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报告范文

2024-05-08

初中地理报告范文(共8篇)

篇1:初中地理报告范文

地理

一、考试依据

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广元市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方案》的要求为命题依据。

二、考试范围

以2015届学生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人教版教材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为考试范围。具体考试范围是:

(一)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共占总分值的40%左右。

(二)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九章(青藏地区),共占总分值的50%左右。

(三)地方课程《可爱的四川》:考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四川的东西南北中)的知识和能力,占总分值的10%左右。

三、考试方式、时间及分值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四、试卷结构

(一)题型:包括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

(二)试题难度:容易题70%,中难题20%,较难题10%。

篇2:初中地理报告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地理国培简报模板》的内容,具体内容:初中地理教师们在参加国培后,撰写的简报需要借鉴于优秀的模板。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XXX 培训项目培训简报(第 X 期)主...初中地理教师们在参加国培后,撰写的简报需要借鉴于优秀的模板。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XXX 培训项目

培训简报

(第 X 期)

主办单位:

时间:

卷 首 语

xxx

【学情/培训综述】

xxx

【培训理念/培训特色】

xxx

【热点问题】

xxx

【成果展示/学习故事】

xxx

【学员心声】

xxx

【问题思考/思考建议】

xxx

【下期工作重点/计划】

xxx

制作简报注意事项

在编制简报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希望大家能避免:

1.简报无本班内容

班级简报为本班研修情况的反映,是总结研修情况、展示班级风采的好方式,若发布与本次研修无关的内容,则无法发挥班级简报的效果(特刊式的专题简报除外)。

2.把通知、提醒当简报

班级简报可以发挥通知安排的作用,但不能简单把一个通知、一次安排提示当简报。

3.把统计当简报

班级简报的重要功能是通报本班学情统计,但最好不仅仅简单将学情统计数据粘贴到简报中,而是对学情统计进行分析、重点通报,表扬先进积极的学员、提醒暂时落后的学员,发挥鼓励督促的通报效果。

4.把学员留言当简报

班级简报中反映学员直接的研修心声很重要,但注意留言不只发感慨,要和研修实际内容结合起来。同时班级简报也不能仅仅罗列一些学员的留言。

总之,一份好的简报能对本班学员进行引导激励、能展示班级风采,尽量内容丰富充实,不简单把某一方面内容当简报。

(二)

“国培计划”—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研修班第二次集中交流展示活动,将于 2017 年 4 月 25 日—5 月 3 日,按学科分二期在井冈山举办。

“国培计划”—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研修班

第二次集中交流展示活动(井冈山)课程安排

学院:

传播学院 学科:

信息技术 负责人:

传播学院 电话:

班主任:

李志国 电话:

教授及各位专家对我们学员的各项在岗研修作业逐人进行全面考核。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优缺点,并提出好的解决办法。

带着不舍,我们结束了大半年的国培计划。学到了很多,也交了很多朋友。在此感谢国培,感谢送我们来学习的学校。

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为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联系实际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吸取精华;能积极参加班级沙龙研讨活动,和各位学员相互交流,共同砌磋,真心探讨。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们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转变角色,提高素质

今天的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教师既要教好书育好人,又要做学生的楷模和社会的示范,任重而道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奋勇前行,必须转变角色,改变单纯传授或灌输知识和片面追求应试的角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素质,成为学者、研究者、导演和教练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首先要更新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要把握地理教学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许多时候我们的地理教学之所以停滞不前,就是因为我们不去学习、吸收运用新的理论,缺乏反思和教学研究能力。

二、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们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转变心态,快乐工作

比起其他许多行业来说,教师这一职业很辛苦,压力大。我们更需要保

持积极的心态,快乐工作。然而我们过去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材、不研究学法、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学生的健康,布置太多的作业,该下课了该放学了却还要留学生补课,片面追求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考试分数。学生考不好就不高兴,学生犯错误不是循循善诱而是训斥、惩罚。这种消极的心态于公于私都是不利的。积极上进、快乐地工作很重要。我们要做一个胸怀博大、有思想、有智慧、有爱心的人。积极的心态和快乐的心情是事业成功的开端。

这次教师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自觉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期间的学习会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就像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这次教师培训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以前专家传经送宝,或教师学习交流要“走出去,请进来”颇费一番周折,也难于满足到各地学习的强烈需求。如今却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图”!国培研修,一下子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时空之间的连线,我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网上学习、交流,和众多的学友虽不“面对面”却已“心连心”,真可谓为是,妙不可言,乐在其中!

从参加国培以来,我在物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国培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国培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我可以随时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耳目一新,百听不厌,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在工作中,使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

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处理方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网络研修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的向上攀登。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学员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

仿佛打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自身向上不断攀登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好学,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也要边学、边思,不浅尝辄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学有所获!

感谢国培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感谢国培研修平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评论和提交的一份份的班级作业和班级交流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的人生,无限的风景。

篇3:初中地理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理,故事,优化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 要实现教学目标, 不仅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地理教材, 而且要善于用好教材,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 初中地理教师如果能用地理故事, 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挖掘课程深处的资源, 进行实践练习, 能够进一步优化初中地理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下面, 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 谈一谈。

一、善于用多媒体手段, 构建故事情境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 初中地理教师将知识点与故事的表达方式结合起来, 可以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比如, 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得到启发, 进入教师营造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下面以《地球的运动》这一课为例, 这一节课的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 实则不然。本堂课的知识内容, 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难点, 为避免学生有畏难情绪, 所以,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与趣味性。首先,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 通过多媒体的声光音画等形式, 生动再现当年的情景, 抛出“天动还是地动”的问题, 再通过事先预设好的“影片”对问题的预测与判定, 进一步诱发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 再加上一些操作实验。比如, 地球仪的演示, 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类似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实验与提问, 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 明白地球自转方向。因此,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 初中地理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非常明显, 可以有效地向学生展现地理教学信息, 为创设学习情境和故事情境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二、激活思维巧用故事, 培养探究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发现不喜欢地理课的学生还是挺多, 但爱听故事的学生更多。因此, 将地理知识融入故事中, 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年龄等特点, 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下面以《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课为例, 这一课是让学生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内容。在导入环节, 教师采用了故事导入:有一部电影《红河谷》, 影片中的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 并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 面对地形图, 藏族人不认识, 反而认为是一只只的蝴蝶图形。然而, 这几张蝴蝶图却让英国的军队顺利通过复杂的地形进入西藏。生动的故事, 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 进入教师设定的故事情境当中。然后, 教师再布置学习任务: (1) 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 (2) 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 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并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与故事结合在一起, 由浅入深地展开, 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培养其积极、主动的探究能力。

三、突破难点巧用故事, 促进认识能力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疑布难, 进行故事性教学设计, 在围绕教材的基础上, 将地理课堂与与故事性结合起来, 进行科学合理地拓展和延伸,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 突破教材知识的难点, 促进认识能力的提升。

下面以《海陆的变迁》这一课为例, 这一课的内容知识点较多, 有难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等认知能力。比如, 针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方式这个问题, 教师需要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导入。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然后, 再通过喜马拉雅山上岩石中的海洋生物化石、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以及荷兰的国土面积, 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等故事, 引导学生了解到变迁方式有三种: (1) 地壳变动; (2) 海平面升降; (3) 人类活动。因此,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用故事的表达方式, 让学生在故事中去思考、去讨论, 从而发现新问题。

四、巩固练习借用故事, 调动积极情绪

教学中采用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用拟人化的手法, 将地理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 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 了解地理规律, 即使在练习中也能调动的学生积极情绪。

在做《多变的天气》这一课练习时, 针对这一节课的几个知识点: (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认识天气符号, 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 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内容。教师编了一个“天气家族兄弟面试”的故事强化了新知识, 在故事中, 教师用拟人化的方法, 用大雨、小雪等天气符号进行自我介绍, 引导学生对不同天气认识, 并进一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故事的形式, 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甚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 将书本知识串联起来进一步加深印象, 从而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的。

篇4: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报告

课程整合并不单纯的只是学科教材内某章节间的简单合并,而是结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体现时代的需求,创新性地进行教材加工与再处理。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材既不是圣经,也不是普通的教学资源,教材不仅提供教学材料,同时提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走出“教材就是圣经”的误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

一、课程整合理念

1.一个教师只有当课程意识觉醒和课程研究开始的时候,才是他教育事业的真正开始。

(1)课程不是指某一科目,也不是指教科书,而是包括一切与学生成长有关的能够实现课程标准的全部教育教学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知识、经验、教师、学生、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国家、世界的一切内容。

(2)老师即课程:老师是课程研究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建设者,一个老师的研究水平决定了其课程水平。老师要能站在课程的高度看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把教材当成是圣经,照本宣科。正如有人所说:“教材是乐谱,不同演奏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演奏出风格不同的华彩乐章。”

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国家教材体现的是编写者的意图,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认识地理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并且编写时间较长,与现实生活脱节。通过课程整合,增加富有时代气息、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使整合后的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主题,提高教学实效,体现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1)节省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自主时间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2)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更丰富,内涵更深刻,提高课堂的高度,使学生享有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达到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4.利用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不断研究、反思、总结,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幸福教师教育人生。

5.做有人格尊严、独立创造的课程研究者和领导者。

6.研究透国家课程标准、整合国家现行教材是教師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根据刚要、课标要求,结合我们学校“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育人价值趋向,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按照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中观教学设计的思路,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和思维结合。通过教材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整合

(一)教材内容的整合

教材是对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地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因此,课程资源的整合势必尽可能拓展地理教材内容的领域,向社会、生活、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地理学科自身等各方面拓展。教材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教材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引导作用。

(二)跨学科内容的整合

1. 地理与人文学科间的整合

地理与语文中诗词、谚语、成语等的整合。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许多诗作里蕴含着地势起伏、季节更替、海陆变迁、冰消雪化等各种地理现象,谚语中隐藏着所学地理知识,成语中隐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理解其地理意义,使人深入思考拓宽思路,对所学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的阐释了地势高低对气温高低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地理与自然科学的整合

地理与数学的整合。许多地理问题都要借助数学工具来解决,而数学又要在许多地理问题中得到发展。如“比例尺的测算与换算”、“太阳能坡度的计算”、 “气温与海拔的换算”。

地理与生物的整合。如“新疆瓜果为什么特别甜”、“青藏地区单位面积产量为什么高”。

地理与物理的整合。如“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风的形成”、“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这些都需要两科教师在授课时相互衔接。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程整合

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和交换课程信息,以学生自主收集到的课程信息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师要根据探究的课题,向学生提供网站和数据库的索引,以促进地理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从单个的学习活动向合作学习活动转变;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从孤立的人工背景向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转变。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实需求。

总之,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帮助每一个孩子拥有全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敬畏自然、人地和谐的地理学科信仰。

篇5:初中地理报告范文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海陆是变迁的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最好出示资料片)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咱们同学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一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最终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建立,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出示大陆漂移课件)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

师: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活动:分组讨论。

总结:

生:以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洲与南北美洲慢慢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

生:太平洋在逐渐缩小。

师:太平洋将来命运会怎样呢?

生:会消失。

师:大家把书翻到教材第35页,谁能解释一下图2.16?

生:以前南美洲和非洲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会出现古老地层吻合。

师:看图2.I7解释一下。

生:因为它们原来是该接在一起的。所以有相们的物种分布在不同的两个大洲。

师: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

总结 :

生: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以前不在这里,而是在一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

师:

所有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魏格纳用生命代价收集证据,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这给我们以很大启示,同学们前面讲得都很好。我们对大陆漂移假说探讨这么多还有什么怀疑么?

生: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

师:提得很好。大家回去后收集材料,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好吗?

练习:

1、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

2、大陆学说是在什么时候、谁提出来的?

篇6:初中地理报告范文

北方地区 自然特征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主要地形有:东北平原(三讲、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名山”:“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罗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罗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1.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

2.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3.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1.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2.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1.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

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

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工业生产特征 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

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

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钦、神黄、焦石等。

著名海港: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新建黄骅港。

河港:哈尔滨。资源配置:

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著名的矿产地:

煤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兖州、平朔、神府。

油田:大庆、辽河、吉林、胜利、华北、中原。

海盐:长芦。

铁矿:鞍山、本溪、迁安、磁山。

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著名水电站: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

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

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钢铁、石油、化工、电机、能源、造船、煤炭、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沈阳(东北最大工业中心、多种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化工)、安山(钢铁)、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哈尔滨(电机、制糖、麻纺)、齐齐哈尔(机械)、大庆(石油、化工)、北京(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电子、家电、纺织)、天津(钢铁、化工、造船、电子、纺织)、石家庄(棉纺)、唐山(钢铁、煤炭、陶瓷)、青岛(棉纺、机械)、郑州(棉纺)、洛阳(拖拉机、棉纺)、西安(电子、棉纺、电机)、兰州(能源、化工、机械)、太渊(钢铁、化工、能源)。

重要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陇海—兰新线工业带东段、沿海工业带北段。

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

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最重要的地里分界线、台湾与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平均温在0℃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下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利丰富;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江流、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砻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

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1.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2.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即灌溉便利,也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3.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1.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2.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黏重,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3.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

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1.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

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2.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

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桑蚕。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

淡水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蟹、虾等。

工业生产特征

农业基础: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最

集中的地区,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桑蚕产区。

交通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航运、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

铁路:主要铁路干线构成“六纵三横”铁路网。“三横”:北是陇海线,中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是黎湛—南昆线;“六纵”:京沪、京

九、京广、焦柳、襄渝—川黔、宝成—成昆线。

河内航线:京杭运河(港口: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淮河(港口:蚌埠)、长江干支流(港口:上海、南通、镇江、南京、芫湖、安庆、九江、武汉、宜昌、重庆、宜宾)、珠江干支流(广州、肇庆、梧州)。

沿海港口: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香港、湛江、北海。

资源配置:1.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南岭和横断山区的有色金属矿产最有特色,滇、苏

北、皖北的煤、大陆架是由、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资源也较丰富,四川盆地的井盐,四川是我国铁矿比较丰富的省。著名的矿产地:

煤矿:徐州、“两淮”六盘水、天府; 海盐:莺歌海、布袋;

铁矿:海南、马鞍山、大冶、綦江、攀枝花。有色金属:铜(德兴、东川)、钨(大余)、锑(锡矿山)、铅锌(水口山)、锡(个旧)、汞(铜仁)、铝(修文)。

2.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横断山区、珠江上游、东部沿海各河流。著名水电站有:

长江流域:丹江口、安康、五强溪、葛洲坝、三峡、隔河岩、宝珠寺、乌江渡、二滩;

珠江流域:天生桥、岩滩、西津、大化 钱塘江:新安江、乌溪江 闽江:水口

3.江南丘陵盛产毛竹、茶、油茶、油桐等多种用材林和经济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木材基地、海南、滇南盛产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能源矿产。

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钢铁、有色冶金、化工、能源、造船、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工业布局有沿海向内地发展。

重要工业城市:上海(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南京(化工、电子)、徐州(煤炭)、无锡(纺织)、杭州(丝纺、麻纺、电子、化工)、马鞍山(钢铁)、景德镇(陶瓷、飞机)、武汉(钢铁、棉纺、造船)、十堰(汽车)、宜昌(能源)、长沙(有色冶金)、重庆(能源、钢铁、机械、纺织)、成都(机械、纺织、仪表)、贵州(有色冶金)、南宁(制糖、罐头)、柳州(机械)。

重要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沿海工业地段南段。

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物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主要湖泊:罗布泊

篇7:初中地理报告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微课;辅助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5-0112-0

1“微课”指的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利用视频的形式记录教师对知识点录制的教学过程。微课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它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微课不受时间限制,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初中地理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因此,在复习地理知识时,难度较大,而微课能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全面性与灵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微课的背景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会进步。

一、利用微课解析重点,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在讲解重难点时,把生动形象的微课融入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利用微课中色彩、形状、光度、声音等方面的功能,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生动、有趣。同时,在课堂上,微课能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记忆力,比如,当课文中的内容较为抽象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一部分制作成微课,用动态的画面对难点进行讲解,也可以讲解与绘制同时进行,学生能够一边听讲一边观看动画演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利用微课导入新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对新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提出疑问等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对于结构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幻灯片制作的方式来导入新课程,同时,可以将一些流行歌曲插入到幻灯片中,对于歌曲的选择最好是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巧妙地编入歌曲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将内容编写到歌曲中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重点知识,而且能调动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利用微课复习重点,达到巩固效果

微课可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复习课上学到的知识,达到巩固效果。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想要全面掌握知识点并不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微课的辅助,比如,可以用拼图的方式对地理中各个地区进行组合,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制作一些与课文类似的微课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课文复习的作用。由于微课中已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情况可以及时找教师解答,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四、利用微课整合技能,实现分层教学

初中地理教师应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制作与课程相吻合的地理微课,并且仔细深入地讲解地理内容,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要点。应用微课后,学生不但可以在课上时间学习知识,还能利用闲暇时间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利用微课还可以解决图形类的知识点,确保学生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微课视频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地质变化、气候温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五、利用微课渗透情感,做到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让学生用最充分的情感去学习新的知识。在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大量的谚语、成语加入到微课教学中,比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对南极洲冰层进行的说明,还有人们通常所说的“山水相依”指的就是我国与日本处于近邻的关系。不仅如此,在微课教学中还能用漫画的方式进行演示。通过微课的方式,可以了解更多的自然地理与自己村庄的知识。通过融入情感教育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来自地理的美,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利用微课还能培养学生独立答题与解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比较难的题型时,能找到解题的方法和答题的关键。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形式,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要学习的知识,并且可以反复播放来巩固知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多应用微课形式,重视微课主题内容与素材的选择,从而使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希望未来的微课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价值,让我们步入微课的教学时代。

参考文献:

篇8:初中地理教学与地理观念教育

所谓的地理观念是指人们对地理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它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已不是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发挥学生的地理技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诸如森林减少、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濒危、气候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等世界性的各种灾难和社会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并加以思考,从而对人的社会实践起导向作用,指导着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地理观念教育,有利于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经济与对外交往,这也是世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学一直是以知识教学为主,而且所学知识对于学生毕业后参加社会建设难以致用,这就使得地理学科讨人厌。现在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必然会唤起全社会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重视,从而引起人们对地理教学的广泛关注,重新树立地理学科的新形象。

着重培养的地理新观念有:

第一,整体观念。要树立全球整体意识,充分认识世界各地优势与差异互补在地区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意识,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各国的发展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尤其在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

第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也是贯穿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

第三,地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的观念。地域差异是客观事实,而地域差异有一定的规律性,农业政策和工业生产布局要考虑地域差异。

第四,环境保护观念。要建立大环境观念。要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爱惜森林、保护草地,尊重自然规律;有节制、有计划的利用自然资源;要树立环境价值观念,正确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后果。

第五,人口观念。正确认识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引发的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医困难、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与评价我国人口状况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务必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第六,资源观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为此,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制约性,积极开发新能源。

上一篇:八年级数学阅读材料题下一篇:学校伤害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