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

2024-04-18

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精选10篇)

篇1: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

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

一、活动背景

宽容是一种对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心态。宽容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了解别人的处事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事原则。然而这学期接这班级以来我感觉大部分孩子们缺少宽容之心。这可能是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所在家庭的中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倾向浓厚,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是对自己是不是有利,缺乏宽容之心,同情之心,尊重之心。在行为中过于偏激,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和人际交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本次活动通过小品表演、讲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宽容待人的意义,反思自己不宽容的行为。

二、活动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需要相互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2.能力目标:通过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辨别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待人,善于与他人特别是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三、活动准备

1.主持人选拔与培训。

2.学生报名参加各个节目的表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四、活动过程

(一)“入队”仪式:全体起立,举行“入队”仪式,齐唱队歌。

(二)活动内容

1、友情测试—是否拥有宽容之心

2、缺少宽容的烦恼

3、故事中悟宽容真理

4、七嘴八舌谈宽容

5、在宽容中思考

(三)活动过程

1、对唱歌曲:《成全》

2、友情测试:

3、短剧:《跳皮筋》《 如此排练》

4、故事:《误会》

5、我认为宽容是„„.6、舞蹈表演

7、历史剧《将相和》

8、相声《没想到》

9、班主任和学生互动

10、书写《阳光卡》赠同学或是悄悄给。

(四)、呼号、退旗。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篇2: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让阳光充满我们的心灵”同学们:在人生的季节里,同学们正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就在地平线上四射的阳光里让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吧!因为播下希望的种子,才有收获成功的希望!

那么怎样才能让阳光充满我们的心灵,使自己走向成功呢?

首先,积极的心态就是希望的阳光,照亮着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与人之间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而有些人却不行呢?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阳光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路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命运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经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来任何人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作为学生就应该具有脚踏实地的学风,要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同学们,请珍惜时间吧,他是组成生命的最重要的元素!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必须坚信:只要沿着认清自我、锻造自我、提升自我这一健康有序的虹桥,天堑便会变通途。同学们,生命的阳春三月正是人生的黄金时间,从一节课、一节自习、一个单词、一道题开始吧,因为只有这样,成功才离我们越来越近!同学们,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选择了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只有赢在起点,信心才能扬起航帆;只有笑到最后,生命才会光辉灿烂!

让阳光充满我们的心灵吧。充满了阳光的心灵,不会惧怕风雨;充满了阳光的心灵,会有无穷的力量;充满了阳光的心灵,会是最美的心灵!

篇3: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

关键词:爱心,耐心,问题学生

“用心与用力不一样, 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不断地想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这是北大附中校长张思明的教育心得。在工作中, 我一直在琢磨它, 感悟它, 并享受它。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来说, 作为班主任不仅是个普通教育者, 更是一个心理教育家, 用心解除学生学习上、心理上的各种障碍, 让“问题学生”的心灵充满爱的阳光。

1.对待问题生, 必须有耐心, 不能有急躁心理。多从心理上让他们接受你, 千万不能有一点小毛病就抓住不放, 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 更不能不闻不问。

2.每周五用《家校联系本》交流一次信息。

3.经常用写小纸条的方法与学生交流。纸条上可以是对学生委婉的批评、善意的提醒, 还可以是对学生改正错误的真诚鼓励和表扬。

4.对一些捣蛋、调皮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就必须尊重他们, 让他们打消逆反心理。在这方面我采用了“说悄悄话”的方法。

5.艺术地批评学生, 使学生虚心接受批评。“退三进一”, 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 但很有可能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就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我班有位插班生W同学, 行为习惯非常不好, 对同学态度蛮横无理。任科老师上课爱听不听, 数学课与老师顶撞, 这样的“超问题生”, 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办呢?在与他的家长交流中才得知, 与老师联系的总是他大姑, 他父母在他七岁的时候离婚。后来在亲朋的劝说下父母又复婚。但孩子管不了, 一直靠他大姑来管。作为老师, 应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不断地放大。

刚好年级部举行蓝球比赛。班中的男同学特别是W同学非常喜爱篮球, 简直到达痴迷的程度。比赛时最终一场还是以24:25一分之差输给了一班。W队长趴在桌上哭起来, 啦啦队长L也哭了起了, 面对着两个1.8米以上大个子的痛哭, 几个队员和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哭了, 宣泄着自己的懊恼和沮丧。我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为有一帮这样热爱集体的学生而感动……第二天早读我先表扬他们为集体争荣誉的进取心, 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在哪里, 我说:“其实输赢并不重要了, 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感觉到我们班的团结。因为我们赢的不仅仅是比赛。”

一、以人为本, 释放师爱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 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对于W同学这样的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 敞开心扉走进他, 给他机会, 给他时间, 以关爱、宽容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用师爱去温暖他, 用温情去感化他, 用道理去说服他, 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因材施教, 发挥特长

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 必须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情况, 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原因, 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 因材施教, 正确引导。教师信任理解学生, 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 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教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 同时也能激发起自信心, 产生进步的动力, 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目标。

三、良师益友, 宽容为上

班主任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理解他们, 取得他们的信赖, 倾听他们的心声。班主任每天跟学生接触时间最多, 了解情况最全面, 掌握学生动态最敏锐, 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见到学生的不足应宽容以待之。我对W同学的转变主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 让他展示了自我、找回了自信、做出了正事、积攒了人气。同时更让他感受到这一切都得益于老师对他的信任, 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老师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从而让他能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 在学习、生活中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在通情达理中, 暂时性地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 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引导他、鼓励他,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在转化问题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家长在“问题学生”转化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教育链条中最初和最基础的教育形式, 具有启蒙性、导向性和直接性等特点。转化和矫正“问题学生”, 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家庭教育。W同学父母虽然管不了自己的孩子, 但其大姑一直在配合老师, 学生处于家长的监控之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是一种互教、互学、互为影响的过程, 家长始终是主要的方面。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问题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贵在坚持, 不管问题学生有怎样的问题, 我们都要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方法, 转化问题生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持久的工作。我们只要思想上不歧视, 感情上不厌恶, 态度上不粗暴, 方法上不随意, 用爱心和诚心去感化、转变他们, 让“问题学生”的心灵充满爱的阳光, 就一定能师生同奏一曲“携手共进”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篇4:让教师的心灵充满阳光

【关键词】山区;教师;心理状态;自我维护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调整能力是除了知识教学技能之外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师必备能力。学生的上课情绪甚至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走向和习惯的养成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教师心理状态的影响。在我国,大多数山区的生活水平低下,导致教育条件落后,如果是从小就生长在山区的教育工作人员还对山区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能够尽快的适应这种环境。但如果是由大城市排发到山区进行短期或是长期支教的教师,一时半会根本不能适应山区贫苦艰辛的生活教育条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情绪失落的表现,表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包括上课没有动力,不热爱学生,无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必须学会自我心理的调整和维护能力,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撑起一片伟大的天空,将自己的意义升华到为了全民族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层面上,更好的开展山区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带来知识的洗礼,走向神圣的知识殿堂。本文就山区教师心理自我维护的现状以及具体解决措施进行如下具体探讨和分析。

一、山区教师自我心理维护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1.大部分山区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调节和自我维护能力。大多数山区教师在被分配到山区教书后,都会有不定时间的适应期,在这一适应期期间,能不能调整好教师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山区艰苦贫困的教育教学生活是最重要的,许多教师到了山区后,由于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再加上教师本身对工作条件的期待过高,剩下的只是很小的学校教学楼和白天来上课的孩子们,这会对山区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打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将会进一步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让这些山区教师无法顺利的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山区学生教育过程当中。将学生晾在一边,让教育进程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我的一位同事被调到山区教学后,根本无法适应当地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艰苦的生活一天一天的压迫着他,到后来甚至无法顺利地给学生讲课,最后又被调派到了城市中教学。

2.山区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基础,不仅无法正确及时调整好自身的心态,更无法调节山区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态。山区的学生们本身从小到大就没有合适的机会接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状态指引,常常有媒体报道山区的许多学生都换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倾向,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就是山区学生缺少正确适当的心理调节能力指导,而山区的家长们大都是务农人员,没有太高的受教育水平,导致孩子的心理状态一直无人了解,最后发展到恶化的地步。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山区教师都缺少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基础和心理调节能力,这对山区教学的质量是一大打击。所以说,山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状态调节能力,能够帮助山区孩子找到正确的心理健康状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才能最后将山区的学生们培养成对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人才。

二、如何加强山区教师心理的正确自我维护

1.山区教师自身要不断完善职业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要贯彻落实教师职业思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燃烧的蜡烛,选择了教育这一行业就应该充分的为了所有的学生奉献到底,不论条件多么艰苦、设备多么落后,身为一名教师永远的使命都是战斗在教育事业的一线中去。为了更好的提高山区教师的心理自我维护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单位每半年都应该举行分配本校教师到附近山区进行短期实习的活动,让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体验到山区教书的具体环境和自身感受,渐渐适应山区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觉悟。在定期的短实践山区教书实习中,教师能够准确的体验到山区教师的艰苦感受,并学会以此为荣,感受到为教师事业做出贡献的伟大与神圣。

2.政府教育部门要加大山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山区教育设备设施和教师提供充足的补助费用。国家的支持永远都是山区教师前进的动力,让国家教育部门看到山区教师自身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能够为山区教师提供必要的前进方向和精神支持。为此,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山区教师的教学活动,满足山区学校提出的支援要求,尽最大努力用现有的可利用资源为山区教育和教师提供完备的教育设备设施,支持山区教育的开办和发展,为山区教师的心理调整做出实际上的举动,让山区教师看到山区教育的曙光。

3.大力加强山区的经济建设,以此带动山区的教育建设,为山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现阶段,我国的山区教育还处在教师缺乏的状态中,少量的山区教师承担着山区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任。大部分教师都是因为无法调整好心态,适应山区的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而退缩。在这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山区经济的建设发展,逐步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山区人民有余力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活动,实行招商引资,扩展山区经济收益来源。建立健全山区教师的工资保障机制,为山区教师提供丰厚的工作福利,保证山区教师的收入不断提高。让山区教师感受到山区教学的美好之处,得到生活条件上的固定保障,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全心全意投入到山区教学事业当中。

综上所述,山区教师的心理状态是山区教育能否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山区教师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榜样和示范,只有教师拥有健康纯净的心理状态和调节能力,才能够进一步关注并维护山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家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应配合山区教育的发展,为山区教师提供越来越完善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小康,李尚明. 西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24)

[2] 张淑清. 贫困山区教师教学行为调查与分析——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 2009(01)

[3] 王庭.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某县为例[J]. 文教资料. 2010(14)

篇5:让教师的心灵充满阳光

内容提要

人才的竞争是21世纪的主题,由于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的压力也在无形增大,由于社会和家庭以及来自学校内部的种种无法调解的矛盾,使得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侵害。本人从:

一、令人担忧和痛心的现状;

二、复杂而无奈的原因;

三、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的对策,才能妥善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危害原因对策

校园里,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老师的心理问题也应引起重视,但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的心理问题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一、现状:令人担忧和痛心

《中国人才蓝皮书》说,我国教师行业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对14个城市2292位老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检测还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他们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不如同期毕业的同学。另外,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城市多于乡村,而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小学男教师。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小学教师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而受调查的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

二、危害:害己,更害人,已经危及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不少教师已经深受其害。一段时间来,关于学生因不堪学习压力、情感纠葛等原因自杀的事件时有见诸报端,而事实上,尽管绝大多数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很坚强,其实是一样脆弱的,这从教师中因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导致情绪失控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就可以看出来。圈子之外的人,有谁会想到我们这些教书匠,有相当一部分人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据了解,逢考后,还会有不少老师因为“精神障碍”而到医院进行治疗。据报道,去年7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应聘到重庆市重点中学———石柱县中学任教的22岁女教师马某,上班3个月后留下遗书,在宿舍上吊自杀了。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工作压力而患严重心理疾病,撇下不到1岁的儿子服毒自杀。最近有报道,一位年轻男教师因为回答不出学生的提问而选择了自尽。

更加可怕的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持续恶化会给学生、教育以及社会带来更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据报道,某中学老师因为婚姻破裂,对生活失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莫名其妙批评学生,在该老师的一再批评下,班上许多学生失去了自信,甚至有人开始厌学。这决不是绝无仅有的,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据报道,“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现象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语言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之首。必须指出的是,实施“语言暴力”的往往是心理有问题的老师,尽管一般人(包括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很显然,只有教师心理健康,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得起来。

虽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已经到了如此恶劣的地步,但至今没有引起各个部门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制定行业性或区域性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和增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这恐怕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其实正如前面所述,它的危害是广泛、巨大而深远的。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香港也将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警察。中国大陆社会治安良好,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可能位居警察之上。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乃至相互冲突之处。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他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的好员工。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的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即:不注重过程,而只看重最终结果。从而,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它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即使是原来基础相同的两个学生,也会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较大差异。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五)、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包括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但是可以对比同行业者,如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或者其他行业者的工资待遇。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所以一些教师辞职下海或者转岗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此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如家庭是否和睦、婚姻是否美满,个别学生的过分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作为教师自己、学校以及社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减少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出现呢?

(一)、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影响的是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教师自己是直接的受害者,有必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心理健康疾病。调节治愈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个体自我心理调节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作为教师个体,必须适应教师职业紧张而繁忙的特点,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敬业、宽容、淡泊、放松。

敬业。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走上教师之路,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敬业爱岗,爱学生,自然会有成就感,会精神充实,心理一定会健康。

宽容。教师在工作中正确地看待竞争,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强手、对手,就会心地开阔。如果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一味地算计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会扭曲变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就会心平气和而少躁郁、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

淡泊。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怀。教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并不像某些职业的功效立竿见影,光辉耀眼。教师职业与所谓的“风光”职业相差较远,收入相对偏低,荣誉也相对较少。教师如果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对工作中的名利荣誉,趋之若骛,得到欢喜,得不到就失落,这样的教师心态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荡。

放松。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放眼中小学教师的面庞,多是面容憔悴。为此,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和同事、家人、亲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无意工作,又是调节心态。百忙抽闲,必不可少,放松心态的方式多种多样,体育锻炼、静坐、听音乐、欣赏文学作品、练书法等等,要时常修身养性!

(二)、从学校的角度克服

1、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

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教师的疾苦。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就要立足于现实,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去除心中的种种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态,并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合理地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克服教师出现心理疾病。首先,学校领导要注重引导,让磨难变成乐趣。其次,创造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然后,给予机会,在工作中找乐趣。最后,树立形象,用言行感化教师

2、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直接操作者,有责任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有太大压力,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的教师考核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的优劣,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不是有利于学校教师团体的团结和健康和谐。所以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肯定每一个教师的成绩和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包括非学习方面的工作成绩。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考核”,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打气。

3、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开办心理健康咨询所,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举办教师联谊活动等,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产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校花在教师身上的投入,会换来加倍的回报的。

(三)、从社会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又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对教师的作用需求。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否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压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结果适得其反。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样,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只是由于分工的不同,才为人师。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我想: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

建议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最好能设置一个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热线。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师心理问题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组织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继续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以切实提高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常识和理论水平。

此外,须建立一套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教师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教师维权申诉机制。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健康和工作业绩,直接作用于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全社会都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必须尽力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状态。

篇6:让心灵充满阳光。

造价091 杨运琼

我们的生活和阳光其实在有些方面很相似。

阳光看起来是纯净的白色,其实却是一个各种颜色的混合体,小时候常常戴上有色眼镜,然后就惊奇地从同样的阳光中看到不同的颜色。戴上红色眼镜的时候发现原来阳光其实是红色的,戴上绿色眼镜的时候则会发现阳光原来是绿色的。

小时候我就明白黑白色其实就是最丰富的色彩。

长大后我又忽然明白了,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生活就是生活,本没有色彩,没有顺境逆境,没有黑暗和光明,生活就是生活。但没有色彩本身就包括了所有的色彩,所以我们才可以从中体会到所有的感受,境遇的顺与逆,心境的光明和黑暗……,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从自己的心里分辨出来的,只是因为我们带了不同的有色眼镜而已。

所以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常常给自己换一副有色眼镜。

生活本就是七彩阳光,你若带着有色眼镜从中寻找烦恼你一定不会失望,但是你若带着有色眼镜从中寻找快乐,你也同样不会失望。

既然如此,为何不戴上快乐的眼镜,让自己快乐一点呢?

既然能让心灵充满阳光,又何必让心灵充满黑暗呢?

心灵究竟是充满阳光,还是充满黑暗,并不取决于我们所遭遇到的事情,而是全看我们自己如何面对。

同样是面对父母的打骂,有的人因此而奋进,并最终因为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而感激父母的严格教育使得自己成才。也有的人因打骂而丧失自信,最终一事无成,并因而责怪父母教育不当……。

其实打骂就是打骂,打骂本身并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是非对错来源于境遇的承受者——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去感受这件事,才使得我们面对同样的事情却走上不同的道路,决定怎样感受这件事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父母。

篇7:让心灵充满诗意的阳光散文

那就打开它吧,迎接你想要的春天。

让柔和的阳光温暖失忆的心河,

篇8:我们的事业充满阳光

如果说2007年初50多位台湾小营员跨越海峡来到海峡西岸,和这里的孩子们相识、相知,开创了两岸少年文化交流的新形式,是“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活动营品牌的起点,那么,此次40多位八闽的孩子们回访台湾,真实体验课本上描述的山山水水,与台湾的小朋友们结下友情,则是为互动交流拓展了新的形式,为“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活动营的品牌注入了更加完美的元素。

作为福建少儿频道的总监,笔者这几年一直在和孩子们打交道,怎样让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活动营活动的开展是一项成功的创新之举,它尝试解决少儿电视社会思维边缘化的问题,让孩子们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尝试着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样做无疑是有益的,因为未来掌握在他们的手中。这也许就是少儿媒体所能尽的力吧!

篇9:让每个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摘 要: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长的道路上总少不了有荆棘、有险路。近年来,常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获得“某些学生因为不堪考试的压力而自杀”等消息。导致这些悲剧发生的原因,正是这些孩子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当今社会,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百依百顺的“蜜罐子”中。有关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在过分溺爱之下成长的孩子,做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社会适应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学习怕苦怕累,事事求助于父母,稍不顺心便会出现大哭大闹、撕衣毁物等骄横行为;他们如同一朵朵娇嫩的小花,受不得一点点委屈与挫败,缺乏生活的磨炼,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可见,对今天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炼,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也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必不可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耐挫教育;淡化挫折;磨炼意志

什么是挫折?它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朵,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道路。”一个人想有所作为,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充满着竞争。我们的教育对象要成为21世纪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不仅要求所培养的人才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承受挫折的能力。他们生活的世界不是真空,最终要进入纷争复杂的社会。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战胜挫折。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写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孟夫子的这一句名言之所以能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和磨炼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所以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关键。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在未来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经受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但耐挫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而成的,如何培养呢?作为班主任,应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教育他们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抗挫折、耐挫折的能力。

一、正视挫折,利用榜样做好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雄鹰翱翔天空,难免折伤飞翼;骏马驰骋大地,难免失蹄折骨;大海中没有礁石就激荡不起多彩的浪花;蓝天上没有云彩就衬托不出绚丽;要得到快乐,你就必须承受挫折;要得到成长,你就必须面对困难。大多数小学生对遭受挫折没有心理准备,因此,教师应利用班会和课后等适宜的场合,适当在班级每个孩子的心里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应该让学生明白:有时候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虽然令人不快,但这种体验可以由自己控制,应使自己在各种挫折中锻炼、成长。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如果能适时向小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

样,当然能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讲一些名人成功的坎坷经历,如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不易,女排运动员训练的艰辛,千手观音邰丽华的坚强,张海迪大姐姐对命运的挑战,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积极乐观……他们的成功之因皆归结于愈挫愈勇,百折不挠。

总之,当孩子能自觉用这类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时,这些故事一定能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涟漪,我深信榜样的力量。相信他们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些困难,在艰难困苦中寻找快乐,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二、谈话疏导,提高认知,淡化挫折

所谓淡化挫折,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缓解挫折的冲击力与压力。当小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淡化挫折的能力往往比较弱,反应比较简单消极,对挫折往往表现出焦虑、攻击、退缩、退让、固执等,他们基本说不出调控挫折体验的方法,不能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更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找出原因。所以需要教师在谈话中慢慢去淡化挫折,树立信心。

1.与学生单独谈话

告诉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但是并非事事都能成功,任何人都免不了失败。有时候,失败是成功的好老师。老师不会因为你一次的失败就对你另眼相看。在老师心目中只要你们努力了,那就是好样的,老师都会喜欢。

2.教會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

合理的宣泄方法有:遇到挫折、困难和不平之事时,可以找父母、老师、朋友倾诉,听取他们的劝慰;或者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闷。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要合理,不能消极地对待。

3.与家长谈话

当孩子遇到挫折影响其心理时,及时和家长联系,分析原因,进一步阐明这种心理与行为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另外,也要让家长明白,让孩子从小遭受一些小小的挫折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可以锻炼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做家长的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如何对待挫折。

三、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耐挫训练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必须从小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受力。一个从小经过逆境磨炼的人,成年后就更能有效地适应环境。

日本有些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通过野外远足、马拉松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在美国的中学生中,有句这样的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其家里多富有,孩子12岁以后,就会帮家里剪草、送报、当小保姆以赚些零用钱。现在我国有些大城市里的学校开始重视让孩子磨炼意志,组织孩子到偏远山区或者乡下人家里住一段时间,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和

农村的孩子共同劳动学习;也有的家长报名让孩子参加户外野营活动,睡帐篷、攀岩、自己动手做饭……

对于我们这些小学校来说,有些大活动的举行条件似乎不够。

根据挫折的成因,我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学科活动中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且通过努力又能解答的练习题;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些比赛,如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等;队活动中开展“佩戴红领巾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中“自讨苦吃”,从而使他们努力战胜挫折,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抓住日常生活小细节,磨炼意志

出生在2000年后的孩子,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与“襁褓式”的教育与爱护,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锻炼,没有机会离开大人的保护独自“闯荡江湖”。

教育离不开生活,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更应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对他们进行教育。首先请学生问问自己:你平时贪睡贪吃吗?你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吗?你过度迷恋电视、电脑吗?你做过家务吗?提醒学生,千万别做“低能儿”!做饭、洗衣物、刷碗、打扫卫生、倒垃圾、浇花等,只要自己能干的,都尽量去干。

另外,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孩子每天能自己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回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当有孩子上学迟到时,让他们学会接受老师的有益批评,克服困难,以后按时上学;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时,组织班级里的学生晨跑,在刺骨的寒风中,慢慢承受住外界恶劣环境的磨炼。

五、在情境中学会面对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学生心理韧性强不强,对他们能否承受挫折,甚至将来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关系重大。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我通常还会在班级中创设一些情境,主要是围绕自然环境挫折、社会环境挫折、个人需要挫折,设计“如果你的妈妈住院了”“假如别人错怪了你”“假如你家发生了火灾”“如果你的腿受伤了”等情况,让学生讨论,促使学生增进适应挫折的心理准备,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时关注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的反应。

六、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学会自我教育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的生活海洋。”对于中队中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学会看课外书,无疑是一条进行自我教育的极好途径。我特意在班里举行了“好书推荐会”的主题班会,邀请个别只注重成绩而忽略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来参加,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是第一步。活动很成功,很多家长在主题班会后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请老师推荐一些书目。在班里,我还按计划开始了“读书会”活动,从读《爱的教育》开始。因为这本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接近,而且书中无处不在的爱一定能深深感染学生。

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一举一动,成绩的一起一落,总是牵动着老师的心。可是,对于这些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往往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经不住挫折的考验,面对挫折恐惧而消极悲观,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这些心结,也许对他们目前的学习、生活不会造成影响,可是如果我们不加疏导,孩子心理上的坎不能过去的话,对他们人格的发展势必造成不能弥补的损失。

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将来步入社会的他们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因此,我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跟上。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享受,创设挫折情境,刻意培养耐挫能力。挫折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堂必不可缺的课。希望通过我们这些辅导员,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遇到困难时,都能快乐、轻松地面对。

参考文献:

[1]苏惠兰.浅谈小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4).

[2]朱立宏.青少年的挫折心理及调适[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9).

[3]王耘,葉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刘晓明.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测评[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5]高亚兵.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让心灵充满阳光作文

可怜的玛丽被好心的人捡了回家,由于她的性格不太好,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久,玛丽就被送到了她从未见过面的姑父家里。姑父是个有钱人,家里的房子很大。姑父见到玛丽非常高兴,将她带回了家。在那里,玛丽认识了本、迪姆、玛莎还有小知更鸟。

有一天,玛丽在和知更鸟玩的时候被一个小土堆绊倒了。玛丽生气的踢着土堆,谁知玛丽踢出来一把金钥匙。在她的不远处还隐隐约约的有一个门。玛丽想起了那个传说中的秘密花园。玛丽打开门后惊呆了——那是一个开满玫瑰花的美丽世界。

从此,玛丽深深的爱上了那个美丽的花园,她也就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一天晚上,玛丽顺着隐隐的`哭声,发现了自己的表弟科林。因为科林知道,因为自己的出生使妈妈失去了生命,这让深爱着妈妈的爸爸伤心欲绝,不愿看到自己。所以,科林的心里没有阳光,他也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他把自己紧紧的封闭起来。科林从来没有见阳光,没见过小鸟,没闻过花香,也没有一个朋友......科林就像一颗快要死去的小草。

玛丽的美丽花园深深的吸引着科林的心,他要去看看那美丽而神秘的花园。科林陶醉在阳光下,花园里。科林最终也成为了一个阳光,快乐,健康的小男生。

上一篇:从1991年到考研―从厨师到研究生下一篇:当哥哥的烦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