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建设年周调度会情况报告7.1

2024-04-28

基层建设年周调度会情况报告7.1(精选3篇)

篇1:基层建设年周调度会情况报告7.1

XX镇基层建设年周调度会情况报告

7月16日上午9点,XX镇基层建设年周调度会在二楼党委会议室准时召开,会议由镇党委书记胡兆群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孟立军、宋 涛、孙怀文、张顺庆、董雅山、汪印河、朱焕龙、苗继武、田小金、李俊生、张久利、王玉胜、付俊岐、李满江、董国友等。无缺席人员。会议逐一听取了15个村的十项工程进度情况和区六项特色帮扶项目汇报及帮扶单位的帮扶情况,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成果汇报。现总结汇报如下:

会议议程

1、听取省确定的“十件实事”工程集中攻坚情况汇报;

2、六个特色帮扶项目开展帮扶情况;

3、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

4、迎接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拉练评比各项准备工作情况。

5、部署各重点帮扶村和联系村对省确定的“十件实事”工程集中攻坚情况及对区确定的六个特色帮扶项目落实情况的专题报告。

会议内容

目前,全镇15个帮建村的安全饮水、稳定用电、垃圾处理、通讯通邮、文化资源共享、危房改造、制定村庄环境

综合整治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八项工程已全面完成。村街道路硬化工程已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中,15个村全部新建村级卫生室,正在与卫生院积极接洽,争取早日动工。同时,重点听取各驻村工作组组长、区政法委、区政府办、区科协三方面的汇报:

四个驻村工作组都有完善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有规范的党组织活动场所标识、齐全的办公设施、完善的制度上墙、整洁的内外环境、完善的党员电教设备、健全的档案资料、实用的文化娱乐场所、适合的党建标语口号。另外十一个联系村正在积极筹建中。每个村都已经建设成居家养老服务站。我镇正在积极进行农民素质培育工程。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区委宣传部具体负责。2.农村科普工作。科协具体负责。

3、农业科技和适用技术,各村都要开办一个夜校。4,深化“法律进乡村”“法律进家庭”活动,司法局负责。

5、结合”双育“工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各个村都在积极筹建特色文化村建设,放心粮油超市已经完成,村街绿化美化已经完成。

卫生整治情况,各村都按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

2012.7.16

篇2:基层建设年周调度会情况报告7.1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省、市、县的部署, 近年来, 旬邑县全面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了基层服务点。其做法是, 同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相结合, 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和播放共享工程文化信息, 实现了二者的共建共享, 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随时点播收看精彩的文化类节目。如:仁安村投资30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戏台, 添置了多媒体投影机, 每周星期六晚7点至9点定时播放“共享工程”内容;土桥镇胡同同村充分发挥服务点的功能, 向农民群众播放科普知识和文化类节目;张洪镇秦家村投资50余万元, 建设了占地500㎡的文化广场, 并在广场安置了大屏幕背投电视, 接通了共享工程节目信号, 每天晚上向村民开放;原底镇西头村共享工程与党员教育、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瓜菜销售“四位一体”, 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苏村服务点配有3台微机, 有专门的管理员, 每天对村民开放。共享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有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有力保障了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 初步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全县财政把文化事业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 首先保障文化事业投入法定增长。年初预算和超收收入分配均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2011一2012年, 全县财政共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8 924.47万元, 投入器材设备折合资金1 124万元, 其中省级投入1 016万元, 县级投入7 818.47万元。老区建设资金554万元,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147万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助资金45万元, 省级文物保护资金225万元, 文化设施维修改造资金15万元, 农村电影惠民放映投入90万元, 广电发射机用房及维修资金30万元,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资金504.85万元, 安排马栏红色旅游资金7 313.62万元, 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200多万元,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入550多万元, 农家书屋投入374万元。

(三) 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积极开展

在上世纪90年代前, 各乡镇都有电影放映队, 对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电影业的逐渐萎缩, 到目前乡镇电影放映队已经所剩无几。旬邑县原有的放映队伍已经全部解散, 现在主要依靠电影公司给予提供放映服务。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他们努力开拓市场, 通过各种方式, 由企业出资组织放映, 老百姓免费享受电影服务。这样, 既解决了资金问题, 提供了电影服务, 又宣传了企业,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10-2013年全县共放映8 500场次。

(四)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根据国家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政策, 各镇村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措施, 充实藏书, 已建成具有农家书屋雏形的各类图书室、阅览室等共计187个, 总投入书籍设备折合资金374万元。其中, 有电子阅览室的共有30个, 占16%。到2013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未能实现均衡发展

一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明显。从公共文化设施看, 镇区明显好于社区。另一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服务范围影响明显, “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很难真正实现。

(二) 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足, 不能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产品的新形式、新内容不多, 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较为单一, 缺乏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从公共图书馆藏书来看, 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33万册, 全县人均藏书1.1册, 藏书量低;从电视和广播覆盖率来看, 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较低;从欣赏演出来看, 全县每村每年只能看半场戏。

(三) 缺乏专业稳定的企业队伍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专业素质偏低。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 人员年龄偏大, 观念相对落后, 知识结构陈旧, 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建设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

按照“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要求,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机会, 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继续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 切实加快后续项目建设。

(二) 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国家要求:“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市县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 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的建设, 由县财政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 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三) 强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

加强对县、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 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在继续加强对县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 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起考核, 促使县和乡镇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发展。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 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篇3:基层建设年周调度会情况报告7.1

一、我县乡村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强大合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齐抓共管机制。把乡村文明行动列入今年全县实施的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之一,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列出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一村一档”任务台账,健全乡镇(街道)干部、村干部和群众党员包片区、包村庄、包街巷的责任机制。二是强化宣传发动,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印制8万余份《致全县人民群众的一封信》,逐户发放;在县电视台开设《我眼中的乡村文明》专题栏目,从百姓视角介绍典型经验做法,曝光脏乱差现象;另外,还通过设置大型宣传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编印《情况交流》等形式,切实增强宣传密度,提升文明意识。

(二)开展提升年行动,提升整体水平。一是清脏治乱集中整治全覆盖。采取“示范片区、典型示范村先行带头,整体达标村、环境治理村随后跟进,干线两侧、政府驻地树立标杆,进村道路、村内街巷严格标准”的方式,组织机关干部、广大群众和保洁人员群力行动。二是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全托管。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县政府与昌邑市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托管合同,建立起“政府统管、市场化运作”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机制,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打破了原先乡镇街道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了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农村保洁工作形成了长效机制。

(三)突出三个重点,培育文明风尚。一是突出道德建设,弘扬文明新风。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围绕“孝”、“诚”两大重点,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表先进典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二是突出素质提升,培育新型农民。积极推进“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工程,结合农村现实问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活动。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各类涉农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育一批技术工人和创业型、技能服务型、生产经营型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一些问题。

(一)群众环卫意识还不强。通过广泛宣传和整治,大多数群众增强了卫生健康意识,认识到环境卫生对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但少部分群众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生活陋习还未根本改变,环境卫生保护意识还不强,主动、自觉参与程度还不高。

(二)监管机制还不全。调研中发现有的乡镇的村规民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与托管公司配合不密切;监管部门督导不及时,保洁人员管理滞后,致使清理力度不大、整治深度不够、清扫覆盖不广、遗留死角太多、垃圾清运迟缓等问题出现。

(三)经费投入还不足。现在我县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与县城相比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太少。在文化发展上,城乡投入明显失调,文化设施分布不匀,呈现出从城镇向乡村逐渐衰减现象。

(四)文化下乡力度还不够。一是文化下乡次数还不够多,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二是文化下乡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强、贴近性不强。三是文化下乡培训度太低。在形式上,搞演出活动的多,办培训、辅导的少。

三、对策建议

(一)要依靠群众巩固清脏治乱集中行动成果。一是提高群众认识,规范群众行为。借助正在开展的驻村帮扶、教育帮扶、“乡村文明、巾帼先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等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要修订完善符合本村实际、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二是坚持依靠群众,主动自觉保护环境。可以通过开展卫生评比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结合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创新有效的活动载体,在我县乡村中内开展每月一次的卫生检查暨“清洁家庭”评比活动,通过上门检查,对每家每户卫生情况进行当场打分,并分成三档,归档并在村部宣传栏公示,年度平均分到达一定额度的清洁家庭予以公开表彰奖励。

(二)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农村保洁机制。一是细化工作职责。科学制定加强保洁公司管理的系列制度,加强对农村环卫一体化运行监督监管,提高清扫保洁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取得预期效果。乡镇(街道)可以指派一名副职和村干部负责此项工作,密切配合托管公司,协调解决有关事项,尤其是监督好保洁员及时到岗、定期清扫等方面问题,切实督促保洁员履职尽责,做到卫生清理全天候、无缝隙。二是完善考核办法。建议城管部门建立对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按质量付费的考核机制,制定严格的信用评定制度,每月考核一次,按考核成绩支付服务费用,督促保洁公司履职尽责。

(三)要加大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一是要筹集资金。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是基础,资金投入是关键。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补贴资金,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政府积极推进。建议政府部门把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在设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以政府的手段着力改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坚持行政化、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建立“党政齐抓、市场主导、社会共建”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进一步畅通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渠道,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兴办乡村公共文化设施。

(四)要加大文化下乡力度增强针对性。一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建立覆盖城乡、城乡一体化的服务网络,让送文化下乡、送戏(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常态化、制度化,让免费开发的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文化惠民的乐园;二是提高文化下乡针对性。在下一步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中,可以针对农村和农民的需要,选择群众看得见的文化事例、听得懂的艺术语言、信得过的人物典型、用得着的产品和服务送下乡,还要有针对性地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其中,把先进文化和舞台精品送到农民群众的生活中。三是丰富形式壮大文化服务队。注重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和积极分子,组建腰鼓、舞龙舞狮、书画等文化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指导。

上一篇:唐诗宋词鉴赏阅读心得下一篇:铁路运输经济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