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2024-04-30

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精选14篇)

篇1: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当今教育最为深刻的危机之一,就在于知识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培养和塑造“知识人”成为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然而,真正重要的不是知识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找到有用的知识,是否善于运用知识。唯有当知识被用来开启心智,知识被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时候,知识才真正找到了通向美德的通途,才能够转化成为人生智慧的力量。而当知识仍然充塞着教育的全部,占据着教育的中心之时,智慧便只能被驱赶或冷落在边缘,或许偶尔成为教育者口中的目标与心中的梦想,却无法通过实践内化到受教育者的生命之中,成为每个人的生命内涵。在教育中,每一个人皆有智慧的潜质,通过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培养,人人都能发展智慧。

一、教育教学的全部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可能更重视的还是一节课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没有帮助。因此,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聪明的孩子;与此相对,那些成绩平平,但在其他某些方面,比如说人际交往、组织能力等方面突出的学生,却常常被老师忽略。然而,又常常听到一些老教师感慨,那些曾经成绩平平的学生后来到了社会上,反而能有所作为,而一些曾经在学校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学生,在其事业上却并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这样的现象至少能让我们明白思维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再将教学当成是传递知识的事业,而应该重视起孩子们思维的发展了。

二、要做善问的老师。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成为善于启发学生的教师,但千万不能将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恰当的教学内容,在最恰当的时机,能提出最有效的问题。因为有效的提问就是将老师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的最好契机;有效的提问是调动和拓展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而思维本身其实就是不断提问、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成为善问的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度的难度,要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够得到”的效应。②提出的问题要能针对具体的学生,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对于那些胆小羞怯、反应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③老师对于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一定要注意避免当众羞辱、嘲讽和挖苦学生。④教师要力图使自己所提问题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

三、教师不能过多地“控制”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指导学生的“指导者”转换为观察学生活动的“旁观者”和“参与者”,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材料却不轻易给出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中,老师不要急于指点和展示自己的见解,甚至不要过早地为学生设计问题。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陷入思维的困惑状态,以便让学生养成自己主动思索、决策的思维习惯。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应该让学生在经历良好的思维教育后,能本质地看问题,努力探索,发现周围世界的规律,让智慧充满教学的整个过程。

篇2: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重庆市开县临江镇明星小学 刘兆奎

教学智慧是良好教学的一种内在品质。它表现为“自由、和谐、开放、创造”的教学状态;表现为“简单、省时、高效”的教学策略;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学境界,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让阅读教学充智慧的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角度解读文本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

1.学生角度,个性阅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师不仅要考虑把教材文本教给儿童,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心灵去亲近教材文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教材文本中属于儿童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才能遵循教学最基本的规律。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有的老师备课时(尤其是公开课)煞费苦心琢磨出来的方法新颖别致,可却根本不适合孩子们,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延续始终。没有遵循规律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2.作者角度,智慧阅读,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蕴的载体。这种意蕴可以是一种情绪、情感、情操,也可以是一种理解、理念、理论;可以是一种直白,也可以是一种婉曲;可以是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可以是一己有限的心得,也可以是济世博大的胸怀„„

“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发出的究问。答案在哪里?一定在文本的本身。教参,只能是“参阅”。我们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脑来解读教材文本来自作者的规定性。3.教师视角,立体阅读,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

教师在进入教学之前,必须充分、细致地阅读教材文本,每个教师的个性都成为解读文本的一种别样体悟。教师对教材文本其实在进行着再创造。在这个意义上,“超越教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教师的解读规定,一定只能由文本所包含的意蕴生成,而不是胡思乱想、胡言乱语。持之有据,这个“据”,就是文本意蕴的本来、本源、本质。

二、把握精当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二是学生的层次性。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种差异,作为教师则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而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

三、精心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智慧,是由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长、学科的特性和教师的特色等多种因素综合内化而成的。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情境设计是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和情感的关键。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设计,始终把学生置于一种富有智慧挑战的问题情景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创造思维积极探索文本的丰富内涵,实现认识的升华,享受个性化阅读的愉悦。同时,我们还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美轮美奂的诗意情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全身心地融入文本,用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想象去补充、开拓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读出个性,悟出真情。探究议题是用来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内在需要,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因此,探究议题是否妥当、巧妙直接关系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质量。但什么样的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展开探究?怎样才能让学生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心灵的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智慧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能够洞悉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兴趣、信息储备及其认知冲突之间的关系,并且据此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阅读中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他们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文本内涵。个性化阅读必须建立在对文本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只有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了独特而又深刻的感悟,才能使阅读变得真正有效。但怎样的设计才能充分地开启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从而使之全身心地融入个性化研读之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智慧地找准引导全体学生体悟文本的焦点,使学生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解读文本,并且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丰富文本、超越文本,从而产生卓越的审美效应。

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打破。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除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外,还要从关注“差生”这个角度入手。“差生”(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坐冷板凳,充当陪读的角色。“差生”在课堂上往往遭到冷落,学习态度都较冷漠,缺少参与的热情和机会,更谈不上主动探究。于是,“差生”越来越差,正像布鲁姆所说的:“三分之一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进行课堂交往的机会而真正变成了差生。”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发现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为“差生”创造参与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满腔热忱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针对“差生”我采用了分类训练分层次推进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均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减少课堂上静坐和听课的时间,真正让课堂动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五、善于捕捉瞬间生成性资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开放,意味着创造和生成,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怀揣着对文本的科学解读,走向学生,认真地倾听,智慧地捕捉生成性的资源,推动对话的深入。

教师捕捉瞬时资源的智慧从何而来?这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其实并不神秘。关注学生的一切,包括认知的、方法的、情感的、态度的、价值观的等等是智慧生成的源泉,教师恰当而又真诚的回应则是智慧的表现。智慧是在反复的、有意识的实践中渐渐提升的。以下列举的几种情况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精彩纷呈处,教师应由衷地赞一赞:“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读得多动情哪!”“你跟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老师的声声激励将学生的点滴认识转化为积极的情感,引导他们更加自信、自主地走进文本。

当学生的发言产生了偏颇,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及时地引一引。《生命桥》一课,在议“读着这感人的一幕,你想对老羚羊说些什么?”这个话题时,有同学说:“老羚羊啊老羚羊,你真是太傻了,为了小羚羊,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听完他的发言,教师马上作出反应:“同学们,如果你是老羚羊,听了他的话,将如何回答?”学生各抒己见:“与我们相比,年轻羚羊的生命更为宝贵。”“我的死亡换来了年轻羚羊的生存,值得!”“为了下一代,我甘愿牺牲自己。”„„教师又转向刚才那位同学:“听了同学的发言,你现在想对老羚羊说些什么呢?”“老羚羊啊老羚羊,我为你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我深深地敬佩你!”在本案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时认识发生了偏差,教师没有急于指正,而是让其他学生介入,以同伴间的对话来轻巧地引导,效果更好。

当学生的思维在难点处卡壳时,教师要机智地点一点。《生命桥》课后有这样一个议题: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因为一只只老羚羊往下掉,就像桥墩一样。”几个学生都这样说,缺乏深层的思考。这时教师随机一点:“桥墩有什么用? ”学生豁然开朗:“桥墩支撑着桥面,老羚羊以自己的死亡托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老羚羊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年轻羚羊的生。”„„

当学生进人角色,真情告白时,我们应融人其中,深情地应一应。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我”心里一阵愧疚,有千言万语对母亲讲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听着学生的真诚诉说,教师又情不自禁地回应:“孩子,不要自责,这是母亲应尽的职责。”“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在“母亲”的声声应答中,学生走进了真实的情境,他们畅所欲言。

捕捉瞬时资源进行对话的方式不胜枚举,只要教师用心实践就可以创意无限。捕捉瞬时资源进行对话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一种必然状态。这种状态,让教师时时悉心高度关注的一切,让教师神采焕发、思想灵动、充满智慧。这种状态,让学生人在课堂就心灵融入课堂,让学生时时真切感受到关爱和集体的力量对自身学习的支持。

六、巧妙设疑,生发智慧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因此,质疑、设疑在阅读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执教《燕子》一课时,描写燕子外形的第一段有一句“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燕子。”我觉得这里的动词“凑”大有文章可做,与我们平时的理解大相径庭,所以我向学生提出:这个词你认为用得好吗?同学们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认为好的理由是:生1:先写羽毛,再写翅膀、尾巴,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的燕子外形像动画一样,一幅一幅地组合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生2:用“凑”字显示出了变幻美。生3:用“凑”字更具动态感。生4:用“凑”字更显简洁。而认为不好的同学说:生1:“凑”的羽毛、翅膀、尾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样子。生2:“凑”只能用于东西之间的组合,如玩具、风筝等,而不能用于具有生命动感的燕子。生3:“凑”给人感觉太随意。生4:“凑”忽视了燕子的完整性。此时一生质疑:“凑”用得好,因为作者抓住了燕子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并非面面俱到,就像写妥老师,最突出的外貌特征就是戴着一副眼镜,这正是我们要学之处。师:同学们,没想到一个“凑”字的分析与辨疑带来你们如此精彩的见解,让同学们既感悟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同时又掌握了观察与表达要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两得。

七、重视实践。

课堂是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运用,而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所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多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朗读、讨论等。例如:在学习《蒲公英》这篇课文时,在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和蒲公英的回答这部分,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便学生对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还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扩展,给学生课外练笔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篇3:让教学充满灵动与智慧

这节课讲的是《平移变换》,虽然准备的时间比较仓促,也没有机会去试讲,但是在内容上学生是容易掌握的。我从学生们小时候最喜欢的滑梯入手,设计一个小朋友滑滑梯的动画,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将他们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当中,并通过传送带上物品的运动和缆车的运动让学生们去发现平移运动的特点,从生活的例子中感受平移运动,从而得出数学中图形的平移变换的概念。前面的流程都是相当紧凑、流畅的,但是在例题讲解以后,学生已经没有多少耐性再听讲解了,他们觉得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他们已经掌握了,课堂想达到的知识高度或者情感目标他们并不感兴趣,所以精神逐渐开始涣散,于是前面描述的情形发生了。

踏入工作岗位以来,我深感自己成长的时间要比别的教师短,所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让自己从每一节课开始,关注细节,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向专业学术研究型教师发展。可教学中无论你如何准备,总有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使你遗憾,使你难过和痛苦。这样的教学故事像是发生了某种教学“事故”一样让你坐立不安,挫败受伤,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唯一能做的是面对,接受,努力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以后也许还会经历更多的挫折,但还是要像朝圣者一样执着地去追寻,将最完美的课堂展现给学生,将知识的本质生动准确地教授给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者。你有责任和义务,你面对的是讲台下面五十多双眼睛,直面每一个求知的心灵,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伪善,你是真善美的转播者,所以你要努力完善,进而完美。每次上完课,我总是会在下课铃响后习惯性地在讲台上驻留一会,再回顾一下整堂课的内容和流程,搜寻一下台下是否还有疑惑的眼睛。走在回办公室的走廊上,总会努力地回想这节课是否还应该再补充几个内容,作业是否会做,课是不是上得太快了,是否应该多留些时间给学生思考,那几个平时活跃的学生今天怎么没有积极举手发言呢?还有那几个喜欢捣蛋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好好和他们谈谈……

这种对于教学的极致追求,让我一刻也不敢停步,我不知道这种想法是不是过于极端,因为在给自己施压的同时,也在逼迫着学生,虽然我的出发点是爱,但我是不是在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他们厌烦了?作为老师,我们是否一厢情愿地把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都一股脑、全盘地教授给学生的同时忘记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经历了这次课堂遭遇以后,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挫败感,真的需要坐下来认真反思,思考如何教学,教与学这两个辩证而统一的个体。现在我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漫长,如果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和科学,如何成为一名智慧型和学术型兼备的老师呢?暂时的挫折和失败没有关系,关键在于用一个怎样的心去对待。教学的探索与反思,研究与创新,才是作为一个专业教师必备的素质。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于漪老师就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遗憾”二字有多无奈,欲求圆满不得;又有多厚重,里面包含了一颗永不满足的心,承载了一种执着进取的精神。“遗憾”,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常态,也是必须经过反思后才能拥有的感悟和财富。正因为这些遗憾,教师们不断地努力着、钻研着,孜孜不倦地去弥补一个又一个的遗憾,又在弥补的过程寻找、发现新的遗憾。就在这种发现、反思、弥补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校正自己、提升自己。一个故事,因遗憾才有动人的美丽,一种结局,因遗憾方留下言尽意未穷的回味,留下不断成就自己的欲望、升华自己的空间。

课下我同学生交流,为什么后半节课不怎么想听了,学生没有直接回答,只说最后一道题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我想仅仅是靠自己的个人魅力或是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还是不够的,能抓住学生的是学生需要的,要立足于学生,能触动他们,要以他们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去教学,才能够推陈出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想此后的漫长教学道路中,不可避免会碰到诸于此类的情形,必然会遗憾和痛苦,但也是它让我不断成长和蜕变,体验化蛹成蝶的绚烂。我也要感谢这节课,这个小小的教学故事在我没有酿成教学事故时,让我理智思考教与学,尽早觉醒。愿它能成为我科学有效教学的一个起点,让教学故事不要成为教学事故,让教学中的遗憾和智慧并长!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 创造真实、自然、有效的课堂, 真正从学生情感的角度出发,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本文就自己的实际经历出发, 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 反思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教师如何提升并进行有效教学。

篇4:让数学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 智慧 发展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28

理想的数学课堂,应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充满探索、充满创造,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和增智添趣。那么,如何构建这样的智慧课堂,有效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呢?

一、智慧:在民主宽松中生长

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气氛,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又要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大力表扬,对回答不完善的学生加以补充,对学生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予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得以迸发。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课时,其中有一题要求学生把一个梯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教师事先只准备了三种方法,没想到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其他的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下,这个学生把第四种方法呈现出来,在他的提示下,又有一个学生说出了其他的方法,使其他学生为他俩的精彩解法惊叹。于是后面的课学生越学越带劲,越学越爱学,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这样教学,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勇敢地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又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培养。

又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教师给学生留足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出现“‘女生比男生多多少还可以怎样列式”的问题时,学生一阵沉默,但思考造成的沉默往往潜藏着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马上有学生想出另一种解法;当说“实际比计划节约多少”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学生进行一场激烈的讨论,语言的交锋更加彰显思维的力量,难点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当解决春游中买哪套票的问题时,学生合作探究、群策群力,时时有惊喜,时时有精彩。

二、智慧:在探究交流中生成

课堂是一个活动、游戏的场所,是开发、放飞学生想象的地方。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尤其是课堂需要解放孩子们的头脑、眼睛、双手、时间和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放飞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做中学。”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猜测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再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有的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说“先沿着梯形的高剪开,再通过旋转、平移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有的说“把梯形对折剪开,通过旋转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后,要求学生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得出多种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如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这时,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同学们得出多种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理解呢?”于是,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交流,统一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上底+下底)×高÷2。上述教学中,教师有扶有放,让学生在猜、剪、拼、想、议等活动中探索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交流中提高。

三、智慧:在思维碰撞中迸发

数学课堂是严谨的、理性的,更是思维碰撞、智慧飞扬和富有创造性的课堂。一堂数学课,应该自始至终都充溢着智慧的灵气,弥漫着美丽的芳香,展示思维的碰撞美。

例如,教学“通分”一课时,教师课前给学生分发了两张白纸,然后出示3/4、5/6两个分数,让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要求方法越多越好。通过讨论,学生找到多种比较3/4、5/6大小的方法。如有的学生是通过画线段图来比较的;有的学生剪了两个相同的圆,表示出其中的3/4和5/6,通过重叠发现3/4<5/6;有的学生想出办法将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变成相同的,因为3/4=9/12、5/6=10/12,而9/12<10/12,所以3/4<5/6;有的学生则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化成相同的,因为3/4=15/20、5/6=15/18,而15/20<15/18,所以3/4<5/6;有的学生是通过举例比较得出结论的,即我班共有48人,其中的3/4是36人,而5/6是40人,显然36<40,所以3/4<5/6;还有的学生是从数轴上得到启发的,即看到3/4比1/2多1/4,而5/6比1/2多1/3,因为1/4<1/3,所以3/4<5/6……学生议论纷纷,课堂很是热闹。最后,教师说:“在实际学习中,如果我们的身边没有白纸和圆片,也不允许我们画图,那我们怎么样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你觉得哪些方法比较可行呢?”通过问题,自然引出通分的概念。上述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出现了理解上的不同,进而引发了思维的碰撞,最后自己找出通分这个好办法。这样教学,使厚本单调枯燥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发展。

篇5: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2013年1月9日上午,在崭新的学术报告厅,清华大学教授张学政给全校体教职员工做了一场《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的报告。在4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张教授情绪饱满,激情高昂,抑扬顿挫,侃侃而谈。他主要讲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注意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现代教育艺术、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怎样做一个好教师等六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阐述得很精彩,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仔细看,认真听,用心记,唯恐落下任何一个细节。通过这次报告,我觉得作为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因该在严谨、严格、严厉等方面下功夫。

一、严谨

严谨指的是一种治学态度。张教授的治学严谨体现在用心上好第一节课上。为此,他精心备课,准备大量材料,包括视频、素材等。每次给新生上第一节课,他总是播放旧中国物价高涨的视频,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的视频,并且采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悟所学专业的的重要性,应该苦练技能,报效祖国。每一次上课,他也认真对待。及时生病严重,也依然抱病上课,充分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和张教授相比,我的严谨性要相差甚远。比如,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逻辑性不强,设计的问题开放性不够,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难易程度搭配不合理,无法引领学生充分的思考。我觉得,今后,要在严谨上下功夫,首先,要有一种一切为了学生的意识,要牢记国家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当前国家职业发展形势,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其次,要注意搜集材料,做好笔记。日积月累,就会建立素材库,故事、案例可以信手拈来。张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十个A4纸大小的笔记本和十个32开大小的笔记本。我们看到,每个笔记本里,都认真的记录了各种数据,画了很多图,没有一点错误,值得我们学习。再次,在课堂上,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困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胡搅蛮缠的,就要坚决驳斥,不会的,可以如实说不会,找时间弄明白了,再讲给学生。最后,课下里,要关爱学生,帮助学生。

二、严格

所为严格,指的是一种制度。如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课堂上,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不要迟到、不要早退、不要旷课、不要随便说话、不要玩手机。学生可以不听,但必须认真写作业,考试能及格。要做到严格管理学生,管理者本身要严格管理自己,以制度办事。作为教师,要严格管理自己,约束自己不做违反校级校规的事情,还要严格管理学生。要防患于未然,保证课堂正常教学秩序。试想一下,如果很多学生目中无师,各行其是,玩手机、说话、打闹等,那么,教师还有心情上课吗?所以,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正常教学秩序的形成,形成浓郁的学风,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实习课上,涉及到安全管理问题。教师更应该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当然,有的学生会不理解,不在乎,我行我素。教师就可以以案说法,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吸取教训。我们学校,服装车间里电器设备较多,对用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形成安全意识,显得非常必要。更为重要的是,要用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的实训实习安全。因为,安全无小事!

三、严厉

严厉说的是一种手段。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必须严厉指出来,帮助其改正。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心如果保持平气和的态度,学生可能不在乎,批评不一定会收到良好的作用。所以,该严厉就要严厉。当然,严厉要分轻重,要注意场合,要给学生留情面。在批评学生时,切忌当众批评,让其颜面顿失。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心中,这是严厉批评能否有成效的前提条件。你可以公开表扬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你也可以单独严厉批评学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严厉,不是单纯的打骂体罚,而是摆事实,讲道理。我曾经当过班主任,批评过学生。在我的印象中,严厉必不可少。现在,我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首先面带微笑,让其速速改正。如果学生置若罔闻,就要拉下脸来,让其感受到老师的凛然不可侵犯。通过语气的变化,声调的高低,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所以说,严厉可以用,但不能常用。可用可不用时,就不要用。只有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再用,效果大不一样。

篇6:让教育充满智慧和灵性

做智慧型教师,让自己的教育充满智慧与灵性。

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去感动,还应用我们的感动去唤醒学生的感动。因为有了感动,就有了鲜花的绽放;有了绽放,就有了心灵的飞翔;有了飞翔,就有了孩子们的智慧生成。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一把“金钥匙”,能引领孩子们乘着理想的风帆,走向成功的彼岸。

篇7:让班级工作充满智慧与快乐

孙桂红

作为班主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成功、有快乐,也有失败、有痛苦,但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都蕴涵着某种教育哲理。我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做法,算不上经验,今天我就简单的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开学第一天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明确方向

学生经过一个长假,各方面的习惯都不太好,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对学生进行收心教育,并对学生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学习习惯教育:

1、课堂纪律,积极发言等;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养成阅读好习惯,每学期要求阅完两本书。

(二)文明礼貌教育:

1、礼仪教育,对父母同学和老师有礼貌、主动关心父母同学和老师;

2、集会纪律、会议纪律;

(三)安全教育:

1、上学、放学途中注意交通安全;

2、下课休息、课间游戏等注意游戏安全;

3、不玩危险的游戏,不跟陌生人走;

4、上下楼梯、在楼道内行走靠右行;

5、生病一定要积极在家治疗,病愈后方可来校;

6、应急知识教育。

(四)卫生习惯教育:

1、注意个人卫生:饮食、饮水等,不要到小卖部购买三无食品,不带零食、早餐来校;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随手乱丢乱吐,不乱丢果皮、纸屑、包装袋等杂物,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送进垃圾箱;

3、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劳动任务等等。

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明确了,那么如何让他们一直坚持下去呢?作为班主任不可能时时刻刻在教室里监督他们,这时我就利用班干部的力量。在开学的第二周,我针对班上的情况,采用任命加竞选的方式精心选拔了一批小干部。

二、班干部的培养

在班干部的培养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职责,班干部选好后,我就召开了我们班的首次小干部会。在会上,我首先对这些孩子能当选小干部表示非常高兴,然后让每个孩子都谈谈自己当选后的想法,说说自己打算怎样为同学们服务。每位同学都自信满满,而且充满了为班集体服务的喜悦之情。我问孩子们,“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是什么呢?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应该做些什么?”孩子们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职务大概地说出自己该做的事,说不出来的他们之间也能够互相补充,这样每个人就都对自己该做的事心中有数了。

2、耐心指导,传授方法,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只是这样安排了是不够的,还需要耐心细致地教给工作方法,抓好“第一次”——第一次组织早读,第一次检查卫生,第一次管理纪律等。在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里,我对这些干部进行耐心指导,并传授一些巧妙的方法,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这些小干部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还特别快,为了树立小干部的威信,我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肯定小班委的组织能力,增强他们工作的自信心。另外,在每次对同学们的评价中,我还总要对那些服从小干部安排的同学进行特别的表扬,对那些屡次违反纪律的同学,我会提出严厉的批评,有时还会进行适当的小惩罚。

3、严中有爱,辅助成长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是学生的榜样。但班主任也不能忘记他们还是孩子,是受教育的个体,自身和工作中难免也有一些缺点和错误。班主任老师面对班委的缺点和错误,不应大惊小怪,而应心平气和地给予指出,培养他们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和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对待小干部,既要看到他的长处,又要看到他的短处。当小干部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及时帮助,千万不能放任不管或姑息袒护,否则会失去广大同学对班主任和小干部的信任,也不利于小干部的成长。但是,我们在批评的同时要给小干部一些“面子”,同时切忌说“你还是干部呢,就应该比别人强”等话,防止小干部产生逆反心理。班干部培养好了,作为班主任接下来的工作就轻松多了。本学期班长欧阳雨霏和体育委员齐子宇向我提出要在班上成立图书角,我说你们可以和其他干部商量该怎样把这件事做好,该怎样分工等,不出两天,一叠叠分门别类的图书整整齐齐地摆在了她们自找的书柜上,为了让咱们的教室更有生气,他们还买来了两瓶吊兰放在教室作为装饰,望着这一切,我觉得班干部们成长起来了。

三、在反思、总结、激励中形成良好的班风

1、小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好胜心强、不甘落后。于是我们设立了两块竞赛栏。一栏是“展示台”贴上去的是同学们的一些优秀作品,如作文、手抄报等,一栏是“荣誉墙”贴上去的是学生个人的奖状,集体的荣誉等,我鼓励学生加油努力,争取竞赛栏里能贴上自己更多的作品。

2、让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在班级的管理中,我尝试着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地表扬他们,对进步大的,为班级体作出较大贡献的,我还会用一些小礼物去贿赂他们,例如奖铜卡、小本子、小文具等。

在班上我还设立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座,对某些方面突出的同学,如劳动积极,为班级做出突出贡献等,将被指定坐到老师的特座上,我记得李楚楚同学第一次坐到宝座上,那一个星期上课都特别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也改变了以往经常拖欠作业的坏习惯,而没有坐上特座的同学也一直在暗暗努力。

篇8:灵性对话,让阅读教学充满智慧

一、在对话中品悟,张扬学生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感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将文本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感悟,学生才能在后面的研讨中有独特理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的阅读感受不应依赖于教师的强行灌输,而是个性张扬的过程。在品读感悟环节,有效的对话能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有一份期待,他们的情感会在对话中得以激扬,当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后,师生对话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为深入的解读期待,课堂探究环节会变得更加理性和智慧。

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紧紧围绕着情报的安全,以小小的烛台为导火索,一家三口生命危在旦夕,气氛简直令人窒息。如何让学生感受小说独特的表达方式,感受主人公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爱国情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切入文本探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从而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理解,课堂上,教师创设对话情境,巧妙将文本的精彩之处融入情境中,学生在对话中产生了新的阅读期待点。如“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学生会抓住文本中的一些语句进行交流,如“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危机似乎过去了,“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这些对话情境能让学生对文本语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话结束之后,学生的阅读激情被点燃了,教师放手让学生继续深入课文,引导抓住文本的的关关键键字字句句进进行行感感悟悟,,为为下下一一环环节的阅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对话中探究,把握动态生成

纵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篇篇都是经典,它反映了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释放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对生活阅历尚低的小学生来说,是心灵成长的过程。但在教学中,由于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学生如何有效深入文本、探究文本,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每个学生在探究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和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基础等因素有关。因此,对话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共享想法,不同思想在对话中得以碰撞,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是课堂教学调整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巧妙把握动态变化点,让课堂生成变得更智慧和灵性。

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本文寓意深刻,教学时可以通过对话让学生探究文本语言,感受文本意蕴。体育精神的解读是本文难点,如何让五年级学生深刻领悟,我设计对话环节,在文本关键处让学生进行对话,“如果现在让你说体育是什么,你会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开放话题,它同学生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当学生在对话中出现不一样的声音时,教师再次设置对话点,通过对话丰富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当对话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再让学生回到课题进行对话:这时你觉得题目中的“她”指的是谁,学生就能在对话中理解这个“她”是一切团结伙伴努力拼搏的人的代表。

三、在对话中想象,有效超越文本

小学生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北师大版小语教材收入了不少富有儿童气息的课文,儿童的视角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在解读文本、升华文本时,教师要借助对话让学生展开想象,生成丰富的“象外之象”。文本拓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教师要创设对话情境,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图像资源,让学生借助对话丰富情境,在情境中拓展文本,最终超越文本。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本文语句凝练、真挚感人,以一张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眼睛”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升华文本?我以“我和大眼睛”为题让学生对话,通过对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想象中,学生会发现我们的困难和“大眼睛”相比变得如此“渺小”,学生在想象对话中得到触动,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教师还可以设置“我们该如何帮助比自己生活困难的小伙伴”为题进行对话,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后,教师以“眼睛”为题,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发现生活中关切的眼神,体会身边真实的点点关爱,从而对文本的表达方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篇9: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教育应该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巨变,教育应该如何顺应社会的变化,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资源?这些问题引发了整个社会对教育教学效益的审视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就是“人的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信念。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人参与,机会均等。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充满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智慧的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共建充满生机的课堂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获得创新的体验。

人人都有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欲望,而使学生获得欲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机会和勇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那种机会都给了少数的优秀学生,其他学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即使要发言,也得先举手,获准后才可以发言,未能允许的质疑问难则被斥之为“插嘴”。学生的心理一点也不自由。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应该解放思想,辨证的看待学生的“插嘴”,要知道,有的学生插嘴正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表现,应该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敢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随之而提高。

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在许多问题上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久而久之,学生就敢表达表现自己,从而获得创新的体验。

二、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驰骋的想象和活跃的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因此,那些有远见的教育家发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呐喊。教师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查询资料,自己动手寻找问题的关键,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新占有的知识去“拔高思维”,让学生去摧理论证,真正做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如果课堂上“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在这个意义上,一般的课堂,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1/2。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要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做个好的“懒”教师。要设置疑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要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三、学生创设研讨情景,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动口,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具有内在的互补性。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一名为优等生,一名为差生,二名是中等生,各小组总体水平要求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缩影或截面。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境界和“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 的新局,使得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养成规则意识,使学生实现自律,使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这种和谐的气氛,有尊重的理解,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有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點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没有美妙的旋律,能产生动听的音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

四、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依然存在,但难题、偏题应该少出,取而代之的是与社会、生活、科技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考试题型也应由以前的“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变化为“填一填”、“想一想”、“试一试”等,变化的虽然是题型,实际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增加了课程对学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篇10: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有男生,有女生,有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也有小个子的弟弟和妹妹……

进入校门操场中间有一棵生命力顽强的梧桐树,它时时刻刻都陪伴我们玩耍,太热的时候,我们可以到他它的下面乘凉。这棵梧桐树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晒、不怕冷,就像一个高大的士兵,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的校园。

操场右上角有门卫伯伯种的玫瑰花和蔬菜。正对操场北面,是我们的教学楼,教学楼前面有两个花坛,一左一右,教学楼的门就在两个花坛之间。花坛里的花有月季花、玫瑰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好看极了,给校园带来了芬芳的花香。

进入教学楼,就是我们汲取知识的世界。教室宽敞明亮,老师不辞辛劳地为我们讲解知识,是为了给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插上翅膀;学校的图书馆里,是知识的海洋,在这里,我能让自己静下来,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故事,被吸引着,甚至忘了时间;音乐教室也很有趣,老师给我们弹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放松地坐在座位上,聆听着歌曲里每一个音符……

篇11: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文/石玉花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花费的时间不少,耗费的精力也不少。但由于不懂科学管理,很多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后来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工作经验逐渐丰富起来,班主任工作相对来说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把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做一下简单的总结,以飨读者。

一、在“德”上作垂范

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摆脱了学前那种“手把手,抱着走”的保护式教育模式。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向师性”就显得特别强。我们的一举一动,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正确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经常听一些孩子这样说:“我老师说了,怎么怎么着。”言外之意,老师的话就是至理名言。所以说,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包括一些错误的行为,都会给孩子一种无言的教育。

有人说:教师是一本无字的书。作为班主任,作为学生良好习惯的播种者,我们这本书就更要经得起学生的阅读。要真正做到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让学生读出你的身体力行,读出你的表里如一。

比如说,教育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那么当孩子跟你打招呼时,你视而不见或者点头而过,这会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呢?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一定要回报孩子一个甜甜的微笑,让他感觉到他的问候给我带来了快乐。“一个亲切的抚摸”、“一声由衷的赞美”,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无足轻重,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让他的心情一天都阳光灿烂。

再比如说,我们天天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而我们自己的讲桌、办公桌上却经常乱做一团。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说服力呢?在这一点上我一直特别注意。每天进教室,先把自己的讲桌抹一抹;用完的东西及时整齐有序地摆放好;看到掉在地上的纸屑随手捡起来。多么简单的事情呀!而这些举手之劳,如果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将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一种强大的示范教育作用。

正所谓心动不如口动,口动不如行动。作为班主任,只要我们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提出要求,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榜样的示范远远超过空洞的说教。

二、在“学”上下功夫

我认为,班主任工作质量如何,归根到底还是要看班主任是否愿意并自觉地承担起这一繁重的工作。只要有了这份主动性,我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地去管理好自己的班级。那么方法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吸纳、去内化,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曾经有人对班主任做过这样的分类:一种是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一种是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另外一种是班主任在,学生仍然做不好,那肯定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记得自己刚当班主任那段时间,的的确确走过一段失败的历程。有时候,面对着教室里吵作一团的孩子们,我几乎是束手无策。心中唯一的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放学,好让自己眼不见心不烦。然而看看周围的其他班级,自己又觉得心不甘。没办法,只好耐下性子来软磨硬泡。学生暂时被我的威力所慑,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一转眼,违规违纪现象又层出不尽。

篇12: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根据学校的要求部署,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认真学习了《职业院校校长专题研修班》资料。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从思想上、心灵上还是理念上,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深刻体会到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策略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教学的方向。现就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的讲学,谈几点感触。

张教授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注意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怎样做一个好教师几方面进行了讲座。重点讲授了“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实施“四点、四性、两注意”教学方法;教师如何综合运用常规教法和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效率。他提出了“为人师表必须过好‘三关’:理论关、实践关、科研教研关”;还从自身的实例讲解了“身教言教、为人师表”;并提出教师应该从“气质风度、人格魅力、综合素养、读书钻研”四个方面来提升自己,做一个好老师。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教授强调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第一节课,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心收拢到课堂上来。学生的兴趣被培养起来以后,教师还要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诱趣。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逐步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诱趣就是诱发学生“生疑-思疑-释疑、再生疑-再思疑-在释疑”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通过诱趣,使学生逐步深化其学习,同时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依靠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使其对学生产生诱惑。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生疑-思疑-释疑”,不仅要学生有所知,更要有所思。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有一种战胜难点的兴奋,就会多一份自信。

2、采用适当教学方法

在确定教学目的和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否则,要实现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一句空话。在课堂上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概括为“四点四性两注意”,即“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注意使用案例教学,注意课堂语言表达艺术”。突出重点,最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重点问题:关键是“讲精、讲透”四个字。精讲不等于少讲,讲得过于简单,学生掌握不了教学内容,无“透”可言。要质量上求精,在深度上求透。讲清难点就是把当年自己学习时感到最困难或学生答疑时问得最多的地方用解扣法(即扣在什么地方,就解什么地方)讲清,否则会成为学生继续听课的心理障碍,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经常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疑点和兴趣点,使学生不断处于思维兴奋状态,可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注意课堂语言艺术

“言为心声,语言是沟通交流最基本的工具,教师应当注意课堂语言的艺术”,张教授说,会说话是一种资本、一种境界,说话应通俗易懂,尊重对方,还就注重对方的感受。作为教师,更应当善于讲话艺术,柔语妙用,即兴演讲,随机应变。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使课堂生动幽默,还有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及对重点的掌握。当语言表达能力到达一定水平,再加以得当的形体动作,就会使课堂气氛愈加生动活跃。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老师应该紧随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并不喜欢单一的课件,而是喜欢“课件+黑板”教学模式,作为职业教育,还要充分利用实物教学,“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摸一遍”。因此我们应坚持采用“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课件一定要详略得当,最好图文并茂,忌讳教材搬家,做到“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

有听头”。另外,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过好三关,即“理论关、实践关和科研教研关”。

5、热爱教学为人师表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学生用这样四句话评价听张教授课的感受:“为人师表,以己正人——敬佩;工作严谨,态度和蔼——难得;讲课清楚,生动活泼——不易;以您为师,共处半年——甚幸!”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形无声的身教胜于有声无形的言教,教师处处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效的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取得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要用心去爱学生,以你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带动你的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6、怎样做一个好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心中要有“四大”:大格局、大胸怀、大眼界、大国民意识。要处处显示大家风范和教师的气质、风度,张教授认为,首先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第一着装服饰要适宜得体,第二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第三言谈话语要亲切风趣,第四举手投足要健康自信,第五喜怒哀乐要深沉适度,第六接人待物要豁达坦诚。然后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常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衷心希望广大教师切实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端正自己,用先进教学理念引导自己,用职业纪律约束自己,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自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能适合教师职业要求、符合教育发展需求、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新时期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做到“五要”:

一要做终身学习的先行者,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业务知识;

二要做师德师风的表率,用良好的师德风尚感染和影响其他教师;

三要做教学改革的榜样,加强课题研究,总结教学经验; 四要做提高质量的典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要做创新型、专家型的新世纪园丁,做学生的引路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有用之才!

篇13:让阅读充满灵性的智慧

我觉得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 学生不能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能调动各种感官去研究阅读, 积极地去思考, 从而更深入地赏析课文。

一、发扬探究精神, 让孩子智慧灵动

阅读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所以我觉得, 学习阅读课文, 不能完全受课文制约, 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 而是要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去理智思考。

[课例一]《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中, 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对爱因斯坦的称呼不相同, 小女孩用“你”, 她母亲则用“您”。教学时, 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师:有没有发现, 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 她用的都是“你”, 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 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

生 (异口同声) :不太可能吧。

师:那我们要好好研究研究了, 把小姑娘说的话先划出来, 再仔细读读、想想, 有了想法和大家交流。

(读书交流后)

生:刚开始,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 当然不知道他的伟大。所以用“你”。

生:几次接触后, 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 在心里, 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平时我们朋友之间, 就不用“您”。

生: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 交往十分亲密, 所以用“你”。而小姑娘的母亲则知道爱因斯坦很伟大, 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对他十分敬仰, 所以要用“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字里行间找到了依据, 我很同意你们的看法, 通过这样的读书, 我们就可以进一步领悟到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的平易近人和童心, 感受到小姑娘的天真和直率。

学生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且富有浓浓学术品味的见解, 让我不禁为他们喝彩。灵动的智慧也在这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不断闪现。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答案往往不是最重要的, 过程才是值得关注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各抒己见, 细心读书, 把讨论和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主动、有效的思维之中。

二、尊重个体差异, 让孩子个性飞扬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时, 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 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会在阅读中有感而发, 有疑而注, 有得而写, 从而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 迸发思维的火花。

[课例二]教学《清平乐村居》时, 我就让学生充分想象, 自主学习。出示课文插图后,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插图, 说说已经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学生立马进入了自主思考的学习状态, 边思边写批注。

学生讨论:

A同学说:“这是一幅农村景色图, 我知道了‘村居’就是居住在农村院落。”

B同学说:“‘茅檐低小’就是说茅草屋子很是矮小。”

C同学说:“‘翁媪’从图中知道就是老公公老婆婆夫妇俩。”

……

在学生结合画面及已有生活经验读懂词句含义之后, 便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仿佛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 将看到的四周环境、人们的生活场景, 有序有情地描述一下。

教学中, 教师没有对文字作分析讲解, 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巧妙的提示,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 让他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和体验, 在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中, 各自感受着诗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通过教学设计, 始终致学生于一种富有智慧挑战的问题情景面前,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让阅读充满灵性的智慧, 成为充满成功喜悦和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我想, 这样的课堂阅读, 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摘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 会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能深入阅读, 就能在探究中闪现出灵动的智慧。另外,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闪烁智慧的光芒, 得到个性的发展。

篇14:趣味,让英语教学充满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76-01

趣味性,是教学的润滑剂,趣味教学充满着智慧,把知识点与趣味性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而且可以启迪智慧。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

1.变“苦学”为“乐学”。

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变“苦学”为“乐学”。如以下几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单词:he—her—hero—heroic。初学英语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两个字母的单词“一个男人”开始,增加一个字母,就是“一个女人”,再增加一个字母就是“一个英雄”,再增加两个字母就是“一个女英雄”。像变戏法,一会儿“男”一会儿“女”;又像万花筒一样,变幻莫测,生动有趣,而且易于记忆,甚至可以终生不忘。此外,可以见景生情,适当穿插课外的趣闻轶事,比如,在国外如何问路,如何要开水,如何找厕所等等,帮助学生活用知识。

2.变“难记”为“易记”。

教学当中可充分运用比较法,效果较好。教英语,必须与汉语进行比较。汉语是母语,学生从牙牙学语就在生活中耳濡目染, 受到熏陶,养成了娴熟使用的习惯。比如: Mr. Wu is a teacher of a middle school in Nanjing.小吴是南京的一位中学老师。汉语和英语语序不同,学生不能理解;但只要启发学生把英语的语序与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进行比较对照,可以受到教益。苏轼《前赤壁赋》一句“客有吹洞箫者”,翻译为现代文是“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定语“吹洞箫者”放在中心词“客”的后面。同样,“Nanjing”“middle  school”两个词作为定语,也放在名词的后面。这样,学生往往一听就懂,还能发出会心一笑,原来英语和汉语也有相通之处。于是,这个知识点就会永久刻在脑海里。

英语教学与汉语同中见异,异中有同。多用比较,相得益彰。英语单词和语法教学中比较方法可以广泛使用,“big” “large”“great”都有“大”的义项,但又有其不同内涵。如:big“大的,巨大的”,常指程度、范围、规模、容积、重量、数量等(还可表示“伟大、重要”之意)常可与large互换,多用于具体的、有形的人或物(其反义词多为little/small);large“大的,巨大的”,常指面积,范围,可表示数和量(当它直接用于人时,可表示身体的大),其反义词为small;great“大的、极大的、伟大的、重要的、超乎寻常的”,常指面积,数量,程度(或指抽象的东西,如知识、能力、人格等),用来指人时,表示“伟大的、杰出的”,其反义词为little/small。通过比较,就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变“死学”为“活学”。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目的是为了有效沟通。为了减少学习中的枯燥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模拟情景,有意创设语言环境,并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How much is it?”这个课时时可结合当时的节日气氛,组织一次“小小购物节”活动,创设一个买卖东西的情景,使学生身历其境,参与买卖活动。“What do you want to buy?”“I want coffee/ sugar/ peach...”等等,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趣味横生。学生充满激情,积极参与,学会并积累了不少单词,效果明显。

上一篇:音乐剧猫片段赏析下一篇:北京各大商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