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5-05

关于基层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关于基层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基层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基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淮安大文化建设、维护群众文化权益,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稳定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近期我们就基层文化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概况

近两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市的基层文化工作取得较好的业绩。截止2008年底,全市116个乡镇在2006年前已建成60个乡镇文化站,2007年建成21个,2008年建成12个,目前全市仍有23个乡镇文化站没有达标。县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工作较为活跃,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较为丰富。有不少文化品牌、文化名牌在省内外、国内外榜上有名。楚州区的博里是全国著名的农民画之乡,近些年来,有近300幅作品先后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挪威、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展出,30多件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金湖的秧歌、南闸的民歌都是国家级、省级传统特色文化项目。金湖的秧歌被列为省首批重点保护对象。南闸民歌被中央电视台采编摄制向海内外推介。在今年10月份江苏、浙江、上海三个省(市)联合举办的小戏、小品比赛中,我市选送的《忆江南》获得了全省唯一的一个大奖。在调研中,我们深深地感到,我市的基层文化建设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着一定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二、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基层文化阵地偏少。目前全市各乡镇虽然都有文化站,但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存在“一个人,一间房,一桌一凳一公章”的“五个一”的窘境,很难有所作为,并且文化站多数都在乡镇政府大院内,成了机关的活动室,农民只能“望站兴叹”。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出现滑坡。过去遍及农村的广播现在是所剩无几。村级农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更是有名无实,大部分村都没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甚至文化下乡,到一个村竟找不到一个地方放电影,就更谈不上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添置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造成群众业余以麻将、扑克为伴,影响了乡风文明和社会治安建设。近几年来,我市农村文化阵地普遍出现被出卖、拆除、挤占、挪用、出租等现象,文化基础设施流失严重。全市有58个文广站没有阵地活动设施,比如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培训室、舞厅,文体活动场所等。只有37个站设有单一的乒乓球室、阅览室、棋牌室、舞厅,或者是多室合一,活动时间也不正常。全市有27个文广站没有一册图书,藏书在200册以上的也只有59个。由于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普遍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很少有人借阅。目前,全市无基础设施但偶尔能开展活动的乡镇只有95个。淮阴区24个乡镇,改革前文化基础设施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达到了一定标准,但现在却有13个乡镇无站房,占54%。仅有办公室或宿舍的为3个,余下8个中有4家活动用房都是程度不同的危房、破房。

农村影剧院是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现存85个,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造的有33个,普遍是危房破房而失去作用,能用的影剧院大多也被出租、出卖或改作它用。多年来一直作为农村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电影放映,目前萧条冷落,放了电影也没有人看。在盱眙调研时,一名文广站长说:“我们放一场电影只补贴80元,除去我们往返取片的交通费,出租车费,晚上夜霄的开支,我们还不够成本费呢。还有就是放电影也是小孩子和老人来看的,总共也不过20多人”

(二)基层文化管理较乱。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滞后,现有的广播站、影剧院、文化馆、图书室等设施简陋,有的已破旧不堪,且利用率不高,管理存在失控现象,少数图书馆、文化站、广播站名存实亡。个别文化设施里面缺少文化内容,有的活动用房被挪用、挤占。场馆资源闲置浪费与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的现实矛盾较为突出。不少文广站没有安排专职文化干部,即使有文化专干,也没有制定专门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专职不专用。文化专干不是被派包村蹲点,就是挂职做其它工作,或和其他乡镇干部一样招商引资,其工作任务和目标考核主要是非文化项目。过去的文化站长不少是从多才多艺的教师中选拔,或者是经过多年的培训磨炼,大都业务能力较强且爱岗敬业。但在改革中有80%以上被作为富余人员转岗、二线或辞退。楚州区27个文广站长中,目前在岗的只有2人是原文化站长。涟水县31个文广站,只有老文化站长6人。金湖县则没有1个文广站长是原文化站长。接任的因为没有明确的录用标准,大多是外行且文化程度不高。

(三)基层文化队伍松散。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队伍不够稳定,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力量薄弱,而且在乡镇机构改

革时又被大幅度精简。宣传文化专干专而不专,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学历普遍偏低,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知识,专业化水平低,难以胜任工作需要。同时宣传文化专干兼职过多,有效投入宣传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太少。近年来由于阵地流失、经费缺乏等原因,全市有一半以上的乡镇常年没有开展过文化活动。许多农民常年看不到一场戏、电影、文艺演出或一本书,参与不了一次文体活动,文化生活十分贫乏。能够开展活动的乡镇,也仅局限在小范围的单项活动,比如校园文化、机关乒乓球比赛等,且活动次数也很少。能够在节庆期间举办大型传统性文化活动的,也只是个别乡镇。毋庸讳言,这些直接影响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也影响了我市丰厚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事实上已经出现了文化资源的流失,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的断裂。许多民间文艺亟待抢救,继承和发展特色文化,培养传人,已迫在眉睫。

(四)农村宗教文化盛行,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农村基督教、佛教发展迅速、人数激剧增加已到惊人的程度。我们在淮阴区调查时发现,宋集镇4万人中,现有基督教徒6千多人,全镇有13个教堂。共产党员却只有1300人。北吴集镇2万人,现有基督教徒5800多人,是全镇共产党员人数的3倍。他们在19个村建立了37个教堂或集会点。他们活动正常,风雨无阻。农村文化资源大部分已为他们所用,比如宣传文化器材、农村文艺团队或者老宣传队员。他们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村入户,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教义和入教的好处。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基本被他们所占领,共产党、社会主义等先进科学理念和主流文化在一些地方已经严重丧失。

(五)基层文化活动不实。虽然我们反复强调“围绕”、“紧贴”,但实践操作中总是“围不住”、“贴不紧”,形成不了整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说各重要”的“两张皮”现象较严重。在座谈和走访中,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宣传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重宣传、轻过程,重形式、轻实效。导致群众积极性不大,热情不高。

三、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

(一)重视不够。一些县区、乡镇领导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和工农业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因而对宣传、贯彻、落实有关规定政策重视不够,致使基层文化工作始终在低水平上运行。一是基层领导重视不够。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乡镇领导没有把农村文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缺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和决策。比如据反映,在农村区划调整时,绝大部分乡镇文化站不仅没有纳入规划,而且被削减掉了;接着,乡镇机构改革时,不少地方出于甩包袱的考虑,也将文化站这个不苦钱的单位当着包袱甩了。各地乡镇政府应该重点投入的公益性文化建设基本都没有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无人过问。

(二)投入不足。由于市、区两级财政只能保吃饭、保运转,近几年对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投入很少,乡一级财政基本上拿不出专门的文化活动经费,致使有些农村基层开展文化活动陷于无阵地、无资金、无队伍的状况。文化干部的工资福利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严重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说,农村机构改革前的乡镇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是较好的,也可以说是我市农村文化力量最好的时期。他们为丰富农村文化、促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创造了许多淮安的文化品牌,为淮安市争得了荣誉。但是令人寒心的是,目前,大多文化专干工资福利基本没有保障,养老、医疗保险更得不到落实。据统计,全市55个文广站人员工资是靠自收自支,20个站靠乡财政40%-60%不等的差额拨款。一些乡镇的文化专干因为完不成规定的招商引资、筹粮要款任务,只能拿到30%的国标工资。有的乡镇强调文化专干离岗创业,每月只给200元、300元不等的补贴。还有的不发工资,只给一间房屋或分配创收项目创收补文。有的文化专干已经两年多没有拿到工资了。一些文化专干被迫下岗、离岗或外出打工。当前,基层文化工作者普遍精神状态较差,不少人心灰意冷,对基层文化建设缺乏信心。根据调查,绝大部分乡镇对文化站的设施设备及其活动基本没有投入,个别地方一年当中难得搞的1-2次活动,大多由文化干部自己想办法筹措或借支的。中央及省、市有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基本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现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是“吃饭财政”,不少乡镇负债累累。尤其是农村实行 “二免三补”税费政策后,更加加剧了乡镇财力的压力,这也是乡镇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体制不顺。县乡机构改革后,乡镇宣传文化站归乡镇管理,县区文化部门业务指导,对文化站的约束力很小,“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工作开展的难度增大。据调查,乡镇文化站改为“文广站”后,出现了谁能苦钱就用谁的现象,名为“文广站”,实际上文化已名存实亡。全市有61个乡镇文广站将有线电视产业化运作承包给私人或个体经营。还有的乡镇将有线电视作为生财养人的地方,把改革中分流的人员安置进文广站,有的文广站挂名领工资的达19人之多。其中的文化专干因为不能苦钱多数被剥离出来。

四、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基层文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和改进: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领导和引导。农村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加快江苏文明城市建设、淮安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方面。搞好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增强基层政权建设,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挖掘整理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管理乡镇文化市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农村文化站又是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的职能在农村的延伸。她还是基层文化的综合管理部门,具有其它部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希望各级领导从解决“三农”问题通盘考虑,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乡镇文化建设。

(二)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农村文化事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增强活力。政府兴办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积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通过增加自我创收,解决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短缺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改变观念,立足本土,重视和发挥农民自身作用,引导农民组建文化大院、书画室,自办文化,成为文化专业户,使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有效盘活农村文化资源,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基层宣传文化阵地。要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采取政府投资、城乡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加快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如县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的重建、改造步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集镇要建立综合性文化站,村要有文化室、文化中心户等,逐步建立健全县、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在村庄规划中预留文化活动用地,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和广场,确保中心村庄有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场地和5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一般村庄有不少与300平方米的场地和3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管理和使用好文化设施。

(四)锻造队伍,建设一支稳定而健全的农村宣传文艺骨干队伍。农村宣传文艺骨干队伍是农村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和中坚力量。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调整乡镇文化站布局,完善其功能,确保有编制、有经费。有阵地,同时逐步解决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问题,明确他们的身份,提高他们的经济收人和生活水平。要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把群众中那些热爱农村文化,有文化特长和组织才能的文化青年及时选拔出来,组织起来,给以必要的辅导、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与支持,要广泛动员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有一定文艺专长,热心农村文化工作,并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学生投身农村文化建设。鼓励他们扎扎实实、坚韧不拔、为农民服务,为社会奉献,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散落民间的文化使者和活动支点。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先进事迹,使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要根据文化站建设需要,选聘好文化干部。建议由文化、人事部门共同制定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凡被正式录用的文化专干,人员工资应明确仍由县财政负担,按年划拨到各乡镇。事业发展、活动经费和文化干部的相关福利均由乡镇负担,并确保到位。对原先一部分业务和思想素质都较强的老文化站长可调回文化站工作,并妥善解决好工资福利等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和传帮带作用;对于已退休的文化干部要确保他们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对于退休的民办文化站长要作为协保人员保障他们的生活;对文化专干岗位空缺的,一定要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杜绝乡镇文化站人员进入的随意性,促进基层文化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文化站建设。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的设施建设,要以县(区)、乡镇两级投入为主,省、市给予适当扶持。根据我市乡镇财力普遍薄弱的状况,建议市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用于乡镇文化站建设,对达标单位进行补助。对集体或个人参与投资共同建设的文化站,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股份合作制。能够对文化站资产保值、增值,且不改变其文化服务功能的,政府要出台、扶持和鼓励政策,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要把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制定文化公益性事业经费投入的硬性指标。建议根据当地经济状况,按财政支出比例明确经费投入的具体标准,原则上不低于中共淮安财政每年按辖区人口一般年人均不少于0.5元安排基层宣传文化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实行预算年报制、使用报告制、定期检查与年终通报制度等。

(六)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好基层文化建设服务体系。我们要按照标准要求,恢复和建立乡镇文化站(活动中心)。依据十五规划中提出每乡镇建立文化站的要求,按照“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关于开展江苏省乡镇文化站(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参照周边市乡镇文化机构设置的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恢复乡镇文化站(活动中心)建制,并明确乡镇文化站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现有的文化站目标管理责任制,恢复和完善“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这是加强农村文化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可靠保障。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活动中心)综合设施的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000平方米。凡是公共文化设施,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变卖、出租、挪用或变更其服务功能。城镇建设确需占用文化设施用地的,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拆一还一,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相关的乡镇文化站建设,还应于省、市规划的沿宁连路文化带、古运河风光带、环洪泽湖风光带、以及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等相融合,结合旅游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文化站。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旅游文化,创造若干最具淮安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农村文化品牌。

(七)建议召开一次淮安市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将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建设进行通盘考虑,制定新形势下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出台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县、乡党委、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制定硬性标准纳入县(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全面动员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开创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篇2:关于基层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双河乡位于宣威市正北部,距城区73公里,国土面积111.3平方公里,海拔1420至2480.8米,辖10个村民委员会、66个村民小组、125个自然村,2009年末人口32313人。近年来,我乡进一步加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力度,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宣传教育、狠抓基础建设、开展各类活动等措施,促使全乡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近期我乡就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表明,近年来,我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特别是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同时,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和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党的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逐步形成了一个适合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思路,即,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以建好各类宣传文化阵地为基础,以壮大各类文化队伍为保障,坚持“三贴近”原则,坚 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更加注重亲民、便民、利民,积极组织、全力支持开展能使农民群众得到娱乐、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内容健康的文艺活动。目前,全乡设宣传委员1名,从事宣传文化工作的人3名,均属兼职人员。平均年龄为26岁,大学文化程度1人,大专(高中)文化程度3人。全乡辖10个村委会,每村安排1名宣传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均属兼职人员。

二、突出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我乡在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文化阵地少。宣传文化阵地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宣传文化队伍的建设。由于对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宣传文化阵地萎缩较为严重。目前全乡文化站只有一个人开展工作,很难有所作为,并且文化站设在乡政府大院内,成了机关活动室,农民只能“望站兴叹”。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出现滑坡。过去遍及农村的广播现在所剩无几。村级农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不健全,大部分村都没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甚至文化下乡,到一个村竟找不到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放电影,就更谈不上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添臵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难以 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造成群众业余以麻将、扑克为伴,影响了乡风文明和社会治安。

二是队伍不稳定。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队伍不够稳定,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力量薄弱,而且在乡机构改革时又被大幅度精简。宣传文化专干专而不专,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缺乏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知识,专业化水平低,难以胜任工作需要。同时宣传文化工作者兼职过多,有效投入宣传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太少。

三是活动虚。虽然我们反复强调“围绕”、“紧贴”,但实践操作中总是“围不住”、“贴不紧”,形成不了整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说各重要”的“两张皮”现象仍较严重。在座谈和走访中,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宣传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重宣传、轻过程,重形式、轻实效。导致群众积极性不大,热情不高,有抵触情绪。

二、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主要原因:

一是重视不够。一些领导对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及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和工农业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因而对宣传、贯彻、落实有关规定政策重视不够,致使宣传文化工作始终在低水平上运行。

二是投入不足。由于市、区两级财政只能保吃饭、保运转,近几年对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投入很少,乡一级财政基本上拿不出专门的文化活动经费,致使有些农村基层开展文化活动陷于无阵地、无资金、无队伍的状况。

三是体制不顺。机构改革后,乡镇宣传文化站归乡镇管理,上级文化部门业务指导,对宣传文化站的约束力很小,工作开展的难度增大。

四、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乡农村宣传文化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和改进: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及队伍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使其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切实做到“五个纳入”,即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以此从根本上增强宣传文化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为农村文化改革、发展、调整创造良好的政治 4 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确保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地向前推进。

2、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农村文化事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增强活力。政府兴办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积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通过增加自我创收,解决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短缺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改变观念,立足本土,重视和发挥农民自身作用,引导农民组建文化大院、书画室,自办文化,成为文化专业户,使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有效盘活农村文化资源,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强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基层宣传文化阵地。要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采取政府投资、城乡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不 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建立综合性文化站,村要有文化室、文化中心户等,逐步建立健全市、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在村庄规划中预留文化活动用地,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和广场,确保中心村庄有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场地和5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一般村庄有不少与300平方米的场地和3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管理和使用好文化设施。

4、锻造队伍,建设一支稳定而健全的农村宣传文艺骨干队伍。农村宣传文艺骨干队伍是农村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和中坚力量。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调整乡镇文化站布局,完善其功能,确保有编制、有经费。有阵地,同时逐步解决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问题,明确他们的身份,提高他们的经济收人和生活水平。要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把群众中那些热爱农村文化,有文化特长和组织才能的文化青年及时选拔出来,组织起来,给以必要的辅导、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与支持,要广泛动员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有一定文艺专长,热心农村文化工作,并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学生投身农村文化建设。鼓励他们扎扎实实、坚韧不拔、为农民服务,为社会奉献,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散落民间的文化使者和活动支点。要营造全社 会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先进事迹,使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农村宣传文化工作。

总之,我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再创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一流业绩。

篇3:关于基层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查,对策建议

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1.基层文化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

哈尔滨市现有区、县 (市) 文化行政管理机构18个, 各级文化馆21个, 建有乡 (镇) 综合文化站182个, 村文化活动室189个, 村文化大院185个, 村文化中心户436家。

2.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近年来, 哈尔滨市加大了对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多渠道筹措资金, 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2008到2010年, 国家、省、市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4 855万元用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其中, 市级财政投入资金1 500万元, 完成了172个乡 (镇) 综合文化站的新建和改造项目。

3.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形式趋于多样、内容逐步丰富。一是定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全市农民文艺汇演”已连续举办5届, 演出超千场, 参演人员达万余人, 观众达150万人次, 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二是农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崭露头角。各乡 (镇) 、村利用文化阵地, 发挥文艺团队的作用, 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三是各地农民自发组织了自娱自乐、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有的文化活动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如尚志市的“金色田野”农民文艺汇演、阿城市的“金源文化节”、呼兰区的“萧红艺术节”、方正县的“莲花节”、宾县的“二龙山文化艺术节”等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4.农村民间艺术创作方兴未艾

农村业余创作群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涌现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作队伍。如阿城版画, 宾县和通河农民画, 方正剪纸, 呼兰女子拓彩版画等创作团体。其作品不仅在国内美术馆进行展览, 有些还被收藏, 并应邀到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交流, 在国内外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二、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薄弱

哈尔滨市文化投入仅为市财政支出的0.4%左右, 不能满足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需要。由于多年来对文化馆、站基础设施建设及专项活动经费投入不足, 全市10个县 (市) 中文化馆达标的仅为一半。同时, 设施陈旧落后, 制约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一些村没有建立图书室, 有些村图书室提供的书籍较少, 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常读书阅报的基本需求。

2.发展环境不优, 考核制度不健全

一直以来, 农村基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厚。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领导班子的工作业绩考核中偏重经济指标, 文化建设则不作为任期目标的考核内容或考核力度不够、所占分值较小, 客观上造成农村基层干部只注重经济工作而忽视农村文化建设的局面。

3.基层工作者待遇偏低, 缺乏专业系统培训

一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难以落实。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滞后, 基层文化站专业人才匮乏, 乡 (镇) 文化站只有1至2名工作人员, 有的还是兼职。由于受编制等因素的限制, 基层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职称 (职务) 晋升较为困难, 相应的工资待遇也跟不上。二是缺少专业知识培训。一些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年龄偏大, 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由于经费短缺和工作繁忙等原因, 基层文化工作者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交流的机会很少, 知识缺乏更新, 影响农村文化活动的持续创新开展。

4.文化生活单调, 缺乏文化内涵

一方面, 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匮乏, 多数农户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有些家庭年文化生活支出几近于零, 文化活动的群众基础不牢固。另一方面, 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 有些基层文化站对民间乡土艺术挖掘不够, 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单调, 缺乏创新, 趣味型、知识型、科普型、高雅型的文化活动开展较少。

三、对策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 县、乡 (镇) 应重点抓好“两馆一站”建设, 文化馆、站的活动经费应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 每年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 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 扶持和引导区、县 (市) 和乡 (镇) 建设综合性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资助农村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 支持村集体和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筹集资金开展文化活动。鼓励企业开发农村文化产品或创办文化实体。同时, 开展文化结对帮扶, 在市直机关帮扶工作中将文化帮扶作为重点考核指标。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为辅、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的文化投入机制。

2.优化发展环境, 健全考核体系

通过宣传和引导, 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纳入区、县 (市) 、乡 (镇)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纳入创建“文明城镇”、“文明村”等相关评价体系, 纳入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考核分值, 并作为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健全督促检查机制, 避免因农村基层主要领导干部调动影响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机构的评价机制, 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 在全市开展“文化示范乡”、“民间艺术之乡”等命名评比活动。

3.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 完善培训机制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制定优惠政策, 调动文化馆、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选派或公开招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业务精、热心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事业的优秀青年充实到基层文化馆、站工作。切实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待遇, 确保乡 (镇) 文化站站长编制落实到位, 为其提供晋升职称 (职务) 的平台。有条件的乡 (镇) 文化站还可增加1名兼职人员协助开展活动, 并给予补助。加强队伍建设, 明确文化站长的职责, 建立资格认证制度和业务人员考核奖励机制,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业务人员给予奖励。同时,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通过业务培训、进修学习、地区交流、出访考察等形式, 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 更新专业知识。

4.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挖掘文化活动内涵

一是弘扬先进文化理念, 促进乡风文明。开展创建学习型乡 (镇) 、村、学习型家庭活动, 有效遏制农村赌博、“办事”收礼等不正之风, 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乡风文明。二是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探索“三下乡”活动中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流动舞台车、文化大篷车等的作用;鼓励文化单位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知识到基层;鼓励区、县 (市) 文化干部深入乡 (镇) 、村进行文化辅导。三是挖掘传统文化, 扶持文化品牌。挖掘民间民俗文化, 培养民间艺人, 对农村文化品牌、各地农民文化艺术节等进行保护和开发, 广泛宣传, 扩大影响, 提升档次。四是将农村文化活动与农村生态旅游相结合。在乡村旅游景点举办民俗文化图片展和民间艺术表演, 充分挖掘农村文化内涵, 体现出地域风貌、北国风情和民族习俗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对黑土文化和东北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 以文化带动旅游, 以文化和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黄小荣.关于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 2010, (1) .

[2]陈金文, 丁志武.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学习月刊, 2008, (9) .

[3]熊嘉.对农村社区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09, (18) .

[4]吴淑晶.关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学理论, 2009, (3) .

篇4:关于基层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思考

从广义的概念上而言,基层群众的文化就是指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国不断创造和累计的精神财富以及物质财富的总和[1]。从狭义上的概念可以看作是基层的群众在自己本身的职业之外,以自己本身的意愿为基础去参与、开发、娱乐的一种社会性文化。主要是以基层的群众作为整个活动的主体,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的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各种客观环境以及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的文化工作受到了一些制约。因此,只有从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开始做起,才能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提高整体群众的文化水平。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意义

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人口基数大,人们素质普遍偏低”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2]。在我国的13以多的人口之中有近9亿的人口属于基层农业人口,并且在这9亿的人口之中又有绝大多数的人受到的教育水平偏低,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降低了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因此,在这种环境之下,就要求我们尽快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因为,它可以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水平。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经济建设之上,而忽略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可以让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够兼顾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我国平均素质水平。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的问题

第一、前面我们也有说到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并且绝大多数的人口都属于基层群众[3]。因此,要想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那么你要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庞大的人群。那么,随之而来的我们要面临的就是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的考验。不仅如此,因为人口众多并且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因素不同,不同的人对于文化的要求以及理解不同,从而导致群众的文化喜好存在一定程度放入差异性。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之下,就要求我们能够准确的把握群众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接下来文化工作的实施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远,使得一些落后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者无法充分的意识到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基本内涵。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基本不开展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而有些地区即使开展了却只是一个形式之上的工作,没有体现出它最本质的意义。

第三、尽管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人意识到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国的很多基层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文化娱乐的设施以及资源严重缺乏。虽然有些人意识到了自身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并且有意愿去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但是由于资源的匮乏,他们找不到一个有效的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最终导致了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開展水平不高。

三、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具体措施

(一)因教施材。大家都知道,我国地理位置复杂,名族众多,这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导致了人们多余文化工作的理解不同。因此,在进行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建设之中,一定要采取因教施材的措施。在详细的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特文化色之后,制订出具有当地色彩的文化建设方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层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之中享受、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特征,爱上家乡的文化,从而能够有兴趣的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比如,在进行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教育之中,采用的乐器可以是当地的特殊材质制作而成;使用的歌曲可以是当地广为流行的民俗音乐。

(二)分片管理。由于基层群众的数量众多,要想统一开展文化工作的建设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出基层干部的力量,采取分片管理的方法,给每一个干部划分一片负责的工作区。这样的的一种方式,对于干部而言有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不必像以前一样到处的漫无目的的跑,只要认真的跟踪和负责自己管辖之内的群众就可以了。对于基层的群众而言,他们有了自己的专属负责人,在文化工作方面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自己的直接负责人询问,而不再像以前一样,责任不明确,干部之间彼此推辞,导致群众询问无门。但是在实施这样的一个措施之前,一定要保证有关基层干部的文化素养水平是达到了基本水平以上的,对于一些文化水平不达标的基层干部,应该安排统一的培训,在达标之后再安排他们去负责群众。

(三)资源整合。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地区,可以采用资源整合的方法来为基础群众的文化工作提供可以供使用的资源。比如说一些地方政府单位的设施可以采用时间划分的方法,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够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使用,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面向基层群众开放。以此同时,政府还可以组织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对于当地的资源进行一个合理的开发和调配。比如说对于一些未被使用或者说是开发的场地,政府可以组织当地群众进行一个简单的清理和打扫。然后整个各方面的资源把它建设成一个供基层群众使用的文化建设基地,群众可以在闲暇的时间来到这里学习和锻炼。

四、总结

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以及群众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理解群众对于文化的真正需求,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基础群众的文化工作,在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地区,政府则应该给以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它们建设一些基础的文化设施。而有关的基层群众则应该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之上促进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

参考文献:

[1]金亚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J].《思考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

[2]印天才.对新形势下文化战工作的几点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

篇5:关于基层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调研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复杂多变,新常态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了新的态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做好当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坚持资源整合、手段创新,更必须充分地了解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际、掌握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明确基层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县委宣传部专门成立了调研组,针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状

在中央、省市宣传工作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力度,在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乡风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设队伍,夯实工作基石

1.人员结构日趋完善。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工作稳定性不断增强。现任基层宣传委员任职两年以上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54.5%。学历层次逐步提高,拥有研究生、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28%;拥有大专学历的占总人数的37.8%。

2.素质培训不断升级。一是引进来。几年来,坚持邀请我省知名专家、学者祝福恩、朴林等到我县就当前的各热点话题进行讲学。二是走出去。选派优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级培训交流活动。

(二)丰富载体,活跃文化生活

1.文化活动形式多样。2014年开展了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次,小型文艺活动近60场,观众20余万人次。连续两年开展“魅力宾县、百姓舞台”主题系列文体活动,打造宾县文化品牌。积极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成立了多支广场舞队伍和秧歌队。

2.文化设施种类齐全。积极争取省市配套资金,在全县十七个乡镇大力推进文化广场、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截至目前,共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143个、农家书屋127个,新添置图书4万册。

(三)涵育新风,推进文明创建

1.文明村镇逐年增加。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全县已有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镇1个,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镇3个,市级文明村1个。

2.文明好人逐年增多。在全县17个乡镇设立了34个道德讲堂,全县143个行政村均建设了“一图两榜”,实时对村民进行德育渗透。现已累计创建五好文明家庭10 000多户,十星级文明户8 000多户,评选出好公婆、好儿媳近1 000个、孝心少年24个。

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不集中

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级政府投入的资金也有所增加,但是这种投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不同步,与当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的重任亦不匹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乡镇都没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用资金,多数情况下都是有需要了再去申请。再加上由于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宣传文化工作见效慢,大部分资金仍然用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资金投入不足。据乡镇领导反映,有时从上级政府申请下来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受到上级政府的制约,无法根据本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利用,导致资金利用率不高,投入不集中,使得各乡镇无法按照实际需求使用资金。由于缺乏固定的资金支持,一些由村民自发组织成立的文艺演出队伍被迫解散,导致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有所抬头,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阵地建设不主动不重视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种无形的工作,要虚功实做就必须依赖宣传阵地建设。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乡镇对于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够重视,常常是上级要求什么就给什么,多一点儿都不会去做。在如何利用新兴资源,抢占宣传阵地等方面不会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导致现在许多乡镇的阵地建设过于传统、单一,仍旧依靠宣传栏、横幅标语、发放资料、口头宣传等传统方式,忽视了微博、微信、QQ、短信、网络等新兴的传播手段,使得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这些新兴阵地上还存在缺失和不足。而现在一些反对势力已经认识到了这些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利用它们散播谣言和反动言论,对我们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此外,有的村民表示,对于已有的宣传阵地的利用还存在不足,比如宾县台,应该多传播一些正能量,而不是播放大量的广告。还有一些村干部反映,以前配备的村村通喇叭已无法使用,使得在对村民进行法律法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时受到限制。还有些村民表示,平时就要注重发现和挖掘村里的好人好事好榜样,及时宣传,弘扬正能量。

(三)人才培养不到位不及时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离不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目前看来,全县的宣传委员中,兼职的就有37人,占总人数的84.1%,兼职现象严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专职的宣传委员数屈指可数;许多宣传委员学历不够,能力素质有待提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虽然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已经采取定期培训、不间断轮训等方式来培养和锻炼人才,但力度以及频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此外,在培养土生土长、身怀绝技的乡土文化能人、带头人方面同样存在不足。

(四)文化活动不丰富不活跃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体到农村,就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老百姓闲暇之余有事可干,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就目前而言,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缺乏资金、场所和专业人才的指导,导致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简单,一提起活动就只会想到广场舞、大秧歌。文化阵地建设流于形式,比如现在各村都有的农家书屋,由于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导致许多农家书屋疏于管理,藏书种类单一,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以致许多地方的农家书屋都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资源。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许多农民开始用打牌、玩麻将来消磨时光,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仍然存在盲区。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必须真正地强起来、活跃起来。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制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远发展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经济轻精神的观念未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过于重视物质文化的发展,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这种重经济轻精神的观念至今仍未得到完全转变,许多领导仍未认识到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重要性,再加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投入大、见效慢,因此对于此项工作的资金投入一直不足,以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配套设施、基础建设无法顺利推进,使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无处安放,无法开展。

(二)多头分散管理现状未改善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涉及面广,与许多单位、部门的职权范围都有交集,而宣传部门并没有权力直接管理相关单位和部门,只能够指导他们的工作,甚至于对于各乡镇、各单位宣传委员的人选宣传部门都无权干涉,因此这极大地制约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导致工作无法形成统一部署,更无法按照实际情况、实际需求进行资源的统一调配和使用,使得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无法一致推进。

(三)宣传队伍能力建设未提升

只有宣传战线工作者能力素质强起来,才能保证宣传工作有序推进,取得突破。目前来看,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在新常态下,面对新问题,许多干部仍然沿用老办法、旧思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高,调动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方面的思考不够、办法不多,危机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质量不高,完成上级宣传部门交代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办事拖拉,得过且过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农村文化带头人不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现象比较多,留在家里的多数都是老年人和孩子,导致乡土文化出现了断层。对于城市文化的向往使得许多人抛弃了乡土文化,农村乡土文化名人、能人较少,无法有效发挥乡土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不够,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技术指导。

四、意见和建议

针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出相应对策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转变只重经济的观念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利在千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需要精神的支撑。因此,各级领导要尽快转变重物质轻精神的观念,切实认识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够顺利有序推进。针对有些乡镇收入有限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投入、企业投入和民间投入等多种投入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二)树立大宣传的理念

要改变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一项整体工作统一安排和部署,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各个领域的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工作,更是全党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形成全党动手、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

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将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等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不能只宣传我们想宣传的,更要宣传百姓需要的。在充分利用已有媒体资源的同时,更要认识到网络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短信、网校等多种宣传媒介,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进行舆论监督,把好舆论导向,主动占领新兴阵地。

(四)整合资源发动群众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资源,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保证农民群众在闲暇之余有地可去,有事可做。鼓励和支持成立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按时举办文艺会演、娱乐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百姓们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文化活动中,摒弃不良嗜好。尤其要注意发掘乡土气息浓厚的好文艺作品和优秀的乡土文化带头人,充分发挥乡土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品牌。

(五)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

篇6:关于基层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

李阳建筑学一班20102229

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公共图书馆3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3个,博物馆3个;53个乡镇全部建有文化站,2200多个村建有文化大院;莒县、五莲县分别于1996年、1998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莒县招贤镇等3个乡镇(街道)2005年被首批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东港区中盛社区等5个社区2005年被命名为省级文化先进社区。此外,自1997年以来,我市还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先后命名表彰了3批22个社会文化先进乡镇。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省的部署,我市自今年以来全面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调研中了解到,目前,莒县、五莲县已经建成了县级支中心,东港区、岚山区、日照开发区支中心正在建设中;全市80%以上的村建成了基层服务点。乡镇、农村的做法是,同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相结合,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合播放共享工程文化信息,实现了二者的共建共享,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随时点播收看精彩的文化类节目。如,东港区日照街道小莲村投资170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戏台,添置了多媒体投影机,每晚7点至9点定时播放“共享工程”内容;岚山区岚山头街道王家庄充分发挥服务点的功能,向农民群众播放科普知识和文化类节目;莒县招贤镇董家坡村投资4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5000㎡的文化广场,并在广场安置了大屏幕背投电视,接通了共享工程节目信号,每天晚上向村民开放;五莲县许孟镇院西村共享工程与党员教育、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瓜菜销售“四位一体”,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日照开发区车家村服务点配有20多台微机,有专门的管理员,每天对村民开放。共享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①乡镇文化站。目前,全市53个乡镇全部有文化站,编制总数为67人,实有100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39人。各文化站都设有站长,有的还设有副站长。所有文化站中,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的有32个,与其他单位共建共享的有17个,另有4个没有设施;设施面积100—300㎡的有10个,超过300㎡的有7个;“五室”、一场、一院、一校(即:图书室、报刊阅览室、文艺排演室或歌舞厅、游艺活动室、展览室;现代化娱乐场或文化广场;影剧院;农业文化业校)齐全的有12个,只建有“五室”的有7个;乡镇图书室藏书最多的达到5万册,最少的仅有200册,有9个乡镇文化站暂无图书室。②农村文化大院。目前,全市有2200多个村建有文化大院,占全部农村总数的74%,大多数文化大院建有图书室。如,东港区日照街道后楼村建设了包括图书阅览室在内的文体活动中心;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建设了功能完善的图书室、文艺活动室、棋牌室等文体设施,每天对群众开放;莒县招贤镇董家坡村、浮来山镇十里堡村等投资2万多元,在文化广场安置了大型背投彩电,并与共享工程相联接;五莲县洪凝镇大尧居村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文体广场,并投资近10万元建成了电子阅览室,村图书室藏书达到了10000册;

开发区奎山街道后两河村新建成包括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在内的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面积近6000㎡的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村老年文艺队也即将组建。③农村业余文艺表演团体。目前,全市有近200支农村业余文艺表演团体,活跃在广大农村、社区,成为繁荣基层文化的重要力量。其中,莒县夏庄镇周姑剧团被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称号,莒县峤山镇周姑剧团、安庄镇周姑剧团和五莲县许孟镇许孟村艺术团等被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优秀庄户剧团”称号。除镇、村自发组织的活动外,市文化局每年都要开展“科普文化进农家”、“情系热土”、“欢乐乡村”等各类文化下乡活动近百场次。

3.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积极开展。调研中了解到,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各区县、各乡镇都有电影放映队,对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电影业的逐渐萎缩,到目前乡镇电影放映队已经所剩无几。东港区原有的10支放映队伍已经全部解散,现在主要依靠电影公司给予提供放映服务;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开发区现在能坚持放映的共计也仅有15支队伍、29名放映员、18台放映机。在财政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他们努力开拓市场,通过“影企联姻”的方式,由企业出资组织放映,老百姓免费享受电影服务。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提供了电影服务,又宣传了企业,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06年全市共放映农村2030场次,2007年前三季度已放映1900场次。

4.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步展开。由于国家、省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政策刚刚出台,目前,我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也只是处在起步阶段。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措施,充实藏书,已建成具有农家书屋雏形的各类图书室、阅览室等共计200余个,总投资为334.56万元。其中,有电子阅览室的共有44个,占21%。最近,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等15部门根据中办发〔2007〕21号文件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阅读”工程,建设“农家书屋”的意见》,对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07年我市以莒县为试点,在全市建设50个示范“农家书屋”,以后每年递增建设100个,到2010年全市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力争到2015年“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全市行政村。

二、当前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人员工资除外)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致使文化工作举步维艰。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尽管基层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但因为财力薄弱,无力投入;二是由于基层领导同志重经济工作轻文化建设观念的影响,尽管财政状况较好,但不愿投入;三是由于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基层文化建设目标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对县及乡镇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尽管我市已经开展了社会文化先进乡镇的命名工作,但这项工作没有与对基层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相挂钩。有的乡镇在入选市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后,忽视了对社会文化的继续投入和建设,致使出现倒退现象。

2.区县、乡镇、农村三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从区县来看,莒县、五莲县两个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的“两馆”尽管达到了二级馆的要求,但这些设施由于建设时间早,规模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东港区目前没有独立的文化馆和图书馆设施;岚山区目前文化馆、图书馆还是空白。从乡镇来看,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开展科技讲座、扫盲教育、法制宣传、文艺辅导、文艺汇演、游戏娱乐以及农民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的课堂,也是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阵地,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尽管每个乡镇都设立了文化站,但大多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远离居民区,既缺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和场所,又不方便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即使那些有独立场所的文化站,其设施、设备以及投入等也

与综合文化站的要求相差很远。面对这种现实,各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重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工作,在共享工程建设、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群文辅导、参与市里大型文化活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较好的推动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发展。但由于文化设施的制约,他们所开展的工作也还是非常有限的。从农村来看,大多数村文化大院也由于缺少设施和内容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以村图书室为例,目前,有不少村除了按规定征订的党报党刊外,其他藏书极少;即使藏书较多的图书室,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科技、文化、农业、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也寥寥无几,利用率很低。

3.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薄弱,工作不专一。一方面,从目前来看,全市53个乡镇都设有文化站编制,配备了站长,有的还有副站长。但这些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平时大部分时间被抽调到其他岗位从事经济、管理等工作,真正用在文化工作上的精力很少,文化工作无规划、无目标。另一方面,对文化站长选人用人上缺乏针对性,造成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整体学历较低,业务技能较差;再加上由于基层文化工作条件简陋、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运行经费短缺,有些同志从事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缺乏扶持。调研发现,基层政府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资金扶持,农村电影放映经费严重不足。当前的放映主要是通过影企联姻的方式进行,而企业之所以提供赞助费用,根本目的在于宣传企业自身;企业与电影放映单位的协议也是临时性的,一旦协议结束,放映单位没有了资金来源,就会停止放映。因而,这些电影放映活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放映。另一方面,各电影放映队伍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没有能力更新和添置设备,只能使用现有的老式胶片放映机,导致了成本过高。五莲县是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县,通过“影企联姻”,每放映一场电影企业赞助100元,去掉人员工资、运输、片租等费用,仅剩十几元;所放的片子大多是库存片或者是租金便宜的老片,如果租赁新片、大片的话,则成本将大大提高,引进成本低、质量优的数字电影已经势在必行。虽然省、市对农村电影放映补助资金政策已经出台,但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资金目前还没有用于农村电影放映补贴,区县配套资金也还没有到位,对这项资金的使用监管措施还有待加强。

三、关于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明确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全面推进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日照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社会文化先进县、新增1个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市有60%的乡镇成为市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根据这个规划和中办发〔2007〕21号文件要求,我市急需出台一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规划。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建设、教育、民政、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协作,各区县政府配合,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从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入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县已有“两馆”和“共享工程”支中心的要抓紧建设,没有“两馆”和“共享工程”支中心的要抓紧建设。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各乡镇都有一些闲置房屋,它们主要是一些垂直部门设在乡镇的站、所取消后腾出来的,如果将这些房

屋进行适当改造、装修,将其建设成综合文化站,既节约了资金,减轻了乡镇负担,又解决了乡镇文化站设施不足的问题。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以根据情况新建文化站。力争到2008年建成15个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150个村居文化大院,2009年建成30个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300个村居文化大院,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市县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由市文化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3.强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加强对区县、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在继续加强对市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起考核,促使区县和乡镇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发展。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4.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五大重点工程之一。中办发〔2007〕21号文件明确提出:“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改革……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省、市对农村电影放映的资金补助政策已经出台,每放映1场农村公益电影政府补助20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60%,市、县财政分别补贴20%。为保证这笔资金专款专用,省财政厅、省文化厅于11月9日在济南召开了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会议,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进行了部署,出台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了农村电影专项资金。从我市情况看,按照一台设备一年提供300个村的放映服务来计算,2008年要实现全市农村70%的覆盖率的目标,至少需要84台放映设备;而到2010年要实现100%的覆盖的话,则至少需要120台放映设备。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我市可以对补助资金的利用以市场运作方式拟定具体招标方案,对社会公开招标,特别是要引进现代化的数字电影放映服务。要引导和支持民营电影放映企业发展,鼓励电影放映企业和个人在完成政府购买的放映服务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市场、搞活经营。这样,既保证了农村电影放映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又推动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顺利进行,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今后,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覆盖全市城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文艺能手事迹材料下一篇:建立专业联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