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2024-04-27

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共18篇)

篇1: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在人生中,有很多宝贵的品质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毅力就是其中之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有毅力才能更好的面对困难。苏联卫国期间,阿列克谢的飞机被人击落,他双腿受伤不能行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是雪天,他双腿被冻坏,但是依然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毅力爬了18个昼夜才爬回了自己的营地,但是双腿只能截肢。但是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又一次凭借自己的毅力,重新驾驶战斗机。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他停飞后每天也坚持锻炼,还用冷水洗澡预防感冒。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创造了两个奇迹,第一个是奇迹生还,第二个对于一个双腿截肢的人来说,重回驾驶室。假如他没有如此坚定的毅力,又怎么能做到这些呢?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晋人孙康家贫但是很喜欢读书,一天晚上他发现窗外的雪可以反射光,于是从此他映雪夜读,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学者,还当了御使大夫。

朱熹说过,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我们也要有毅力,凭借他去打败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更上一层楼。

篇2: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这本书记叙了波兰华沙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玛丽。居里的一生。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童年时,她的祖国受到列强的蹂躏;青年时,她又受到俄国警察的追捕。在这艰苦的生活中,她依然坚持不懈地工作,最后终于在187月和1898年12月分别发现了钋和镭,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一个女性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何等令人佩服。如果居里夫人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她成为一个可怜而又愚昧无知的寄生者。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道路,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了一位知识广博,令人尊敬的科学家。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优劣,而在于有没有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有这种毅力和精神,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成为一个知识广博,令人尊敬的人。

篇3: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一、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生活给初中生的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也使得初中生能够积累更多的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写作都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 是生活给予了写作充足的养料, 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来观察生活, 培养学生用心灵来感受生活。长此以往, 学生的视野就能够得以拓展, 生活中的种种事例也能够调动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譬如说在写“故乡”这一类题材的时候,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之与生活相关联, 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 使其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但需注意, 生活化写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 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事实上, 写日记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过程, 同时学生也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在日记里面。虽然日记不同于作文, 但日记却又是作文的一个分支, 日记更能够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反映学生的真实个性和想法。其次, 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 这里所说的自由空间主要是指内容方面不要有过于强制性的限制,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以及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此外, 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让学生的心灵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 从而学生才能够在心底最深处产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二、提供生活化写作的时间和空间

从时间方面来看, 以往的写作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时间有着明确的限制, 当然这也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但是对于生活化的写作不应当有过多明确的时间方面的限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写作题目的类型来灵活确定写作时间, 可以是一个周, 也可以是一个月, 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要以写作质量为主。在将写作任务布置给学生的过程当中, 教师应当告诉学生将写作建立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之上, 真正做到有事可写, 并且内容真切。

从空间方面来看, 生活化写作应当需要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 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里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 也可以将写作任务带到教室以外的环境当中, 譬如说家庭、社会以及大自然, 这些环境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这里所说的空间还包括学生心理上的空间和思维上的空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 当代初中生的思维往往难以突破写作当中固有模式的桎梏, 因而也就难以形成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 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 并尽量少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 只要空间上稍微宽泛一些, 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上就会多一点自由。

三、提高教师素质, 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而教师却是教学的主导, 从一定程度上说, 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 教师要善于学习, 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提升自我, 一方面应当汲取传统教学当中的优势, 并将其不断延续发展, 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研究国外教育当中的优秀成果, 将其有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 使得二者能够得到兼顾, 从而在不断探索实践当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教育模式。当然, 在课堂结束之后, 教师还要不断反思自我, 因为不能够否定反思给教学所带来的良性作用, 事实证明:一个懂得去总结反思的教师大都能取得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只有教师的个性鲜明地体现出来, 学生的写作才能体现出生活化的特征, 也可以说是教师影响着学生, 从而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这也就是常说的教学相长。

四、改进评价方式

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学生的生活化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从评价主体方面来看,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主体呈现出单一化的趋势, 主要是学生写作———教师评价,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 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 作文评价的主体应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是教师在参与, 还可以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其中, 最终将多方面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其次, 从评价标准方面来看, 由于学生的写作角度和语言表达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说教师要尊重这种必然存在的差异, 通过深入挖掘每一个学生写作当中的亮点所在, 使得作文评价标准有层次, 有套路;最后, 从教师的评价语言来看, 可以将其作为作文教学过程当中的延续, 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 而是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和学生做好交流, 主动去肯定学生的进步。

总的来说,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初中教师所必须面对的内容, 它不仅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生活化作文教学这一过程当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从生活当中汲取素材, 进而实现个性写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宇.生活实践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J].沈阳日报, 2012.

[2]徐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突破点[J].沈阳日报, 2014.

篇4: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毅力为话题的作文

读了《折断翅膀的鸟》这篇文章后,我才领悟到荀子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义,知道了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人生是有很大影响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失去双臂生活在福利院的儿童,他叫杨杰,他很喜欢画画,画画时很认真,开始他吃了很多苦,他吃饭,画画时是用脚,经过他的努力,长大后,在一次国际画展上,获得了大奖,他成功了。

我有健康的身体,却没有杨杰一样的毅力。有一次,我看见一张画很漂亮,于是就想把它模仿着把它画下来,当我画了一半时,就觉得很难画了,就不想画了。看了杨杰的故事后,真是自愧不如,我连一个残疾人都比不上。今后我遇到困难一定要坚强的走下去,学习杨杰身残志坚的精神,好好学习,让我这只健康的“小鸟”飞的更高更远。

突然想起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事,许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例如:歌德创作《浮士德》用了六十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用了四十年;哥白尼著述《天体运动》用了三十八年;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用了三十年等等。古今中外又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

比起那些身残志坚的人,我们是健康有完美的,他们能征服的高峰而我们只能望而叹之吗?我们振作起来吧,从眼下开始,从小事做起,磨练我们的毅力,为人生谱写美丽的篇章吧!

篇6:以毅力为话题的作文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仙女幽居静舍,凡人难得一见。一天,仙女听到了一阵悦耳的敲门声,正想稍等片刻再去开门,可是那声音很快就沉寂了。几天后,又有人来敲门,灰心的仙女懒得开门,那人却仍敲不止。最终,仙女被他的坚持打动,第一次去开门。第二位敲门着就是靠毅力这根智慧的手杖敲开了仙女的心扉。没有毅力,在高明的头脑也可能形同虚设,虎头蛇尾的奋斗只能是徒劳。

毅力是横渡苦海的舟辑。

你也许听到过帕尔曼那优美的演奏并为之赞叹不已,然而你可知他从小就是双腿瘫痪的残疾人,你也许感叹过诺贝尔那终身辉煌的成就,然而你可知他从小体弱多病,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毅力是信念的春雨催出的鲜花。

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任烈火焚烧一动不动,为部队的潜伏扫除了危险。他为什么有如此定力,因为他有毅力。

篇7:以毅力为话题的作文

毅力对我们来说是在未来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你没有使你咬牙撑过的毅力,就无法成功。

比如说我们的台湾之光──林义杰成功横渡撒哈拉沙漠,他靠的事什么?就示毅力。沙漠在早上时极为酷热,要走过就很难了,更何况是用跑的。到了晚上,气温下降到零下,还是要努力的跑,到了最后才成功横渡沙漠。还有一位很有毅力的人。那就是人称“书圣”的王羲之,王羲之在小的时候书法不太好,于是就问父亲要怎样写书法,父亲说要写完十八缸的水,之后王羲之靠着毅力把十八缸水写完。也印证了“最后的.成功,归于最后的努力者”这句话。如果没有了毅力就不会有成功,因为有毅力我们才能撑下去。我觉得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上台演讲或表演时,就算我很害怕,也要抬头挺胸的,让别人认为我很有自信。

人一定要有毅力,没有毅力就没有成功。杨根思曾说过:”就是有九十九个困难,只要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就不困难。”所以当我们认为自己撑不下去时,就该拿出自己的毅力顽强的撑下去,应为当我们撑过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成功不远了。

篇8: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关键词:新闻互动话题,传播特性,议程设置

电视新闻互动话题的出现, 可以说是起步于民生新闻的风生水起。2002年, 开创中国民生新闻理念之先河的《南京零距离》首次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开设了“现场电话”, 让观众直接与主持人在热线中就某个新闻话题进行交流, 直抒胸臆。[1]随着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 新闻互动话题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全面的借鉴和采用, 与此同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互动的参与形式也从热线电话, 拓展到了手机短信、网络论坛以及微博等多种交互沟通渠道。通过这样一张密密织就的媒体与受众互动的网络, 新闻的传播空间变得开放起来, 观众被赋予说话的权利, 电视媒介的传播途径由单一的灌输转变成双向的交流。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作为省内民生新闻栏目的先行者, 在2004年开始于节目中运用新闻互动这一环节, 来提高节目的受关注度, 使得观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

一、新闻互动话题是强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当前媒体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个人传播”、“小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兴起, 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媒所拥有的传播权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现代传媒关系中, 受众是一个自我授权的公众或个人, 强调传播过程中个人的特质和需求的差异, [2]但不容忽视的是, 任何个体在社会行为过程中仍然需要寻求团体认同感,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论坛、QQ、微博等网络人际社区, 相同、相似的议题或某种认同感, 正是聚集众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显然,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在与网络媒介竞争过程中, 是可以通过对公众热点议题的设置, 通过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 来突出这一事件的重要性, 从而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把独白变为众语, 既吸引了受众, 增加了关注度, 又引导了舆论, 增强了自身的公信力。因而, 从现代传播的特性角度出发,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置互动调查话题, 可以起到增加节目感染力、提高收视率的良好效果。

笔者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 (以下简称福建新闻频道) 为例, 选取了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2012年2月7日-3月9日一个月的新闻调查话题为样本 (如下表所示) , 以大致分析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互动话题议程设置的特点和功用。

(一) 互动话题设置的关注点多元化

通过对一个月的《现场》互动话题类型分析来看, 其中政策法规类的调查话题比重最大, 达26.7%, 其次分别是文化教育类23.3%、节日情感类20%、经济消费类16.7%、其它13.3%。由此可见, 《现场》的互动话题关注点是多元化的,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话题的选取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时效性, 是当天或近期社会大众的讨论焦点, 容易引起受众参与互动的欲望。

(二) 互动话题设置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现场》的节目编辑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会有意识地对当天的焦点话题做出重点详细的报道, 并将话题以屏幕下方的拉滚字幕形式提前预告, 以吸引观众注意力, 刺激互动欲望, 同时还将话题公布在主持人的微博上。通过对焦点话题的重点关注和开辟各种参与的渠道, 由此形成对议题热烈讨论的氛围, 并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有效地提高焦点新闻的受瞩目度和被讨论度。在全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媒体是可以在节目中集现场直播、网络互动 (主要以微博为主) 、手机短信平台、热线电话为一体, 实现传播者与观众的跨空间交流, 通过反馈的同时性, 汇集、展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 激发大众的参与意识和冲动, 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 互动话题设置的舆论引导功效

在《现场》直播过程中, 由主持人正式公布当日的调查话题, 并平衡选取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的留言和网民在微博上的讨论观点, 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互动。若当天话题重大, 观众参与踊跃, 则将这一互动延续至晚上21:00的《新闻2100》, 并邀请新闻观察员对话题进行评论, 从而形成“全媒体”式的互动格式。可以说,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形式, 新闻节目集合了大量的原创评论, 当编辑、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到组织引导受众展开讨论, 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受众, 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 从而凸显媒体的新闻“把关人”作用。

二、新闻互动话题设置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设置新闻互动话题, 目的就是要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引导舆论, 因此如何设置好话题成为关键所在。

(一) 迎合还是引导观众

新闻互动话题实际是媒体为了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 而对新闻进行的二次售卖, [3]而观众作为售卖的对象, 该迎合还是引导呢?这是许多电视制作人的迷思。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M·E·唐纳德·肖两人在1972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4]而“设置议程”的主体主要有媒体、公众和政府三大类, 在以往的传播过程中, 大众传媒通常是议程的主体, 而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后, 公众和媒体成为了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换言之, 当公众对一个信息或者话题表露出极大的关注度之后, 经过媒体的报道和重点推介, 再回到公众视野, 可以引发更为激烈的讨论。这就要求, 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电视制作人应该要善于把握“迎合”与“引导”之间的平衡点, “迎合”观众想要关注讨论的新闻热点, “引导”观众从合理的角度进行充分且激烈的讨论, 才能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例如, 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曾就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的法规作为话题进行调查, 当天的观众及网民参与度空前高涨, 在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仅短信互动平台上就收到各类意见上千条, 是平常的数倍, 由此可见涉及公众利益特别是公民自身利益的政策法规最受公众关注, 互动参与热情最高, 受众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主动寻求者和自主解读者, 从而实现了媒体和公众两个议题的重合。

(二) 该“俗”还是该“雅”

在文化传播领域, “雅”、“俗”之争, 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新闻互动话题拟订时, 制作者也常常会考虑是否该多使用口语化的表达, 成语之类的书面表达方式是否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而不愿意加入讨论?

显而易见的是, 自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近几年网络技术的普及, “雅”与“俗”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 “雅文化”与“俗文化”正出现一种合流的趋势, 有人将之称为“大众文化”。中外学者将“大众文化”的特性归纳为以下三点:其一, 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包括电视、广播等在内的大众传媒;其二, 大众文化的生产动机是获取商业利润;其三, 大众文化的消费群体是受众, 消费目的则是满足精神娱乐的需求。[5]电视作品属于文学范畴,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媒体,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 就应该兼容并蓄, 融合“雅”与“俗”的特性, 做到“雅”的“俗”化, “俗”的“雅”化。在实践中, 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的互动话题通常会从大众接受的心理角度出发来设置议题, 比如, “春节烟花爆竹该‘禁’还是‘放’?”、“您是否支持公交车内禁食?”、“探头拍违法车只罚款不扣分, 您有何看法?”等话题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尊重了大众的审美趣味, 自然容易得到观众的热烈反映。在题目的设置过程, 也要考虑文字和口语表达时的美感和通俗感, 比如, “如何看待捐献骨髓者‘临阵脱逃’?”、“撞上豪车‘伤不起’, 您有什么想说的?”, 适当地使用成语和流行语言, 能够增加新闻互动话题的底蕴, 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而积极参与节目的互动。从收视分析资料来看, 好的新闻互动话题不仅会实现电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而且对收视率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 在新闻互动话题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对于“雅”与“俗”的把握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虽说大俗就是大雅, 但故作高雅易成“媚俗”, 过分追求通俗易成“恶俗”。例如某中央媒体曾就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人质死亡人数作为竞猜互动话题, 就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我们要防止新闻互动话题恶俗化、泛滥化, 帮助受众树立健康、宽容、理性的国民心态。

(三) 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力度

连续报道, 是新闻媒体常常用到的一种报道方式, 是采编者在某一段时间内, 围绕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人物所采写的分段持续报道。连续报道以其报道面广、时效性强、持续时间长, 从而能够带来较为深刻的社会反响。而新闻互动话题可以是由当天的热点新闻引出, 也可以由最近一段时期的热点事件来设置, 因此, 新闻互动话题也可以连续多天对一个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连续的、递进式的讨论, 从而积蓄社会公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吸引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多层面关注, 以此增加媒体议题设置功能, 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仍以针对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法规的话题调查为例, 当时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2100新晚报》节目相继推出了“您是否支持福州禁摩限电?”、“禁摩限电措施如何执行到位?”等话题, 连续多日的递进式调查, 引起了观众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另外, 国内的媒体同行曾有过一次更为成功的设置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典型案例。2006年陕西都市频道对疯狂渣土车进行八次连续报道, 调查互动话题也就这一问题层层递进设置, 成为当地民众一段时期的议论主题, 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后促成西安出台治理整顿渣土车的办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以新闻互动话题实现互动是当代电视在全媒体语境下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 必须充分认识到电视主流媒体在议题设置上的重要性, 科学把握受众在新闻进行、传播、接受、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研究大众媒介对社会议题、社会潮流乃至社会制度与形态的结构、解构等宏观传播效果, 只有能够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中心议题的媒介, 并在孜孜不倦的追问中体现其特有的见识和价值, 才能获得最佳报道效果, 真正承担起主流媒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孙涛.互动, 让电视新闻更好看[J].青年记者, 2006 (20) .

[2]刘景东, 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 2011 (3) .

[3]崔均鹏.短信互动与受众心理[EB/OL]. (2011-08-29) [2002-06-02].http://www.crftv.com/showNews.aspNewsID=7116&borderID=5.

[4]张慧子.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回归[J].新闻爱好者, 2012 (5) .

[5]李春青.大众文化的雅与俗[N].人民日报, 2011-05-13.

篇9: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关键词 片段训练 初中生 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69-02

所谓“片段作文”,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就叫“片段作文训练”。三年来,武鸣县初中学校在作文训练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指导初中生进行规范化的作文练笔——片段作文训练,从而提高了全县初中生的作文能力。那么,如何通过片段作文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

一、积累素材,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不仅是片段作文也是大作文的必经之路。农村学生在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往往深感头疼,究其原因都是缺乏作文素材的缘故。课文其实是片段作文训练的最好积累素材,它蕴含美词、美句,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许多共鸣。教师若能抓住课堂上语文阅读中群情激昂处、有疑质疑处、意犹未尽处等,精心设计情境,就能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片段作文的兴趣不断增厚,自己感觉作文时有东西可写了、会写了。

二、多方训练,培养学生写作素质

片段作文训练法是一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学生的写作难点的作文教学方式。因为难度较低,更易于找出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适当的鼓励、赞扬,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一)仿写练习,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

吕淑湘先生曾说:“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所以教师在片段作文训练中首先应鼓励同学们接受模仿、学会模仿、善于模仿,从而开阔自己的写作思维。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赞赏和肯定,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让学生模仿其修辞手法,再写几句赞美春的句子。有一位不善于写作的学生,竟能写出“春天就像一位魔术师,手中挥动着指挥棒,顿时,整个世界变得绚丽多姿!”这样的好句来。当时教师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肯定了这位学生,其他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此后这位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慢慢就提高了。

(二)想象续写,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初中语文教材有些课文是散发性的,意犹未尽。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稍加引导,学生便兴趣十足,不吐不快,这时候便可引导学生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例如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可以这样设计片段作文训练:英子在经历了爸爸病重直至去世的家庭变故之后,变得懂事了,她镇定从容地上医院去。你和英子年纪相仿,你是不是也渐渐成长起来了呢?你有了哪些懂事的表现呢?请通过一件事写出你懂事的表现。学生的灵感就来了,这次片段训练的效果超出了预期。

(三)适当扩写,理解与练笔结合的最佳方式

扩写是指对原文加以扩展补充,使之充实具体。扩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扩展能力,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在学过某篇古文以后,把其中某个局部扩展成几个段落,还可以对某一首古诗中的个别语句进行扩写。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要求学生扩写“长勺之战”这一过程,重点刻画曹刿的形象,注重心理、语言的描写,想象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的壮阔场面等;在教学《三峡》时,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第三段话进行扩写,写成优美的散文片段。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扩写与翻译的区别,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写得具体生动,文采优美。

三、聚段成篇,降低学生写作难度

前面已经说到,片段作文是为了降低学生作文难度而化整为零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写好大作文。片段作文写好了,学生写作 “无话可说”现象渐渐杜绝了,那么如何聚段成篇形成精彩的大作文呢?我们可以在片段训练的时候有意识地为单元大作文服务。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作文训练题目是《我爱我家》,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来说,如何表达出对家的“爱”,还是有点模糊的。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课文设计“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三个片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家庭为基础进行描写。通过三个场景的描写,到写整篇文章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落笔成文。再如布置《秋》的作文,中等及以下学生普遍觉得比较抽象,可让学生模仿《春》这一课文,自由描写秋天的“风”“雨”“花”“草”“阳光”“树林”“山岗”“田野”等片断,然后组合成篇,学生的作文有了素材和思路。因此,可以说写好了片段作文,写大作文时就能思如泉涌,提笔成章。

四、作文创新,彰显学生个性魅力

农村初中生特别是壮族学生作文底子薄,通过片段的仿写训练确实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提高作文能力。但是根据课题组成员出版的《多元素养作文》仿写的作文,多少会受到例文的内容、结构、章法的限制,假如学生一味去模仿,按某一固定的写作模式去照搬,那就永远跳不出例文的路子套式。所以,为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特色、有风格的作文来,在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鼓励学生在内容、立意、结构、技巧上力求创新。同时要创设各种情境和机遇,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写作,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学生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浴海.作文成功之路[M].大庆: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2009,(11).

篇10:以毅力为话题的作文

记得小时候老师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啊,世界上的事情就算在难,但是没有哪一个人是因为做事情而死的,那么,毅力对于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呢?

苏格拉底曾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需要完成一个任务:每天摇手臂100圈,学生们都认为很简单,这有什么不能的,一天下来,几乎所有学生都完成了,自信的举起自己的手。几周下来,有百分之五十的人举起了自己的手,几个月下来,只有一个人高高地举着自己的手,而这个人最后,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年级轻轻就身患绝症连医生都觉得希望不大,人们都在为这颗巨星的陨落感到叹息,但是雨果没有放弃自己,他每天坚持身体锻炼,规律作息,期间还创作了《巴黎圣母院》等文学著作,最后在八十四岁逝于人间。

篇11:以毅力为话题的作文

一条小溪因为这场暴雨而遭了殃,旁边的沙砾掉进了小溪里。原本干净的小溪变得肮脏。雨越下越大,很多植物被雨水给冲毁了,但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有一颗小草——一个坚强的生命。他顶着暴雨,嘀咕道:“加油!加油!小草加油!你最棒了!”但是老天爷没有被小草的举动而感动。因为雨很大,结果把洪水也引来了,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可小草一点儿也不怕。他很坚强,他克服了这一切。

一小时以后,雨小了。水珠和小溪在聊天。水珠说“小草好厉害啊!”“是啊,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溪说道。这时,小草已经力倦神疲了。“小草,你没事吧!你真棒,你能有这样的毅力真厉害!”水珠和小溪异口同声地说:“呵呵,也没什么啦。无论是谁只要坚持不懈,什么事都难不倒你!”小草说道。

篇12:初中生以思念为话题的作文

黑夜,总是异乡人心灵的休闲处所。无人能窥探你的心事,没有面对陌生人的牵强尴尬。

在这一个我完全陌生的世界,很多事不会因为我的不适应而停止,我唯有习惯着去适应。白天的训练总是压着人,压着人的思考,似乎思考是没用的。而此时白天没有时间记忆的家便毫无矫造地呈现在脑海中,我无所顿从,乖乖地接受思念的折磨。

没想到第一次真正想家是在居然是一次小小的离家去军训。似乎不在身边的永远是最好的。

记起今天休息时候,同学打了个电话回家,其家人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我们等你回家吃饭”,她居然感动得落泪,哭得梨花带雨。

相比她来说,我在这七天中始终没有给家打个电话,虽然有点惭愧,但已习以为常了。家人为我做那些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而我也认为那是他们必须的。我在与他们一次次的争执中成长,在成长中一次次的与他们争执,如今想起,我为那些幼稚的行为深深的忏悔。

第一次面对离别的人总是想家,即使我不是第一次面对离别,习惯了分离的人却仍旧懂得思念这个词了吧。

军训几天后,记忆最深刻的,是伫立在校道旁的路灯。

路灯,是离乡人的依靠吧。我躺着向窗外那一盏路灯望去……

灯杆上印着散发出一种斑驳美古典浮雕,灯台则是由五朵郁金香簇形象构成。夜幕降临时,那里的路灯便陆陆续续地绽放出美丽的白色郁金香。

我常想是否有一名穿着白霓裳的女子倚着灯杆,细细地观察着路人的行色,待到有多少位想家的异乡人经过她身边时,她便可化作一朵云彩飘回自己的家。

但我对于这如此优美的路灯来说不过是千千万万的异乡路人中的一个,待到离别时,也只能留恋地回眸,将她镌刻在记忆中,然后匆匆而别。

我家,也有一盏灯,虽然远不如这些路灯的典雅,但终究是属于我的。它牵着我走在夜路上,有了它的照耀,我带着对家的眷恋,我在人生的路上坚定的走着。

而在原点处,家人会在黑夜中永远守候,等待我的归来,当听到我熟悉的脚步声时便快步走到我身边,顺手帮我拿起手中的行囊,幸福地听我诉说着在学校的一切酸甜苦辣。

无论走到哪里,我身上都有被家挂在身上的枷锁,我永远逃不开家,也不想逃……

夜更深了,在我附近的同学是否都已经入睡了。还是和我一样,在这深夜中想起家。

满地的思念,在黑夜中筑成一道最美的风景。

篇13: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根据爱德华·伯尼斯的定义, 危机公关具体是指机构或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 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 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而英国著名公关专家富兰克林·杰夫金斯在其《营销、广告与公关词典》中对“危机公关”做了解释:“在那些可能发生严重故障、事故、罢工或其他危机的产业中, 愈来愈需要预先策划的, 一旦危机出现即可付诸实施的传播方案。”国内学者王振宇《危机公关现状和定义》一文指出, 危机公关是社会组织团体预测、监控潜在的公关危机, 控制、化解已爆发的公关危机, 使良好公共关系状态得以维持或恢复的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的总称, 目的是保障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不受或少受影响。

综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危机公关的定义可知, 专家学者对危机公关的看法各有不同, 侧重点也不同, 有的人将危机公关定义为一种动态过程, 有的人定义为一种传播方案, 有的人将这一活动仅仅局限于机构或企业, 有的人将其局限于影响到社会公共关系的潜在或已爆发的危机事件。但是, 笔者发现, 这些定义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认知范围, 当代的危机公关内涵更加丰富, 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社会活动之一。首先, 现在的危机公关不仅仅出现在企业或组织中, 更包括一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尤其是危害到社会稳定、国家和平的外交冲突和恐怖暴力事件, 例如“藏独”事件、中国大使馆事件、达赖事件。其次, 危机公关的传播者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社会组织, 而是延伸到逐渐掌握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和平民老百姓手中。特别是随着年青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体意识的增强, 大批具有前瞻意识的自媒体人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或国家决策的过程中。最后, 危机公关的展现方式已经不仅仅是像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 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来矫枉过正的狭义的社会性活动, 而是在此基础上, 借助更多的新媒体产业, 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先进的传播平台, 进行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和深度影响力的舆论传播, 以社会活动和舆论信息传播相结合的方式, 使得危机公关的效果最大化。

因此, 在作者看来, 危机公关是指社会上的组织 (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社会群体) 与个人 (意见领袖、普通群众) 面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负面舆论, 借助各种传播平台和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监控潜在的舆论危机, 控制、化解已爆发的舆论危机, 使良好公共关系状态得以维持或恢复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和舆论信息传播的总和。

二、“昆明暴恐案”始末及相关危机公关活动

2014年3月1日晚上9时20分, 一伙手持刀具、统一着装的歹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 见人就砍, 现场不断出现伤亡。派出所民警立马出警处置, 随后特警赶到, 10多辆警车赶赴现场抓捕嫌疑人, 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截至2014年3月2日18时, 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3月6日, 涉及作案的女暴徒被抓获并招供, 昆明市政府新闻办认定, 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案件一经告破, 来自社会的各种舆论和批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 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壮大和猖狂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和反思, 人们纷纷痛骂社会激进分子的冷血无情、惨无人道。另一方面, 个别新疆分裂分子的残忍行为, 引发国人对新疆人的仇恨、孤立、误解和畏惧, 部分民众以偏概全, 将暴恐的矛头指向新疆人民, 恶意攻击新疆人, 斥责新疆人民歹毒凶残, 没有人性, 严重影响到新疆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对新疆的发展和稳定起到很大的阻碍。面对这一舆论态势, 国家部门和相关机构迅速开展大量的危机公关活动以影响舆论, 引导受众回归到正确的舆论轨道。

同一时间, 政府部门要求天安门反复播放新疆发展变化的宣传片, 让广大民众感受新疆人的和平和友好;政府机关单位纷发布微博拨乱反正, 告诫群众不要盲目仇恨;香港电视台开播大型纪录片《强疆梦》, 向受众展示真实全面的新疆生活;包括台湾《联合报》在内的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 告知“近年来由于多起暴力事件都与‘东突势力’有关, 与新疆民众毫无关系, 希望不要造成对彼此的误解”。而新疆籍的社会知名人士如佟丽娅、尼格买提·热合曼、古力娜扎等也呼吁, “不要因为暴力恐怖势力而敌视新疆和所有新疆人”。各大城市的新疆商贩在出售商品时自动挂牌, 表明强烈反对恐怖分子袭击昆明, 为昆明的逝者默哀等。在所有的公关活动中, 影响力较大的是新浪微博发起的“我为新疆代言”的微话题活动。

三、“我为新疆代言”微话题的传播过程分析

“我为新疆代言”的微话题活动, 是由活跃于网络的新疆群众借助新浪微博平台创立的一个微话题讨论小组, 在微话题小组中, 大量的新疆民众自发形成舆论阵地, 发表各种言论和图片, 并通过转帖和顶帖的形式广泛地传播新疆人对于“昆明暴恐案件”的态度和看法, 一致表明“暴力恐怖代表不了任何民族, 请不要把对他们的愤怒, 扭曲成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地区的恐惧和敌意”、“所有新疆人为逝者痛心”、“暴徒没有资格代表新疆”等观点。一时间, 为新疆人“鸣冤”的舆论充斥于网络。截止到2014年3月8日, 参与讨论的人已达到34015979人, 可见其广泛地传播率和影响率。

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 微话题的发起者不是专门的社会机构, 也不是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团体, 而是为了同一个目的集聚在一起的普通新疆民众, 他们都是未经组织领导的社会群众, 且发起这一话题的目的很明确, 即传播新疆“无害论”, 倡议更多的人关注新疆, 全面地看待新疆问题。这一危机公关也立马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其预期的目的——化解了国人误解、仇视新疆人的潜在危机。但是, 传播者本身没有强烈的危机公关的意识, 此类危机公关是在参与者不知不觉的集聚和讨论、传播中形成的。此类危机公关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分散性、群体性和针对性。

从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来看, 新疆群众充分借助新浪微博这个社交平台, 利用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快、传播面广、传播方式多样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发表个人言论, 表明个人立场, 并以讨论、转帖、跟帖, 建立微话题、专题和讨论小组的方式进行舆论传播, 使舆论观点迅速、及时、有效地传播到社会民众中去, 在第一时间引起社会的关注, 达到公关目的。可见, 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众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危机公关, 以化解自身利益危机,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传播的效果来看:一方面, 微话题的舆论传播广泛且迅速, 影响力比起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所做的危机公关更快更好。在微话题活动开展一天后, 社会中有关讽刺、调侃和咒骂新疆人的舆论迅速消解, 很多受众发出宽容、理解、团结新疆人的公共意志, 并愿意和其一起同极端分裂分子的恐怖行为做抗争。另一方面, 来自于社会群众的自发性危机公关可信度很高, 在短时间内便引起网络受众的同情和情感共鸣, 相对于专门组织和机构的危机公关, 社会群众自发性危机公关更加让受众信服和认可。

综上所述, 微话题“我是新疆人”的危机公关活动不仅成功化解舆论危机, 更是社会群众自发组织危机公关的典型事例。通过此类公关活动, 社会群众的社会参与权、知情权、信息传播权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强化, 社会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和途径日益丰富, 受众危机公关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危机公关的内涵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四、群众的自发性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实际上, 只要是存在于网络的舆论, 就必然存在信息虚假、信息炒作的危险, 很多舆论的兴起都是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的“杰作”。“我是新疆人”的危机公关活动依然有这种风险, 但是, 为什么很多人依然相信微话题中的舆论观点?一是因为在微话题传播中, 新疆群众并不是简单的夸夸其谈, 而是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 让实实在在的事例或证据伴随舆论传播, 必然受到受众的认可。二是此次危机公关的发起人和参与者都是普通百姓, 代表社会底层人民的最真实意见, 更容易在心理上为受众所接受, 从而顺利化解了此次舆论危机。但是, 此类问题并不一定能完全杜绝, 只有认清问题存在的根源, 才能保证一个良好规范的舆论环境。

笔者认为, 群众的自发性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缺乏专业的领导和组织, 社会群体自身素养的薄弱, 再加上自身利益的迫切需求, 容易导致舆论极端化, 无法保证舆论正确、全面的传播, 使得危机公关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一方面, 社会群体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相关知识, 培养正确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科学全面的发表、传播言论的能力。由于网络受众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 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缺陷, 很容易受到不当言论的影响, 传播并接受一些错误和极端的信息, 因此, 受众应当多关注一些权威的、专业的信息网站, 不断学习和汲取专业人士发表言论、传播信息的方式方法, 学会全面的、发展的、矛盾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发表言论时, 多借鉴专业人士和专业部门发表的言论和信息, 坚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不了解情况不乱发表建议”的原则, 慎重发表言论, 同时, 只接受和传播有证据有事实的被证明是真实、正确的言论, 不要盲目听信网络传言和未被证实的信息。

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应当在舆论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 加强网络的监管, 对于一些发表极端言论, 不文明、不理性、不负责任的鼓动性言论和危害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网络信息及时制止和惩处, 借助相关的法律法规, 杜绝危害社会的舆论和信息的肆意传播。其次, 开通针对社会群众的专栏、组织并建立专门针对社会热点, 特别是与社会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专题和讨论区, 给社会群众提供开放、自由的信息传播平台, 允许网友自主发表言论、反映问题, 组织讨论热点问题, 通过提供便捷的受众言论的平台, 让受众在放心大胆地发表意见的同时, 实现更加便捷和科学的监管和引导。最后, 开展一系列的信息传播教育活动, 鼓励社会群众了解信息传播知识, 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群众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信息, 发表言论。

(2) 社会群众没有强烈的危机公关意识, 容易被网络舆论所左右, 无法认识到网络谣言的虚假性和网络推手的操控性, 从而引发舆论危机。

近几年来, 网络视域中各种信誉危机、信息危机等不断出现, 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的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让人们难以分辨网络信息是真是假。特别是来自社会群体的自发性的舆论传播, 很容易让此类组织乘虚而入, 因此, 网络受众必须适当接受网络知识的学习, 了解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的产生、发展和危害, 强化网络危机意识, 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危机公关等传播现象, 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专业认识, 强化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

与此同时, 政府部门也要加强舆情的引导、监控和惩处。第一, 以政府的身份及时发表科学的、正确的、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的言论, 第一时间主导事件舆论的发展方向, 防止伪公关大肆传播和泛滥。第二, 完善舆论检测体系, 建立“及时发现伪舆情、伪公关, 及时遏制伪舆论传播”的有效机制。运用先进的舆情监测和信息采集技术, 对各大网站、论坛、社交平台、活动频繁的意见领袖和团体实施24小时持续监测, 及时发现并掌握负面的舆情, 对此类信息归纳分析, 推算其以后的发展态势, 判断信息是否是恶意的公关行为, 最后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上级部门, 及时有效地将伪公关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第三, 加快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实施, 实现依法治网。通过法律法规的震慑, 约束网络不法传播行为, 惩处危害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伪公关活动, 遏制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网络打手, 及时肃清网络伪舆论, 保证公共舆论健康有序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钟振宇.论危机公关与媒体角色[D].暨南大学, 2008.

[2]苟德培.网络传播视域中的危机公关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2.

[3]王振宇.危机公关现状和定义[J].公关世界, 1997 (10) .

[4]白晓君.危机公关中的关键要素[J].经济师, 2005 (2) .

[5]宗守云.不可小看的网络“水军”[J].语文建设, 2011 (1) .

[6]何威.从网络推手到信息操纵[J].新闻与写作, 2011 (4) .

[7]江水.网络“水军”产业链[J].中国报道, 2011 (1) .

篇14: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篇15:初中生以价值为话题的作文

众所周知,一个出身于法国巴黎的玛格丽特被诱成为交际花,人称“茶花女”。由于她生在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不幸患上了肺病。她曾三次发誓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还是含痛离开了人世。它就是法国大作家小仲马的成名颠峰之作《茶花女》。

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都会为茶花女悲惨的命运而落泪,为社会之黑暗而义愤填膺。但是,你想过了吗?茶花女轻视了生命,忽略了生命的意义。即使是命运的不公,通过坚强的意志,定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自暴自弃只能失去生命的意义,生命变得毫无价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一句句古训,一条条真理,告诫我们要磨炼自己的意志,不屈服于命运,冲破命运的束缚。他们是宝贵而又伟大的,有无法衡量的价值。但如果生命的价值没有挖掘出来,那只能向深埋在地下的黄金一般。

想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越有效利用有限的生命,找准自己的定位,将生命潜在的价值充分地开发出来。

有一位青年向一位禅师求教。禅师反问道:“你如何看待自己呢?”那青年一脸茫然。“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的眼中,只不过是三五碗饭;在农民眼中,最多值一圆钱罢了;在卖粽子的眼中,扎成粽子可卖三圆钱;在味精厂家看来,提炼出味精,就可卖八圆钱……

不过,一斤米还是那一斤米。”

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信心,以其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创作了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佳作;高位截瘫的张海迪,翻译了许多名著;盲聋人,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奋斗,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他们都在努力着,奋斗着。他们将生命演绎得如此精彩。而茶花女的自暴自弃的悲惨命运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篇16:以初中为话题的作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和注意事项,学会写话题作文。

2、根据中心选材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写出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

1、根据中心选材

2、写出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进入初中以后,我们有怎么的感受呢?(学生畅谈谈)

二、了解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的特点

①开放性。“话题”不是规定,只是谈话的中心。

②更宽松的环境。具有较大的写作空间,鼓励创新,拒绝平庸。

③文体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最适合的文体。

④表达方式的运用更为灵活。

⑤文题不限。可以充分展示文题的个性。

2、话题作文的注意事项:

①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要与“话题”相关,“话题”是行文构思的轴心。

②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自由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

三、如何写真情实感

⒈ 由身边的“话题”,引发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看法。

学生为什么不在作文里说真话? 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⒉ 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共同交换看法。分享彼此的观点、情感、态度。拉近师生的距 离,创设自由言论的学习情境。

写真话也是我们要求的。但到底如何对待生活中那些尴尬的灰色,我们采取的是逃避。我们要求写健康的向上的生活。可是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阳光灿烂。成年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尚且要倾诉,何况孩子。我们强迫孩子扮出虚假的笑脸,然后再评判哪一个扮得更像。

孩子的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健康向上的内容可写,但我们永远只允许他们从这一面中挑选材料,他们的文思怎么可能不枯竭,长此以往,编作文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对生活早己没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写作文要求的符合生活又真实的素材,你叫她到哪里找去?所以,学生很讨厌写作文。

学生们久经“沙场”,已经总结出了一条真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老师也日复一日地看着千篇—律的作文。

如果,学生乐于写作文了。那么,必是在作文中可以畅所欲言了,可以说真话,说心里话了。这就需要对作文有一个民主的态度。需要评判者给一个宽松的氛围。到那时候,学生会把写作文看成一次抒发、一次宣泄、一种自醒、一次旧查,老师看作文也将不再是一个苦差事。

第二课时

一、布置作文题

进入初中以后

不知不觉,我们今入初中了,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的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和亲友的关爱和鼓励,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

题目:

进入中学以后

要求:1 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 写真事,抒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二、学生讨论

如何选材,可以写那些内容?

话题作文比较自由、开放,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展开想象。如果我们只从议论、思辨这个角度来写这个话题,你们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

三、学生习作

要求:1.题目自拟。

篇17:以同情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就说一个人人皆知的事情吧。前不久有一个震撼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昆明严重暴力事件。有些人在这次事件中丧失了生命,有些人被砍成重伤……为什么我要说这件事呢?原因是在我的空间里看到过一条被疯转的说说:“昆明人是不是太懦弱了?在一个餐馆内几十个人都不敢拿板凳上去和他们对抗?要不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死了。”在这个说说里,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我当时就笑了,谁敢去和一个拿着刀的人对打呢?你又不在那里你又怎么知道当时别人的感受呢?在那时正常的心态只有恐惧。我们在想别人为什么不挺身而出时也应该考虑是不是应该挺身而出。和上面的故事一样,这些邻居都不知道当时处境是多么的危险,而出了许许多多的馊主意。因为他们没有同情心。

每当我读这一篇故事时我就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不用刻意的在乎别人的`看法,有时他们的看法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有时他们的看法却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应该摒弃那些没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他们的心是黑的,每当遇到挫折时他们只会给你更大的伤痛。

篇18:以毅力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翻译学代表人物Toury在其《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中说:有些文化人意识到译文文本在社会或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于是就创造出所谓的译文文本, 以之服务于目的语社会或文化。此类文本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原文, 当然也谈不上“语言的转换”即翻译, 因此这些作品即为“伪译”本或假译本, 这种现象就是“伪译” (pseudotranslation) 。据此, 图里认为, “伪译”作品在被揭穿之前是作为译文文本而存在并且得到目的语文化所认可的, 有些“伪译”作品甚至还在本国文化中风靡一时, 并有可能促进了本国文学样式的革新。假若研究者不对这种已存现象加以关注, 那么翻译研究就不能算做是充分的研究。 (2001:40) 在危机管理研究中, “伪译”现象就时有发生。

2 危机管理研究中的”伪译”现象

案例1.旅游危机管理中的著名案例:

在旅游危机危机管理的实证性研究中, 有一个广泛采用的案例, 即“美国爱荷华州得莫瓦尼斯会议与旅游署灾后恢复的公关策划”, 该安全被大量的旅游危机管理的研究者津津乐道。上网查来, 据不完全统计有十家网站都有转载, 有八本专著和教材中都曾引用这个案例的部分内容或全文。这么“重要“的一个案例是出自何处呢?根据文章结构及行文习惯, 很明显这是一篇译自国外的翻译稿。出于一个翻译研究者的好奇心, 我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线索, 对其原始出处进行了追踪, 结果却让我很失望。

原译文:“爱荷华州得莫瓦尼斯这个旅游与会议目的地一夜之间突然变得面目皆非。1993年夏季的一场特大洪水把这一新型美国城市变成一座四处皆水而无水可喝的城市。七月11日当育空河水漫过得莫瓦尼斯水厂大坝时当地40万人口中有25万人口的供水中断。得莫瓦尼斯因较长时间不能恢复供水而闻名美国。……在8月举办的爱荷华州博览会和新一届得莫瓦尼斯航空博览会时, 休闲旅游已经恢复正常。得莫瓦尼斯大学花园假日酒店的总经理奥讷认为得莫瓦尼斯市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使休闲旅游恢复到近于正常的状态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甚至国际传媒也对这场洪水进行了报道。”

该案例涉及到的时间是1993年, 地点是有着40-50万人口的美国著名旅游城市爱荷华州得莫瓦尼斯市, 事件是大洪水造成的旅游危机。而该市有一所得莫瓦尼斯大学, 有著名的花园假日酒店。洪水的主要祸首是育空河。而当年八月还在该市举办了得莫瓦尼斯航空博览会。

首先确定的是“爱荷华州”, 虽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和《美国地名译名手册》上没有查到, 但港台及海外的有关介绍中多有提及, 即为Iowa State的不同译名。而Iowa的译名在以上两书中均译为:艾奥瓦 (衣阿华) 。在维基百科上译为:艾奥瓦, 又译爱我华州或衣阿华州。该州首府Des Moines, 即得梅因或德梅因。但在该州辖区内没有叫做得莫瓦尼斯的城市。之后, 经查美国1993年的特大洪水发生在密西西比河流域, 与美国西北部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没有关联。在美国40-50万人口的城市有43个, 但没有得莫瓦尼斯市。在美国3600所大学中也没有查到得莫瓦尼斯大学。沿着航空博览会主办城市来寻找同样也没有发现有关线索。那么这篇被普遍传播的案例又是怎样的一篇译作呢?

案例2:比尔.盖茨 (Bill Gates) 的名言:

“微软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句著名的译文除了作为名人名言被广泛传播外, 在危机管理, 尤其是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的文章与著述中, 简直是必须引用的一句箴言。在百度的搜索中, 引用这句名言的有38, 700条, 在谷歌的搜索中, 引用这句名言的有319, 000条。因为所有的引用者对这句名言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注释, 甚至发挥和创意。所以就使得了解这句名言的原文本意变得非常必要。首先, 这句名言中为什么要提到18个月这个具体的数字呢?是乐观还是悲观?是危机的提醒还是信心的保证?疑惑不解使得本文作者开始追踪这句名言的出处, 以正确理解其原文原意。

虽费尽周折但结果却是无功而返。不过有位网友找来了比尔.盖茨的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 经过认真比对分析后推测:这句经典名言可能是根据比尔.盖茨某次讲话的意思提炼出来的。

比尔.盖茨曾在一次讲话中说过:简而言之, 在未来的十几年, 微软将节省数十亿美元, 因为他们不再需要研发和营销成本。他们只需保留销售团队和技术维护人员即可, 并且这些人员的数量还会逐年裁减直至取消。我们知道微软可能还会再存在十几年, 因为他们没有太大的、真正创新的、为客户制作满意软件的压力。微软正在计划发布2008服务器系统 (距上次的发布时间为5年) , 视窗Vista已经推出 (距视窗XP的发布时间为6年) , 其它的一切都是每隔18个月就会升级一轮。

另外,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摩尔也曾说过:电脑芯片的更新周期为十八个月。这可能也会成为以上名言中“18个月”的创作根据, 故而比尔.盖茨的讲话就这样被“翻译”成了中国危机管理中的经典名言。这种现象也有人认为是编译, 但圣经翻译理论家Nida (1969) 认为, 不能说编译也是忠实翻译, 只能说它是一种“文化翻译”;Rado则更直接地表示:编译并非真正的翻译, 而是一种“伪译” (Shuttleworth1997:3-5) 。

3“伪译”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意义

Robinson (1998:183) 认为, “伪译”是西方文学界的一个通用术语, 始自波波维奇1976年的“伪译”定义, 他在定义中说:为了赢得广大的读者群, 于是便利用人们的阅读期待, 将原创作品伪装成译文作品出版发行, 以借助“翻译”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此类“伪译”的出现一般均具有明显的主观动机。按照图里的解释:就其文化地位来看, “伪译”与真译关系密切。某些作品以翻译的面目显现, 并非缘于某一文化中存在着“翻译”的概念, 而是缘于该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现实在该类文化中被赋予了一定的功能, 更缘于该文化中的人们乐于接受并承认此类功能 (2001:45) 。

西方社会中, “伪译”是用来输入文学新类型或文学新风的捷径, 由于本土文化往往对翻译作品采取宽容的态度, 故而“伪译”在墨守成规的传统文学实践中不会被非议。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文坛的许多创新者都愿意打着翻译的旗号来进行自己的创作 (封一函, 2005:27) 。

在“伪译”的成因及其意义方面, 图里结合一系列的案例提出:伪翻者为了达到其最终目的, 都会在文本中加入某种特质, 使读者把某类文本的翻译或出自某种源语和文本传统的译本联系起来, 并通过突出与真翻译的相似性, 来使“伪译”在目的语文化中通行无阻 (Toury, 2001:45) 。

首先, “伪译”是引入某类新事物的便利途径。因为翻译被认为是次要的文本生成方式之一, 因此即使“伪译”本中带有“离经叛道”的内容, 也可以被容忍, 故而“伪译”可以为传播异类文化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有时, 有些作家为使自己的作品免于审查也会采用“伪译”的方式, 一方面缘于译本的来源是异文化的, 看起来似乎对目的语文化威胁较小, 另一方面是一旦出现问题审核部门也无法找到原作者。

再者, 有些已有名气的作家在试图改变自己的风格时也会采取”伪译”的方式, 即打着翻译的幌子来推出新作, 以此来保持自己在读者中的名声免于受到不良影响。还有一些作者则是利用某种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所特有的优势, 将自己作品伪装成该优势文化的作品的译本, 以达操控读者心理之目的。

另外, “伪译”并非总是一种个人行为, 在某种条件下很多“伪译”会同时问世, 它们源自同一种语言, 并在本土文化中形一种文化传统, 这远比单一文本意义重大。如果是大规模“伪译”本出现, 那就有可能是目的语文化内部整合的体现, 是权力机构利用文化机制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 (Toury, 2001:41-43) 。

我国危机管理研究中所出现的这种“伪译”现象虽然与图里所说的“伪译”有一定的区别, 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利用“翻译”即“舶来品或洋货”来提高自己文章的说服力, 从而达到操控读者心理的目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出了社会心理的倾向和外来文化在目的语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使我们看出“翻译”的极其特殊的文化功能。

4“伪译”现象的研究

“伪译”现象在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大量存在, 它不应被当作赝品而排除。对“伪译”的思考, 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的权力政治因素的认识 (曾记, 2007) 。按图里的理论, 随着地球村逐渐形成, 随着著作权法的严格实施, “伪译”终将不再是某一文化体系中的特质, 也不会再居于文化体系的中心。不过, 对某个历史阶段来说, “伪译”研究将仍然会对整个文化和翻译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陆志国, 2003:114) 。如果说翻译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那么“伪译”则是文化交流中的一枚“奇葩”。

“伪译”现象由来已久, 西方译界普遍对“伪译”现象非常重视。“伪译”对于文化研究, 尤其是对于历史上的文化导向翻译研究, 极具启迪作用 (Toury, 1995:41) 。我国译界也有个别学者注意到了“伪译”现象, 但研究中的主要术语还未统一, 研究规模还很小, 研究模式还很单一, 没有超出图里的讨论模式 (童亮, 2002:65) 。

事实上, 当代翻译研究早已超越了如何实现原文-译文等值这一问题, 不仅应关注原文和译文之间通过怎样的文本策略而形成了怎样的对应关系, 而更应注重追问译文和翻译活动在目的语文化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发挥的文化建构作用 (曾记, 2007) 。“伪译”借助翻译的名义参与到了话语的编织与文化的构建当中, 它似一面镜子, 反射出了“翻译”这一概念的诸多未经审视的问题, 也促使我们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语境中来考察翻译的文化建构功能。

摘要:“伪译”是翻译研究的对象之一, 它是在特定的文化历史情境中所进行的话语实践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弄清“伪译”现象的产生及影响, 说明对“伪译”的思考, 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各类因素的认识。

关键词:伪译,翻译研究,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陆志国.略谈翻译研究中的”伪译”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6) :112-114.

[2]封一函.再创作的伪翻译属性[J].中国翻译, 2005 (4) :27-30.

[3]曾记.“伪翻译”的再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 2007 (10) :77-78.

[4]Toury G.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Douglas R.Pseudotranslation[A].Mona Bake.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London&New York:Rout-ledge, 1998.

[6]Savory T.The Art of Translation[M].London:Jonathan Cape Ltd, 1968.

[7]Nida E A, 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 1969.

上一篇:导游证口试技巧下一篇:遵章守纪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