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主要是受制度和结构两者之间矛盾的影响。对供给侧结构进行适当改革, 实际上就是从源头上实现对该项矛盾的一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适当创新, 能够优化供给侧管理, 进而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经济法面临着一定挑战, 下面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阅读, 针对这些挑战, 以及相应的回应内容进行阐述

一、经济法制度面临各项挑战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对于制度的依赖过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激发创新活力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而近几年, 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则有所减缓, 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需求侧投资不断减少, 以及供给侧价格较低造成的。例如, 人工高成本升高, 自然资源变得更加短缺[1]。现阶段, 我国实施的各项经济制度, 在一定程度对对主体经济发展的经济会造成较为严重的限制, 导致主体经济得不到创新, 这也就会对我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二) 保障主体地位

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矛盾的关系, 在针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应用经济法, 要分别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向对问题进行分析。经济制度受二元结构模式影响, 其平等特征无法得到凸显, 而在进行供给侧改革, 则要与二次元架构下经济主体, 以及各个主体的地位平等要相契合。

(三) 调整主体角色配置

通过阅读大量资料不难发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如果政府过多地对经济市场的发展情况加以干预, 将会对市场中主体角色的分工出现扭曲。目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 传统需求侧干已经无法使我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 应当适当扩大区域, 进行双向拉动[2]。在经济发展期间, 应当将政府作为主体经济导向, 从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完成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二、经济法的适当回应

(一) 国家干预主体制度

需求侧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政府干预经济主体, 而进行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适当降低主体受政府的控制程度, 从而使资源配置过程中, 市场能够起到主导作用, 近几年, 不断提出了简政放权政策, 这也表明了政府在该方面的态度。供给侧改革期间, 经济法制度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通过制度的形式, 完成对权力的下放, 从而使政府过去的一些干预模式得到了良好的抑制, 通过权利、责对政府的权力范围进行明确, 适当削弱经济发展过程中, 政府经济管理权限, 合理优化监管机制, 构建一个与现代社会发展情况相符的网络化监管模式, 从而使监管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速度[3]。从微观角度来说, 能够促进我国国有企在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 能够快速、合理的完成对社会中存在的部分僵尸企业的处理, 进而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新企业。而从宏观角度来看, 能够使粗放式经济快速转变为节约型, 可以协调好市场和政府间的关系, 激发经济市场主体在创新上火力以及潜能。

(二) 社会中层作用的发挥

所谓社会中层指的就是可以润滑政府与市场的组织, 例如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近几年, 社会中层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且大有崛起趋势, 其一方面能够起到干预政府权力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担负着实现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主体利益的作用。供给侧改革期间, 应当确保和各类主体自身具有的创新活力的激发都要依赖社会中层主体实现[4]。可见, 经济法制度在具体应用期间, 应当从社会中层主体方面入手, 对其在社会中的具体地位情况加以明确, 通过该方式, 对社会中层自身具有的权利, 以及应当承当的责任进行明确, 同时, 还应当确保其具有激发主体经济创新的能力, 从而最大程度控制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 恶心竞争公共产品的出现, 进而为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 明确市场的主体

所谓的市场主体指的是在日常作业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 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受政府的干预较为严重, 这也造成了我国市场主体自身的能动性较弱, 因此, 在市场发展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产品生产过剩, 同质化严重等各种不良现象, 导致社会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此, 在具体改革过程中, 市场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做好相应的变革, 同时, 还要对政府的职能进行适当转变。在确保所有制经济、规则平等的基础上, 对产权保护制度进行完善, 对市场中企业的具体地位进行优化, 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结束语

供给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在实际进行过程中, 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要保障主体平等, 并且要在此基础上, 落实经济体制法制, 并且, 还要创新激励主体经济。同时, 要对各项制度特征加以明确, 对制度规范进行合理应用, 实现对供给侧改革的合理完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要不断完善经济法制, 确保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通过阅读资料不难发现, 我国经济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如果采用传统的模式已经难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现阶段, 供给侧改革, 对政府和市场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供给侧改革对于经济法会造成一定影响。

关键词:供给侧,经济法,经济发展,主体制度

参考文献

[1] 杨三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经济法理论研究述评[J/OL].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9 (01) :132-137.

[2] 陈志坚.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论述[J].法制与社会, 2018 (34) :15-16.

[3] 刘保山, 李洋.论国际经济法中的经济主权原则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J].法制博览, 2016 (13) :218+216.

[4] 刘保山, 李洋.论国际经济法中的经济主权原则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J].法制博览, 2016 (13) :218+216.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的科普活动传播品牌化思考——以山西科学讲坛为例下一篇:试析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