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4-04-25

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共10篇)

篇1: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当代渔农村青年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过去由于渔农村生产结构单一,很少产生分化,随着党和国家各项渔农村政策的推出和落实,广大渔渔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渔农村生产结构逐渐多元化,渔农民的身影活跃于第一、二、三产业,涉及多种产业。本文所指渔农村闲散青年(18—35周岁),除在乡务农者、在乡务工(商)者和进城(异地)打工者,在渔农村或进城镇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的青年。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问卷42份,收回36份,由于条件限制,调查范围不广。本文结合调研资料,拟就新形势下本区域内渔农村闲散青年的思想与生存状况作一下阐述,对影响渔农村闲散青年发展变化的具体因素作一下分析,并就此现状,谈一谈新时期渔农村闲散青年的教育工作。

一、渔农村闲散青年的几种类型

根据调查,长白乡渔农村散闲青少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不爱读书,经常旷课,拉帮结伙,出入娱乐场所的在校生;(2)学校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以及一些年龄较大,无一技之长,又怕吃苦或不愿从事体力重、工资低而无业的青年;(3)文化素质较低的下岗职工,难以实现就业,无固定收入,依靠偶尔打小工获取少许收入的青年;(4)刑满释放,改造效果不明显的回籍青年。

二、渔农村闲散青年的基本特征

(一)学历偏低、生存与发展压力大。

从渔农村闲散青年的基本情况看,60%的青年是初中毕业,18%的青年是高中毕业,22%的青年是中专毕业。这较之从前,虽然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几乎没有了,但是伴随着就业走向市场,在广大青年择业机会增加的同时,而对以上学历的青年来说,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择业机会却在不断的降低。调查发现,许多中专毕业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此外,还发现一部分渔农村闲散青年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但已经结婚成家,可以想象,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他们的负担将越来越重。

(二)观念较新,渴求文明进步。

改革开放使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频繁和直接,在眼界不断开阔的过程中,他们的价值取向、婚姻与家庭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趋势。从渔农村闲散青年对婚姻与家庭意识来看,他们基本上撇弃了传统的“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保守思想,但对结婚费用来源问题仍比较依赖父母,有这种想法的占70%,这可能缘于他们本身较少的收入来源。在调研中发现,约有60%的青年,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自己的社会交往面能更拓宽。

(三)轻视渔农业,并有强烈的跳出传统作业的愿望。

据渔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外出从业情况调查看,随着市场经济规律和经营活动开放,许多渔农村青年劳动力都有“厌渔厌农”思想。从就业形势看,喜欢从事服务业的青年占40%,喜欢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青年占18%,喜欢从事工业工作的占12%,不愿意或不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达67%,72%的青年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渔农业效益不高、生产条件不好、生产劳动太辛苦。有80%以上的青年有走出渔农村抑或脱离传统作业方式的强烈愿望。有75%的青年认为搞好渔农业的关键在于:降低渔农民负担,调整农副产品价格,优化渔农业生产结构。

(四)崇尚知识,向往高水准的休闲与消费方式。

虽然当代渔农村青年的文化程度与他们的长辈相比相对较高,但他们并不满足。因为他们普遍认为自己身边的人比较富裕主要是因为“能力强、会经营管理”和“有文化、有技术”,他们迫切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在调研中发现,渔农村闲散青年对自己受教育程度不满意的占70%,愿意接受再教育的占60%,可见他们乐于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的信息,开阔自己的眼界。在文化生活中,90%的青年文化娱乐用品大多是电视机。还发现各种娱乐活动、休闲杂志很受欢迎,在他们文化消费中,喜欢旅游消费的占70%,青年文化生活的另一方面是80%的青年喜欢追求品牌、前卫和时尚。

(五)对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意识较淡薄。

由于闲散青年缺乏渔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在渔农村中属于弱势群体,不被重视,被冷落的现象常有发生,影响了他们的权利意识和社会参与积极性。从“是否愿意加入共青团”的.比例来看“无所谓”的回答占69%,而“愿意或已交入团申请书”的占31%左右;从“对村干部能否带领群众致富”的看法中,持肯定态度的占30%左右;从“对社会不满,采取的行动方式”来看,认为“要行使选举权”的占40%,“在合法范围内采取积极行动”占50%。

三、影响渔农村闲散青年思想和生存状态发生变化的因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种形势下对青年的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伴随着青年身份、职业、角色的变化,伴随着对外开放,青年在接受新的观念,先进的技术时,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

(二)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速猛发展,一种集电话、电报、电视、传真等优点于一体的数字网走进人们的生活,这对当代青年,特别是渔农村青年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表现的尤为明显,谁掌握的业务技术多,综合能力强、学历高,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就业机会的相对提高也是针对上述青年来说的。

(三)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渔农村闲散青年分布比例不均,青年的流动性大。在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地方,紧张的工作、向上的氛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带动了青年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反之,生活方式枯燥,生存能力逐渐变弱,甚至会导致社会不良行为,丑恶现象的出现。

(四)目前农业效益不高,渔业生产风险高、且辛苦,渔农村青年掌握的实用技术不足,对渔农业前景不抱乐观态度。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渔农村青年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乐于从事的渔农业转向其他领域发展。

(五)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带动了渔农村闲散青年社会政治生活意识的转向。现在党组织及团组织对于渔农村闲散青年的吸引力明显减弱,渔农村闲散青年对社会公众事业及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明显减少,对团的意识等已今非昔比。

四、探索新时期渔农村闲散青年教育工作

面对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渔农村青年的信念、素质、境界、能力都将受到全新考验,面对当今渔农村闲散青年生存发展的现状,各级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向渔农村闲散青年投入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具体帮助,引导他们学榜样、学技能、学科学、求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新一代渔农村青年。

(一)树榜样,立目标。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群众的辛勤努力,渔农民生活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不同区域发展的力度不同,随之,渔农村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能力存在着差异。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真正做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共同发展,带领青年参观一些经济发展好的区域、企业、示范户,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结对帮扶,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广泛宣传渔农村青年成才致富的先进事迹,利用身边的典型来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开拓思路,树立成功的信心和方向,引导他们沿着成功者所走过的历程,学习他们的创业精神,工作思路、方法、经验。同时也帮助他们进一步落实外部环境,如积极推进青年渔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进程,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渔农村青年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使他们真正成为大家作主的主人;要以提高渔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全面加强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精神文明“进村入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为渔农村和渔农民的发展提供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学知识,求发展。

渔农村闲散青年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他们不具有投身新农业科技革命的能力,因此尽快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刻不容缓,政府及社会在有关方面要对广大渔农村闲散青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应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覆盖面,同时也应尽快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增加闲散青年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途径。渔农村各级团组织要抓住逐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时机,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培养青年科学种田能手和发展多种经营的青年致富能手,依托已建的青年科技图书站、青年之家,创立读书俱乐部等有形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积极推进“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为渔农民青年掌握文化科技知识铺路搭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这种学习更方便,更实用,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形成规模,使其长远稳定地发展,要积极引导渔农村青年转变思想观念,掀起“读书、学技、创业、成才”的新高潮,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青年渔农民的技术培训,结合“绿色证书”培训,实施“青年渔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尤其要抓好高效农业新技术的培训,为渔农村着重培养懂技术、善管理、能经营的复合型青年人才。各级团组织应不失时机地组织青年岗位能手比赛、现场观摩等各种劳动技能操作和培训,以此不断增强渔农村青年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的适应力,发展能力、竞争力。

(三)抓服务,创实效。

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开展就业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多渠道增加渔农村青年收入。就目前长白乡而言,新引进的太平洋海洋工程外资项目给一度封闭的长白开启的工业发展之路,政府部门要紧紧扎住这个机遇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咨询、指导,引导渔农村青年从事运输、营销、服务等行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渔农村青年的增效增收,成长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促进闲散青年实现就业。政府部门应针对闲散青年的特征,增设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场地,提高闲散青年接触文化、接受教育的机会,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团组织应以“三争三创”等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不断完善渔农村青年服务体系,壮大青年义工服务队伍,完善义工制度,联合“三下乡”等活动,深入渔农村基层切实为渔农民提供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广播电视、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开展科技传播行动。大力宣传党在渔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广大渔农村青年善用政策,用好政策,依法代表和维护渔农村青年创业者的权利和利益。团组织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对渔农村闲散青年投入更加关注与热情的目光,真正认识、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阳光雨露”,让他们在建设新型渔农村的道路上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篇2: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闲散青少年群体调查摸底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我校安排三名教师对所附区域进行了了解、问询摸底调查,现就调查情况作出分析和说明:

一、调查的区域

碾伯镇李家村、七里店东村、七里店村

二、调查的范围

6周岁以上(含)25周岁25周岁以下(含)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

三、调查摸底情况

在调查摸底中,主要通过向当地群众了解,向村干部询问等方式,获得当地闲散青少年群体的信息。

通过调查共获得四个闲散青少年的信息:

1、牟国忠,李家村人,现年17岁,由于身体残疾未入学,无自立能力,常年在家,由父母供养。

2、裴得贵,七里店东村人,现年22岁,小学文化程度,由于身体残疾,常年在家,不能自立,由父母供养。

3、叶积凯,七里店东村人,现年23岁,小学文化程度,由于家庭管教不力,常年在家,能够自立。

4、裴生平,七里店村人,现年16岁,中学文化程度,由于家庭管教不力,提前辍学,无职业,闲散人员。

四、闲散青少年的社会表现

在四名闲散青年中,裴生平是一名很不本分的人,经常到学校向学生勒索钱财,还有偷窃的不良习惯,学校曾多次向家长反映,向派出所报过案。其他三名青年都由于自身身体上的缺陷,经常都很少外出,各项活动基本在家附近,从未发生过违法违纪事件,也没有发生对周围群众不利或对社会产生危害的事。

五、采取的措施

为了防止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希望通过家庭、学校和司法部门共同治理,家庭严加约束、学校加强教育、法制机关对重点的闲散青年要配合村委会实时督查,同时通过社会福利机构带去社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七里店学校

篇3: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社会闲散青少年特点

社会闲散青少年是指因退学或毕业后待业和刑释解教后无业而闲散在家的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这些青少年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文化程度偏低。这些青少年大多对学习不感兴趣, 不求上进。有的经常逃学, 有的因成绩不佳而退学, 有的因考不上高中、技校而闲散在家, 还有的甚至连初中都没毕业而辍学。

2.有前科者多。据调查, 居住在上海市南市区的792名社会闲散青少年中, 刑满释放和解除少、劳教的有74名, 占总数的9.34%;因犯罪被判缓刑的有8名, 占1%;有轻微违法或行为偏差的有87名, 占10.9%。三者相加占社会闲散青少年总人数的21.3%。这部分青少年如果不落实帮教、管理措施, 极易重新违法犯罪。

3.教育管理难度大。这些青少年由于闲散在社会上, 处于一种“学校管不到, 社会管不了, 家长管不好”的状态, 相对于在校学生来讲, 教育管理难度较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经常混迹于游戏机房、歌舞厅、夜总会等公共复杂场所, 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交往伙伴的腐蚀影响, 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就业安排困难多。这部分青少年大多数缺乏勤奋好学精神, 竞争意识不强, 又无一技之长, 加之本人择业期望值过高, 怕干脏活、累活, 因此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就业的成功率较低, 就业安排难度比较大。

二、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 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

1. 娱乐场所良莠不齐, 有关部门打击不力。目前最有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娱乐场所主要是:游戏机房、电脑房和歌舞厅。电子游戏本身对青少年并无大的害处, 甚至有助于开发智力, 问题在于不少游戏机房带有赌博的性质, 游戏内容充斥着暴力与色情。这些污秽之物使不少青少年成为“精神吸毒者”, 对其产生“成瘾气”心理, 为获取“玩资”, 他们不惜以身试法。歌舞厅等成人娱乐场所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也有相当大的不良影响, 同时, 有关部门打击不力, 惩治力度不大, 亦是具体原因之一。

2. 社会对闲散青少年普遍具有歧视心理, 从而刺激闲散青少年的自卑心理外化为偏激行为, 偏激行为中不乏违法犯罪行为。

(二) 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原因

1.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家教不当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溺爱和过于严厉。在溺爱型家庭中, 父母以孩子为中心, 凡事对孩子百依百顺, 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就有可能导致其用不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过于严厉的家庭, 父母一味使用强权和暴力, 对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特别严重的青少年, 反而容易激发其发生偏激行为。

2. 家庭普遍处于不正常状态。

通过调查发现, 闲散青少年的家庭大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不稳定因素, 包括离婚、再婚、丧偶、无业、待业、下岗等。由于家庭状况不正常, 诱发出各种家庭问题, 如家庭暴力、家庭纠纷、家庭经济情况不佳等, 这些都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为青少年的闲散和违法犯罪埋下了种子。青少年认同感、表现欲和自尊感强的特点, 直接导致他们在同龄人中好攀比个性的形成。

(三) 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

1. 心理适应性差, 自我调节能力偏弱, 容易走向极端。

青少年闲散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学校分流, 二是无业待业。学校分流生一般对自己从中学生变为“三校生”社会角色的转换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无用之人, 是社会遗弃之辈, 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 自暴自弃, 走向极端。不管是分流生还是无业人员, 都存在着自我心理调整差的问题。如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 无业人员对此倘若没有清醒认识, 不能掌握一技之长和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 难免会产生社会要断其生路的偏差心理, 采取违法犯罪手段来报复社会。

2. 物质消费的需求超过自身经济条件的承受能力。

社会闲散青少年多染有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等不良习气, 普遍表现为羡慕社会上一些人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他们妄想不劳而获、疯狂追求物质享受的强烈欲望, 与他们所处的消费地位及家长所能提供满足条件程度之间的距离很大, 于是他们在缺乏道德意识与法制观念的情况下, 很容易萌生出用非正当、非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手段, 去实现这种物质享受欲望的满足。

3. 闲散青少年多数属于亚文化群体, 传统教育方式已无法对他们发生作用。

社会闲散青少年与其他同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 他们选择和接触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大多属于非主流文化, 这与他们的逆反心理有关。因此, 其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法律观念就会形成其独特的特点, 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对他们发生兴趣和作用, 从而导致对这部分人的教育改造困难程度加大, 亚文化追随者的特殊角色容易使闲散青少年一步步地迈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4. 交友不慎, 自我保护意识差, 容易交叉感染, 一旦涉足其间便难以自拔。

闲散青少年往往单纯地以为, 谁对我好谁就是我的朋友, 交友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久而久之, 形成了江湖义气至上的不良友谊观。在失足闲散青少年中, 由于交友不慎而染上各种恶习至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例子不少。另一方面, 由于年龄相仿, 闲散青少年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产生强烈的投入感和归属感。同辈群体规范要求它的成员最大限度地服从, 闲散青少年一旦陷入其中, 往往受到群体的无形压力, 难以从中解脱。

三、加强对违法的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帮教管理的对策

1.建立以检察机关为核心的帮教网络。根据社会闲散青少年各自违法行为情况和现有的帮教条件, 及时建立以检察机关为核心的帮教网络。一是对犯罪情节轻微而反复性较大, 既无工作, 家庭又无帮教条件的, 由检察机关直接负责帮教到底。二是对失足时间短、初犯、无正当职业而家庭亲友确有帮教条件的, 以家庭为主, 街道配合, 在检察机关指导参与下进行帮教。

2.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教管理制度。检察机关对经过审查做出不起诉决定的社会闲散青少年, 宣布决定后应及时制定并向他们所在学校、街道、村委居委发出“帮教违法青少年通知书”, 并要求落实帮教措施, 确定帮教人, 限期与检察机关签定“帮教合同书”。“合同书”要明确规定帮教的制度及奖惩办法。经过检察机关对帮教对象定期分析、考核后, 对已改造好的对象及时发出“解除帮教合同书”。认真实行帮教合同责任制, 层层落实, 从而使这项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全方位联系制度, 打开帮教新局面。一是检察机关要对违法社会闲散青少年实行定员跟踪帮教制度。领导带头亲自帮教, 建立“帮教手册”, 做到人手一册, 对帮教对象要逐人、定时、定内容填写, 特别是对在帮教过程中思想、行为上的转变情况要及时认真填写;二是要实行定时考核制。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要与各基层帮教人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对居住在本市、区的帮教对象, 应坚持半年进行一次实地调查摸底, 真实掌握帮教对象的转变情况, 全年召开一次家长联系会。对居住在偏远山区及外埠人员的考核, 应以信函的形式互通情况, 共同配合, 做好对不起诉人员的帮教工作。

4.妥善安置就业, 巩固帮教成果。检察机关在积极开展帮教工作同时, 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想办法, 提建议, 帮助失足人员就业, 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如果有了生活和工作的出路, 他们一方面可以受到劳动锻练, 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同时也可以受到工作单位规章制度的制约, 通过劳动进行思想改造, 使帮教果得到进一巩固。

摘要: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帮教管理工作, 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是当前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闲散青少年特点, 违法犯罪的原因, 及检察机关如何帮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社会闲散青少年,特点,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钱均.各具特色的治理闲散青少年的经验[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 (5) .

[2].建议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M].人民政协报.2004-11-01.

[3].柳邦瑾.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及对策[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173) .

篇4: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键词】闲散青年 教学效果 改善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38-02

多年来,我们一直从事闲散青年培训工作,发现闲散青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青少年自身原因。由于三观不正,导致其择友标准不高,经常都与社会上闲散人员混在一起,渐渐的成为其中的一员。其二方面的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家长疏于对子女的管教,有很多父母不懂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经常都是用粗暴的形式对待孩子,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有些父母有很多恶习,在引导孩子上起到负面效果。父母的溺爱也是导致孩子走上歪路的原因,很多孩子从小就学习不好,父母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其自由懒散贯了就不想去改变现状。三方面也有学校的原因,很多学校和地区成绩评比很严重,对于成绩差的孩子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把成绩差的孩子推向社会,导致他们成为了被学校遗弃的闲散青年。最后一方面是社会原因,大众传媒,在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一些色情、迷信的不健康信息通过网络、图书、手机信息等等产品传入到青少年眼中,导致人格还未健全的青少年受到腐蚀。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对闲散青少年的培训采取了多种方法和途径,闲散青年的教育不是某一个方面能够解决的,需要社会多元的教育,通过多个方位和角度才能解决。

一、从闲散青年自身教育出发

要先端正自己的三观,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多与优秀的青少年接触交流,与社会的不良分子保持距离。多读书,多看书,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用心去学习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

二、从闲散青年家庭教育出发

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家长起到举足轻重的效果。闲散青年离开校园又没有去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其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家长只是不停的对闲散青年进行责骂,那将会导致其更加消极,逆反心理更强。因此,闲散青年的出现与家长的教育有莫大关系。家庭教育不当是直接导致孩子思想发生偏差的重心,家长的教育是成就闲散青少年的关键因素。

闲散青少年的教育不仅仅是要进行社会指导,政府也应当把家庭教育纳入教育工作中,先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可以请闲散青年的家长来参与家长培训,通过教育先改善家长的教育方面,端正其的教育思想。指出家长在闲散青年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指导策略。同时政府可以设立家长法制校园,让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培养问题,从家庭环境这个根本问题上去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为了能够让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可以请一些优秀青年家长来与闲散青年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双方的交流来总结出心得。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闲散青少年的家长能够明白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今后发展有多大的影响。

三、从闲散青年校园教育出发

可以说,闲散青年的教育是属于社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人员都参与。政府机构要积极的引导学校、社会团体以及各个单位都加入到闲散青年教育中,进行共同配合来提高教育效果,给闲散青年提供更多教育服务。

首先,要给闲散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技术,加强其技能培训。可以与地方的工作单位配合,给闲散青少年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同时,还需要与各种类型的学校配合,给闲散青年提供校园教育服务。政府可以与各个学校进行沟通,让其提供图书馆、文体锻炼场所等等给闲散青少年使用,可以开设夜校来给闲散青少年提供校园教育。可以让校园的德育教师来进行教学,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上的引导,对于情况较为特殊的青少年校园还可以让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保证能够让闲散青少年都有效改善思想道德。

适当建立社会青少年教育管理机制。可以通过政府的管理与统筹,形成多个教育机构联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需要在社会当中建立闲散青少年教育联盟,通过完善的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化教育管理。

四、从闲散青年社会教育出发

社会环境对于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国家相关机构对闲散青少年的重视程度以及教育研究情况都十分重要,所以要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上国家要引起高度重视。政府应当要把社会当中的所有力量集结在一起,保护青少年的权益,严厉打击对青少年有害的各种活动。比如在传播色情、迷信刊物上严格查处,在有害的电子信息以及游戏上都进行严格处理,在舞厅、网吧、酒吧等等多个地方都需要进行严格查处。

还需要给青少年创造能够满足正常需求的氛围,在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氛围上要不断改善,营造出更多积极的成长条件,让青少年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正面的社会活动中,多加入到文化、艺术、健身等等活动的当中。

对于当前闲散青少年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需要着重研究,可以给社会当中的闲散青少年建立档案卡,成立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掌握其情况。要根据青少年的类型、特征进行分类管理,有专人进行管理与辅导,从闲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就业等等多个方面去进行教育指导,帮助闲散青少年的生活步入正轨。

闲散青年的教育其实与社会治安管理也是有关的,因此地方政府应当把其纳入到管理范畴当中,在社会当中建立起防范体系。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闲散青少年,公安部门需要进行一对一管理,进行重点帮教,多主动去关心与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离开校园之后依然有约束,并不是离开校园就可以闲散自由。可以专门针对闲散青少年来提供就业服务,给其进行就业指导,提供劳动保障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从求职方式,面试技巧等等多个方面去指导闲散青少年。可以定期给闲散青少年提供社会服务工作机会,比如在超市、各大卖场中有用公需要时都可以让其去尝试,增加工作经验。就业实践并不是仅仅让其去体验工作生活,还需要切实对其的就业速度、质量以及成功率有所帮助,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待遇满意的好工作,比如在工作时间、加班补贴,节日补贴等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监督,给闲散青少年提供就业保障。

要解决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资源整合,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员共同努力完成的。这是一项艰巨的又具有长期性质的工作,多元政府部分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切实的把闲散青少年工作问题落实到位,把其纳入到工作重点当中,发挥各个组织的作用,保护闲散青少年的权益,把教育、管理、服务多个方面共同结合起来,发挥出组织的最大效用。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是家庭、校园、社会各个层面都需要担起的责任,团队就是力量,所以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的作用。通过对闲散青少年教育指导的工作经验得出,要解决社会闲散青少年就业问题并不是很难,只要社会共同努力,多传播正面信息,相信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缓解。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张杰.闲散青少年教育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0,3(1):52.

[2]张志明.当前闲散青少年教育现状及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10,9(3):86.

篇5: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理对策的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人口流动性增强,就业压力增大,我市闲散青少年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大量闲散青少年的存在给社会就业、社会治安造成了较大压力,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为了掌握我市区域内闲散青少年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区闲散青少年的特点、产生原因、社会影响,找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办法,为我市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团市委采取走访、座谈、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市闲散青少年的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并召集相关单位和各市区、乡镇街道相关人员召开了“社会闲散青少年现状调查和教育管理对策”专题研讨会,特形成此报告。

关键词:社会闲散、青少年、现状调查分析、管理对策

一、我市闲散问题青少年存在的基本情况

1、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定义

社会闲散青少年是指已经终止学业不在学校接受教育,无固定工作和收入,年龄在16—25周岁,游荡在社区,游离于社会控制之外,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少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学业失败的经历,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职业技能比较差,由于他们缺乏约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从而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家庭幸福,同时也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2、主要组成人群

(1)由于自身原因或家庭困难,辍学在家的青少年;

(2)中学、高中毕业后,考不上高中或大学,无一技之长,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少年;

(3)中专、中技毕业,找不到满意工作,处于待业状态的青少年;(4)不从事农业劳动,赋闲在家,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青少年;(5)无固定工作、居无定所、流动性较大,处于弹性就业状态的来京务工青少年;

(6)处于城市边缘的流浪青少年。

3、主要特征

(1)学历较低,缺乏劳动技能。通过调查显示,闲散青少年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劳动技能,这是造成闲散青少年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2)家庭贫困,家长素质相对偏低。在闲散青少年当中,家庭贫困的占大多数,一般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部分家庭是低保户,少数家庭属于单亲家庭或者父母有残疾。

(3)性情懒惰、生活不规律。根据社区工作人员反映,闲散青少年比较懒惰,闲散成性,受不了约束。还有一些高中、中专、中技毕业的学生,对择业标准期望较高,高不成低不就,又怕吃苦,找工作比较困难。闲散青少年在家无所事事,生活极不规律,往往晚上上网、看电视,白天睡懒觉,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4)容易扎堆,喜欢在特定场所聚集。由于无事可做,没有精神

寄托,闲散青少年更容易互相扎堆,相似的生活状态让这一群体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为了打发时间,大多数闲散青少年喜欢在游艺厅、网吧、台球厅、录像厅等场所逗留,其中部分闲散青少年长时间泡网吧、录像厅,甚至彻夜不归。

二、闲散青少年产生的主要原因

闲散问题青少年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也有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闲散青少年的增多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就业技能和就业信息的匮乏是造成大量闲散青少年存在的根本原因。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地现象逐渐增多,造成了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存在,同时,农闲时期隐性闲散青少年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随着社会人员流动的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我市,由于缺乏技能、工资待遇低,老板克扣工资等原因,其中部分青少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处于弹性就业状态,这些青少年急剧壮大了闲散青少年的队伍,并且给社会治安造成了较大压力。

2、家庭因素

闲散青少年个体的存在与家庭教育不当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闲散青少年素质偏低,存在性格、心理、习惯等方面的缺陷,成为就业的障碍;另一方面,家庭贫困、父母文化素质偏低,没有能力为子女寻求就业门路。

3、教育因素

由于学校教育失当,或者因为家庭贫困,造成的适龄青少年辍学,流入社会,成为闲散青少年,这种情况在我区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另外就是职业教育相对滞后,学科设计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育教学质量不高,造成职高、中技毕业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刚毕业就失业,只好待业在家。

4、组织因素

闲散青少年处于社会边缘,社会照顾不上,家庭管理不了,组织网络不到,使这些青少年处于教育管理的空白点,没有相关部门和组织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帮助,这也是造成闲散青少年大量存在和逐年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5、自身因素

以上原因都是闲散青少年产生的客观原因,对于个体而言,闲散青少年的自身因素也不容忽视,懒惰、怕吃苦、好逸恶劳、不求上进、好高骛远等恶劣习气和心理因素是造成闲散青少年不愿就业和不易就业的主观因素。

三、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闲散青少年无学可上,使他们成为文化上的“小盲人”;无业可就,使他们成为经济上的“小穷人”;无相应的社会组织去关爱,使他们成为政治上的“小矮人”;游离于社会边缘,使他们成为社会上的“小病人”。

大量闲散青少年的存在对社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危害和影响。首先是对就业形势造成了很大压力,对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挑战,成为社会的沉重包袱;其次,闲散青少年素质低、性情不稳定、反社会倾向严重,再加上游手好闲、喜欢扎堆、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等特点,最容易感染各种社会病毒,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危害社会的安全稳定;再次,闲散青少年的存在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家庭幸福,对社会教育和管理提出严峻挑战。闲散青少年不仅破坏家庭幸福,危及社会稳定,如果教育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危害到整个青少年群体,危害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教育管理对策建议

闲散青少年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定要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协同配合、综合治理,多方面加强教育和管理,整体推进,才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1、建立工作机制,健全工作队伍,提供资金支持。

闲散青少年始终游离于组织之外,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管理的盲点,没有明确的组织和人员对这些人群进行重点管理,是造成闲散青少年失管失教的重要原因。鉴于闲散青少年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和危害,应该尽快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市、区、镇(乡)、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由综治部门、劳动部门、公检法司部门、工青妇组织、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各司其职、整体联动的教育管理机制。另外应健全工作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确立专兼职人员对闲散青少年事务进行管理。另外应划拨专项资金,对闲散青少年 的教育管理、技能培训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2、提供岗位、加强培训,解决闲散青少年的就业问题。

增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劳动技能,是解决闲散青少年就业难的关键。劳动部门、工青妇组织、各基层单位与闲散青少年群体之间应建立起畅通的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多渠道、全方位为闲散青少年寻求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鼓励入区企业使用本地劳动力,对于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入区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另外应鼓励闲散青少年创业致富,对那些有一技之长,没有资金基础的闲散青少年提供小额贷款,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

3、加强普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应加强义务教育,保障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青少年都享有受教育权,减少来京务工青少年群体和本地青少年群体中辍学现象的发生。对于考上高中、中专、中技或者高等院校,因为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青少年,相关部门应给予帮扶和援助,多帮助一名青少年就学,就可能减少一名社会闲散人员。另外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目前我区闲散青少年中职高、中技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占四分之一左右,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综合素质偏低,技术不过硬,这与职业教育不够发达、学科设臵不合理、教育质量不高有直接关系,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投入和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培养综合素质全面,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

4、群防群治,加强基层组织对闲散青少年的帮教管理。

闲散青少年分布在各个村镇、社区,基层组织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监督管理。首先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辖区内闲散青少年的情况要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及时与学校、用工单位建立联系,准确掌握辖区内闲散青少年的情况。应建立专兼职工作队伍,发挥社区治安协管员的作用,对闲散青少年的状况及时了解,发现不良行为,或者违法犯罪迹向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对于辖区内的闲散青少年应给予关心和照顾,特别是对家庭相对贫困的闲散青少年要经常走访,多提供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社区要把闲散青少年组织起来,鼓励闲散青少年多参加社会活动,对具有不良行为的闲散青少年进行帮教矫治,预防闲散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做好基层征兵工作,尽量推荐符合条件的闲散青少年入伍服兵役,运用征兵优惠政策,帮助闲散青少年解决出路问题,缓解闲散青少年的就业压力。同时,要多为社区闲散青少年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

5、加强对来市务工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在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外来青少年占40%以上,这些闲散青少年流动性强,难于管理,是社会治安的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公安部门、基层派出所、各用工单位应加强对这些外来青少年的管理,及时登记,掌握底数,多开展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外来青工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对拖欠工资、侵害外来青工权益的用工单位应加大处罚力度,缓解外来青工弹性就业问题。另外,对于出租房屋户,房管部门、派出所、社区应加强登记管理,对于租赁房屋的来京人员,出

租房屋户有监督责任,要核实情况,对具有不良行为迹象或者从事非法活动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避免农民工子女辍学现象发生。

6、打击犯罪,对闲散青少年聚集的重点场所加强监督管理。

网吧、游艺厅、台球厅是闲散青少年经常聚集的地方,建筑工地旁、胡同里弄内隐秘的录像厅成为外来务工青少年的扎堆场所,这些场所同时也是违法犯罪现象滋生的温床。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应加大整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强化执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违法犯罪行为。

7、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普法宣传教育。

篇6: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状况:良莠不齐的弱势群体

截止2011年8月15日,区内处于失学、待业状态的社会闲散青少年共有802名,其中男性538名,女性264名;不在学青年574名;初中未毕业的125名,初中毕业未升学的253名;无职业青少年507人;从未就业209人,就业后自愿失业150人,就业后非自愿失业的148名。

经过我们与闲散青少年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发现这批闲散青少年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他们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1、冥顽不化,与社会为敌。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闲散青少年,已经成为刑事犯罪的重要隐患,他们有的多次被刑拘,有的多次被强制戒毒,有的刚被刑满释放,但毫不悔改。这一批人已经全部被家庭和社区所遗弃。

2、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这一批青少年主要集中在14—18周岁年龄段,他们没有生活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除了睡觉就是上网玩游戏、逛街。

3、有上进心,无成材路。我们在走访中也被一些青少年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令人可喜的是,这一群体在我区这批闲散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虽然家庭很贫困,但是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劳动技能,并渴望通过学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从而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但是由于他们学历很低,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找工作中往往处处碰壁。

二、原因:家庭、学校、社会欲说还休

大批无业闲散青少年的存在,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除其自身要求不严,不求上进的因素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家庭经济的贫困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使孩子厌学、弃学从而流向社会。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致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性。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实际上比家庭结构不完整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更大:一是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社会闲散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差异就是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关心不够,他们对孩子生活、学习的关注较多,不注重或不懂得如何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家庭教育能力的缺陷。调查显示,闲散青少年的父母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采取“不管不问”态度的占50%,对孩子“溺爱,言听计从”的和“打骂孩子”的各占20%。三是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履行不当。极端的做法是对孩子管教过度,从而造成对孩子权益的侵害,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在过度教育产生

不良后果后又放弃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责任,使孩子缺少家庭的保护。

2、学校“门槛过高”、教育以分数论成败使一些学生难以继续完成学业。当前教育已陷入唯分数论成败的“怪圈”。更多的学校在重复升学考试这一单调的思维“体操”,形成千军万马涌上“独木桥”的局面。这种竞争的灰暗心理影响到整个社会心态。一些学校重处罚轻教育,动辄将有过错的青少年赶出校门,或为升学率将成绩差的编入“快”“慢”班,严重挫伤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校临考前将成绩差的学生以“父母陪读”施加压力,迫使其为顾及自身颜面而退学。另外,学校教育不得当,在走访的闲散青少年中,大部分人学习成绩中下或根本跟不上,并表示很少或从未受过老师表扬,他们在学习的经历中感受到的只有失败和痛苦,致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最终放弃学业。

3、相关社会管理组织力不从心。一是工作的主动性不够。由于诸多原因,社区管理基层组织未能深入了解困难家庭和问题家庭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另外,这些家庭往往也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至使学生因各种原因而失学。二是学校、家庭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致使一部分问题学生或经济困难学生相关部门的及时帮扶和救助,他们在冷漠中放任自流。三是文化市场监管不力,不良网络信息的泛滥。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8000万网民,70%是青少年。互联

网上暴力、淫秽色情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名符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一旦沉湎于网上不良信息,就会不读书、不上学,荒废青春,迷失人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办法:把好“三关”,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治理

1、把好家庭环境关。有关部门重点针对有问题家庭(如:父母一方有不良行为)签订青少年家庭教育责任状,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巩固家庭教育这个堡垒;健全对父母或监护人处罚的法律规范,加大力度惩处行使未成年人监护权不力的父母,以督促父母(监护人)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同时,可在在全区开展“家庭道德与社会公德竞赛”活动,评选“好家长”,树立好榜样,以好典型带动家庭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可以乡、街道、学校为单位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与帮助。

2、把好学校教育关。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初中升高中的失学率,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在适龄阶段更广泛的被纳入教育系统,接受学校的教育,而不是被排斥在学校外成为社会闲散人员。二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落实后进生教育转化制度,老师要在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后进生,使后进生能够不断进步。三是学校要办好心理咨询室,结合常见多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在校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治。四是投资建造一些特殊学校,诸如少年管教所等,对一些失足少年,家里无人管的孩子进行封闭式的教育。犯罪青少年一般不宜关押在看守所或劳动教养所,而应在特殊学校里进行封闭式教育。实践证明,青少年一旦涉嫌犯罪被关押在看守所,不仅不利于对他们扭曲的幼稚心灵校正,反而适得其反,凡是少年时在看守所关押过的,以后非常容易成为看守所的“常客”。

3、把好社会帮扶关。一是要为在校困难学生提供经济帮扶,为问题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对于因为家庭经济原因面临失学的青少年,学校和社区要及时把信息反馈到政府相关部门,确保每位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对于问题学生,学校要注重心理上的关怀,通过心理咨询等形式有效引导。二是要做好刑释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争取将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全部纳入社区矫正范围,逐人落实以社区民警为骨干、社区、单位和家庭相结合的“多位一体”帮教力量,开展法制教育,力促转化。同时,要充分发挥少管所和劳教所的职能作用,对失足青少年坚定不移地进行教育、挽救和感化,把打击犯罪同预防犯罪结合起来,惩办与教育结合起来,有效防止他们向惯犯、累犯和重刑犯发展。三是要为失业青年开辟学习、培训和就业的渠道。政府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青少年活动场所,青年组织要多举办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把

篇7: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

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是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搏进取、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障。当前,在中国梦的召唤下,我党再次肩负起了伟大的历史使命,此次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正是夺取新胜利前的基石。作为一名团干部,既要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的一次强化培训和全面洗礼。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青年干部具备与时代相符的素质和能力:

一、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素养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在新形势下,青年干部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要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把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与知识更新学习相结合,并用于指导实践。要通过对党的群众路线原理的学习、思考、感悟,使之内化为一种自身的素养,变成自觉自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从而正确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二、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便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青年干部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廉政勤政,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扎实工作作风, 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倾听群众的呼声,增强与群众的感情,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本领。要自觉把满腔热情转化为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冲得上去。明确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树立群众观点,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新世纪、新阶段的松江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保守的、固步自封的群众工作态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青年干部们担负着历史重任,面临着很多新的时代课题,这就要求青年干部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大环境的变化,善于观察大局大势, 把握时代脉搏,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运用丰富的综合知识,把问题置于大背景下来思考,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开辟新境界。今年,松江共青团工作从团员扩展到青年,从现实社会扩展到虚拟社会,从户籍青年扩展到外来青年,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体现。

四、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有永不松懈的自律意识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说:“这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法则。”对于青年干部来说,这个法则就是严格的自律意识。新时期新形势下,青年干部更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以高度的自觉、严格的自律投入到新时期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篇8:青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1. 目前,我国青年的心理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现在社会中的普遍情况就是家庭对孩子从小过于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以学业为主,不需要为别的事情分心。

在学校里,学校过分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忽视了学生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培养,尤其心理健康,还有动手实践教育过少。他们虽然懂得解答数学、英语、语文学科的问题,但是一旦遇到一些大的打击或者挫折,就会使他们不知所措、慌乱不堪,有的青年甚至走上了犯罪或者伤害自己的不可挽回的道路。

从医学等客观角度分析,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时期,并且国内的相关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国内患心理疾病的青年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并且逐年有着微弱的上升态势,民族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培养,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有着让国家兴旺的神圣使命,对青年的培养成果关系到我们未来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力,所以,除了要教授给青年足够的知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之外,还要增加心理方面的教育,让现代的青少年有着积极健康的心理。

2. 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心理素质又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由此能够得出,心理素质与全面教育息息相关,心理教育是德育的根本,如果一个学校强调道德素质才是学校的根本,那么,学校确实把德育看得很重,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能与德育分开的,德育能够使青年养成好习惯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但是仍旧有一些认识或习惯不是思想问题,其往往体现了内心的问题,所以在对青年进行德育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助于青年完整人格的养成。

心理教育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一个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负责为学生答疑解惑,最主要的学习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而学校中青年们大都被动学习,仅少部分学生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我们对学习的认识还不够透彻,我们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追求,爱学习,有着对于真理的求知欲。这应该是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二、国外的青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迪

我们都知道,虽然我国最早出现了对心理健康的研究,但是关于这方面比较系统的研究还是西方国家最早。所以我们用西方国家的研究来表示整个外国对心理健康这方面的研究。这其中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几个代表性的例子主要是以下几个。

1. 心理健康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人的自尊。高自尊常常表示这个人具有很乐观向上的人格,而低自尊则表示这个人很消极。严重的也会带来一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躁等。所以,关于自尊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尤其是中学生,这类青年的自尊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培养他们的自尊是我们应该做的。

2. 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就是适应。

如果你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那么你的生活也不会差。较好的适应能力、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则是从1948年到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而国外大多把适应归纳为心理健康的关键词。所以说适应也表示另一种心理健康。

3. 提供心理教育健康学习的地方就是学校,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健康科学的重要保证。

学校心理学在国外已近逐渐成为心理学最热门的一门学科。

三、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

我们要从青年的需要出发,培养青年良好的人格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并且注意区别青年的心理问题以及品德问题,有的青年内心有一些心理困扰,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存在品格或者道德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运用现有的知识,及早地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扰,以免对其困扰加重。

四、青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相应的应对计划

1. 学校要选择一种适合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发动校园内一切能利用的力量对青年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2. 展开家庭干预的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至少三千万青年的心理处在亚健康状态下,造成这种原因多是有家庭因素引起的,每人的家庭都是自己这一生中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每一个青年心理问题困扰的最终原因都来自于家庭,所以为了使青年的人格能够全面地发展,家长应注意平时对青年的心理教育。

3. 展开社会干预的计划。

其实青年的心里健康教育不仅与家庭、学校有关,同时也与社会的环境有关,不同的环境对青年的影响不同,我们应该有一个有利于青年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良与发展,我们应该不断为之努力,注意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对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新世纪的人格发展全面的人才。

摘要:青年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心理健康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逐渐变得激烈等一系列改变使得青少年的内心产生巨大的波动,面对青年的内心产生的变化与问题,成年人需要对其密切地关注,不仅要倾注自己的情感,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关注着青少年的心理逐渐向成人的成熟心理过渡。让他们能够健康、自由地生活。

关键词: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篇9:理工青年社会实践报告

“比原来那个烧煤的安全很多,孩子们喝热水也方便些”,新校长杜九洲这样评价热水器。即便如此,孩子们洗手时依旧习惯用水盆接了轮流洗,因为洗菜、做饭、平时生活用水都来源于此,如果用超了,可能就会面临断水的状况。说到这里,杜校长突然停止讲话,苦笑了一下:“学校蓄水池里的水是送水车从山下运来的,得省着点用。”

“你看远处那座山,它叫透明崮。崮,四壁陡峭顶部平坦,就像山顶上又扣上一顶石帽子,上面那块大石头你看着很矮很容易爬,其实它很高……”杜校长指着学校后面的山动情地讲着。这亦正如教育状况的改变,绝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的改观,农村教育这座大山,看着很容易攀登,其实真的要爬上去,曲折而又艰难。教师资源短缺、交通条件差,都是堵在山顶的“大石头”。

篇10:闲散青年教育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共安月县里东乡委员会安月县里东乡委员会 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

各村支部、村委会、驻乡单位:

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经乡党委、政府领导研究同意,现就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维权,进 1

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原则,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条块联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坚持依法管理、强化服务原则,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三、工作目标

形成党政主导、综治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家庭关爱的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实现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服务、维权工作的全覆盖;建立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采集、分析、评估和预警为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健全动态信息管理数据库;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服务、维权工作水平显著提高,让其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困有所帮、使其数量明显减少。

四、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摸清闲散青少年分布区域,建立健全闲散青少年教育和保护机制。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公益性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荼,进一步拓展其就

业渠道,改变其“失学、失业、失管”的闲散状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构建学校、村和教育、劳动培训等部门(单位)紧密衔接的闲散青少年信息共享平台,形成配合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服刑在教育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帮扶工作。摸清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基本情况,掌握其生活状态、心理动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员和组织面向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生活救助和心理干预,引导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乡综治办联合派出所、计生、民政、妇联、团委、学校等相关部门定期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家庭慰问,依照相关政策及时解决其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村和学校要大力推动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帮助工作。加大阵地建设力度,不断扩大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规模,加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监护网络,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通过开展学业辅导、亲陪伴、临时妈妈等志愿服务活动,弥补留守学生家庭和亲情关爱的缺失,帮助其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基层自护教育工作网络,加强对留守学生的自护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和有不良行为尤其是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加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规划项目和保护场所建设力度。深入研究青少年不良行为

尤其是有严重不良行为演化过程和控制方式,在关键阶段及早、有效介入。充分发挥乡综治机构、派出所、各类青少年团体等基层单位作用,注重亲情、友谊和信任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时疏导、法律援助等预防工作,不断增强帮教实效。

(五)进一步加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关爱和救助工作。乡综治办定期摸排,掌握辖区内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一方感染艾滋病或因艾滋病死亡的儿童、携带艾滋病毒或感染艾滋病的儿童等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底数和生活、就学状况,积极开展关爱和救助。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乡上成立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夏建春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卿毅和乡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唐胜利任副主任,综治办全体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于综治办内,由唐胜利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外理日常事务。各村和驻乡各相关单位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具体责任人,以有序地开展加强闲散等等重点青少年专利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落实工作保障。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工作力度,不断强化服务阵地和工作队伍建设。要将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将有关

经费纳入乡部门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检查督导。乡综治办要切实加强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指导,结合大综治工作,定期对各村和各单位的此项工作时行检查和督导,防止形式主义;通过检查督导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研究落实相关措施,努力解决实际困难。

(四)严格考核。乡综治办要把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综治、维稳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并将工作开展情况记入年终目标考核档案。对组织领导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要限期整改;对因工作不到位引发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重大案件和事件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中共安月县里东乡委员会

安月县里东乡人民政府

上一篇:两基档案-岩山下一篇:四年级信息教案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