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2024-05-06

信丰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通用5篇)

篇1:信丰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信丰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

(试行)》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县扶贫资金管理实际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实行县级报帐制的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补助地方扶贫专项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和其它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的扶贫资金。

第三条:县财政局要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扶贫开发重点乡财政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第四条: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报帐人。县政府有关部门为扶贫项目实施单位的,单位财政管理机构负责扶贫资金会计核算。乡(镇)政府为扶贫项目实施单位的,乡(镇)财政所负责扶贫资金的会计核算。采取招标、投标方式公开选择项目施工单位的,由负责扶贫项目实施的单位或机构的财务管理机构负责扶贫资金会计核算。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五条:在财政扶贫资金实施报帐制管理工作中,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收支管理,监督检查和各类报表编制上报,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费用支出的审

核。

第六条:财政部门要与扶贫项目主管部门配合做好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扶贫项目库。安排的扶贫项目都应从扶贫项目库中选择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第七条:财政扶贫资金必须专项用于批准的扶贫项目,并严格实施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取项目管理费和其它费用。不得随意调整项目和挤占挪用资金,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规划,必须由财政和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按程序上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同意。

第八条:县级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内所有资金支出,都必须按本实施细则规定的报帐程序请款。非财政扶贫资金不得借用财政扶贫资金专户。

第九条: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的存储利息,全部转作扶贫资金,继续用于扶贫。当年专户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三章资金报帐程序

第十条:扶贫项目批准后,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定项目实施责任书,采取招标、投标方式公开选择项目施工单位签定项目施工合同书。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施工合同书、项目审批计划、项目施工进度,填写财政扶贫资金请款单,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费用收支明细表及报帐凭据,经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核,送县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拨付资金。县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商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后,预拨项目投资概算中财政补助部分30%以

内的项目启动资金。

第十一条:扶贫项目实施中需要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应当按照县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采购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按采购合同直接支付(支付凭证交回单位做帐)。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物资领用和保管制度。

第十二条:扶贫项目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县级财政部门商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按不超过项目投资概算中财政补助部分10%扣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竣工后,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县级财政部门任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意见书审核拨付资金。工程竣工交付使用一年后,如果未发现质量问题,项目实施单位提出请款申请,经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县级财政部门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如果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县级财政部门应将工程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并按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书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相应处置。

第十三条:对下列情况,县级财政部门不予报帐或拨付资金

(一)未列入项目计划的;

(二)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帐文件和凭证的;

(三)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没有审签的;

(四)拼盘项目中其它资金不及时足额到位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支出的。

第四章报帐凭证管理

第十四条: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将项目实施责任书或合同

书副本、项目审批计划、政府采购合同等报帐文件资料报送县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报帐请款单由县财政部门按全市统一格式(见附表)印制。项目实施单位报帐时应据实填写报帐请款单的有关内容,送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和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费用支出明细表由项目实施单位将项目实施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据实填写,并附上各种有效的支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财政局审核后,由项目实施单位登记做帐,单据金额较大的,县财政局视情留复印件备案。

第十七条:扶贫资金报帐文件、资料应完整保存。

项目建设期间的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在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给建设项目的接受单位,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五章资金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扶贫项目实施单位要定期向县财政部门和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县财政部门和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机制。配合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做好扶贫资金的检查、审计工作。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实施细则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实施细则从2002项目资金开始执行。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篇2:信丰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试行)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印发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和省财政厅赣财农[2001]1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报帐人。县级政府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或扶贫工作重点村作为扶贫项目实施单位的,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与其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采取招投标或承包等方式选择扶贫项目实施单位的,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与其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项目实施责任书和项目实施合同书都应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条,实行报帐制管理的资金为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含以工代赈资金)和其它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的扶贫资金。

第四条,财政扶贫资金报帐核算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第二章报帐程序

第五条,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开工时,由实施单位根据项 1

目指复立项文件、项目实施责任书或合同书、项目实施计划等提出用款申请,填制《财政扶贫资金报帐请款单位》(附后),经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报财政审批后拨付资金,财政部门可根据需要,预拨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项目投资概算中财政补助部门30%以内)到实施单位。

第六条,财政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施工进度等,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填制《财政扶贫资金报帐请款单》并附报帐凭据,经扶贫主管部门审核,报财政部门同意,按实际开支的资金额度据实拨付资金到实施单位。

第七条,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竣工后,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并填制验收意见书,财政部门根据意见书审拨其余资金,但扣留工程质量保证金(不超过项目投资概算财政补助部门10%)。

第八条,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工程交付使用一年后,未出现质量问题,由实施单位提出申请,填制《财政扶贫资金报帐请款单》,经扶贫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同意后,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到实施单位。若存在质量问题,则将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并按责任书或合同书有关条款进行处置。因洪涝、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可拨付质量保证金。

第九条,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货物采购的,应当按照各级政府、部门关于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首先由实施单位提出申请,并附相关凭据(采购计划清单),按照报帐程序报有关部门审签盖章,最后报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批。采购资金实施财政直接支付办法,由县(市、区)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直接将资金拨到县(市、区)政府采购中心,再由政府采购中心将资金汇到供货单位。

第三章报帐凭据管理

第十条,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资金报帐时须提供:报帐请款单、立项批准书、承包合同副本、项目实施计划书、采购合同、费用支出明细表、支付原材料和普工、技工工资及有关费用的原始凭证、项目预决算、质量检测报告、项目竣工图、项目款税务发票。

第十一条,涉及项目实施单位帐务处理的报帐凭证,经财政农财部门加盖“已报帐拨款”印章后退还给项目实施单位,实施单位按相关会计制度搞好会计核算,妥善保管报帐凭据,财政预算部门凭有效凭证复印件进行帐务处理,财政农财部门按收支明细项目建立辅助帐。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财政部门与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做好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工作,并接受上级财政部门或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对下列情况,财政部门不予报帐:

1、未列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的;

2、不按要求提供真实有效报帐凭据的;

3、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没有审签的;

4、拼盘项目中其他资金未及时、足额到位的;

5、不是用于项目上或超出资金使用范围的支出;

6、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支出的;

第十四条,财政部门、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防止挤占、挪用、截留、贪污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对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按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及时作出处理。

第十五条,财政扶贫项目实施完工后,一律要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由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并形成验收意见书。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实施细则未涉及的内容,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扶贫资金的拨付应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篇3:信丰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改革开放以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河北省先后组织实施了《河北省1994-2000年扶贫攻坚计划》和《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001-2010年) 》, 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 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贫困地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 受到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按照1, 500元的扶贫标准, 到2010年底还有560万的贫困人口, 按照国家2, 300元的扶贫标准, 贫困人口将会明显增加。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低收入、高物价”特点十分明显, 相对贫困问题非常突出。

2012年河北省又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 到2020年,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使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该《意见》中, 对扶贫资金的管理有了新的指导。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封闭运行。采取项目直补、项目覆盖、技能培训、移民搬迁、贷款贴息等方式, 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扶持。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自立社试点, 探索多种担保形式, 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健全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完善报账制、备案制、公开公示制等各项管理制度, 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2014年河北省安排财政扶贫资金达到5亿元。2015年1月8日, 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高志立在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指出, 2015年扶贫资金预算为10.8亿元;要求实施精准扶贫, 支持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黑龙港流域、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扶贫开发, 支持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出列。

二、河北省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拨付滞后, 扶贫项目开展受影响。

资金拨付不及时, 主要是因为扶贫资金的申请过程冗杂, 申请批复不及时, 因而资金下放滞后。此外, 部分项目前期准备不足, 或者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 配套项目不完善, 导致项目难以实施, 不能及时拨付资金。

2、扶贫项目不规范, 导致扶贫资金浪费。

扶贫项目应当按照省内扶贫政策和扶贫开发规划进行立项,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以使扶贫项目真正起到扶贫脱困, 发展经济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项目立项不够科学, 一些部门和村镇领导产生人人须得一份的思想。有的项目是关系项目和人情项目, 与当地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一个市每年项目多达几百个, 资金多的有十来万, 少的仅有几千元, 资金投放相对零散, 扶贫项目的开发难以形成规模;还有些项目根本无法实施, 影响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 同时也造成相关部门的监管困难。

3、扶贫资金报账存在缺陷, 资金记账存在问题。

由于扶贫报账是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批准的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表以及合同等, 提出用款计划并附上有效报账凭据, 按规定程序报请财政部门核准作为报账提款的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报账难以体现出扶贫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

4、资金管理不严格, 存在截留挪用现象。

近年来, 扶贫资金管理逐年规范, 各项制度逐步健全, 管理措施越来越严格, 但在审计中仍发现有少数部门或乡镇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如有些部门或乡镇通过虚列项目支出套取扶贫资金, 用于弥补经费支出或者其他非扶贫项目建设, 有些项目实施单位直接将扶贫资金挪用后弥补项目前期费等。这些情况的存在, 直接导致扶贫资金的流失, 影响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5、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 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资金主管部门只注重报账单位原始单据形式上的合规性、合法性, 忽视扶贫项目管理过程的参与和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核。项目主管部门监管力量不足, 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面对扶贫项目数量多, 项目实行时间不一, 资金投放零散等情况, 审计部门难以应对, 存在项目竣工后不审计或漏审计现象。使得扶贫资金缺乏有效健全的监督手段, 项目报账支出与实际业务支出明显不符, 还有些项目根本没有得以实施, 但相关资金却被以虚假报账资料套取后挪作他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使报账支出失去了真实性, 给一些项目实施单位弄虚作假、开具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用于非项目开支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及管理的对策

1、提高扶贫资金政策认识。

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及相关部门应重视支农扶贫工作, 进一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提高村组织、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的遵纪守法意识, 严格按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 不得随意更改变换使用项目, 不得截留挪用, 虚报冒领扶贫资金。同时, 要加大力度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各项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使扶贫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步入更加规范的轨道。

2、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保障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

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扶贫资金的安排以及管理和使用上, 各部门应当保持政策法规的一致性, 加强扶贫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检查, 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3、改进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切实做到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建立公示制度, 公开扶贫资金计划分配和使用情况, 公开项目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报账制, 扶贫资金必须实行封闭运行, 直达项目, 资金的拨付要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坚决杜绝使用虚假和不合规票据报账问题。严格实行项目管理, 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检查验收到项目。要严格实行扶贫项目检查验收考核制度, 对扶贫资金的检查验收, 可采取由政府领导、扶贫资金主管部门组织、驻点单位参与的办法, 组成验收专班, 集中力量, 每年对完工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未达到项目计划要求的项目要责令其限期整改, 以保证扶贫资金真正用于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4、强化扶贫资金的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

审计部门每年要将扶贫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并形成制度。凡发现有转移、挪用、拖欠、挤占扶贫资金的, 必须责成相关部门如数追回, 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一经发现有贪污扶贫资金的, 应及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强化科学立项和分配资金意识。

严格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十二五”规划, 科学地研究和申报扶贫项目, 进一步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并加大整村推进投入力度, 重点和有针对性地投入扶贫资金。同时要改变扶贫资金多头管理的现状, 加强扶贫部门之间的协调, 避免重复立项、立项不实、选项不当等情况发生, 使扶贫资金真正地发挥扶贫帮困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

6、加大扶贫项目和资金的透明度, 让群众广泛参与。

扶贫项目的选择、立项、实施、监督、管理必须坚持群众参与, 接受群众监督。对资金监管情况予以公示, 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同时, 建立项目的专业机构与专家参与机制并在项目区内公示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工程预决算情况的群众监督机制, 防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聂永刚.贵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3.1.

[2]刘洪英.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13.6.

篇4:信丰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关键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措施;探讨

一、前言

在我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保障贫困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农村扶贫开发是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而财政资金扶贫的开展,能够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优化农村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发展当中,应当能够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措施进行细致的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为良好的作用。

二、筹资渠道多元化

目前,我国农村扶贫资金主要是有政府的财政拨款提供。很多贫困地区财政收入不足,难以完成国家要求的相应配套资金比例,因而使很多扶贫项目都无法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对此,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以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为筹资导向,以农民为筹资主体,以社会投入、信贷、外资等为筹资补充,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扶贫资金筹措机制。政府部门应当适当的调整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在公共财政专项资金的框架当中,加入扶贫开发项目,朝着服务型政府的方向转变。对于一些政府部门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事情,可将其下放到市场中,通过市场的作用进行自动调节。对然我国市场机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其缺失最为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因此,良好的市场运作也是贫困地区情况改善的重要条件。

三、动态管理贫困目标

对于贫困目标,在相应的扶贫标准确定后,应当进行动态的管理。通过对下属村镇的建档立卡,明确贫困人员的基数。同时建立县级、乡级、村级贫困人口的扶贫项目账目,要体现出贫困人口的数量,以及扶贫项目资金的立项、验收、使用、审计、结算、拨付、审批、申报等内容。对于相应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应当进行动态化的建立。在扶贫工作机制的优化发展中,这是一项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对于贫困人口,可利用互联网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对贫困和脱贫人员定期进行动态管理。这样,有助于避免一些贫困人员不愿主动脱困,想要继续享受扶贫优惠政策的行为。

四、完善监管机制和审计监督

我国目前有着十分巨大的扶贫机构体系,对于扶贫项目和资金,通常有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因此存在着跟踪监测效果不理想、扶贫信息不对称等不良行为,也难以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扶贫资金的漏出行为。所以,对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应当建立阳光财政的模式,提高扶贫资金运作管理和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和规范性,同时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理财职能。此外,应当加大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度。在运作管理过程当中,对于资金定期保障工作应当加以重视,坚决杜绝扶贫资金的挪用、私留、侵占行为。审计监督部门应当进行严格的跟踪监督和审计,规范管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同时也要进行定期的抽查和审核,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五、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下,很多政府机关为了达到贫困地区的考核要求,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瞒报、虚报现象。在扶贫资金的分配当中,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就导致了分散使用了有限的扶贫资金,同时也助长了贫困群体要、靠、等的不良心理和懒惰思想。对于这种情况,应当适当的采取激励机制来进行扶贫资金的分配,对于扶贫问责机制的建立,其导向应当以结果为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扶贫的效果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责任感,提高贫困群体的主动参与性。在实际分配扶贫资金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出公平公正性的原则,可拿出一部分资金,根据贫困程度、贫困规模等进行分配。另一部分资金,则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进行分配。例如,可以对贫困人员逐年减少、扶贫效果和成绩理想的地区增加分配比例,而对于扶贫效果差、贫困人员数量变化不明显的地区,则可以适当减少其分配比例。此外,还应当建立起严格的问责机制,对各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违规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发现存在这种不良行为,就应当严肃的追究和处理相关责任人。

六、简化资金传递过程

就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我国扶贫开发系统具有过于繁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庞大的机构。对此,应当适当简化传递层次和传递主体,将项目审批周期缩短,降低制度自身的运作成本。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法律、廉政的教育,对于县级、乡级的基层管理人员,应当进行良好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其工作执行力、业务技能、自身素质,树立起牢固的扶贫资金高压线理念,从而防止扶贫资金的不当应用。

七、结论

在我国当前社会中,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广大农民群众仍处于十分贫困的生活当中。对此,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就应当对农村进行有效的扶贫工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是农村扶贫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因此应当对其运作管理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尽早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悦玲,徐彩华.加强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8:144-146.

[2]李汉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0:70-72.

[3]王善平,高波.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11:77-82.

[4]聂永刚.贵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01:108-111.

作者简介:

篇5:信丰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1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

1.1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问题

1.1.1 扶贫资金筹措制度不完善

我国各地方的农村扶贫资金大部分源于中央及地方财政部门的资金注入, 大大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扶贫资金筹措中的作用。此种建立于非市场化制度上的农村扶贫资金筹措制度并不完善, 导致资金流通渠道单一, 不但会在资金流通中滋生贪污行为, 而且会降低社会资源在农村地区扶贫事业中的参与度。

1.1.2 扶贫资金使用制度不完善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制度不完善, 就无法将扶贫资金真正用于根除农民的贫困, 其主要表现为两点: (1) 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 部分农村地区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留守的老弱妇幼群体中, 有限的扶贫资金无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能力, 也无法真正带领农民走出贫困生活; (2) 财政扶贫资金有时会被投放到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背离的生产项目中, 无法持续提升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甚至还会升高农村贫困地区的返贫率。

1.2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问题

1.2.1 扶贫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存在问题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方向及方式上, 主要以各级政府部门的切身利益为中心, 加上行政机构具备官僚主义及本位主义等特色, 必会降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1.2.2 扶贫资金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流通中, 大部分属于事业性的管理经费, 并且农村扶贫资金管理组织机构冗杂, 会耗费事业性的管理经费, 造成农村扶贫政策在执行中拖沓的现象。

1.3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理念问题

1.3.1 外源性扶贫理念问题

农村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在对农民的扶贫工作中, 过度强调农业及土地, 一味听从外源性扶贫理念的指导, 扶贫资金管理理念落后, 无法根除农村地区的贫困。在外源性扶贫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 具备以下两个消极作用: (1) 把有效的扶贫资金投入生产效率不高的农业和土地, 无法实现扶贫的目的, 还会限制农民的自我生产能力; (2) 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 只能改变农民暂时的生活条件, 无法转变其小农经济理念, 无法根除农民的贫困状态。

1.3.2 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问题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拨的扶贫资金, 并未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办法, 中央财政拨给地方的扶贫资金主要受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的指导, 在考虑各地区贫困人口的数量、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等因素的前提下, 按公式计算出结果, 此种考评方式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为依据, 向各地区分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 这会弱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综合运用率。

2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度

2.1.1 完善扶贫资金筹措制度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者不但需了解各级政府的主导性地位, 而且需认识到各级政府根除农村贫困现状的局限性。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者需以建立和完善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一致的扶贫资金社会化筹措制度的形式, 帮助农村贫困户脱离贫困, 并降低返贫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者需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平台, 向社会公众公开农村财政扶贫项目从申请立项到持续性拨付的维护全过程, 使其具备一定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以增强社会人士参与农村地区扶贫事业的积极性, 从而为农村贫困地区募集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者还需明确政府主导下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资金两者的配套投放比例, 并全面监管配套扶贫资金的运作过程。

2.1.2 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制度

各级政府需组建一支专业技术强、全面掌握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流程的委员会, 从而有效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决策能力及规范化的管理水平。由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具备一定的公益性, 其管理机构关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公共管理平台的建设, 在管理平台上完成农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申请、审批、公示及运作流程的监管工作, 使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公开化的管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还需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中县级专户的管理, 并健全集中报账的制度, 杜绝部分基层干部在掌握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权时的贪腐行为。

2.2 优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

2.2.1 优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激励机制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目标就是帮助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户实现减贫、脱贫, 并提高脱贫农户的生产力, 降低其返贫的机率。而优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激励机制, 能帮助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明确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及使用方式, 从而兼顾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的效率及公平性。具体的优化方式为: (1) 按照各地区贫困人口规模及贫困层级, 科学分拨部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 并从均衡性的角度衡量资金管理绩效; (2) 分拨一些农村财政扶贫资金, 投资到具有一定价值的专项扶贫项目中, 并通过此专项扶贫项目投入和产出比, 考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能力。以上绩效考评的方式都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 按照效益优先的法则,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财政扶贫项目规划, 并重点监管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 从而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能力。

2.2.2 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流通机制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需对内反思行政组织结构中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以缩减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组织结构的形式, 节约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用于行政管理的成本, 从而增加扶贫资金金额。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机构在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流通机制的过程中, 要在下放小额财政扶贫资金的投放项目审批权的同时, 不断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支付的执行率。同时,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需将多渠道募集的财政扶贫资金直接归集, 并制定出针对性强、系统化的扶贫政策。另外,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还需把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拨付的财政扶贫资金统一归集于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平台中, 并在此平台上对财政扶贫资金实施统筹规划, 且统一支付, 最终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避免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发生贪腐现象。

2.3 转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理念

2.3.1 构建内生性的扶贫理念

内生性的扶贫理念就是通过有限的扶贫资金, 拉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事业中, 从而激发贫困地区的农民采取发展生产的形式, 脱离贫困。要构建内生性的扶贫理念, 就要深入挖掘造成农村贫困的根源, 并重新定位目前扶贫政策的运用方向, 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户的生产力发展, 帮助其建立自我经济的供给机制, 从根本上杜绝脱贫后返贫的现象。

2.3.2 树立综合绩效评估理念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需树立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基础的多元化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理念。实行农村财政扶贫政策时, 需将保护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置于首位, 缓解扶贫开发项目带来的农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并帮助农村依据本地区实际, 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经济事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过程中, 存在诸多管理问题, 不但影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 限制我国贫困地区的发展, 而且还让我国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内部滋生贪腐行为, 不利于农村财政扶贫项目的开展。财政扶贫的目的就是通过有限的扶贫资金, 拉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事业中, 从而激发贫困地区的农民采取发展生产的形式, 脱离贫困,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需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 合理使用扶贫资金, 为扶贫项目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 确保农村扶贫项目能顺利开展, 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翰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4 (29) :89-91.

[2]聂永刚.贵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 :282.

[3]刘芳.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J].审计与理财, 2012 (4) :43.

[4]梁朋.大力整合财政资金协同推进扶贫开发——对广西富川县财政资金整合的调研[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57) :21-26.

上一篇:高中英语必修一单词下一篇: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审员培训班试题——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