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2024-04-22

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精选8篇)

篇1: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镇辖区面积79.33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9882户共26657人。有建制村15个,居委会2个,辖区单位283家,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5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2个,新社会组织6个,个体商业网点240家。××镇党员总数1066人,党委下设25个支部,其中村级党组织15个,社区(居委)党组织2个,机关支部、退休支部各1个,学校党支部4个,非公有制经济联合支部1个,新社会组织联合支部1个。

2012年3月,××镇党委对非公有制经济联合支部、新社会组织联合支部进行了走访,发放党组织建设情况问卷调查表。3月17日,××镇组织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对全镇活动开展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村(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联合支部、新社会组织联合支部、学校、机关等支部委员及群众代表百余人参加会议。会后即组织座谈会,对各类党组织建设情况做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85份,收回85份。其中,乡镇党委建设情况问卷调查表20份,参加调查的对象包括普通党员11人,乡镇干部4人,普通群众5人。问卷中对乡镇党建工作总体评价“好”18份,占90%,“较好”2份,占10%;乡镇发展党员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青壮年外

出务工多,来源渠道窄,11份,占55%。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问卷调查表20份,参加调查的对象包括普通群众6名。问卷中对村党支部工作情况总体意见“好”17份,占85%,“较好”2份,占10%,“一般”1份,占5%;群众工作薄弱环节主要有“历史遗留问题、老上访户问题还没有解决”4份,“家庭贫困户多”6份,“需要帮助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多”6份;社区党组织情况调查问卷10份,参加调查的对象包括普通群众3名。问卷中对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总体评价“好”9份,“较好”1份。问卷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通江居委党支部目前办公用房建成以后,尚未购买办公设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情况调查问卷10份,参加调查的对象包含普通群众4人,对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总体评价“好”6份,“较好”4份,企业党员发挥作用评价“好”4份,企业党组织书记由企业内部推选产生,开展活动效果较好。社会组织党组织情况调查问卷5份,普通群众1人参与调查,对党组织发挥作用总体评价“较好”3份,“一般”2份,党员发挥作用“较好”5份,开展活动形式老套2份,基本没有开展活动3份。远程教育站点情况调查问卷20份,参加调查的对象包含普通群众6份。对远程教育站点作用发挥的总体评价“好”18份,占90%,“较好”2份,占10%,问卷普遍反映对站点管理员工作满意。最想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形势政策的占95%,致富技能、适用技术占85%,站点每2月组织学习次数3次及以上8份,占40%,每月2次的占35%,1次的占25%。站点组织学习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党员外出较多,15份,没有专门经费,12份。

从调查结果看,××镇基层组织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一、××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党员、群众的认可。普遍认为党组织发挥好或较好的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党组织书记威信高,民主决策、监督制度健全完善,执行较好。机关驻村干部发挥良好的作用,并有上级机关结对帮扶,干群关系融洽。

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好。各村均有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所,保证村干部定时集中办公,保证村级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群众娱乐活动、服务群众的场所,各村均有远程教育站点且运转正常。

三、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基本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全面落实,并享有离职补贴、购买养老、医疗保险,严格保障村级办公经费。

××镇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通江居委支部灾后重建办公用房已经完工,但办公设施设备尚未完善。

二、××镇各村没有可供开发的集体土地、山场、果园、林场和水库山塘,发展基础弱;部分村由于受地理环境制约和资源缺乏的影响,难有作为;鼓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各方扶持、服务力度还不够。集体经济收入较低或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高,一方面原因在于××镇丘陵地区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带动功能方面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宜地方的有特色的途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直接影响了村级党组织功能的发挥。

三、农村年轻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前农村年轻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缺乏经济基础作保障,村干部待遇仍然偏低,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二是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青壮年不多,致使农村年轻党员发展的源头不宽。

四、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与群众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进一步变化,群众对农村基层组织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另一方面也说明××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确实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方面强内功、争成效、上质量,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农村基层组织的良好形象。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在组织、策划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把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放在首位。

针对这些问题和现状,××镇将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做好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保障基本办公条件,加快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设施设备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的发挥。

二、要紧紧抓住镇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根本,把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干部和适用型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去抓。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核心在党员干部的素质。要从××实际出发,构建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干部和适用型人才队伍培训教育体系,大幅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和适用型人才的素质,增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积极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机制;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常抓不懈的机制;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农村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建设的工作机制,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012年3月20日

篇2: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结合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全镇15个村的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朝山东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概况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

2010年末,全镇共有基层党支部22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5个,党小组109个,有党员859名,党员总数占全镇总人口的3%,党员中女党员98人,占11%,机关党员113人,农村党员718人,离退休党员27人,少数民族276名,占32%,60岁以上党员167名,占19%;55岁至59岁76名,占8.8%;46岁至54岁132名,占15%;36至45岁210名,占24%;35岁以下274名,占32%。本科以上文化14人,占1.6%;专科文化67人,占7.8%;中专文化66人,占7.7%;高中(中技)文化,45人,占5.2%;初中及以下文化667人,占77.6〃%。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深化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巩固发展先进性

10项制度贯彻落实的同时,结合我镇实际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对活动场所建设的15个村重点抓制度建设,共制作5块牌子上墙。分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览表;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一览表;党员形象一览表;村基本情况一览表;入党誓词等。使村“两委”班子及党员的身份和责任一目了然,起到了督促和自律的作用,有效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

四是做到党员全覆盖。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加强了对党员空白组、党员老化的村民小组领域党建工作的指导,确保实现了无党员空白组的目标,进一步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群众基础。

五是村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在2010年第四届村级组织换届中,15个村依法顺利产生了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产生支部书记15名,副书记17名(专职副书记1名),委员77名。推选党小组长109名。进行换届选举的15个村党组织均选足了支委职数,选举成功率达100%。在选举过程中,实现“一肩挑”的村有1个,选举产生的大朝山东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有文化,整体素质好。通过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也使广大党员提高了认识,加大了“两推”的力度,扩大候选人提名中的民主,提高候选人的群众公认程度,基本做到当选的村党组织委员,群众满意和党组织满意,达到预期目的。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重点抓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自2006年以来在上级部门

近几年来,大朝山东镇农村党建工作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党的基层组织为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农村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和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党员结构不合理。从党员中女党员只有98人,占11%,而60岁以上党员167名,占占到了19%;本科以上文化的只有14人,只占1.6%;而初中及以下文化667人,占到了77.6%,可以看出我镇的党员从性别、年龄、学历结构上都不合理。并且有的村民小组中只有一个80岁以上的老党员,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加之农村中大部分青年都外出打工,给党建带团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经济工作、轻党建工作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认为,经济工作是务实的“硬任务”,收益多、易见成效,反之认为抓党建是务虚的“软任务”,见效慢,且做人的工作,容易得罪人,既麻烦又受气,经济又无收益。把纯粹的经济工作成绩作为衡量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标准,其结果是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都没有上去。从这几年对各村工作年终考核结果看,经济工作好的村,其党建工作也很突出;相反,不重视党建工作的村,其经济工作发展也慢。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忽视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相辅相成、般群众,有的甚至不如一般群众,从而影响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后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规范常规工作、落实重点工作、突破创新工作”为工作思路,结合实际,重点抓以下几个环节:

(一)加强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对村党组织的领导。村党支部书记是带领农村老百姓搞好团结稳定、发展社会经济和增收致富的领头羊,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关系着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地位,要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倡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拓宽选拔渠道,注重从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从而造就一支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

(二)加强教育管理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

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村干部每年接受1次轮训。突出教育培训重点,重点学习政治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开展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业务水平和致富带富能力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致富能力。

(四)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全面实行村干部“基础补贴+绩效补贴+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结构补贴制度,提高村两委、村级五大员、村民小组长、副组长、党小组长的补贴标准。积极探索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兼文书)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退有所养的问题。

(五)竭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因地制宜,走农工商并举、种养加工销售结合的路子,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方式,逐步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切实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中统筹考虑,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健全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定期公开资金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定规划、定项目、定措施,切实把任务落实到村,责任明确到人。

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进一步明确村干部的职责任务,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村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情况,把考核等次与村干部报酬、奖惩、任用直接挂钩,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篇3: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一、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喀什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些农村专业经济行业协会,如各地杏协会、伽师瓜产销协会、蔬菜协会、木纳格葡萄协会、林果业协会、红砖协会、家禽养殖业协会等专业经济协会。这些协会对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各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88个,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有80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32个、农民用水协会48个),据不完全统计在民政部门未登记注册的有108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68个、农民用水协会40个),已登记注册的协会按从业行业分,有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农民用水、农机服务业;按层级分,其中村级56个,乡镇级9个,县级有15个。全区会员总人数为43800人,其中农民42780人,技术人员24人,国家干部60人。

综观全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就其组织形式而言,可分三类:一是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型。即由政府有关部门发起创建的“部门+协会+基地+农户”,为合作模式的专业经济协会。这些协会主要由政府领导或部门领导兼任理事长、有关部门参加,以利用部门技术人才、场地、设备优势和管理经验,并充分利用专业大户的资金、销售网点等优势。这些协会多挂靠行政部门。如喀什地区伽师瓜产销协会、伽师县江巴孜乡杏协会、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团结村蔬菜协会等等。二是能人大户带动型(能人大户+协会+基地+农户),即以乡村能人为技术推广和传播为手段,组成经济联合体,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三是农民自发型。农民会员数量不等,但他们志趣相投、爱好一致,共同围绕某一产业或产品,自发创办“农户+协会+基地”模式的专业经济协会,做到资产联结、技术联手、生产联动,如岳普湖县的孜然协会。

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本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具有农户入会自由、专业性较强、服务周到、互利互惠、干预较少的特点。对于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程度、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虽然呈现出较好的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组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结合层次低,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弱;发展规模小,总量少,入会会员少,辐射带动面小;有一些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没有章程、制度、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利润返还机制和必要的监督机制,利益联合机制也不完善,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在外部环境上,认识程度还不高,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范和提高。

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专业协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基层政府管理微观经济的有益补充。加快全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强我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对组织农业、富裕农民、发展农村的重要作用,从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同时,注重对乡土能人和协会带头人的培养,及时将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来,鼓励其干好事业、干成事业;要注重培育农村经济人才,加大对农村经济人才的挖掘工作,做好相关培训、教育、辅导,切实把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好。

2. 优化部门服务,增强发展活力。

培育发展农业专业经济协会涉及民政、农经、科技等诸多涉农部门,政府及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扶持协会健康发展。登记管理部门按照“边发展、边登记”的原则,放宽登记范围,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对有较好发展前景但暂时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可实行“批准备案制”,先纳入培育范围,逐步培育规范;财政、农业、科技、工商、金融等部门要在资金、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大对协会的扶持力度,使协会的发展尽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鼓励协会主动与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建立联席会制度,加强沟通,及时反映情况,研究解决问题,促进协会快速有序发展。

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素质。

农村经纪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联络员,是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状大的可靠保证。农村经纪人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能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减少和降低农产品在销路环节上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农村经济协会要发展,就要在提高经纪人的基本素质上下工夫,以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首先是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政府部门要把加强农村经纪人基本建设工作纳入日程,积极推行对经纪人的统一实行考评和经常性的考核,确保农村经纪人队伍的正规化。其次要加快对经纪人队伍的基本职业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经纪人公平、诚信的经营理念,努力充当市场价格供求的调节器,做到农产品供大于求时,不恶性压价,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在供不应求时主动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当地农产品可以争取到更大、更稳定的市场。第三是要组织力量开展包括经纪业务、科技信息知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培训,将其业务纳入正规的市场化轨道,引导经纪人逐步由个体营销走上联合、合作之路,帮助更多的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各种难题。

4. 健章立制,规范发展。

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客观规律,从建章立制入手,对已创办的合作组织加强分类指导,促进规范发展。帮助合作组织制定章程,建立民主管理、利益分配、财务管理监督等制度和议事规则,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规范管理行为。制定约束机制和协会的自律公约,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提高行业信用度。发挥同业协调、行业诚信、规范市场、维护会员利益等等的作用,使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5.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采取会议、广播、电视、简报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向全区农村干部群众宣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乡镇广播要开设专栏,对一些运作规范、制度健全、作用明显、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协会,及时总结,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每年评出全区专业协会三强或五强,树立政策导向,形成鼓励引导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良好氛围和气候,加快协会发展。

6.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单列发展专项经费。

各县(市)政府拟在产业发展资金中列出专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作为行业协会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行业协会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进行本行业的人才培训和合作交流等,以及政府委托行业协会的有偿服务,推动地区行业协会民间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凌宏.《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4: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一、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基本情况

绥化市所辖3市6县1区共10个基层种子行政管理机构,所有种子管理机构都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没有参公管理单位。全市人员编制为229人,总从业人数207人,其中编制内实际从业191人,编制外人员16个;学历结构情况: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51人,大专学历135人,中专以下学历21人;年龄结构情况:55岁以上10人,50-55岁49人,45-50岁58人,45岁以下90人。

二、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科学选购种子。在品种未审先推、套牌侵权问题突出的区域,加大品种清理整顿力度,同时,在购种季节加强宣传引导,主要通过领导电视讲话、专家讲座、电视台制作宣传片、滚动字幕、打公告、走村进屯入户发放《致农民一封信》、印发《种子安全常识宣传单》、在种子市场醒目位置悬挂过街宣传横幅等方式,结合当地种植实际情况制定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区域布局规划,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理性购种。

(二)严格种子市场监管。一是市场检查中我们根据审定品种目录,对所有种子市场和门店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品种进行清查,以未审先推、套牌侵权为重点检查对象,并对其涉及品种进行立案调查并严肃处理。二是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及时发现邻省越区销售及外购劣质种子等违法案件;三是重点检查企业和门店的经营资质、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种子标签、经营档案、销售凭证、进货凭证、相关合同或委托书等,对种子直销入户比例较高的地区,我们组织进村入户倒查,寻找问题种子线索,查清种子来源,对来源不清品种要抽样检测品种真实性;四是进村入屯调查无证经营行为和农户购种渠道。同时对农户指导宣传如何正确选购种子;五是健全种子监管长效机制。采取多部门、全方位联动手段,把打假与维权、督办与问责相结合,大力查处影响恶劣的重点案件并公开曝光,從而有效地震慑违法行为,由市政府牵头,农业局、公安、工商、质监、种子管理站、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行动,对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将联合执法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使之形成种子及农资市场检查的一种常态,从而达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最终达到健全和完善种子监管长效机制的目的。

(三)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我市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组织执法人员和种子质量检验人员,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经营的所有品种的种子进行扦样,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杜绝假劣种子下地。对省外非正常渠道流入的种子,加大了监管力度并依法进行抽样、封样、鉴定。

(四)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在良种的推广过程中必须坚持先区域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以区域试验、展示观摩、示范引导的严格流程推广优良新品种。能够让群众在众多审定品种中选择最适合的品种,能够让种子管理部门发挥技术指导职能,推进种子管理部门看禾推介品种、农民看禾选用品种、种子企业看禾营销品种的重要工作。逐步建立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让农民通过观摩去选择种子,种植放心的优良品种,降低种植风险系数,提高良种覆盖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三、县级种子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方面:由于上下种子管理职能不一致,给种整个行业管理带来很多弊端,由于种子管理站缺少了约束种子经营企业和业户的权力,使得种子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

(二)人员方面: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还很缺乏,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受指数的限制得不到聘任。

(三)经费方面:受地方财政财力不足限制,种子管理经费严重不足,种子办案、种子检验经费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种子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执法方面:执法力量弱(由于执法单位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执法独立性、法力辐射范围等方面所决定),法律效率不强,没有独立的强制手段,对种子企业、经营业户的规范、管理、监管只能达到乡镇级水平,对经营活动频繁的村、屯就显得鞭长莫及,致使村、屯农资产品经营混乱,种子事件发生频繁。这种现象应在执法力度,法律效力,执法体系建设和法律受权强制手段上加以解决。

四、几点建议

(一)基层种业执法机构权责不清,需要明确种子管理机构在执法中的职责地位。建议国家给予种子管理机构授权执法。以便更好的发挥种子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职能。在即将开展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职能定位国家授权执法,负责种子市场管理,打击无证经营和假劣种子,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等。建议上级主管理部门在种子管理机构参公管理中以文件形式下发统一口径。

(二)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源头、打假冒,重视种子生产基地的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上要注重源头治理,对种子生产环节要严格清理整顿,对私繁乱制、抢购套购行为要严厉打击,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抓企业、打套牌,重视种子侵权行为的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及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有独立品种权企业的品种在销售之前进行认真核查其真实性,属套牌行为的要坚决给予严厉处罚,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利益,也是规范市场品种的根本环节。

3、抓域外、打越区,重视种子经营环节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吉林等邻省农业主管部门对其域内的种子企业进行严肃治理,从源头上杜绝越区销售行为和销售越区品种,这是我省省界市县种子市场秩序根本性好转的源头所在。

篇5: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省、市、县的部署, 近年来, 旬邑县全面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了基层服务点。其做法是, 同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相结合, 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和播放共享工程文化信息, 实现了二者的共建共享, 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随时点播收看精彩的文化类节目。如:仁安村投资30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戏台, 添置了多媒体投影机, 每周星期六晚7点至9点定时播放“共享工程”内容;土桥镇胡同同村充分发挥服务点的功能, 向农民群众播放科普知识和文化类节目;张洪镇秦家村投资50余万元, 建设了占地500㎡的文化广场, 并在广场安置了大屏幕背投电视, 接通了共享工程节目信号, 每天晚上向村民开放;原底镇西头村共享工程与党员教育、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瓜菜销售“四位一体”, 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苏村服务点配有3台微机, 有专门的管理员, 每天对村民开放。共享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有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有力保障了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 初步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全县财政把文化事业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 首先保障文化事业投入法定增长。年初预算和超收收入分配均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2011一2012年, 全县财政共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8 924.47万元, 投入器材设备折合资金1 124万元, 其中省级投入1 016万元, 县级投入7 818.47万元。老区建设资金554万元,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147万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助资金45万元, 省级文物保护资金225万元, 文化设施维修改造资金15万元, 农村电影惠民放映投入90万元, 广电发射机用房及维修资金30万元,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资金504.85万元, 安排马栏红色旅游资金7 313.62万元, 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200多万元,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入550多万元, 农家书屋投入374万元。

(三) 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积极开展

在上世纪90年代前, 各乡镇都有电影放映队, 对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电影业的逐渐萎缩, 到目前乡镇电影放映队已经所剩无几。旬邑县原有的放映队伍已经全部解散, 现在主要依靠电影公司给予提供放映服务。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他们努力开拓市场, 通过各种方式, 由企业出资组织放映, 老百姓免费享受电影服务。这样, 既解决了资金问题, 提供了电影服务, 又宣传了企业,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10-2013年全县共放映8 500场次。

(四)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根据国家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政策, 各镇村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措施, 充实藏书, 已建成具有农家书屋雏形的各类图书室、阅览室等共计187个, 总投入书籍设备折合资金374万元。其中, 有电子阅览室的共有30个, 占16%。到2013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未能实现均衡发展

一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明显。从公共文化设施看, 镇区明显好于社区。另一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服务范围影响明显, “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很难真正实现。

(二) 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足, 不能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产品的新形式、新内容不多, 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较为单一, 缺乏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从公共图书馆藏书来看, 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33万册, 全县人均藏书1.1册, 藏书量低;从电视和广播覆盖率来看, 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较低;从欣赏演出来看, 全县每村每年只能看半场戏。

(三) 缺乏专业稳定的企业队伍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专业素质偏低。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 人员年龄偏大, 观念相对落后, 知识结构陈旧, 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建设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

按照“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要求,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机会, 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继续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 切实加快后续项目建设。

(二) 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国家要求:“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市县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 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的建设, 由县财政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 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三) 强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

加强对县、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 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在继续加强对县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 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起考核, 促使县和乡镇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发展。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 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篇6: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新时期要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青浦区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责任监督、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机制,收获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选任机制、服务保障、后备队伍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基层党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4-0047-03

一、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基本结构。第一,年龄以中年为主,年轻人少。全区现有农村党组织184个。目前村党组织书记171人,46岁至60岁的共有120人,占70.2%。现有居民区党组织89个,全区目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89人,46岁至60岁的有59人,占比66.2%。45岁以下的年轻人少。第二,学历偏低,以高中以下居多。村党组织书记学历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有77人,占45%,高中、中专及初中以下共有94人,占55%。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学历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有42人,占47.2%,高中中专及初中以下学历的有47人,占52.8%。第三,在岗任期偏长。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在5-10年的有44人,占25.7%;任期10-20年的有37人,占21.6%;任期20年以上的有12人,占7%。3-5年的有43人,占25.1%。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任期5-10年的有25人,占28.1%;任期10-20年的占24.7%;任期20年以上的有5.6%。任期3-5年的占20.2%。第四,身份构成以事业、集体编制的人占大多数。村党组织书记是集体编制的有147人,占到了86%;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是事业编制的有48人,占53.9%,集体编制有36人,占40.4%。第五,地区收入不平衡。青东和青西地区的村党组织书记收入差距较大。

(二)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总体评价较好。调查问卷显示:68.6%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能胜任岗位,30.4%的基本胜任。对目前村(居)党组织书记能力的评价满意占59.8%,较满意占30.1%,基本满意占9%。认为村(居)书记团结班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分别占67.7%和65.6%。在发挥带头作用方面满意的占51.8%,较满意有34.6%,基本满意占8.6%。70.7%的村(居)党组织书记经常与普通党员、普通群众谈心交心。可见,村(居)书记队伍整体是好的。

(三)后备干部有培养有储备。全区目前村后备干部有167人,男性76人,女性91人;35岁以下有143人,占86%,本科以上有115人,占69%;主要来源是大学生村官,有55人,占33%。居民区后备干部目前全区有61人,其中男性有26人,女性有35人;35岁以下有55人,占90%,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3人,占70%;主要来源集中在三支一扶(23人,占38%)和大学生村官(6人,占10%)。可见,村(居)后备干部大多数人学历较高,女性偏多。调查问卷显示:对大学生村官到村、居民区任职后的评价较满意为41.1%,满意占38.7%,基本满意占18.6%。75.8%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应在带教指导下负责具体条线工作。83.8%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在符合选举、选聘的情况下,希望大学生村官能进村(居)班子工作。

二、村(居)书记队伍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一)选优配强干部班子。结合换届选举,配齐配强村(居)党组织班子。从2005年开始,青浦区在基层党组织换届中试点探索“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两票制”等不同的选举方式。2008年起,全区各村(居)党组织选举全部实行“公推直选”,改变了以往“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脱颖而出,优化了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增添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二)强化教育培训。完善村(居)干部轮训制度,把基层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每年组织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岗位轮训和专业研修,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培育挖掘村(居)党组织书记典型,发挥优秀示范作用,2010年成立了青浦区村(居)党组织书记联谊会,通过课题调研的方式,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普遍、趋势性问题进行研讨和总结,为书记们提供了思考和工作交流的平台。

(三)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健全保障机制,明确了村(居)干部的岗位报酬和养老保险,落实了村(居)干部的基本保障,调动了村(居)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稳定了干部队伍。拓展发展空间,从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中选拔街镇领导干部。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村(居)干部参选“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优秀村(居)干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开展从优秀村(居)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工作。近几年,共有9名村(居)干部通过公开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

(四)加强后备干部培养。2006年,实施选聘社会有志青年到村任职、选送机关优秀青年到村挂职、选派结对单位党员干部到村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的“三选工程”,有效增强了农村干部力量。2006年以来,按照市委要求,选聘了334名市区两级“大学生村官”,先后有18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居)“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了村(居)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三、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中以经验为主,创新少。据问卷反馈,61.4%的村(居)党组织书记思想比较保守,创新意识不强。46.1%的书记在工作方法上和处理问题时基本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33%的书记在工作中不善于发动群众。有的党组织书记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办法不多、效果不好。对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村(居)工作缺乏开拓性的研究和思考,存在着“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惑。

(二)任务繁重,权责不清。调查显示,97.8%的村(居)党组织书记精力主要用于镇党委、街镇中心和重点工作。目前,村(居)党组织书记担负的职责繁重,上级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指标都有赖于他们去落实。在动拆迁、三项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矛盾的焦点上。由于权责职能不清,村(居)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手段有限,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很大。

(三)思想上做老好人,顾虑多。一方面,在换届选举时街镇党委在村(居)党组织书记的选配上还是注重平稳,视野不够开阔,基本上聚焦在现任两委班子成员,书记选拔任用渠道比较单一。党支部和居民区委员会都是三年一换届,这三年中,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干工作,第三年又要准备选举,真正开展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年。部分村(居)党组织书记选举前一年“做老好人、不得罪人”“不敢做事、不愿做事”现象比较明显。有些书记仍将村(居)民作为管理对象,个别的甚至将村(居)民作为对立面来看待,认为工作不好做是群众思想太复杂、要求太高。另一方面,受身份、年龄、学历等限制,村(居)党组织书记的晋升机会不多,一些优秀的书记存在“干得再好,也列不了编(指机关、事业编制),离任后还是去拿集体干部退休工资”的思想顾虑。此外,村(居)党组织书记任职期间不计工龄,考进公务员队伍后,工龄却从进入公务员队伍之日起算,感觉不合理。

(四)后备力量不足,基层留人难。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文字工作过多,与群众交流接触的机会太少;非沪籍村官不懂本地方言,难以服务群众;工资待遇较低,平均月薪在2000元,好“苗子”难留。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难留基层工作的原因中,54%的大学生村官来的时候就没有打算多呆,只是为了能享受考公务员、落户等优惠政策;52.3%的人认为农村生活枯燥,工作后不受重视,归属感不强,心理落差大,不愿意沉下心扎根农村。招录的334名市区两级大学生村官中,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离职的有198人,期满后真正留在村里工作的很少。个别村(居)党组织书记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不够重视,或传帮带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的引导培养带教作用,受换届选举竞争力的影响,怕年轻人抢了位子,直接影响个人利益。

四、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干部选任机制,选配好村(居)党组织书记。一是选优配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首先,要严格选任的标准,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政治标准,选拔党性强,热爱村(居)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坚持能力标准,选拔既有发展经济能力,又有社会管理能力的人;坚持群众标准,选拔宗旨意识强,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其次,增加选举程序的内容。可探索实行述职、演说、答辩等竞争程序,强中选强、优中拔尖,让真正优秀的人做书记。再次,要严肃纪律。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法规政策,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对在选举中买票、贿赂等行为,必须坚决查处,依法办理。此外,建议出台相关规定,使村(居)基层组织与街镇党委的任期相一致,每届任期为5年。二是注重培训教育,提升整体素质。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分级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党组织书记的素质与能力。新一轮换届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新任村(居)党组织书记初任培训,并每年组织开展轮训,采取短班化、专题化,通过案例、研讨、实践等形式,重点加强政治理论、群众工作、区域村域经济、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党务工作知识等培训,突出实效,提高书记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任期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和监督约束工作机制。村(居)党组织书记要签订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状,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上级党委和党员群众监督。加大考核力度,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依法办事等工作制定具体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不搞平衡照顾,对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全年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针对考核结果有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措施,从制度层面促使党组织书记踏踏实实干工作。四是尽快建立村(居)党组织书记正常的退岗机制。制定出台具体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退出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退出情形和落实具体的操作办法。对工作无成效、群众不认可的党组织书记,上级党委要及时进行撤换调整,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居)委主任,要对其劝退,对劝而不退的,街镇党委要指导村、居民区党组织提请村、居民区代表会议罢免,从而破除村(居)干部只进不出的“惰性思维”。可针对实际,规定退休年龄,最好年龄限制在55岁以下,最高不超过60岁。

(二)提供服务保障,激励村(居)党组织书记。拓宽成长进步渠道,面向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考录公务员;积极推荐提名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提供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舞台;加大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工作力度,更多地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街镇中层干部及街镇领导干部,形成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为党组织书记创造政治上的成长空间;加快村(居)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进程,落实职业化待遇保障;探索建立村(居)党组织书记结构化岗位补贴、基本养老保险、离岗退位的生活保障机制等制度;建议市委出台统一标准,根据村干部在岗年限和工作考核情况,保证干龄补贴和生活补贴,从而使一些不能解决公务员事业单位身份、长期在村(居)工作的优秀党组织书记没有后顾之忧。

(三)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做好育苗工程,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培养接班人。第一,拓宽选拔渠道。一是招录一批。明确选拔标准、程序和培养管理措施,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招录一批热爱基层工作、群众基础较好、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后备干部队伍。二是下派一批。从各街镇管理的集体干部中选择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同志到村、居民区任职,担任条线干部、助理等职,通过定向培养,为村、居民区储备一批书记后备人选队伍。三是留住一批。进一步扩大本地生源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居官”中的比例,对经过一定时间培养,考察符合要求的,及时提拔使用或由组织推荐参加民主选举,进入“两委”班子,使之安心扎根。第二,加强教育管理。各街镇要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对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参加教育培训情况、考察考核情况以及工作成绩和奖惩等进行详细记载,并以此建立村(居)后备干部定期考察调整制度,做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可以将后备干部纳入民主评议村居干部范围,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推进村级优秀后备干部到镇机关、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制度,放到一线岗位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第三,打通成长通道。村(居)后备干部、条线干部通常多是在村里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本村人,党员群众对他们比较熟悉,相对来说,他们更容易被党员群众所接受。因此,要在村(居)切实建立起后备干部、条线干部——中层干部——村(居)主任、书记梯队的良性循环,确保基层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充足稳定。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副教授

篇7: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一开展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团共建的必要性

学生基层党团共建是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机制。开展学生基层党团共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基层党团共建是“四群”教育活动的重要抓手。

为了解目前高校学生基层党团共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索学生基层党团共建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开展了这项研究, 并且决定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选择本科生学生党支部和基层团组织的共建作为研究对象 (1) , 希望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共建机制, 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团工作的开展。

二本调查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路径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多数封闭式问题结合少数开放式问题, 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 共33题。

2. 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昆明医科大学11个学院 (部) 本科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本科学生党员。课题组先在学校小范围内试行问卷调查,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和被调查者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 最后再进行正式调查。正式调查时, 课题组将调查问卷分发给各学院的学生党支部书记, 请他们召集部分学生党员填写调查问卷后交回课题组。

3. 问卷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1份, 收回111份, 回收率为91.7%, 其中, 有效问卷为110份, 有效问卷率为99.1%。问卷分配为:11个学院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各1份, 共计11份;每个学院学生党员10份, 共计110份。课题组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编号, 再逐题进行了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 调查对象信息说明

本次调查的对象中男性为32人, 占29.09%, 女性为78人, 占70.91%。被调查者中, 教师7人, 占6.36%, 均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为103人, 占93.64%;其中, 高中学历103人, 占93.64%, 本科学历为1人, 占0.91%, 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 占4.54%, 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 占0.91%, 高中学历均为在校本科生, 其余为学生党支部书记, 均为教师。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在25岁以下的为102人, 占92.73%, 25岁以上的为8人, 占7.27%;党龄在1年以下的为59人, 占53.64%, 党龄1~3年的为40人, 占36.36%, 党龄3年以上的为11人, 占10%。

2. 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情况

在被调查对象中, 有49人认为党组织在共青团员中“很有吸引力”, 占44.55%;认为“较有吸引力”的有45人, 占40.91%;认为影响力“一般”的有15人, 占13.64%;“不知道”的有1人, 占0.91%。绝大部分学生对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很认同, 党的执政基础在学生中是很稳固的, 但部分调查者认为影响力“一般”, 说明部分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有弱化的倾向。

3. 学生党员的地位和权威性情况

在“您认为学生党员在教师心目中是否受重视”中, 选择“非常重视”的有34人, 占30.91%;认为“比较重视”的有41人, 占37.27%;选择“一般”的有27人, 占24.55%;选择“很不重视”的有4人, 占3.64%;选择“说不清”的有4人, 占3.64%。在“您认为学生党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中, 选择“非常高”的有15人, 占13.64%;选择“比较高”的有46人, 占41.82%;选择“一般”的有37人, 占33.64%;认为“不高”的有5人, 占4.54%;选择“说不清”的有7人, 占6.36%。可见, 学生党员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较高, 其中, 在教师心目中受重视程度更高;但是, 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权威性却不容乐观, 说明学生党员对自身的地位和权威性有些信心不足, 也说明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认同度不高。

4. 学生党团组织之间的沟通情况

学生党团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开展党团共建的前提和保证。在“您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带领团员共同进步的情况如何”中, 选择“非常好”的有13人, 占11.82%;选择“很好”的有58人, 占52.73%;选择“一般”的有28人, 占25.45%;认为“没有发挥作用”的有8人, 占7.27%;认为“说不清”的有3人, 占2.73%。

5. 学生基层党团组织联合开展活动情况

举办活动是一个组织正常开展工作的必要形式, 在“对于党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 您的参与程度是什么”中, 选择“积极参与”的有84人, 占76.36%;选择“感兴趣就参与”的有16人, 占14.55%;选择“被动地参与、不参加”的有10人, 占9.09%。总体来看, 学生们参与党团组织活动的热情很高, 主要原因是高校中党团组织活动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但仍有约两成的学生并非积极参与党团组织活动, 这说明党团组织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6.“推优”工作开展情况

高校“推优”工作是团组织联系学生党组织的重要渠道, 是高校学生入党的必经程序。在“您认为您所在学院基层团组织‘推优’的作用发挥情况如何”中, 有31人认为“非常好”, 占28.18%;有54人认为“比较好”, 占49.09%;有23人认为“一般”, 占20.91%;有2人认为“很不好”, 占1.82%。可见, 基层团组织开展的“推优”工作总体上作用发挥较好, 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主要是要加强“推优”的严肃性, 细化“推优”的具体标准, 要把它当作是端正申请人入党态度, 培养其政治民主意识的重要形式。

7. 学生基层党团制度共建情况

制度建设是党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 党团共建要建出成效, 必须要有相关制度的支撑。在“您认为您所在的学生党支部与基层团组织共建方面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健全规范的好制度”中, 有29人选择了“有制度且能较好执行”, 占26.36%;有16人选择了“有, 但执行力度不够”, 占14.55%;有14人选择了“没有”, 占12.73%;有51人选择了“不了解”, 占46.36%。

8. 学生基层党团共建的活动形式情况

党团共建的活动形式是共建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 要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并结合当前形势和任务, 合理确定活动形式。

说明:A、社会实践;B、“三会一课”一起开展;C、形势政策报告会;D、文艺活动;E、党团组织开放日;F、以党风为引领, 带动学风、班风建设;G、学生党员联系团支部;H、学生党支部指导团支部开展活动;I、建立党员列席班团干部会议制度;J、建立学生党支部和分团委联席会议制度;K、推进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社团;L、其他 (组织党团组织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选择“社会实践”的被调查者最多, “文艺活动”次之, 第三是“以党风为引领, 带动学风、班风建设”, 第四是“三会一课”一起开展, 最少的是“建立党员列席班团干部会议制度”。可见,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走出学校课堂, 到社会课堂中去锻炼, 才能有效地开展党团活动, 同时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 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党团活动。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党员参与班团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 一是他们有可能认为这些制度容易流于形式, 不易实施;二是可能他们对参与班团管理等不感兴趣;三是保障他们参与管理的工作机制不健全。因此, 应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党员参与班 (年) 级和班团事务管理的机制, 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动周围的同学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这也启示我们在组织学生党团活动时要注意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 多采用寓教于乐、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

9. 学生基层党团共建的障碍

篇8:双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专题报告

关键词:美术;大众传媒;美术学;传播学

美术的发展离不开传播,研究美术的传播少不了对传播媒介的关注。在当代传播媒介中,电视作为最普及,最快捷,最大众性的传播媒介,在人们群众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宣传作用。

为了准确了解我国现阶段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受众情况,观众对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了解情况和对于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评价和建议,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经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关于我国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受众调查问卷,以便对我国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通过对回收回来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项目组对于现阶段我国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受众情况有了一个较为科学准确的了解并对我们调查结果加以分析。

一、是否观看过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

对于这一项调查经过数据统计我们了解到,在有效的824份问卷中,经常观看的人所占的百分比为3%,偶尔观看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25%,知道但没有观看过得人数所占的比例为32%,从未观看过的人数所占比例为40%。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现阶段我国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受众程度还是很低的,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专题类电视节目如音乐,舞蹈专题类电视节目仍旧有很大差距,因此对于我国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受众度的调查研究是是势在必行的,这与电视作为最普遍的大众传媒手段对于美术教育的开展,美术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有关。

二、平时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美术知识

通过对这一项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美术知识的各种渠道所占比例基本上接近,而在这些了解渠道中,通过电视渠道了解到美术知识的占到35%,这在各种渠道中是相对较低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电视作为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美术的结合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视这一传播媒介对美术知识进行传播,仍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三、是否对了解美术知识感兴趣?

通过这项调查我们了解到,在被调查的人中,有20%的人对了解美术知识非常感情趣,37%的人对于了解美术知识比较感兴趣,15%表示对于了解美术知识一般不在乎,28%的人对于了解美术知识不感兴趣。从这项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数人对于了解美术知识还是具有一定兴趣的,这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说明,在理论上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现阶段是拥有较为广阔的需求空间的,也说明了第一项调查中我国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受众度不高与人们对于了解美术知识态度并无直接关系。

四、是否对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感兴趣?

通过对这一项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在没有观看过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人中,非常感情趣的人数所占比例为24%,比较感兴趣的人数所占比例为42%,一般不在乎的人数所占比例为22%,不感兴趣的人数所占比例为10%,感到反感的人数所占比例为2%。

在对于观看过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人群中,对于是否对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感兴趣这一项的数据统计为,非常感兴趣的人数所占比例为13%,比较感兴趣的人数所占比例为27%,一般不在乎的人数所占比例为20%,不感兴趣的人数所占比例为35%,感到反感的人数所占比例为5%。

在这一项调查中,我们对未观看过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人群与观看过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人群对于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感兴趣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未观看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美术专题类电视的感兴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不感兴趣和反感的人数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而在观看过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感兴趣程度有一个明显的下降,不感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多。

五、对美术专题类的电视节目了解情况

通过对被调查者能够说出几个美术专题类的电视节目数据统计,能够说出三个以上的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所占比例为6%,能够说出两到三个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所占比例为14%,能够说出一个节目的人数所占比例为29%,不记得节目名字的人数所占比例为11%,没看过不知道的人数为40%。

从这项调查数据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观众对于美术专题类电视的认知有很大的欠缺,从一方面也发映出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给观众的印象不够深刻,节目的吸引力不强,本质上仍旧是其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单一陈旧所导致的原因。

六、对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评价和建议

对于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评价这一项的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除去没有观看过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人,观看过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人中,1%的人认为现阶段我国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节目内容充实有趣,3%的人认为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的节目形式新颖,78%的人认为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内容枯燥无聊,85%的人认为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形式陈旧缺乏创新。

由此可以反映出现阶段美术专题类电视节目给观众的印象是节目形式陈旧,节目内容枯燥,也说明了美术专题类节目在内容和形式是确实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为我们接下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基本方向。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试卷带答案下一篇:长泰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