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知识问答

2024-04-16

肝病知识问答(共6篇)

篇1:肝病知识问答

乙肝相关知识问答总结最新经验

什么是乙型肝炎?它是怎样传播的?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已确定有五型,即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它主要的传播途径以血液、性和母婴传播为主。一般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乙肝,例如共同办公、握手、游泳、公用卫生间等。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传染性吗?

郑州中大中医肝病医院医生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与一般健康人无区别。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大小,取决于体内乙肝病毒DNA水平的高低。由于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乙肝病原携带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或环境构成威胁。除不能献血、不宜参加体能负荷超常的特殊训练或职业,不宜担任手术治疗科室的医务人员外,其入托、升学、就业、婚姻、社会活动均不应受限制,更不得歧视。

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会通过精子传染给胎儿吗?

一般情况下,母婴围产期乙肝的传播机率较高,其中主要是产程感染和产后短期内感染,宫内感染一般仅占2~3%(〈5%),在宫内感染者中仅有极少数可能是父婴传播所致。所以,父婴传播的机率极低。

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能检出乙肝病毒DNA,随着精子进入卵细胞,尽管母亲没患肝炎,但这种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断增殖,有可能使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其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

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表现为病毒标志长期阳性(HBVDNA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应作肝穿刺,以进一步确诊和治疗。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HBsAg阳性,但HBeAg和HBVDNA阴性),转氨酶一直正常,肝组织无明显病理损伤。他们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无区别,其中少数人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

什么是慢性乙肝病人?

慢性乙肝病人,表现为乙肝血清学感染指标阳性,并且伴有反复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但大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少部分人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阴性,ALT一直在正常范围,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

哪些因素影响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主要与疫苗的剂量有关,还与受接种者的免疫状态、性别、年龄、种族及营养状况等许多因素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接种剂量大,效果好,保护期也长。幼儿对疫苗产生抗体和保护效果的能力比成人强而迅速,年青人比老年人的接种效果好。女性相同剂量、相同条件接种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比男性要高。有免疫缺陷的机体对乙肝疫苗的应答能力明显降低。经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则抗体持续存在的时间越长,保护能力也相应较长。

按免疫规划要求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1)新生儿。如果父母乙肝检测均为阴性,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立即接种首针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时打第二针,6个月后再打第三针,一共3针,可用5~10微克重组酵母或10微克CHO乙型肝炎疫苗。对于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接种首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HBIG的接种时间在12小时以内越早越好;1月龄时再接种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6月龄时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200IU/针,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由家长决定,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剂量为10微克/针;使用CHO乙型肝炎疫苗的剂量为20微克/针。

(2)15岁以下儿童。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接种史不详者,应进行全程补种,即按照0、1、6 月程序,接种三针,5微克或10微克。接种过1针次或2针次者,按程序补齐3针。

哪些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方面属于重点推荐人群?应该如何接种?

重点推荐人群是指某些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HBsAg阳性者的配偶及同家密切接触者

应进行HBsAg筛查,HBsAg阴性者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即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三针,(20微克/针)。

(2)医护人员(含护工)及其它高危人群

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0微克/针)。发现表面抗体阴转后应进行加强免疫(1针20微克)。其它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易发生外伤者、多性伴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3)大学入学新生

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均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0微克/针)“

接种乙肝疫苗会不会传染上其他传染病?

接种乙肝炎疫苗不会引起肝炎发生,也不会被传染上其他疾病。因为现在的乙肝疫苗都是基因工程疫苗,只含有很纯的表面抗原。

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但如果这些感染者接种了乙肝疫苗一般也不会引起不良副反应。

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1)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或不产生抗体,被称为免疫应答迟缓或无应答,应重新进行全程免疫接种,(2)重新免疫接种时疫苗剂量要加大,儿童10微克/针,成人20微克/针,或更换疫苗种类,按0、1、6月程序接种。

接种疫苗后,多长时间需要再次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抗体滴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从群体角度而言,是否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取决于疫苗的保护效果。现有数据显示,乙肝疫苗保护效果长达10年以上,疫苗接种10年以内不需要再次接种或加强免疫。从个体角度而言,由于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记忆的存在,既使抗体阴性或抗体滴度在10毫国际单位/毫升以下,疫苗保护效果仍然存在,可不再接种疫苗。但是,多接种乙肝疫苗并无害处,如果测出乙肝抗体阴性或滴度小于10毫国际单位/毫升,高危人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再次接种乙肝疫苗1针或3针。

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接种程序按照计划免疫所要求的顺序进行。但是乙肝疫苗和其它疫苗要在不同部位接种。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如何打乙肝疫苗?

(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2小时内),越早越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全程免疫。(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200国际单位以上,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一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传播最有效的措施,但有一部分新生儿,通过全程注射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即对乙肝没有产生免疫力。发生这种情况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疫苗质量:乙肝疫苗属生物制品,需要在2℃~8℃冷藏保存,如果长时间放于常温或高温环境中,可能使疫苗变质;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疫苗;疫苗长时间放置后有沉淀现象,使用前未摇匀等因素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②接种程序和剂量:目前多采用0、1、6月的程序接种,根据母亲乙肝五项指标情况决定接种剂量和时间,如果接种程序不对、剂量不足同样影响免疫效果。

③接种部位及方法:采取上臂三角肌注射的免疫效果明显高于臀部肌肉注射和其他部位注射。

④与孕妇较高的传染性指标(HBVDNA)有关。有文章报道,母亲的HBV高传染性是导致部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⑤与HBV的变异有关。

⑥与新生儿自身状况及遗传因素有关。有专家研究后发现被动吸烟,可使儿童体内抗体水平下降较快。肥胖的儿童被感染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3.5倍。挑食的儿童常有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而也不易产生抗体。”

请问打了三针乙肝疫苗后能维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需要再打疫苗?

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3月即可产生抗体。对于接种疫苗后抗体阳性的人群,疫苗保护效果长达10年以上,因此10年内不需要加强免疫。目前,全球范围内均不推荐开展乙肝加强免疫,我国也尚未出台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乙肝高危人群,有必要监测体内抗体水平,如果抗体转为阴性或抗体滴度小于10毫国际单位/毫升,则有必要加强接种1针或再接种3针。对于其他人群,如果测出乙肝抗体阴性或滴度小于10毫国际单位/毫升,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再次接种乙肝疫苗1针或3针。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不是越早越好?

《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指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

医学研究与实践表明,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时间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关键所在。因为大部分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此时,乙肝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体内,尚未进入新生儿的肝细胞。如果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能很快将新生儿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儿就不会发生感染(宫内感染者除外)。如果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得比较迟,乙肝病毒就可能已经进入新生儿的肝细胞,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会无效,因为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是无法进入肝细胞内的。所以,在出生后立即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非常重要,越早越好。

注射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一般来说,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易感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重点人群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另一部分是成人重点人群,包括接触乙肝病人的医护人员,直接接触病人血液、分泌物的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多性伴者,经脉内注射毒品者。注射乙肝疫苗前最好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HBc),化验结果阴性者可以注射,两岁以内的小儿可以不用化验,直接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吗?

乙肝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在制备工艺中已增加了病毒灭活过程,没有传染性。

经3次全程注射乙肝疫苗还是没有抗体,为什么?

完成0、1、6月三针乙肝疫苗接种为全程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体与疫苗的剂量、受接种者的免疫状态、性别、年龄、种族及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过去成人免疫剂量和儿童一样,也用5微克/针次×3,成人接种后由于疫苗剂量不足不产生抗体的情况较多。成人接种现已改用10微克/针次×3或20微克/针次×3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产生抗体的比例大大增加。儿童接种5微克/针次×3,也有少数不产生抗体的,加大疫苗剂量或改换疫苗种类均可解决。儿童接种10微克/针次×3比5微克/针次×3抗体水平高,免疫持久性长。

新生儿什么时候接种乙肝疫苗,三针接种间隔各为多久?

新生儿第1针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按0-1-6月完成三针接种即为全程免疫。第1针和第2针间隔1-2个月,间隔时间应≥28天;第3针和第1针可间隔4-8个月为及时免疫,12个月内接种完三针为完成全程免疫,超过12个月者应按0、1、6个月重新进行免疫接种。

注射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多长时间可以注射乙肝疫苗?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被动免疫,等于直接注射保护性抗体;注射乙肝疫苗是主动免疫,注射后经过一定时间产生保护性抗体,二者要在不同部位接种但不需要间隔时间。对于职业暴露者或为了阻断母婴传播都要立即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尽早接种乙肝疫苗(职业暴露当天,新生儿出生24小时以内越早越好)。

我是怀孕7个月的准妈妈,我和丈夫都是乙肝携带者,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出生后应该怎样预防乙肝的传染?

男女双方都感染了乙肝病毒,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新生儿,孩子出生后应立即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按照0、1个月接种2针,乙肝疫苗按照0、1、6个月接种3针,接种剂量和种类为10微克/剂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20微克/剂CHO乙肝疫苗。

母亲为乙肝小三阳,孩子出生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检查抗体结果为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检查表面抗体阳性是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说明孩子没有感染乙肝病毒,而且有了免疫力,而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是母亲从胎盘传给婴儿的。母亲传给孩子的抗体一般维持半年到一年便会自然消失。

孩子出生时按程序全程接种过乙肝疫苗,但3岁时检测乙肝抗体五项全是阴性,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样处理?

孩子出生按0、1、6月的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如是酵母疫苗接种剂量均为10μg保护期可达10年左右,但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保护期有所不同。3岁时乙肝五项检测全阴的原因可能是孩子为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没产生抗体;或者孩子接种乙肝疫苗产生了抗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滴度逐渐下降,到3岁时抗体下降到现有检测方法不能检出的水平。如果属于前者,建议增大疫苗剂量(可用10μg疫苗)或更换疫苗种类,按照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如果属于后者,可加强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最好于接种后1个月时检测一下抗体滴度,如果抗体滴度较高,证明有细胞免疫,疫苗保护效果存在。如果抗体滴度较低,建议按免疫程序完成3剂次疫苗接种。

孕妇化验乙肝抗体结果为表面抗原、e抗原阳性,现在怀孕7个月,目前需要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吗?

不建议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理由是:①对孕妇本身健康不利,因为接种后可以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体内脏器上,对脏器或关节有潜在危险;②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作用,孕期接种免疫球蛋白后,血清中测不出抗-HBS,只能中和少量病毒,作用不大。

什么是澳抗阳性?

所谓澳抗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他们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不一定是乙肝病人,也包括携带者。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什么是“大三阳”和“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是指临床上为了检查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所作的化验指标,即乙肝五项,俗称两对半。病毒感染者按血清中有无衣壳抗原(HBeAg)而分为两种类型:对e抗原阳性伴表面抗原、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俗称“大三阳”;对e抗原阴性而e抗体阳性、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者,俗称“小三阳”。二者都具有传染性,“大三阳”传染性较强,“小三阳”大多数传染性较弱。

二者都可以表现为长期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也可能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的肝炎状态。认为“小三阳”没有传染性或“小三阳”优于“大三阳”,或者认为“大三阳”病情一定很重、预后一定很差,“小三阳”病情一定很轻的看法是不科学的。

检测乙肝五项单纯核心抗体呈阳性,有什么临床意义?

检测乙肝五项单纯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表明是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者,也就是说本人以前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已消失,表面抗体尚未出现,即成为单纯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单纯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人,传染性很小或者传染性即将消失。

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表面抗体阴性和核心抗体阳性,这是怎么回事?

注射乙肝疫苗后经过1~3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结果阴性,说明尚未产生表面抗体,对乙肝病毒还没有免疫力。核心抗体阳性可能是检测试剂产生的假阳性,也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体内已经清除了乙肝表面抗原,留下核心抗体这一感染标志物。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疫苗非常安全,注射疫苗是不会导致人体内出现核心抗体的。需要重新接种大剂量乙肝疫苗或更换新的疫苗品种,使其产生乙肝表面抗体。

接种乙肝疫苗后,化验检查结果为表面抗体、核心抗体呈阳性,与接种疫苗有关系吗?

一般情况下,接种乙肝疫苗后化验结果应该是表面抗体阳性,不会出现核心抗体阳性。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表明此人过去曾经隐性感染过乙肝病毒,而且产生了免疫力,与接种疫苗可能无关。

乙肝大三阳的母亲,小孩可以母乳喂养吗?

经血传播是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尚无明显证据表明乙肝病毒可通过母乳传播。对于大三阳母亲所生新生儿,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但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母亲乳头是否有破溃,婴儿口腔黏膜是否完整。一旦母亲乳头有破溃或婴儿有口腔黏膜破溃,应及时停止母乳喂养,待破溃恢复后再继续喂养,避免经血传播的可能。如果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有人工喂养的条件,为减少担心,也可以不进行母乳喂养。

乙肝大小三阳者能办卫生从业人员健康证吗?

根据2009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乙肝不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可以从事食品行业的相关工作。

篇2:肝病知识问答

1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伴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的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易消化食物为主。食物应新鲜可口,柔软易消化,无刺激性,并少量多餐。蛋白质以1.0~1.5g/(kg·d)为宜,最好是含有各种氨基酸的牛奶、蛋类、肉鱼类等高价动物蛋白为佳;当发生肝昏迷或血氨增高时,应减少蛋白质摄入。热量每日约3000kcal,以高糖饮食为基础,占总热量的60%~70%,即每日供糖300~500g,主要靠谷物来补充;但如有腹胀、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减退时,应适当控制糖分。谷物、豆类、新鲜蔬菜、水果、肉、蛋、乳类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d、e、a、k等。水限制在1000ml/d左右,钠限制在2g/d;腹水患者以低盐、高蛋白为主,以控制腹水的生成;伴有门静脉高压者,禁用生硬、粗糙、冷烫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发生消化道出血。

来源:

2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蛋白饮食是诱因之一,因此,发病初期数天内应禁食蛋白质,避免氨基酸在肠道内分解产生氨而加重肝性脑病。病情好转或清醒后,每隔2~3天增加10g蛋白质,逐渐增加至30~60g/d,以植物性蛋白为主,因其含支链氨基酸较多,甲硫氨酸、芳香氨基酸较少,且含有非吸收性纤维而被肠菌酵解产酸,有助于氨的排除和通便。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如蜂蜜、葡萄糖,既可以减少组织蛋白质分解产氨,又可促进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而降低血氨。保证热量在6300~8400kj/d,昏迷者可用鼻胃管供食,鼻饲液最好用25%的蔗糖或葡萄糖液,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长期输液者可深静脉或锁骨下插管滴注25%葡萄糖溶液和维持营养。避免快速输注大量葡萄糖液,防止产生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脂肪每日供给50g左右,不宜过高,以免延缓胃的排空,增加肝脏的负担。无腹水者每日摄入钠量3~5g,显著腹水者,钠量应限制在0.25g/d,入水量一般为前1天的尿量加1000ml,防止血钠过低、血液稀释。低钾血症时,要补充氯化钾和含钾多的食物,如浓果汁、香蕉、香菇、黑木耳等;高血钾时,避免食用含钾多的食物。饮食应选用柔软的食物纤维,以利通便,因便秘可促进细菌分解产氨,使血氨浓度增高,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伴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避免刺激性、坚硬、粗糙食物,不宜食用多纤维、油炸、油腻食物,应摄入丰富的维生素,但不宜用维生素b 6 ,因其可使多巴在周围神经处转为多巴胺,影响多巴进入脑组织,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递质。

来源:

3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少量出血无呕吐,或仅有黑便,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1~2天改为半流质饮食,渐渐改为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与肝性脑病。不食生拌菜及粗纤维多酸蔬菜,不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硬食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黏膜而再次出血。来源:

4 肝豆状核变性

篇3:肝病知识问答

关键词:肝病药,DDDs,用药分析

我国肝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笔者所在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和肝病用药金额也逐年上升,为了解笔者所在医院此类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该类药物用药特点和经济学评价,更好地指导合理用药,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肝病科住院患者肝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肝病科肝病药的出库数量和金额数据均出自本院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数据库,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单价、数量、金额等;入院患者数来自笔者所在医院病案室。

1.2 统计分析方法

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排序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1)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根据WHO ATC/DDD Index 2008的推荐值、《新编药物学》(第16版)结合药品说明书来确定[1];(2)DDDs=药品年消耗总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说明使用频率越高,反之则越小。(3)DDC=某药品消耗金额/该药品DDDs。

2 结果

2.1 肝病药的年总DDDs、金额、DDC和入院患者数及其年增长率

从表1可见,肝病药的年总DDDs、金额、DDC和入院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的增长率尤为突出。

2.2 各类肝病药的DDDs、构成比和排序

表2结果显示,改善肝功能类、中成药类和抗氧化类DDDs一直处于前三位;除中成药类外,其他各类肝病药DDDs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各类肝病药DDDs构成比3年来总体相似,中成药类DDDs构成比略有下降,抗病毒类DDDs构成比略有上升。

2.3 各类肝病药的用药金额、构成比和年增长率

从表3结果可见,改善肝功能类、抗氧化类和抗病毒类用药金额一直处于前三位;除中成药外,其他各类肝病药用药金额均有逐年增长趋势;各类肝病药用药金额构成比3年来总体相似,抗氧化类和中成药类用药金额构成比略有下降,抗病毒类和免疫调节类用药金额构成比略有上升。

2.4 各年度DDDs前15位药物及其DDC

从表4可以看出,还原性谷胱甘肽DDDs-直居于前三位;益肝灵软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剂和苦黄注射液DDDs有逐年减少趋势,苦参素、胸腺肽、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阿德福韦酯片和扶正化瘀胶囊DDDs有逐年增加趋势。

3 讨论

3年来,肝病药的年总DDDs、金额和DDC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类肝病DDDs和金额大多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本院肝病科住院患者逐年上升密切相关,与医疗保健投资的增加以及医保人群覆盖面扩大等因素有关。

改善肝功能类、中成药类和抗氧化类都是保肝药,保肝药物作为各种肝脏疾病重要治疗手段,其使用频次和用药金额一直居高。目前对于肝细胞损伤没有最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以保肝为主,其应用价值不容忽视。保肝药物品种繁多,保肝机制非常复杂,合理选择保肝药物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发挥保肝作用。而且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2]。

还原性谷胱甘肽DDDs一直居于前三位,是本院的主流护肝类药物。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在肝细胞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抗氧化治疗则愈显重要,近年来尤其受到重视。还原性谷胱甘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价格适中,固成为临床首选。

抗病毒类和免疫调节类用药金额构成比略有上升,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增多有关。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复杂,目前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公认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只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3],本院使用的干扰素有重组人干扰素α2a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剂;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大多数护肝药物也是通过肝脏代谢,使用不当反而增加肝脏负担。肝损伤机制非常复杂,任何旨在保护肝损伤的治疗措施,都不应该给肝细胞带来进一步损害,合理选择保肝药物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发挥保肝作用而且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本院肝病科住院患者肝病药物多数使用合理。药物安全性的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需要充分认识该类药物的特点,正确掌握使用方法,才能够真正合理应用护肝类药物。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7,668-678.

[2]缪晓辉.保肝治疗:共识与争议.肝脏,2010,15(3):202-203.

篇4:戊肝病毒:肝病的隐匿凶手

很多中老年对“非甲非乙型肝炎”这个病名有印象,因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经多方面检查,排除甲型、乙型等由病毒引起的肝炎后的一些肝炎,大都被笼统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

可引起肝脏疾病的病毒很多,研究者对这些病毒的认识也是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的。最初,人们认识了引起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两种病毒,后来发现供应人口众多的水源受到另一种病毒污染,可造成大规模非甲非乙型肝炎(又称水源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暴发流行。后经考证,这一型肝炎的最早一次流行是在1955年,发生在印度;而导致该病的病毒,直到1983年首先由Balayan等用免疫电镜技术从粪便中检出;1989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传染病学术会议上,将此型肝炎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而引起此病的病毒被称为戊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

戊肝病毒是这样传播的:随戊肝患者的粪便排出,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即医学上所说的"粪-口途径传播"。戊肝和甲肝都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经水和食物的传播,而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则是戊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甲肝发病有明显的秋、冬季高峰,但地理分布不明显;戊肝也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多在雨季或洪水后,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

危害不小

为什么说戊肝病毒是肝病的隐匿凶手呢?

其一,医学科学家对戊肝病毒及戊肝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如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能人工大量获得这种病毒,而老百姓对其的了解更是苍白。其二、在没有劳累、饮酒等情况下,慢性肝病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时,很可能重叠了戊肝病毒感染,但大多数人(包括医生)对这一点也没有意识。在慢性乙肝存在的情况下重叠感染戊肝病毒,患者腹胀比较明显,皮肤、眼睛发黄明显加深,死亡率较高。其三,戊肝病毒实验室检测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灵敏性也不够,常常造成戊肝的漏诊。最近,我国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研制出新型试剂,这对于揪出体内隐匿的戊肝病毒有很大帮助,使得戊肝的诊断敏感性明显提高。

戊肝病毒在体内存在时间较短,但常常引起较明显的症状,主要包括乏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发热、腹胀、小便黄、皮肤黄、眼睛黄(黄疸型)等。黄疸型约占总发病例数的1/3,其肝脏内部病变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少数患者可有关节疼痛及复发性皮疹等表现。戊肝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但其黄疸前期更长,症状更重。戊肝一般有三大特征,一是病死率高,较甲肝高10倍;二是孕妇和老年人感染多见,疾病持续时间较长;三是本病常常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形成重叠性肝炎,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死亡率升高。还有研究表明:戊肝病毒感染后免疫力不够持久,有再次发病的可能,这和甲肝常见于儿童、感染后可终身免疫又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戊肝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小,需要引起警惕。

预防戊肝

篇5:中医怎么治疗肝病

乙肝多因郁、瘀、毒形成,“郁”为气病,有木土之分。“瘀”为血病,在经在络。而毒为实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贯肝病之始末。肝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将人体代谢过程的有害废物进行解毒,排出体外。如肝功发生障碍,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质即对机体,尤其是特适性的肝脏产生损害,在治疗上“不离于肝、也不止于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泻火疏木。重在利胆,因肝胆相照,胆为肝脏排泄胆汁,为肝排邪泄毒。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在胆者自当利之。

2、气滞血淤,活血化瘀

几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大多由气滞血瘀造成,情绪不畅,并非肝郁的唯一原因,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可以致郁致瘀,肝之清阳被遏,也是一种郁滞,气为血帅,气滞血瘀,血脉不通,则瘀血内生,临床上两胁疼痛,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舌质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肤发硬甚至开裂说明瘀血阻滞,是乙肝的基本病机之一。

3、脾气易虚,顾护脾胃

篇6:肝病科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32分)

1、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A、碱性磷酸酶增高 B、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C、甲胎蛋白增高 D、乳酸脱氢酶增高 E、单胺氧化酶增高

2、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

A、输碱性溶液,使pH值恢复正常 B、改善通气 C、纠正电解质紊乱 D、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 E、以上都不是

3、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增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主要的机制是:()A、干扰大脑的蛋白质代谢 B、干扰大脑的脂肪代谢C干扰大脑的水盐代谢 D、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E、干扰大脑的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

4、肝性脑病患者给予肠道消毒剂最主要的目的是:()

A、消除致病菌的毒素B、减省霉菌的繁殖 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形成 D、预防原发性腹膜炎E、防止继发性肠道感染

5、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指标:()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6、预防乙肝的最佳措施:()

A、隔离、治疗病人 B、管理带病毒者 C、严格消毒制度,加强血源管理 D、疫苗预防 E、免疫球蛋白注射

7、下述哪项最能反映门脉高压的特征:()

A、脾脏肿大 B、腹水形成C、食管静脉曲张D、腹壁静脉曲张E、痔核形成

8、阻塞性黄疸(早期)临床生化测定的特点是:()

A、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含量升高 B、尿中无尿胆红素 C、粪中粪胆素原升高 D、尿中尿胆素原升高 E、尿中尿胆素升高

9、有关肝细胞性黄疸的描述哪项是错误:()

A、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增多 B、血清中非酯型胆红素增多C、肠内粪胆原形成减少 D、尿中尿胆原排出减少 E、尿中出现胆红素

10、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抽搐时最好选用:()A、氯丙嗪B、吗啡C、副醛D、安定

11、结缔组织疾病中,最易引起肾脏损害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B、系统性进行性硬化症 C、皮肌炎 D、结节性多动脉炎E、干燥综合征

12、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肺气肿压迫及肺泡壁破坏使肺毛细血管床减少 B、肺小动脉炎 C、血液粘稠度增加 D、缺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 E、血容量增加

13、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大量微血栓形成 B、凝血功能失常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溶血性贫血

14、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

A.情志活动B.调气机畅C.运行血液D.消化功能E.疏通水道

15、肝火犯肺,属于:()

A.火侮金B.木侮金C.火克金D.火乘金E.金乘木

16、脾有升清的功能,其“升清”是指()A.宗气的上升与输布 B.水谷精微的上升与输布C.营气的上升与输布 D.卫气的上升与输布

二、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

2、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是联合应用: 与。

3、原发性肝癌经淋巴结转移最常见部位是。

4、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

5、肝硬化脾大原因是。

6、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的表现是,雌激素增多,ICG试验潴留。

7、门脉高压特异性表现是。

8、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9、肝硬化腹水病人的基本治疗是、。

10、五行中“金”的“所不胜”是,“木”的“所不胜”是。

11、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与。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2、试述HBV血清标志物与诊断的关系?

3、试述肝性脑病的防治措施?

四、病案题:(20分)

病例摘要:肖某,男,65岁,已婚,退休。2009年3月18日初诊。患者腹大胀满2年,近半月来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腰膝酸软,纳少便糖,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小便短少。

查体: T: 36.7°C,P: 68次/分,R: 18次/分,BP: 95/60mmHg。神志清楚,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可及,质地中等,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辅助检查:乙肝六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略升高,白蛋白28g/L。B超:肝缩小,光点增粗、增密,脾大、门静脉主干内径l5mm,少量腹水。甲胎蛋白:正常值。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 请回答诊断、诊断依据,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需要作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鉴别诊断:请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

2011年上半年肝病科(西医)三基考试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32分)

1、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C)A、碱性磷酸酶增高 B、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C、甲胎蛋白增高 D、乳酸脱氢酶增高 E、单胺氧化酶增高

2、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B)

A、输碱性溶液,使pH值恢复正常 B、改善通气 C、纠正电解质紊乱 D、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 E、以上都不是

3、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增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主要的机制是:(D)A、干扰大脑的蛋白质代谢 B、干扰大脑的脂肪代谢C干扰大脑的水盐代谢 D、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E、干扰大脑的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

4、肝性脑病患者给予肠道消毒剂最主要的目的是:(C)

A、消除致病菌的毒素B、减省霉菌的繁殖 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形成 D、预防原发性腹膜炎E、防止继发性肠道感染

5、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指标:(C)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6、预防乙肝的最佳措施:(D)

A、隔离、治疗病人 B、管理带病毒者 C、严格消毒制度,加强血源管理 D、疫苗预防 E、免疫球蛋白注射

7、下述哪项最能反映门脉高压的特征:(C)

A、脾脏肿大 B、腹水形成C、食管静脉曲张D、腹壁静脉曲张E、痔核形成

8、阻塞性黄疸(早期)临床生化测定的特点是:(A)

A、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含量升高 B、尿中无尿胆红素 C、粪中粪胆素原升高 D、尿中尿胆素原升高 E、尿中尿胆素升高

9、有关肝细胞性黄疸的描述哪项是错误:(D)

A、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增多 B、血清中非酯型胆红素增多C、肠内粪胆原形成减少 D、尿中尿胆原排出减少 E、尿中出现胆红素

10、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抽搐时最好选用:(D)A、氯丙嗪B、吗啡C、副醛D、安定

11、结缔组织疾病中,最易引起肾脏损害的是:(A)

A、系统性红斑狼疮B、系统性进行性硬化症 C、皮肌炎 D、结节性多动脉炎E、干燥综合征

12、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D)

A、肺气肿压迫及肺泡壁破坏使肺毛细血管床减少 B、肺小动脉炎 C、血液粘稠度增加 D、缺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 E、血容量增加

13、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B)

A、大量微血栓形成 B、凝血功能失常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溶血性贫血

14、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B)

A.情志活动B.调气机畅C.运行血液D.消化功能E.疏通水道

15、肝火犯肺,属于:(B)

A.火侮金B.木侮金C.火克金D.火乘金E.金乘木

16、脾有升清的功能,其“升清”是指(B)A.宗气的上升与输布 B.水谷精微的上升与输布C.营气的上升与输布 D.卫气的上升与输布

二、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

2、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是联合应用乙肝疫苗与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3、原发性肝癌经淋巴结转移最常见部位是肝门淋巴结。

4、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

5、肝硬化脾大原因是门脉高压。

6、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的表现是清/球蛋白比例倒置,雌激素增多,ICG试验潴 留。

7、门脉高压特异性表现是侧支循环开放。

8、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9、肝硬化腹水病人的基本治疗是限水、限钠。

10、五行中“金”的“所不胜”是 火,“木”的“所不胜”是 金。

11、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肺与肾。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肝硬化腹水的治疗?(373)

2、试述HBV血清标志物与诊断的关系?(575)

3、试述肝性脑病的防治措施?(576)

四、病案题:(20分)

病例摘要:肖某,男,65岁,已婚,退休。2009年3月18日初诊。患者腹大胀满2年,近半月来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腰膝酸软,纳少便糖,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小便短少。

查体: T: 36.7°C,P: 68次/分,R: 18次/分,BP: 95/60mmHg。神志清楚,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可及,质地中等,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辅助检查:乙肝六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略升高,白蛋白28g/L。B超:肝缩小,光点增粗、增密,脾大、门静脉主干内径l5mm,少量腹水。甲胎蛋白:正常值。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 请回答诊断、诊断依据,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需要作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鉴别诊断:请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腹大胀满,形如蛙腹为主症,诊断为鼓胀。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腰膝酸软,纳少 便糖,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自滑,脉沉迟无力,辨证为脾肾阳虚 证。脾肾阳虚,水寒之气不行,升降失常,而引发本病。西医诊断依据:

1、腹大胀满2年,加重半个月。

2、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脾肋下2cm可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

3、乙肝六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 毒核JL抗体(+),H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略升高,白蛋白28gL。甲胎蛋白:正常值。

4、B超:肝缩小,光点增粗、增密,脾大、门静脉主干内径l5m,少量腹水。西医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甲胎蛋白升高。B超和(或)c提示: 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鼓胀中医证候诊断:脾肾阳虚证 西医诊断:肝硬化一失代偿期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治法:温肾补脾,化气利水。方剂: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制附子109(先煎)干姜19生自术l5g党参l5g 夜苓l5g猪苓l5g浑泻109车前子109 积实109菌陈l5g梳子l2g炒麦芽109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低盐饮食。

2、利尿剂:氢氯摩嗦,安体舒通,速尿。

3、放腹水、补充白蛋白、腹水浓缩回输。

4、外科手术治疗。

5、并发症治疗。

2011年上半年肝病科(中医)三基考试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32分)

1、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A、碱性磷酸酶增高 B、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C、甲胎蛋白增高 D、乳酸脱氢酶增高 E、单胺氧化酶增高

2、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增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主要的机制是:()A、干扰大脑的蛋白质代谢 B、干扰大脑的脂肪代谢C干扰大脑的水盐代谢 D、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E、干扰大脑的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

4、肝性脑病患者给予肠道消毒剂最主要的目的是:()

A、消除致病菌的毒素B、减省霉菌的繁殖 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形成 D、预防原发性腹膜炎E、防止继发性肠道感染

5、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指标:()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6、预防乙肝的最佳措施:()

A、隔离、治疗病人 B、管理带病毒者 C、严格消毒制度,加强血源管理 D、疫苗预防 E、免疫球蛋白注射

7、下述哪项最能反映门脉高压的特征:()

A、脾脏肿大 B、腹水形成C、食管静脉曲张D、腹壁静脉曲张E、痔核形成

8、阻塞性黄疸(早期)临床生化测定的特点是:()

A、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含量升高 B、尿中无尿胆红素 C、粪中粪胆素原升高 D、尿中尿胆素原升高 E、尿中尿胆素升高

9、“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A.互根互用 B.消长平衡 C.阴阳交感 D.对立制约 E.相互转化

10、湿热熏蒸的面色是:()

A.黄而鲜明 B.黄如烟薰 C.苍黄 D.淡黄消瘦 E.淡黄浮肿

11、患者,男,60岁。腹胀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有波动感。应首先考虑的是:()

A.水饮 B.痞满 C.积聚 D.水臌 E.内痈

12、患者身目发黄,黄色鲜明,腹部痞满,肢体困重,便溏尿黄,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其证候是:()

A.肝胆湿热B.大肠湿热C.肝火上炎D.湿热蕴脾E.寒湿困脾

13、患者,男,60岁。久患胁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 B.逍遥散 C.杞菊地黄丸 D.一贯煎 E.二阴煎

14、患者黄疸日久,黄色晦暗如烟熏,纳少脘闷,大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沉迟。治疗应首选:()

A.茵陈蒿汤 B.茵陈五苓散 C.甘露消毒丹 D.黄连温胆汤 E,茵陈术附汤

15、患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伴下肢浮肿,胸脘痞胀,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尿少便溏,舌苔白腻,脉缓。其治法是:()

A.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B.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C.健脾益气,化气行水

D.理气疏肝,化瘀利水 E.健脾渗湿,行气利水

16、患者,女,26岁,已婚。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其病机是:()A.脾阴不足B.胃阴不足C.胃燥津亏D.胃热炽盛E.肝胃不和

二、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

2、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是联合应用: 与。

3、原发性肝癌经淋巴结转移最常见部位是。

4、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

5、肝硬化脾大原因是。

6、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的表现是、雌激素增多、ICG试验潴留。

7、门脉高压特异性表现是。

8、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9、肝硬化腹水病人的基本治疗是、。

10、五行中“金”的“所不胜”是,“木”的“所不胜”是。

11、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与。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2、试述HBV血清标志物与诊断的关系?

3、试述肝癖之肝郁脾虚型的症状、治法、方法?

四、病案题:(20分)

病例摘要:肖某,男,65岁,已婚,退休。2009年3月18日初诊。患者腹大胀满2年,近半月来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腰膝酸软,纳少便糖,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小便短少。

查体: T: 36.7°C,P: 68次/分,R: 18次/分,BP: 95/60mmHg。神志清楚,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可及,质地中等,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辅助检查:乙肝六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略升高,白蛋白28g/L。B超:肝缩小,光点增粗、增密,脾大、门静脉主干内径l5mm,少量腹水。甲胎蛋白:正常值。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

2011年上半年肝病科(中医)三基考试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32分)

1、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C)A、碱性磷酸酶增高 B、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C、甲胎蛋白增高 D、乳酸脱氢酶增高 E、单胺氧化酶增高

2、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增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主要的机制是:(D)A、干扰大脑的蛋白质代谢 B、干扰大脑的脂肪代谢C干扰大脑的水盐代谢 D、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E、干扰大脑的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

4、肝性脑病患者给予肠道消毒剂最主要的目的是:(C)

A、消除致病菌的毒素B、减省霉菌的繁殖 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形成 D、预防原发性腹膜炎E、防止继发性肠道感染

5、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指标:(C)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6、预防乙肝的最佳措施:(D)

A、隔离、治疗病人 B、管理带病毒者 C、严格消毒制度,加强血源管理 D、疫苗预防 E、免疫球蛋白注射

7、下述哪项最能反映门脉高压的特征:(C)

A、脾脏肿大 B、腹水形成C、食管静脉曲张D、腹壁静脉曲张E、痔核形成

8、阻塞性黄疸(早期)临床生化测定的特点是:(A)

A、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含量升高 B、尿中无尿胆红素 C、粪中粪胆素原升高 D、尿中尿胆素原升高 E、尿中尿胆素升高

9、“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A)A.互根互用 B.消长平衡 C.阴阳交感 D.对立制约 E.相互转化

10、湿热熏蒸的面色是:(A)

A.黄而鲜明 B.黄如烟薰 C.苍黄 D.淡黄消瘦 E.淡黄浮肿

11、患者,男,60岁。腹胀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有波动感。应首先考虑的是:(D)A.水饮 B.痞满 C.积聚 D.水臌 E.内痈

12、患者身目发黄,黄色鲜明,腹部痞满,肢体困重,便溏尿黄,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其证候是:(D)

A.肝胆湿热B.大肠湿热C.肝火上炎D.湿热蕴脾E.寒湿困脾

13、患者,男,60岁。久患胁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应首选:(D)

A.柴胡疏肝散 B.逍遥散 C.杞菊地黄丸 D.一贯煎 E.二阴煎

14、患者黄疸日久,黄色晦暗如烟熏,纳少脘闷,大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沉迟。治疗应首选:(E)

A.茵陈蒿汤 B.茵陈五苓散 C.甘露消毒丹 D.黄连温胆汤 E,茵陈术附汤

15、患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伴下肢浮肿,胸脘痞胀,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尿少便溏,舌苔白腻,脉缓。其治法是:(A)

A.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B.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C.健脾益气,化气行水

D.理气疏肝,化瘀利水 E.健脾渗湿,行气利水

16、患者,女,26岁,已婚。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其病机是:(B)A.脾阴不足B.胃阴不足C.胃燥津亏D.胃热炽盛E.肝胃不和

二、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

2、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是联合应用乙肝疫苗与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3、原发性肝癌经淋巴结转移最常见部位是肝门淋巴结。

4、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

5、肝硬化脾大原因是门脉高压。

6、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的表现是清/球蛋白比例倒置,雌激素增多,ICG试验潴 留。

7、门脉高压特异性表现是侧支循环开放。

8、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9、肝硬化腹水病人的基本治疗是限水、限钠。

10、五行中“金”的“所不胜”是 火,“木”的“所不胜”是 金。

11、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肺与肾。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肝硬化腹水的治疗?(373)

2、试述HBV血清标志物与诊断的关系?(575)

3、试述肝癖之肝郁脾虚型的症状、治法、方法?

四、病案题:(20分)

病例摘要:肖某,男,65岁,已婚,退休。2009年3月18日初诊。患者腹大胀满2年,近半月来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腰膝酸软,纳少便糖,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小便短少。

查体: T: 36.7°C,P: 68次/分,R: 18次/分,BP: 95/60mmHg。神志清楚,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可及,质地中等,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辅助检查:乙肝六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略升高,白蛋白28g/L。B超:肝缩小,光点增粗、增密,脾大、门静脉主干内径l5mm,少量腹水。甲胎蛋白:正常值。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腹大胀满,形如蛙腹为主症,诊断为鼓胀。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腰膝酸软,纳少 便糖,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自滑,脉沉迟无力,辨证为脾肾阳虚 证。脾肾阳虚,水寒之气不行,升降失常,而引发本病。西医诊断依据:

1、腹大胀满2年,加重半个月。

2、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脾肋下2cm可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

3、乙肝六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 毒核JL抗体(+),H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略升高,白蛋白28gL。甲胎蛋白:正常值。

4、B超:肝缩小,光点增粗、增密,脾大、门静脉主干内径l5m,少量腹水。西医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甲胎蛋白升高。B超和(或)c提示: 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鼓胀中医证候诊断:脾肾阳虚证 西医诊断:肝硬化一失代偿期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治法:温肾补脾,化气利水。方剂: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制附子109(先煎)干姜19生自术l5g党参l5g 夜苓l5g猪苓l5g浑泻109车前子109 积实109菌陈l5g梳子l2g炒麦芽109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低盐饮食。

2、利尿剂:氢氯摩嗦,安体舒通,速尿。

3、放腹水、补充白蛋白、腹水浓缩回输。

4、外科手术治疗。

上一篇:软化水检测下一篇: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