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以《文件管理》为例

2024-05-14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以《文件管理》为例(精选6篇)

篇1: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以《文件管理》为例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以《文件管理》为例

作者/胡源

【摘要】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计算机教学方法对中职师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本文就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教学方法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在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遵守基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应更新换代,在教学中更应体现人机互动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文件意识,内化学生的信息道德规范。

就目前中职生来看,多数学生表现为学习困难,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往往容易沉浸于自己的兴趣之中。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差异较大。高一的学生刚接触软件使用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这些新生刚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多数学生都有兴奋、好玩的心理,甚至以为上计算机课就是上网、玩游戏、聊QQ等,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增多.这让不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下降,感觉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不高。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设定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操作的教学环境以计算机机房为主,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模仿教师对计算机进行操作,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有较高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考虑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性学习,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学习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上找到自信。另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下面我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中的第2章第2节《文件管理》为例,谈谈我对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了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导入了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主要是为了便于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重点,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

首先,设定教学目标。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总是从教学目标开始的,它是有效教学的起点。根据计算机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并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认真的态度等:

(2) 知识目标:学会在资源管理器中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方法。

(3) 能力目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索发现能力等。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对教材的分析,针对信息技术的特点,首先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分组讨论、探索发现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运用知识点逐步突破重难点,最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设计理念:努力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力求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理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以下教学方法。

l复习导入法

复习前面知识,为新课讲解打下基础:我设计了的问题是:(1)如何打开资源管理器?2、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这两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新知识里面有新建文件和文件夹,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为文件和文件夹命名,很显然,明确文件和文件命名规则能够为新知识的讲解打下基础。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让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锻炼。

2案例教学法

为学生提供有关实例,让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新建文件和文件夹时,我让学生分析在计算机中的哪些位置可以新建文件和文件夹,并在计算机上完成任务。3任务驱动法

明确本节课中包含的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首先,告诉学生能够完成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与复制的方法有四种,教师可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自己完成另外两种操作方法,通过边讲授边演示,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并提示学生观察移动和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粘贴完成之后有何区别,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4情感交流法

我讲授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与复制时,向学生提出”如果说没有源文件,还能完成移动与复制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当学生通过Ctr-I+C、Ctr-I+V,完成任务时,我再次提问:这样的操作简单吗,人生也能通过通过Ctr-I+C,Ctr-I+V来完成吗,没有努力,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能够完成人生目标吗。

我在讲授删除或恢复文件和文件夹时,文件和文件夹被误删了,可以去回收站找回来,就像你们一样,允许你们犯错,也有机会让你们改正错误。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但是,如果是犯了严重的错误,譬如触犯了刑法,就像是清空了回收站,再也回不去了,你的人生轨迹也会由此发生改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5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发挥自身能力,让他们获得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自主学习法可以有效避免把学生当作灌输对象,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会有针对本节本单元的难点和重点安排学生自学,给学生提供相应内容的思考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理解,以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空间和条件,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复制与粘贴的区别时,可以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思考,再通过上机操作,找出复制与粘贴的区别。再譬如如何设置家庭组,实现网络文件的共享,可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大胆尝试。通过这种教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探索、领悟、发现的习惯,并促进他们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自学能力可谓”授人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而言之,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知识面广,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发展和创新的机遇。作为计算机教师就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篇2: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以《文件管理》为例

模 式 初 探

姓名:刘雪宏

电话:*** 固定电话:0467—2329375 电子邮箱:lxhlxh8888@163.com 单位: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课堂教学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班级“齐步走”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注重个性发展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教学发展的趋势,更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分层教学 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来说,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地域、生源的差异,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接触电脑的机会多与少,以及学生个体水平的参层不齐,造成了一个班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悬殊,这些差异使学生的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使得教师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齐步走”的方式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次教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人根据任务驱动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步了解分层对象,对学生暗中实施分层

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刚入学的现状是有的学生是“电脑迷”“小专家”,有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的学生则是一无所知,连Windows基础操作都不会,一切从零开始。基于此种现状,我特地为他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的表格,目的是对班内的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表格内容包括:你有哪方面特长?你喜欢计算机吗?为什么?你学过计算机吗?你在计算机哪一方面有特长?参加过计算机兴趣班或校外辅导班吗?家里有电脑吗?会在电脑上进行上网并进行一些基本的网上操作吗?„„然后归类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第一节课我并没有急于讲授课本内容,而让每位学生连用两节课的时间,利用计算机软件自由完成一个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可以用Windows画笔画一幅画、可以用Word制作的一篇文档或用Excel制作一份表格等等。再经过两周的新课讲授,对上传的作业情况作以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然后教师根据这两个分层依据在心目中将学生分为基础好的、一般的和基础差的,最后根据计算机室微机分组情况,将分好层的学生分别对应在A组、B组、C组,这样教师一进教室看见学生便能清楚地了解学生计算机的基础层次。

二、教学的分层

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分层。要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目标。

(一)授课上的分层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示,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C层学生努力完成基础目标;B层学生完成提 3

高目标;A层学生完成拓展目标。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稳扎稳打,促使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操作,多给他们训练的机会,耐心辅导,使他们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不应该满足基础知识的掌握,这部分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幅动性的,最有可开发性,教师应该重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开发他们的自觉学习的能力;对A层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当巧妙设计,在完成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涉及课程目标体系外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并让他们这部分人去带动B层学生的学生,这样就会一举两得,既开发了A层学生也提升了B层学生。例如,在讲解Photoshop图形设计课程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在利用“Photoshop合成图像”单元教学时,面向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提出“模仿教材例子制作一个简单图片效果”的基础目标,面向B层学生提出“能够利用Photoshop自由创意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图片效果”的提高目标,而面向学习较有余力的A层次的学生,则提出让他们“制作出一幅有针对性的产品广告的宣传图片”的拓展目标。

(二)备课上的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从而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我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设计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如在“文字编

辑与排版”教学单元中,先进行任务驱动,再让A层的学生去自学,自主探究,第B、C层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再进行练习。然后,要重点指导第C层的学生如何在文章的设置中,设计出美观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插入漂亮的图片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的兴趣。而对第A、B层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以上方法的基础上,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创意的文字排版的作品来。

(三)操作练习上的分层

计算机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大部分比重。可见,操作练习在我们计算机课堂上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老师在课前设计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学生刚刚入校,对电脑基础知识还掌握不深的情况下,我在讲解Windows基础知识操作时,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右击)后,我把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分为两层,基础层和提高层,并结合学生最感兴趣的电脑自带小游戏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如基础层让学生练习“纸牌”游戏;在完成基础层的要求后再让学生玩“空当接龙”游戏,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右击)的不同层面。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高只,而且学得又快又好,更可以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四)学习小组分层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更应该开展大量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校的机房虽然不像其他的一些学校是几人圆桌电脑,可机子还是按组分排摆放的,每六个人一排,每一排或者两排安排同一个层次的学生。比如,我在讲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时,按照课前已分好的层次小组,在进行项目实践操作中,先让A、B、C三层的小组各自的成员合作讨论项目如何完成,然后小组成员再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上机的实施,最后把完成的作品,上传到教师机上展示给全班的同学,每一小组成员再选派一名代表讲解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构思,全班同学进行点评。

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协调,能够在相似的水平层面上进一步提高,对一些基础操作的内容,可适当抽高层次的学生当“小老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

三、教学评价的分层

依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便十分重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善于运用表扬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才能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当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标准。在评价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完成要求较高的操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向学生提出更高的案例拓展要求;对于B层学生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如回答的不完整、不准确,操作完成得不够完善,还是应及时激励、鼓励,如他们一旦完成较难的问题或操作,要加倍鼓励,给他们以学习上的信心,也是为了激发他们更加努力的信心;

对于学习较困难的C层学生在评价上,我并不挖苦、也不讽刺,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积极的因素,给予肯定,从而更加促进他们树立自信心。

篇3: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以《文件管理》为例

一、树立自身威信,力求以德服人

担任班主任时,笔者最信奉的一句话便是“亲其师而信其道”。如今身为段长,与教师们的关系虽非师生关系,但笔者依然坚信,在先“亲”后“信”这点上两者是相通的。要成为教师心中的好段长,在他们心中树立威信,首先应该做的便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

一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好表率。首先是坚持原则,以身作则,言而有信。任职以来,笔者严格把好考勤这一关,自己从未因私事请过假,答应别人的事从未食过言,在级段之间有利益冲突时,总能以学校大局为重,决不斤斤计较,并以此劝诫班主任在各班利益相冲突时也能胸怀大局。其次是坚持每天读书读报,收集各种信息,学习先进理念,扩充新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努力做一个学习型段长,以带动本段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型教师。

另一方面,笔者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笔者坚信教师是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只有依靠他们才能把工作做好。基于这种认识,所以笔者素来给他们足够的尊重,言谈举止谨慎有度,从不把自己凌驾于他们之上。对待他们工作中的些许不足,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予宽容、提供帮助。每每与班主任交流,笔者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介绍给他们,这常常使处于困惑中的班主任释然开怀,也让几位年轻的班主任少走了许多弯路。正因如此,段里的教师每当在工作中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总能主动地找笔者商量,以求圆满地解决问题。工作之余,笔者还积极动员教师自愿集资,购音响、买碟片,参加文体活动,从而丰富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努力,笔者觉得自己与本段教师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布置下去的工作也总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制定可行措施,大胆付诸实践

如今的段长不再仅仅是过去的那种“上传下达”式的角色,而是一个相对独立机构的领导,是级段的决策者和经营者。所以,笔者不但要探索如何把学校的政策方针很好地贯彻下去,而且更要探索如何在紧扣学校工作总目标的前提下形成本级段的特色,如何把本级段业已存在的以及新出现的问题逐个解决。在不懈地思考与探索中,大致形成以下三个管理特征:

1. 民主协商,集思广益

笔者坚决摒弃“我是头,我说了算”的一言堂作风,每次在拟订新措施之前,总是本着“实事求是、共同协商”的原则,鼓励人人参与,畅所欲言,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解决分歧,统一认识,共同制订可行措施。接下来的实施过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比如前段时期学校宣布了教师校内讲普通话的决定,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打破多年习惯的事,感觉挺别扭的。我们段针对此事专门召开了一次级段教师会议,会上大家共同商讨、制订措施并一致通过;会后大家互相监督,初步实现了在规定场合内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目的。

2. 有的放矢,形成特色

本学期,我们本着“学校工作总目标与级段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度管理与人本思想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这三大原则,制订了一系列具有本段特色、切实可行的措施。例如:

(1)副班主任制度。以双向选择为基础,以老青搭配为准则,为每个班主任至少配一位副班主任。这样既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又能让老教师的经验得到推广延续,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让班主任队伍呈可持续发展之势,还能在客观上形成级段教师“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2)考评加分制。对班级以及教师的考评,除依照学校既定的相关细则外,增加特殊项目加分制。如某班搞了较有意义的班会活动、文体活动,级段领导对其上交的汇报材料或整个活动本身进行审查后,可酌情为该班加分;某教师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受到校领导表扬,也能依此对其本人加分。这些加分都将计入年终考核成绩。此举一方面使考评制度更加客观具体,另一方面也大大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3)教师离岗公示制。为了在严格的考勤制度下让教师尽可能多些自由支配时间,而又避免形成自由散漫的局面,我们段实施了教师离岗公示制。即每位教师除了去教室上课以外,若离开办公室到学校允许的其他地方去,就必须事先在办公室的黑板上写上离岗公示,如“某某上午第三节、第四节在校图书馆”。这样便于教师相互监督,同时也便于寻找联系。

(4)三楼各班错时放学。由于三楼过路学生众多,楼道拥挤,学生在放学时段上下楼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故本段借鉴学校各年级错时放学的做法,规定三楼各班错时放学,再一次分解学生流量,避开高峰,大大提高了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系数。到目前为止,在此方面无任何意外发生。

(5)楼梯卫生单独考核。本段公共场地范围较广,且一楼、二楼楼梯过路学生最多,卫生保持很有难度。所以虽然每天都有专人打扫,但检查的结果经常是情况欠佳。久而久之,学生中产生了懈怠甚至埋怨情绪。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把楼梯卫生情况从过去三项竞赛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考核,占班级考核权重的30%,由级段分管领导、段长、段务组成专门的考核小组,每天对其进行经常性抽查。引起各班重视,自谋良策,使楼梯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6)增加信息反馈渠道。除了深入教师群体,倾听教师意见之外,笔者还要求教师做好详细的值周工作记录,并成立班长委员会,经常性地从书面记载和学生口中提取信息,使笔者对本级段师生情况有较为具体、真实、全面的把握。

3. 点面结合、重点突破

在对整个学期工作有了全盘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各阶段的具体情况,我们把工作分解到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突出重点,力求把问题逐个解决。例如,初期侧重的是仪容仪表教育、尊师教育、安全教育(重点是排队进餐厅和各班错时放学);中期侧重的是行为规范教育、卫生习惯教育、违纪情况整治;后期侧重的是杜绝迟到现象、推广普通话等。这样点面结合,重点突破,使整个级段工作显得有条不紊,切实有效。

三、发掘教师潜能,整合教育力量

一个级段组成后,师资配备、硬件设施都已客观分定,但教育资源可不断生成,教师潜能可不断发掘,经过科学整合后的教育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这些工作正是要靠段长去做的,对此,笔者付出了不少心血,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调适教师间的关系

不同的教师个性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工作生活中有分歧、有矛盾,甚至形成严重对立的情绪,这在整个人际交往中是很正常的事,所以调适好教师间的关系对做好级段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平时,笔者常帮教师化解矛盾,消除摩擦;在级段会议上,笔者经常强调各班教师要互相竞争、互相协作、形成合力;在一些措施的制定上笔者也煞费苦心。例如:值周教师的搭配是男女组合,为的是使其发挥各自的性别优势,共同合作,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更方便对男女学生实行针对性管理;值周教师的职责是管理全体学生,班主任要教育本班学生切实做到“对值周教师绝对服从”,这样就基本上就能收到“二人操心,众人放心”的效果。

2. 创造机会,挖掘教师潜能

在这点上笔者觉得最值得一提的是任用某某老师为段务一事。虽然他过去成绩平平,表现一般,心态也一度消极。但笔者相信:年轻和觉醒就是力量,于是笔者多次主动找他谈话,鼓励他,任用他,并帮助他。如今,他已是一个积极向上、称职能干的段务,分管本段三项活动竞赛、学生违纪处理、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3. 发挥教师个人优势,促成优势共享

平时笔者非常注意捕捉本段教师身上的亮点,并将其大力宣传,鼓励其他教师向其学习讨教,努力把教师个人优势扩大成为本段教师的共同优势。如施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胡老师的太极拳、舞蹈,现在都是教师们争相学习的方面。

除内挖潜力外,笔者还鼓励本段教师外借实力,把外段教师或领导请进来开讲座、作指导。前些日子,施老师班就邀请张老师开了一次心理健康讲座,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都大有裨益。

四、创造教育良机,拓宽管理途径

篇4: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主要依靠语言讲授,枯燥的课堂学习内容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在教师传授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进行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没有发挥自己思维的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属于生搬硬套。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对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有限制作用。

(二)照本宣科,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发展

传统计算机教学,教师按照教材的安排顺序进行讲解,从计算机的发展史开始讲解,枯燥的教学环境和较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产生不了兴趣。在进行计算机编程的学习时,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对于这些知识很难理解,让他们失去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提高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逐渐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兴趣,促使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一)编写校本教材,因材施教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很快,旧的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很多知识过度老化,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的知识没有用。所以,为了使中职学生与社会接轨,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使他们学到最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在走入社会之后拥有一技之长。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职学校区别于普通中学的最本质的方面就是为社会输送人才,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获得较高的能力,就要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应用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都想尽快完成,促使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分析任务要求,最终使任务获得圆满完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地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地主动吸收。

(三)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进行的教学模式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来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思维获得启发,学习效率不断增强,使学生的能力获得主动性的发展。

(四)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中不能实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建立校园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学习和操作的平台。计算机课堂的理论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理解和巩固,通过开通校园资源网络,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促进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学校提供的网络可以使学生查阅知识,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些条件的创设不仅能提高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总之,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学过的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计算机实际操作和理论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边学边练,同时通过计算机操作练习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通过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来保证操作的正确性。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使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提高,增强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去建构自己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并能把知识运用在实际动手操作上,提高学生计算机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5: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以《文件管理》为例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艺术。并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管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现行的教学方法大多是课堂理论阐述为主,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树立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中职教育学生特点以及《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特有的特点,在中职教育中应该针对《管理学基础》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探索,以实现教学目标。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课堂的有效方法,让课堂成为中职教育学校学生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课堂教学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外,更要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学、模拟教学等活跃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灵活具有启发性,使学生乐学并易于接受,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由真实案例所提供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连结,希望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而《管理学基础》有关内容,包含了很多理论内容,如果纯粹讲述理论,很难起到教与学互动的效果,并且比较深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得到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协助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有如下特点:首先,实践性教学,直观形象。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探讨、分析甚至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对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属于能力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讲解《决策》这章时,在简要介绍相关基本概念、作用、程序后,引入格兰仕研发新产品的案例:我国生产微波炉这种制“热”产品的龙头企业――格兰仕集团公司,于2000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将投入20亿元巨资进入空调制冷业,其空调产品将在国庆节前后批量投放市场,并将在短时间内使空调产品成为该公司的第二主导产品:还决定将进入电冰箱行业。格兰仕公司为什么要进入空调业、电冰箱行业等两个制冷行业?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呢?这个问题可以引用当时该公司一位负责人的观点:

首先,格兰仕在微波炉市场上拥有绝对优势,但在微波炉这一单一产品上,生产规模已达1200万台,年,格兰仕很难再有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空调产品正处于成长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空调产品降价的余地很大,因而国内空调市场的需求量将变得十分巨大。

第三,由于全球变暖,过去很少用空调的地区如欧洲也开始大量使用空调。而欧洲空调生产厂家少,只能依赖进口。因此,拓展欧洲空调市场潜力很大,格兰仕有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渠道。

同时,格兰仕的微波炉产品是盈利产品,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另外有40亿元的银行授信贷款尚未动用,因而有能力对空调和电冰箱产品进行巨额投资。

在引述公司负责人基本观点后,引导和组织同学一起探索和思考:

一是当时空调和电冰箱这两个行业竞争已很激烈,格兰仕进入这两个行业能站得住脚吗?

二是该公司负责人对国内外的空调市场的预测准确吗?进入空调业能获得成功吗?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置一个阶梯,假如你是董事长,你该如何分析和决策?在每组相互交流和分析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围绕管理者如何决策这一知识点,说出本组成员的决策意见。

学生在讲述格兰仕由单一“热”进入“冷”行业可行性、必要性、收益性、风险性观点后,教师按照决策的基本要素进行综合阐述:

空调和冰箱的市场容量和前景非常广阔,人们可能会用目前空调业存在的严重的产销矛盾,国内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200万台这一事实来驳斥这一观点,但空调供过于求的根本原因不在市场容量。而在于价格的居高不下。这对以总成本领先而获取竞争优势的格兰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会;空调行业是一个没有巨头的行业,用经济学术语讲,完全竞争的空调市场远远没有形成完全充分的竞争,也就是说谁都不拥有对市场的决定权,这也是格兰仕的机会所在,这种竞争态势与垄断竞争的市场不同,而对冰箱业来说,当年国内四大冰箱生产企业(科龙、海尔、新飞、美菱)中,科龙高层变动频繁,美菱处于合资调整阶段,这对格兰仕来说均是切入的良好机会点。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堂氛围也变得轻松了。情景模拟教学法

模拟情景训练始于二战期间的英美等国军队,当时主要用于培训间谍和军官。战争结束后,企业界认识到情景模拟对企业的重大作用,因此开始引入到企业中的招聘、提拔、培训等方面。模拟情景训练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模拟性地设计出实际工作中可能面对的一些现实管理问题,然后让参加者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下处理设定的各种问题,并评价其处理方法和效果。课堂可运用的形式包括:角色扮演、沙盘模拟训练。

角色扮演:教师先通过某个理论知识点教学让学生熟悉、掌握该部分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教师是这种实践教学的引导者。教师每讲一章就运用所学内容模拟一部分,例如,在讲授协调这一管理职能时。重要内容是管理冲突的解决,就可以设计具体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让学生分别扮演“经理”和“秘书”,利用沟通技巧,如何有效地解决冲突。然后,由旁观的学生进行点评,并让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体会,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去体验知识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管理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管理理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定性预测法的德尔菲法采用了“猜粉笔头游戏”。

游戏情景设计:邀请8一lO名和1名同学分别作为参与问题调查的专家和专家调查结果的分析统计员。教师准备好一只空矿泉水瓶,里面装满若干粉笔头。游戏过程描述:①“专家”之间互相不通气,思考矿泉水瓶子里共有多少粉笔头,并将答案写在纸上;②“统计员”对专家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知识计算出中位数和平均数。

③公布中位数和平均数,请“专家”参考第一次的调查结果,再次填写调查表;④“统计员”再次统计,依次重复上述过程。

游戏原理:在以上过程重复四轮或者五轮以上后,教师倒出矿泉水瓶子里的粉笔头,数清并公布。我们通过比较每一轮分析后所得出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会发现通过专家调查后取得的数据越来越接近真实数据。上述模拟了德尔菲法的调查过程。德尔菲法的过程较为复杂,仅仅通过抽象的概念讲解很难使学生深刻理解。通过做这个游戏,该知识点变得生动具体了。

二、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相接轨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过去的管理学教学基本停留在理论知识灌输,且主要是在学校课堂上完成,很少或很难有效地运用理论研究企业实际问题。要解决学与用的矛盾,最好办法是管理教学与企业联姻,加强与企业台作,把企业作为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把课堂疑问和课程知识点以及难题,在企业具体环节和流程中寻找答案,使企业岗位成为管理学“第二课堂”。为做到这点,在安排《管理学基础》教学的同时。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短期见习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让理论知识和生产管理实际实现“无缝接轨”。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受作为一个企业员工应具备的素质训练。同时,可以选派骨干教师下厂学习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管理活动有机结合。

三、教学过程纲举目张

《管理学基础》教学中要注意体现中职教育特点,不要花过多时间去讲述管理理论的背景、理论的过程和方法,在知识“点”上多引导,只需让学生了解各种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简单过程就可以了。避免将有限的课时平均分配,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没有突出重点,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管理学的内容框架和发展演变主线,结合环境变化从社会经济背景的角度构建宏观的理论脉络,重点讲清管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管理学原理在企业实际中的应用。

教师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精简、重组、活用现用教材,抓住管理学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最主要、最本质的基础性知识,灵活处理教材,有所讲、有所不讲、力求管理课教学适应学生现状并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法改革。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不高,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中需精心备课,注重以案论理,大量采用古今中外、说服力强的案例,旁征博引,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地讲解、启发。辅以问答式、讲座式、设问式、辩论式等教法,避免从理论到理论、注入式、填鸭式教法,以实现“解惑”和培养能力的课程目标。

篇6: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以《文件管理》为例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改革

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所以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还要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教师比较依赖,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 教师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定要把握好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1 计算机技能课的培养目标

对于各类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 教育部都有统一的规定, 并且颁布了相关文件。意在培养能够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是以这一职业院校所需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力求培养出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较强的专业人才。中等职业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几大类, 比如办公软件应用, 平面设计, 网页制作等, 而这些专业主要是依靠几大软件来实现的, 比如office软件, photoshop软件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们安排足够的课时去进行上机操作, 并通过练习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软件,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课就是要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运用那些软件并且利用他们做出自己的作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所以在技能课的教学中, 要把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看得同等重要。

2 计算机技能教学的几种方法

2.1 程序训练法

中职学校职业技能操作具有时序性, 技能训练的内容又比较系统, 如果可以把这些训练内容放在一起编制成一个训练程序, 并且按照程序去组织相应的训练活动, 这样可以科学的控制训练的过程, 程序训练法还可以细分, 大致有5类分别是, 分解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等, 对于分解训练法而言, 就是要把一个比较完整的技能分成若干个小部分, 然后针对每部分进行训练。分解训练法可以让我们更加集中精力去完成训练的任务, 还可以对一些主要技能进行加强训练, 从而提高训练的效果。完整训练法是指整个训练的过程不分环节, 完整的进行训练。学生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间歇训练法需要严格规定多次练习时的时间间隔, 让学生们反复训练。循环训练法是最常用的训练方法, 它是把训练的内容分为几部分, 让学生们按顺序训练。

2.2 示范训练法

示范训练法要求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给学生做示范, 学生们边看边模仿。事实证明学生们要想掌握一项技能首先要明白操作要领, 然后不断的模仿练习, 最后才能熟练地应用。学生们在观察教师表演的过程中, 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并从中领悟到操作的要领, 经过模仿与练习才能学会。要想学会必须要经过许多次的练习才能实现, 但是要想达到熟练地程度, 还需要多加练习, 直到可以正确自如的操作。

2.3 引导提示训练法

引导提示训练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时, 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与此类方法比较相近的还有任务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等。

2.4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需要利用一些手段把训练的内容与职业要素联系起来, 这种方法比较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

3 中职学校技能课教学方法现状

在如东一职, 技能课的多元教学方法中主要是讲授法, 讲授加演示, 讲授、演示加练习等。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听课程主要是课堂上课以及一些公开课等, 主要是教师讲授或者进行一些案例分析等。如果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般是采用讲授加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们学生们没有练习的机会。学生们要想练习需要等到上机课时才可以。此外还可以采用讲授、演示加练习的方法, 让部分学生进行示范。上机课一般就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教师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们去练习, 还有就是边授课边练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们学习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计算机技能课的教学中, 理论课一般都是在教室授课, 但是这样的授课效果并不是很好, 学校一般会要求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但是大多数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次数比较少, 还是以课堂授课为主。

某些老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并没有设想的那么好, 学生们也不容易管理。学校里配有演示教学设备, 可以方便教学。但是许多教师虽然在配有演示设备的机房上课。但是却很少使用它, 并且有些课程使用演示设备会达到很好地效果, 但是教师却依旧使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是由于教师平常的教学任务比较重, 用于备课, 准备课件的时间并不充足, 从而导致演示设备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采用机房演示教学使学生们往往不能够集中精神听讲。很少学生能够认真听讲更不要说听懂老师讲的知识了, 他们对老师比较依赖, 希望老师能够手把手的教他们, 由此看来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所以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4 教学方法改革, 实现多元教学方法

4.1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 当老师们面对这些学生时, 教学过程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计算机的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有句话说的好,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们对某一事物有兴趣才会愿意去学习, 才有学习的动力, 这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比如教师在第一次上计算机课时, 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而不能上来就给学生们讲计算机的诞生以及发展等。学生们往往会觉得这些内容比较枯燥从而不愿意去听, 这样就起到了反作用。学生们在第一节课就没有树立起对计算机的兴趣, 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 所以教师在授课时, 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们感到计算机的强大作用, 使用他们的一些功能, 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播放一些视频或者处理图片等等, 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中职学校的阶段是学生们树立人生观, 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 但是职校学生的素质不尽相同, 文化差异也比较大, 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此外, 有些学生自律能力比较差影响了课堂纪律。从而使教师的授课不顺利。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们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 并且端正好自己的学习态度, 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观。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文化水平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细细斟酎, 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好。此外, 教师也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堂作业, 督促学生学习。

4.3 精讲多练

计算机课程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们在授课时不一定要用整节课的时间来讲理论, 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们觉得很枯燥, 不容易接受。并且现在的教材设计的都比较合理, 不仅有文字还有图文介绍, 学生们一般自己都能看懂。所以教师只需要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就可以了, 在这过程中也可以结合网络手段。至于那些简单的内容, 学生们自学就可以了, 又不懂得地方再想老师请教, 这样的做法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 结束语

计算机技能课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更要注重实际的操作。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多种方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艺腾, 苏凤梅.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改革建议[J].河南科技, 2013 (9) :62-63.

[2]曾岩.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0 (21) :48-49.

上一篇:怀念父亲文章下一篇: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