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药品调研报告

2024-04-21

肝病药品调研报告(共13篇)

篇1:肝病药品调研报告

6月24日,县疾控中心派出流调人员赶赴窑淮乡并会同窑淮乡卫生院人员,对窑场村村民肝病患病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人员采取线索、入户走访、查阅有关记录等的调查方法,对该村肝病重点患病区的患病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窑场村共五个组,1870人。群众反映集中患病的病区为窑场三组(即原佛洞村一组),属自然村落,共40户,190人,大部分饮用井水和高水低流自来水,兼有水、旱农作物。

二、调查结果:

1、线索调查:(据村干部、村医提供)

(1)、该村三组原佛洞村一组(下同),近十年来共患有较重病种18例。一是肝病16例,发病率为8.42%,低于全国发病率(10%)水平。其中乙肝8例(之中4例在外打工,4例在家常年务农);肝腹水7例;肝癌1例。二是子宫癌1例。三是膀胱癌1例。后两者发病在疾病谱中微乎其微。

(2)、病患者死亡情况:近十年来因较重疾病死亡9例。其中因肝腹水先后死亡7例(1998、1999、2000、2002年各死亡1例,2003年死亡2例,2004年死亡1例);因子宫癌死亡1例;因膀胱癌死亡1例。

(3)家族患病情况:该组40户,仅四姓患有肝病。A、卢姓家族共患有肝病9例(肝腹水4例,肝炎5例,共占肝病总数的56.25%)。其中一户2例的4户,一户1例的1户;b、刘姓家族患有肝病4例,其中一户3例的1户(该姓上代患有肝炎,下代两子一人患有肝腹水,一人患有肝癌),一户1例的1户(为肝炎);郑姓和别姓家族各患有肝病1例(均为肝腹水);谢姓家族患有肝病1例(为肝炎)。

(4)、患病年龄分布: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8岁,30~50岁患病最多,11例,占68.75%。

2、入户调查:共调查该组在家的户主28户,其中9户患有肝病。在其9户病家中仅3户的户主或患者提供了在县医院检查的化验单,其中一户提供了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化验单,一户提供了诊断为肝癌的化验单,一户提供了两对半阳性的化验单。其他6户的户主或经线索调查认为是肝病的患者,可能碍于面子或隐私并不认为自己患了肝炎或自己己故的家庭成员因肝腹水而去逝。

3、查阅有关记录:

(1)、查阅卫生院近五年门诊日志,仅有1例病人(2002年)在卫生院接受过抽肝腹水的治疗记录。

(2)、查阅村卫生室近五年门诊日志,也仅发现有1例乙肝病人接受过液体治疗记录。

4、健康人群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就医与患病情况,抽查了12名健康群众,有6名群众认为当地患肝病的人好象不少,因该组村民位于国道旁,交通便利,看病的人90%以上都在县医院或中医院,究竟是否得的是肝病他们不十分清楚。从就医情况看,该组村民可能是因经费困难等原因,他们看病一般是在出不了工或无法干活的情况下才去医院检查治疗,因延误治疗致使小病变大病,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传染家人的机会。

三、结论:

该村三组村民患病情况,经线索为主的调查,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诊断并综合分析,调查组认为该组确实存在肝病的患病情况,从线索调查的情况看,近十年肝病在该组延绵不断,而且存在高度的家庭聚集性,其发病与隐性感染、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家中密切接触感染所致。故此认为该组村民肝病患病符合肝病疾病谱的规律,即“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发病率大幅上升,其中肝硬化发病率每年是以1%的幅度上升,而肝癌患者中八成为中青年人”。

四、发病之多的主要因素:

(一)、家族性传播。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乙肝多来源于家族性的垂直传播。在我国,乙肝的家族聚集特征十分突出,一家祖孙三代都有乙肝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越来越多的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或证实,乙肝病毒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

(二)、预防意识欠缺。乙肝疫苗已经问世近20年,它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最佳措施,但是,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以及预防意识欠缺,尤其是后者的原因,我县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得不够理想,到现在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接种过乙肝疫苗。这就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奏效,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三)、婴幼儿期感染病毒。最初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要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20%会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3%~6%会发展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

(四)、延误诊断和治疗。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件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被延误诊断,从而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休息有关。

(五)、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感染病毒。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

(六)、既往有其它肝病史者感染病毒。如原有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变等)或疟疾、结核病,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而且预后较差。

其它还有一些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营养不良、合并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也可使急性转为慢性。

五、建议

(一)、加强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教育部门应当深化对各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开课力度,不断增强青少年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意识;并以此在农民中普及防病治病知识。

(二)、预防血传播及性传播

1、不用未检测乙型肝炎指标的血液及血制品。

2、不到黑窝点去献血。

3、不要用不洁的注射器、穿刺针、针灸针、牙钻、内窥镜等介入性医疗仪器。

4、不要用不消毒的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等进行美容活动。

(三)、做好特异性的预防。就是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实践证明,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者:易绍海、何瑞)

篇2:肝病药品调研报告

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江西省职业病医院收治1例肝病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罗某,男,36岁,江西永修县人,农民工。2008-10中旬出现尿黄,目黄伴全身乏力,肝区疼痛,呕吐,腰痛等症状。10月20日在当地县人民医院检查住院治疗。肝功能的检查结果为:ALT25.5U/L,AST27.7U/L TBil127.4μmol/L DBil95.2μmlo/L,乙肝5项检测阴性。10月30日肝功能的结果为:ALT204U/L,AST76U/L TBil197.9μmol/L DBil120.5μmlo/L,因病情加重于11月1日转入南昌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经给予阿托莫兰,舒肝宁,丹参等解毒护肝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但因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检测均为阴性,考虑到有职业接触史,于是转入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江西省职业病医院就诊。经详细了解其职业史得知,患者于2007-07始在一个体作坊从事炼汞工作,接触汞蒸汽。主要工艺流程为将吸附了汞的活性炭放入一大锅内干烧,加热挥发出来的汞蒸汽冷却后形成金属汞。工作场所是一个开放式工棚,通风条件尚可,未穿戴防护用品,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每天工作约5h,但工作之余常在工棚休息,未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患者患病后主要在县市护肝治疗,未服用其他药物,根据上述情况,门诊检查尿汞值为327.27ug/L,超过国家标准30多倍[1],随以汞作业观察对象收入住院治疗。

体格检查:T 37.1℃、P 92次/min、R 20/min、BP 148/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醒,急性病容,精神萎靡、全身皮肤粘膜明显黄染,未见皮疹和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肿大,睑结膜未见出血点,巩膜明显黄染,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莫菲氏征阴性,脾脏未及。双手无震颤,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WBC5.5 x 109/L、N 0.65、L 0.35、Hb 158g/L、RBC 4.91x1012/L、BPC 136x109/L、RC 0.5%、点彩红细胞计数0/100万、Glu4.47mmol/L、BUN4.64mmol/L、Cr 71.8μmol/L、ESR 2mm/h、肝功能:总蛋白 68.4g/L、白蛋白 36.1g/L、球蛋白 32.3g/L、A/G 1.1、ALT 216U/L、AST 91.7U/L、TBil 198μmol/L、DBil 115.7μmol/LAFP 17ng/ml、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检测均为阴性,大便潜血(-),小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X线胸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肝、胆、脾、胰腺、双肾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1)汞作业观察对象,(2)汞中毒性肝病。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125mg im Bid/5d,同时给与护肝、对症治疗:甲强龙 40mg ivgtt Bid/3d,5%GS 250ml + 还原型谷胱甘肽1.2g ivgtt qd、0.9%NS250ml+甘利欣ivgtt qd、5%GS 500ml + ATP 40mg + 辅酶A 100u + VitB6100mg ivgtt qd、VitB1 100mg im qd、VitB12 500μg im qd。经过4个疗程治疗,患者要求出院,其肝功能结果为:总蛋白 68.4g/L、白蛋白 36.1g/L、球蛋白 32.3g/L、A/G 1.8、ALT57.6U/L、AST49.3U/L、TBil 22.8μmol/L、DBil 7.6μmol/L,肝功能基本得到恢复。尿汞为15.22ug/L,基本恢复正常。讨论

篇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ADR数据库上报的ADR报表106份。

1.2 方法

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106例ADR的病例中,男53例(占50.00%),女53例(占50.00%);年龄1~79岁,19~60岁成人的ADR例数最多,达57.54%。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2.2 ADR涉及的药物类型及构成比

10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34种,其中抗菌药物发生率最高,达84例,占ADR总数的79.24%。ADR涉及的药物类型及构成比见表2。

2.3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

各种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共99例,占93.40%;口服7例,占6.60%。

2.4 ADR涉及的抗菌药物类别、种类及ADR例数

在106例抗菌药物引发的ADR中,氟喹诺酮类为22例(占20.74%)居首位,其次是头孢菌素类21例(占19.81%),β-内酰胺酶抑制剂10例(占9.43%),克林霉素类10例(占9.43%)。ADR涉及的抗感染药类别、品种数及ADR例数见表3。

2.5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106例ADR中,涉及皮肤及其附件62例(占43.36%),其次为消化系统26例(占18.18%),神经系统16例(占11.18%)。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4(其中,有些ADR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故总计数为143例,大于106例患者)。

2.6 ADR发生时间的分布

分析收集的ADR报表发现,用药后24 h之内ADR发生率最高,ADR发生时间的分布见表5。

2.7 ADR报表来源

106例ADR报表来源于医师的有33份(占31.13%),来源于护士的有60份(占56.60%),来源于药师的有13份(占12.27%)。上报科室以儿科、急诊科、妇产科、消化科较多。

3 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ADR的发生率男女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方面,19~60岁成人所占的比例居首位,这与该年龄段人群的免疫应答能力较强,使用药物频率过高有关;10岁以下婴幼儿患者占总例数的27.36%,提示婴幼儿患者是ADR的重要监测对象之一。婴幼儿由于各器官正在发育,功能尚未齐全,因此,婴幼儿用药,应当适当调整剂量,并加强用药监测。

从106例ADR报表人身份分布情况看,护士报告的占大多数,药师、医生报告的较少。这由于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密切,最易发现问题,医生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对上报ADR不够重视,好多事情都是让护士代劳,我院之前缺乏专职的临床药师,与临床接触的机会少,发现ADR的机会少有关。

由表2、表3可知,ADR涉及的药物以抗菌药物居多,这可能与抗菌药物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关。此外,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存在一定问题,如无指征盲目使用、预防用药过长、医师用药起点偏高等也是导致ADR发生的重要因素。表3显示,氟喹诺酮类在抗菌药物品种及报告例数中均居首位,这与随着氟喹诺酮类大量使用,ADR发生率逐步提高的报告一致[2]。这与此类药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有关。氟喹诺酮在临床上的广泛、大量使用,使得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成蔓延趋势,耐药细菌种类不断增多,耐药程度也趋于加重,故应尽量短期使用,不宜采取大剂量、长疗程使用。

ADR涉及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43.36%),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损害。大多数的ADR的程度较轻,危害较小,但个别较严重,如关节损伤、过敏性休克、急性播散性脑脊膜炎等,如救治不当则可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或永久性的损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医师使用药物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史,加强用药过程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本次分析表明,静脉途径给药ADR的发生率最高,这是由于静脉给药起效快,而被临床广泛采用。但由于同时存在配伍、给药速度、热源反应等因素,使得ADR更容易发生。建议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ADR监测工作不能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这项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是医务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应强化知识,不断提高我院ADR的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何伟珍,吴丽兰,应小飞,等.浙江丽水市2004年5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05,16(10):774.

[2]贺密会,周践,周筱青.1534例ADR报告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3):189.

篇4:肝病药品调研报告

2005年10月,中华慈善总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了一项全国性肝病慈善救助工程--“海名威肝病慈善救助中国行”。海尔药业一次性捐献价值300万元海名威药品,作为慈善救助的坚实后盾。此后近一年的时间内,“海名威肝病慈善救助中国行”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了对贫困肝病患者的救助帮扶活动。

在各地慈善总会的积极配合组织下,“海名威肝病慈善救助中国行”已在北京、天津、吉林、陕西、山东、湖北、宁夏、福建等地的50多个城市开展救助,旨在为生活困难的乙肝患者进行全免救助。这项大型公益慈善救助活动本着实实在在让贫困患者受益的精神,除捐赠药物外,还挑选了一批志愿肝病专家指导贫困患者合理用药。由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服药后效果良好,截至2006年7月15日,海业药业共捐助了700余万元,对5300名贫困患者实施慈善救助,每位救助患者都领取到价值1350元的救助药物。目前已康复患者达到600余人,病情好转及逐步康复者达3200余人,社会各界反响甚佳。

篇5: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自查报告

关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自查报告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XX市2012年抗菌药物和麻醉、精神药品专项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X食药监流通〔2012〕10号文件的要求,我院就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严格管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醉、精神药品),我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我院在2007年下发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采购、储存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调配和使用制度》。结合文件精神,多次召开全体职工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专题会议,使全院职工了解并认识到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保管、储存、发放、使用的重要性,防止和杜绝了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现象发生。

二、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严格按照卫生局的要求,办理印鉴卡,并按规定定点采购药品(XX市医药公司),采取银行转账方式付款。药品验收由XXX、XXX两位同志负责,验收于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并采用专簿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

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专用簿用专用箱上锁保存。

三、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定点放置在药库左侧角落保险柜里,储存、保管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保险柜、专锁。对进出专库(柜)的麻醉、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册且逐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帐、物、批号相符。保险柜库存数量每天结算,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账、物、批号不相符情况发生,落实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人保管、专柜储存和专帐登记制度。注射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期失效、霉变、破损情况,我院由XXX、XXX两人计数、保存、登记并报卫生局,严格执行报损销毁制度。2011全年我院无霉变、无破损及过期失效麻醉、精神药品。

四、麻醉药品使用专用处方,医师在为患者首次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亲自诊查患者,为其建立相应的病历,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要求签署《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并留存。精、麻药调配人员严格核对开具的处方。开具的处方书写完整,字迹清晰,写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疾病名称、取药者身份证号码、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医师签名。精、麻药调配专员根据医生开具的精、麻药品专用处方进行详细核对无误方给予调配,并签署姓名、进行登记,再经复核无误方可发放,对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处方拒绝配药。麻醉药品专用处方由专册登记,专用帐册、麻醉药品专用处方按相关规定保管。

五、患者麻醉、精神药品注射剂,再次调配时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收回,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数量。收回的空安瓿销毁前按要求妥善保管,并在相关部门监督下销毁并作记录、签名。销毁过期的精、麻药品报院领导后再上报药监局审批,并在药监局的监督下进行销毁,并将销毁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XX医院

篇6:药品市场调研报告

一、项目市场分析

1、同类中西医治疗药物治疗分析

2、市场状况规模

3、市场定位分析

4、市场竞争品牌分析

二、项目基础资料:

项目名称:剂型:

适应症:

用法用量:

1.化学研究:

有效成分:

来源:

化学结构:

处方:

2.药学研究情况:

 生药量:

 原料(药材)产地、厂家生产、研发概况: 

产量:

市场价格: 纯度:

药材有效成分含量:

供求情况:

 工艺研究资料:涉及何种工业设备

有无有害溶剂:

质量研究资料:

标准品

使用的大型分析仪器:

3.生产成本:

4.目前研究进度:

基础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阶段

临床批文阶段,获临床批文时间:

临床研究阶段获得新药证书

三、知识产权状况分析

1、专利申请号及专利名称:

2、专利保护范围、有效期:

3、国内还是国际专利:

4、目前处于专利实施的什么阶段:

5、国内外那些相关专利已经公布:

6、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

7、行政保护或中药品种保护情况:

四、项目药政动态

1、同类药品注册受理情况;

2、同类药品已经获得临床批文、新药证书的情况;

3、国家审批该类药品审批难度。

五、项目研究资料

1、药效学(动物模型、阳性对照药及其剂量、剂量、实验结果,具体数据):

6、制备工艺:

7、质量标准:

8、中试研究:

9、稳定性结果:

10、临床研究结果或前期临床基础:

六、经济效益预测

1、研发成本分析

2、产业化成本预算

3、产业化效益预测

篇7:关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自查报告

关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自查报告

开县卫生局:

我院接到县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通知》开卫[2011]133号文件后,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全院职工紧急会议并成立自查小组。孙志田院长担任组长,倪辉、陈毅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王云会、周先锋、梁方明、郑利群为成员,由孙院长亲自牵头,带领小组成员就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院在2011年下发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采购、储存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调配和使用制度》的通知(德卫发[2011]34号)文件。结合文件精神,多次召开全体职工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专题会议,使全院职工了解并认识到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保管、储存、发放、使用的重要性,防止和杜绝了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现象发生。

二、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严格按照卫生局的要求定点采购药品,由倪辉副院长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采取银行转账方式付款。药品验收由朱占超、周亚辉两位同志验收,两人现场清点、认真核查,对出入库专用账册记录完整无遗漏现象。验收时发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损坏或者药名、批号、规格、数量不相符时能

够做到及时报倪辉副院长核查。

三、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定点放置在药房左侧角落保险柜里,药房周亚辉同志设置保险柜密码,朱占操同志保管保险柜钥匙,对出入保险柜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能做到班班交接,出入柜专用账册记录完整。保险柜库存数量每天结算,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账、物、批号不相符情况发生,落实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人保管、专柜储存和专帐登记制度。注射剂、贴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期失效、霉变、破损情况,我院由朱占超、周亚辉两人计数、保存、登记并报卫生局,严格执行报损销毁制度,2011全年我院无霉变、过期失效麻醉、精神药品。

四、根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制度,现场抽查了20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未发现大处方、超范围情况,书写规范。患者首诊病历记录完整,同时抽查处方时发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未进行编号现象。

五、整改措施

1、针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未编号问题,孙志田院长召开院班子会议,强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对该问题做出整改措施,明确朱占操、周亚辉同志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或调配完毕后在处方左上角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如:20120108001/20120108002。

2、具有处方权医生领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时实行处方连号领取,如发现处方丢失流入非法渠道,根据丢失的处方编号视情节严重,对相应医生做出全院通报批评并上报卫生局,必要时追究法律责任。

特此报告

篇8: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在日常的药物治疗过程中, 人们普遍关心的是药物的疗效, 但随着药品不良反应 (ADR) 监测工作在我国深入开展, ADR信息发布的广泛覆盖, 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 ADR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 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 有关ADR的报道也不断增多。本文对本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来源及方法

对本院收集上报的ADR报告156份按患者性别、年龄,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合并用药情况、给药途径、给药类型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估。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性别, 男91例, 女65例, 年龄最小2岁, 最大81岁。其中18岁以下21例, 占13.5%, 19~59岁79例占50.6%, 60岁以上56例, 占35.9%。

2.2 ADR因果关系评价与ADR转归

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 肯定43例, 很可能95例, 可能9例, 可疑8例。ADR的转归, 治愈或好转152例, 遗留后遗症4例。

2.3 用药情况

引起ADR的药物涉及87个品种, 其中放化疗药物居首位, 其次是抗菌药物、中草药制剂, 见表1。

156例ADR报告中, 两种以上药物合并用药发生率高于单一用药, 见表2,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 静脉给药104例, 口服48例, 肌内注射2例, 皮内注射1例, 外用1例。

2.4 ADR表现类型

ADR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损害及胃肠道系统损害, 见表3, 表4列举了比较严重的ADR表现。

3讨论

3.1 放化疗药物

在ADR报告中比例最大, 恶心、呕吐、变态反应、局部刺激等急性反应[1]是放化疗抗肿瘤药物的常见反应, 属中枢性, 有不同的严重程度, 可在注射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出现, 变态反应有皮疹、瘙痒和红斑发热等, 接触皮肤黏膜有剧痛;延迟和长期不良反应, 是药物作用于迅速分化增殖的正常组织所致, 常见的是骨髓抑制。本文收集的基本是急性反应。

3.2 抗菌药物

在ADR报告中比例较大, 因为该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2]如无指征使用抗生素, 细菌培养不及时, 联合用药指征不明;围手术期给药方法及给药时间不规范;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未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选择药物, 疗程过长或过短, 未从低级抗菌药物开始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泛滥, 造成抗菌药物ADR发生率高。

3.3 中草药制剂

随着近几年中药制剂品种的增加及临床的广泛使用, ADR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升高, 涉及皮肤、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损害, 中草药制剂与抗菌药物合用时发生过敏性休克, 如双黄连、清开灵与抗菌药物分两步液体静脉滴注时, 仅输液器内两夜混合酒发生过敏性休克2例。中草药制剂引起ADR的原因与患者的体质、药物的纯度、中药提取的方法及所用试剂有关。过去普遍认为中药制剂比较安全、不了发应的观点正在受到冲击, 随着中药制剂使用范围的广泛, 有必要对中药制剂的ADR加强宣传, 高度重视ADR监测, 预防严重ADR的发生。

3.4 年龄

从年龄分布可知ADR发生在成年人与老年人中的比例较高, 尤其是老年人发生ADR情况比较严重, 对器官损害难恢复, 亦诱发其他疾病[2], 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影响药物的代谢与清除, 另外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 普遍合并用药, 药物种类较多增加了ADR发生率。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导致胃出血, 某些抗高血压药导致抑郁症, 硝酸甘油诱发或加重青光眼, β受体阻滞剂诱发哮喘加重心衰。老年人ADR常被自身疾病所掩盖, 误认为是新发病, 再起发现比较困难, 往往病情严重是才被发现, 且容易造成误诊, 因此对老年人的ADR监测应引起高度重视。

3.5 合并用药

有资料表明, 合并用药种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明显正关系, 用药品种越多, 月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发应。表中4种以上药物并用ADR所占百分率低, 是因为4中药物以上并用病例少, 而不是发生率低, 因此应尽量避免合并用药, 必须合并使用时, 尽可能减少用药种类, 并关注药物半衰期, 副作用是否损害同一器官。正确选用药物, 控制使用时间, 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3.6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比例最大, 口服次之。这可能与收集的ADR病例以住院患者为主, 而住院患者基本采用静脉给药有关, 口服给药患者一般回家服用, 病情较轻, 收集到的信息少, 皮内注射1例, 为青霉素皮试阳性, 外用药物临床使用较少, 医生、患者普遍认为外用药物安全, 忽视不良反应发生, 造成漏报也有关系。

3.7 ADR类型

皮肤损害占首位。可能与该系统的损害较表浅、直观, 且常伴有瘙痒等明显症状, 容易观察到有一定关系。一皮疹为主, 病情一般较轻, 也有少数严重的。其次是胃肠道损害, 也与患者直观感觉明显有关, 放化疗药物胃肠道系统不良反应高也有一定关系, 严重的ADR发生率不高, 但病情严重, 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器官造成终生损害, 甚至危及生命。其中过敏性休克多见。如发现和抢救及时都能治愈, 肾功能损害的如发现早, 及时调整药物, 可避免肾衰出现。因此, 加强对严重ADR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龙焜, 李万亥.临床药物手册.金盾出版社, 1998.

篇9:肝病药品调研报告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自查报告

接到潍坊市卫生局关于对全市《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进行复审验收的通知后,我院组织相关人员积极进行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章制度健全,责任明确。

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执业医师、药剂人员配备符合要求,培训合格。

3、执业医师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符合规定。

4、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专用保险柜保存,储存场所报警装置正常使用,并按装防盗门窗,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医院工作人员按规定对药房值班室等重点部门进行巡查检查。

篇10:药品不良反应调研报告

免费公文网

药品不良反应调研报告2010-06-29 19:10:0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药品不良反应调研报告药品不良反应调研报告(2)有资料显示,在全球每年患者死亡病例中,约1/3是由药品不良反应(adr)所致;在我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有250多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大量相同或相近的反应重复发生,可见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相当频繁的。今年,鱼腥草、亮菌甲素(齐二药)、克林霉素注射液(欣弗)等不良反应事件的相继发生,特别是“齐二药”、“欣弗”事件,是当初作为药品不良反应案件及时报告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使众多患者逃过一劫。

因此,强化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工作刻不容缓。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从2003年开始启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在建立的33家adr监测单位中有18家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6家药品生产企业、9家药品经营企业,这些adr监测机构都配备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同时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机构。各监测单位在明确职责和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逐步确定并完善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建立健全了adr报告制度,初步形成了我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的组织构架,为adr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充分发挥了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突出作用,保证了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良性运行,使我市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在完成计划指标的同时,数量

逐年提高。其中:2003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0例,2004年36例,2005年87例,2006年204例。

二、存在的问题

1、医疗机构报告adr数量和质量有待于提高。目前,我市大多患者处方用药是经医师处方得到的,adr报告也都来源于医疗机构。由此可见,医疗机构不仅是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adr产生和防治的主要场所,还是adr监测与报告的主要场所。医疗机构报告的adr病例显然与实际上发生的adr数量相差很远。一方面医疗机构考虑自身利益,担心报告adr带来负面影响,让患者误会是医院的治疗水平有问题。另一方面医生把adr混同于医疗事故,以为adr就是医疗事故或者用药失误,害怕卷入医疗诉讼而在报告时顾虑重重,怕惹火上身,或者错误地认为出现了adr就表示医师的医疗水平差,因此,发生了adr也不愿报告。我市只有**市第一人民医院1家医疗机构通过电子报表报告adr,其它医疗机构不是没有微机,就是没有连接网络,目前各医疗机构的不良反应报告都是由各县(市)局、分局、**区由市局安监科负责将医疗机构纸报adr用电子报表上报。在医疗机构adr纸报表中,不使用规范性语言,填写不全、字迹不清等问题,给电子报表和adr关联性评价带来难度。

2、认识不到位。许多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虽然开展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但对于大多数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单位负责人、医护人员、质量负责人、驻店药师甚至包括有些专业人员对adr缺乏正确认识,对其危害性了解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认为,adr是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没必要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展这项工作,对上级的要求也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还有的认为,adr是临床用药错误所致,怕影响单位的名誉和经济效益,以致不敢或不

愿积极主动地搜集、分析、上报本单位发生的adr。

3、配备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责任心不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监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开展adr监测的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adr报告和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的人员来承担。一些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领导对此不够重视,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当作一般的事务性工作,让一些非专业人员或对相关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员从事专(兼)职adr工作。随着adr监测工作开展广度和深度的增加,这些人员难以完成这一使命。

4、把adr混同于药品质量问题。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必然存在adr。有的医务人员、质量负责人、驻店药师对adr事件是否是由药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不能肯定,怕闹笑话而不敢报告。因此,被通报了adr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

用”相提并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adr报告人员一定要及时上报,把adr与药品质量问题正确区分开来,提高大家对adr的敏感度和上报意识。

篇11:药品挂靠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一、药品挂靠经营的定义

挂靠经营药品行为,是指未取得药品经营资格的法人、其他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组织或者个人,借助依法经过许可取得药品经营资格的经营企业提供的条件,从事药品经营的行为。其中挂靠者是未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资格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属于违法经营行为。被挂靠者的行为是变相出租《药品经营许可证》。

二、药品挂靠经营的社会危害性

挂靠经营者利用合法药品经营企业为其提供的经营条件,肆意进行药品的违法交易,其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一是难以确定销售人员的企业员工身份;二是往来资金不使用企业统一账户,往往使用现金结算;三是药品购销凭证与物流凭证(如验收、入库、养护、出库等记录)不符;四是非企业人员利用企业的场地和设施销售非企业购进的药品。挂靠者经营或代理的药品品种一般比较单一,且大多数单独存放,药品质量很难保证,是群众用药的安全隐患。

三、药品挂靠的表现形式

1、被挂靠者向挂靠者提供加盖企业印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发票、银行账户等从事药品经营的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地从挂靠者的药品销售收入或毛利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分成。

2、挂靠者与被挂靠者双方签订协议或合同后,挂靠者每月向被挂靠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被挂靠者为其提供加盖单位印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发票等,挂靠者持此证件到其他药品经营单位或医疗机构销售自己代理或经营的药品品种。

3、被挂靠者对挂靠者代理或经销的药品品种,只验收购进发票,但药品不入库,由挂靠者单独存放。并向挂靠者提供加盖印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发票、银行账号等,由挂靠者自行销售其代理或经营的药品品种。

4、被挂靠者将挂靠者代理或购进的药品验收入库,统一养护,统一质量管理,并向挂靠者提供加盖印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发票等从事药品经营的条件,挂靠者销售被挂靠者单位的药品也销售其代理的药品,但在单位财务核算中,对挂靠者的销售收入单独记账,收回的货款采取统一银行账户,但账面分户记载,季度或年终分成。

5、挂靠者以被挂靠者单位业务员的身份出现,借助被挂靠者单位提供的加盖单位印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发票等从事药品经营的条件销售被挂靠者的药品,同时销售自己代理的药品品种。其作法是自配电脑,模拟被挂靠者单位的电脑票样本,加开自己经营或代理的药品品种或者提高药品销售价格等,季度或年底分成或者收取固定费用。

四、药品挂靠经营检查的线索突破

一是将实物与购进发票(或清单)核对,看购进品种是否为发票开据的品种、是否是供应单位开据的品种,看开具发票的药品有无购销记录,出入库记录,发现可疑点应进一步核查。

二是看开据发票单位是否为合法单位,开据的发票监制章是否为县以上税务部门监制的、税务批准文号是否为近几年,限额发票是否超过限额,开据发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实物名称、数量是否与出入库账(单)记录一致;开据发票是否为正本,是否双面复写,同一供应单位开据发票是否一致,如有的手写发票,有的是电脑打印的税控票,同一供货发票应填格式、内容是否一样,同一药品品种发票在同一地区是否多家出现,开据发票号码不同时期的是否有联号,近号现象等;看发票批号与实物批号是否一致,有的挂靠经营销售假劣药品人为改动发票批号,达到使查处无法追溯的目的。

五、药品挂靠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

国家明令禁止药品流通市场出现药品挂靠经营行为,其禁止性条款是新施行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为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经营药品提供场所,或者资质证明文件,或者票据等便利条件。处罚条款是第三十六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处罚条款是《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者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吊销卖方、出租方、出借方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12: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合理用药

就我院2008年度收集到的83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将2008年收集到的8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对新发现的和严重的ADR进行详细汇总。

1资料与方法

将2008年收集到的8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对新发现的和严重的ADR进行详细汇总。

2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与ADR

83例ADR报告中, 男43例, 女40例, 所占比例分别为51.81%和48.19%, 男女比例基本相当。患者年龄分布于各个阶段, 1~82岁。

2.2 给药途径分布

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最多, 共49例 (59.04%) , 其次是口服, 有27例 (32.53%) , 两种给药途径占上报比例的91.57%。

2.3 ADR涉及药品的种类分布

涉及的药品中以抗感染用药最多, 共35例 (42.17%) , 其次是中药注射剂, 共11例 (13.25%) , 循环系统用药和麻醉、镇痛药引起ADR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2.4 引发ADR药物的累及系统

ADR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 共25例 (27.17) , 其次为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均上报了14例, 各占15.22%。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肝胆系统损害不宜察觉, 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得知, 随上报例数少, 较以前也有了很大进步, 分别上报了3、3、2例。

2.5 新发现的和严重的ADR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 新发现的ADR共11例, 占上报数量的13.25%;严重的ADR共8例, 占上报数量的9.64%;新的严重的有1例 (1.20%) 。

3分析与探讨

抗生素滥用现状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 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 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我院抗生素金额占总用药比例在25%左右, 但不良反应的构成比达到42.17%, 遥居首位。

我院中药品种不良反应占ADR报告总数的13.25%,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报道总数的81%。所以中成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特别是中药注射剂。这与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质量控制、药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有关。

综合以上ADR分析, 我院ADR的监测力度不够, 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填报较少, 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同时, 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合理选用药物, 特别是抗菌药, 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 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郑芳.临床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认知状况分析.华夏医学, 2003, (05) .

篇13:10寒假药品安全调研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关于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决定开展2010年大学生志愿者寒假“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我来到美丽的东阳西山公园,进行关于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处理的调查。

正文:1关于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处理的调查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药品质量不变的期限。资料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其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

过期药品成为家庭安全,社会和谐的“炸弹”。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 1)公民科学处理过期药品的意识薄弱

2)媒体,政府组织有关方宣传力度仍不强

3)对过期失效药品处置在法律上目前仍是空白

4)过期药品处理机制不完全,且执行力度不够。有企业进行过回收尝试,但因企业实力等制约,范围不广,亦缺乏长期性。

长期以来过期药品没有合理的归宿,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和谐造成了潜在威胁。为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家庭关于过期失效药品处理情况,宣传科学处理过期失效药品,加强人民群众对回收家庭过期失效药品的意识,在衢州市药品监督局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关于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处理的调查。1.1基本情况

调查地点:衢州市府山公园

调查时间:晚6:30~9:00 调查对象及其基本情况:广场上散步群众,共有62人参与调查。其基本情况为:

1)性别:男26人,占41.9%,女36人,占58.1%。男女比例基本保持平衡,但女性偏多。2)年龄:20 岁以下13人,20-35 岁20人;36-50 岁14人,50 岁以上15人。3)婚姻状况:未婚15人;已婚47人

4)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24人;高中/中专29人;本科/大专及硕士或以上9人。受教育水平中等,高学历者少。1.2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2.1家庭药品储备习惯

1)接受调查的62人中50人占80.6%有储备药品的习惯,2)对家中储备的药品过期情况,29人经常查看,28人偶尔查看,5人从不查看。3)清理家里小药箱的周期,41人六个月清理一次,15人一年一次,6人从不清理

由上面的调查结果可看出,当地群众拥有较好的家庭药品储备习惯。92%能做到定期查看,90%有定期清理的习惯,但在周期及过期药品回收上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关部门仍需要要广开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积极通过电视、电台、广播等媒体,加大回收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加人民群众对家庭药品储备及清理、回收过期失效药品的意识。

1.2.2对过期药品危害的认识

长期以来过期药品没有合理的归宿,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和谐造成了潜在威胁。其主要危害为:

1)服用过期药品,轻则无效、延误病情,重则导致各种中毒,有害健康。

2)大量家庭过期药品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一旦流入不法商贩或不法医疗机构之手,再重新进入市场流通,后果严重。统计表明,目前农村市场2/3的过期药,都是从形形色色的家庭小药箱流出的。现在包括广州街头的各种回收药品的小广告就表明,非法回收药品仍大有市场。

3)对家庭过期药品进行统一回收,也利于环境保护。过期药品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随意丢弃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由调查问卷可看出,多数当地群众对过期药品在个人身体健康、社会环境健康和谐的危害有一定了解,但仍有部分对过期药品抱有侥幸心理,对过期药品危害认识不够深刻。所以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民对过期药品危害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过期药品。1.2.3对过期药品的处理

过期药品是家庭安全,社会和谐的“炸弹”,因此对过期药品的处理十分重要。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群众对过期药品的处理情况为:

家里存储的药品过期了,以前一般怎样处理方法

作为一般生活垃圾直接丢弃

您在平时碰到过来收购过期药品的吗?如果有,你会卖吗?

没有碰到,碰到或许会卖

由上面首先我们看出,虽然大多数居民会将过期药品处理掉,不再继续服用,但是多数选择将过期药品与生活垃圾一起丢掉,缺乏科学处理过期药品的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关部门一方面须积极通过电视、电台、广播等媒体加强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公民科学合理处理过期药品的方法,提高公民此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须加快建设合理严密的过期药品回收机制,使公民能方便、及时、安全地将过期药品投放到回收点,切实合理地使家庭过期药品得到科学的处理。其次我们发现,当地非法回收过期药品的情况并不严重,更可喜的是多数当地居民能够意识到非法回收过期药品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且表示不会将过期药品卖给非法收购人员,他们的公德心值得赞扬。但是仍有部分人利用少数人贪小便宜的心态非法收购过期药品。有关部门在继续宣传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举报机制,建立有关的法律规范,有法可依,依法执政,依法追究。

1.2.4群众对合理处理过期药品的期望及建议

1)对处理家中过期药品问题:

11.3%的公民希望能够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最好能有专门的垃圾箱; 22.6%的公民希望能有定点的投放过期药品的地方; 45.1%的公民希望能有定点收购。

2)在是否有必要设定点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站/定点摆放过期药品的回收箱进行统一回收的问题上,有83.8%表示十分需要或需要;分别有8.1%回答可有可无,无所谓和不需要。3)对如何设置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站/摆放过期药品回收箱: 48.4%表示就近设在社区门口 ;25.8%希望设在药店门口

22.6%希望跟垃圾箱设在一起;3.2%表示随便,无所谓设哪里。

4)对于有关部门组织对家庭过期药品进行回收方式:

40.3%的公民希望定点回收;43.5%的公民希望定点定时回收。5)46.8%表示非常想知道更多关于家庭过期药品处理办法方面的知识,认为很有必要;41.9%表示想,对家人对社会都好;4.8%表示不想;6.5%表示无所谓。6)群众建议:

1.开通咨询热线,多宣传相关知识

2.可由社区定点,定时,定人回收.须与生活垃圾分开。

3.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可设立举报电话

4.设立专门的人或部门来管理 1.3对于过期药品回收的建议

1)企业回收,不可太过依赖。

第一、参与回收企业少。老百姓常用药品有数千种,但目前仅有少数药厂、药店开展过期药品回收。原因是,这项活动需要企业有相当的实力。比如白云山和黄近三年来在全国授权了近3000家定点回收药店,投入各项回收经费就达8000万元。其中在广东就超过2000万元。第二、国家法规没有对药企有此责任和义务的任何规定。广药及白云山和黄的行动,除了一些地方的药监部门及药业零售部门响应外,其他参与制药企业很少。

除实力外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企业认为没有这样的义务。以《药品法》为例,只规定了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单位不得使用过期药,对家庭过期药的处置,并没有明确规定。第三、销毁费用高昂,企业负担过重。白云山和黄等企业在对家庭过期药品实施免费更换过程中,对回收的过期药品均在当地药监部门监督下销毁,但销毁一公斤过期药品,有些地区需要的费用高达上百元,面对庞大的过期药品量,企业难承重负。2)免费回收,须先立法,才能有法可依。

3)建议设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日”,并将具体日期定在“3.15”前夕,以期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和警醒。囿于人力财力的限制,常年免费回收家庭过期药品,对绝大多数药企来说有一定难度,但确立某一天为具体操作日期,则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并且每年“3·15”本来就是消费维权日,在此期间回收可吸引全社会共同关注。由于发动全社会药企,其付出平均成本也低得多。4)作为对药品回收行为的制度化支持和市场激励,建议对企业药品回收行为进行如下激励:一是经政府有关部门核算的回收成本,作为公益支出在税前扣除;二是有实施药品回收行为的企业,由政府有关部门出具证明,可在下年度全省药品挂网竞购或药品招标行为中给予适度加分倾斜。

5)宣传过期药品产生的危害、让更多的人懂的怎么样去处理。

生物医学工程系一队

3062009011

上一篇:导师带徒季度总结下一篇:博望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