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之我见

2024-05-13

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之我见(通用9篇)

篇1: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之我见

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之我见 2006-04-05 来源:芜湖市棠桥小学 韦妮娜

文摘: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在肯定其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同时,本文从“片面追求形式的花哨”、“教学作用大打折扣”、“过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如何将使用后的多媒体课件转化为日常教学资源”四个方面去审视和认识当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作了进一步反思与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CAI课件

审视

反思与探索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肯定其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同时,有必要对当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换个角度去审视、认识和发现,以便作进一步反思与探索。下面我针对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一:片面追求形式的花哨,多媒体CAI课件“为用而用”。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正在成为我国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许多教师看到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赋予了计算机丰富多彩的表现:精彩的视听效果,丰富的内容,变化多端的动画,往往引人入胜。但是,不少人对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入CAI这一媒体,却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地认识。于是仍用传统的教学步骤、方法来主控课堂,把CAI课件仅仅当作课堂教学的“装饰品”,把现代课堂教学看成是“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简单相加,把多媒体当成万能媒体,甚至出现了无课不用CAI的现象,为用而用,这样违背了CAI的根本属性,即教育性。CAI课件的使用不当,不仅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有时甚至对正常的教学起了干扰作用。我曾观摩某教师一年级的“减法的认识”课堂的场景:屏幕上呈现出宁静的湖水、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画面很鲜艳夺目,还配有悦耳的音乐,这时5只天鹅飞了过来翩翩起舞,接着,有2只天鹅轻歌曼舞地飞走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本想把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在“减去”的概念上,但学生却陶醉在图画和声响效果之中,陶醉在美的世界,没有真正理解“减法的意义”。无疑这样的课件设计是失败的,这样的教学效果,差也!

数学CAI课件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具体说来,可在新知的生长处、观察的模糊处、操作的关键处、知识的延伸处、新旧知识的对比处、思维的障碍处、示范及练习的需要处引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声并茂、虚拟现实、放大细节、拟真等特性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我们来看这样的教学片段: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提问:你能说说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吗?紧接着画面展示:一个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咯噔、咯噔”地行驶在道路上,慢慢地轮子变成了椭圆形,这辆汽车继续跑着,可仍然有

些“跛”。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圆的轮子跑得可快了,汽车也“嘀嘀吧吧”地唱起歌来了。显而易见,通过轮子动态、清晰地“演变”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

问题二:多媒体教学作用大打折扣,教师成了“讲解员”。

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事实上有些多媒体的使用,往往成了“幻灯机”、“电子黑板”的简单累加,教师成了机器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这样的教学,教师失去了形象的体态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失去了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这样的教学难以展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丰富的内涵,学生兴趣仅仅停留在新颖、好看的媒体浅层面上,CAI优势难以发挥,时间一长,学生的好奇心一旦消失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如在观察的模糊处,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对人不同程度的视觉刺激,来提醒学生的注意;在需要模仿、练习的环节,可创设供学生仿真、学习的“虚拟现实”的机会;利用不同文字、图片的对比展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演变”和“操作”过程;利用模拟的声音,鲜亮的图画来创设情景和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等。例如:在“除法两种分法的对比教学”的课件设计和运用时,注重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闪烁等功能,通过反复操作,刺激强化,建立除法两种分法的认识。只见,6÷2的第一种分法(等分除)的演示:第—次,慢速闪烁6个苹果中的2个苹果,一个、一个慢慢地分别移人左、右两个盘子里。第二次,中速闪烁剩下4个苹果中的2个苹果,又一个—个较慢地分别装入左、右盘子里,第三次,快速闪烁剩下的最后2个苹果,又分别移入两个盘子,苹果正好分完了,两个盘子里都有3个苹果。6÷2的第二种分法(包含除)的演示:把两个苹果先“圈”,再慢速闪烁后,一起往下移,用1个盘子装起;剩下的2个苹果,又“圈”、中速地用第二个盘子装起,最后,把剩下的2个苹果“圈”、快速地一起往下移,用第三个盘子装起,学生清楚地知道了需要用3个盘子。课件形象而生动、清晰而明朗、快慢有序、动态地展示出除法的两种不同分法的过程。这样,学生能充分感知并保留和记忆“分”的过程,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圆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多媒体辅助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问题三:过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其教学效果绝对化。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有的教师对此奉若神明,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有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板书与挂图之用,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有的教师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

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曾经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自说自话,教师顿时手忙脚乱,学生哄笑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也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挂图的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以及板书的适时性与针对性等,这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方式,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舍不得割爱,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得不当,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四:使用后的多媒体CAI课件,该如何转化为日常教学资源。

精心设计的课件往往是教师和设计者采用“个体式”、“作坊式”的操作,它具有耗时多、规模小,效益低的特点。这样课件就难以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资源,无疑是智力与财力的双重浪费。大部分教师也不会分解地取出课件中有利于自已教学的“课件碎片”进行“加工整合”,以致校内的课件开发时间长,运用频率低下,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开发出的课件不应是受完整教学程序束缚的整体,而应是一个个有利于突破思维障碍、达到教学目标的“课件碎片”。教师上课时,适时选用其中的部分“碎片”,加上由自己搜集、积累的教学信息、资料制成的“课件碎片”整合成本节课的CAI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探索性使用其中的—部分内容,并非从头到尾地运用。这样可以避免选用同一课件,就只能有一种教学设计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同时还能缩短上一节CAI课的准备时间,提高课件的实用性,从长远看有利于CAI的推广。因此,我们应开发课件碎片的“积件”,对于精良的课件,应积极管理起来,派专人把好的“完整课件”分解,除去不具推广意义的部分,留下有推广意义的部分,并且以课题为单位储存起来。需要时,教师可随时查阅。如此一来,精良的课件可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资源。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上种种都在提醒我们,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构建和优化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内容文字: 【大 中 小】

篇2: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之我见

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小学数学课程在课时方面相对缩短,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删减,难度反而有所增加。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顾及每一个学生,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难以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课后,教师不能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基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日益彰显。

一、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师生利用网络进行的交互式教学上。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互动空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示。如在练习课上,教师利用课前制作的专题站供学生练习。练习时,每个学生、每条题目的正确率在教师主机上迅速显示,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调整教学安排,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课后还可以登录专题站继续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进行巩固与复习;也可以把自己的疑惑通过留言板告诉教师或同学以获得帮助。这种交互学习方式把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有机结合起来,不给学生施加太多的课堂学习压力,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便于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常常是优秀的学生“半饥半饱”,稍差的学生“没头没脑”。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如在教学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为必学和选学两个层次,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不同时间使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只需选择必学部分内容,从容不迫地学习,反复地练习,牢固掌握书本知识即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完必学部分后,迅速深入到选学部分。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得快一些、多一些、好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得扎实一些,最后都达到教学要求。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精神。

三、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改进空间。教师通过网络把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如在五年级上册《了解周围的家庭》的教学中,学生把收集的信息上传到专题站,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相关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我来调查”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本课主题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如调查“家庭月消费”、“我的零花钱”等;促使学生把调查所得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制作出相关图表。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制作图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理解能力,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工作。网络技术凭借其特殊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四年级《我们去春游》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门票价格、旅游路线、交通费用等信息,制作一份旅游策划书,上传到专题站。学生互相指点、评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在网络上展示、宣传自己的作品,接受别人的质疑,利用数学知识解释自己的想法,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效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应用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并把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建立一个德育专题站对学生进行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专题站介绍古今中外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家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探索、研究过程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引领学生以名人为榜样,以名人名言为座右铭,培养探索、钻研、创新、进取的精神。在进行德育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大幅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诸多局限。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一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深入到教学改革中去,促进传统教学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优势互补,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3: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之我见

随着计算机逐渐进入各级各类学校,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数学课仍然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形式以其廉价、实用和面对面交流效果好而被使用着. 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人赞成, 有人反对. 赞成者大力宣扬其优点, 反对者极力指责其缺点.

多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 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子教案图形直观清晰, 文字规范, 色彩丰富, 可设置动画和声音, 视觉效果好, 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提供了图、文、生、像并茂的教学情境和氛围,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板书时间, 从而增加了教学信息量, 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和有效, 教师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难点内容的讲授上,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三, 多媒体课件具有灵活性, 它可以使教学内容再现, 可随时调用学过的知识, 便于复习巩固;第四, 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性,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节, 通过超级链接等手段添加引入课外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当然, 多媒体课件如果做得不好或使用不当也是有很多负面影响的. 但是瑕不掩瑜,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适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吸收传统教学的长处, 设法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使二者相辅相成, 优势互补,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索过程中笔者有如下两方面体会:

1.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能生动、直 观地创设问 题情境 ,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过程, 但同时要求每个教师构思素材, 了解学生, 创设脚本, 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情景交融, 克服多媒体流于形式的弊端.

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中, 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教师不能提供主动、丰富的真实情景, 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去提取长时间记忆中的相关内容的态势较弱, 因而将使部分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产生一定困难. 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过程, 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强调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多媒体能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 因而利用多媒体所承载的知识、信息创设逼近实际的情境进行教学, 以创设者的身份出现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中, 能强化和突出数学教师的主导地位.

从新课改的情况来看, 数学教师在讲授丰富的图形世界以及几何图形的对称与变化时, 不懂多媒体技术的教师都遇到了很大困难, 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展示丰富的图形内容和图形的变化过程. 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一定意义上能改进传统数学教学中平淡机械、单调枯燥的缺点, 为学生营造一个新的、虚拟似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 成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 数学的认识是一种活动和反省抽象的过程, 学生作为认识主体, 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在行动上和思想上转变对象, 并掌握这种转变的机制, 从中得到数学概念和结论, 获得知识. 因此, 数学教学就不应仅仅教数学结论, 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展开数学活动, 通过“智慧的阶梯、沿着情感的桥梁、从经验的联系中把握更深的知识和道理”, 通过情境的交融, “使学生在接触和感受各种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的过程中把握科学知识的真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现行教育体制、数学学 科特征、教 师与学生习惯性思维等存在矛盾, 多媒体技术还没有达到更普及的“傻瓜多媒体”的程度, 使得目前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并不大, 广大的数学教师和计算机多媒体之间仍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 新课程中许多教育专家开发了教学软件或多媒体制作软件, 像张景中院士率领团队开发的Z+Z智力平台一样, 这为数学教学技术提供了必要可行的现实基础. 然而, 怎样有机地把多媒体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仍是目前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 调、相互渗透 , 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整合过程的各种因素中, 数学教师应是“脚本”的创造者. 利用数学教师对教学知识与教学工具的创造性认识, 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化的优势, 解决多媒体数学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走进教育技术, 发现和挖掘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潜力, 发挥主体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探索有效的整合模式, 使得数学思维能在多媒体辅助下恰当地表现出来.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 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地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 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 但它在数学教育中的优势不是自然就有的. 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尚有不完善处, 这也是许多教师对“课本搬家”和“题库”式的数学教育软件不能认可的原因, 这类软件的作用无异课本和习题集. 可见多媒体技术进入数学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篇4: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之我见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59-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小学教学中,很好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耳能听、亲眼目睹、亲身可感。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图文并茂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

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图形可以进行伸、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内容形象化,增强其表现力,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刺激,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那么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多媒体能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乐学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概括、分析、判断、综合以及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而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良好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关联。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第三册》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传统方法教学这部分内容,常常是借助钟表或模型,讲解钟面的组成及大、小格等知识,以此来解释某一时刻,容易忽略学生已有的对钟表的感性认识。如儿童观看电视节目,当整时或半时屏幕上就会出现相应的时刻,这时儿童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与挂在墙面上的钟表相对照。为此,运用多媒体技术flash来设计教学环节,分五个步骤再现生活情境,取得了绝佳的效果:“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电视或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再现”电视或广播播放的时钟画面;“理解”不同时刻显现出位置不同指针的界面,来帮助理解;“重现”运用课件设计出放大的钟面,进一步帮助理解钟面的大格、小格等相关钟面知识。“拓展”(演示课件)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不同时刻时针分针所指情况以及时间的两种写法等。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深化课堂训练,巩固新知识,反馈信息,发展思维。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学习中,有按指定分数给图形填色的练习。这样的练习答案是不唯一的,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填完一种后计算机再鼓励学生想出别的填法,只要学生填的份数正确,计算机就会给学生肯定的反馈,错了就给学生鼓励。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这光靠教师很难做到。

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发挥它的特有功能,提供多维信息,拓展教学空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些教师把多媒体看作是万灵的良方,过分夸大它的作用,甚至发展到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地步,只看形式而不管效果,甚至把是否使用多媒体当作衡量教学水平高低、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

另外,不能用多媒体将一堂课的所有内容完全展示出来,用它来代替黑板,把多媒体计算机变成播放机,教师成了播放员或者解说员,失去了多媒体的价值,不利于学生区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师.2006.3.

[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 河北教育.2007.9.

篇5: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之我见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计算机技术与体育设计结合运用的优势及在多媒体环境下如何运用课件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例举了体育设计课的教学流程,表明了计算机与体育课程整合的优势,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主动性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正 文】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它的威力。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区学校电教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电教意识不断增强,各门学科已开始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如何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变革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电视录演示蹲距式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以后,他们觉得跳远的动作好像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例如在进行跳远的教学中,学生在腾空和落地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身体前旋的问题。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其正确方法,但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让学生了解身体前旋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解决方法。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在助跑时,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当起跳时,起跳脚着板后产生制动使得下肢向前移动的速度相对慢于上体,如果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不积极,就容易造成上体的前倾,使身体产生前旋。另一种原因是起跳蹬伸时低头含胸,腾空后使身体产生前旋。针对这些原因,一方面是要重复电视录像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到起跳的连贯动作。另一方面采用一些针对性练习。如:垫上练习,立定跳抛体等。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二、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电脑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运用,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动作细节。例如:急行跳远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年龄比较小,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掌握很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运用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得体可行的教法显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四、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声、音、动作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自始至终成为学生的主人。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蹲踞式起跑时,用电视录像演示:“各就位”、“预备”、“鸣枪”地全过程,他们是可以引导学生加深起跑,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其次,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促使学生自己重复练习,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抛弃了传统集体喊口令的练习,当然必要时也要集体综合练习。另外用1.5米长的图纸画出运动员在100米比赛的四个环节。即:各就各位的蹲距式起跑的姿势,发令后开始跑的动作。首先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中的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运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宏观的限制,生动形象地结合体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加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观看接力项目、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的教学比赛,教师在讲授技术、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观念,强调集体力量,互相配合,团结友爱,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 精神。并运用电视录像观看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当中国的国旗在奥运会等地冉冉升起时,你有何感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教育效果,提高了教学实效,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可见,利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工程置身于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更培养了学生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劲优势在于它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体现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和课件的制作开发,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要对体育教学的特点了解得比较深刻;另一方面还要求体育教师要多钻研计算机知识,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能在计算机上充分体现出来。

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威力迫使世界各国认真分析国情,积极采取对策。在体育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离我们不会太远。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人才。

在多次的教学尝试中,我深刻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优点,解决了教学中疑难问题,也是我更加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逐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将多媒体技术引进体育教学领域潜力很大,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就能够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论纲》朱永新,杨树兵

2、江苏教育出版社 袁金华主编《课堂教学论》

3、苏州大学出版社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

4、刘邦奇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

篇6: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些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然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组:首先是为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其次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第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三组问题相互联系,形成结构性问题组。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你的问题。第二步:选择一个计划。第三步:尝试你的计划。第四步:检查你的答案。第五步:反思你做了什么。

当然,以上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直线式进行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上例中,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展现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我们总是在曲折中求思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学会缜密,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展现思维过程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需要,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例:一桶油连桶重36.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有20.5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此题在作业中出现过几次,有多种解答方法,但有一定的难度,是开发学生思维的好题。在教学中,学生先读题,思考片刻,学生举手:

生1:我的算式是“36.5-(36.5-20.5)×2” 先求半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 再求全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2” 问题要求油桶重多少千克,只要把“总重量-全桶油的重量”,所以算式是“36.5-(36.5-20.5)×2 ” 生2:我的算式是:“20.5×2-36.5” 把20.5× 2算出一桶油和两只桶的重量,减去油和桶的总重量,就是桶的重量,所以算式是“20.5× 2-36.5”

生3:我的算式是:(20.5-36.5 ÷2)× 2 „„

生4:解:设油桶重为X千克。36.5-(36.5-X)÷2=20.5 „„

学生思维踊跃,能清楚地表达出解题的思路,内心喜悦之余,我多了一个心眼,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黑板上写下四五种方法后,我问“谁来说说算式1,你是怎么想的?”一举手我吓了一跳,全班54人,只有10多个同学表示能讲清理解,热闹的表达发言之外,还有三分之二多的同学是一片迷茫,似懂非懂。算式2算式3能说理的同学则是更少。看来这决非偶然因素,这里蕴涵一定的教学规律。第一次教学决不能留下“半生的米饭”,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否则以后再多的练习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为此,引导学生说算式(1)的思路时:我在算式“36.5-20.5”下面标明半桶油(不含桶)的重量,接着让学生,直至每个同学理解为止。方法(2):先让生说出“20.5×2”表示什么?再请学生讲清解题思路。就这样我采用了“小步子”的教学方式,让中等生和学困生也来说说理,暴露暴露思维过程。在交流中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得到了补充,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表达结果相结合过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是怎样使用已知信息的?);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吗?);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具体的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另外,反思评价也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的一个重要过程,能让成功的学生增强自信,让未成功的学生得到鞭策,让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得到张扬。

例如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池塘的四周种树,每边都种有2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池塘四周共种树多少棵?很多同学都做出这样的答案:20×4 =80(棵)。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画出每边种4棵或5棵情况的示意图,来归纳总结规律。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每边种4棵,一共要种12棵而不是4×4=16(棵),每边种5棵是16棵,而不是5×4 = 20棵。为什么不论每边种4棵或5棵,都是比原来设想的少4棵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示意图,发现原来解答的错误在于把四个顶点上的4棵树计算了2次,所以都多算了4棵,正确的解答方法应该把重复计算的4棵减去。所以正确答案应是:20×4 – 4 = 76(棵)。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要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馈机制,这是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所在。

五、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演绎拓展变化是一个巩固提高、迁移发散、进一步升华理性的过程。这是把上一个过程中经过反思、归纳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以《三步计算应用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模仿性演练。教师可以继续提供与课的开始相近的或类似的情境:学校体育室里有一些篮球,四年级学生借走了15个,剩下的篮球个数比借走的5倍少10个。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变式性演练。如提供信息:三江超市水果柜台,苹果有90千克,是桃子的2倍,桔子比苹果多3倍少12千克。让学生自主地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拓展性演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己从生活周围寻找情境,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这个拓展的过程有些类似于过去应用题教学中的让学生自编应用题,但又是不同的。这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更是一个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演绎拓展的过程既是低层次解决问题的结束,又是更高一层次解决问题的开始。所以,演绎拓展是本课堂教学的深化环节,也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

篇7: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之我见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确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气和活力,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显著作用。然而,如果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者过滥,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引起诸多弊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客为主

有些教师把整堂数学课设计成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从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题号,到课堂小结,把课堂40分钟全部用多媒体课件控制了起来,课堂教学活动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师成了实现这样模式的“操作工”,整个课堂的主体既不是教师,更不是学生,而是多媒体课件。

运用多媒体不是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辅助课堂教学,我们要强调多媒体的“辅助性”,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教师讲授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反客为主的方式则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辅助性原则,也违背了现代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课件信息追求花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集语音、图形、文字、动画于一体,使“无声”的课本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可以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新知、合作学习的情景,能吸引学生在情感和行动上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老师们的共识。但是随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制作也越来越精致,使课件在声音、文字、图画、动画方面更加出色。更有的老师盲目追求课件的花哨、新奇。这一方面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了,但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停留在此,对所学习的内容反而不感兴趣。如:在三年级数学 《认识角》这一堂课中,课前教师收集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图片,还伴有动听的音乐。教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寻找生活中的角。教师每点击一次鼠标,教室里就“哇”声一片,学生被这精美的图片吸引住了。然而到了老师提问时,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

运用多媒体,必须正确处理好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相对统一。教师在选择课件或制作课件时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画面格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讲授内容,影响学生思维,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演示代替板书

由于多媒体的出现,黑板与粉笔的使用率愈来愈低,很多教师只把多媒体当作传统教学的附属物,把它作为黑板加粉笔的代用品。一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寥寥无几,甚至有的连课题也只是课件出示。有老师说:“课件里不是已经有所学的知识点吗?何必在黑板上板书一次,浪费时间,如果需要,直接找到那张幻灯片演示不就可以了。”

板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可使教师随着思路灵活地改变预设,也可让学生随时参与到教学中,师生互动性更强。很多老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直接做到课件里,课堂上以“鼠标点击”代替板书,这种即“击”即现、即“击”即逝的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给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黑板板书随写随看,内容删减方便。条理清晰、系统性强的板书,则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内化知识。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不可忽视黑板和粉笔的使用,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演示代替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使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很快地接受知识,过分依赖于课件,过分注重课件的功能,课件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这个真正的“主角”,只是充当多媒体课件画面的观众,却没有“做数学”的机会,忽略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如:在讲《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却没准备实物教具、学具。课堂上,老师是一边按键、解说,一边让学生看课件演示,却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学生没有通过亲身操作实践的体验,对学到的知识怎会有深刻的印象呢?

多媒体永远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课件展示不能代替实物演示,更不能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篇8: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之我见

一、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能够优化数学教学, 使数学内容趣味化、运动变化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无限问题有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课堂容量大量增加, 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逼真的音响的综合运用, 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可以较少使用粉笔, 降低粉尘污染, 有益师生身体健康, 等等。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好处很多。但是, 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只为装饰不求效果、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顾形式不求实效、媒体应用结构单一等等。

二、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运用目的不明。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为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 而不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例如, 在一次观摩课中, 一位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射了教科书上的一幅图画, 而且, 在这节课中多媒体就用了这一次。下课之后, 我问任课教师这节课能不能不用多媒体, 任课教师回答说, 我没打算用多媒体, 但教研员说, 现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这节课又是观摩课, 你一定要用多媒体, 我发现别的地方实在用不上, 只能就这样用了。二是平时教学不运用多媒体, 观摩评优教学就运用多媒体。通过与学生访谈发现, 大多数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很少运用, 甚至根本没有运用多媒体。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误用。

辅助对象不当。多媒体辅助教学虽不排斥辅助教师的教授, 但其终极目的应指向学生的数学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讲, 多媒体辅助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但是, 实际上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多地给人们相反的印象:多媒体辅助的是教师的教学。几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下来, 留在人们大脑深处的印象是, 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减少了教师的板书。所以, 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下来, 黑板上留下几行粉笔字是常见现象, 甚至于有少数课下来, 教师根本就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难怪有人说“电脑屏幕最终将使黑板粉笔下岗”。

功能开发不全。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 如图文色彩处理功能、闪烁运动功能、绘制功能、交互功能、数据分析功能、模拟工具功能、符号运算功能、观察规律功能、快速运作功能、直观显示功能。从目前的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看, 运用最多的是直观显示功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开发还不全面。

教学容量过大。正是因为多媒体具有的强大的直观显示功能, 使得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教学内容成为可能, 当这种可能成为现实时,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没有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 反而带来了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课堂的教学容量过于饱满。我统计过一节几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的教学容量, 教师一共呈现了10个图形, 讲解了12个例题。在听课过程中, 我试图记下教师所呈现的图形和讲解的例题, 以便作具体分析之用, 但却没有成功。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每个例题只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 学生既要做课堂笔记, 又要听教师讲解, 该会是怎样一种状态?

三、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问题的矫治

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应纯粹着眼于教师某些不合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行为的改造改良, 更应聚焦于从宏观上提升教师的数学教育理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

积极提升数学教育理论素养。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能单纯地、简单地归结到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操作层面, 也应从支撑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数学教育理论层面进行积极反思。因此, 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置于更为广阔的数学教育理论背景之中, 才有可能渗透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

篇9: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之我见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多媒体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多媒体融入于数学教学已成为当前创新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广泛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人才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实践探索和相关理论研究,对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鼓舞、激励作用,这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如果单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几幅挂图,是很难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独特的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营造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教学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数学,乐于学数学。比如,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把一个圆等分成8等份,剪开拼起来,便可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操作过程师生都能在现有条件下利用手工顺利完成。为使拼成的图形非常接近长方形,教材又要求把圆等分成16份、24份、32份、64份……剪开拼一拼,这个高难度、高精确的操作利用手工很难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但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就能圆满解决此时的困难。所以说,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多媒体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数学学习内容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因材施教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数学学习出色的学生,当新课进行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已把将要学习的内容悉数掌握,但也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当新课已彻底完成时,仍一知半解。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的今天,多媒体可助我们教师一臂之力。在备课之时,教师要充分预计到优秀生和特困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利用计算机向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大量的“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其思维。也可向优等生布置一些利用网络收集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使其了解大量的数学课外知识,增强数学优秀生知识的厚度。例如,在教学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后,可要求优秀生上网查询常见的括号有哪几种,它们各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同时也为特困生设置一些有利于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题,强化练习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稳步形成。当前,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引下,在创建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通过网络学习还可改变学生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多媒體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区别,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式教学方法相比较,具备其特有的优越性。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分析小学数学课程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对这些抽象事物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这些抽象事物制成课件,就可以把这些抽象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感知观察不到的抽象事物,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数学课上空说漫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再是仅通过语言,辅以板书,呆板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难理解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因而,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自诞生起就以星火燎原之势飞速地蔓延。

四、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的巧妙使用,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减少知识的坡度,掌握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经常要出现实物图,多媒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出示一幅校园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并找出图中存在的各种图形。有的学生发现图中的楼梯扶手就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发现学校伸缩的大门也是平行四边形的。这样,通过观察主题图,学生很容易就认识了要学习的新图形,这样,教师讲解起来,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化抽象为具体。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的特点来看:一方面是思维内化过程,也就是学习获取知识过程;另一方面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即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利用投影,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的认识,显得有些茫然,有的学生把圆锥的“母线”当成了圆锥的高,有的虽然指出了圆锥的高就是“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可总让人感到明心不明口。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加形象、清晰地看到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学生可以说是茅塞顿开,全面认识了“圆锥的高”及“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是传统数学教学向前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

上一篇:员工成长进步奖颁奖词下一篇:庆阳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命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