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2024-05-03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共7篇)

篇1: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唐村中心小学

沈亚凤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同时,我也认识到——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反映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其中,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

一、忠诚教育

将“忠诚”列于首位,这是由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师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忠诚教育事业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

二、关爱学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关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关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理解每一个孩子,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宽容相对;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同时关注孩子的生活、爱好和习性……走进孩子的心灵,跟孩子的心灵亲密接触。

三、教书育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著作《学记》曾经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要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四、为人师表

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五、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就是治学一心一意,就是治学鞠躬尽瘁!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它是在自觉意识形态下逐渐形成的。“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一名“严谨治学”的教师必备思想和品质之一。“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是“严谨治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勤学、勤思、勤动笔,努力让自己成为严谨治学的好教师吧!

学习了教师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教学道路更加指明了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好好教书育人吧,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力争让这些种子在学生的身上生根发芽,让自己无愧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学生!

篇2: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水上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设计: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石桥小学

陈玉山

评析: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石桥小学

高福喜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 教材简析:

《水上飞机》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作者用童话的体裁,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外形、主要种类及各自的用途。向学生展示的是高科技的成果。在表达方式上又采用了总分结构的写法。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要达到一般的“双基”要求,还应重视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的情感。

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能使学生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适应三年级儿童的学习要求,是对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会用“究竟”、“渐渐”造句。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及主要用途。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学习课文总分写法,仿照课文进行读写训练。教学重难点:

1、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及用途,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指导学习总分表达方法,进行读写训练。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1、师: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一百多年前,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豪华游轮在海上触冰了,请看:

2、多媒体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游轮遇难片段。

3、师: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救援设备,救援不及时,这次海难造成了近千名游客遇难。可现在,当“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海难再次发生时,像这样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了,因为我们有了“水上飞机”。

【点评: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小学生未必都见过海难,对海难缺乏感性认识。这里借助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这里既把学生带入到海难的悲痛之中,又渲染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救援设备,救援不及时,而造成惨痛悲剧场景。并及时引出“水上飞机”这一先进设备,引起学生对“水上飞机”的关注,把学生从海难的悲痛中带出,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环境的预设,看似平常,其实匠心独具。】

二、创设情景,探索发现。

多媒体出示:(画面上广阔无边的大海,一架水上飞机停在海面上,一只海鸥围绕飞机盘旋。)

1、如果你是小海鸥,你会想些什么,问些什么?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愿读一读?(指名读)

(1)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读书要想,想它的意思。看谁能把这节的意思读出来(再读)

(2)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这到底奇怪在哪里呢? 板书:长了两个大翅膀。

(3)小海鸥感到好奇,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生交流)

(4)练习用“究竟”说句子。

(5)你们造的句子是“究竟”的一种用法,老师说个句子:“今天我收到一朵花,究竟是哪个同学送给老师的呢?”这里的“究竟”和文中的“究竟”意思一样吗?

(再用这种意思的“究竟”造句)

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同的。

(6)读了这一节你还有什么收获?(再出示刚才的课件,让学生再看刚才出示的画面,了解水上飞机的构造)

(7)指导朗读小海鸥怎么想的这一句,读出奇怪,疑问的语气。

【点评: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小动物都是十分喜爱的,这里创设情境,让学生变成小海鸥,跟随课文中的小海鸥一起去发现,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换词、造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同的。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三、再现情景,突出作用。学习2—6节。

1、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究竟有没有明白呢?大家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读一读2—6节。

(1)交流:小海鸥有没有明白?它知道奇怪的大船是什么了吗?(2)小海鸥是怎么问的,水上飞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谁能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3)评价后同座分别扮演小海鸥、水上飞机,练习表演。(4)指名表演,评价后再表演。

(5)过渡:海上救护机真能救护海上遇难的船只,真了不起,课文中它真的接到了求救警报了,它是怎样前往救援的呢?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

2、多媒体演示《泰坦尼克号新编》:(“泰坦尼克号”遇险,船长向“水上飞机”求救,“海上救护机”是如何起飞,如何降落,如何救援的。让学生感受“海上救护机”的作用。)

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3、教师:一百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如果在今天,还会有那么多的游客死于非命吗?所以海上救护机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海上守护神。

4、刚才演示海上救护的是哪一节?找出来读一读。

【点评:通过角色表演、朗读对话,多媒体演示《泰坦尼克号新编》,再现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解海上救护机的作用,与课始照应,加深对“水上飞机”这一先进设备作用的了解,并以小海鸥的视角去体会对海上救护机的敬佩。】

四、朗读比较,学以致用。学习第八自然段。

1、出示:“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水上飞机渐渐离开水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

【点评:这里跳开第7自然段,去讲授第8自然段,不落俗套。这是顺应教材的内容,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这充分显示了教者驾驭教材的能力。】

(1)指名读。

(2)“渐渐地”是什么意思?能换一个词吗?(慢慢地)

(3)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用红色在“渐渐地”、“迅速”下画红线)。

(4)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去理解。(5)指导用“渐渐”造句。

(6)想象:海上救护机可能怎样救护遇险的船只呢?(7)指导朗读句子.(8)一起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点评:读书贵在疑,一个反问句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次朗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想象朗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但这里读的方式较为单调,如果将分角色读、表演读穿插其中,学生兴趣将更浓,效果将更好。】

五、改换说法,想象练说。学习第7小节。

1、过渡:在海上飞机没接到警报之前,小海鸥和水上飞机还谈了什么呢?

2、出示:“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去扑灭森林大火„„”

(1)这一节是水上飞机一个人说的,你能改成小海鸥和飞机的对话吗?(同桌对话,表演)

(2)指名表演。

(3)你能给这些水上飞机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这些名字取得真贴切。(板书学生给水上飞机起的名字)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上飞机是个大家庭,海上救护机就这三个兄弟吗?想象一下,它还可能有哪些兄弟呢?

(1)学生自由想象,交流。

(2)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一起睁大眼睛来欣赏他们的英姿吧!(多媒体展示水上飞机执行任务的镜头)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想说什么?说说水上飞机的作用。

(4)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出示句式:水上飞机()了!他()很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

4、写话练习。

【点评: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一段教者放手让学生尝试改换说法,情境表演,看画面想象练说,写话练习等形式,水到渠成地了解水上飞机的其它家庭成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六、拓展练习,提高深化。

1、水上飞机的种类很多,它们有不同的作用,为人类作出了贡献。如果长大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那些新作用?

(学生自由畅谈:说说我是 „„„„,我能„„„„)为了实现你们美好的愿望,现在可要好好学习,长大造出更多、更好的水上飞机。

2、总结:水上飞机是高科技产物,它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点评:每个学生都富有奇思妙想,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走出文本,走入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地址: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石桥小学 陈玉山

高福喜 邮编:225826 邮箱:jschenyushan@163.com

篇3: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六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学校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后又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由此,进一步思考学校的教育工作该如何做得更深、做得更细、做得更实,切实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好人生的基础。

一、学校应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场”

学校,本来就是文化传播的场所,是“精神文明的高地”。近年来,广大中小学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学校的教育生态,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品质的提升。笔者认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课题上,学校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当前,就学校整体建设而言,我们有必要对以下问题作出积极思考。

一是重新思考学校的职能。学校是为教育而生,因为有教育,所以就产生了学校。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教育的理解上。究竟什么是教育,不同的教育哲学,就有不同的教育观和不同的学校观。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教育功能加以审视与反思,也不断对学校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种不断拓展的趋势:学校不仅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上起着关键作用,还应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作用,甚至还要争取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生如何面对未知领域与未知生活等方面发挥作用。

这就引起我们新的思考:学校在主要承担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做些什么?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有关能力、素质、核心素养等一系列概念不断被提及,不断被人们所关注。笔者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是学校建设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学校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重要职能。无论是从影响社会的维度,还是从促进人自身发展的维度来看,学校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场”,在这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应当“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办学品位与境界的整体提升。

从这一意义上看,学校还需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并且要在“软件”建设上狠下工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点上墙容易,入心则难。这就需要对学校文化建设作系统构建、整体规划、分部实施、长期坚持、逐步推进。学校要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场,使之在人的成长中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要以细致入微的方式实施德育,以小见大,一言一行显真情,一草一木见精神,让校园处处体现出道德的光彩。

二是切实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从具体工作角度看,学校往往是由德育部门牵头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工作,具体负责规划与实施。这就需要对学校德育系统进行“再造”,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这里要把握好两个工作要点:

要点之一,就是要改变机械地“做加法”的思维模式,而是对德育系统进行整体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新增加的一项德育工作,不应该为此增加课时和活动;也不必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点作为新的德目去代替学校原有的德育内容体系。其实,我们的德育本来就是在为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基础,本来就是在指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使我们的工作目标更明确、要求更集中、过程更科学、资源更整合、学生更主动、成效更显著,正所谓“不做加法做乘法”,努力追求效益最大化。在这一方面,我们还要进行更有成效的探索。

要点之二,就是要对现有的德育要素作合理调整,有增有减,有分有合,正确处理“德目”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使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始终保持一种定力与活力相互作用的合理状态。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这方面采取一些“加强”举措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要改变“突击”与“运动”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载体和平台,努力把这项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体系之中,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使之常态化、经常化、机制化。

三是努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政治进步、教育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它从制度层面体现了先进文化,营造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环境。现代学校制度强调民主与参与,提倡共享与奉献,鼓励质疑与突破,这些理念又具体反映在一些命题上。如:如何建立更能体现人性与法理的学校运行规则,如何重新定义学生的地位、权利与义务,如何重视发挥学生组织的主体作用,如何与家长、社区建立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等等。努力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制度层面的落实。

二、课堂应该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课程与教学构成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课程改革,使之在育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依托学生的全部活动与生活,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科育人,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是课程与教学的实现形式与时空载体,在价值引领中具有超越于日常生活的关键作用。

第一,全面认识教学功能。在学校教育的体系中,教学活动占据绝大部分时空,要高效率、大容量地掌握人类文明的成果(主要是间接知识),我们必须依靠课堂教学。当前,我们要自觉克服课堂教学的目标窄化现象,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意义价值等问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奠基。

从我们对教学功能的哲学分析可知,完整地实现教学的育人功能可以从两个方向去思考。一是思考教育内容自身内含的育人价值,这是教学内容的本体因素。经过数次课程教材改革,我们目前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形式呈现,但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教育目标总体上是匹配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和学生成长需要的。问题是怎样把这些内容用好,更好地引导学生知道一理解一感悟一践行。在这一过程中,确立一种整合思维,创造一种机制,尽可能地将学科打通,主要不是通过量的增加,而是通过学科融合获取更大的教学效益。二是思考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相互作用,这是教学内容的环境因素。即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的育人过程所构成的课堂教学的文化环境,其中最关键的是以师生互动为主要线索的整个教学生态品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播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我们就是要建立起这种教育生态:它应该是友善的、合作的,应该是人道的、宽容的,应该是向善的、进取的。总之,只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保持一致,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第二,合理调整教学体系。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诸多教学要素不断得到优化。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的教学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如:在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上,目前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包括规定的和人为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投入相对不足;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较多,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不大。又如,在教学过程的把握上,总体上对掌握的结果较为关注,而对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氛围等方面因素相对忽视,造成学习结果与学习状态在不同程度上的背离;就学习内容来说,重掌握、轻理解,尤其缺乏对意义与价值的关注,导致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不够,致使主体的参与和体验未能达到一种更深的程度。再比如,教学评价的思路、方式不尽科学,在内容考察、要求把握、节奏安排、总体容量上缺乏深入研究,教师往往凭经验行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欲望。教学体系的优化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学校的一项战略任务,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的成效。

第三,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一是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切实发挥教育质量对整体育人工作的评价与反馈功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教学评价“政出多门”,检查评比加表彰,构成推进工作的主要机制,而对教育质量的内在促进改善机制的建立则显得准备不足。因此,要坚持教育质量的导向作用,在教育质量标准指导下逐步建立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呼应教学体系的改革目标,使之符合当下提高教育质量的时代要求。二是建立教育质量提高的保障机制。不仅要建立学生素质发展性指标,同时要建立学生成长的约束性指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温馨和谐的精神氛围。总之,教育质量是整个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讨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重大命题,应放在提高教育质量这个系统中来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行动。

三、教师应该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教师问题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问题。我们要着重研究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身的意识、责任与能力问题。研究教育必须研究教师,研究学生也必然涉及教师。我们始终坚信,教师是解决教育问题、实现教育理想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最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自身素养提高的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专业范围加以理解,而要从教师人生不断完善的高度来认识教师自身提高的意义。换言之,教师不仅是为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的进步与成长而不断修炼、不断提升。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教师自我提升永无止境,因为追求专业高度和幸福人生是永无止境的。

第一,以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我们要坚守师德底线,杜绝一切丑恶行为污染教育的神圣与教师的纯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师德建设作出新的理解与把握。一是面对信息多样、价值多元的新的时代背景,教师自身的基本观点、基本认识显得特别重要。我们一方面承认教师自身有一个学习、适应与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有一个政治高度、道德高度和文化高度,这种“高度”正是学生成长的空间与资源。我们希望教师始终保持学习、思考、提升的进取心,敢于、善于面对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社会和开放的学生,自信地走在学生的前面。二是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教师要有“变”与“不变”的辩证把握,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谦虚地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以良好的人格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因素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当然,由于人格概念的复杂以及对其理解的多样性,对这一要素的把握在思路上和操作上均不太清晰。人格具有多重含义。在实际语境中,我们往往指向人的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性格、态度、情感与行为等因素,因为这些方面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从师德要求的角度来看,有三点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不断提升教师修养。目前的教师进修往往限于专业领域,教什么进修什么,忽视通识教育内容,尤其缺乏对人文类成果的学习、研究与赏析。因此,如何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修养,既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追求职业幸福、实现完满人生的需要。二是不断完善教师人格。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教师人格完善应与教师职业相匹配,与学生成长需要相适应。例如,教师对情感因素的控制就是一项重要的修炼,教师既要有满腔热情,也要能运用理智,保持沉稳的情感状态,给学生以无言的鼓励与支持。尤其是在遇到教学不顺、学生成绩不佳、学生行为改变不大等困难情况下,能否坚持教育原则,能否坚守教育信念与职业操守,就是对教师人格水平的考验,就是对教师人格的历练。三是不断调适教师心理。毋庸讳言,教师承受着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往往来自不同方面,有时还会造成叠加效应,成为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隐形“杀手”,所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激励教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化解种种压力,以一颗坚强的心去支撑神圣的事业,以一颗进取的心去创造美好人生。

第三,以精湛的教学启迪学生。围绕本文主题,笔者建议进一步研究两个要点:一是教学的持续改进与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性研究。笔者注意到,当前学科德育的研究较多关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进等要素,而对教师教学的整体改进关注不够,也就是说,尚未形成推动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一种机制。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一些新因素的介入,应当引起系统结构的变化,达到系统整体的优化。教师常常注意到“新加入了什么”,而对“我究竟改变了什么”思考不深。我们期望,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来达到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换言之,要在价值观教育的推动下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二是教学的持续改进与教师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关系研究。没有教师的改变就不会有教学的真正改变。当前,广大中小学在校园的“三风”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以严谨务实的良好教风来带动学生的学风,共同为提高校风建设水平作出努力。实际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行为,都可以也应当成为价值观培育的教育时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批好每一本本子,这对师生来说绝非“小事一桩”,而是具有重大的育人意义。

篇4: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化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使其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他还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最近他又指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少先队组织拥有一亿三千万少年儿童,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渗透在队的组织教育之中,可以把它化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之中。

一、满足正当需要,激发少年儿童活动的兴趣

少年儿童的意愿和兴趣从哪里来?从他们的需要中来,这就要弄懂行为科学中的需要理论,要研究6-14周岁少年儿童的需要层次,然后寻找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指出人们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要,阐述了人们的行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原浙江省团校汪祥沧教授,在对杭州市少年儿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少年儿童需要的六个层次:求生、求乐、求知、求群、求尊和求新。他的研究成果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少年儿童而言,求生,吃饱、穿暖,生存环境安全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追求快乐生活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喜欢轻松、欢愉、欢乐。游戏活动是少年儿童时期的天然需要,因为游戏活动能带给他们愉悦和快乐,以快乐游戏活动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在少年儿童的心中。

二、开展快乐游戏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游戏是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一种特有的教育活动,是少年儿童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游戏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活动性、竞赛性等特征,游戏的这些特征将成为我们引导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特别是游戏的教育性,它可以对游戏者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通过组织者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带领,让少年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一)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俗话说,“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会;我教,我掌握。”游戏活动的“活动性”能让队员动起来,通过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总结归纳,形成“入心”、“入脑”的理性感知。唯物主义的理论也告诉我们,经验来自实践,有了亲身体验才会终生不忘。

1.开展游戏活动,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词编写成童谣,供队员传唱,我们也可以把24个词编成拍手歌、跳皮筋歌、跳绳歌。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国家层面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可以把每个层面的内容作为中队或小队在活动中的“口号”,也可以用每个层面的内容作为信息,开展传递信息竞赛游戏,或者把每一个层面的内容写在同一张卡片上,然后,把卡片分割成4块小卡片,每一块上都有一个词,不同层面内容的卡片分割形状各不相同,相同层面内容的卡片分割形状相同。游戏时,以小队为单位,每个小队任意抽取4块小卡片,在规定时间内拼成一张完整的卡片为胜。规则是: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与别的小队交换小卡片,也可以从别的小队中获取小卡片。我们也可以把24个词的内容分别写在卡片上,每个队员自选一张,游戏开始,我将组成“国家队”、“社会队”和“公民队”,让每个队员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寻找自己的队伍。总之,通过游戏活动,让队员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开展游戏活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决断。对少年儿童宣传核心价值观不能照本宣科,要有针对性,要符合他们的特点。我们可以举办故事会,讲中国百年追梦的历史故事,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故事,讲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先进人物故事。我们也可以唱革命经典歌曲,看优秀影视作品,读经典文学作品,演传统文化故事,如《三字经》、《千字文》里孝悌的故事、诚信的故事,以及《史记》、《左传》中爱国的故事、友善的故事、敬业的故事等,通过具体可感的典型人物和经典故事帮助少年儿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二)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

少年儿童学习先锋,是进行教育的最形象最有效的方法,少年儿童天真、单纯、好学、积极、向上,富于形象思维,模仿力极强,可塑性很大。他们会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信息”储存在脑子里,影响和指挥他们的言行。因此,我们要科学研究榜样教育的内在规律,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标准和素质要求上寻求方向。我们要采取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形式,把宣传、学习“先锋”与选树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相结合,在少年儿童心里种下多种“榜样”。

nlc202309021830

1.开展游戏活动,宣传、学习先锋

少先队的榜样教育以学习先锋人物为主要内容,先锋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披荆斩棘、冲锋陷阵的人,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先锋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改革创新、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先锋人物身上的完美品德,是少先队理想信念的榜样,是最完善的、形象的、生动的教材。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先锋,我们可以精心选树那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先锋人物,用少年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先锋人物形象。如用动漫、影视、戏剧、歌谣等,组织队员们观看、传唱,也可以组织队员开展读讲先锋故事、续写先锋故事、扮演先锋人物等游戏活动,宣传、学习先锋。

2.开展游戏活动,树榜样,学榜样

根据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同龄人的榜样、身边人的榜样、艺术作品中的榜样更可亲可学。因此,选树榜样的面要宽,需要多角度、多色彩。既要学习革命战争年代的先锋,也要学习建设时期英模;既要有成人榜样,更要有少先队员同龄人的榜样;既要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榜样,也可以有艺术作品中塑造的典型人物;既要有社会组织倡导的榜样,也要重视学习、生活中身边的榜样影响。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时时处处为队员树榜样,引导队员学榜样。如组织队员观看《草原英雄小姐妹》,选这部影片就已为队员树立了一个榜样;电影看完后,让每一个队员都来说说,英雄小姐妹为什么要保护羊群,引导队员学习英雄小姐妹爱护公共财物,爱集体的精神;然后,进一步引导队员爱护公物,把教室里的桌椅擦干净等。又如在开展“集体登陆”的游戏活动中,某一小队在全体队员共同努力下,团结协作,很快完成了任务,辅导员及时提出表扬,被表扬的小队就是其他小队的榜样,这个榜样可能不够完美,但在团结协作方面是其他队的标杆。

(三)从小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希望,也是对广大少年儿童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既要从培养少年儿童理想信念的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1.开展游戏活动,引导队员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游戏活动的教育性是通过游戏对游戏者施加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游戏本身的因素,更有游戏组织和引导者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创编游戏活动,同时在组织和指导游戏的过程中引导队员向着我们的目标发展。如果我们目的是培养队员团结、合作精神,首先,我们要选一个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活动,如“魔棒”。“魔棒”游戏是每个队员都用一根食指共同托住一根约2米长的棒,游戏开始,要求所有的队员一起把棒放到地上。规则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所有队员的手指不能离开棒,只要有一个队员离开,挑战失败,须重新开始。第二,在组织、指导游戏的过程中,要让队员明白,完成一项团队任务,先要自己做好,学会宽容,队员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团结友好、协作不是一句口号,必须从身边做起。

2.开展游戏活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

游戏活动有综合性教育效应,既有品德培养,又有智力开发,还能锻炼体魄,发展能力。游戏中的影响有正影响,也有负影响。选择、创编游戏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处着眼,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小处入手,把大的道德概念化细、化实、化小,化作可具体操作的游戏活动。如爱人民是大处,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是小处,爱妈妈,在家庭中建立一个岗位,每天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是小事。又如诚信是大处,在参加游戏活动中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是小事;敬业是大处,游戏活动是小处,在游戏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小事。把小事做好了,一点一滴积累,就可以从“小处”升华为“大处”了。

(四)开展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自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少先队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少年儿童在自己的组织中,以自己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由于组织成员均是孩子,他们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得靠共青团的领导和辅导员的启发、指导。我们要组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在自己的组织里进行自我教育,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1.开展游戏活动,引导队员了解自己、自我教育

队员在认识世界、认识他人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属性、地位、能力、义务和责任。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同时队员在接受队的教育及集体对自己的评价及评价别人的过程中学会用队员的标准来自我评价,从而进行自我教育。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队员了解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如“bingo”游戏活动,每个队员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九宫格,每一格中填上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可写可画),然后去寻找和自己有相同兴趣或特长的同伴,找到后,相互在填有相同兴趣或特长的格内签名。规则是,一张九宫格中,同一个签名只能出现一次,每个格都签上名,才算完成任务。这个游戏活动可以引导队员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又比如“未来名片”,每个队员为自己未来职业做一个规划,为自己设计一张“未来名片”。这个游戏活动可以引导队员对自己未来的能力、地位、义务和责任作一个评估。我们还可以在“未来名片”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模拟同学会”游戏活动,每个队员分别介绍各自的“职业生涯”,然后,用自己设计制作好的“未来名片”与其他队员交换,收到“名片”的队员,在对方“名片”的背面写上对名片主人的评价,或赞美或鼓励,然后把名片还给对方。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可以让队员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认识自己,同时在对别人的评价中进行自我要求、自我勉励、自我督促和自我批评。

2.开展游戏活动,引导队员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教育

要求队员“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首先要让队员学会沟通,学会倾听,正确对待批评。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模拟社会生活,引导队员在游戏活动中实践、体验,接受帮助。例如“你听我说”。两人一组,分别扮演“甲”和“乙”。游戏开始,请“甲”用两分钟时间讲一个让自己感动的故事给“乙”听,“乙”在这两分钟内不能说话;两分钟后,要求“乙”复说“甲”所讲的人或事,“甲”不能说话。如果“甲”表达不清楚,那么“甲”在听“乙”复说的过程中自己就能意识到,如果“乙”没有认真听“甲”讲,“乙”在复说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意识到。游戏继续,由“乙”来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或烦恼,请“甲”为“乙”想想办法,提提建议,然后两组合成一大组,每个队员都来晒晒自己的困难或烦恼,大伙一起帮助想想办法,提提建议。

(未完待续)

篇5: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诺贝尔

很少有一部电影, 能让我把片尾曲听完, 《美丽心灵》做到了。这部电影, 的确是一部让人心灵感到震撼的电影。

《美丽心灵》是一部改编自同名传记 (西尔维雅·娜萨儿所撰写) 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内容描述了著名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1948年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至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间的人生历程。影片整体分为三部分, 一是讲述纳什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就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 这一时期对数学的痴迷与研究构成了纳什的全部生活;二是纳什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之后, 在麻省理工学院“惠勒实验室”工作期间的工作与爱情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病发的故事;三是在妻子与朋友的帮助下, 纳什用理智战胜病魔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

一部真正好的电影, 除了华丽的视觉效果、精巧的剪辑、优美的音乐外, 还要通过剧情打动人心。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感动我, 首先要讲的就是配乐, 导演罗恩·霍华德运用最喜爱的弦乐音色配合着交响乐队来表现剧情, 明朗舒缓的大三和弦表现剧中温情而又宽阔的场面, 表现悬疑紧张的情景则运用了减和弦衬托。此外, 剧中多次出现的人生哼唱的背景音乐也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在纳什沉浸在数学世界里的时候, 这时的人声伴唱也成为了剧中表现“数学主题”的专属配乐。

其次, 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这部电影的剧情, 特别要讲的是艾丽西亚对纳什的不离不弃。这四个字说着容易, 做起来难。用“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来形容艾丽西亚, 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面对精神分裂的妄想者, 在时刻有生命威胁的境遇下, 还能对对方始终如一, 是需要何等的勇气?看着纳什患病后在家里, 面对妻和子有心保护但无力而为的痛苦眼神;看着艾丽西亚对丈夫的失望和对命运不公的宣泄之后, 还能那么用心地照顾丈夫, 我已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患有妄想症的人, 他们生活在幻想和现实的夹缝中, 无法分辨真假虚实, 说到底他们是病人, 是需要别人帮助和照顾的人。不管你曾经多么有天分, 取得的成就有多大, 只要病魔一旦侵入, 从人的眼睛里透出来的那种无助、惊悚的眼神中, 你就会发现, 人真的是太弱小了, 简直是不堪一击。

中国有句谚语, “好死不如赖活着”。有时候活着比死去更难, 死, 何其简单?但是活下去, 却需要极大的勇气, 因为活着的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像纳什这样的人, 如果说有一丝丝求生的欲望或者是生存下来的念想, 必定是有某种力量在给予他支持与依靠。罗森医生说, “没有人可以通过意志力来克服这种病症”, 但纳什却做到了。请问, 是什么给予他如此巨大的的力量, 足以抗拒严重的病情?我想答案是爱!艾丽西亚的扮演者詹妮弗·康纳利和纳什的扮演者罗素·克劳用精湛的演技把这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当艾丽西亚放弃罗森医生劝她为了安全, 离开纳什回母亲家的意见, 转身进入卧室问纳什:“你想知道什么是‘真’吗?”, 并且把手放在对方的脸颊上轻轻地抚摸, 继而放在对方胸口位置上, 用心来感受对方真实存在的时候, 我想任何人都会在此刻感受到爱的力量。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足以支撑着纳什跟疯狂的病魔对抗。“抽象的数字和真实的人性”之间的矛盾, 表露无遗。电影的最后, 纳什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发言会上的一段话, 使得电影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我一直以来都坚信数字, 不管是方程式还是逻辑学都引导我们去思考。但是在如此追求了一生后, 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决定原由?’我的探索, 让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 最后到了妄想症, 就这样来回走了一趟。在事业上我有了重大突破, 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 只有在这种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 才能找出逻辑或原由来。今晚我能站在这儿全是你的功劳, 你是我成功的因素, 也是唯一的因素。”配合着温柔舒缓的片尾曲, 这段话仍在我心中回荡着。

现在的人们, 在生存的压迫下, 在现实的打击下, 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感情?我们怎么看待这样的感情?以何种方式来评价?生活的压力已经让人无暇自顾, 我们有什么追求?为了什么而活?单纯为了活着而活吗?这值得我们终生思考!

参考文献

[1].司棋.美丽心灵的注释[J].电影评介, 2002 (03) .

[2].张艳.叙事与音乐的互映——电影《美丽心灵》配乐分析[J].当代电影, 2012 (05) .

[3].古丽丹, 申荷永.对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纳什的心理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02 (12) .

[4].钟玲.母性的光辉——评2002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J].电影评介, 2008 (03) .

[5].杨朝朝.重温《美丽心灵》经济学家纳什的传奇人生[J].现代商业, 2010 (08) .

[6].刘世生, 庞玉厚.认知叙事学初探——以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文本世界为例[J].外语学刊, 2011 (03) .

篇6: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游戏德育价值的实现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思想品德寓游戏的结构和行动之中,队员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品德陶冶。二是队员们在愉悦中,自觉自愿去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寓教于快乐之中,所以,开展游戏活动是引导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绝妙手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引导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公民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入手。

一、培养爱国感情

1.通过游戏活动,让队员了解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密不可分,国情教育主要有自然条件概述教育、历史发展概况教育、现实制度概况教育。通过游戏活动,我们可以让队员从了解家乡到爱家乡,了解祖国到爱祖国。例如,“模拟旅游”。选几个城市,每个小队负责一个城市,准备这个城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材料,或图片或文字布置一个展台。游戏开始,队员们就可以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去“旅游”。负责这个城市的队员将扮演导游的角色,为前来旅游的“旅客”讲解。通过模拟旅游,让队员了解我们美丽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还可以玩“穿越”游戏。“三代人衣食住行展示会”,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三代人的衣、食、住、行,在展示会上可以尝尝爷爷奶奶小时候吃过的食物,穿一穿爷爷奶奶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穿上三代人童年的衣服同台“秀秀”。通过穿越游戏,让队员了解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在对比中培养爱国感情。

2.通过游戏活动,让队员感受“爱”,学会“爱”,表达“爱”

要培养队员爱的情感,首先要让他们感受“爱”,从而引导他们学会“爱”,表达“爱”。例如,“一张老照片”。要求每个队员回家向爸爸或妈妈要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并且了解拍摄这张照片后的故事(包含拍摄照片的时间、地点、过程、照片里还有谁及谁拍的等相关信息)。游戏开始,每个队员都来展示自己的照片,讲讲照片后面的故事,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队员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又如,“一画一行动”。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来临前的“五一”假期,给队员布置一项任务——当一天小小侦察兵,观察妈妈一天的生活,“抓住”妈妈最美的瞬间,并用画笔画下来。假期结束后,大家都来晒一晒侦察到的“情报”,同时展出画笔下的妈妈。劳动着的妈妈是队员画中最美的妈妈;辛劳的妈妈是队员口中说得最多的妈妈;妈妈为我不辞辛苦,我要好好学习,为妈妈分担家务是当一天侦察兵后最多的感言。母亲节那天,队员在家庭中建立了劳动岗位,通过岗位劳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爱祖国从爱妈妈开始,从感受“爱”起步。

二、培养敬业精神

1.组织开展历奇游戏活动,引导队员主动学习

历奇游戏的“做中学”可以避免枯燥的说教,“寓教于乐”又能激发队员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大风吹”游戏。游戏的目的是培养队员的注意力、观察能力以及反应能力。游戏开始,每人一个岗位,辅导员说:“大风吹。”其他队员问:“吹什么?”辅导员说出一个特征(如穿胶鞋的等),具有这个特征的队员必须从原来的岗位上下来,重新寻找新岗位,此时辅导员快速占领一个岗位,这样有一名队员没有了岗位。规则是,所说特征的队员必须有2个人以上(含2个),如果有这个特征的队员没有离开原来的岗位,其他队员可举报,没有找到岗位的队员要表演节目,然后由他来吹“风”,继续游戏。如果队员注意力不集中,或反应慢,找不到岗位的几率变大,如果队员不注意观察就有可能被别人举报,或者找不到新的岗位。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队员在辅导员的引导下主动去学习。

2.开展角色游戏,引导队员乐于实践

角色游戏能充分发挥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因此,他们都乐于实践。例如,杭州的“嘟嘟城”。它是专门为少年儿童设计的模拟小社会,队员们在“嘟嘟城”里当警察,做美发师,当电视主持人等,玩得很是满足。通过角色体验,引导队员了解角色职业精神。例如,“包公审案”。有的队员扮演“包公”、“公孙策”、“展昭”、“张龙”、“赵虎”,有的扮演“犯人”。游戏开始,对犯人进行模拟审理、判决。通过模拟审案,引导队员在自己的“角色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例如,“融炼团队”。第一步,破冰热身;第二步,团体沟通,队员分别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身体造型介绍自己;第三步,建立组织,每个队员在组织里认领一个岗位;第四步,开展组织活动,引导队员在组织里履行岗位职责,敬业精神就在岗位体验中培养起来。

3.开展团队游戏,引导队员敢于担当

团队游戏是只有通过团队集体配合才能进行的一种集体游戏,在团队游戏中,每一个队员很重要。通过开展团队游戏,引导队员敢于担当。例如,“风吹杨柳”。一个队员充当“杨柳”,其他队员围成一个圈充当“风”。游戏开始,“杨柳”站在圈中向一个方向倒,“风”们要接住“杨柳”,然后,让“杨柳”朝着一个方向慢慢地转起来。在游戏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风”队员撒手,“杨柳”就会倒地。例如,“理财高手”。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赛,辅导员假设一个数额,如男队员代表2元资产,女队员代表5元资产,然后要求一个总资产,如9元资产。规则是,哪个队先集好,哪个队就胜出(如上题先组成2女1男的队胜),每次假设的数额和资产不仅相同。如果想要在比赛中取胜,团队中必须分工合作,有的队员当总指挥,有的队员当会计,有的队员要充当“资产”,有的队员可能要身兼数职,有的队员可能当一类“资产”,有的当二类“资产”。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队员各司其职,培养敬业精神。

三、培养诚信品质

1.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提高队员诚信意识

古今中外有许多“诚信”经典故事,有的还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动画片等,以诚信故事为素材,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提高队员的诚信意识。例如,“诚信故事会”。每个队员自己选一个“诚信故事”,以小队为单位,每个队员在小队里讲,然后,各小队派出一名代表在中队中讲,也可以各中队派出一名代表到大队中讲。又如,“续讲故事”。组织队员观看一部体现诚信的动画片,不播放故事的结局。以小队为单位,要求每个队员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故事续完整,也可以把动画片“演”完。通过游戏活动让队员明白,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假和欺骗,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2.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培养诚信习惯

让队员明白要诚实做人、诚实做事的道理是培养诚信品质第一步,关键还要让队员在做人做事上付诸行动,养成习惯。例如,“日行一善”。由中队集体提出倡议,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就是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好事,如帮同学辅导一次作业,帮老师发一次作业本,给妈妈端一杯水等,愿意参加活动的队员在倡议书上签名,并领取一份活动记录表,要求队员每天睡前记录一次,今天做好事了,打个勾,没做,打个叉。小队一周检查一次记录表,中队一月检查一次。又如,“警察抓小偷”。一个队员扮演警察,其他队员扮演小偷。游戏开始,要求“警察”闭上眼睛,去抓“小偷”,被抓到的“小偷”将去“拘留所”。规则是,“小偷”只能在一定区域内活动,一旦被“警察”抓住,就自觉跑到“拘留所”去。通过在游戏中是否遵守游戏规定来考验队员的“诚信”。又如,“诚信,我能行”。以小队为单位,以“诚信”为主题,要求每个小队设计、展示一个微队活动。形式不限,可以是演小品、戏剧、故事,也可以是歌谣、诗词、歌舞等。总之,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强化队员诚信意识,培养他们的诚信品质。

四、培养友善品行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友好沟通

做到友好沟通,必须对人有礼貌。通过游戏活动,帮助队员学会与人友好沟通。例如,“跟我学”。以小队为单位,先由一名队员介绍自己,介绍完以后,其他队员跟着重复一遍,只是把“我”改成“你”,然后,传递到下一个队员介绍,直到所有人都介绍完。要求是,介绍时必须包含五要素,即,好(大家好)、来(我来自某某地)、名(我叫某某名)、高(很高兴见到大家)、感(谢谢);前面一个队员在传递的过程中,必须主动伸出右手,握住下一个队员的右手,并说“你好!你请。”下一个队员必须说:“谢谢!”例如,杭州市“暑期敲门行动”。利用暑假,组织小小志愿者敲门服务队,到社区独居老人家“敲门”,陪伴老人说说话,读读报。

2.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启发少年儿童助人为乐

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为少年儿童搭建平台,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帮助别人,服务社会,助人为乐。例如,“洗一件衣服,献一份爱心”。组织队员选一件已穿不下的小衣服,要求队员自己亲自动手洗一洗、晒一晒、叠一叠,写一封交友的信或祝福的卡片,然后,把信和衣服一起装进袋子里,送到学校,寄给贫困地区的小伙伴。又如,“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队员进家庭,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队员可以自编自演的小品、三句半,帮助社区出小报、发宣传册或做垃圾分类的监督员,引导队员爱护自然,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

3.开展合作游戏活动,诱导少年儿童团结协作

篇7: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过去,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重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在全世界人民都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大力提倡挽救绿色,拯救自己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做一份自己该做的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水平,还能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体会自然之美,产生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种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二、感悟自然的作用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子之情。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

三、体味自然对人的启迪

在古诗文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境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例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表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四、古今对比,产生危机

在感受古诗文美的意境,体会自然与诗人,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自然而然接受了环境教育。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人们的想像力被束缚了,心态变得浮燥了,心境变得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的画面变得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那种“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随着城市噪音污染范围的扩大,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也离人类越来越远……

所以,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回归,一种豁达、开阔意境的回归,一种关注万物变化,与万物同喜同悲的回归,一种人类心灵家园的回归。通过教学,最终就是让学生明白一点——人类离不开环境,人类应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e]

上一篇:警示教育活动上的讲话下一篇:复旦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