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

2023-02-20

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感

张宇新 20151308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就处于不断的建构之中,这是我党在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看,涉及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总目标中取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的第一个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实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总目标的四个定语用词。所以说,这个倡导的内容,明显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前的直接目标。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的来源,就说明了其社会主义的来源,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现阶段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这八个字的来源同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特点。《共产党宣言》指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实质特点:“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的科学的自由概念的表述。世界共产党人就是根据这一“自由”的概念对待自由问题的。共产主义实现之前,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由,都是具有限制的,至多也是相对合理的,不能是充分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自由虽然比资本主义社会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水平和真实性,人们的自由具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的保障,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 这个时代的自由也只能是具有限制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概念是真实的、具体的、有限制的、不是抽象的、说教的、为所欲为的。我们讲的平等应该是以新中国的实践为基础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的真正的人民民主的平等。我们今天讲的平等更加广泛和深刻。它不仅涉及人民政治文化地位的平等,还特别体现在经济发展中享有的生活和生存资料的平等,受教育权的平等,享受改革成果的平等,医疗卫生保健权利的平等,住房权利的平等,参与经济生活的权利平等,政治参与权利的平等。这种平等的权力状态正在发展,它还需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不断完善,才能使得社会平等更加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次的内容,并且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遵循的就是在集体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职业与职工、职业与执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夫 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的准则。一句话,它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导下的人际关系。总书记在北大讲话中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他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再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如果没有付诸实践,这种思想和观念也不会成为强大的精 神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培育和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难探索、曲折发展、不断创新的历程反映出的关键性课题,也是我们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多元、思潮云涌、价值紊乱现象的时代性课题,更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走向提供精神支撑、思想支柱和文化之脉的实践性课题。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全民工程、系统工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之概括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难、更复杂。理论问题根本上而言是社会生活实践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价值映像,是社会实际精神状态的集中彰显。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在思想理论领域自我生成,其传播和认同也不是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的水到渠成,而是需要积极培育逐渐养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互动发展过程,理论的发展演进和实践的运行推进共同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产生作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进一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在理论创新中不断提炼、在实践发展中合理调整、在理论升华中科学概括。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状况,可以通过以下几条路径有效培育核心价值观,首先国家建构合理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体系,为创造核心价值观内化提供根本条件。国家作为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建构主体,必须通过合理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创建大众认同所必需的社会生态环境。其次核心价值观应有效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显而易见,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对国家建设和民族性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延伸和强化了国家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渗透与规范,同时在儿童吸取知识的最佳年龄灌输了由国家制定的知 识结构和价值观。由此,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全社会成长起来,就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其中不仅包括基础教育,还要深入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个领域,让学校教育成为价值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再者,大众传媒应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体既承担着传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也有追逐商业利润的动机,市场竞争越激烈,媒体的行为越有可能背离自己宣扬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了使媒体充分发挥价值观社会化的正面作用,国家应通过相关激励和约束制度引导媒体发挥积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一项十分急迫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形成是长期的、和风细雨式的。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倾盆暴雨式的宣传可能导致的意识形态“水土流失”。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要培育适宜价值观生长的沃土,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各种力量的参与、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只有全社会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尧茁壮成长。

日本学者星野昭吉认为“文化全球化意即全球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以及文化角色之间的相互交流,它允许分离化与同质化并存”。文化全球化本质上是超越本土的文化认同或价值认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主要表征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入侵或同化,核心内容表现为普世价值观的推广和对其他核心价值观的解构,途径是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经济、科技和文化优势不遗余力地输出其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经济全球化必然催生某种具有“普世价值”欲望的特质文化,进而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在本国文化领域的主权地位产生强烈冲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由于开拓了世界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面对不可避免的文化全球化进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发展趋势,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只有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才能在引领社会思潮、凝聚 社会共识、催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民族 凝聚力和文化创造力,进一步确立民族精神特质和文 化独立特性;只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才能在国际文化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展现出较之于资本主义“普世价值”的优越性和文化软实力,掌握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话语权,凸显出全球化时代 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结合辅导员工作谈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

汽车工程系学生第一党支部赵海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公民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必须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较好的方法。

当前,学生群体的政治意识淡薄,不关心国事,对身边的人和事淡漠,只关注个人得失,缺乏大局意识,个人主义不良风气盛行。面对如此现实,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压力相当大,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不错的方法。因此,辅导员个人也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将之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自觉报效祖国。学生爱国,这是不容置疑的!如果遇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往往会表现出过激的情绪和行为。此时,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情绪上的疏导

和行为上的引导,让他们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来体现自己的爱国热情。因此,平时多关注时事政治是辅导员的必修课。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大学时代,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的灌输和培养,更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在学校生活当中,对诚信的要求处处体现。如考试、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金、低保证明等。在任何一处需要提供家庭证明材料的事项,都需要学生秉持诚信的态度来处理,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制造假材料,骗取资助;考试时不能作弊等。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需要以自己的躬亲示范来教育学生讲究诚信。守时也是诚信的最好反应,因此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考验自己诚信品质,时时处处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人与人的相处,贵在真诚友善,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石。因此,在校期间,对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与引导也要以真诚友善为基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将

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品质的形成,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将为祖国输送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

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上,报告又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浅析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定,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它会决定一个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的方向。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反映他的对世界及周围事物的认知和他的需求状况,同时价值观还会对人的行为动机起到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存在,它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会随着主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主体意识的转变而有所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会只有一种表现,而应当是多元的,丰富的,有变化的。

二、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应当是在一个人多元的一系列的价值观中,起到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稳定性强于价值观,不轻易改变,是多元价值观中共性的部分,核心价值观可以知道主体明辨是非,指导主体确定行为目的、奋斗目标,决定主体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也指明了我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应当共同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上,胡主席在十八大报告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部分强调的第一点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社会、国家、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富强,即富足而强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的基础。国家富强了,社会才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幸福生活;国家富强了,说话才管用,才能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才能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国家富强了,在国际关系中才不处于弱势,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人民的权益,捍卫自己的主权。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程度,民主是国家能够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民主程度高,人民能够真正地当家作主,人民能够说话有用,国家才能真正说得上是人民的国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为的就是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让人民能够真正地成为国家的主人,虽然在现阶段的体制以及执行上来说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正在民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并不断完善着。

文明,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由人民的素质高低决定的,因此,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国民素质的情况,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当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受到物质的制约了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精神力量强大了,这时的国家才真正地具有了话语权。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自由,就其本意来说,自由应当是一种没有阻碍的状况,但我们更多地强调的是由宪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专制专政的奴役、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自由不是放纵,自由必须在约束的前提下存在,没有约束,也就没有自由可言。自由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障,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那么他的个性自由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自由意味着作为独立的一个人,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习惯,拥有自己的风格,甚至培养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我,也能够促进文明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

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人人平等一直是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平等是绝对的,而平等只能是相对而言的。平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原因并不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完全平等,而是由于人们更愿意相信世界上是有绝对的平等的,平等作为一种信仰存在着。而在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尽可能地想平等靠近,则能够避免和化解很多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冲突和纠纷,能够更好更长久地维持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

公正,是指公平正义。一般来说,公正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

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家孩子标准。单反有人群且涉及到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公正不是一个一尘不变的概念,它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同时它也在不同的领域中表现不同的内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比如就社会领域的公正而言,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在保障包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求,因而不能把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公平原则简单的拿过来。完善社会制度,构建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建立健全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使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才能够促进社会长久的稳定发展。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并被视为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法律作为规范人民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服务。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从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搞价的长治久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爱国,是指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是社会属性的要求,身为人类,就离不开集体,不能单独存在而生存,而国家就是具有相同祖先的人的集体,身在其中,我们不会感觉孤独,而会充满信心,勇往直前。爱国也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是一个人为了国家社稷而努力的动力,是一个人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更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我们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而爱国不是盲目爱国,也不是口头的口号而已,爱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要求。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民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就是爱国在这个时代最好的表现。

敬业,是指人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敬业是一种人们

应当普遍拥有的奉献精神,不仅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敬业要求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遵守职业道德。只有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人民的富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诚信,是指诚实诚恳而又信用。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领导者只有依靠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取信渔民,才能够将人民团结起来为国家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对于一个水单位、意向社会事业而言,诚信是一项普遍使用的到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于每个人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应当以诚立身,讲究信用,守法守约,取信于人,方能长久。诚信,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导正社会风俗,医治社会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有知识、有作为、讲道德、守法纪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国之本,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友善,是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我们都希望能生活在友好、友谊、有爱的氛围中,希望自己的周边都充满着善意、善良、善举,我们倡导友善,就是为了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这样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这需要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态度与同事相处、与朋友相处、与家人相处。友善的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是我们个人保持心情愉快,也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我们国家发展步伐的加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在当代社会已是刻不容缓和势在必行的。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是我们坚定信仰,明确方向,加强自身对不良社会思潮的抵抗力,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践起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的强大精神力量[2],才能够真正的摆脱口号和理论的位置,成为人民富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强大推动力。

注释:

[1]《十八大报告全文》新华网,http://bt.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 吴倬.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5.(5)

参考文献:

1.顾友仁.方爱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

[J].伦理学研究.2011.(2)

2.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

3.顾友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社会科学研究.2011.(2)

4.李纪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5.修宏方.冯德军.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6.段华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进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主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或拼杀于战场,或保卫在家乡,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领土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而如今,更多的人致力于科技建设,知识创新,用科学的力量创造着社会价值,为振兴和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着。因此,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沉淀,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而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更是当前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强核心。

爱国主义,说到底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仰,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需要一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当今社会的主流是很好的,绝大多数人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来自互联网以及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我们的青年中造成了一种信仰危机。我身边有的年轻人就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工作中萎靡不振,物质生活中进行攀比,没有精神追求,没有学习欲望,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创新精神。他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丰富的物质世界,贪图的是一种享乐,不能正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只追求名利,却不肯踏实肯干,艰苦奋斗。

我觉得说到底就是缺乏一种责任意识,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企业不负责任,更谈不上对国家负责了。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古人云:“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的社会召唤,是我们党和人民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精神体现。作为一名从事地质工作的普通员工,我深深感到,我们老一辈的地质人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掌握,更为我们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提供了基础;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更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意识,树立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方法,逐步改进和完善与时代要求不相符的作法和规定,推进地质事业的繁荣发展。

首先,要在思想上创新。地质人多是墨守成规的老实人,肯吃苦、肯出力,要在思想上扭转他们“听话”的观念,积极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拥有宝贵实践经验的特长,在工作中积极想办法,提出合理化建议,科技人员也要更多地深入到工作一线,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地质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其次,要在制度上创新。组织制度、薪酬制度、培训制度等都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修改,加以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为勇于创新的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科技的力量推动事业的向前进步,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在做法上创新。地质工作是个特殊的行业,它具有作业条件艰苦、作业要求精密等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科学测算各种数据,迅速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传统的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学习,逐渐摸索出适合本行业的新做法,并付诸于实际工作中。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是党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我们就要将我们的文化知识、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企业,奉献给国家,我们要在改革的大潮中勇敢拼搏,一往无前,多为企业出谋划策,为国家的富强与和谐贡献我们毕生的力量!

第五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教育

———兰滩九年制学校庆祝国庆节系列活动

活动目的:

以“国庆节”为契机,大力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主题:

祖国在我心中 我爱我的祖国 活动内容:

1、主题活动:

一年级开展“我知道爱国人物”主题活动 二年级开展“我能背爱国格言”主题活动 三年级开展“我会背爱国古诗”主题活动 四年级开展“我会讲爱国故事”主题活动 五年级开展“我会唱爱国歌曲”主题活动 六年级开展“我会朗诵爱国诗歌”主题活动 七年级开展“我能写爱国宣传标语”主题活动 八年级开展“我要为爱国代言”主题活动 九年级开展“我能办爱国手抄报”主题活动

2、教育活动

1——9年级利用团、队活动课,班会课召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教育”教育活动。

活动时间:

9月30日(星期二) 评委:

活动要求:

1、主题活动分两阶段进行开展。

第一阶段:班级比赛。各班利用团、少先队活动课和班队活动时间在班级开展比赛,1——4年级每班评出优秀选手2名;5——9年级每班评出优秀选手10名。

第二阶段:学校比赛。各班优秀选手参加。

2、教育活动。各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教育”为主题开展符合年级特征的主题团队活动或班会活动。各班提交主题班队会或班会活动方案。

3、奖项设计:

(1)每个主题活动评出一名优胜奖。

(2)主题团队会或班会优秀设计方案5份。

4、活动期间,班主任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5、集会时间,值周教师监管好学生的集会纪律,维护活动秩序。

团委、少先大队部

2014年9月

上一篇:上海野生动物园攻略表下一篇:售后维修服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