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2022-06-25

第一篇: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地理作业

凤矿中学 冯国强

1.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1).现今国家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其中针对学业评价的瓶颈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完善考试机构功能。也明确提出,学业评价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一定要注重发展性、全面性、过程性、主体性、实用性和多元性。

(2).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应改变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引入到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中来。对于学业评价的内容,也应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个角度入手,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3)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影响学生评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中,永远也没有完美的、一成不变的评价改革策略。我们应该在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要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构出促进新课程实施与推进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性学业评价新体系。

2. 结合教学实际,你认为教师应如何贯彻学业评价张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新理念。

答:(1)学业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发展性评价强调通过张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使学生把学习与思考贯通起来,把认识与行动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是指通过学业评价反馈给学生什么,学生可以体会什么,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辨,并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人生的整个过程。通过给学生布置小活动,达到了知行统

一、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教学目的,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 评价要重视并努力实现学、思、知、行的辩证统一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倡导教学与评价中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做学习的主人。关于学生的学思结合,是我国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业评价中张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就是要倡导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坚持课堂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既是对此种理念的切实践行,又是对学生就“知行合一”思想的良好示范。学生在接受知识、思想的同时,因为参与课堂讨论的需要会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检索辨析信息的能力,形成善于表达思想的行为素养。学生渴望获得知识,教师也希望在愉快的氛围中“授之以渔”。在教学改革中,贯穿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不但可以消解“知识有什么用”的尴尬,促使学生保持对知识学习应有的敬意,又可以树立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4)要对生活情境进行提炼和加工,情境的创设与隐退要及时。生活中的感

性材料往往是零碎的,它常常以片断、松散的状态出现,相互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冲突。教师在利用生活素材对学生评价时,应该对感性材料进行筛选,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与提炼,将生活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去除,根据评价目的精心选择、设计和改造,抽出典型化、概括化的材料作为评价的对象,使情境中蕴含的科学问题得到集中体现。

3.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答: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那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掌握读图技能呢?有如下几点:

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基本步骤。在地理学习中,学生要学会读图用图,熟悉图表语言,明确相关概念。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认识具体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二、培养学生读图积极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求知欲,告知他们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可通过读图来获知,能通过读图来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挂图、图片、图册等彩图培养学生兴趣,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三、强化读图训练,提高读图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能力,使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轮廓和位置,我让学生专门自备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拼图板,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拼插中达到识记的目的,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记得也非常快。

运用技能,反复训练,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是时对每一节地理课都要精心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提高综合用图能力。综合用图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提取地理信息,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图,形成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读图运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组地图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好地经验。

4.请结合教学实例,说明作业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 )适量原则。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尤其是学习科目多,任务重,所以布置作业首先要考虑学生负担是否合理。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不要忽多忽少,要有长远计划,根据教学内容与进度,布置适量作业,不但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要有利于学生保质保量完成。

( 2 )适度原则。布置作业要尽量照顾学生的不同水平,考虑个体差异,设计难易适度的有层次的作业,让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 3 )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布置的作业趣味性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高,就能认真完成作业。

5.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批改作业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答:( 1 )作业批改要认真仔细,评语书写要工整,符号要统一,评价要恰当。课堂练习要落到实处,部分练习应精批细改或面批面改;课外作业应全批全改;必做题要全收全改,选做题至少选三分之一批改;少数由学生互批互改的作业,教师仍要检查订正。教师对批改的作业应作出评价,或计分评等,或写出评语。

( 2 )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管理。作业的书写、行款、格式等要求统

一、明确、具体,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符合学校规定的作业规范,不能有知识性错误。学生要独立、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发现对作业马虎拖拉、缺交、抄袭等现象时,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其补做或重做,做错的要更正,但严禁罚抄罚做。

( 3 )作业批改要及时。一般应在下一堂课前将作业本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查看教师的批改或评语,并根据教师批改要求订正或重做。学生对教师批改有不同意见的,允许学生口头或书面向教师申述,教师不得因此打击报复。

( 4 )教师要专备“作业批改”摘记本,做好作业批改记载,对独创性的见解和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应予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提倡面批面改作业,提倡学生自我订正、修改作业,养成自我检查,反复探究的良好习惯。

( 5 )教师对学困生要施以偏爱,对他们能按时完成作业要给予鼓励,批改他们的作业要侧重于面批面改,给予热情帮助,以便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其增强信心,不断进步。

( 6 )教师批改作业的书写具有示范作用。书写应规范,字迹应清楚工整。教师批改作业一律用红钢笔或红圆珠笔,批改符号大小适中。

( 7 )作业讲评要鼓励先进,启发和帮助后进,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讲评时要指出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地理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试卷布局应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步进入考试状态;容易的、简单的基础知识放在前面。

(2)、基础知识的选择与安排:考查的基础知识必须是课本中要求掌握的,形式是教材中有的或者是涉及的,知识点要全。

(3)、每一道题目的要求要表述清楚、正确。

(4)、整张试卷要体现课改精神,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注意试题的开放性,答案有一部分应是多元的。

(5)、要认真设计试卷的结构, 尤其是隐藏在内的结构, 即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难度结构。

(6)、 出试卷要根据实际情况, 如考试的目的, 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的能力来正确的把握试卷的难度系数。

(7)、试题所涉及的文字应力求简明, 寓意明确, 切不可模棱两可, 或拖沓冗长,不应采用死记硬背的试题, 对于纯机械演算的的试题要尽量少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博采众长。

(8)、试卷要跟近段时间的同类考试接轨, 但要也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要体现素质教育教育理念。

7.地理考试结果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考试结果的教育学分析,就是通过详细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试卷,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个别化的教育学分析和评价。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分类比较研究与个别化评价。同样的分数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发展,同样的等级分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答题结构和答题思路,因此,通过比较研究同类试卷中各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学生答题的个性特点和问题,探测与发现学生的特殊才能与天赋,就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评价和指导。

第二,学困生的诊断分析。教师应因材施教,给学困生予以指导,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分析与研究学生的试卷,看看学生怎么思考、怎么推理、怎么分析、怎么叙述、怎么选择、怎么导出错误,从而找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先决知识缺陷,并通过与学生面谈来验证原先的判断,尔后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这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最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第三,教学诊断分析。一般说来,中小学期末考试,通常是由一定范围内的学校群体或教师群体联合举行的终结性测验,试卷的编制相对来讲更具有权威性和“标准性”,因此,通过考试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作出某个侧面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任课教师通过分析所教学生的答卷,尤其是分析选择题的各种选项比例,有可能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学生共同存在的学习错误问题和教学薄弱的方面,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分析,提出改进教学或教学补救的方案。

8.举例说明地理综合性试题的特点及编制原则。

答:

(一)地理综合性试题的特点

(1)准确把握试题的难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命制试题时要把考试的难度降下来,不强调学生对难度知识的掌握,不要以偏题、难题、怪题对付学生,应让试卷充满爱心,让学生考出水平,考出自信。降低难度,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试卷考查的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最有用的内容。

(2)应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标准最为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试题应体现人文性,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发挥的空间,发挥潜能的机会。

(二)注重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也不是孤立地测试学生单一的能力,而是将多种能力有机命制试题需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悖;否则将有碍于考生正确概念的形成,不利于对有关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基础科学知识,因此,命制试题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否则就会贻误学生。

(2)明确性原则。命制试题立意必须明确,即在不泄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尽量使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艰深字词,而且要求答案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3)全面性原则。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测试目的,全面反映测试的要求,以期圆满完成预定任务。覆盖面既要大,又要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力求做到各个部分比例适当。

(4)整体性原则。第一,要根据测试要求从整体上确定试题的份量,不能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想象编题组卷。测试应以目标为命题准绳,使整个试卷能够准确考查考生达标情况。第二,要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从整体上把握试题层次,即应该从总体上分析试卷的考查功能,而不能要求每一道题都要达到同一功能的指标。第三,除在内容安排和整体功能上有良好的特性外,在试题的布局方面,要求试卷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应当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起点低终点高,

有一定梯度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5)独立性原则。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一方面要求在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其他题目不应重复考查;另一方面,题目之间不可相互暗示,一个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另一个题目原文中提供了线索,将影响测试效果。

(6)合理性原则。在编制试题的同时,应当合理制定评分标准,力求使评分简便、准确,有效地排除无关因素干扰,而且在分数的分配、给分的标准方面务求科学合理。对主观性试题要分步定分,对客观性试题中的多项选择题应慎重确定给分标准。

9.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控制地理试题的难度?

答:答题的难度直接影响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对考试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效控制难度,是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之一。

(1)比例分配。一套试题可以按基础∶综合∶难题= 7 ∶ 2 ∶ 1 的比例分配难度。在考试水平分级中,有的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级,有的分为识记、了解、应用、分析、综合或者是记忆、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和创见五级,这给命题教师编写试题目标细目时提供了依据。在试题的难度分类中,还可以分为容易题、中档题(稍难、中难)和难题,它们的难度值因不同类型的考试而不同。例如高考一般难度值在 0.55 左右,学校的期中考、期末考要求在 0.7-0.75 ,不同的学校对难度值的控制可有所不同。所以,以上的 7 ∶ 2 ∶ 1 比例既包含目标水平控制,也包含难度控制。

(2)基础题要求。这是整卷是否达到要求的关键。对基础题的理解,不同的考试、不同的教师可能不同。在合格考试中,基础题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灵活应用,在一道试题中,也不要编入太多的知识点。从题目的难度分类看,它们包括容易题和稍难题。

(3)综合题要求。指一个所求项用到前后不同的知识点,该部分中,小综合与大综合比例约为 2 ∶ 1 。这部分题目的难度大多指稍难题和中难题。具体操作时,参考以下要求。

①知识点:主要是用到几个不同内容的知识以及它们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在一道题中,要有 3 个以上的知识点,而且需要将这些知识点综合运用才能正确解题。

②难度:题目过程比较清楚,目标比较明确,如果知识点较多或过程比较复杂,也可以拆分成若干小题,但其中的部分小题仍然有一定的综合性。既注意不要使它成为难题,也不要成为没有综合性的容易题。但是在同一道题的几个所求项中,有的可以是基础题,有的是综合题。

(4)难题要求。难题指对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此类题目或现象较复杂,或隐含条件多,或过程抽象、题目灵活等,它在全卷中占 10 分左右。在合格考试中,它是针对中上程度学生的,对及格率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具体操作时,参考以下要求。

①难度:题目应经过思考、分析才能正确解题;题目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可以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是难题也不要太难,要使中上等程度的学生能正确解答。

②分布:难点不一定集中在一题中,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题目或同一题目的某一所求项中。

(5)题量要求。根据题目的答题量、难度和考试时间而定,一般应有一定的题量,才能使覆盖面大,基础题多。总量可控制在中下等程度的学生用 80% 左

右的时间能基本做完,题目的分数与学生所用时间也应有一定的正相关。

(6)得分预测。为了使平均分和及格率达到要求,要对试题的可能得分作出预测。正常情况下,基础题的得分率约 80% (在 70 分中平均得分 56 分左右),综合题得分率约 70% (在 20 分中平均得分约 14 分左右),难题的得分率约 40-0% (在 10 分中平均得分 4-5 分)。

10.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地理试题命制创新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导向性原则。试题要符合课程改革精神,要尽量达到人性化、趣味化、生活化和科学化。

(2)科学性原则。试题要准确,实事求是,不出似是而非或随意臆造的试题,试题选材符合实际,且有科学依据。要做到入门宽、路子多、深入难,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试卷布局安排应考虑重点内容排列。既重视知识与技能,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考查知识素质,也考查非智力素质。要采用由易到难的坡度设计,第一级坡度是整个试卷从易到难,第二级坡度是整个试卷中的每个题从易到难。

(3)实践性原则。试题要联系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或考查知识和技能要注重在实际中的应用。做到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看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减少学生的书写时间,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

(4)创新性原则。试题命制要力求创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注重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命制试卷时,要把各种资料中少有的、比较新颖的题找出来,再把它组合成整套试卷。一般来说,一套试卷中一定要有 2-3 道题属于创新题。

(5)适度性原则。试题难易适中,注重试题难易度、信度和区分度效应。在平时的试题设计中,有两个难度是很难控制的,即相对难度和绝对难度。相对难度是指试题要求水平与考生知识和能力水平适合的程度;绝对难度是指试题要求考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和智力活动量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平时的训练题的难易度系数最好是易为 3 ,中为 5 ,难为 2 。

(6) 美观性原则。试卷从整体上看要美观大方,图文并茂,既有文字陈述,也有图片、图表、地图、漫画等。一般来说,一张试卷中的选择题要有 2~3 个图片图表题,材料题最好是文字材料和图表图片材料结合的综合型材料分析题。

第二篇:初中二年级地理暑假作业测试题

1、以贸易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开发区多分布在?

A.内地 B.延边地区 C.沿海地区 D.大城市

2、上海的钢铁工业分布在?

A.金山 B.宝山 C.崇明岛 D.市中心地区

3、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位于?

A.北京 B.上海 C.合肥 D.西安

4、秦山核电站位于?

A.长江沿岸 B.黄海沿岸 C.杭州湾沿岸 D.太湖沿岸

5、全国著名的“科技城”中,分布在安徽省的是?

A.合肥 B.芜湖 C.铜陵 D.黄山

6、下列关于我国工业分布正确的是?

A.四大工业基地内均分布有经济特区

B.五个经济特区均分布在大型工业基地内

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均分布在大型工业基地内

D.四大工业基地内均分布有沿海开放城市

7、下列各地不属于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的是?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新疆南部 D.新疆北部

8、下列铁路可与列车编号为双次车号的是?

A.包头——乌鲁木齐

B.合肥——天津

C.南昌——九龙

D.北京——青岛

9、下列各项所列的地理事物,被称为人类的“衣食之源”的是?

A.阳光 B.空气 C.土地 D.水

10、被誉为“黑色金子”的矿产

A.铁矿石 B.煤炭 C.石油 D.锰矿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毕彦秀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改即将开始,这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努力探索旧教材、新课改的教学之路。

本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具体构想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探索旧教材、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也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3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点:

①复习提问

②导入新课

③新课学习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旧教材的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在今后的旧教材教学中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上饶县六中:蔡祥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像对比,探究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通过计算和数据分析,寻找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南丰北缺

教学难点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某种意义上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珠江图片和甘肃某地干涸土地图片,同时声情并茂地使用描述性的语言。 看,图片上蔚蓝的江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点点波光,同学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吗? 但同在祖国大地上,有的地方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干涸的土地张开了干裂的嘴唇,期待着甘霖的滋润,人们每天要走好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去挑来日常的生活用水。猜猜,这般景象最可能出现在我国什么地方?东南?西北?东北?青藏?

由干涸的土地图片获得心灵的冲击,并猜测这么缺水的地方在哪里。

通过身边事物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将珠江充盈的江水和甘肃某地干涸土地进行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产生感性认识。

展示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承转:刚才我们从两个具体的地点初步认识到我们国家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俗话说“窥一斑可见全豹”,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并不均匀。这种分布不均在整体上是如何体现的呢?请看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提问:你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吗?南北方水资源总量上有多大的差距?

提问: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呢?能联系之前学过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解释一下吗?(课件相应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同学们觉得我国什么地方缺水最为严重?为什么? 展示全国、南方、北方、华北、东北等地的人均水资源数据。

提问:华北年降水量并没有像西北那么少,为什么人均水资源量这么低呢? 展示中国人口密度图,让学生解释原因。

通过读图,归纳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解释其原因。

通过数据和人口密度图,探究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而且原因并不相同。

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同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真实感受一下,北方由于缺水,生活是多么艰难。 观看视频

加强学生对北方缺水地区境况的认识,激发学生情感。

提问:原来我们国家竟有这么缺水的地方。作为祖国温暖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如何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呢?

学生提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方法。

将学生之前积聚的对北方缺水忧虑的情感体验释放出来,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献计献策。

展示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提问:

1、从哪条江调的水?

2、调水线路主要有哪三条?分别把水调到哪里去?

读图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展示南水北调各地开工图片,表明南水北调这项跨世纪大工程已经开工了。完工后将很大程度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欣赏图片。

加强时代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地理课能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

承转:除了跨流域调水,还有哪些方式能缓解北方的水危机呢?

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除了调水,解决水资源短缺还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我们南方地区是否就没有缺水的烦恼了呢?你知道吗?由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我们南方的某些农村在少雨季节也出现了严重的干旱,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在某些地方由于水污染严重,甚至“守着大江没水喝”,还好我们闽江水质目前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至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

酝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篇:初中地理美国教学设计..

第七章 第二节 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自然概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

2.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

3.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4.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区)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会分析图像、表格等各种信息的方法。

3.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收集美国经济发展对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5.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3.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教学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四、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老师:在前边几章学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属于东半球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崭新的章节西半球的国家。大家看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图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板书: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美洲,美洲又分为南美洲与北美洲。南美洲与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以北为北美洲以南是南美洲。人们还习惯把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大家在地图上找找属于拉丁美洲的国家和地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北美与拉丁美洲主要以美国与墨西哥的分界线为界,以南的部分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主要说拉丁语。

讲授新课:近来一部《阿凡达》掀起了一股看3D电影的热潮,大家都知道是哪产的这部电影吗?

学生回答:好莱坞

教师:大家还看过好莱坞的哪些大片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大家知道不知道好莱坞位于哪个国家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美国,了解美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大家看书图9.5、图9.12和地图册找出美国有那几部分构成。

板书: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疆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大家在地图上看一个国家的领土构成时,要注意补充框图所指示的海外领土。美国的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

以下是美国领土的历史演变: 美国独立战争后,当时的领土仅限于加拿大以南、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达以北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奴隶主和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竭力进行领土扩张。

1803年,美国用1500万美元购得法属路易斯安那。 1818年,取得英属殖民地俄勒冈。 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佛罗里达。

183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得克萨斯宣布为“孤星共和国”,并申请加入美国,1845年7月美国正式吞并得克萨斯。

1846年,美国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英国放弃了北纬49度以南的俄勒冈地区。 1846年,美国挑起了对墨西哥的战争,紧接着又在加利福尼亚鼓动叛乱,宣布成立“加利福尼亚共和国”,1847年9月,美军侵占墨西哥城。1848年2月,墨西哥被迫签约,割让了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

1853年,美国又以1000万美元强购了新墨西哥以南的一块墨西哥土地。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代价从沙俄手中购得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 1898年吞并了夏威夷群岛。

美国独立后,它的领土不断向西扩张。西部有着广阔无垠的土地,富饶的资源,那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劳动人民都把西部看作谋生之路,他们不惜变卖家产,带着自己仅有的家当,赶着牛车、马车、羊群成群结队地向西挺进。当时称之为“西进运动”。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因反抗而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偏远的地区。西进运动成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教师讲述:再讲下边之前,咱们先明确一个概念——移民。所谓移民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比如说因为婚姻、就业、亲属等许多原因而在外国定居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得外国国籍。我说几种情形,同学们说是否属于移民。出国留学。 教师板书:移民国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出国旅游。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在国外工作并拿到绿卡。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他们都不是移民,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取得外国国籍,只有当一个国家主体人口(大多数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可以称之为移民国家。美国的土著居民(祖祖辈辈都居住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印第安人。大家根据图9.2美国人口构成,还有黑板上美国的人口构成表。结合刚才的概念判断一下美国是不是移民国家?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0.78%,而其他地区的人却占了99.22%,所以美国的主体是移民,即为移民国家。

教师讲述:在美国的华人有160多万,看书上介绍找出华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在这些华人聚集的地方形成了唐人街。总的来说,现在“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在唐人街时常看到很多唐人餐馆,而餐馆和洗衣铺皆为早期华侨主要的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旧区,环境较为挤迫,治安和种族问题亦是某些华埠要面对的问题。多年来,凭着、随着华人的富裕,华侨在外国的地位渐渐提高,新一代的华人移民会选择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现华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现象。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还是娱乐,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体现东方华夏色彩,并没有华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名称的由来: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 。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 、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 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

教师讲述:看书上P81的阅读材料,大家分组讨论总结一下华人在美国哪些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展现了华人的什么品质?

学生讨论后选出小组代表回答:(略)

教师总结:华人在美国的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聪明、认真等。

教师讲述:.课本图9.3中的活动,找四个学生分别扮演黑人、印第安人、华人和白人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

同学设置情景表演

教师提问: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黑人、印第安人还有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贫富相差悬殊等社会现象。

(二)第二课时

在上一节我们知道了美国的疆域居世界第四位,那么在这么的地域内地形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就在下边的内容中学习。

读图9.5找出美国主要山脉、河流和地形区? 教师板书:美国的地形 学生读图回答:(略)

教师讲述:主要的山脉有:科迪勒拉山系一部分、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河流: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我国的长江。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地形区:中央大平原、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太平洋沿岸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约占世界平原面积的10%。

读图说出五大湖的名称?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五大湖总面积约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也是最大的淡水湖群。它们按大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综合以上所述总结一下美国地形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美国的地形明显地分为西部高大山地、东部低缓高地和中部广阔平原三部分,各部分呈南北纵向分布。

1) 西部以高大的山地、高原为主。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宽度广,包括了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约占了美国本土面积的1/3。 2) 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宽度和高度均不大。

3) 中部为宽广的平原,从五大湖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一半。

讨论一下这种地形对美国气候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述:

1) 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对气候的影响:该山地的东南部由于高度较大,对来自于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水汽具有抬升作用,多地形雨,为美国多雨区之一。西北坡在冬季受到南下的西北风影响,常常会造成大雪天气。 2)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对气候影响:山系以西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气流影响,西部沿海降水多。而山系东侧由于受到高大的山脉阻挡,形成了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类型。另外,科迪勒拉山系直逼太平洋岸,既限制了山脉以西北段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东伸,也限制了山脉以西南段的地中海气候向东伸。

3) 中部平原对气候的影响: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南北开敞,使南北气流畅行无阻。冬季寒潮可以长驱南下,带来骤然降温的天气。夏季时,墨西哥湾大西洋暖湿气团可以自由北上,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成为降水和气温季节变化很大的地区。 读图9.8说出美国的降水分布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读83页阅读材料,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世界的位次,总结美国农业的地位?

教师板书:农业地区专业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看图9.6和9.7说出图中所展示的农业生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 学生考虑回答(略)

教师总结:美国的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主要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生产

一、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

在美国,乳畜带内养殖的奶牛约占全国奶牛总量的1/3,生产的牛奶、乳制品占全国总量的1/2。玉米带内生产的玉米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大豆占全国60%,这里还利用玉米作为饲料,饲养着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大家考虑一下这种生产方式的好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节约劳动力等。那么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可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各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等。

参照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找出美国主要的农业带并说出其名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六个农业带分别为:玉米带、乳畜带、棉花带、小麦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论和农业区。阅读图中A、B、C三项注释讨论归纳出影响小麦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论和农业区的主要因素?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生小结:D 这里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处温带大陆, 降水较少,春夏气温较高,有河水灌溉,适合小麦生长。E这里是高山区,海拔较高,山脉之间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分布,形成高原山地气候,降水较少,草地分布广有河湖水灌溉,形成畜牧和灌溉农业区;F这里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纬度较低,是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由此总结出在影响农业分布的问题上应从气候、水源、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环境方面,还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社会环境方面。

(三)第三课时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已对美国特别是其工农业生产有了初步的了解,阅读86页材料,美国居世界第

一、二位的工业产品,了解一下美国工作在世界中的地位?

教师板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学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当今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教师讲述:看书回答,那为什么美国的工业很发达呢? 学生回答:(略)

师生小结: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少受战争影响、大量外国人才的涌入、还有科技发达等。

在图9.12上找出各大工业区、首都华盛顿和纽约、芝加哥、休斯敦、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

教师讲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且分布还比较广泛,形成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闻名于世的如旧金山附近的“硅谷”。说一说大家对“硅谷”的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硅谷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因而得名。后来其它高技术产业也蓬勃发展,硅谷的名称现泛指所有高技术产业。硅谷自形成始在美国的高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导地位。 在地理上,硅谷起先仅包含圣塔克拉拉山谷,主要在圣塔克拉拉县和圣何塞市境内,之后逐渐扩展,也包括周边如圣马刁县 ,阿拉米达县 的一部分。硅谷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地图上一般不做标注。

自80年代后,世界各国和地区为促进高科技发展,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硅谷,如美国波士顿的“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韩国硅谷”等。中国也不例外,有北京中关村硅谷、上海浦东硅谷(位于浦东张江)和广东深圳硅谷, 浙江杭州也有一个“天堂硅谷”。

阅读87页材料,分组讨论,说说高新技术生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 生分小组发言:(略)

教师总结:逐渐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科技所占的经济总额不断上升醋精经济的飞速发展。

结合911图913总结出图中所列举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种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总结一下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核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是科技创新。当今社会呢是知识经济社会,科技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谈论一下,今后中国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先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应该贯彻落实科技发展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需要和大家说明美国是工业大国的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和废物排放大国。 读图9.14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说出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有哪些影响?

教师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学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发达的经济和高额的消费是建立在大量进口资源和大量排放废弃物的基础上。美国人口大约2.78亿,占世界人口的4.6%,但是能源消费量却占世界总量的23%。读图9.15组织学生分别计算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和印度的人均能源使用量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学生活动:(略)

师生总结:美国是世界的4.78倍、日本是2.41倍、英国是2.37倍、中国是0.536倍和印度是0.28倍.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其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这样,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也都如此。

分小组讨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所产生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略)

师生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之上。美国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世界资源做出贡献。

目前世界的大气质量正在不断下降,这主要是人类大量消耗能源,向大气中排放废气的结果。

读图9.16,组织学生 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相对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学生分组讨论:(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我们中国的9倍。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4%,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废物排放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对全球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略)

教师总结: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而大量排放,造成全球变暖等气候环境变化。

六、板书设计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疆域 国土的由来

二、移民国家 1.移民的概念 2.移民国家的概念 3.华人的贡献 4.种族问题

三、农业的专业化 1.美国的地形 山脉 河流与湖泊 平原

2.气候与降水 3.农业专业化 4.农业带分布 影响原因

(四)、高新技术产业 1.工业带分布 2.硅谷

3.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的作用 4.对中国的启示

(五)、资源消耗大国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有效教学全员岗位大练兵”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以及高效课堂的充分利用,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学会老师所教的知识。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根据如何创建高效的课堂效果谈谈自己练兵后的心得体会。

1、 课堂要模式化

现代课堂需要改革创新,落入了模式化的套路。一般都会把课堂分成几部分,导课,提出问题

2、全方面培养

我觉得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很强。所以教学时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心里特点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学,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授课的主要内容,才是明智之举。

3、学中玩、玩中学

让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让每个孩子动起手来,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对这种活动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地理的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在探求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化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成生动活泼的游戏,手脚并用,让学生充分体现地理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地理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边玩,一边学, “玩中学”玩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4、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有时课堂特别乱,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为一道题大吵大闹,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地引导。比如提倡学生“口语交际”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意见,重新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让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当然,学生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5、共同备课、听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研究最重要的场所。传统的教研课是这样安排的:学区听课,安排一位教师上一节课,这位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在课后开展评课活动,大多数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或者体会不深等。发表一些空话好话,针对以上情况,我校采用了教师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同课多人备,同课多人上。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有打胜仗的信心。对同一个上课内容,集体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一名教师执笔,备出评案。实施教学后,课后反思交流,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每一位教师都是这节课的设计者,都是这节课的反思者,都有很深的体会,交流发言自然切中要害。同一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风格的几名教师同题会课,你上我听,我上你听。课后执教者个人反思,集体评议时,大家可以有深刻的发言,有更深的理解。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下一篇:初中生的毕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