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2024-05-15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精选6篇)

篇1: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于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会先进。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领导和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式教育依然我行我素。

二、上公开课、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三、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四、制作课件即备课。

制作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在课件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五、教学中以视听代替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广东潮州市城西中学    冯庆辉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诚然,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给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被过分抬高,凡公开课必言多媒体,好像不使用多媒体便跟不上形势,不少观摩课也皆以此为首要条件,不用多媒体便没有“档次”,便与优奖无缘;有的以 CAI 课件代替教师课堂教学,盲目追求“多媒体”,没有摆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没有分析语文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出现了不少误区,这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误区之一:  活跃的师生情感交流变成了呆板、枯躁的“人机对话”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 的语言、神态、动作、甚至笔迹往往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观现在不少多媒体教学的课堂,CAI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单一,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银幕的“人机对话”。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课堂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不能进行恰当的板书,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教师变成放映员。这样的课堂怎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怎能使学生的品德受到熏陶?

误区之二:  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固定的机械程式

CAI 的制作都是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步骤,再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起来,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改动的。教师 的教学过程就只能按程式一步步进行演示,即使教师对某些内容可适当调整,但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由电脑所控制,教师不可能随机应变。实际上,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并不是机器和工件,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固定的教学程式不仅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于很好地甚至超常地发挥,一旦遇上特殊情况(如机器故障、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等)往往会使教学过程难以继续进行,教学任务难以正常完成。另外,教师 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和答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课堂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对虽正确但与课件里不吻合的甚至很有创意的、比原先设计的更好的答案只能忍痛割爱,采用自己的标准答案,这样长此下去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误区之三:  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变成单一的图画

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总是要将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制作成图片让学生欣赏,美其名曰“形象地理解”。实际上文学欣赏的过程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艺术形象的创造也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陶冶读者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成简单的图画、照片,欣赏者一目了然,那么多美的艺术形象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犹如一杯白开水。文学欣赏又具有其差异性,一切文学作品,特是内涵特别丰富与复杂的作品的阐释与理解,必然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并且永无止境的,绝不是单一的,凝固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况且教师提供的图像还不一定能正确体现作品的内容。用一览无余的画面绝对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采的艺术创造,反而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更使学生失去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失去了“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文学欣赏的“共鸣”。

误区之四:  创造性的劳动变成机械的制作过程

由于当前语文科现成的课件很少,资料库也并不健全和普及,且大多数教师对于课件制作及电脑操作仍不甚熟练,准备一个课件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因而不可能深入钻研教材,分析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法,本末倒置,抑制了教师 创造性。另外,由于用播放录音机代替教师的范读、电脑打字代替教师的板书,使教师朗读能力、书写能力等基本功未能得以发挥,其负面影响会造成青年教师轻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语文教学失去其独具的魅力。

误区之五:  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电脑艺术的演示厅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便将大量的资料揉合在一个课件中,课堂上便不厌其烦地将大量的资料传递给学生,这从正面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资料使他们目不暇接,有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过幕,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还未抄下来就一闪而过,不少多媒体课堂常出现学生的笔记不完整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制作课件的软件如Powerpoint、Aothware、 3DMAX越来越完善,素材越来越多,再加上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也参与课件的开发,不少课件便出现背景、装饰图案五彩缤纷,不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整个课件,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严重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学生表面看似兴趣盎然,课堂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教学的效果甚微。

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传统的课本加粉笔是时代的必然,然而它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其“辅助”作用,正确运用于课堂教学。如果喧宾夺主,把课堂变成毫无生机的“人机对话”,或为追求时尚,借此来哗众取宠,装点门面,或以此来掩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等,将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失去其积极的意义。

篇3: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使用的媒体信息越多越好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所以, 无论计算机的功能多么完备, 它仍然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的教师刚接触多媒体教学不久, 对多媒体信息存在新鲜感、崇拜感, 认为流行的东西越多越好。在教学中, 只想增加信息量, 拓宽知识面, 整堂课大量采用多媒体课件, 成了典型的电脑“满堂灌”。教师成了机械的电脑操作者, 走入了“使用多媒体信息越多越好的误区”。如在学习“动物或人体的生理结构”时, 用具体的实物及其有关模型对其内部结构逐一加以剖析, 比单纯用多媒体效果要好得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信息应该恰当地为教学服务, 不能为使用而使用。

误区二:在课件中大量使用伴声、图像、动画、视频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传递信息为其主要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往往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并用, 综合信息量过大, 使得一节课上热闹非凡, 课堂成了展览会。虽然有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记忆, 但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素材会使学生注意力停留在一些并不重要的素材之上, 反而不理会所学知识。因此, 在使用素材时尽量少用或不用不能合理表现教学内容的素材,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效果。

误区三: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媒体

从电教发展的历史看, 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幻灯机、投影仪等多媒体并没有因录像机、计算机的出现而被淘汰, 而是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也不例外, 美国学校计算机普及率几乎达100%, 但也仍在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等各种教学媒体。从教学需求的角度看, 电教硬件的发展并不是要用一种产品去替代另一种产品。各种媒体各有所长, 并非可以互相替代。正如交通运输工具一样, 飞机的速度最快, 但它不能替代火车、汽车、轮船, 而是这几种交通工具并存, 人们各取所需。电教硬件发展的道理是一样的。再次, 计算机尚未在一些偏僻乡村学校普及的今天, 其他媒体的使用还是应该可以肯定的。多种媒体共存, 合理使用电教媒体, 恰当地辅助生物教学, 当前还是应该积极倡导的。

误区四:多媒体教学替代教师教学

目前, 许多多媒体课件, 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匹配的解说与分析。有的教师认为, 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 只要采取了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迎刃而解。整节课就点点鼠标, 讲几句串词就算完事, 学生整节课就像看电影一样, 教师成了“放映员”, 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 学生成了“观众”, 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其实,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始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 进行学习引导和学习监督, 并且要对课件进行评鉴、解释。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是“辅助”教学, 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不能让“电脑老师”代替自己, 教师仍要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误区五:多媒体辅助教学代替板书内容

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 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 使学生思维与教师传授保持高度一致, 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相反, 只是一味套用多媒体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 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习积极性。如:在我校举行的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中, 几乎所有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其中就有不少多媒体内容代替了板书内容。这样做虽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但是, 出现在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 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 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

误区六: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 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多媒体模拟实验, 演示性和直观性都很强, 但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当然, 对于一些耗时太多、花费过高、在实验室中无法完成的实验, 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实验、豌豆的杂交实验等, 用多媒体模拟倒是很可取的。

总之,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的教学方式的, 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最忌该用而不用, 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 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 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优化课堂教学, 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越来越融入到生物教学之中。当然, 这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但随着在教学中广泛使用, 某些方面也陷入到一些误区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 要认知“辅助”含义, 分清主次, 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恰到好处。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生物学,误区

参考文献

[1]赵冬梅, 孙文俊.生物学实验中的不良现象与对策[J].中学生物学教学, 2005 (4) .

篇4: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近年来,本人也听了不少这样的课,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其中很多地方是值得学习的,但也发现少数教师使用不当,走进了某些误区,从而造成了一些“美丽的缺憾”。

第一,课件制作内容过于直观,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课件展示的。汉语言内涵极其丰富深厚,如果简单地把一篇文章的内容作直接的画面展示,学生的确能感受到画面的优美或有趣等,但这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缺少了对语言的揣摩及想象的乐趣。更何况,有时学生领悟到的内容要比画面展示的丰富得多,尤其是意蕴深远的诗歌和一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一节语文课上,授课内容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这位教师展示的画面为“碧绿的江水,红红的花朵,红红的太阳,江边有几棵绿树”,配乐为《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这种展示对学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仔细想来,这两句诗之所以流传千古,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景物优美、色彩绚丽,这与其语言富含韵味、节奏和谐,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怕是分不开的,这些平常的江南景物中实际蕴含着诗人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如果学生体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收获也只能是浅层次的,仅仅只停留在感官的愉悦上而已。语言这东西很多时候往往是需要学生用心去揣摩品味的,需要读者去想象,去挖掘其内在的韵味和美好,才能感悟到个中的妙处。过于直观的媒体呈现有时恰恰会扼杀了学生宝贵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培养了由此而决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语文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第二,课件内容使学生觉得“有趣”,但却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许多教师都深切地明白这一道理,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声、光、色、形、动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些教师设计的课件一味注重有趣而忽略了文本自身的内容,甚至于展示的仅仅是文章的细枝末节,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在暂时好奇心的驱动下,临时也会产生一些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趣就会消失,而语文学习需要持久的兴趣,需要学生对语言学科深层次的领悟,而并非浅层次的“有趣”。浅层次的“有趣”往往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第三,计算机只起到黑板或投影仪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语文课,教者虽然也使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但课件内容极其简单,比如展示板书步骤、字词练习、课堂思考的几个问题等(稍复杂一点的课前来点音乐,但不是整堂课的重点)。以上这些内容,用最普通的投影仪完全可以做到,而且速度丝毫不比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来得慢,如果再加上制作简单省时省力这一优点,那用投影片似乎更为合适。一堂好的多媒体语文课,既可以用图文并茂的画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渲染营造优美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可以用优美动听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用有趣的动画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此等等,这些是投影仪或黑板所无法替代的,可是在很多时候,多媒体辅助教学却可悲地充当了“投影仪”或“小黑板”的角色,实在让人痛心。

篇5: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然而,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或是使用都还存在着误区,其主要表现为:

亦步亦趋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粉笔加黑板式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但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发达,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可在实践中,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却常常异位,如一位老师所制作的《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多媒体课件,从组织教学到课堂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个细节都有与画面相匹配的解说与分析,上课时老师只是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完事了。整堂课亦步亦趋地跟着课件走,教师手脚被束缚,学生思维被框定。

越俎代庖 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而课堂上,教师常越俎代庖,急于使用课件,直化语言,替代学生的感悟。如《九寨沟》一文描绘的迷人景象,凭借文字,不同的.学生会重构出不同的具体化形态。正如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所说:“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不同便会不同。甚至同一读者的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不同。”可我们的老师呢?常常是每教一段,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景物的照片,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

画蛇添足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一些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轻重失度 课堂教学是40分钟的艺术,就如一首歌,要讲究起承转合。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好课堂教学的氛围。可教学中,由于媒体使用时机把握得不当,常出现轻重失度的现象。如一位老师制作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课件,在课前学生目睹了“送总理”的电影片断,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学到第二部分,再用这

篇6: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天祝县城关小学 董红梅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效果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能成为我们教书匠一个新的课题。总结几年来的直接经验,观察同行们使用的效果,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中存在一些误区,对此我有一些浅显的感受。

一、热衷于形式上的热闹,掩盖教学的主体目标

多媒体课件与“黑板+粉笔”的教学相比,一个最突出的特色,莫过于能用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等多种强烈的感观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巩固学生的记忆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在课件中加入合适的图像、音乐是常用的手法,固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却刻意装饰,追求美感动感。一堂课,装饰精美的课题、标题,要展示的重点难点、公式定律,接连不断的动画,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我们应注重的教学目标,却被这些精美的装饰所掩盖。我们本想传授的知识或方法,却远不及这些动人场景留下的印象深刻。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这些精美的装饰的确吸引人,但却忽略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实际上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认为,每堂课,课件应以一种背景颜色为主,尽量点缀少量的其它颜色。插图和动画,应少而精。

二、喧课件之宾,而夺教学之主

多媒体课件,现阶段仍然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我们不难看到,很多老师都想以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和粉笔,这种试图以多媒体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想法,应该是不宜提倡的。

例如我教学的《美丽的武夷山》一课,这是一篇散文,文中用优美的语言表现了武夷山风光的美,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比较抽象,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最后再配合简明的板书来总结全文。如果只让学生观看美丽的图片,那岂不是成了欣赏山水片了吗?学生怎么可能领略其中的感情呢?还如我听过我的同事们上过的《理想的风筝》、《珍珠鸟》等,都是把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真正的主角仍然是师生的交流。

三、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课本

随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许多老师都绞尽脑汁地变换花样,力图制作的课件与众不同,富有新意,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了课本。在一节课的课件中,包括课题、课文内容、重难点、课后思考题、插图等都被搬上了大屏幕,学生的眼睛盯着屏幕看,课本倒成了一个辅助品。其实,越是现代的,传统的东西越不能丢。一堂课,学生的听、说、读、写、圈、点、勾、画,这些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是为了学生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

四、为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

教师们往往精心策划,使一个课件的内容恰好能用40分钟,通常都把时间计算得很准,上课时,力求恰到好处地把课件用完。这就是所谓的一课一件。在现有的条件下,课件也只有在公开课、评优课、观摩课、实验课中使用,其余大多数时间仍然是在教室里进行着传统方式的灌输。教师们制作课件,本来认为这节课的某一环节,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其效果会比较好,不得不因此而做了一整节课的课件。由于职业习惯,教师们制作课件,总是力求完整,常常将一节课的几项内容,凑合做在一个完整的课件中,然后作上开头结尾标志,写上作者的名字,最后顺序播放。很多教师花费了不少精力作好的课件,用了一节课后,就被蒙上面纱,藏在黑暗的角落里,上好的资源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

因此,我觉得当我们遇到一篇好课文或一篇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课文,我们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教学,形象直观的感悟总比凭空想象的好吧!

五、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课件制作的出发点,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就有必要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课件的制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应该以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情境的创设、目标的体现和课堂的组织为重点,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对话、提供学习资源为目的。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我们还应该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很多老师偶尔制作一两个课件,要花费很多天时间,要是常常制作这样的课件,那么麻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制作课件时,应该尽可能地简化操作,降低课件容量。

上一篇:工伤医疗期及待遇常见24个问题下一篇:国家基金预算编制填报内容及报销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