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

2024-04-29

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精选6篇)

篇1: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

企业人事外包的利与弊?

劳务外包,这一用人方式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国。它的特点是劳务外包企业“招人不用人”,用工单位“不招人用人”,这种招聘和用人相分离的用人模式,是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用工形式。劳务外包业务是近两年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开办的新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是一种新的用人方式,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用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正规劳务外包公司,外包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实行劳务外包后,实际用工单位与劳务外包公司签订《劳务外包协议》,劳务外包公司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务人员与外包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劳务人员与外包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适用于新劳动法的所有规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新一代求职者就业观念的变化,劳务外包开始在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得到发展。新实施的劳动法对劳务外包作了详细的规定,使劳务外包的操作更加规范,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劳务外包的用工形式将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成为今后劳动力市场主要的用工模式。

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有二个前提。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工作在操作上具有基础性、重复性、通用性的特点,这使人力资源外包成为可能;二是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为人力资源外包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人事外包(HR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即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核心部分的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人才服务专业机构管(办)理,但托管人员仍隶属于委托企业。这是一种全面的高层次的人事代理服务。人才服务机构与企业签订人事外包协议以规范双方在托管期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需要提供外包的人事服务项目。它是策略地利用外界资源,将企业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与管理责任部分或全部转由专业服务机构承担。这包括二个方面内容:一是策略地利用,即是指企业必须有选择性地将组织内的部分或全部予以外包,而不是与代加工性质一样的外包;二是外包的工作或项目必须由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这依赖于专业人力资源机构的快速发展及其专业化。从这个概念出发,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有二个前提。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工作在操作上具有基础性、重复性、通用性的特点,这使人力资源外包成为可能;二是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为人力资源外包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事务性的人力资源业务外包已经成为国内企业人事外包的主流。这种人事外包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其

一、事务性的、繁杂的工作占据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无法从琐碎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考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性问题,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其

二、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化的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但是,许多企业将事务性的工作外包后,人力资源管理者并不能如企业所期望的那样,从战略的高度来开展工作的能力,他们甚至会发出“外包之后我们做什么”的疑问。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事务性、行政性的人力资源业务外包后,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否能满足这种转变的要求。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工作者现状有两种 :一种是有较丰富的人事管理经验,但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另一种是接收过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教育,却又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跨行业的管理视野。因此,这些人力资源管理者还不具备从战略的高度来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核心人力资源业务外包来实现稀缺资源的共享,进而迅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就成为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

核心人力资源业务是否能够外包以及外包什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一般认为,企业的事务性、行政性的工作,由于不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影响有限,可以外包。而涉及企业薪酬考核政策、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梯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战略性的、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外包。实际上,核心人力资源业务是否外包,需要从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端人力资源人才的可获得性、企业培养高端人才的机会成本、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的优势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笔者在作如下探讨分析后,管理者可以权衡利弊。

探究一——外部招募

人力资源高端人才专业化,往往是企业提高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第一选择。因为这种选择在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企业核心人力资源政策的保密性、可行性以及操作实施的便利性。但这种选择是有限制性条件的。

一方面,寻找这类人才必然意味着较高成本的付出。首先是招聘的机会成本。即无论是企业自行招聘还是通过猎头公司招聘,招聘的质量(被聘人才的能力是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被聘人才是否能与现有的文化相融合等)都需要通过实际工作来检验,而这种“试错”机制需要企业在时间、成本等多方面的付出。其次是高端人才的聘用成本。许多国内企业,尤其是中西部整体工资水平还不高的企业,聘用具有相当资历的高端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要付出高于企业平均工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成本。在未能确保人才质量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往往会对这笔支出心存疑虑,或者是因为对被聘人才期望过高而急于看到管理改进的成效。这种心态无形中又增加了被聘者的压力,最终可能导致招聘失败。

另一方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从企业的高度去着眼。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高端人才不仅要能够全面掌握并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而且要有企业运作经验,能够从整个企业的业务运作角度去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课题就是从管理性的职能转变为服务性的职能,从传统的人事控制者转变为企业业务有效运作的保障者、服务提供者和决策的参谋者。因此,招聘的人才必须具备企业宏观管理的能力,而这种人才的复合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端人才专有化的难度。

探究二——内部培养

从内部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满足上述条件的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高端人才之所以高,并不完全取决于掌握了多么深奥的理论,而更多的是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这在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是系统性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否具备系统性的思路,靠的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不是理论式的教条。所以,个人理论基础和对理论应用的熟练程度,决定了现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二是可行性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既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又要从一定的高度考虑是否能够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对业务需求的全面把握,能够从业务的角度做出人力资源政策适用性的判断;能够跟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更新并将这些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够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并不断拓宽自己的管理视野等等。所以,看似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掌握全面的信息并做出可行的判断。当然,并不是因为具备这种能力存在一定的难度就不去培养人才,而是企业应该着眼于在不影响发展的情况下,处理高端人才培养与迅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

探究三——租个“外脑”

如果说人力资源业务外包在数年前,还是新兴事物,那么发展至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经验积累,业务外包已具有完全可以操作的体系。近年来,在中国,一方面基于全球化的发展规划,越来越多的外国独资、合资企业需求外包合作;另一方面,许多海外公司亦瞄准这一商机,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提供外包服务。本土有识之士也纷纷争抢市场,各种各样提供外包服务的公司。在这些业务外包合作项目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外包发展相当成熟。首先,众多颇具规模人力资源公司和专业化机构的建立,为外包服务提供了可能;其次,愈来愈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国本地企业的经营理念也越来越倾向于人力资源业务发包。据调查,在目前的国内咨询市场上,企业人力资源核心业务服务占据整个咨询服务26%的市场份额,而且多年来一直处于咨询服务的第一位。这表明,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采取了人力资源核心业务外包的方式。

所谓的人力资源核心业务外包,是指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端需求的情况下,企业通过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协助来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管理方式。

核心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的优点在于:这种模式的本质是稀缺资源的社会性共享。通过共享,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端人才同时为多个企业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内部缺少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缺少新观念和系统的管理思路等问题。同时,由于第三方的专业咨询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遵循客观、独立、公正、保密的工作原则,也比较好地解决了第三方作为企业“外部人”不能像企业“内部人”一样工作的问题,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还产生了优于“内部人”的效果。比如: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能够保证与企业管理者的话语权,能够占有企业全面的信息和资料包括“老板听不到的声音”,能够有跨行业的管理视野等等。而所有的这些优点,都是专业咨询机构有效地为企业服务的基本保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包括薪酬绩效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胜任能力模型的开发等外包给专业的咨询公司,寻求人力资源的高端服务。

在成本方面,尽管短期内企业需要向人力资源外包项目支付较高的成本,但是总体上来说,企业的成本支付水平并不像直观显示得那么庞大。换句话说,人力资源外包是否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应该从综合成本效率的角度来判断。判断的基本思路为:企业支付的咨询项目成本:是否等于(或大于和小于)企业要达到咨询效果而支付的人员引进成本,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到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人员培训成本及时间成本;引进和培训过程中的机会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技术更新和维护以及管理视野拓展的成本。

另外还要考虑企业核心信息外泄的风险成本(包括核心信息外泄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咨询公司为信息外泄而承担的责任、咨询公司和咨询人员专业声誉的损失),和咨询公司在项目过程中为企业贡献的价值(包括解决方案的价值、咨询过程中为企业提供的培训、后续的跟踪服务、企业因咨询而在同行业中获得的品牌和声誉的提升、企业管理者旧观念的转变、新观念新想法的获得、管理思路的系统化等)

假设这个公式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计算,以目前的国内咨询项目收费水平,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企业的收益远远大于因咨询而付出的成本。另外,企业在选择外包机构的时候,不能仅仅着眼于成本考虑,还应对专业咨询机构对于此业务是否有长期承诺,是否有实质性的投入建设、是否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是否会严格恪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以及保密原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量。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专业的、诚信的、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专业咨询机构的不断努力下,企业通过将人力资源核心业务外包进而迅速获取人力资源管理竞争优势的迅速提升,将成为国内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主要选择之一。正如许多接受人力资源业务外包服务的企业管理者所说:企业在短期内支付了较多的成本,但是从长期看,却获得了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迅速提升,而这种提升是无法用现金来衡量的。

案例:嘉华国际商务中心的12楼,上海对外服务公司浙江分公司已经悄悄转型做起了招聘、人事外包等工作。据该公司姚喆介绍,早在1995年,上海外服就在杭州设有分支,不过主营业务是海外劳务输出。今年起,公司决定在杭州推广人事外包业务。

上海外服只是今年进入杭州人力资源专业服务领域的第一家知名公司。据悉,目前智联招聘杭州分

公司也在紧急招聘员工,北京外服也在筹划招聘杭州地区业务人员。据一位业内人士称,一家美国人力资源专业服务公司也悄悄在杭定向网络人才,预计也会在杭州设立公司。

跟随客户拓展规模

为什么突然在今年,大家齐齐将目光瞄准了杭州?“最主要是客户的需要。”上海外服的姚喆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63家都是其公司的客户。这些跨国企业近几年在中国纷纷开设分公司。他们希望各分公司能享受到统一的人事外包操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因此更愿意将相关业务统一交与一家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管理。上海外服也就跟随客户的发展,在各地开设了分公司。近几年已经在大连、厦门、苏州等地开设了11家分公司。

此外,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市场的壮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著名研究机构YankeeGroup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2%,至2008年,全球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的规模将达到800亿美金。

还有调查表明,人力资源咨询已成为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市场份额最大的业务领域。当传统人力资源咨询业务在发达国家趋于饱和的时候,美世、翰威特等国际著名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近几年在中国市场却能取得每年50%以上的成长业绩。

此外,人事外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缴纳社会保险等,工作内容较为单一,而费用是按照人头收取,每为一人办理人事外包,按照劳动复杂程度和规模,收费价格每月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一位业内人士说,比如能从单个人上获得利润6元,为100个人做外包业务,全年收益只有7200元,为1万人做,全年收益就能达到72万元,但开支多出的只是几位办事人员的薪酬,利润率相应就会提高。

市场足够大吗

对于这么多人力资源专业服务公司进入杭州,下沙一外资企业资深HR经理陈之威(化名)称,她对此持悲观态度。

她指出,外企比较强调人员的精简,能少用的人尽量少用,能借助外力的非核心业务都可以外包。人事外包刚好能解决社会保险缴纳等繁琐事务,还能节约出一两个HR岗位。因此,很多外企会倾向于使用人事外包。

而民营企业则不同,他们很少会考虑人事外包能带来的诸如规避一些潜在危险等优点,会更在意支出和收益。从理论上来说,公司办事处由于职员少,专门招用一名HR专员负责保险缴纳等事务会不划算。而如果公司规模超出100人,招聘一名HR专员则会更节省。

“这些蜂拥而至的公司,可能只看到浙江近几年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但却没有看透浙江的经济结构。”陈之威说,这两年虽然外资企业增长量也挺快,但仅依靠外企要养活这么多新增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估计比较难。但要靠民企意识的转变增长业务量,也几乎是不可能。陈表示,早在三五年前,杭州HR届就掀起过讨论,认为人事外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从目前来看,虽然量上有所增长,但还没有质的突破。

政策会是障碍吗

从目前看,政策也会是人事外包发展的一个障碍。杭州市人事局人才流动开发处赵江安处长提出,据统计,到2005年,杭州民营人才中介已经达到了86家,政府人事部门开设的人才中介也有27家。虽然这些中介中,很多已经在开展人事外包业务。但实际上,该业务并未得到政策的认可。《浙江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中认可的人才中介业务只有“开展人才政策咨询、进行人才职业介绍和岗位信息发布”三个。因此,他们也只能将人事外包作为一种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做处理。

而最新的《劳动合同法》(草案)第一次提出了“劳动派遣机构”的概念。《劳动合同法》(草案)中的条款是这样的:劳动者被派遣到接受单位工作满1年,接受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动者的,由接受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接受单位不再使用该劳动者的,该劳动者所在岗位不得以劳动力派遣方式使用其他劳动者。“这样的政策会扼杀人事外包的发展。”陈之威提出。

篇2: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和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逐渐被物流服务供应商和需求方认可。所谓物流外包,是指生产或销售企业(需方)为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即第三方物流企业,3PL)运作。据统计,欧盟国家第三方物流平均占总物流服务份额的20%左右,并且仍处于增长之中。相比之下,中国第一方物流(生产企业)和第二方物流(销售企业)在整个物流产业中的比重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不过,随着生产、流通领域竞争加剧,国内第一方和第二方的物流,选择由第三方承担服务的情况在逐渐在增加,这说明国内物流外包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尽管物流外包能提高企业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能给供需双方带来颇多收益,在实践中,也经常看到供需双方都是以巨大的信心和决心实施物流外包,但由于种种原因,使物流外包举步维艰,常常出现物流中断,甚至失败。

物流外包失败有彻底失败和准失败两种不同结局。准失败指的是在外包实施过程中,如果供需双方对发生的问题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措施不力,外包将迅速滑入失败境地。业界将物流外包准失败状态称为“黑洞”。导致外包失败和黑洞出现的原因有许多,有体制制约、人为失误,也有陈旧观念和技术缺陷造成的。不管何种原因,都可以在项目初期的标书制作、投标准备和决标等阶段找到问题的根源。

1、服务跟踪不彻底

日本一家光学产品集成商在与物流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采用了一套严格的服务跟踪程序以确保外包顺利实施。以物流中的运输环节为例,这家集成商会定期对供应商的车辆满足率、紧急订车满足率、准时率、投诉率、货物破损率、异常事件处理效果、运价随市调整状况等做出统计。在与供应商每月召开的业务例会上,这家企业会向物流供应商通报上月物流业务执行情况,提醒供应商注意下个月运作中应改善的环节。对于因为供应商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他们将按照协议进行索赔。同时,每当企业发展规划或业务发生变动时,他们都会及时向供应商说明,以便物流供应商及时做出相应安排。通过例会,供应商亦可对客户的运作协调与业务配合状况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这套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这家企业在不断完善自身运作的同时,还促使供应商持续改进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水平,最后真正达到了供需双方双赢的效果。

反观国内物流供应商,他们缺乏类似的服务跟踪制度,这也是造成物流外包频频失败的根源之一。目前,国内多数物流企业在处理外包时,不是以服务为导向,而是把短期利润作为业绩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一心只想得到更多客户、扩大企业规模、获取更多收入,往往在一个合同还未履行完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项目上。如此周而复始,无论

是企业还是内部员工一旦取得客户的服务订单,快速完成合同、提供优质服务的动力就消失了。甚至有供应商为了赢得业务,在没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就将销售人员与客户的口头承诺“交”给操作人员进行作业,结果使得操作无章可循。而此时,销售人员又忙于跟踪其他潜在客户,无暇监控操作作业,导致操作失控,物流常常被迫中断。

2、缺乏物流顾问

工厂生存的灵魂是拥有一批有专业技术才能的员工,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运作与工厂类似。因此,美国著名物流专家杰克•罗瑟(Jack Roser)认为,在处理外包时,专业物流顾问与技术工人一样,他的作用比企业领导更重要。他这样界定物流顾问的作用:“他们要管理、维护公司项目设计规划的过程、提供物流需求以及项目数据。这往往与物流外包成败相关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扮演的仅是监督员的角色。

如果缺乏专业的物流顾问,物流外包营销将无从谈起。可是,目前国内物流供应商非常缺乏合格的专业物流顾问,致使不能对客户希望的服务要求做出全面、满意的回复,或者使需求评估效果失真。

物流供应商想要聘请合格的专家很困难,因为物流顾问的身价通常都很高,令供应商望而却步。即使聘请到稀缺的一流物流顾问,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为,物流顾问一般会将物流外包的规划和设计交给资质一般或非专业人员来做,结果可想而知。

2、工作范围不明确

工作范围(The Scope of Work)就是物流服务要求明细,它对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要做出明确界定。工作范围的制订是物流外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跨国企业在物流外包方面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像HP、IBM这样的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时,会要求供应商与其签署两份文件:一般性条款(The general articles),规定了一些非操作性的法律问题,如赔偿、保险、不可抗力、保密、解约等;工作范围,对服务细节进行具体描述。

物流外包失败或出现黑洞大多最终要归结为工作范围不明确。如在物流合同中常出现“在必要时供应商将采取加班作业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等泛泛承诺。由于没有明确的界定,实际运作中,双方会就如何理解“必要”发生分歧。客户会认为,“提出需求时即为必要”;而供应商则认为,“客户提出需求,且理由合理时才为必要”。类似的例子,在物流外包服务中经常遇到。

目前,许多需求方在寻找物流外包供应商时,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开项目招标会,目的是让供应商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理解标书的内容。如果供应商和需求方对标书的理解能达成一致,外包就成功了一半。

物流服务供应商和和需求商的联合和协同,将促进物流业务外包市场的发展。对于需方,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的方式正在进行结构性转变,业务全球化趋势、对供应商依赖程度的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中部分功能外包率的上升、直销渠道的发展以及对市场快速反映的需求都将使物流管理工作比以前更为复杂和充满挑战。对于供方,物流外包服务逐步趋于一体化和系统化,服务提供商正在加紧进行创新和技术变革,强化竞争力,利用技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快速延伸全球业务链和扩展服务功能链,为使企业进驻不同的细分市场作准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一体化多渠道市场的需求的增长和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能力的扩充和完善,物流业务外包服务将逐步被社会认识、了解、认可和进一步采用。美国IDC公司进行的一项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服务研究计划表明:全球物流业务外包将平均每年增长17%,至2006年市场总额达3,087亿美元。近年来,由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国内企业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政府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激励措施对物流市场需求的剌激;营销方式的不断发展和营销渠道的网络化趋势;传

统仓储企业和新兴物流企业的激烈竞争等,推动了我国物流业务外包市场的迅速发展。据《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全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物流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尽管供需双方均有信心和诚意,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物流外包又举步维艰,常常出现中断,甚至失败。阻碍物流外包发展的因素既有体制的制约、人为的失误,也有观念的陈旧和技术的缺陷,这些因素既存在于物流供应商方面,也存在于物流需求商方面。

目前,我国实施物流外包的企业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供应商不满意,主要原因有合作双方沟通不畅,信息反馈滞后,缺乏应急措施;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落后,不能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跟踪和监控;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同一客户不同项目、不同环节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持续改进机制;服务功能单一等等。而在美国,有80%的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感到满意,这也说明我国物流供应商仍有较长的路要走。随着物流行业的进一步整合和物流服务逐步走向一体化和系统化,物流业务技术含量的高低将是供应商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仅仅靠功能性的专业知识取得竞争优势将日趋艰难。为维持并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度,使需求商了解企业的特色,认可企业的价值,供应商将必须塑造个性化的核心竞争能力,明确、清晰地宣传企业能够为客户物流管理带来的战略价值和管理效率。由于物流业务外包市场是买方市场,在分析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将原因或根源归结在供应商方面,而需求商方面存在的不足却很难被人发现,良好的外包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物流作业一体化的程度决定着物流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和需求商的满意度。需求商如要成功实施外包,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互利、长期的外包合作关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理解物流外包

虽然 “外包” 目前是一个流行的词语,但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应该采用外包,企业应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并探讨物流是否是企业的核心能力,物流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外部战略经济利益;如何在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何种态度等等。外包本身并不是企业发展战略,它仅仅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种方式,企业应确定在行业中是否存在有能力和可供选择的供应商,否则,实施外包不仅不能成功,反而外包了一系列问题。企业只有在拥有了合适的合作伙伴,企业内部管理层也认识到外包的重要性而且清楚针对外包应作的准备工作,才能决定是否实施外包。

2、严格筛选物流供应商

在选择供应商时,首先要改变现有的观点,即仅着眼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而置供应商的利益于不顾,需求商应以长远的战略思想来对待外包,通过外包既实现需求商利益最大化,又有利于供应商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供需双方双赢的局面。在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物流状况和员工心态的基础上,调查供应商管理深度和幅度、战略导向、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业运营经验等,其中战略导向尤为重要,确保供应商有与企业相匹配的或类似的发展战略。供应商的承诺和报价,需求商务必认真分析衡量。报价应根据供应商自身的成本确定,而非依据市场价格,报价不仅仅是一个总数,应包括各项作业的成本明细。对于外包的承诺尤其是涉及政府政策或供应商战略方面的项目,必须来自供应商企业最高管理者,避免在合约履行过程中出现对相关条款理解不一致的现象。

3、明确列举服务要求

许多外包合作关系不能正常维持的主要原因是服务要求模糊。由于服务要求没有量化或

不明确,导致供需双方理解出现偏差,供应商常常认为需求商要求过高,需求商认为供应商未认真履行合约条款。例如:供应商在没有充分了解货物流量、货物类别、运输频率的情况下就提交了外包投标书;或者供应商缺乏应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对自身的物流活动予以正确的、详细的描述等,需求商应该详细列举供应商应该具备的条件:生产能力、服务水平、操作模式和财务状况。比如:订单是否能够100%完成,准时率是否能够达到100%等等。

4、合理选择签约方式

分别签订仓库租赁合约和操作合约,这样两个合约单独履行,互不影响,即使取消了操作合约,仓库租赁合约仍然生效。要注意不同企业商业文化的差异,特别是企业的上游和下游,对两者都要提前做出判断,从而有效协调沟通,确保与供应商签定的合约满足各方的需求,实现各自目标。合约不可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全面准确的预测,签订前后的各种情况会有所不同,诸如行业政策、市场环境、供应商内部发展状况等等,同时,供应商签订合约的成员不再是合约的执行者,合约执行时间越长,需求商将会越不满意,在某种情况下,即使供应商的操作方式或理念比较超前,但并不一定适合需求商发展的需要。

5、共同编制操作指引

需求商不能认为外包作业是供应商单方面的工作,与供应商一起制定作业流程、确定信息渠道、编制操作指引,供双方参考使用,操作指引能够使双方对口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相互步调一致,也为检验对方作业是否符合要求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6、提前解决潜在问题

建立外包合作关系后,认真细致地考虑未来发生的变化及潜在的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要提出解决方案。在物流外包方面,文化、思想的多样化、差异性具有特殊作用,思想越趋于一致,企业越比供应商更容易出现工作官僚化,有时企业内部物流经理会把供应商当作威胁自己地位的竞争对手。当供应商规模越来越大时,也会出现工作官僚化的现象。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与供应商探讨如何解决假设存在的问题,如如何处理客户投诉、服务质量的下降、应变能力的降低等等。

7、积极理顺沟通渠道

导致外包合作关系失败的首要原因是计划错误,其次是沟通不畅,沟通的重要性仅次于计划,供需双方在日常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多与沟通不畅有关。供应商是顾客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供应商应该被包括在企业整个业务链中。建立正确的沟通机制,双方应就矛盾产生的根源达成一种共识,即矛盾和冲突是业务本身产生的,而工作人员主管原因导致,当问题出现时,双方应理性对待,不要过于冲动,给对方考虑和回复的时间。同时在履行合约的过程中,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相互沟通了解,探讨合约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约以外的问题对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常常容易被忽视。

8、明确制定评估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供应商服务水平的评估是基于合约条款,而合约条款多数只对结果做出描述,因此对外包业务过程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也不能建立适宜的持续改进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需求商准备向供应商增加外包项目时,才发现供应商已不符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不能有效考核的工作,正是管理薄弱的环节,当建立合作关系后,依据既定合约,充分沟通协商、详细列举绩效考核标准,并对此达成一致。绩效评估和衡量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企业总体战略的需要,促进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创造竞争优势。实施外包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而又曲折的过程,合约的签订只是外包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完成的活动进行考核,甚至包括外包决策,使每个步骤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确保变革的有效性,企业不断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的目的是促使供应商的核心能力得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需求商不仅对供应商不断进行考核,也要对企业内部与外包活动相关的的职能进行持续

监控。外部虽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但它日益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贡献者,过去,外包决策是基于扩大生产规模而采取的一种短期战术行为,现在它是基于实现资本有效利用的长远目标而考虑的,企业管理者应时时关注、考核自身的核心能力,同时找出问题,加以改进。

9、适时采用激励方法

绩效考核标准应立足实际,不能过高而使供应商无法达到,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但是标准应该包含影响企业发展的所有重要因素。良好的工作业绩应该受到肯定和奖励,供应商或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即使对所做的工作有自豪感,也同样需要得到承认和好的评价。表扬、奖励、奖品甚至一顿晚宴都是一种激励因素,管理者应充分应用一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达到激励的目的。

10、持续巩固合作关系

篇3:财务外包的利与弊

关键词:财务外包,中小企业,利弊分析

在我国严峻的市场竞争下,各企业内部为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一直在做多方面的努力,就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财务外包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已被广泛大众认可且接受,其能够有效突出各企业发展的品牌竞争力和核心理念,也能够使企业发展有效规避好风险,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在实施财务外包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及运用风险,以此来为我国中小企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时间短、环境规模小、就业人员少和管理技术较低的问题,并且财务制度缺乏健全的体系,导致财务管理处于非常混乱的局面,无法控制。其次,企业之间并没有遵循资金循环流动的规律,所以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了一定的价值管理意识。再次,财务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的人数较少,以致财务管理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给其他的企业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

具体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人员意识缺乏

就我国现阶段财务管理人员就业现状来看,人才市场上大约有1000万家的中小企业设立了财会的岗位,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中设置了专门的财务会计人员,其余三分之二的企业选择兼职或者业余的财务人员来为公司管理财务,故这种缺乏专业财务管理意识的就业人员是造成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主要因素。

(二)管理模式单一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但是在财务管理中大都使用了相同的管理模式,不仅模式构成单一,而且经营权与所有权都过于传统化,这就导致了财务部人员对财务管理上的监控力度,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混乱,最终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三)经济成本投入较少

资金因素是所有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为企业的资金来源有限,又缺乏了一定的融资能力,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抵抗流动风险的能力较低。其次,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把精力都集中在企业发展的经营中,大量地投入资源来关注市场上的资源开拓问题,没有关注到企业内部的经济成本与会计核算问题,并忽略了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使其形同虚设,最终导致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二、财务外包的有利方面

财务外包作为财务管理的有效分支,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

第一,财务外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和税务处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很难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财务管理水准。从市场的总体环境来看,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服务行业发展的种类越来越多,我国金融公司、会计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层出不穷,不但专业化愈发增强,而且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所以财务外包的使用,可以让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外部优势来提高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凸显自身的品牌意识和竞争优势,并在短时期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意识,更好地规避市场中的经营风险。

第二,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存在发展时间短、环境规模小和管理经验较少的特点,故为了适应不停变化的市场经济,需要企业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如推广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程序化等,并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经济成本与管理成本,这就让资金运转困难的小企业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大大地增加了企业内部的经济成本。所以利用财务外包,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的灵活性,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中小企业的经济损耗。

第三,能规避好财务风险。使用财务外包这一制度能够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区分开来,不仅降低了人为操控财务数据的机率,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度与可信度,并能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暂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会计信息的虚假、弊端等问题,所以使用财务外包能够解决此类问题,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财务外包的局限方面

虽然财务外包在财务管理方面能够起到较强的专业作用,但有利有弊,在执行其过程中也会存在局限性。

第一,合作交流不够、不能顺利开展工作。一些中小企业在使用财务外包时通常会将公司的财务业务外包出去,当外包机构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时,大多数的企业考虑到公司隐私等因素,不能详细、准确地进行告知,甚至还会隐瞒重要信息,所以造成了外包方不能充分发挥好本身的职能,并提供最佳的服务,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同时,如果企业因为内部或者外界环境的原因,中断了财务外包的服务工作或者更换了外包机构,故不能实现高质量的服务,也不能降低经济成本。这样的问题就必须要求企业要从源头上选择合适的财务外包方,即财务专业性强、知识素养高、社会诚信度高及服务质量高,而财务外包方也应改变自身的观念意识与服务性能,加强合作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财务信息缺乏有效决策。财务信息作为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当企业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与核算时,如果充分了解财务信息,并能够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但是在把财务外包给财务的专业机构后,企业必须在每项决策前与外包机构进行了解与沟通,以此规划好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在其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可能出现沟通不到位的情况,所以会直接增加公司的决策风险,使其承担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商业信息泄露风险大。因为财务外包涉及的人员较多,所以商业机密的泄露成为了财务外包面临的最大风险[7]。主要原因在于财务外包机构对于企业客户方的商业信息没有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并对内部机构人员没有实施责任追究制,这些因素都能一定程度上地导致商业信息出现泄露,所以企业应当确定并准确财务外包服务的范围,对于内部较为机密和重要的商业信息,应当选择内部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以此来规避商业信息的泄露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指财务管理人员意识缺乏、管理模式单一和经济成本投入较少。本文提出了财务外包的有利方面,即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而且能规避好财务风险,是现阶段中小企业突出品牌意识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但是在财务外包的过程中也有对应的局限性,即合作交流不够、不能顺利开展工作;财务信息缺乏有效决策和商业信息泄露风险大,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能够加强与财务外包方的交流和沟通,明确财务外包服务的范围,最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岳彩萍.档案管理业务外包的利与弊[J].中国档案,2014,12:36-37

[2]范娟娣.试论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的利与弊[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266+270

[3]刘建中.基于河南三大国家战略实施的会计服务业拓展探究[J].商业会计,2015,02:4-7

[4]王芬.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弊端及改进措施[J].时代金融,2015,12:110+112

[5]黄清林.浅谈混凝土企业运输外包的利与弊[J].商品混凝土,2012,01:13-14

[6]曾莎.“营改增”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4,03:391-392+395

篇4:试论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利与弊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提出了财务外包的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阐述了财务外包有利于突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也可以利用外部优势,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在外包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的问题,通过利弊分析,使企业更好的利用财务外包这种管理模式,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外包利弊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企业需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IT服务外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财务外包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财务外包是财务工作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直接运营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包括代理成本在内的各种隐性成本的发生。财务外包是财务领域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方向,最近几年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发展迅猛。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寿命短、规模小,人员少、技术低的特点,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缺少内部财务控制。不遵循资金运动的规律,更缺少价值管理。会计人员無证上岗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责任未落到实处,给部分单位不按规定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带来可乘之机。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目前实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财务观念淡漠

据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大约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只有30%左右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聘用了专门的财务会计人员,大约有 50%的企业聘用兼职的财务人员,而其余的中小企业财务混乱。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其自身的权力得不到约束。因此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必然导致财务监控力度不严以及财务管理上的混乱。如此简单的财务管理水平,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财务机构简单

中小企业总量庞大,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所有制形式多样,且规模较小,基于成本的考虑员工数量较少。相应地,组织结构也较为简单,身兼数职或一人多岗的现象极为普遍,甚至有的企业只有兼职会计人员,根本不设置财务管理部门,有些虽有财务管理机构,但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层次混乱,很不规范,老板身兼数职等很多问题。

3.财务控制不严

在财务控制上的不严格,导致对财务制度的具体操作流程不规范,权利大于制度,不遵章守纪就是主要原因。这些违规操作与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是分不开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之间高度集中,“我的地盘我做主”,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决策上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根本不去考虑缺科学的财务控制方法,人治思想严重。同时由于在中小企业中的内部牵制制度以及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方面都缺乏明确规定,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上的混乱。

4.财务投入太少

资金永远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由于企业资源有限,融资能力又不足,致使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这注定中小企业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企业经营发展上,关注市场开拓,忽视会计核算;关注产品的市场价格,忽视财务的人员素质;关注内部的生产成本,忽视财务的机构设置。在生产投资上舍得投入,认为财务管理简单把帐做好就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不愿花费太大的财务管理成本,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二、财务外包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可以整合、利用外部的优势资源,以保持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以将财务管理的具体业务进行外包,外包内容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报税、基本的审计工作、招待费与差旅费的外包以及往来账目的管理等。通过业务外包,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应对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

1.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税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越来越复杂,目前仍有非常多的企业的财务工作缺乏与时俱进的专业水准。从总体市场环境来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服务业发展的门类越来越多,我国的银行金融业、会计师事务所、代帐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等各类公司的专业化逐步增强,业务也越分越细,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逐步完善,财务外包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可以使中小企业放弃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利用外部优势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更好的应对市场的经营风险。

2.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时间短,经验少、规模小。而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又需要企业推广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中小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使资金明显短缺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提高了企业内部的运营成本。而从管理会计角度讲,财务外包实际上是将企业的固定成本转为变动成本,使内部运营成本随着企业规模变化而变化。目前,不少企业有一种误解 ,认为财务外包就是节省了人力资源开支, 实际上 ,从企业发展的长期看 ,承包商的规模经济运作方式反而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财务外包还增强了企业经营成本的灵活性,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

3.有利于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外包将企业的绩效考核和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必将减少人为操控财务数据的机会,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而这一问题已影响到某些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由会计信息的失真、作假、虚增等所引起的信贷额度下降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所以通过财务外包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信度是中国许多企业通过财务外包可以获得的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财务外包后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可以增强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

三、财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财务外包虽然以其较强的专业能力为发包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突出核心竞争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1.合作双方沟通不畅,不能有效配合

一些中小企业将公司财务业务外包出去,然而当外包机构来了解企业情况时,企业却因有所顾虑将重要信息隐瞒起来,导致外包方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甚至使两者之间的合作难以进行。如果企业因为自身或者对方的原因更换外包机构而导致服务中断,即不能获得高质量的服务来降低成本,反而会因为服务机构的重新选择而使财务业务处理滞后,增加了成本。这就要求发包方从源头慎重选择外包服务商,选择一个专业性强、社会信誉好、服务经验丰富、服务质量高的财务外包服务商。发包方也应改变观念,以诚相待,有效沟通,确定最终的合作伙伴。

2.财务信息提供不及时,不能有效决策

财务信息是企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因素。当企业内部进行财务核算时,比较了解财务信息,可以随时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但将财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后,在做任何决策之前,一定先要与外包机构进行沟通,全面掌握本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一沟通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外包有时侯会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如果沟通产生误解或沟通得不充分,很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增加了决策风险,使企业的营运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3.商业机密外漏风险,明确双方责任

商业机密外漏,是财务外包面临的最有可能的风险。主要由于外包商对于客户信息的安全保密措施做得不完善。外包商对于客户的信息是否建立了保密制度,对于内部人员是否有很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处理存在竞争关系的不同客户时是否由不同的专业团队处理,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独立性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是否可能将接触到的信息泄漏出去。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外包服务的范围,对于涉及商业机密的业务只能由自己来做,而不能外包。现阶段的外包服务一般以代理记账为主,核心业务的财务外包涉及较少。另外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双方责任、义务。财务外包是涉及中小企业长远、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而外包服务合同是界定双方责、权、利的有效手段,也是鼓励和约束双方共同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凭证。

基于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企业财务外包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同时,财务外包已经成为中小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突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财务外包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的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扬长避短,更新观念、明确责任、订立合同等方法,降低财务外包风险,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效率。

篇5: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

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脑是不可少的。在网上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看书、娱乐、炒股、聊天,它可以让你增加知识,交到朋友,也可以让你掉进万丈深渊,这就是电脑的利与弊。下面我给你介绍网络的利与弊。

在网络上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聊天,即使他远在千里,你也会感到他近在咫尺。哪像从前还要飞鸽传书,就算邮寄的也起码要两三天呢。在网络上还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发表上去,让大家来点评,既可以知道作品的.好坏,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作文 wwW.

篇6:网络的利与弊

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特别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校中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荒废学业,甚至引发网络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网毒猛于虎”。越为越多的“问题学生”的根源在于迷恋网络,曾几何时的“武侠小说热”、“言情小说热”、“追星热”开始沉寂,取而代之的是经久不衰、愈演愈烈的“网络狂热”,网络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在校学生及相应初中生源校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在校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寻找引发学生网络犯罪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翼引起有关学校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一、在校学生上网现象严重及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校中学生上网比例居高不下,因网络引发的犯罪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呢?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众多内容混杂的风站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据专业人士统计:互联网上80%的游戏软件来自境外,多数网络游戏都是以扮演角色互相砍杀为主,充斥着暴力、欺诈、色情等内容,让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如同吸上了“电子海洛因”,通宵达旦,夜不归宿,不仅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而且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姜堰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曾破获一个由在校学生组成的拦路抢劫团伙,在询问其主要成员犯罪动机时,那个刚刚年满15岁的少年是这样表述他当时的心理状态的:“当时我们已经玩了五个小时的游戏了,脑子里都是打啊、杀啊,非常兴奋。身上没钱了还想玩。一走出网吧,正看到一个人路过,仗着人多,就一拥而上„„”。网络游戏中存在的暴力、欺诈、赌博、色情等不健康内容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严重腐蚀着他们的心灵。这对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2、不规范的网吧经营和管理,使犯罪的发生有了滋生的土壤。网吧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惜违反规定,专门在学校周围设立网吧,吸引在校生上网或者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为了留住上网的孩子,许多网吧还提供吃住,通宵经营,帮助孩子逃避学校管理和家长追查,对发生在网吧内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听之任之,甚至纵容、包庇,客观上为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场所。

3、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存在的矛盾难以解决,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较少,而青少年宫、文化宫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业余时间空虚无聊,流入网吧,受到毒害。

4、青少年心智的不健全易受到网络的冲击。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涉世不深,易冲动,缺乏理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容易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动摇,好逸恶劳、爱慕虚荣、过份追求物质享受、容易沉迷于暴力、色情等感官刺激的缺点充分暴露出来,只图一时满足,盲目冲动,不计后果,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5、警--校--社会三者之间缺少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学校对于学生的上网行为一般采取“堵”的措施,关上校门、叮嘱家长,其余时间也奈何不了,而公安部门也只能在犯罪发生之后亡羊补牢,结果却于事无补,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少网吧步步逼向校园,有的成为学校的左邻右舍,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管理和秩序。如果警校及社会三者之间能形成有效的防预体系,对在校生上网行为和网络犯罪形成有效的扼制,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加强治安巡查,将未成年人拒之网吧之外,同时联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调查,我认为,作为管理学生的主要责任人的学校在严控学生上网、预防在校学生犯罪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安部门也在净化社会环境、综合整治黑网吧、打击犯罪等方面缎带予积极的配合。要从根本上解决在校学生沉湎网吧,减少在校生网络犯罪,作为学校必须要:(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力度,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开展文明网络工程建设,正面引导学生上健康网、绿色网。(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吸引沉迷网络的学生。(四)构建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形成社会共管合力,让学生们在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

1、加强法制教育。

近几年,国家为促进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学生对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因此,必须加大普法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宣传教育,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呼吁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有效打击违法行为。推广绿色上网软件。协同家长监管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上网行为。

2、提倡网站自律,倡导网络文明,共建绿色网络。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青少年德育模式,现代教学模式要和网络接轨,比如开办网络学校,开设网络课堂等;笔者调查的两所学校均的健全的校园网络设施,市职教中心还是教育局师资培训的基地,拥有近400多台计算机,两个网站,学生在课余可登陆学校网站。但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缺少对学生网络文明的专题教育。其次,要开展青少年“网德”教育,建立网络诚信体系,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以及规范的网络伦理。目前泰州市大部分职业学校此项工作仍是空白,部分学校虽然有所思考,但未能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再次,要使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是非长短,自觉培育良好的兴趣与爱好,用道德、知识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广大家长也要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有所监督和提醒,对学生加强网络知识的普及和引导,要形成共同的防范意识,为下一代创造安全有益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测量实习技术总结下一篇:公司年会领导感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