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

2024-04-26

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精选6篇)

篇1: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

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由于钢琴教学从基础知识的教授到钢琴曲目的欣赏和分析等内容的学习需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意义分明的逻辑单元,并且能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弹奏之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钢琴弹奏的过程也可视作学生的认知过程。国外的钢琴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涉及和运用到认知心理学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二、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听觉认知

对于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而言除了要有较高的演奏技能,还要具备高度敏锐的听觉,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既要训练学生具备高超的钢琴弹奏能力,使学生能够颇为熟练的完整的演奏完一首曲子,还要对学生的听觉进行严格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听到自己所弹奏出来的声音,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判断自己的演奏的好坏,在听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不足的地方,且学生还可以从中自我反馈,清楚掌握自己当前的演奏水平以及有待提高和改正的地方,帮助学生扬长补短,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重技能,轻鉴赏是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一弹错教师就立马上前指正,而离了教师,学生就弹奏不起来了,这表现出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学生无法独当一面,学生的“听觉”迟缓,还何谈以听来纠正自己的演奏,还怎么获取反馈信息,使自己不断提高。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觉认知,让学生从听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认知

钢琴演奏并不是按下琴键发出声音这么简单的`事,再难的演奏技能,相信只要勤加练习都可以有所小成,但是要想真正地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需要演奏者从内心感受曲子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并在演奏中正确表达自己所理解和感受到的内容。高校生大部分都已是成年人,具备相对成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要演奏的曲子形成合理的认知。比如在演奏贝多芬的《月光》时要要表现出安静的,沉思的情感和状态,而在演奏《骑士》这首曲子的时候则要表现出一种雄壮、威武的气势。理性的分析以及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学生正确而完整的演奏完该曲的基础。这里所讲的背景包括作品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水平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细节和整体上把握作品中的独特意义以及想要表达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驾驭将要演奏的曲子。

(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从上文的理论介绍中可以发现,人对事物或者说信息的认知首先要求人对这项内容的关注,换句话说只有当人对该信息或事物的注意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并且贮存了足够的信息时,人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入人的大脑成为人的记忆组成的一部分,这样每当人需要用到有关方面的知识或技能时可直接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方便人的操作。因此教师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去注意与钢琴教学有关的内容。通常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元素,来丰富教学的内容,活跃教学的氛围,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保持学生钢琴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使学生能够对钢琴学习抱有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以边弹琴边演唱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单纯的弹奏一般只涉及到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手指,学生弹的时间长了,手指会下意识地去按琴键,但是这时的注意力却已经分散了,而手口结合的方式,则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了有效的分配,避免分神。

篇2: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主要是对在人们接收、加工以及记忆外部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心理特点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有效推动人类工作以及学习的顺利开展。当前,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使得心理学被广泛应用在教育事业中。在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中科学地应用认知心理学, 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听觉能力以及钢琴作品欣赏能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

作为心理学中一项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所谓的认知心理学即为通过对人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记忆改变以及信息加工等内容展开的深入分析,从而了解个体在对待外界事物方面所存在的一些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特点。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当前,国外的许多国家已经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认知心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特别是与钢琴教育教学活动的联系相对较为密切。在实际教学中,钢琴教师就会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合理地对钢琴的曲目风格、弹奏模式以及知识理论等展开排序,之后再基于教学计划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进而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在通常状况下,对于人们的认知而言,其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其往往都要经过四个过程,即为“注意、体验、记忆以及思维”。在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分析教学点,通过一些充满趣味的教学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教学活动中, 进而在此过程中充分体会到钢琴音乐作品美妙的旋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相关的钢琴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二、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针对大学生来说, 其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理认知方面。由于大学阶段是学生青春期的末期,此时大学生的身体器官发育相对成熟,于是就会对其钢琴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大学生的手部发育良好之后,就能够帮助其得到充足的力量。然而,此时大学生的手部骨骼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就会导致其手指缺乏足够的灵活度,于是就会造成学生在弹奏钢琴的时候无法充分地跟上节奏。第二,心理认知方面。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同时也具有相对较强的观察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而且记忆力也相对较强。不仅如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主观意识较强,而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思维,可以很快地掌握新事物。虽然伴随年龄的增长会造成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慢慢降低, 然而在此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却在不断的增强,其所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并且也会慢慢产生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在此情况下开展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 要科学地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较强的记忆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更加丰富的钢琴知识.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分析可知,在开展高校钢琴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其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逻辑分析能力,二是逻辑记忆能力。对于这两方面而言,其主要都是通过学习的形式进行的。从根本上而言,其都是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进行培养。在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都是在初步成熟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在此阶段钢琴教师就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其能够对音乐作品展开深入的分析以及良好的记忆。比如,对于《C大调回旋曲》这部音乐作品而言,其属于一首比较纯粹的娱乐性作品;而对于《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这一音乐作品而言,其属于一首炫技类的音乐作品。在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基于不同曲目以及所体现出的特征, 再充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对音乐作品展开深入的分析,进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基于认知心理学层面的分析可知,对于信息与事物的认知前提即为人们可以对此内容给予充分的关注。因此,为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信息,那么首先就要激发人们对其的注意力,在人们积累相应的信息资料以后, 那么其大脑就会对这些信息给予加工与处理,最终发展成为人们的记忆,这也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认知特点。所以,为了能够获得某项技能,那么人们就要通过记忆对相关的信息给予提取与分析。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应用,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所以,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为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钢琴知识,那么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所以,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比较活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针对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认可,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更好地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集中注意力地学习相关知识。除此以外,教师也可采用弹奏演唱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对于比较纯粹的钢琴演奏而言,要求学生要从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等方面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可以非常集中注意力地进行演奏,然而假如弹奏时间相对较长,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在演奏的时候比较机械化, 导致其注意力不够集中,极易发生分散。假如能够将演奏以及演唱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使得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弹奏演唱过程。

(四)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个优秀的表演者而言,其不但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演奏技艺, 而且还要有着比较敏锐的听觉能力。然而,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的分析可知,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师只是比较重视对学生弹奏技能的培养,然而却忽视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也就会导致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仅仅是基于教师的指示才能够发现其在弹奏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唯有借助于教师的指导才可以改掉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弹奏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弹奏能力进行训练,而且要培养其听觉能力,使其可以对自己的弹奏情况进行判断,对其在弹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调整。钢琴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听力展开训练, 而且要对其音乐欣赏与分析能力展开训练与培养。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比较优秀的世界名曲,使其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其听觉能力。在其欣赏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能够借助于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中蕴含的弹奏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其学习良好的弹奏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应用在个人的学习中,进而能够使得个人的演奏技艺得到不断的提升。

(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音乐作品比较繁多,多种多样。所以,在钢琴教学中, 教师无法将其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向学生进行介绍。那么,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高水平的音乐技能,那么教师就要为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技巧,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学习音乐作品以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的解读,对音乐作品的指法以及节奏等展开深入的分析。然后再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其能够充分体验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弹奏技巧。在完成学习活动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展开深入的反思。要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在其他音乐作品当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以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对于《月光曲》这一音乐作品而言,其中蕴含的是一种淡然并且安静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对此音乐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一种比较平静的状态[5];针对《命运交响曲》这一音乐作品而言,其主要表达的是顽强不屈的精神,所以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表现出一种充满激情,比较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情感的特点,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具有的不同风格,帮助学生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3: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

关键词:认知心理,钢琴教学,高校

在现阶段我国高校钢琴的教学中,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认知心理学已经融合成一种趋势。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认知心理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我们可以站在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在教学中掌握学生们的认知心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钢琴知识,以此来提升钢琴教学的质量。

一、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在高校的钢琴教学课堂上,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以及音乐作品的种类丰富,教师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引导教学。同时,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钢琴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去背诵乐谱,带领学生分析每一个作品中的拍子和指法以及曲风等内容。不要让学生一拿到乐谱就急于弹奏,首先应该让学生对乐谱进行熟悉,之后再进行练习。经过学生们的几次练习弹奏之后,教师接下来就是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研究,像这个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段又流露出作者的什么心情?通过学习一篇乐谱,要让学生们学会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其他乐谱。认知结构与认知心理学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由于钢琴学习需要学生们的手、眼、脑三者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每一次新的学习任务要以原来的学习经验和技巧为基础,因此要利用学生们的认知心理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联系。在学习钢琴作品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作品的背景以及深层含义进行研究,体会创作者的心境。

二、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和逻辑能力

在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学中,由于教师甚至是学生都过分注重弹奏技巧而一味追求手法练习,导致他们只关心结果,却忽视了在弹奏过程中的反思和对自己听觉的刺激。由于学生的心思在手法技巧上,教师也就只负责纠正错误,一旦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们就失去了钢琴练习的方向,就算是出错了也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因此高校钢琴教师教学时要培养学生们敏锐的听觉,利用学生们的听觉元认知来指导学生们的练习过程。钢琴学习的过程同样需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大学生的身心发育趋于成熟,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并理解作品中的内涵。在练习弹奏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曲目风格用心体会,从而慢慢养成自己的风格。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让学生们对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体会其蕴含的独特意义,进而在整体上对作品有一个准确把握。因此,认知心理在整个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们的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全方位把握音乐作品的脉络。

三、全面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学生的手部发育使得他们在弹奏练习的时候具有足够的力量,但是手指的灵活度并不足够也就使得他们在弹奏的时候会出现跟不上乐曲节奏的情况,对此利用认知心理进行分析,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较高,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中学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他们的记忆力也处在高度活跃的阶段。但事实上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主题概念,能够快速地进行思维转换,因此能够更快地接受新鲜事物。也就是说在大学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在不断提升,随着钢琴知识的不断积累,自学意识提高,自学能力也逐渐增强。高校钢琴教师要注意到学生们的这些认知特点来帮助他们学习钢琴。学生们在学习时的注意力对钢琴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能够利用学生们的兴趣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则能够提高钢琴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对学生认知特点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对学生们注意力的把握能力。由于每一名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教师要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及时肯定,只要没有原则上的错误就应该鼓励他们。这样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也就是利用了学生们的认知心理来作用在他们身上,帮助他们提高钢琴学习能力。钢琴演奏需要学生发挥听觉和视觉以及手指的协调作用,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可以让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弹奏中减少出错。

总之,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提升对学生认知心理的把握进行教学能够提升其教学水平。由于学习过程涵盖了认知心理的多重过程,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要对学生们不同的认知心理进行有规律地利用,争取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钢琴水平。

参考文献

[1]洪亮.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途径[J].成功(教育),2013,(9):109-110.

篇4: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

关键词:元认知;音乐美学;钢琴教学;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74-02

元认知这一哲学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提出,在其著作《认知发展》(1976)中这样表述:“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1]由于这一理论具有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被运用到各个学科和领域。对于音乐这门学科而言,元认知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笔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将其归为元认知认识、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三点,并结合音乐中钢琴的教学与演奏两方面论述元认知对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意义,以及对提升钢琴演奏表现力的积极作用。

一、元认知是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要求

(一)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是钢琴教学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点,构建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是我国钢琴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确定钢琴教学中教师的创新教学目标,摸索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是我们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基础和前提[2]。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可从以下四方面尝试:第一,教师要在钢琴学习的开始阶段发挥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导作用;第二,在日常教学中,要设计创新型课堂;第三,培养学生对钢琴演奏的探究精神;第四,通过活动和比赛为学生创新型思维提供平台。通过这些尝试,使学生在钢琴学习与演奏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钢琴表演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艺术修养,全面发展自己的人格,养成创新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钢琴人才。而元认知作为具有哲学思辨性质的重要元素,对我们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无疑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元认知是提高学生钢琴演奏创新能力的关键

元认知由元认知认识、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构成,它对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提高学生钢琴演奏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元认知认识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元认知认识是元认知的基本构成元素,也是认识主体进行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的基础和前提。主体通过对自身钢琴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了解,通过对自身与他人程度差异的观察和比较,确立自己的学习与演奏目标,这也是激发自身学习欲望和兴趣的根本。而教师则通过元认知认识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特点,确定自己的创新教学目标,并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3]。学生的元认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正确认识自己,比如自己的性格特点,为什么要选择音乐,为何要弹奏钢琴,而他人的主体特点又是什么。第二阶段,通过对自身特点的了解来选择和确定自己所要弹奏曲子的类型,如性格开朗的,或许对莫扎特作品的喜爱更多一些;而如果自己擅长思辨型思维,则选择巴赫的作品。第三阶段,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了。其次,元认知监控是教师进行探究型教学、学生进行反思型评价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探究型教学与学生的探究型学习是构建钢琴创新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元认知监控对钢琴教学和演奏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随着艺术的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家长青睐于把钢琴作为培养孩子艺术思维、提升孩子气质修养的工具,然而日益增长的学琴热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有待完善的钢琴教学状态,很多学生依旧是在家长的逼迫下被动的学习钢琴。我们要构建创新型的钢琴教学模式,就必须探索我国目前的钢琴学习态势,研究未来钢琴教学的发展方向。元认知监控是个体进行反思、总结与评价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无疑对探究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有着重要意义。如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除了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技能基础选择所教授的内容外,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的教授方法进行适时的反思,在师生的逐步融合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琴欲望,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最后,元认知体验是提高钢琴演奏中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思考,对学习内容的领悟能力以及对不同钢琴曲子教授速度的适应和把握能力等。在元认知认识和元认知监控的基础上,元认知体验无疑是提高学生演奏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钢琴演奏机会,演奏体验是学生极为珍贵的财富,这个体验也是检验演奏者本人对演奏曲目的情感处理、对老师日常传授技巧把握的一个绝好平台。钢琴表演者在舞台上的弹奏绝非日常弹奏的刻板照搬,往往会融入自己对曲子的主观理解,进而通过指尖把内心的理解转化成音符传达给听众,而此时演奏者对曲子的主观理解和把握正是其创新能力的真实体现。

由上可知,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体验是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机整体,三者在钢琴的教学与弹奏中是相辅相成的。

二、元认知是提高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有力因素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的情感包含两方面:一是作曲家创作曲子的动机和情感,二是演奏者和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情感。而情感表达就是我们日常所谓的音乐表现力,由听觉能力、知觉能力以及情感能力三方面构成,它在钢琴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元认知能够极大促进钢琴演奏者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一)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钢琴教学中,技巧的传授始终占据着教学内容的主要地位,然而随着钢琴教学的逐步发展,钢琴教学中的情感表达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受到钢琴教师的重视。只有钢琴演奏者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才能较为准确地表达出作曲家赋予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传达出作品的情感之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审美尤其讲究以情动人,因此,音乐中的表现力逐渐被人们提升到文化审美的高度,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4]。研究表明,影响钢琴演奏表现力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力、演奏者自身的音乐想象力以及演奏者的音乐创造力。而培养学生作品理解能力、激发他们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锻炼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掌握技巧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

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元认知由元认知认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构成,其在钢琴教学与演奏中的意义还体现在它对钢琴演奏中表现力的提升上。

(二)元认知是提高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有力手段

元认知在提升钢琴演奏者表现力中的作用与意义:第一,元认知认识是培养钢琴演奏者作品理解力的基础。对作品全面正确的理解是我们诠释音乐作品思想内涵的根本和前提,只有对钢琴作品的创作时代有一定的了解,对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音乐特点有所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总体基调。然而完美地诠释作品还需要表演者对钢琴曲谱面的理解和分析,只有确定作品的内部结构、旋律线条的走向、节奏类型的运用等,才能较为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元认知认识除了对自身及他人的了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这无疑对作品理解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钢琴演奏者在了解自身个性特点后,选择合适弹奏曲目前必定要了解所选作曲家的总体创作风格和特点,在制定练习方法前又势必会对所选曲目进行节奏、力度、和声等一系列的谱面分析。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对作品的简易程度、重点难点有所了解,才能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和练习策略。第二,元认知认识和体验是丰富钢琴演奏者音乐想象力的催化剂。每个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不一定相同,自身的成长和受教育的环境也各有不同,因而钢琴作品的类型和特点也千差万别。钢琴演奏者由于受自身环境和阅历的局限,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就难免的带有局限性,因而丰富的想象力就成为每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所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思考,然而这种对作品的思考和领悟并不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主体阅历的变化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变化。也就是说,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对音乐作品情感思考后的二度创作,即对作品在理解与把握基础上的想象。例如,一个学生在分析钢琴作品的同时,在内心会把所看到的音乐符号转化成音响,而对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也会在听觉的基础上进行知觉判断,因而我们听到的钢琴演奏实际上是演奏者在元认知认识基础之上的元认知体验[5]。第三,元认知体验是激发钢琴演奏者音乐创造力的重要因素。第四,元认知调控是提升钢琴演奏者综合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钢琴演奏者表现力的提升最终是通过其自身的综合文化修养体现出来的,即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技巧的把握能力以及舞台实践能力等的综合反映。作为个体学习过程的总结、反思与评价的元认知监控无疑是提升钢琴演奏者综合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钢琴演奏者在实际的演奏实践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如对作品力度的把握可能不到位,或者对作品强弱层次的诠释不够到位等,演奏者主体都会通过元认知监控对作品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反思,是对作品谱面分析没有做到位,还是对作曲家创作风格有所疏忽?并进行阶段性的自我评价,进而用这些评价指导以后的钢琴学习和练习。

三、元认知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具有特殊意义

元认知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不仅适用于学生的学习,更适用于教师的教学,它在钢琴教学与演奏中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地作用教学或学习的某一方面,只有在两者的相互联系起来时才会起作用。元认知无论是对钢琴教学,还是对钢琴演奏,其作用都具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元认知在钢琴教学与演奏中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元认知能够提高钢琴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对提升钢琴演奏者的综合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J.H,Flavell,Meta 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 In :LB Renicked, The Nature of Inteligence . Hillsdale, NJ: Erlbaum.

〔2〕吴晓娜.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1).

〔3〕郑茜.元认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及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李婧.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5〕徐媛媛.论内心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D].天津音乐学院,2014.

篇5: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钢琴;集体课;音乐理论

论文摘要:钢琴集体课不仅仅运用于钢琴教学,在音乐理论教学中,运用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进行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学、作曲、钢琴即兴伴奏等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效果更佳。

钢琴集体课是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键盘学习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以学习钢琴弹奏为基本目的,综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编配、简易作曲、即兴伴奏等教学内容的音乐理论课程。通过键盘弹奏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钢琴弹奏基本技巧与方法,同时加强对学生听觉、记忆、视谱、视奏等音乐素质训练和能力的全面培养。它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钢琴教法只能单人进行的限制和音乐教育偏重理论、忽略实际操作的倾向,以键盘集体课的形式,传播钢琴和音乐的基本知识,易学、易懂、易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现在商校音乐理论教学情况

(一)学生素质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却没有变化,用统一的内容对不同素质的人,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材的使用不适合学生的现状,删繁就简,结果是知识缺少系统性,学生感到音乐理论课难学、难董,所以没有了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一,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架钢琴、一本书,黑板、粉笔、一张嘴,教师纸上谈兵,课堂气氛凝滞,学生呆板。

(三)理论与实际脱节,无教学互动,无能力培养。教师在钢琴上弹出的谱例瞬间即逝,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听觉联想和音乐思维。

基于上述原因,传统的音乐理论课教学模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尝试一种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的教学方法,对于音乐理论课的教学十分必要。教学实践发现,在钢琴集体课中进行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钢琴集体课

钢琴集体课不仅仅用于单纯的钢琴教学,如何把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学作曲、钢琴即兴伴奏等课与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是高校音乐教学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三、在钢琴集体课中进行音乐理论教学与单纯音乐理论课教学是不同的

由于钢琴集体课在知识的传授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在教学中加入理论课的教学。比单纯的理论课讲授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仅以一节钢琴集体课为例,就可看出他的优势所在。

范例:运用钢琴集体课讲授:“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伴奏”

步骤一、学生在钢琴上自弹自u}旋律,同时分析旋律,确定调性和旋律的风格,为旋律配适合的和弦,选用和弦的连接法,选儿个自己认为比较适合的伴奏音型。

步骤二、学生在钢琴上用自己选定的伴奏音型反复弹奏,反复任修改,边弹边唱,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总结出哪种弹奏最适合该旋律的伴奏,学生当堂弹奏,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评议,指出优缺点。

步骤三、教师导入运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伴奏的功能性质讲授,教师边讲边示范,纠正了学生在认知上的误差。

步骤四、能力训练:给学生分组,部分学生弹琴,部分学生演唱。这样锻炼了学生的伴奏与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创造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练习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达到的教学目的。

为什么一节钢琴集体课会使难学、难懂音乐理论课难题迎刃而解呢?

(一)钢琴集体知识讲授的同时渗透了音乐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抽象、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直自、简单、形象、趣味十足。

(二)理沦与操作的结合,让学生感到理论的学习不再神秘、难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反复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一了记忆力。

(三)于钢琴集体课是一个集体科目,综合性、活动性、创造性很强,在此课中加人音乐理论课内容,既解决了以往日钢琴个别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单纯注重弹奏技能,忽略理论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科知识分离的问题,便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许多带有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指导练习加以解决,增大了教学容量和密度,既节省了授课时间,又使资源共享。

(四)教师留给学生的创作空间,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使学生的能力提高很快。

四、在钢琴集体课中讲授音乐理论知识应把握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的自然结合

将音乐理论课有机地渗入到钢琴集体课之中是教学的关键

1、找准切人点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除了熟练地掌握钢琴集体课的全部内容外,还要注重音乐理论课渗人的切人点,切人的技巧要精心准备,可以在教师的示范中自然导人,不留痕迹。也可以在学生的操作中引人理论知识。使音乐理论课的`讲授与钢琴集体课的内容浑然一体。

2、设置教学情景利用富于启发性的教学课题.设置好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建立起丰富的联想,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他们能把己掌握的键盘感觉、弹奏方法、音乐理论知识、通过联想将其运用到即兴伴奏和集体演奏当中,迅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即兴伴奏和键盘综合应用能力。 3、抓住重点难点抓住钢琴集体课与音乐理论课带有共性的重点难点,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在重点难点的选择上,要深刻领会教材的主旨,加大重点难点的时问投人,将重点难点放到实际操作中加以解决。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操作训练的过程要脉络清晰,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还可以根据重点难点的需要,适当拓宽教学内容范围。通过实际操作,变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

(二)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

1,注重教师的示范性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灵活的把握音乐理论课渗人的技巧,调理好课堂的节奏,当示范时应该理论与弹奏并举。如果学生对钢琴集体课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好,教师就要反复示范,绝不能盲目的导人理论课的内容,否则,就会使学生目回吞枣,该学的没学会,适得其反。

2,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效应作用,牢牢站稳主导地位,带动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思路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本着先动脑,后动手的原则,把音乐理论课的讲解与学生技能技巧训练结合起来,通过示范、讲解、听音、训练、等几个教学步骤,为学生创造出观察、思维、表达、创造的空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让其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使其课上的内容课上解决。轻轻松松学会r理论。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有效的知识。

(三)理论与实践的生动结合

1、灵活的演奏方式充分发挥集体课教学的二群体动力”效应.注重培养学生个人学习习惯和整体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齐奏、合奏、独奏等丰富灵活的演奏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聆听观察和分析领会,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产生生动的联想,有效地锻炼学生听觉、配合、视奏、节奏感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情绪振奋,乐此不疲的最佳状态,避免一般理论课郁郁沉闷的现象发生。

2、开放式的集体教学钢琴集体课是开放式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广泛便捷的音乐内容、音乐意境等方面学习感受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操作、主动观摩、借鉴进取、自我检查学习效果,把理论转化成指导自我实践的能力,使教学过程紧凑高效、生动活泼,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应用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3精练的教学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理论课的内容融于弹、听、问、答、思、议、炼几个环节之中,优化教学过程,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生的参与下,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出一种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优美的音响效果集体钢琴课采用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各种媒体的运用,首先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学习音乐的优美意境,会使枯燥的理论自然增色几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发挥各种媒体神奇的妙用,激发学生的情趣,通过各种媒体的演示,为学生展示出一种理论课所不具备的美妙绝伦的音乐殿堂,启发学生走进去。不能为媒体所限,也不能滥用媒体。

篇6: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钢琴教学积极意义应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11-0247-01

一、教育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下人们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科。通俗的说,教育心理学其实就是将心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教育效果的一种活动。

1.教育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理论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讲,教育心理学应用到钢琴教学中,其实是一种双赢,既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又同时提高了钢琴教学效果。具体说来,就是从教育的视角去研究钢琴教学,研究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心理规律、心理活动,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这对于提高钢琴教学的教学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2.教育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干预学生的不良心理,准确找出问题所在,尽快解决。比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进行钢琴表演时会出现焦虑、紧张、不安、恐慌等心理症状,影响到表演效果,这时,就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自信暗示法、专注所说法等方法缓解学生紧张情绪。此外,如果钢琴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自觉运用教学心理学的知识,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突出每个学生的特色,这实际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升。

二、教育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支持学生、提高学生,真正提高钢琴教学的教学实效。下面主要从钢琴教师的角度,就教育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提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钢琴兴趣

从钢琴学习动机上来看,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是由于自己热爱钢琴艺术,有的是迫于家庭或升学压力而学习钢琴。不管是什么原因,既然选择了钢琴,就要培养起一定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看待和学习钢琴艺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钢琴教师一定要从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角度,去分析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从心理层面加深学生对钢琴艺术的感受力,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钢琴艺术、热爱钢琴艺术,进而主动融入钢琴艺术。比如,班上一位学生钢琴学习积极性不足,我就通过闲聊的方式了解到他不爱学习钢琴是因为觉得以后用不着,自己也不大可能从事这方面的职业,于是,我运用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在跟他聊天以及在课堂讲课时,不断重复钢琴学习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好处,久而久之,强化就起到了良好效果。

2.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之间的认知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如独立型与依存型、辐合型与发散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等,教学中要运用科学得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具体到钢琴教学来说,我们必须承认,每位学生的钢琴艺术水平是有差异的,这是钢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的。因此,钢琴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讲求科学的教学方法,多鼓励少批评,根据不同学生的钢琴艺术造诣和接受能力,挑选不同难度的曲目,并对其进行全面指导。对于钢琴艺术水平高的学生,要求其精益求精,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表现力;对于钢琴艺术水平低的学生,尤其是反复练习的曲目,要多强调技巧与方法。

3.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舞台演奏时,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的效果,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运用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调节好情绪、克服紧张怯场情绪。

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做好基本功,用专业的态度去欣赏和演奏每一个曲目,平时练习就要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引导学生情绪,同时,还要多给学生创造登台演奏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演奏心态、演奏技艺等。这样,在舞台演奏时,才会表现出学生的真正的演奏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钢琴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作为钢琴教师,我们应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积极探索适合钢琴教学的好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科学引导学生,激发起学生的钢琴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10)

[2]谢艳华、孙纪元等.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

[3]高莲花.浅谈幼儿钢琴教学中教育心理学问题[J],音乐大观,2014(14)

上一篇:清政廉洁合同下一篇:解冤,解冤丘处机,解冤的意思,解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