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

2024-05-05

秋游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秋游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

《秋游》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

《秋游》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郊游的情景,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丰富直观的形象使课文情景兼备,很适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2:秋游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

【目标】

◆认知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会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段流畅的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索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又易减退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中单一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创设具有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

我没有直接揭题进行教学,而是首先播放了一段秋天景物的录像。这时,我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通过看录像,发现了什么?”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谷和火红的枫叶,这些都使学生很容易发现秋天已经到了。这时,多媒体展示动画课题《秋游》,初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诱导建构,形成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把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1.讲读课文时,我首先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着重讲解课文二、三、四小节。在导读第二小节,讲解白云的变化时,我利用Flash制作了一段白云变化效果,引导学生具体感受秋天天空的美(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际”;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的形态变幻)。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同时,多媒体出示“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练习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

2.第三小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想像练说,进行第二次发散性思维训练。多媒体展示稻谷、高粱和棉花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练习说“农田里,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梁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接着让学生反复诵读,其中“黄了”“红了”“白了”音量逐次加重,充分表达孩子们看到五颜六色的田野风光时的愉悦心情。

3.最后一小节的教学,扣住“开心”一词,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中小伙伴秋游时开心的场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像,表现这种“开心”的心情。然后,出示 “操场上,同学们……商场里,顾客们……风景区,游客们……”三个不同梯度的句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梯度,拓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在教学结束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我用多媒体展示上课开始时的录像,并安排学生一起唱“郊游”歌,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教学。

最后,我设计了 “用几句话写你眼里的秋天美景”一题把训练延伸到了课外。

篇3: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

1. 教师忽略了自身教学基本技能的修养。

教师要想娴熟的驾驭课堂,吸引学生,自身就必须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而这些往往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一线教师要具备必要的教学基本技能,切不可一味追求现代化教学的气息,而忽略了自身基本教学技能的修养和提升。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而且教学基本功也是多方面的。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和提供自身教学基本技能的修养。

2. 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演示作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信息量明显增大,教师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会有意加快课堂教学进度,使部分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授课速度,造成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如过眼烟云,印象模糊,笔记记录也显得困难。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完全集中在投影屏幕上,无法直接面对教师,对教师的表情和体态语言就不太会注意。而教师因为被多媒体设备操作所牵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有所忽略。这些情况的出现均将弱化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多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应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3. 教师在教学中以视听代替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

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要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课堂教学。

4. 教师把开发课件成了重点,教材研究无暇顾及。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牵涉到多学科多方位的知识。一些老师热衷于课件的开发,但限于课件制作条件和制作水平的限制,往往事倍功半,导致无暇顾及正常的教学研究。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制作出来的一些课件片断,在互联网中却早已存在,只要稍经修改,便可“资源共享”。并不是说所有课件都需要原创,有些课件片断,完全可以“‘拿来’———借鉴———创新”,从而达到事半而功倍。

5. 有的教师认为,可以代替动手或实验。

像物理、化学等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不少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进行演示,是不符合学生感性的认识规律的。这种教学方法所得结论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当然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有一些实验,例如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这些实验,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实验,因此可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模拟。

6. 多媒体教室成为暗室,教学效果欠佳。

现在,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还不够完善。为了让屏幕清晰,把所有的窗帘都拉上,学生整节课都在暗室里呆着。这样,教科书上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开发,学生的课堂笔记也无法进行,而屏幕上的信息又一闪即逝,学生怎能牢固掌握知识呢?其实,教科书中的许多素材和案例是很典型的,遣词造句也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因而,许多重要知识还得落实到教科书中,这样才便于学生课后的温习。因此,多媒体教室的灯光控制必须精心设计,以利于教师随时调控。

篇4: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一、激发兴趣缺乏理性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观点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主张意旨相同。多媒体课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把抽象、理性的书本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给学生运用直接经验学习间接知识,弥补其直接经验的不足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展示形象过于繁琐

目前,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大都为了展示与教材有关的形象画面,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形象的展示呈现单纯化倾向。有时,教师为了增加形象展示本无可厚非,但若因此忽视了语感方面的训练,就会使语文课变味儿。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削减了学生对作品语言的品味、涵泳机会,难以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使学生的理性思維,特别是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说,多媒体手段的滥用势必造成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退化。

为避免这一弊端,当学生利用多媒体材料间接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生动直观的学习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感知结果进行抽象概括,才能把感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在运用演绎的推理方式从已有的概念、定理出发去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或者运用归纳的推理方式从现象、过程中总结规律、把握本质的过程,都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因此,播放画面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抽象概括,以避免为展示形象而展示的单纯化倾向。

三、板书内容不够合理

因多种复杂原因,目前多媒体软件所展示的内容多为知识性的、文字演示为主的,是课本文字、插图、传统板书的电子化延伸。而且文字表述的内容太过详细,本应以“看”为主的课堂内容,变成了教师“朗读文稿”式的东西。不少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为追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新、奇、特,结果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徒有新奇之效,而少有经济实效之利。

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能够用一体化的声、图、像部分地代替书本的文字符号,产生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上述做法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图解,功能类似于投影片,只是增加了电子翻页的功能,仍是属于智能化程序化较低的“刺激—反应”类型的东西,交互性差,而忽略了计算机人机对话的本质功能。这是违背多媒体运用的基本原则的。

使用多媒体进行板书的设计与展示,应该选择那些粉笔加黑板不方便书写的内容或形式,因字数太多随堂板书易浪费时间的内容。如与课文有关的作者、时代背景资料、引用的诗文、名句等,需要做比较的典型句子、语段,以及其他能够提供新知,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思维,练就能力的材料。

可以相信,随着多媒体不断走进语文课堂,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模式将被打破,先进的教育技术将使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得更为宽广。

(作者单位 河南省柘城县实验中学)

篇5: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原则

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丰富了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子、原子运动,扩散等,会使难以言传的知识变的形象、直观;再如: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前,结合教师演示实验,通过电脑浏览相关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对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有着莫大的帮助。

日常教学活动,我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时遵循以下原则做了一些尝试。

一、该用则用,决不滥用

对于不能用传统教学手段讲授的,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尽可能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分子、原子运动,原子结构等难以用言语说明的,我通过自己制作和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应课件在课堂上演示,结果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还原氧化铜等,我下载了一些高质量的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课件,设计严谨科学,一步出错,马上就会给出警示,就得从来,无形中加深了对实验步骤的认识;像氢气还原氧化铜中,倘若把加热、通氢的顺序颠倒了,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试管炸裂。这样在演示实验中看不到的场面,一下子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学生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对于能用传统教学手段说明白的,则不必用多媒体,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

二、作好模拟实验,更要作好实践。

对于实验,我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前,通过电脑,动手浏览多媒体课件,做一次模拟实验,体会实验各个步骤,积累实验所需知识,为操作实验作好充分准备;更要求学生带着怀疑,带着检验、验证的`精神,进入实验室,独立操作实验,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这一点学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一次,我从北京四中网校(全国知名网校www.etiantian.com)下载了一个课件,用于课堂教学,结果学生从中发现了一个我都没有发现的问题,后来我们一起作了大量验证,结果证明学生是对的,于是我们给四中网校发了封电子邮件说明了这一问题,后来四中网校改正了那处错误,还给我们发来了感谢信。学生的不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电脑,相信自己,敢于实践的精神,令我感到汗颜,使我再次体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篇6: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尝试

美术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应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开拓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创造能力能够充分、自由地发展。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认识,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是对此的最好诠释。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多媒体课件则正是一个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魔杖。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设置疑问和悬念,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期待。

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的支持。多媒体给了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和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不同类型的资料,比如各种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在教学时任意调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信息,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喜爱的各种形象出现时,学习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比如,二年级美术课“我和昆虫”就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有了观察各种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图案美的兴趣,也为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提供了契机。

二、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情境教育”的创始者李吉林老师认为:让师生处于一种情境中,在较长的时间内或在某一短暂的时刻,这种情境都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即所谓“以情动情,有感而发”,它将成为影响师与生实现教与学的目的的行为和力量,从而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

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便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营造氛围,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之中,从而真切地感受、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如在教“小鸟的家”一课时,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学生们扮演的各种各样的“小鸟”在自由飞翔时,突然传来了机器开进森林砍伐树木的声音,“小鸟们”四处奔逃,无家可归。通过这一情境的体验,学生们感受到小鸟们无家可归的悲伤。不等老师发问,一只只手就高高举了起来。“小鸟太可怜了。”“我们要保护森林。”“我们要为小鸟们建一个温暖的家。”……课堂气氛热烈。因为有了深切的体验,学生才有了如此真挚的情感。我想,此时此刻一颗颗爱的种子一定正在发芽成长。

三、突破难点,放飞心灵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美术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上任凭你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学生的脑海还是一片空白――没见过的就是没见过,靠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多媒体集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功能于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海洋生物”这一课,编者用了三个版面放置了海洋生物的图片和学生的绘画作品以及各种材质的手工作品,但光靠这些远远不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渴望知道有关海洋生物的更多的知识,这就必须运用到多媒体。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有关海洋生物的短片,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完全被眼前神秘的海底世界迷住了,绮丽的景致、悠扬的乐曲、精彩的解说使他们如痴如醉,在视听的享受中获取了知识。

四、开阔视野,升华情感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丰富视听感受,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使他们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受到熏陶。

例如,在教“火车带我去远方”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乘“火车”游祖国美景的环节。在唱歌、跳舞、做游戏等活动中,我用课件向学生们穿插介绍了北京的故宫、天坛、长城,西藏的布达拉宫、大昭寺,苏州的古典园林等名胜古迹。画面加上轻缓的音乐、简明的解说词,仿佛将学生带入了一个个或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或展示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的风景中。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饶有兴趣,意犹未尽,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感受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适用性。不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电化教学方法,教师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防止电教变为“电灌”。多媒体的使用千万不能喧宾夺主,要视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合理谨慎地使用。

篇7: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饶峰中学

刘晓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以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简洁高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宠儿”。但是我们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偏差,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因为多媒体的参予而愈加精彩。

【关键词】教学

计算机

也许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有“看头”了;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除了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

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得有失,教师应好好把握。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 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技术,不鼓励过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优秀论文集》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年6月。

[3]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9期。

篇8: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益尝试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 有一个美丽的星球, 她是人类的家园……”这是我教学时的导语, 并进行课件演示:神秘的太空, 优美的音乐。此时我配以诗化的语言营造氛围, 使学生感到赏心、悦耳。随后我问道:“地球, 你还想管它叫什么?”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激动地回答道:“花园、摇篮。”还有学生回答:“地球是妈妈、母亲。”

随着刚开始的课件演示, 我已将珍爱地球母亲、善待地球母亲的思想意识初步植入学生的心里, 学生已把地球当成了人类伟大的“母亲”。如在教学地球妈妈的可爱时, 我出示了地球妈妈在宇宙中的美景, 让学生读课文中描写地球外在美的句子。

师:多美的句子呀!你想怎么读来抒发体会到的情感呢?

生:看到这么美的地球妈妈, 我有一个冲动, 想把地球当成一位美丽的女子来读。

师:那你觉得应该读好哪个词呢?

生:我觉得要读好“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

学生个个都饱含热情地读着, 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精彩纷呈, 妙不可言, 真是令人高兴。我出示的这一幅美丽的地球图片, 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感染了学生,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地球形象化、人格化, 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变丰富了, 这时朗读指导便成了易事。随即我出示了地球妈妈慷慨地为我们提供的各种资源, 拉近了学生与地球妈妈的情感距离, 地球是那么慷慨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 学生对其产生了感激之情, 怀有感恩之心, 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又如在引导学生感受地球妈妈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之后,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我播放了人类砍伐森林、烧毁植被、污染水源、排放废气、射杀动物等画面, 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画面和体会。学生说道:“我觉得我们人类不应该再愚蠢下去了, 伤害地球妈妈就等于伤害我们自己。”“我们不能为了一己私利, 而赚毁灭子孙的钱。”“我们小学生要行动起来, 看到有破坏地球妈妈的行为, 一定要想办法制止。”……

学生的情感被我播放的人类破坏地球的视频激发出来了, 他们想说的话如喷泉般涌出, 内心情感得到了充分流露, 一发不可收拾。这时我因势利导说道:“是呀, 看到美丽可爱的地球母亲伤痕累累, 我们禁不住伤心、愤怒, 禁不住要发出和宇航员同样痛心的感叹!”随即出示宇航员说话的课件, 从情感深处再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地球的生命激情。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 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课快结束时我播放了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在歌声中滚动出现人们治理地球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已经有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意识和行动。在歌声中, 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珍视地球妈妈、善待地球妈妈的责任感。

综观整堂课的教学, 我有以下思考。

一、要拓宽教学内容, 需合理引进多媒体资源

为了展现地球的“内在美”———慷慨地为我们提供各种资源, 为了让学生有具体清晰的认识, 我走出了教材, 在课堂上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地球的慷慨无私, 从而为激起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打好了基础。

二、要激发学生思维, 需合理引进多媒体资源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 我出示地球美丽的外观图片, 地球的美打动了学生的心, 很自然地激起学生想表达这种美的愿望。

篇9: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

一、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

纵观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开始到现在,在不同的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尤其在初期的时候表现得突出,甚至走得比较极端,比如:有的老师上课从头到尾一节课下来都是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好像一下子自己就先进了、现代化了,看起来花里胡哨,其实真正的课堂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各校以及各级搞的评优课,大多要求必须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的学校在安装多媒体设备的时候,把投影机吊装在教室中间位置,屏幕安装在黑板的位置,而且屏幕挺大,更有甚者干脆就把黑板去掉了,弄得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只能从头到尾都用课件,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思想上的极端狂热。现在人们冷静多了,也开始由原来的每个学校一个或几个多媒体教室,发展到了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由多媒体教室发展到了教室多媒体,虽然现在还没有普及但肯定是发展的趋势,但我们也要警惕不要在教室多媒体的使用上再走极端。

二、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地位”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它的使用一定要有个正确的定位,应该从实际出发,因课而异,切不可搞一刀切,每节课都用。我们要特别注意其中的“辅助”二字,它只能是我们教学过程当中的一种辅助手段,用得恰如其分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以笔者所从事的地理教学为例,如在某节课的教学当中,根据课本内容只需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一幅图或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即可,其他该怎么讲还怎么讲,用到的时候展示出来,辅助了课本相关内容就行了。而不必要每节课都制作成完整的课件,因为那样做一是太费时间,二是有的章节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制成课件,所以我们不要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是因为讲课内容需要才用多媒体。因为一节课讲得是否成功,虽然好的课件肯定是有益的,但课件做得如何并不是关键,而主要看课的各种环节设计如何,理念是否新,课堂组织、讲授如何。所以精力应该主要放到钻研教材,学习、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方面。

三、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首先要掌握相关应用软件。

多媒体设备的建设属于硬件问题。它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平台,但当硬件建设好,平台搭建好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呢!这就涉及软件问题了,我们要学习利用这个平台的相关技术,学习一些相关应用软件,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简洁的、实用的就是POWERPOINT幻灯片,它简单易学。除此之外,各学科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学习掌握相应的软件,比如数学教师要掌握“几何画板”;美术教师要掌握Photoshop;地理教师要掌握制作平面动画的FLASH,制作三维动画的3DMAX。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学习这些软件是专业计算机老师的事,但笔者认为,只有自己掌握之后,才能做出更加适合本学科的课件,更能体现自己的课程设计思想。

其次是多媒体素材的收集。

篇10:初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

东张中心校 荆耀军

【内容摘要】:多媒体辅助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在观摩了不少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公开课后,笔者经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以及对中国社会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的细致分析后有两点体会: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使数学问题更形象化,更贴近生活。

随着多媒体科技应用日益普及,多媒体科技给数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媒体科技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文对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及矫正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矫正措施、数学概念

【正文】: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且具一定的交互性和可控性的特点,能够充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师摆脱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结合自己多年来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以下优点:

(一)把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学习的材料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习兴趣来源于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使用多媒体技术正可以达到以往传统数学教学所没有的生动形象,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及时的迅息等,很容易就能够引学生入胜,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把多媒体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呈现过程,并突出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都在过程,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拓展、创新的过程。数学建模来源于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强大的情境资源,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象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把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初中生受知识面、身理因素等影响,对于形象思维反映还可以,但是对于抽象思维就明显不足,这时利用多媒体就能弥补这些缺陷,能够更容易帮助教师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抛出的物体的轨迹并不是数学中所说的抛物线,在展示抛物线(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的过程,用传统方法难以胜任。而通过Flash、几何画板或Authorware等制作软件,则可利用其函数功能,轻松实现各种函数的图像演示。再如,研究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出现的机率随抛掷次数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人工来投的话,由于时间的限制,投掷的次数往往不够大,其结果的可信度相对差一些。而利用抛掷硬币的课件,可实现较多次数的投掷,从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的出现机率所固有的规律。在演示的过程中,可利用课件的可控性和交互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试验,由学生来设定其抛掷速度和次数,由此得出相对合理、可信度高的试验结果。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数学概念是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可学习数学概念是一件枯燥的事。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际操作,形象演示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例:平行线的教学,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这样就把简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概念更易理解。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扩充信息,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信息,优化教学内容。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而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借助于电脑、电视机、视频展示仪、网络等,能快速提供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比如在展示问题时,我们就是只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就能够制作出多种文字切入效果,通过动画、音效、色彩等信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数学概念。在讲解一些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时,也可以预选借助于课件来完成,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就提高了课堂的信息容量。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我们不仅能够吸收其他教师和兄弟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掌握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矫正措施。

实践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听课,我也发现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存在着主观或客观上的一些弊病,下面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商榷。

问题一: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有些老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打天下”,认为传统的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实用、更省时省力,平日课堂教学难以问津多媒体技术,只有在研讨课时才忙于甚至请人代劳制作课件,这样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成了观摩课、评优课的专利,成了“花瓶式”的“点缀”,成了用多媒体技术“作秀”。

矫正措施:在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化社会发展潮流中,谁能把握住多媒体技术这一“制高点”,谁就能在新世纪的教育中处于有利地位。作为身处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勇于创新,积极接受挑战,努力学习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制作,把它作为教师备课、教学改革的工具,使电脑、网络、光盘等现代媒体成为像黑板、粉笔一样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真正为教学服务。

问题二:重形式,不求实效。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推广计算机的应用,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做了一些硬性规定,比如:参加数学优质课评比,上汇报数学课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技术。笔者在前段时间参加全市中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听课时,发现所有参赛教师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有的老师还将课本上的插图、教学挂图,实物教具都通过扫描制成课件,与教师探讨这一问题时,大部份教师都认为“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课不够档次”,“如果不用多媒体,上评优课绝对拿不到好的名次”,真的是这样的吗?多媒体的使用要看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必须因教学内容而定。

有位教师在教学“1/2的认识”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了“1/2”的折纸动画过程。结果许多学生看了不知所措,怎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来虽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出逼真的二维、三维动画,但最终投影到屏幕时,学生所能看到的只是二维动画。而折纸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三维动画过程,多媒体动画的折纸过程相对于现实的折纸过程来说太抽象了,因此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其实,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折纸演示。所以,并非所有的教学过程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实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更有助于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

矫治措施:在教学中选择媒体应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许多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原则,将一些用常规手段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内容也要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排斥了其它如挂图、实物教具、实物投影仪等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其它媒体,导致多媒体使用过多过滥。我在上《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就深有感触,我在两个班级中,用不同的方法上,最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其中在六(1)班上时,在讲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时,我借来了有关相关体积单位的实物,让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亲自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然后再举生活中不同物体,请学生估测它们的体积时,这时学生们都能准确说出它们的体积大小范围,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可高了。这比将相关体积单位制成课件播放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六(2)班上,我自己制作课件来上这节课,最后举生活中不同物体,请学生估测它们的体积时,就有许多学生不能较准确说出它们的体积大小。因而,多媒体课件并不是非用不可,关键是要合理运用,用到实处,体现其价值。

问题三:主次未分

教学学科有自身特点,脱离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而滥用多媒体技术,其教学效果很可能恰得其反。在应用多媒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究竟谁是主体,谁是次要?我们引进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是“传道授业解惑”,不是一窝蜂的弄几个课件,搞点图片和音像资料应付差事。既然目的明确了,那么,什么时候用多媒体?一节课怎么来安排演示时间?有必要把什么都搞到投影屏幕上吗?这样不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而且多媒体过多的演示一是速度上快,学生跟不上,二是容量过大。

矫正措施: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对正常教学的一种补充模式,是教学中的一种工具,打个比方,和粉笔一样,不是要一直写个不停的,该怎样就怎样,计算机尽管是当今高科技产品的代表,能代替人进行多方面的工作,但是它毕竟是机器,在教学过程中它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的工作,如在对话和思维方面,任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寻找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等,而数学的教学正是一种以抽象的思维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活动之一。因此,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不能代替数学教师进行所有的教学,它必须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密切结合。所以在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重点知识的适时呈现或板书,这样才能避免数学盲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强强联合,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的结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和信息化》.《数学教学》,1998年第5期.

[2]王其云--《媒体与学习》《中国电化教育》 99年.11

[3]方钧鹤--《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 99.5

[4]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2000.2

篇11:多媒体应用对地理教学的辅助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应用逐渐普及,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等直观的方式呈现,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不可否认,它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关应用技术、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故对于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是目前不容忽视的一面,同时也是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在地理课程中价值的所在。

2.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局限性 2.1 多媒体设备仍是“摆设”,并未体现其价值

由于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尚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四川地区而言,大部分学校的教学仍然是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教师只是针对某些课题使用课件,(例如:学校公开课,学区赛课等)。甚至有些教师碍于制作课件的麻烦,就疏于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而有的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备,只设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因此教师会因此放弃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得多媒体设备的空置,无法发挥其价值。2.2 课件单一,固化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为教师下载各种课程资源提供了方便,导致许多教师并没有亲自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研究而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现成的课件,而网络上的课件多数千篇一律,不具有针对性。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而目前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课前精心制作好的,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加工而是直接照搬,使用于认知程度不尽相同的学生,不能达到应有的的教学效果。2.3 课程资源单一,缺乏新意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3]。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仅仅限于课件的制作,只通过课件来展示教学内容,往往显得单一。网络是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及时的获取教学所需的资源(例如:视频、新闻、气象资料、卫星云图等),而不是仅仅通过课件展示课本上的内容和原理。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渠道众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注意信息的采集,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搜集信息,培养通过外界信息的收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向学生植入“信息时代”的观念。做到充分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用三维的目光来传授地理知识[4]。2.4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仅仅起到了展示教学内容的作用,而中学地理中有许多内容是学生需要直观的感受其变化的过程(例如:海陆变迁、地形地貌的变化等),那么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例如:Google Earth)展示研究对象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使知识直观化。教师往往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进行认真的钻研创造出适宜相应学生并且新颖的课件,使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提升自我业务能力。

2.5 教师往往专注于课件的演示而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

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得益于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以及自然、得体的肢体语言(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利于教师准确传递教学信息,并随着教学情景变化与学生的感情互动和共鸣,从而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的确,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在有些多媒体课中,师生间这些情感的交流被渐渐地忽略了。甚至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模仿电视台综艺类节目,将欢笑声、掌声都一起设计好。这不仅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也违背了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

针对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为我所用。并且在技术的运用上加以创新,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从而改变多媒体教学目前存在的缺乏创新的关键问题。3.地理多媒体技术教学创新

3.1 利用Google Earth进行教学—多媒体资源的时势创新 Google Earth功能简介

Google Earth是一款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2005年正式向全球推出。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其使用了公共领域的图片、受许可的航空照相图片、KeyHole间谍卫星的图片和很多其他卫星所拍摄的城镇照片。甚至提供Google Maps所没有的图片。Google 地球6针对桌面推出了三种不同的版本:Google 地球、Google 地球专业版和 Google 地球企业版。飞往任何地方,查看卫星图像、3D 建筑、3D 树木、地形、街景视图、行星等。3.1.1 教学范例

曲流的发育—牛轭湖:此区域为湖北荆州地区长江中下游

素有“九曲回肠”之说,曲流发育较多,由此形成了独有的曲流形式——牛轭湖。

图1.荆江河段曲流遥感影像

思考

学生根据谷歌地球所在位置分析牛轭湖形成原因,并思考在什么样的河段最容易 形成牛轭湖。3.结语

篇12: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邮 编:556307 单位名称:贵州省台江县革一乡大塘小学 姓 名:杨晓俊

联系电话:*** 详细地址:贵州省台江县革一乡大塘小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教育理念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知识的容量,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范围,对提高教学量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究: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触发语言表达。;

3、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助于学生释疑解难;

5、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象、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与一体,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但是,不能仅仅围绕学生兴趣而设计,过多地追求软件的花哨效果,造成有些“有趣”的东西可有可无,没有实际价值。多媒体课件应当充分利用声像文字媒介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媒介进行诠释,进行绘声绘色的情景创设,创造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劳动人民及游击队是如何利用地道这一有利地势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对敌人进行打击,又是如何对付敌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从听觉、视觉上理解了这一“地道战是个奇迹”的难点。

再如《草船借箭》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主要写了诸葛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万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师仅利用幻灯或挂图,单靠课文的描述来让学生体会当时借箭的场面,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有一些难度,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一体,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情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理解,从视觉与听觉上来突破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的难点。

这样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大大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触发语言表达。

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画面再现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的形态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的内容极其陌生的,但教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我运用多媒体的课件,屏幕上展示一幅幅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依偎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说话。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已有经验准备,按在课文中的“有的„„好像„„ 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试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激发学生了语言语言表达欲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运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情感的情境。

三、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的核心和精髓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以特定的音像,四面八方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的时候,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部分(1——9自然段)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同学们:

1、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其余的自然段写什么?

2、第4自然段作者和朋友们在河中行船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听录音,配乐朗读(1——4)自然段。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幽静环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由远及近:

河面变窄——船逼近榕树——船泊在树下

4、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1)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河面为什么突然变窄?为什么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也弄不清是许多株?一株?还是两株?带着这些问题看课件。

多媒体课件展示:(宽阔的河面。远处岸边一棵巨大的榕树枝杆横卧伸向河心。由于浓叶遮挡,河面变窄。镜头渐渐推进,横卧在河面的枝杆离水面很近,上面堆满了树叶,看不清榕树的主杆,镜头再推近,“特写”大榕树的枝杆部分:枝杆很多很多,枝上生根,根垂入土,分不清哪些是枝杆,哪些是树根。)

对照课文讨论回答以上问题。板书:

看不出,许多株?两株? 真是一株大树 大

枝杆不计其数

(2)多媒体课件展示:(远处: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翠色欲滴。镜头推进:一枝榕树的“特写”。一簇树叶堆在加一簇上,密密层层,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对照多媒体课件内容,找出课文中描写榕树美丽的句子。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句子的。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这句话中的“垂”、“卧”写出了榕树的什么?板书:垂、卧(形态)

“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它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正在”、“展示”什么意思?这句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生命力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空隙。”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叶多、茂盛)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这句怎样理解?(那绿色叶子之所以能反射出明亮的光是阳光照射的结果。)

“似乎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写出大榕树的篷勃生机)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大榕树的美丽?

板书:

卧、垂、堆(形态)

绿、多、亮(叶子)美„„

这样既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草原》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是学生没见到草原,对草原的美景没有直接感受,存在着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但通过使用多媒体,可把学生带入赏心悦目的草原中去漫游,品味“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美的内涵,让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画面,从而缩短了思维的跨度,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草原的美景,体会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四、有助于学生释疑解难。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小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五、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提高了效率。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课件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桂林山水的迷人风光,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仙境般的桂林山水,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在教学生涯耕耘中,我不断的思索,不断地反思,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制作适合小学生的多媒体课件,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深了师生的情感。

当我每上了一节节课后,孩子们都围住我,对我说:“老师,您上这节课真有趣啊,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更觉得内容很有趣,容易记得下。”我激动地抚摩着他们的一个个小脑袋说,这是同学们配合的结果呢!在谈笑的岁月里,在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瞧他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小脸蛋高兴的劲儿,我感到很幸福,感到很满足。

冬去春来,当我送走了一批批小学毕业生时,我被同学们的真情感动了,我暗暗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成功!我感到很欣慰。使我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也从中明白:学生的满足是我们的幸福,学生的需求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强化学生的记忆,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直观、趣味性

要上好一节生动有趣的课, 必须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让静止的知识变为图形活动起来, 学生就好像在观看动画片似的兴趣高昂、注意力集中。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减法的认识》时, 课件展示的是几只小鸭子在草地上玩, 接着有两只鸭子下水游走了。学生都很兴奋, 嚷着说“游走了两只鸭子”, 演示过程生动, 学生对减法的意义认识深刻, 学习兴趣浓厚。应用多媒体的演示能有效地、直观地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变抽象为直观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上掌握知识的重难点。例如:教学一年级的《同样多、多些、少些》时, 要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思想是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利用课件这样演示:首先出现两排男女生混站在一起的图画, 学生一起比较谁多谁少, 学生都靠数数比较得到男生多。我启发学生如果不数数又该怎么比。在学生想办法的基础上, 应用课件演示, 男生站成一排, 女生站成一排, 男女生一个对一个, 结果男生还剩几个没有女生对着, 所以男生多。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的知道什么叫一一对应。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 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变化、灵活的特性,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和多向观察的思维方法, 从而既为学生提供了空间想象的基础, 又促进了他们了解图形组合分解规律, 逐步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效果十分理想。应用白板的“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实现了图形运动的直观演示, 例如: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明显地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减轻师生负担。例如:在做总结性的练习题时利用课件演示要快得多, 并且伴随着鼓励性语言, 确实要比传统教学好得多。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利用多媒体上好一节成功的课。教师在上课前, 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生外, 还要求备多媒体。上课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 以体现学生为主体确定课件演示的内容、时间、方式、顺序等, 最后根据所准备的内容写出教案。在上课之前, 还要对所使用的课件、设备做好检查、调试工作, 看内容有无错误, 设备有无故障, 演示顺序是否记熟练, 以免课中出现错误或故障而耽误时间,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流于形式,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才跟潮流, 上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课。于是出现了上优质课、公开课、展示课才应用多媒体的现象, 纯粹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果应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在教学中频繁使用多媒体, 认为一节课应用的课件展示越多越好, 满堂课让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学, 这和注入式教学没什么区别。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因此, 我们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上下功夫。多媒体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因此这需要教师处理好人机对话与情感的交流, 要注意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边操作边讲解, 同时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要多媒体演示真正起到导听、导看、导说、导思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10以内加减混合》时, 课件演示动画很生动很吸引学生, 可正当学生在思考时, 由于不能控制演示进程其答案也跟着展示出来了, 这就要教师处理好怎样从反方面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 可以充分应用演示的内容, 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说就是思维的结果。还比如:在练习题中, 多媒体只能简单地出示“对”“错”“真棒”等回答, 至于为什么, 这时就要求教师来加以引导, 让学生去探究, 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 要与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从小黑板到幻灯机、投影仪到计算机多媒体, 每一次引进新的教学手段都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定要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 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有人说, 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讲解、板书等打包成课件, 教师就不需要板书和讲解,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演示只能是短暂的记忆, 而板书中知识的重点停留时间较长, 有利于学生把感性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并且有利于课堂的总结。其实教学手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 每节课的口算练习, 利用口算卡就简单直观些, 在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 有许多需要学生动手拼摆的内容, 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视频展台让学生动手。这些都不需要生搬硬套的用课件演示。

篇14: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能研究

教育改革,尤其是教学技术的更新及相关教法的变革,一般都按照“理论论证—实践试点—总结—推广”的规范进行。媒体作为教学工具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的使用和更新通常也是按上述规范严格操作。但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多媒体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和普及,似乎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给教育操作者以更多的思考余地。在众多理论及实践原则都未明晰之前,作为影响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的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顷刻间就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盲目使用多媒体,可能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使教学陷入“冗余信息竞争”和“机械活动”等形式的泥潭。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分析和探明这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能试验探讨

为了准确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作为高级认知工具的使用效果和特征,教育心理学家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如诺曼研究了媒体的“载体”和“结构”特征及其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莫纳汉和斯滕宁以折纸测验为基础,研究了学习媒体在解决演绎问题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效果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潘恩、科比特和琼进行了关于文句描述性媒体与动画类媒体的效果比较实验等等。结果发现,媒体的使用效果不仅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特征,而且不同性质媒体的联合使用可以导致更佳的效果。

另一些学者的一项实验比较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的教学效能差异,极具代表性。他们通过实验测试比较了多媒体模式与标准班级教学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学生按前测成绩分为3个同质组,当第2组参与讲授教学并在第2天使用多媒体模式时,第1组只是讲授;第3组不参与讲授,只是在第2天使用多媒体模式。1、2组在讲授后测试,所有组在第2天进行第2次测验,结果显示:第1组与第3组系统测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F=.598,P<.446;而第2组显示出突出的进步,相似性分析F=.9.19,P<.005。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出在学习不同性质的问题时,使用媒体的效果存在差异。如在“使用例证简释定义”问题上,第1组只是参与讲授教学的学生成绩比第3组只是使用模式的好,P<.03,但所有学生在得到多媒体工具帮助后,在更多复杂问题的测验中成绩明显提高。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能原则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必然引起信息构和使用方式、交流方式、教学管理模式、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因此在鼓励教师和学生使用这种技术的同时,必须对其效能原则进行思考和分析。

1.信息量的控制

从目前众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看,多数教师,尤其是我国教师,仍将其作为信息提供和传递工具。但当信息量过大时,学生目不暇接,思维的空间被挤掉,尤其当信息以缺乏内在联系和组织的方式涌现时,可能还会产生大量“认知碎片”,学生很难把握认知主线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提供信息时,必须控制信息量,并且注重对信息的合理组织。

2.改善师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态度

大量研究证实,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经验和接纳程度对其使用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机会,在心理上消除陌生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另外,由于多媒体在自我指导学习模式中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从教师的角度讲,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的部分职业角色任务,可以借助程序教学更好地完成。但计算机永远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选择教学内容、布置练习、选择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学习、调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职能,计算机是不能代替的。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增加,这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条件下将会更加突出。

3.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相结合

国内目前对多媒体的使用偏重于辅助集体教学,但世界发展趋势则逐步过渡到指导个体学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个体可以通过媒体获得大量信息,甚至可以直接进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练习程序,且广泛联结的网络系统使得交流更加方便,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和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我们也应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集体协作与交流为前提的个体学习指导上。

4.多种媒体方式的综合使用

大量实验结果显示,学生在接受媒体影响时明显存在个别差异,他们总是偏向于在自己“天赋”和兴趣所倾向的媒体使用时取得更好的成绩。例如,视觉能力强的学生接受动画类媒体方式时更具适应性,而抽象思维发达的学生更善于接受字句描述为基础的媒体辅助方式。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学生,在综合使用媒体的前提下,成绩都普遍提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为了使用媒体而打破正常的教学组织和秩序,以分类的方式去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应综合考虑动静结合、文字与形象结合、多种描述方式结合,并要考虑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特征的教学活动中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媒体方式。

三、世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比较而言,国内多媒体教学的重点在课堂内,多媒体主要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但国外的发展趋势已经从课堂快速转移到对在线学习的重视,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在不断发展IT学习的综合模式。

1.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使用

在教学辅助工具层面上使用多媒体,是多媒体最初进入课堂的主要功能。目前在众多经济欠发达、多媒体技术及运作体系尚不完善的地区和国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也基本局限在这个层面上。

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主要是以形象化程度更高、操作更方便、综合性更强的特点代替传统教学工具的作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是黑板,教师通过黑板罗列主要观点、论题;详细注解重要和困难内容;提供图解、表格;显示论证、计算过程等。这些作用也可以由挂图、幻灯等替代工具分担一部分。但这些传统工具存在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容量有限、不易调整、形式单调等。这些问题在多媒体条件下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再如传统声像工具如录音机、录象机、电影等,功能都比较单一且缺乏人机互动,多媒体也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多媒体在相当广的范围内成为颇受教师欢迎的教学辅助工具,其作用主要是呈现、传递教学信息(尤其是形象材料);解释和佐证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态度。但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信息量过大,变更频率过快,可能影响学生思维;有些教师过于倚重媒体工具,弱化了与学生的交流;简单替代板书,搞形式主义;使用不规范,产生“认知碎片”,分散注意力等等。

2.作为自学指导替代者的作用

严格意义上说,多媒体是不能成为自学活动的真正指导者的,但通过教师设计和提供“学生中心”程序项目,可以指导学生自己通过多媒体系统去获得基础知识,论证、交流自己的观点,发展解决问题的技巧,甚至由此发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换句话说,多媒体替代了作为个体教师的部分功能,尤其是加强和发展了教学指导。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冲破了束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指导学习。尤其是更多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符合学习心理规律的程序出现,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替代了部分学习指导和管理作用。但是,计算机仍然不能看作教师的替代物,因为技术本身是不能关注教育中的变化的,这种关注的实现依赖于技术的操纵者。关键是要成功发现二者合适的结合点,以人为载体,使整个技术融入新的变化中。因此,在发展和完善技术的同时,教师仍要肩负技术使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调控的作用。

3.作为学习交流媒介的作用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近年来都在致力于发展基于多媒体交流的教学模式,包括各种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学生与其他成人间更为广泛的“互惠”项目。当多媒体技术刚进入教学领域时,许多人担心会由此造成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隔离。但也有很多教育研究和实践者认为通过良好的运作和协作,这种隔离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事实上,利用Intemet和e-mail等系统已经发展了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基于自愿、合作和相互接纳原则上的多媒体交流方式,将给我们提供一种工具,在社会隔离间架起一座桥梁,创造出新的、反对个人主义的接触和交流模式。

参考文献

[1] 段琳琳.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化设计.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3).

[2] 胡水星.多媒体课堂教学应用的问题与解决.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

[3] 张军,刘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商业经济,2005(1).

上一篇:医院施工环保措施计划下一篇: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如何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