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青年调研报告

2024-04-08

镇青年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镇青年调研报告

曲石镇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曲石镇青年工作,更好的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准确地了解当前青年的思想状况,更好的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从而为共青团有针对性德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曲石镇团委于今年10月份开展了一次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研方式及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各团组织及广大青年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调研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发放问卷72份,收回65份,回收率90.8%。此次调查对象男青年38人,占58.5%,女青年27人,占41.5%;中共党员23人,占35.4%,团员23人,占35.4%,群众19人,占29.2%;17岁以下11人,占16.9%,18—25岁20人,占30.8%,26—32岁20人,占30.8%,33岁以上10人,占15.5%;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占35.4%,高中或中专学历16人,占24.6%,初中及以下26人,占40%。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农村青年思想状况的主流

1、政治态度积极,民主意识较强。大部分农村青年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有所了解,对当前国内外大事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参政议政热情高涨。调查表明,有90%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能带领大家-1-

发家致富;78%的人认为村两委选举基本实现了民主;72%的人认为我们国家应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多能正常看待当前的贫富差距。

2、致富愿望强烈,迫切需要技术和致富信息。在调查中,有86%的人表示当前个人最重要的事是“发家致富”;80%的认为致富主要靠自己的奋斗;83%的人认为影响致富的主要因素为缺少资金和缺少技术;90%的人对个人和家庭致富有信心,70%的希望多举行一些实用技术培训。

3、渴求新知,思想活跃,理性看待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显示,有65%的农村青年关注国家大事、领导人活动等一些政治性活动话题,大多数农村青年渴望与外界交流,获得新知。在对社会问题的调查中,85%的人对国家现在的农业、农村政策比较满意。

4、对社会总体状况感到满意,但对自身状况不满,改变现状愿望强烈。对于社会现状所持的态度,绝大多数的人表示对现行的政策好制度满意,但对于自身状况80%的人都表示收入过低,跟不上当前的消费水平。

5、对组织信任度提高,期望值上升。68%的人对当地村干部表示满意,20%的人认为对村干部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67%的人认为基层干部不容易,工作压力大; 40%的人认识当地的团组织,并且开展过活动;81%的人喜欢参加户外活动和技能培训班;85%的人希望在团的刊物上多刊登些致富信息和实用技

术;77%的人希望团组织能发挥平台作用,团结青年、服务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几种消极的思想状况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各种文化交错碰撞,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少数农村青年受到其中一

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具体表现为:

1、价值观上的不良倾向。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部分青年没有正确的价值观,20%的人认为致富主要靠党的好政策,忽视自身的奋斗和努力;择偶和选择工作过多注重物质方面,忽视了精神追求;缺乏勇气和创新意识,对新鲜事物不敢尝试,大多抱有观望态度;对老百姓上访问题,不能正确看待,归结于某些人不作为;对新农村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2、信仰多元化。受一些外来思潮的腐蚀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青年理想信念淡薄,近70%青年对宗教信仰采取放任态度;尤其是在对信教及封建迷信上,近一半以上的青年认为信不信教是自己的事,别人不能干预,充分说明了当下青年缺乏正确的宗教观。

3、少数青年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心。一方面,现在农村已比较富裕,家家户户对子女的要求不像以前那样苛刻,反而对子女过度溺爱,使得青年人丧失了他们父辈的那种为了致富的开拓精神,而养成了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务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外部务工环境较差,也制约了一些农村青年的开拓进取意识。85%的人认为当前青年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责任意识较差、社会适应力差。

三、原因分析

当代农村青年所呈现的思想状况,从根本上说,都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其思想动态、需求特点、道德状况和行为方式都是社会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传统思想体系的冲击,影响着农村青年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给农村青年心灵发展带来了众多的矛盾和冲突;二是开放社会对当代农村青年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是现在的农村青年,他们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较低,致使当今许多农村青年缺乏为人处事中必须遵循的伦理观念和法制观念;另外,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团组织无条件开展活动,集体凝聚和团结青年的能力很弱,不能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四、新形势下加强农村青年思想建设的对策

1、为农村青年提供多方面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农村青年学习意识与创业意识,树立青年志愿者示范群体,强化农村青年奉献意识。二是提供实在服务,用有效手段凝聚农村青年。要切实维护农村青年的合法权益;要通过职业培训、信息、政策、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为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致富奔小康提供服务;服务农村青年生活需求。结合农村青年的身心特点和现实需求,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为农村青年提供婚恋、交流、娱乐、展示自我的舞台。

2、加强思想教育,帮助青年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为党的事业而奋斗。要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村青年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党的战斗历程和辉煌业绩,使他们对党有正确的认识和更多的了解,从而启发他们的政治觉悟。

3、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消除社会不良影响。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创造文化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开展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的整体文化水平,鼓励他们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4、加强团组织建设,夯实农村青年组织基础。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党建的带领和带动下,提高农村基层团的建设整体水平;大以增强团员意识为核心,认真做好农村团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把农村团总支建好建强,带动农村各类团支部活跃起来;创新、调整农村基层团组织设置,扩大对农村团员青年的覆盖面建立多种形式的团组织,最大限度地网络覆盖农村青年,为更好的服务青年提供平台。

【杨清敏】

曲石镇政府

***

篇2:镇青年调研报告

一、**镇青年就业现状

**镇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且可开发利用率高。全镇现共有各类企业400余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属、服装、建筑、机械、化工、轻纺、医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为主要结构的都市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近年来,我镇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和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一)就业观念陈旧。

据调查,一些青年就业期望过高,认为工作分三六九等,特别是读书人就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否则宁愿失业在家。

调查中了解到一位**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从2004年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备战公务员考试,据他所言考上公务员是他唯一的目标。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对待就业择业的问题上,很多人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陈旧观念,总想着能端上铁饭碗,一劳永逸。因此在择业上首选行政事业单位,不惜一切代价报考行政或事业单位的青年人大有人在。对于一些社会比较急需的就业岗位,例如一些临时性、季节性、脏苦累等工作,则较少被青年人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毕业青年所选择。

(二)职业技能短缺。

近两年**镇工业园不少工业企业,虽然前阶段受到金融风暴到冲击,但是总体上影响不大,企业正常恢复生产的面积还是比较广。一些企业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企业用工上,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青年却不多,出现了高要求,低素质,高学历、低水平的尴尬。在企业用工调查问卷中,当问及青年工人欠缺什么时,企业主回答技能短缺占被调查人数的60%。还有××橡塑公司企业,除了普通工人聘用本地人以外,其它高级技术人才90%以上是外地人员。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过去大多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校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只为一纸文凭。另一方面是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够。共同导致了企业技工岗位空缺,青年劳动力大量闲置,无法就业。

(三)就业信息不畅。

就目前情况来看,本镇仅有的一家劳动力市场每天进出的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从调查结果看就业成功率仅为12%,相对较低的就业成功率也时促使本镇青年不愿光顾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大型企业或单位的用工则多数在市一级的劳动力市场或在互联网上发布用工信息,致使许多外地劳动力进入我镇就业市场,导致外地劳动力抢占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就业机会。

(四)就业市场狭窄。

部分青年有志于选择自主创业,但这种择业方式受到多种条件制约,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其有限的。而要想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就职门槛较高,同时部门单位招录考试条件奇高,使得一些有业务专长的人才被拒之门外。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引导青年转变择业观。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镇青年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所以政府应加强对青年正确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克服依赖心理,转变就业观念。引导青年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就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劳动者本人有一定收入,就算就业。比如大中专毕业生不是以去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只要学有所用,能充分发挥特长就能成就事业。引导青年树立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和弹性就业也是就业的新观念。这样,就业的路子就能够越走越宽广。

(二)建设就业信息平台。首先应该完善建立劳动力市场管理,使大量用工信息得以发布,同时也为青年提供了大量可以选择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其次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对劳动力和就业情况进行登记,一是便于就业安置,二是可以大量获取外埠用工信息。再次要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及时获取流动的用工信息,使劳动力流动不出现断档。

(三)加大青年职业技能培训。

在走访的行政、事业、企业各几家单位中,就有超过半数的单位反应青工劳动技能短缺。所以政府应帮助需要就业的青年群体提高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企业要求。这就要求: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投入必要的师资力量与之共同经营,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培训基地。二是加强与相关企业,特别是有一定能力的大中型企业的沟通联系。让企业参与青年职业

技能培训,改变以往僵化的培训模式,让学有所成的青年技工提前上岗,形成互赢的激励机制。三是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联系,在一些高精尖等高新技术培训领域,可以委托上级主管部门及市甚至省级职业技能学校帮助完成。

(四)积极扩展就业市场。对就业而言,解决的根本之道最终还是在于就业市场的扩展。如何扩展就业市场我认为:一是要继续加大高新产业引资力度,不断实现分工细化,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引导青年自主创业,鼓励青年创办小型企业和其他各种经营形式的经济组织,自己创造就业岗位。三是降低部分事业单位准入门槛,支持一些出现人才断层的事业单位实行开放性聘用,让许多有业务专长的大中专毕业生有业可就。

篇3:镇青年调研报告

一、人口和就业的现状和特点

2009年宝山常住总人口为136.5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占0.05%;农业占增加值的比重为0.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4592万元, 城乡收入比为1.5:1。罗泾镇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分别占宝山的18%和26.3%。调查涵盖该镇常住人口总量的4.3%。

1、劳动力基本情况和特点。

第一, 结构较合理, 但整体年龄偏大。被调查的287户本地家庭户中, 劳动力人口 (是指劳动年龄段 (男16—60岁、女16—55岁) 的非在校学生人口) 759人, 占家庭常住人口 (指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联为一体的全年经常在家人口及外出从业人口) 的63.9%。平均每户家庭劳动力2.6人, 与非劳动力之比为1.8:1, 劳动力的负担比例比较合理。第二, 劳动力的年龄分布总体偏大。各年龄段中, 51—60岁的劳动力占比重最高, 达到31.6%;其次是41—50岁的占25.7%;而40岁以下 (包括16—20岁, 21—30岁, 31—40岁三个年龄段) 的劳动力不足一半, 占42.7%。第三, 技能缺乏, 不适应市场需要。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程度不高,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力占总量62.0%, 高中学历占22.9%, 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5.1%。技能水平较低, 有近半数 (48.9%) 的劳动力无技能或仅有农耕技能;51.1%的劳动力掌握一定技能, 主要是电工、木工、计算机操作等。

2、就业基本情况和特点。

第一, 就业水平比较稳定, 但自谋职业的意识不强。被调查的劳动力中, 就业稳定 (全年从业时间6个月以上) 的占84.2%;不稳定的占15.8%。农村集体农场的发展和保洁队、护村队等公益性岗位的增加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 提高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率, 但同时也使得部分群众产生了依赖思想。第二, 农业就业空间狭小, 非农就业渠道单一。就业稳定的人员中, 从事农业生产的仅占7.1%。表明随着城市化加快, 农业容纳的劳动力已非常有限, 农村劳动力更多向非农领域拓展。非农就业的主要方式是务工, 占总量的83.9%;主要行业是工业和居民服务业 (占33.8%和17.5%) ;就业地点最多的是本村内 (44.6%) , 在宝山其他地区和宝山以外的各占44.6%和10.8%。第三, 就业满意度尚可, 增加收入愿望比较强烈。38.2%的人对自身的就业状况感到满意, 36.1%的人感觉一般。对就业状况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收入太低” (90.8%) 和“工作辛苦” (5.5%) 。就业不满意和就业不稳定的人群对较高收入和就近就业有很强期望。理想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和1500—2000元的各占39.8%和32.6%。希望就近就业的占68.4%;愿意到集体农场、外出打工、自主创业的各占4.7%、9.0%和3.1%。

3、家庭收入基本情况和特点。

第一, 家庭收入水平较低。该镇人均收入在全区处于较低水平。本次调查显示数据为11380元, 对比2008年统计数据可知, 比全区平均14592元低3458元, 比北部其他镇低2979元, 比中部镇低3324元, 比南部镇低7416元。第二, 工资性收入份额最高, 土地收益贡献有限。该镇农村人均工资性收入9233元, 占全部收入的81.1%, 份额最高;其次是转移性收入1303元, 占11.5%;财产性收入532元, 占4.7%;经营性收入313元, 占2.7%。与宝山农村平均水平相比, 该镇人均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全区的88.6%、83.0%和27.0%。在农村家庭收入构成中, 来自土地的收益很少。目前该镇农民原承包的耕地基本上流转至农场规模化经营。由于农场处于起步阶段, 流转土地的农民除每亩每年500元的土地流转收益外, 基本没有其他收益。

二、主要问题和成因

1、村级经济发展目标不够清晰, 缺乏长远规划。

该镇多数村地处偏远, 交通相对不便, 客观上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 而各村总体的发展理念则至关重要。尽管村组织确定了发展思路, 但比较关注近期, 眼光还看不远, 对本村在镇域发展中的定位并不清晰, 对如何形成自身的特色发展道路, 实现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有后劲的发展, 还普遍缺乏思考。正因如此, 村级发展思路没能体现出产业、资源、劳动力方面的特色,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政策效应的充分显现。这种现象客观上与部分农村地区规划定位尚不完全明确有关。一些村处在征地开发过程中, 一些干部群众盼动迁的心情比较迫切, 村干部的精力以保稳定为主, 用在静心发展、谋划长远上的心思较少。随着镇村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的完善, 这类问题应该会得到改善。

2、村级经济发展缺少“带头人”和“能人”队伍。

发展的领军人物和实用人才匮乏, 是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的最大“瓶颈”。村级经济发展, 带头人是关键。访谈发现, “当家人”对经济发展虽然充满信心, 但感到压力很大。觉得路子不广, 除了招商引资、租借厂房的传统套路外办法不多。而在普通村民中, 懂管理、善经营的“能人”比较少, 留在村中发展的更少。20—40岁年龄段劳动力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8.8%, 初中和高中学历最多, 占63.8%。此外, 群众中高层次的技能也比较缺乏, 有经营管理技能的仅占7.2%。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些年轻人多数就业都不在本村, 留在村中从事生产经营的技术员、能人比较少。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 一是人才环境问题, 简单说就是“留不住、引不来”。农村地区缺少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企业, 达到一定学历层次或掌握较高技术的人员留不住, 对新人才的培养也就缺乏土壤。二是政策、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比如从全区层面来看宝山农技人员并不少, 但由于体制的不断变化, 这类人才沉不到镇、村, 他们的技术和成果落不到现实农业生产中去。如何解决镇、村人才的断层, 更充分地吸引人才到基层推动发展、实现价值,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3、村民的主体意识不强, 依赖性较重。

长远来看, 非农就业是郊区农民家庭增收的主要出路。农民要和城市居民一样面对现代职场和社会竞争。因此, 农民必须逐步适应市场环境, 建立现代职业意识, 主动获得专业技能, 转变自身素质。但是, 生活在传统农村社会的村民则更为依赖村集体组织和政府的力量, 还不能马上实现这个转变。传统习惯和未来趋势的矛盾, 集中表现在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状况上, 就是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专业技能的缺乏。一是就业观念方面, 不少人认为“没有工作, 当然要找村里, 要靠政府”, 对村集体和政府比较依赖。二是就业渠道方面, 比较信任村干部的介绍和政府的安置, 不太习惯到劳动市场自主就业。三是就业取向方面, 只是模糊地希望稳定一点, 收入高一点, 离家近一点, 对于就业与自身发展、家庭发展的关系还无暇顾及。四是没有主动提高就业技能的要求。虽然感到缺乏专业技能会影响就业, 但他们对于培训并不热衷, 近期也大多没有参加过职业培训或技能培训。

4、农村就业服务机制有待拓展和完善。

镇、村干部对促就业工作非常重视, 促就业的力度很大, 但各类政策的衔接、激励机制的完善等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对公益性岗位和集体农场职工的激励抓手缺乏。由于集体农场处在起步阶段, 整体效益不高, 管理者的激励手段还不多;而政府为了保证农民直接受益, 将职工的工资补贴直接打入个人账户, 这样导致个别农场职工出工不出力、发完工资就不上班等情况。另外, 受较严峻的就业大环境影响, 镇劳务所和村就业协助员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岗位推荐、政府托底等工作, 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还缺乏足够重视和长远计划。

三、对策和建议

1、理念先行, 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镇村规划体系, 以基本农田分解划定、精确落地为契机, 编制村庄公共设施规划和农业布局规划, 以规划引导农村产业发展和人口相对集中。二是加强思想引导, 培育农村劳动力主动面对发展、参与发展的主体意识, 通过政策下乡, 宣传到户等具体形式的引导, 帮助村民了解相关政策和就业趋势, 促使他们转变择业观念, 特别要消除“高不成、低不就”的倾向和“低报酬、工种辛苦”不愿干的思想, 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合理定位职业方向。

2、人才带动, 加快培育农村发展“带头人”队伍。

一是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研究制定紧缺人力资源目录, 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素质人才, 积极鼓励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机关事业单位农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投身北部农村发展, 使区、镇农业技术人才真正和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二是积极探索与科研部门、高校联系开展项目合作的方式, 引进优质资源, 探索成立村民经济作物协会等组织, 为作物种植生产提供科技信息, 并定时组织专家或有经验人士给农民做技术指导。三是加快培育农村基层工作“带头人”队伍, 实现新任职村干部任职培训全覆盖, 开展评选基层“排头兵”、“带头人”活动。赋予集体农场等村级经济组织更大的自主权, 激发和培育经营者的主体意识。四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 从实际出发, 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积极培育新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产业推动, 拉长现代农业产业链。

当前集体农场建设已经完成土地流转、组织架构等第一阶段的任务, 运转已比较成熟, 下一步, 一是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 大胆创新, 加快发展, 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为目标, 推行专业化生产, 企业化运作, 积极发展市场农业, 实现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的一体化经营, 拉长农业产业链, 注重农产品深加工和经济附加值, 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要积极培育地区农业龙头企业, 塑造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充分发掘农业承载劳动力的潜能, 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是继续着力发展高效、生态、休闲旅游农业, 陆续建成一批农家乐。

4、社会联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篇4:镇青年调研报告

回乡青年办起养鸭场

据了解, 2002年前,有高中文凭的杨红霞在深圳已经成为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也提高到2600多,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的工作了。后来她为了婚姻毅然放弃了在深圳的好工作,回到家乡和乡村医生谭龙结了婚,婚后的生活还算幸福,可是孩子出生以后,仅仅靠丈夫的微薄收入便不能维持生活了。杨红霞想还是在家里做点什么,赚点外快。有一次,她坐在家门口发呆,想到母亲家里的地离河沟近,突然间她灵机一动:这里可是养鸭的好地方,如果把鸭养出来,卖到市场上去,一定赚钱。

2007年10月,杨红霞在丈夫的支持下,拿出原来的积蓄6万元,再找亲戚朋友借了9万元,自己当小工、丈夫当砖工,1个多月时间办起了1200平方米的养殖场,养起了鸭子,开始时饲料价格低,鸭卖的价格高,不久饲料价格猛涨,鸭价格陡降,加上由于没有经验,不懂养殖,一场鸭病让1000只鸭病的病,死的死,除了剩下的养殖棚,损失达到6万多元。

从头再来踏上养兔致富的艰辛路

面对这样的打击,杨红霞并没有气馁和退缩,再三思索后又决定从头再来。夫妻俩一起到市场进行调查,观察什么东西销量好,做好市场调查后,决定养殖肉兔。2008年5月,丈夫谭龙放弃了乡村医生工作,全力帮助杨红霞搞起了养兔场,他们向亲朋好友借了几千元,建起了400个兔笼,买了5对伊拉种兔,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兔病害,开始摸索养殖,杨红霞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兔子,观察它吃草、喝水,又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谭龙向县养兔办和镇畜牧站学习养兔知识,还去新华书店买回有关书籍和光碟学习,再加他们夫妻辛苦的劳动,他们饲养的兔子开始繁殖产子,成活率达到85-90%。夫妻俩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见到杨红霞如此大决心,当地扶贫办为了鼓励她,送来了价值6000多元的40多只种兔。杨红霞就负责草料、喂养商品兔、打扫场地卫生、带孩子,丈夫谭龍就负责养殖技术、防疫和种兔饲养,他们拜县养兔办的老师和镇畜牧站的医生为师,请教养殖技术等,还有关的书籍、光碟学习,边养殖边实践,经过1年多时间的实践,杨红霞的养殖场现在已经有80只种兔,60多只开始产子,产子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我们只要去城里,就是往书店跑,买养殖的书籍,买回来,一有空就看,并且还做好读书笔记” 杨红霞告诉记者。

杨红霞放弃了以前工资高、又轻松的工作,回到家乡在自己的养殖场上挥汗如雨、又忙又累,当记者问到她是否能适应这样这个转变时,她告诉记者,一开始很不适应,吃不好睡不好,又累又脏。特别是兔子晚上下仔时,2个小时就要去看看,看下的兔崽冻到没有。更加恼火的是冬天,天寒地冻的,不想起来,可一想到要把养殖业做好,浑身的精力就来了,赶紧起来去工作。“那时候经常睡不好觉,手被水打湿后裂口,都经常是血糊糊的,现在已经适应了”杨红霞说。

带动大家养殖一起致富

养殖2年多来,只要有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有开展农村科学技术培训的机会,杨红霞从不放过,哪怕只是遇到有电影幻灯科教片下乡,她也积极参加听、认真看;每到去县城,她都要记得到新华书店、街边书摊望一望,看一看寻找是否有适合养殖的报纸和书籍;闲暇时打开电视,逢有播放农村农民科技致富的节目,她也会聚精会神地观看;听到某村、某镇或某个养殖能手的事迹,她一定会去虚心请教,杨红霞的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习惯,也为她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也毫不保留地帮助爱好养殖的村民,无论大家有什么疑问,只要自己知道的,一定全告诉他们。

本村外出打工返乡青年王波去年底开始建场,缺乏技术,杨红霞就叫丈夫到他的养殖场里现场帮助他解决需要解决的建圈舍、兔子防疫和兔病的治疗问题,手把手地教,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告诉他,现在,王波的养殖场圈存商品兔 500多只了。

杨红霞告诉记者,目前自己的养殖场有商品兔2000多只,从3月开始,每个月出售200只商品兔,有几万元的收入了。今年可以实现6000只销售目标,产值可以达到12万元,圈存3000只;明年就可以出栏商品兔3万只,产值实现100万元。目前村里想养殖的人还是不少,但都在犹豫徘徊。杨红霞说她愿意帮助村里想养兔子的村民,可以为他们提供种兔、提供技术和服务,带动大家走养殖之路,走致富之路。

篇5:镇青年调研报告

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现在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坡地亩,人均拥有耕地亩。全镇有劳动力人,其中18——40岁青年人,外出务工青年人。

一、青年创业现状

XX镇青年创业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实际,充分利用靠江沿海及北面丘陵地带的资源。形成以合西公路以北主要是种植甘蔗、林木和养殖鸡、猪;合西公路以南主要是海水养殖和种、蛋鸭、鹅饲养为主。今年来,冬种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XX镇共有创业青年人,其中种植人、海水养殖人、三鸟养殖人、养猪人、经营个体运输人。青年创业的主要特点是以个人经营为主,规模较小。

二、存在问题

1、管理粗放,缺少科技含量。无论种植或养殖,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经验而缺乏先进的种养技术,导致利润较低,无法形成产业化发展。

2、基础设施落后。沿海村委都有对虾养殖塘,但因基础设施落后,排灌设施不规范,池塘进排水没有分开。如果某一池塘出现对虾传染病,将直接污染一整片池塘,导致养殖成功率较低。

3、市场信息不灵。由于市场信息不灵,且创业者不注重市场信息,种养品种极易形成“一窝蜂”上,产品生产出来却没有

市场,形成增产而不增收。

4、资金短缺。XX镇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得3966元,大部分农村青年即使有创业愿望也会因缺少资金投入而无法实施。

三、对策建议

1、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县、镇、村三级应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对有创业愿望者或创业者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教育他们科学种养,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为青年创业和农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到虾塘排灌分开,杜绝对虾交叉感染,提高养殖成功率。

3、加强信息交流。通过教育和引导,青年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分类组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协会,互通信息,紧紧把握市场需求,按照市场发展生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篇6:白岭镇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小结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时代和教育形势的需求,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刻体会到:“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因此,名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名校品牌化建设的保证。我镇学校现有一批专心从教的“名”师,他们是我镇小学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分析我镇的师资结构,近五年进校的大学毕业生50多名,占到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强,教师平均年龄30多岁。整个教师队伍既是一支年轻、有为、灵动、富有激情的团队,也是一支教学经验、案例积累还需加强,教育知识还需尽快转化为教育能力,整体教学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的教师队伍。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搭建成长平台,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总结这几年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的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有专家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这是启示学校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需要的环境,要用健康的一流的校园文化去影响教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核心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教师提升认识,形成凝聚力,践行学校文化思想的过程,是凝炼教师的进取精神和高尚师德,使教师乐于成为一个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气正义,富有责任的外校人的过程。近五年来的30多名年轻教师,虽然毕业于不同的院校,但是到了我校,那种无形的核心文化让他们积极凝练自己,很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争先恐后,迅速站稳了讲台,成长为一个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欣赏的青年教师,我镇多年被评为县局优秀单位。

二、搭建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

一流的校园文化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作为我镇学校教师,由于承载着家长和社会的厚望,承载着上级领导所给予的期望,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思想。但是如果因之而不敢让青年教师承担各种岗位的工作,既是对学校的品牌化发展不负责任,更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负责任。所以,学校放手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养成在各种重要岗位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去积极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指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搭建的平台中成长,在少先队辅导、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悄然成长。

以本学期为例,大队辅导员由青年教师担任,在80个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就占50多个,11个教研组长中,青年教师为6个,还有9名备课组长。这些青年教师不愧是我镇发展的生力军,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他们尽力工作,努力工作,显示出他们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特点,不断地用自己新鲜的思想和青春的激情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欣喜。

三、制定发展目标,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并指引人的活动方向。学校认识到“只有教师会思考了,才能教出会思考的学生。只有教师会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了,才能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发展目标”。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学年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有阶段性个人发展计划。能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和学年个人成长目标。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从优势与不足正反两个角度,可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年个人成长目标。结合现状分析,可制定一个总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确定的青年教师成长具体方案中的要求,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编制试卷、听课学习(确定自己主要听课学习的导师)教学研究博客、学困生转化、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教学叙事等方面确定具体目标,要求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

学校要求在制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更要落实行动,并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盒。档案盒的建设使青年教师的成长的积淀更加丰厚,体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助于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思想,为成长为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青年教师卢老师的档案盒中整理了学科教师课改实验计划、小结,培优补差计划、总结,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语文考试试卷、期末单科成绩表、试卷质量分析、学年个人成长计划、教师个人业务工作总结,课改教案、学习体会、论文、教学反思、听课记录、学生作品等内容,资料翔实,装订规范,很好的显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

四、提升专业技能,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教体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很重视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一)课题研究体现具体行动

学校特别注重校本教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倡导“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教研思路,要求注重过程,注重实实在在的成效,在研究课题中学校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以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行动中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研讨交流突出有效教学

近三个学期以来,在教体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想青年教师之所想,急青年教师之所急,成立导师团队,借助录像设备,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举行“夯实各个环节,追求有效教学”的备课、授课、评课、论文交流“四位一体”系列活动。

备课,突出“智慧协同”。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导师引领,同伴讨论,青年教师归纳整理,通过全面读懂教材、全面掌握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设计成为青年教师、导师、同伴的“智慧协同体”。

授课,突出“学生主体”。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老师只起引导、组织、反馈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走进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自主学习体”。

评课,突出“反思成长”。在评课中,导师主评,青年教师反思。既整体观照课堂教学状态,又对照录像微观分析各教学细节,做到充分肯定优点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潜能,善意提醒不足防止课堂教学无效。使评课过程成为反思过程、激发优点、再次改进的“成长助推体”。

论文,突出“总结提升”。在论文撰写中,学校特别引导青年教师,既要立足于这节课,从课堂教学中挖掘素材,更要用新课程的理念关照自己的课堂教学,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总结提升,使自己的论文写作不仅仅满足于这节课的分析,而应成为自己一段时间以来以这节课为例的“总结提升体”。

一系列的教师专业成长载体的夯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和“三类课程”的教学能力有明显提升。授课、授课、评课、反思、论文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经过不懈的努力,我镇的青年教师专业化迅速成长,盘活了学校人才资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年创历史新高,办学水平突飞猛进。

当然,在培养过程当中我们也碰到一些困惑和困难:如何引导青年教师处理好学校常规活动和专业化成长之间的关系,如何使青年教师广泛阅读,树立远大目标,并有计划地一步步实施,实现个性化发展等问题。但是,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风物长宜放眼量,直挂云帆济沧海”,我镇的青年教师一定能够在教体局的正确引导下,“铁肩担责任,妙手书华章”,为学校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为教体局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7:镇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纪实

2011年8月17日**镇团委与移动公司宣传活动

2011年8月17日早上9点,在**镇团委主办,**镇移动营业厅支持,**镇各机关职能部门和**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的一场志愿宣传活动在**镇三十米大街移动营业厅门口举行。

活动一开始,由于又是**赶圩时间,前来咨询的人不在少数。法律、农业、医疗、计生等职能部门齐上镇,各种工作开展得都很顺利。农民朋友们现场咨询,现场领取肥料和种子,活动井然有序。

团委方面,在林书记、陈副书记和林副书记的带领下,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开展工作,协助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宣传和物品发放工作。并不时传来笑声。特别是发计生用品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很多人难以接受,最后大家用微笑盖过了尴尬,向过路人员宣传了计生工作的重要性。

活动高潮就属歌舞节目的上演了。节目一开始就吸引了众多的小孩子过来,一下子把活动的气氛带向高潮。各种礼品更是把大人和小孩都拖到了舞台的最前面,大家热情顿时高涨。

篇8:高校青年教师基本状况调研报告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2年9—11月, 某高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院 (部) 督导员听课等三种方式, 了解35岁 (含) 以下青年教师的基本状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等33个客观性问题和1个主观性问题, 共向31个院 (部) 发出问卷527份, 收回问卷427份, 回收率为89.56%;召开了涵盖31个院 (部) 93名青年教师参加的5个座谈会;院 (部) 督导员提交了听课总结。

二、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状况

(一) 对教学激励机制普遍认同

青年教师认为, 近年来学校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高教30条》精神, 推出了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方面的政策尤其是鼓励搞好教学工作的政策、措施后, 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有了较大提升, 不但教学成果显著, 教学水平提高, 而且也促使他们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而自豪, 并对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兴趣, 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

(二) 积极投身教学工作

他们勇于承担本科教学工作, 成为本科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排头兵。他们讲授的多是新课, 课时量大, 层次多, 还有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 教学工作量饱满。同时, 青年教师在个人时间安排上“以教学为主”的占55.24%, 比“以科研为主”的高出43.12个百分点;在“目前您认为个人更重视如下哪个方面的提高”的选项中, 位居第二的是“教学水平”, 占53.61%, 说明多数青年教师以教学为重, 将教学工作视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本职工作。

(三) 课堂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

认为学生网上评教的可信度比较高, 可信度达到70%以上的青年教师占52.86%;对督导员听课的信度、效度与公正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认为督导员打分公平和比较公平的占99%;课后交流和有时交流的占96%;督导听课对教师有帮助和有所帮助的占92%等。目前, 多数青年教师治学严谨, 能用心备课, 设计板书;不少人能脱稿讲授;有些教师注意吸纳新信息, 知识面较广, 能够介绍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有些教师能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与手段,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注意学生反馈, 与学生互动,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科研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

他们比较注重科研意识培养, 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的能力较强, 热情较高。如青年教师来校后主持国家、省部和校级以及横向课题的比例分别为7.93%、26.57%、46.15%和2.56%, 合计为83.21%;参与国家、省部和校级以及横向课题的比例分别为27.27%、51.52%、22.84%、6.76%, 合计为108.39%。仅就主持国家项目来说近年来就有37项, 占全校186项的19.9%, 这在学校全部国家级项目中占1/5的比重。获得校级 (含) 以上奖励的教师占17.49%, 不少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三、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师资结构不合理, 男女比例不均

问卷调查显示, 有36.69%的人具有博士学位, 青年教师男女比例为4:6, 12%的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和教学科研方面发展潜力的薄弱与不足。建议学校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 加大对校内青年教师的培养, 鼓励和支持他们攻读学位, 提高学历层次, 尤其是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参加培训、留学攻读学位、合作研究, 接受教育新思维, 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 教学压力大, 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1. 教学任务重, 精力投入大。

学校现有35岁 (含) 以下专任青年教师616名, 占本科教学教师总数的38.4%, 承担着全校41.66%的本科教学工作量, 已逐渐成长为本科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

2. 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一是学术基本功不扎实, 不能很好地解决“能教”的问题。二是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不能很好地解决“会教”的问题,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3. 教研能力较弱。

有62.71%的青年教师没有主持过教研项目。

4. 教学水平不高。

青年教师来校后, 未获得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奖 (或者A) 的占62.70%, 这说明他们的教学特色不鲜明, 吸引力不强,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够, 教学水平还不高, 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

建议对进校1—2年的青年教师, 岗前培训时按照学科设置二三十人的小班, 开门见山讲怎样才能上好课, 同时进行师德教育, 解决教学态度与动力问题;实行导师制, 以便更好地传、帮、带。对进校2—3年和部分进校6—10年的青年教师, 一是继续强化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1) 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开展教研室活动。 (2) 建立青年教师听课制度。 (3) 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聘请专家和名师作专题讲座;院 (部) 开展观摩教学活动等;建立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座谈机制。 (4) 建立优秀青年教师面向全校学生授课制度。 (5) 鼓励青年教师讲专题课。 (6) 督导员要完成“督” (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的任务, 更要完成“导” (解决问题、引向正确) 的任务。 (7) 实行助课制, 向老教师学习。二是加强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 定期举办青年教师综合培训。三是实行青年教师下基地锻炼制度, 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四是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奖励方式。对部分进校5—10年的青年教师, 在教学研究方面给他们提供机会, 加大教改项目的倾斜力度, 可设立青年教师专项。

(三) 科研水平不高, 科研能力需要加强

1. 开展科学研究的时间少。

由于他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搞科研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很多。在“如何安排个人教学和科研的时间”的选项上, 有12.12%的教师选择以科研为主, 27.04%的平均使用, 55.24%的以教学为主。在未来五年的个人发展目标中, 他们将加强科研能力排在首位, 比例为72.03%。

2. 科研成果获奖不多且级别较低。

有73.43%的青年教师没有获得过任何科研奖励, 说明他们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还有待提高。建议学校针对进校6—15年的青年教师, 要尽可能地拓宽渠道, 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 调动他们参与科研攻关的主动性。如建立更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减轻教学工作任务, 增加科研时间;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讲座, 提高其科研意识与能力;设立专项资金对骨干教师进行资助, 促其快速成长;给予更多鼓励与资助, 加强与学界交流机会, 资助必要的学术会议;完善科研设施, 提供必要的实验平台。

(四) 评职和定岗定编压力大, 人事制度改革思路须拓宽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以往高校教师相对安定的工作环境、教师职务基本稳定的状态、教师收入差距不大的状况等都有了程度不同的改变。高等教育改革给高校教师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尤其是最近开展的定岗定编工作, 使很多青年教师认为限制了自己的职称评定和个人发展。有64.34%的青年教师认为新推出的职称评定条例, 科研和教学标准高。他们在未来五年内的发展目标中, 将“加强科研能力”和“职称晋升”作为首选目标, 两者比例分别占72.03%和69.46%, 位居第一和第二。职称晋升的吸引力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建议学校一是寻找教学标准和科研标准的等价点, 可以互相抵消。二是学校在评职政策上进行调整, 设教学型和科研型, 青年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三是学校针对一些专业正、副高职名额已饱和, 不能及时晋升正、副高职而导致人才外流的情况,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 对那些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中确实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水平教师制定相应倾斜政策, 如评定校内正、副高职等。

(五) 生活与工作环境不尽理想, 要加大改善力度

上一篇:周集小学教师绩效考核下一篇:蜂蜜水敷脸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