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

2024-04-20

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精选14篇)

篇1: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

细品菊花,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

闲暇无事,坐下细品一杯菊花茶,如此,甚好。

取几朵菊花轻放壶中,一壶沸水注入,盖上壶盖,不一会袅袅白烟从壶嘴升起,慢慢消散,多么安静谦和。

几朵菊花已泡开,在水面漂浮,绽放,几下,几百瓣洁白的花瓣中夹着几株蕊,许是经不住沸水,几瓣花瓣竟相“漂”落,在一壶茶水中轻轻漂荡。

有的人喜欢使一器具,使菊花尽沉杯底,而我则不然,订菊花任意漂浮在水面难道不显得更富有情趣吗?品菊,品菊,一是品的茶水,二是品的情趣,不然,为什么用壶来泡,而不用一普通的喝茶杯来泡呢?

更何况,有时与菊花亲密接触一下有什么不好的呢?菊花也很甜吗。

将茶倒出,茶水略微泛黄。

品一口茶,最先迎来的是每种茶叶都有的苦涩之感,菊花略好。这苦不似苦瓜那般,催泪欲下,令人不敢再碰,只是微微一点儿苦涩之感,反有些提神的作用。

再品,品出的是甜,香,菊花特有的那种甜,这不似那棒棒糖一般,一口,甜蜜之感便溢满了唇间,这或许与菊花那种不张扬,淡泊的情怀有关吧,也难怪“晋陶渊明独爱独菊”了

三品,一股甘甜之感令人难忘。

这不就如人生一样吗?什么都是先苦后甜,做什么都要不张扬。

品菊,品人生。

篇2: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

假日里来赏菊的人还真热闹,好多还是扶老携幼一家人一起来的。一进门,只见迎面立着一大幅绿草修剪成的“北京奥运”标志,标志下方是由五颜六色的各种小花组成的大型花坛,象征着我们汕头人民喜迎奥运的热烈心情。我看了,不禁想起了五个可爱的小福娃,恨不得“北京奥运”马上就举行呢!右边是“金猪献菊”菊展的主展区,两只菊花造型的“金猪”笑口迎客,那憨态可掬的样子栩栩如生,让人见了都不禁地笑了!

一进入展区,哇!这里真是菊花的世界,菊花的海洋,五彩缤纷的菊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含苞欲放的,像一个个既胆小又害羞的小姑娘;尽情开放的,像一个个花枝招展的美少女,各显风姿。“青荷显光”的花瓣是粉红色的,中间又细又嫩的花瓣堆成一团,四周长长的花瓣向外舒展,尾部向内卷起,像一位少女穿着裙子在翩翩起舞;雪白的“国华冲天”花冠饱满,像一位高贵典雅的女人;松针型的“琼阁香雾”像一只只金黄色的小刺猬,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条条又细又长的金针光彩夺目;还有熊熊烈火般热烈的“金星”。最引人注目的是“火花菊”,花型巨大,一朵花就把整盆花都盖住了,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金黄色花瓣向外呈辐射状展开,尾部像龙爪般卷起,犹如夜空中绽放的美丽的烟花,令人赞叹不已。?狗缦?矗?徽笳笄呷诵钠⒌幕ㄏ闳萌诵目跎疋??姨兆碓谡饷匀说幕ê@铩?

篇3: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

一、反映课程标准理念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 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 重视每位学生学习科学潜能的充分发挥,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优秀试题除了对知识与技能重点考查外, 还十分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性评价;试题在考查本学科的一些核心能力的过程中, 注重知识和能力考查的综合性, 体现自然界的整合特征;试题立足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素养”, 突出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以期对初中科学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例1 (台州中考题) 市场上有“问题藕”出售, “问题藕”貌似白嫩, 但切开有一股难闻的酸味, 用p H试纸测试“普通藕”, p H是7, 而“问题藕”在3~4之间, 估计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 究竟是什么酸呢?

市场管理人员榨取了“问题藕”的液汁, 可以用______来鉴别,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评析】本题以日常生活中“问题藕”的色和味为试题情境, 主要考查硫酸和硫酸盐检验与盐酸和盐酸盐检验的基础知识。试题打破了机械记忆性的考查模式, 使试题的立意从体现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向体现教育价值。试题取材于生活实际, 为考查基础知识要与社会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对避免死记硬背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例2 (金华中考题) 螺蛳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动物, 也是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味美价廉的一道菜。有一天小明在吃螺蛳的过程中, 爱探究的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有关螺蛳的问题, 你能帮他解答吗?

(1) 螺蛳壳的主要成分是否和鸡蛋壳一样, 也是碳酸盐呢?小明可以向螺蛳壳表面滴加稀盐酸, 如能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_____的气体, 则证明其成分是碳酸盐。

(2) 螺蛳生活在水底, 一般以水中的浮游小生物为食。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 螺蛳应该属于_____。螺蛳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 它进入人体消化道后, 主要在_____中被消化吸收。

(3) 小明发现几个没有被剪掉“屁股”的螺蛳, 无论他如何用力, 都不能把里面的肉吸出来。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

【评析】该试题中问题的呈现采用了与学生交流的方式, 增加了对话性, 如“你能帮他解答吗?”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与试卷融为一体, 体现人文性, 体现了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本题结合了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知识的考查, 素材选择真实, 来源于生活, 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也学会了科学地生活, 这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例3 (杭州中考题) 市场上有人用铝代替纯银制作戒指, 下列方法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利用水、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B.浸入稀盐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C.浸入Cu SO4溶液中观察是否变色

D.浸入Ca Cl2溶液中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评析】该题通过一个实际的生活场景, 来考查学生对金属和酸反应的性质、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性质及利用测物质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的知识是否掌握, 学生要解答该题, 需要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密度的测量方法、反应时实验现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这些都是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试题情境真实恰当

优秀的科学试题通常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过程和自然现象为背景, 设计有现实意义的真实情境, 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但在设计联系生产、生活及新的科技成果等新情境的试题时, 应注意使情境服从试题立意, 新情境与考查要求能够有机融合, 同时在试题的设问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对复杂的实际情境进行适当简化, 做到高起点、低落点、不盲目拔高。

例4 (温州中考题) 小亮、小明二位同学对游泳池内水显蓝色产生好奇, 想探知原因。他们用一个洗净的可乐瓶盛满一瓶“蓝色水”, 带到实验室做了3个实验, 记录如下。请你将表中空白处填写完整。

【评析】本题是一道以初中生熟悉的“游泳池的水”为背景而编制的实验题, 这一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试题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到紧张考试中的“温馨”。试题主要考查检测硫酸钡和硫酸铜这两种常见物质, 试题突破了以往单纯考查实验步骤和结论的框框,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通过设计小亮、小明两位同学对游泳池内水显蓝色产生好奇、想探知原因的情境, 以图表形式提供了检测的操作过程、实验的现象等信息,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这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检验的方法,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很有帮助。

例5 (衢州中考题) 2009年8月8日, 杭州市的某同学在自家菜地劳动时, 左臂不慎被蛇咬伤, 他马上用右手抓起旁边的一块砖头, 砸死了这条蛇。他发现蛇的头呈三角形, 嘴里有两颗尖尖的牙齿。于是他边用力挤伤口的血, 边用自来水冲洗。

(1) 冲洗后, 他用绳子在左臂上紧紧缠了几圈, 缠绕的位置应位于伤口的______ (填“近心端”或“远心端”) ;

(2) 接着他寻求家人的帮助, 此时不能快跑, 如果快跑将会导致______加快, 蛇毒扩散加剧;

(3) 去医院的时候, 他还提醒家人把蛇带上。医生判断是剧毒的蝮蛇, 马上给他注射了相应的抗蛇毒血清。这种治疗方法属于_____免疫。

【评析】本题是以新闻报道中的真实事例编制而成的, 意在引导考生关注身边发生的生活事例, 能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去思考并解决面临的问题。试题中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初中科学中的基础知识, 只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理解了这部分知识, 考试时就能应付自如。

例6 (舟山中考题) 在渔船上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发电, 以节省燃油, 在舟山渔区成为现实。舟山市将在1000艘渔船上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装置。“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由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器、蓄电池等组成, 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寿命为20年, 蓄电池约4年更换一次, 项目价格如下表:

(1) “风光互补发电”装置中的风力发电机是根据______的原理来工作的;

(2) 渔船通讯、导航及照明用电原来是通过燃烧柴油发电提供的, 如果柴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占柴油质量的84%, 且完全燃烧时全部碳元素均转化为二氧化碳, 则完全燃烧1千克柴油将释放______千克二氧化碳;

(3) “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为500瓦, 正常工作1小时可产生多少电能?如图是不同发电方式的CO2排放量, 若在1000艘渔船上安装这套“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则与燃油发电相比, 一天 (正常发电8小时) 至少减少CO2排放多少千克?

(4) 某同学想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安装这套“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若该装置平均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 目前电费价格约为0.54元/千瓦时, 请你帮他通过计算决定是否安装这套装置。

【评析】本题以2010年5月新闻报道中提到的“舟山市已把‘风光互补发电’工作列入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 在1000艘渔船上安装小型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目前,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已在300艘渔船上安装”这一真实事例作为试题背景, 给学生以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新能源来应对日益紧缺的能源需求的价值导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化学、环保节能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涉及到的计算内容虽不复杂, 但需要考生搞清楚其中的基本科学原理。

三、学科综合自然合理

对自然科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连接,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途径进行。优秀试题不仅能较好地融通学科间知识内容, 而且学科内容相互渗透自然, 改变了过去机械拼凑现象。优秀试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转化、综合, 同时在问题的设问上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让他们看得懂、易上手, 使学生的聪明智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例7 (宁波中考题) 目前, 我国自主研发的“7千米载人潜水器”已下水深潜, 从事科学研究。

(1) 若该潜水器从5千米下潜到7千米, 所受海水压强将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 潜水器装有氧气供给系统, 请在下列两种氧气供给方式中选择一个合适的, 并说明理由。

(3) 如果要继续研发“8千米载人潜水器”, 你认为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 (只要求提出一项)

【评析】真实的问题本来都是综合的, 需要用多方面的知识去解决。本题以“载人潜水器”为载体, 从压强和氧气供给等角度, 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本题涉及到的是技术中的科学原理, 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对于技术进步的作用, 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求学生探讨继续研发“8千米载人潜水器”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学生可以从材料的抗压性、材料的抗腐蚀性 (不同深度的海水成分不同) 、在更大的压力环境下动力机器的性能和通信等多个角度提出问题, 能有效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8 (杭州中考题) 氢气可被用作清洁能源, 但它的制取、存储和运输都很困难。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糖类制取氢气的新技术, 有望解决这几大问题。以这项技术为基础, 未来的氢动力汽车将携带易于存储的糖类, 如淀粉, 其化学式是 (C6H10O5) n。科学家使用由多种特殊的酶组成的混合物, 将淀粉和水转变成CO2和H2的混合气体, 将CO2除去后, H2进入燃料电池产生电力, 驱动汽车前进。燃料箱容量为55升的汽车可携带约27千克淀粉和21千克的水, 完全转变, 可以产生4千克氢气, 其余为CO2。根据以上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l) 利用该项技术, 汽车运动时的机械能最终由下列哪种能量转化而来_____;

A.化学能B.太阳能C.电能D.热能

(2) 混合物中的酶具有高效性、多样性和______性;

(3)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淀粉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若一辆氢动力汽车正常行驶时, 功率是70千瓦, 氢气的热值是1.4×108焦/千克,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 在阻力不变和不考虑其他能量损耗时, 要使该车能正常行驶, 汽车每小时至少消耗氢气___千克;

(5) 这种技术的实用化, 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如在汽车中怎样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就是问题之一。有人提出了下列方案: (1) 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2) 将混合气体通过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 (3) 在常温下对混合气体加压, 使之液化分离 (在20℃时, 将CO2加压到5.73×106Pa, 即会液化。氢气在-239.96℃以上温度时, 加高压也不会液化) 。从实用的角度考虑, 理论上你认为哪种方案更适合在氢动力汽车上应用?_____ (填序号) 。

【评析】本题以“糖类制取氢气的新技术”为载体, 具有材料新、信息量大的特点, 且将功率、热值、能量转化、酶的特性、化学方程式配平等知识有机综合, 主要考查学生初中科学中的多个主要知识点和能力点, 能有效引导科学教学关注综合理科的重要特征———综合性。解答这类综合性问题应围绕试题情境读懂题意, 审题要紧扣关键字词, 理清题设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再逐一加以分析解答。

四、蕴涵学科思想方法

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思想为指导的, 自然科学中的许多现象、事实、原理都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思想和方法, 如运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辩证的思想、守恒的方法、变换的方法、适应的原理等, 对身边发生的事物的价值判断等, 而学生未必知道其中包含的这些观点、思想和方法。因此,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和研讨学科中所蕴涵的这些观点和思想方法、价值取向, 许多优秀试题都能在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给学生以思想方法的启迪和引导。

例9 (嘉兴中考题)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 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 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 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 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 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

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 是概念炒作, 在“忽悠”消费者。

(1) 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名学生为对象, 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350毫升普通水和富氧水, 但不告诉学生喝的是哪一种水。学生喝完水后被要求运动15分钟, 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他们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标, 结果无明显差异。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属于:_____ (填“查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 。

(2) 人应该是由_____系统吸收氧气。下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比较。平静状态下, 如果一个人每次吸入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毫升, 氧气的密度为1.4克/升, 根据表中信息, 可求得呼吸1次人体可吸收氧气______毫克。因此呼吸1分钟 (16次) , 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 依据 (1) (2) 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 你支持哪种观点?_____。

【评析】本题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为试题背景, 让学生围绕题设的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发生在生活周围的事例作出价值判断, 能促进学生不仅掌握科学知识的本身, 更能从科学原理上作出具体分析, 使提高科学素养成为可能。

例10 (温州中考题) 很多自然科学现象与事实反映了“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 某些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会引起溶液性质发生改变。与稀硫酸相比, 浓硫酸所具有的特性之一是______。

(2) 在某些化学反应中, 反应物相同, 反应条件不同, 会有不同的反应结果。假如3克炭与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物都是二氧化碳, 至少需要氧气____克。

(3) 海波是一种晶体, 在加热过程中, 开始时温度不断升高但状态不变;当温度达到_____时继续加热, 海波开始熔化。

【评析】试题在初中学生系统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选择了科学知识中比较典型的现象和事实, 考查学生对“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试题立意境界较高, 但知识的落点较低, 学生只要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就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样的试题既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 又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考查学生发展潜能

初中是青少年学生众多学习阶段中的一个, 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比拥有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为考生提供一个测试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平台是学业考试命题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渗透学习方法考查、提供新信息测试自学能力、编制开放性的试题等都能有效考查考生的发展潜能。

例11 (丽水中考题) 小红同学在复习气体的性质时, 阅读到以下资料: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装置取决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该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大小。制取甲、乙、丙三种气体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有关装置如下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能用发生装置A制取的气体是____ (填“甲”“乙”或“丙”) ;

(2) 收集丙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

(3) 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甲气体, 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篇4: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菊花为话题的700字作文

菊花,它不像牡丹那样鲜艳,不像月季那样娇嫩,不像杜鹃那样妩媚。它有着秀丽却平凡的外表,细致的花瓣显得微弱却又坚强。

菊花,自古与竹、兰、梅并称为“四君子”。它们有着典雅的外表,代表着各自崇高的品质,如同一个个的谦谦君子。它们有着独特的清香,带给人们幽雅的环境。

大家都知道菊花是种生命力非常强的植物,每逢秋天来临,露水成霜时,树叶脱落了,鲜花凋谢了,惟有菊花迎风而立,傲霜怒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看,那花儿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大的象团团彩球,小的象盏盏精巧的花灯。菊花在百花凋零的季节独自开放,为大自然增添生趣,使悲秋的人们振作起精神。等到冬天来临,它虽然叶落茎枯,但它根植于泥土之中又孕育着新的生命。来年春天,它们又蓬勃地生长起来,并且更多、更美……

菊花原产于我国,后来传至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卉之一。菊花一般用扦插法繁殖。菊花的品种繁,按开花时间,可大略分为早菊、秋菊、晚菊;按花朵半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和满天星小菊;按花型,可分为单瓣型、复瓣型、扁球型、正型……

我们常见的菊花有“绣球菊”、“线菊”、“金背大红”、“金背蟹爪”、“千头菊”,还有“懒梳妆”等,这些菊花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我很喜欢白色的绣球菊。它的茎笔直笔直的,叶子肥大,茎和叶子都是碧绿碧绿的。最引人注目的是花了,白色的花瓣密密层层,一层一层地往里包,远远看去,宛如一个大雪球,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呢.还有八月菊,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象是一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叶子还垂下来。我想大概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积蓄更丰富的养料吧。

菊花,在其他残花中盛开,不畏风寒。郑思肖的一句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菊花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的精神。菊花,它是寒秋之魂,是一个在寒秋中盛开的仙子,它只有短暂的生命,却让自己活的如此精彩。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朝诗人黄巢的诗。它描写了菊花的美丽景色。

前年秋天,爸爸带我去公园赏菊花。我们走进公园,菊花的香气扑面而来,只见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竞相开放,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啊!刚进大门,一个硕大的花篮先吓了我一跳,抬头仰望,只见层层叠叠的菊花你挤我,我挤你,长长的伸出来的花蕊证明了它们的绚烂。旁边的两根花柱更令我感叹不已,菊花筑成的“龙”缠绕在花柱上,让我不由地感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龙,腾飞。不正表明了腾飞的汕头吗?而菊花,又在龙的威严中平添了一份亲和力,真是神来之笔。不小心被旁人碰了一下,才发现人还真多,但公园里热闹却不吵嚷,大家都在入神地观赏菊花,全无半点杂念。我慢慢地往里走,一阵微风吹来,头上的风车徐徐动,路旁的菊花随风摇曳……我陶醉在这朴素却又迷人的美景中。

忽然间,我的眼睛定格在人群中的几位老华侨的身影上,他们用乡音大声交谈着重逢故乡的滋味,他们忽然不言语了,良久,吟出一句:“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我恍然大悟,这些华侨应该都是奔奥运会来的吧。我蹲下身来,静静地端详一株粉红色的菊花,傲然中藏着些许柔媚,花瓣轻微的破损见证了它的风霜。望望几位老华侨饱经沧桑的脸,我若有所思……

夕阳的余晖洒在我身上,提醒我该回家了。我在爸爸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抬起脚步,一边走一边想:去年的菊展主题是“金秋菊艳迎奥运”,以花为媒,以菊聚友,体现潮风,潮韵,潮情,把华侨的艰苦奋斗,爱国爱乡的精神与菊花傲霜绽放的不屈精神相互衬托,是乃妙哉。

菊花栽培以有三千年历史,人们这样喜欢它,敬慕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常听人们吟诵“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我想,这就是人们爱菊花的原因吧!

菊花的自白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听到这句诗,我想你应该知道我是谁了吧?没错——我就是菊花。

我们菊花可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呢,而且还是个大家族。菊花家族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分部在中国中部、东部和西北部。品种极为丰富:可爱的水晶球妹妹、稳重的墨牡丹姐姐、美丽的嫦娥奔月姐姐、潇洒的金秋之歌哥哥……我们还有许多名字:九华、帝女花、晚艳、冷香。中国人极爱菊花,因为我们象征着吉祥、长寿。

我们菊花以秋季开花的金秋菊为多。每当秋季来临,我们千千万万个菊花姐妹们总是穿上各种最漂亮的衣裳,摆出各种诱人的姿态,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魅力,你瞧,我的根茎粗壮挺直,叶子肥大稠密,紧紧抱在一起,远远望去就象一座绿色的小丘。而我的花瓣更美,又白又细又长,稀稀拉拉地从花托上垂下来,好似那羞涩的少女。所有经过我身旁的游人,都会流连忘返,有的吟诗;有的作曲;还有的绘画……

我们菊花姐妹们不仅长的美,而且不畏严寒,独立寒秋,这种性格倍受世人喜爱,历代都有赏菊活动。我们傲霜怒放,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不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吗?唐代着名诗人元慎在《菊花》中写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可以看出他偏爱菊花,因为我们的美丽胜过了春天的鲜花。

不要以为我们菊花姐妹只在中国生长,其实早在16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到了日本,在17世纪,又有人把我们的祖先带到了欧洲、法国等地,现在,我的姐妹遍布全球,我们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名花。

篇6:初中以战争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在和平的年月里,处处是烟火,处处是洋溢着幸福的欢笑声……

如果有两种选择,你们是要和平还是要战争,无疑,答案是和平。——题记

如今是新世纪,可是战火并没有停息,硝烟并没有燃尽在,中国和日本有发生了一次战争。为了争夺我国的领土钓鱼岛,两国不止一次的发生冲突,闹的两国的关系不好。

为什么要有战争呢?战争对我们有益吗?不!和平,才是我们真正奢求的!两国之间的.战争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吗?可以好好交谈吗?

我不喜欢战争,因为战争会让人们无家可归,痛失双亲……

在过去的战争中,我们丧失了大量的无辜百姓,损失了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丢失了我国的民主,丧失了国家的尊严。

如果是和平,那些无辜的百姓正健健康康的活着;如果是和平,那些孩子正开开心心的与父母玩耍;如果是和平,那些辉煌的宝物正陈列在圆明园里;如果是和平,我国的民主就不会丢失,历史记忆力就不会填上耻辱的一章;如果是和平,国家的尊严就不会被人踩在脚下,任人践踏……但是,并没有如果,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可以这样说,我恨透了战争,我喜欢和平。虽然我现在正处于和平年月,没有体会过战争的残酷。但我知道,战争,是不可以让他再次发生的。不可以让历史重演,再次让人们忍受痛苦的煎熬……

虽然我还是小孩子,但我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我会尽我所能。

海晏河清,人们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时才能够海不扬波?何时才能够海水清流?何时世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不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那些拨动国家机器的穷兵黩武者,放下你们手中的屠刀,让和平鸽飞遍世界,让橄榄枝插遍世界,染绿世界!让我们铸剑为犁,让世界洒满和平的阳光,让人间充满爱意!

篇7:以微笑为话题的初中优秀作文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这充满热情与真挚的歌,说出了微笑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多一份微笑,就少一份怨恨与责怪;多一份微笑,就少一份落寞与悲伤;多一份微笑,就少一份失望与咒骂;多一份微笑,就少一份抱怨与寂寥。微笑,可以净化你的心灵,滋润你的心田;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变苦恼为欢笑。

记得那是在一次课间,由于上了两节连堂的语文课,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透透气。我走地太快了,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同学的桌子,桌上的东西都掉了一地。我赶紧捡起来,却发现那支她最心爱的钢笔被摔成了两截。我赶紧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急得快要哭出来了,谁不知道她是班里出了名的“母老虎”,只要动她一根头发都会把你骂的狗血淋头。我这次摔坏了她的钢笔,还指不定会拿我怎么样呢。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她没有发怒,而是向我绽开了一个甜美的微笑说:“不就是一支钢笔嘛,再买一支就可以了。我可不想为了一支钢笔而拆散我们的友谊。”我听了,也朝她微笑:“我们出去玩吧。”“好啊。”于是,我们俩手拉着手,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了。

微笑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消融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是一股清澈的泉水,冲去我们心灵的污垢;微笑是一首动听的曲子,弹奏着我们快乐的时光。所以,朋友们,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用它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它来带给别人温暖。

篇8: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

一、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生活给初中生的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也使得初中生能够积累更多的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写作都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 是生活给予了写作充足的养料, 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来观察生活, 培养学生用心灵来感受生活。长此以往, 学生的视野就能够得以拓展, 生活中的种种事例也能够调动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譬如说在写“故乡”这一类题材的时候,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之与生活相关联, 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 使其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但需注意, 生活化写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 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事实上, 写日记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过程, 同时学生也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在日记里面。虽然日记不同于作文, 但日记却又是作文的一个分支, 日记更能够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反映学生的真实个性和想法。其次, 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 这里所说的自由空间主要是指内容方面不要有过于强制性的限制,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以及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此外, 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让学生的心灵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 从而学生才能够在心底最深处产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二、提供生活化写作的时间和空间

从时间方面来看, 以往的写作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时间有着明确的限制, 当然这也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但是对于生活化的写作不应当有过多明确的时间方面的限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写作题目的类型来灵活确定写作时间, 可以是一个周, 也可以是一个月, 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要以写作质量为主。在将写作任务布置给学生的过程当中, 教师应当告诉学生将写作建立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之上, 真正做到有事可写, 并且内容真切。

从空间方面来看, 生活化写作应当需要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 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里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 也可以将写作任务带到教室以外的环境当中, 譬如说家庭、社会以及大自然, 这些环境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这里所说的空间还包括学生心理上的空间和思维上的空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 当代初中生的思维往往难以突破写作当中固有模式的桎梏, 因而也就难以形成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 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 并尽量少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 只要空间上稍微宽泛一些, 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上就会多一点自由。

三、提高教师素质, 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而教师却是教学的主导, 从一定程度上说, 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 教师要善于学习, 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提升自我, 一方面应当汲取传统教学当中的优势, 并将其不断延续发展, 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研究国外教育当中的优秀成果, 将其有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 使得二者能够得到兼顾, 从而在不断探索实践当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教育模式。当然, 在课堂结束之后, 教师还要不断反思自我, 因为不能够否定反思给教学所带来的良性作用, 事实证明:一个懂得去总结反思的教师大都能取得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只有教师的个性鲜明地体现出来, 学生的写作才能体现出生活化的特征, 也可以说是教师影响着学生, 从而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这也就是常说的教学相长。

四、改进评价方式

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学生的生活化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从评价主体方面来看,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主体呈现出单一化的趋势, 主要是学生写作———教师评价,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 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 作文评价的主体应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是教师在参与, 还可以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其中, 最终将多方面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其次, 从评价标准方面来看, 由于学生的写作角度和语言表达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说教师要尊重这种必然存在的差异, 通过深入挖掘每一个学生写作当中的亮点所在, 使得作文评价标准有层次, 有套路;最后, 从教师的评价语言来看, 可以将其作为作文教学过程当中的延续, 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 而是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和学生做好交流, 主动去肯定学生的进步。

总的来说,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初中教师所必须面对的内容, 它不仅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生活化作文教学这一过程当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从生活当中汲取素材, 进而实现个性写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宇.生活实践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J].沈阳日报, 2012.

[2]徐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突破点[J].沈阳日报, 2014.

篇9: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

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语文教育的老师,我深深知道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和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下,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抑制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即便我们大力呼吁推进素质教育,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依然在主观上忽视作文教学,在客观上没有一套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针对作文教学水平的长期低下,我总结了如下原因。

1、主观上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长久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作文教学时间少,作文训练量严重不足,大纲规定的篇数,也常常不能完成,作文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

2、作文教学思想的落后。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文体中心”论,这种作文教学仅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和文章的质量,却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的道路,造成学生作文思维定势。

3、学生严重缺乏生活实践。作文灵感来源是生活,但是当下的学生升学的压力下,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生活范围仅限于寝室、教室、厕所和食堂,课外生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几条技巧怎么能提高作文水平。

4、教师自身水平不够。作文教学是一门实践课,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但是现实却是许多教师自己本来就不会写作,却一本正经地教学生写作文。教师没有写作经验,单靠教学参考书上的那几条怎么去评价、指导学生作文呢?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二、关于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作文教学的几要素大致如下:阅读、观察、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内容、语言文字、结构布局、分析归纳总结。由于作文教学缺乏统一的布局和安排,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显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缺少明确的目的,学生把写作变成了一项机械的重复活动,原本生动有趣的写作课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趣味。下面根据作文教学的几个要素,具体谈谈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思想及训练构想。

1、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积累材料厚积薄发的源头。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是基础,感悟是关键,运用是提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哪怕是童话、故事、漫画书等,也能对学生积累词汇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学阶段的阅读就可以适当扩大,中外名著、《美文(青春文学)》、《少年文艺》、《萌芽》都可以拿来阅读,一味地看作文训练反而拘囿了视野,固化了思维。

2、观察。观察是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之一,小学一般练习定点观察,比如观察某棵树,某个建筑物,某个人。中学就可以练习某时间段内的连续性观察,比如一个人的一天,某棵树的四季等。 没有仔细的观察就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只有直观的观察也不够,因此中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这才是观察的意义。

3、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写作能力的直接体现,叙述能力,小学阶段偏重单一的叙事能力,例如针对某物某事某人的片段性叙述。中学可以训练对有内在关联的多件事的叙述,可以叙述不同的人不同的神态和反应。抒情能力,小学多是直接抒情,中学需要练习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依托人物动作、神态等的抒情,这是一种有目的的抒情。

4、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作文的立意高低,作文离不开思维。小学一般同类思维,很少发散、对比思维,这是由小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中学生就可以训练对比思维、因果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等。

5、内容与语言。关于文章内容,小学以记叙为主,可以指导夹叙夹议以叙述为主。初中除了写人记事之外,要侧重于内心情感和个人见解的表达,表达的方式上侧重叙述抒情描写的结合。在语言文字上,小学生要求流畅。中学生则在其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形象生动,用词准确等等,清晰明了是基本的要求,文字精准,有一定的感染力才是对初中生的要求。

6、结构布局。谋篇布局是文章的骨架,小学的时候对这方面不太重视,着重训练片段式写作。初中生应该开始重视这方面的训练。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写东西不会愁怎么串接灵感,也不会把文章写的七零八落。

7、分析归纳总结。分析归纳总结是一种高层次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一般不做过多要求,但是初中生需要加强这方面训练了,这种能力的提高可对高考作文有直接的好处,也对培养好的思维习惯,对其他学科有所帮助。

从写作能力方面来看,初中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期。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具体设想。

初一侧重要求学生重视阅读和摘记训练。教导学生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

初二侧重于积累生活,拓展随笔练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学生通过大量的随笔练习,学会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初三侧重于要训练思维,文章结构与布局安排的能力。写作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技巧难以发挥,写作对象也主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为此,初三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创新能力。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对策、观点,惶惶不可胜数,此类论文也比比皆是,当然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这里重点谈论的是中学作文中的系统性教学,严格来说,这不是我的首创,只是我的一个设想,供广大同业参考。

篇10:以微笑为话题的初中优秀作文

离高考还有一个小时,一个女孩,正在拼了命地看书,她很勤奋,每天早起晚睡地来读书,但她也很幸福,她有一个疼爱她的母亲,离高考还有15分钟,这个女孩手忙脚乱地收拾,准备高考的学习用具,一切的一切,把她弄得团团转,手里冒汗,额头里冒汗,站在窗外的妈妈对她无从下手,只好走了过去,对她说:“不要紧张!”便走开了,但是女孩还是不够放心,望着妈妈的背影,妈妈回头一笑。

这一回,女孩终于放心了,心情也渐渐地回复了自然了。考场上,女孩发挥了好水平,但她没有忘记那个微笑。微笑是信心,是力量,是一种无可用语言表达的“语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站在独木桥上的两个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起生活了十年,从来没有分开过。但是,此时此刻,有一人却要远离异乡,要去城市里生活。两人泪眼汪汪,舍不得分离,最后,两个人选择了彼此拥抱后离开,最后一刻,两人送对方一个微笑。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因为有了微笑,世界才会美丽。

篇11:以超越为话题的初中优秀作文精选

每时每刻,我都在超越着自己。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我也正在改变着自己的未来。

周一的英语演讲比赛,我丝毫没有想到如此成功。当聚光灯打在我的脸上,我突然想起小学时那个胆怯的自己,连在大庭广众下说一句话的勇气都没有的自己,而现在,我要将那个记忆中的自己甩得远远的!于是,我在全校同学的面前,证明了我的才能。当我走下台的时候,我清楚村感觉到自己的脸在微微发烫。刚刚发生的一切,正如若干年前的梦,梦着自己能脱颖而出,在这个时刻,我将它完美地实现了。

篇12:初中生以同情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我同意,我也一直这么做的,我惧怕被同情,所以我想做强者,我深知在被同情者看来同情者除了仁慈,也会有傲慢,所以我不轻易同情别人,当我心理有了关与同情的欲望和念头时,我会自责,当我眼里溢满了由于同情而翻滚和流泪的泪水时,我不会让它留下,即使眼泪已无可阻挡无可否认,我也会说我为自己流泪。

最近,我看到有人在忧郁,我知道她忧郁的事情,谁都知道,我不知道使她忧郁的真正原因,谁都不知道,我们知道一个原点,一个终点。可我们不知道将其连接的复杂轨迹,人心的轨迹,随血液被冲刷,更难捉摸。

不是所有哭过的人全部痛苦,不是所有痛苦的人全部选择哭泣,我不说同情。

我不说同情,因为同情是我虚伪中最虚伪的一个,我不说同情,因为同情是对别人所有的轻蔑中最轻蔑的一个。况且,享受痛苦或许也是幸福,比我的平静由虚伪的幸福更美丽的幸福,所以,何以见得她在痛苦着她的痛苦?同情践踏你的尊严,同情斜靠在你颤抖的不幸上,双手抱在胸前,深奥又冷酷的对你微笑。你是不希望看到它的影子的,我知道。

最近,我们经常能在校门外看到那些自强的残疾人,我们都看到了,英语课的老师让我们讲述感受,这让我难受和迟疑,嘴唇轻碰,禁不住要吐出同情的话语;思绪轻浮,止不住开始同情的念头,我说“敬佩”?难道“敬佩”没有可怜他们的成分吗?我说“感动”就没有庆幸自己的成分吗?我说“震撼”?难道“震撼”就没有声讨命运的成分吗?

我不做声了,我不敢做声,我惊异每条路的末端都一样,我惊异每条感情的末端都系着自己。原来我是觉得自己活得不错了,才去关注别人,以至于同情别人的,原来以为最无私的同情,正是最自私的只爱自己。

我不敢做声,同班的一个女生站起来说“lt’ssocruel(残酷)”cruel对了,这就是我想要的词汇,虽然她所指的并不是我心里想的,但我喜欢这个词。

我还没有低下头来看清楚自己,我怎么有权力把目光移到别人的身上?

我还没有部开心来识别自己的悲哀,我怎么有真情湿润了眼眶为别人流泪。

我还没有停下步来思考明白,自己以及自己的命运有多可笑,多值得同情,

怎么有真心同情别人?

做不到绝对无私的同情,就别去轻易的同情。

篇13: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闻由头,主流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目前, 这一假设已经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验证。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 其中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是:媒介设置公众的议程, 那媒介的议程又有谁设置, 即媒介议程设置的来源问题。粗略地看, 这个来源包括多个方面, 比如政府发言人、新闻当事者, 也包括媒体自身。“这一阶段也包括媒体间的议程设置, 即新闻媒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2]

从信息流的角度看, 议程设置的影响是多个过程循环进行、共同作用。媒体报道新闻, 直接对受众产生影响是一个过程;部分受众接收新闻后对其他受众进行传播时可能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这是第二个过程;媒体转载其他媒体的报道和由其他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进行评论, 这又是一个过程。第三个过程即是媒体对媒体的议程设置。不同媒体的影响力往往差距很大,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哪些媒体处于引领状态, 哪些媒体处于跟随状态、被其他媒体的议程所牵引, 这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

评论是媒体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众多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开设了评论栏目 (节目) 。评论不仅仅是在传达观点, 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哪些议题值得评论, 哪些不值得。不同媒体提供的值得评论的议题的多少,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设置媒体的评论议题中所起的作用。时评界一般将这种评论的议题称为新闻由头。

一、样本选择的基本介绍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的评论版“青年话题”为例来进行分析。“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 其带动了时评的兴起与繁荣, 而时评也是当下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中最常用的评论形式。目前, “青年话题”在全国纸质媒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选择它作为分析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样本分析中,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2010年6~9月“青年话题”中所有的评论进行分析, 共获得样本501份。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两个问题:一是, 在提供新闻由头的媒体中, 不同类媒体的表现是怎样的;二是, 哪些具体的媒体表现比较出色?媒体种类有多种划分标准, 笔者将所考察的媒体分为4类: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专业、行业类媒体;都市报、晚报等, 主要是想观察这几类媒体的具体表现。

需要做出的解释有:一些评论, 是作者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或观察到现象作为新闻由头,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按“其他”统计。有数量较多的评论并没有标出新闻由头, 这一般都是热点新闻, 即便不标出新闻由头公众一般也熟知,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标注为“不确定”。一些专业类媒体本身就是由中央媒体创办的, 比如新华社创办的《经济参考报》和《财经国家周刊》, 这些专业媒体在新闻由头中被都列入“专业、行业媒体”而没有列入“中央媒体”。

在新闻来源中出现的央视《新闻1+1》、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还有央视网, 都列入“央视”的统计范畴。同理, 新华网、新华社都列入新华社范畴;中新社、中新网都列入中新社;人民网和《人民日报》都被列入《人民日报》;《大河报》和大河网都列入《大河报》;环球网和《环球时报》都列入《环球时报》;中国之声和中广网都列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这次统计总共出现了7次这种情况。

二、统计分析:不同种类媒体的表现

运用SPSS软件将每一类媒体进行编码, 输入数据后运用频数分析, 得出表一。

通过表一不难看到, 在为“青年话题”提供新闻由头、设置评论议题的媒体中,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占得比例最高。值得评论的新闻, 一般都是有争议的热点新闻, 由此可见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引发舆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央级媒体所占的比例与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媒体总量上看, 前者要远远少于后者, 在这种情况下能占到19.6%的比例, 也说明其表现比较出色。另外, 中央媒体中, 《人民日报》主办的《京华时报》和《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新闻由头获得的频数为22, 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财经国家周刊》、《现代快报》和《现代金报》获得的频次总共为17, 如果将这两个数字合并到中央媒体中, 其作为新闻由头的百分比将提到高27.3%。而评论议题最多 (频数为43) 的《新京报》, 其主办方之一也包括中央媒体《光明日报》。

地方党报的绝对数量比较多, 这不仅包括省级党报, 还有市级党报。但通过上表可以看到, 除去“其他”选项外, 地方党报在设置评论议题中的表现是最差的。而且, 地方党报中仅《广州日报》一家的频数就是22, 其后依次是《长江日报》 (频数为5, 下同) 、《南方日报》 (4) 、《大众日报》 (1) 、《济南日报》 (1) 。

专业、行业类媒体所占的比例不高, 这与《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是综合性评论而非专业化、行业化评论也有关系。这里的专业、行业类媒体, 根据统计主要是经济类专业媒体, 其中表现较好的有:《第一财经日报》 (频数为7, 下同) 、《经济参考报》 (6) 、《21世纪经济报道》 (6) 、《中国经济周刊》 (6) 。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媒体分布的地区来看, 不同地区的媒体表现也差距很大, 表现出色的媒体基本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和成都等城市。具体来看, (不含专业媒体和中央级媒体) 北京 (频数为75.5, 下同;一个评论用了两个新闻由头, 其中《北京晚报》频数按0.5计) 、广州 (45) 、南京 (23) 、武汉 (12) 、成都 (9) 、上海 (7) 。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新疆等中西部地区, 没有一家媒体入选。

三、统计分析:具体媒体的表现

本次分析共统计到97家媒体, 除去“不确定”和“其他”选项, 平均每家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频次为3.8。将出现频次最高的10家媒体进行列表, 如表二。

通过上表可以计算出前10家媒体作为新闻由头的平均频次为19.6, 是所有97家媒体平均频数的5倍多。而且, 这10家媒体总的频数, 占到了可以确定的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的一半多。由此可见, 在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过程中, 存在着比较明显地少量媒体设置较多评论议题的现象。

“这种精英媒体领衔与新闻专业普遍规范的作用, 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共同带来一个结果, 也正如我们已经留意到的, 就是新闻媒介的高度同质化。”[3]麦库姆斯在《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一文的这段话, 在中国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还是以新闻由头为例, 一个评论写手写的关于同一个新闻由头的时评可以同时投给全国几百家媒体, 评论的地域色彩减弱, 全国各地的报纸往往都是同时评论一条新闻。而这些新闻由头, 大多是由为数不多的媒体提供。

麦库姆斯提到的“精英媒体”在美国具体是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中国的情况则比较特殊。许多论者都将党报、中央媒体当做主流媒体来看待, 但通过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 地方党报在提供和设置评论议题方面已经与人们的期待形成较大的差距。在97家媒体中, 地方党报只有5家, 而且除《广州日报》外, 其他报纸的频数都非常低。

从表二可以看到, 《新京报》与《中国青年报》的频次最高。其中, 《新京报》自2003创办以来, 就一直以时政新闻为主打, 以高端读者为受众目标。在报道北京新闻的同时, 《新京报》还经常派出记者对全国各地的热点新闻进行报道, 这也是该报“核心报道”栏目主要内容。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6月3日的一篇评论《倘若“暴拆官员”奉命行事》, 引用的就是《新京报》对安徽阜阳官员暴力拆迁被问罪的报道。另外, 《新京报》还利用办报地在北京的优势, 报道了大量中央各个部门的新闻, 这往往也成为评论的热点议题。比如“青年话题”6月18日的冰点时评《公开“三公”支出到底难在哪里》就是以《新京报》对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的报道为新闻由头。

《中国青年报》是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性报纸, 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新闻改革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比如备受业界和学界推崇的“三色”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等。新千年后, 《中国青年报》于2004年6月1日创办了特别报道栏目, 根据该栏目主任吴湘韩在2009年4月的一次讲话, “从2007年的数据统计来看, 报道重大公共事件的专题67个, 占56%;反映重大社会问题40个, 占34%;解读重大公共政策12个, 占10%。”[4]上述三类报道, 无疑都是评论比较偏好的新闻由头。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7月8日的评论《媒体误报“批示”背后的真问题》就是以该报7月7日的特别报道《假“委员长批示”见报记》作为新闻由头。

另外, 《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调查”是国内媒体中周期比较固定、操作比较成熟的精确新闻, 其“所涉及到的选题多种多样, 包括时政报道、民生感受、青年发展和社会研究……关注弱势群体, 维护社会公平, 形成了鲜明特色”[5], 该栏目所做的调查也常常作为评论的由头。如“青年调查”在8月31日刊登的精确报道指出, 63.5%的家长期望教育部门规定教师不收礼。9月1日, 有评论在该报以此新闻为由头发表评论《禁止老师收礼扭不过腐败文化的“粗腿”》。《中国青年报》的其他栏目如教育、科学、法治等方面报道的新闻, 紧扣社会热点, 也是评论者经常引用的由头。

作为一份党报, 在其他地方性党报全面式微的情况下, 《广州日报》在此次统计中的表现格外显眼。显然, 这与该报的锐意改革是分不开的。“从1996年1月组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 (即广州日报集团, 笔者注) 起, 它就明确了‘党报通过改革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党报不应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竞争之外, 而应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这一发展模式。”[6]在具体的操作中, 《广州日报》通过改版、自办发行、大力引进人才、从制度设置到经营管理完全企业化、积极容纳新媒体等措施, 实现了报业集团中无论舆论引导还是媒体经营, 都以党报为核心。自1994年《广州日报》广告收入首次跃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第一位后, 这一位置就一直都没有变动过。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报纸的内容, 在众多媒体中, 《广州日报》的报道有22次作为本文统计的评论的新闻由头,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四、思考: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与党报舆论引导的危机

无论从表一还是表二来看,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而地方党报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这也是本文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 在谈到党报时, 往往都会将其列到主流媒体、权威媒体的行列。赵克强在《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中还对我国媒体按照主流媒体、次主流媒体、边缘媒体进行划分[7]。这其中, 地方党报也被划入了主流媒体中。但“主流媒体”不是天然的或者可以凭着某种“身份”就可以自然获得的称谓。党报能否真正做到“主流”, 需要读者和市场的检验和认定。

在媒体为其他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党报的新闻多大程度上为其他媒体所转载, 多大程度以提供新闻由头的方式设置其他媒体的评论议题, 可以作为衡量党报是否主流的一个观察视角。评论的新闻由头, 一般都是关于国计民生的热点新闻, 评论者很少把地方党报的新闻作为新闻由头, 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这类报纸在关于国计民生的新闻报道方面存在不足呢?

与党报相比,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则在逐步向主流化转型。我国非党报纸媒的报纸, 最早是晚报, 如《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这类报纸被定位为“日报的补充”和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内容的表上形式上强调“软些软些再软些”。1996年, 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 报纸定位为“市民生活报”, 此后, 都市报类媒体大量涌现。此时的“市民”还是个宽泛的概念, 既包括干部群众, 又包括知识分子, 还包括广大市民。内容设置上, “就是满足市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娱乐的各方面的信息的需求, 强化新闻的‘实、快、短、热、活、宽’。”[8]按照赵克强的分类, 这样的媒体应该被列入次主要媒体行列。

“1998年3月, 时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 这是对原有定位‘市民生活报’的一次革新, 其后国内主要的都市报纷纷效仿。”[9]迈向主流媒体具体的做法包括:增加时政新闻、深度报道、开设评论栏目等, 整体内容变得更硬, 增强权威性、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成为部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新的诉求, 读者定位自然也不再是所有市民, 而是中高端读者。在报道范围上, 部分报纸经常超越办报所在地, 及时派出记者报道全国其他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事件, 力求在这些事件中把握主动权。

这其中,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还设有评论周刊, 前者还有《深度周刊》, 用以进行深度报道。这些报纸虽然在笔者的统计中也被划为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甚至其报名中也有“都市报”、“晚报”的字眼, 但其新闻的操作理念、提供的新闻类型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 《南方都市报》就提出, 要“记录时代进程, 培育现代社会, 启蒙公民意识”。[10]在本次统计中, 除了表二中列出的媒体外, 其他表现较好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为:《现代快报》 (频数为7, 下同) 、《北京晨报》 (6) 、《北京青年报》 (6) 。

一般认为, 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是比较主流化的新闻, 社会新闻则是次主流化甚至非主流化的新闻;而党报在时政和经济新闻报道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都市报、晚报则更多地报道社会新闻。在都市报、晚报的发展初期, 其确实以社会新闻作为主打。但通过本次关于《中国青年报》评论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 都市报、晚报在为评论提供时政、经济新闻的议题方面同样非常出色。利用SPSS交叉分析, 得出表三。

从上表可以看到, 无论是政治题材还是经济题材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 地方党报都远远低于都市报、晚报等媒体。本来就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社会新闻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只有在经济类题材, 才有媒体即专业的经济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超过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当然,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向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低俗的社会、娱乐新闻依然大量存在, 软广告、广告与新闻不分的现象等时有发生。但这并不能掩盖这类媒体在提供重要、热点的新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角色。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部分都市报、晚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这些媒体的报道经常就作为其他报纸国内新闻版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评论主要的新闻由头来源。《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一文把部分符合条件的都市报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权威报纸也列入主流媒体行列, 这在本文的分析中得到具体的印证。

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舆论引导, 首先是要吸引公众关注什么, 然后才可能影响其态度, 即这是一个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的过程。对于党报而言, 如果其内容报道中涉及社会热点、公众关切的新闻不多, 除了其本身难以吸引读者之外, 其他媒体也不会转载其报道, 或将其作为评论的议题。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 是扩大部分媒体社会影响力、掌握舆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致力于引导舆论的党报而言, 如何通过改进新闻报道,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深入思考。

五、结语

本文从《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的新闻由头入手, 试图分析媒体为媒体设置评论议题的过程中, 不同媒体的表现。分析表明, 中央级媒体尽管数量少, 但在媒体议程中依然占有很重的分量。一些逐步向主流化转型的都市类、晚报类媒体的表现最为出色。而地方党报则处于弱势, 市场化改革较早的广州日报是该类报纸中最显眼的明星。如何切实提升地方党报的影响, 让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名副其实, 还需要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一.聚合还是分流——多元视角下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J].消费导刊, 2009 (7) :191.

[2][3]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 2007 (3) :60.

[4]吴湘韩.网络时代纸媒独家深度报道的空间[Z].http://book.cyol.com/content/2009-04/20/content_2630161.htm

[5]青年调查, 这里报道民意[Z]http://zqb.cyol.com/node/node_6465.htm

[6]文远竹.党报要成为城市报业市场的野战军[J].新闻战线, 2009 (7) :19.

[7]赵克强.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J].新闻知识, 2006 (3) :3~4.

[8]李鹏, 陈翔.华西都市报的三次理论创新[J].新闻战线, 2002 (6) :67.

[9]赖大彬.南方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J].青年记者, 2009 (9月中) :55.

篇14:以菊花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优秀

关键词 片段训练 初中生 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69-02

所谓“片段作文”,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就叫“片段作文训练”。三年来,武鸣县初中学校在作文训练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指导初中生进行规范化的作文练笔——片段作文训练,从而提高了全县初中生的作文能力。那么,如何通过片段作文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

一、积累素材,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不仅是片段作文也是大作文的必经之路。农村学生在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往往深感头疼,究其原因都是缺乏作文素材的缘故。课文其实是片段作文训练的最好积累素材,它蕴含美词、美句,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许多共鸣。教师若能抓住课堂上语文阅读中群情激昂处、有疑质疑处、意犹未尽处等,精心设计情境,就能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片段作文的兴趣不断增厚,自己感觉作文时有东西可写了、会写了。

二、多方训练,培养学生写作素质

片段作文训练法是一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学生的写作难点的作文教学方式。因为难度较低,更易于找出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适当的鼓励、赞扬,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一)仿写练习,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

吕淑湘先生曾说:“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所以教师在片段作文训练中首先应鼓励同学们接受模仿、学会模仿、善于模仿,从而开阔自己的写作思维。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赞赏和肯定,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让学生模仿其修辞手法,再写几句赞美春的句子。有一位不善于写作的学生,竟能写出“春天就像一位魔术师,手中挥动着指挥棒,顿时,整个世界变得绚丽多姿!”这样的好句来。当时教师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肯定了这位学生,其他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此后这位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慢慢就提高了。

(二)想象续写,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初中语文教材有些课文是散发性的,意犹未尽。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稍加引导,学生便兴趣十足,不吐不快,这时候便可引导学生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例如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可以这样设计片段作文训练:英子在经历了爸爸病重直至去世的家庭变故之后,变得懂事了,她镇定从容地上医院去。你和英子年纪相仿,你是不是也渐渐成长起来了呢?你有了哪些懂事的表现呢?请通过一件事写出你懂事的表现。学生的灵感就来了,这次片段训练的效果超出了预期。

(三)适当扩写,理解与练笔结合的最佳方式

扩写是指对原文加以扩展补充,使之充实具体。扩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扩展能力,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在学过某篇古文以后,把其中某个局部扩展成几个段落,还可以对某一首古诗中的个别语句进行扩写。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要求学生扩写“长勺之战”这一过程,重点刻画曹刿的形象,注重心理、语言的描写,想象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的壮阔场面等;在教学《三峡》时,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第三段话进行扩写,写成优美的散文片段。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扩写与翻译的区别,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写得具体生动,文采优美。

三、聚段成篇,降低学生写作难度

前面已经说到,片段作文是为了降低学生作文难度而化整为零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写好大作文。片段作文写好了,学生写作 “无话可说”现象渐渐杜绝了,那么如何聚段成篇形成精彩的大作文呢?我们可以在片段训练的时候有意识地为单元大作文服务。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作文训练题目是《我爱我家》,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来说,如何表达出对家的“爱”,还是有点模糊的。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课文设计“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三个片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家庭为基础进行描写。通过三个场景的描写,到写整篇文章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落笔成文。再如布置《秋》的作文,中等及以下学生普遍觉得比较抽象,可让学生模仿《春》这一课文,自由描写秋天的“风”“雨”“花”“草”“阳光”“树林”“山岗”“田野”等片断,然后组合成篇,学生的作文有了素材和思路。因此,可以说写好了片段作文,写大作文时就能思如泉涌,提笔成章。

四、作文创新,彰显学生个性魅力

农村初中生特别是壮族学生作文底子薄,通过片段的仿写训练确实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提高作文能力。但是根据课题组成员出版的《多元素养作文》仿写的作文,多少会受到例文的内容、结构、章法的限制,假如学生一味去模仿,按某一固定的写作模式去照搬,那就永远跳不出例文的路子套式。所以,为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特色、有风格的作文来,在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鼓励学生在内容、立意、结构、技巧上力求创新。同时要创设各种情境和机遇,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写作,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学生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浴海.作文成功之路[M].大庆: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2009,(11).

上一篇:社区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心得体会下一篇:高二学生优秀作文:第一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