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

2024-05-14

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通用7篇)

篇1: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

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持续整治公职人员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问题,根据县纪委《印发〈关于开展“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公款送礼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关于开展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的通知》(X纪发〔2020〕39号)文件要求,决定在全局开展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现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开展“回头看”范围

1.局机关各股室及基层各单位的工作人员。

2.上述单位中2017年1月1日以后离职、退休人员。

二、开展“回头看”内容

1.违规经商办企业;

2.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3.违规在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中兼职,或者经批准兼职但获取薪酬、奖金、津贴等额外利益;

3.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的经营活动谋取利益;

4.公职人员离职或者退休后违规到企业任职,包括:违反有关规定接受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或者个人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活动;

5.其他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

三、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从2020年9月下旬开始,12月底前取得实质性成效并持续固化成果。

(一)动员部署(9月下旬)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部署推进落实。

2.组织专题学习。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及中央及省、市、县关于禁止党政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有关规定,使广大公职人员切实增强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二)全面排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对照中央及省、市、县关于禁止党政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全面自查,如实填写《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自查情况报告表》。

(三)整改纠正(10月15日前)

各单位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认真进行甄别,对违规问题,督促有关人员整改纠正,由单位统一填报《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自查自纠情况汇总表》。对于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从事营利活动的,进一步规范报备程序;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移送纪检监察机构依规依纪处理。

(四)建立长效机制(12月底前)

建立健全防范公职人员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长效化制度机制,着力破解“亦官亦商”等深层次问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四、开展“回头看”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制订工作方案并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各方面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

党组成员、副局长

党组成员

党组成员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严格查处问题。

县林业局举报电话:XX。要求强化宣传引导,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违规违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问题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对主动向组织汇报问题并能积极纠正的,视情可减轻或免于处理,对隐瞒问题或拒不纠正的从严从重处理。

(三)压紧夯实责任。

对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走过场、敷衍塞责、落实不力,导致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问题禁而不绝的,将依规依纪追究问责。

10月15日前,各单位将《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自查情况报告表》和《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自查自纠情况汇总表》送局监察室。

附件1:

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自查情况报告表

填报人:

填报时间:2020年

序号

从事营利活动情况

备注

注:此表由局属各单位公职人员填报。

附件2:

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回头看”自查自纠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时间:2020年

序号

姓名、职务

存在问题

纠正情况

备注

注:此表由各机关股室及基层单位填报,于10月15日前报局监察室。

篇2: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

活动问题的调研报告

省直监狱系统认真落实司法部、司法厅通知精神,在全系统认真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问题的专题调研。

一、近年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的清理、整顿情况

近年来,省直监狱系统虽然没有发现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但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不严、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的苗头性问题可能存在。省局党委高度重视,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各方面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遵守纪律、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特别是,近年来省局多次组织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在全系统开展清产核资、清理“小金库”、年度经济效益审计、监区行政领导离任、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审计、财经纪律大检查等,把清理、整顿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经济活动纳入检查、审计工作中。

二、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现状、突出问题的形成原因

目前,从省直监狱系统的实际情况看,尽管没有发现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的情况,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其深层次原因: 第一,思想道德防线的崩溃是导致他们走上违纪违法的根本 1

原因。长期放弃对世界观的改造和思想道德修养,政治信仰颓废,私欲膨胀,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政治上与党组织离心离德,思想上与党组织背道而驰。一些原则、制度抛弃脑后,心存侥幸,一意孤行。什么钱都敢拿敢收,最终步入犯罪。

第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厂商、供货商和建筑商唯利是图,想方设法与有生产经营实权的党员领导干部拉关系,套近乎。为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提供便利。

第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是导致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花公家的、拿公家的、办事吃请送等等这些不良风气,刺激了他们本就脆弱的灵魂,并使他们的犯罪有了丰厚的土壤。

第四,党员领导干部权利运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是导致他们犯罪的主要原因。监督的缺失致使他们的犯罪一次次得逞。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怎么报就怎么报,单位的财务成了自家的钱袋子。

第五,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利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收受商业贿赂或私设小金库,暴露出在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和缺失。

第六,惩治腐败的力度不足,使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利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从事营利活动得不到及时查处、纠正,以至心存侥幸,为所欲为。

三、预防和减少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的建议 预防和减少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预防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能

力和水平。

第一,进一步完善预防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党员民警职工支持和参与”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预防经济类职务违法犯罪工作责任,不断完善预防网络,积极构建预防经济类职务违法犯罪工作新格局。

第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党纪政纪教育、财经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坚持做到廉洁从政、严格自律。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切实把廉洁自律意识内化为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

第三,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落实监督检查活动,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结合监狱体制改革和监狱布局调整,做好经济方面监督管理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努力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的有效机制。

第四,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体系建设,扩大监督监察的权限和范围,全面发挥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和公司监事会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监督制约,有力防范贪污、贿赂和挥霍浪费等经济类职务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第五,加强交流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党员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或单位任职过久,就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重重包围。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异地交流,有利于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摆脱人情关系的束缚,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从一定程度防范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同时,注重经常了解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家庭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防范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因家庭困难而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

篇3: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及其规制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即非营利组织可以进行商业活动。例如, 《美国非营利法人示范法》第3.02条明确规定, 非营利法人具有“开展商业活动”的权利;《俄罗斯社会联合组织法》第三十六条也明确规定, 社会联合组织可以建立经济实体、公司和其他经济组织, 也可以购置财产以实施企业家活动。我国1998年开始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同年开始实施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也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但是, 对于什么是营利性经营活动, 这两个条例都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营利性经营活动”和“商业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指活动的性质, 后者是指活动的形式。“营利性经营活动”是指获得的利润在组织成员或投资人之间进行分配的经营性活动。“商业活动”是指一切通过提供某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得货币报酬的行为。营利性经营活动是商业活动的一种, 而商业活动不一定都是营利性经营活动。因此, 从原则上讲, 非营利组织进行商业活动的界限就是这种非营利性经营活动。

非营利组织进行商业活动是大势所趋。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大致可以分为收费收益、政府拨款和慈善捐赠三大类。莱斯特?M.萨拉蒙等对全球34个国家非营利部门的分析表明, 超过一半 (53%) 的公民社会组织的收入来源不是私人慈善, 而是这些组织为提供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由投资所产生的有关商业收入、会费及其他商务活动来源 (1) 。国内的非营利组织也非常注重通过商业活动来筹集资金。例如, 宋庆龄基金会和农夫山泉举办的“喝一瓶水, 捐一分钱”的活动就是典型的商业活动。近年来兴起的社会企业 (Social Enterprise) 进一步模糊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的界限。所谓社会企业, 是指通过构建巧妙的商业模式进行持续经营, 达到解决某个特定的社会问题的目的一种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方式 (2) 。

但是, 商业活动对非营利组织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进行适当的商业活动, 非营利组织可以筹集一定的资金, 扩大组织的知名度, 增强组织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政府部门的依赖, 提高组织的独立性。另一方面, 不恰当的商业活动会损害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形象, 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甚至滋生腐败。因此, 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制手段, 使商业活动称为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时又防止非营利组织在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中违背自身宗旨和公众利益, 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非营利组织商业活动的方式

非营利组织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商业活动,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贩卖物品、提供服务、设备和场地租赁、投资、项目合作、战略联盟等六种方式。

贩卖物品:非营利组织可以销售和其组织宗旨相关的物品常见的有销售该组织的徽章、纪念品、画册等, 有的福利性非营利组织销售由残障人士制作的物品。这样的贩卖活动既可以为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 又可以扩大组织的知名度, 是一种公众容易接受的商业活动方式。非营利组织也可以销售和其组织宗旨关联不大的物品,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组织义卖活动。义卖的物品虽然和非营利组织的宗旨没有必然关系, 但是义卖活动的收入必须全部用于符合该组织宗旨的活动。其它贩卖活动虽然是允许的, 但是容易引起公众在伦理上的质疑。

提供服务: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独特的服务, 从而获取一定的资金。例如, 环境保护类的组织可以组织环保夏令营活动, 文化和体育类组织可以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由于存在市场竞争, 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和自身的活动领域有较强的关系, 公众对此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设备或场地租赁:对于一些拥有特殊设备和场所的非营利组织, 可以通过把设备和场地租赁给商业组织使用而获得一定的收入。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故宫博物院把场地租赁给娱乐公司举办演唱会。由于非营利组织所拥有的设备和场地往往具有特殊性, 其市场价格难以衡量, 因此在这样的商业活动中容易出现违规操作。而且, 公众对商业活动内容伦理判断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同样是出租场地, 在故宫举行的“三高”音乐会机会没有受到公众质疑, 但是把故宫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建福宫作为私人会所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投资:非营利组织可以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或者设立营利性的企业。基金会和慈善组织获得的捐款必须优先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 但是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商业投资设立营利性的商业机构, 或者和其它企业共同设立营利性的商业机构。基金会为了使拥有的基金得以保值和增值, 可以在遵守安全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商业投资。

项目合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可以在具体的项目运作中开展合作, 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分别提供自身的一部分资源是项目得以实施, 项目的收益在组织之间进行分配。例如, 美国医药协会 (AMA) 曾经和经营保健产品的阳光公司进行项目合作。阳光公司在某些产品的包装里卖弄附上AMA的报检资料, 并在这些包装上印上AMA的标志, 作为回报, 阳光公司从这些产品的销售收入中提取一部分作为认证费支付给AMA (3) 。

战略联盟:非营利组织可以和知名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开展长期的、多方位的合作。战略联盟是一种较为松散的、非正式契约关系。典型的例子有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可口可乐公司结成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本身并不直接涉及商业活动, 但是通过战略联盟非营利组织利用自身的社会声誉为企业的部分商业行为的正当性进行了背书, 从而得到企业在资金和项目上的资助。

二、税收规制

税收规制是规范非营利组织商业行为的第一条防线。基于非营利组织运用民间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弥补了政府在某些领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即政府失灵) ,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非营利组织都实行一定的税收上的优惠政策。这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向慈善组织和公益组织捐款的个人和企业实行税前扣除。根据2008年12月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 符合规定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可以申请获得公益性捐款税前扣除资格。2009至2010年确认的具有该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共有96家。

第二类税收优惠政策是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费收入、营业收入、利息收入等减免税收。基于大部分非营利组织同时也进行商业活动的现实, 我国的税收政策在这方面给予非营利组织的优惠很少。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首先在会计上把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分为与组织宗旨相关的商业活动和与组织宗旨不相关的商业活动。对与组织宗旨相关的商业活动政府应该给予免税政策, 对与组织宗旨不相关的商业活动应该和其它商业组织一样平等纳税。

美国的税法比较详细规定了非营利组织的相关商业活动 (Related Business Activities) 和非相关商业活动 (Unrelated Business Activities)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文件, 所谓商业活动是指任何通过贩卖商品或提供服务从而获得收入的活动。区别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是否与其宗旨相关主要依据两条标准。第一条标准是该活动是否经常举行, 如果一个活动经常举办, 据很有可能被认定为非相关商业活动;第二条标准是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的宗旨是否实质相关。即便如此, 区分相关商业活动宇非商业相关活动也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问题。例如, 一个旨在改善畜牧配种质量的免税组织在提成的基础上为其成员销售畜牧产品, 这种行为被视为与其宗旨不相关的商业活动;但是, 博物馆内开办的餐饮设施由于其能够促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更好地投入到博物馆的工作, 而且有助于来博物馆的参观者更方便地利用博物馆, 因此被视为和组织宗旨相关的商业活动 (4) 。

日本的法律也允许非营利组织从事商业活动。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分为与宗旨相关的活动和其它活动, 与宗旨相关的互动又称为非营利组织的“本业”, 包括促进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的活动, 促进社会教育的活动, 促进城镇建设的活动, 促进学术、文化、艺术和体育的活动, 环境保护活动, 灾害救助活动, 促进地区安全的活动, 促进人权与和平的活动, 促进国际交流的活动, 促进男女社会平等的活动, 促进儿童教育的活动, 促进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活动,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活动, 振兴经济发展的活动, 提高职业能力扩大就业机会的活动, 消费者保护活动, 对从事以上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联络、咨询和支援的活动等17大类。其它活动又称为非营利组织的“副业”, 即以上17大类之外的活动。

非营利组织从事与其组织宗旨无关的活动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1) 不能妨碍起组织的“本业”, “副业”的收入一般不能超过组织总收入的50%;

(2) “副业”活动的收入只能用于社会贡献活动;

(3) “本业”的会计应该与“副业”的会计分开;

(4) “副业”活动应该缴纳相关税金。

从表1可以看出, “主业”与“副业”的分类标准和纳税标准并不一致, 与宗旨相关的收益活动也需要纳税, 副业中如果是非收益活动, 也是免税的。日本税法所规定的“收益活动”涉及范围极广, 包括物品贩卖、不动产贩卖、饮食业、印刷业、出版业、通信业等33种。只要是税法所规定的33中收益事业, 无论与组织宗旨是否相关都要按规定缴纳税金。

三、政府监管

税收规制只能防止非营利组织在商业活动中滥用免税地位获取不当收益, 很难防止在诸如投资、项目合作、战略联盟等商业活动中的不当行为, 因此需要政府对非营利组织有系统的监管措施。我国现阶段对非营利组织的行政管理采取“双重管理”体制, 即由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管理, 对基金会的管理则采取“三重管理”体制, 在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之外还有中国人民银行。但是现代政府改革的方向是“政事分离”和“政社分离”, 政府部门何其所主管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人事和资金上的直接联系将被逐渐弱化。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基于这样的背景, 里贾纳.E.赫茨琳杰所提出的DADS (披露-分析-发布-惩罚) 方案 (5) 是一个可行的选择。非营利组织是一种利用公众的捐款和财政支持从事公益事业的法人组织, 其组织结构、重要项目、财务细节以及和其它组织的关系都理应向政府部门和公众公开, 接受社会的监督。这一点和上市公司非常类似。DADS方案核心就是要借鉴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办法来监管非营利组织。

DADS方案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求非营利组织进行定期的、广泛的信息披露。我国2007年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其中定期报告又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包括:公司基本情况;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公司股票、债券发行及变动情况, 期末股票、债券总额、股东总数、公司前10大股东持股情况;持股5%以上股东、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持股变动情况、年度报酬情况等。非营利组织虽然和上市公司性质不同, 但是也需要有一个强制的、统一的信息披露目录。

DADS方案的第二个环节是对这些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由于公众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分析中心, 从披露的信息中分析和评价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状况。信息分析的重点应当包括非营利组织在从事与其宗旨相关活动上的投入及其效果、非营利组织在从事与其宗旨不相关的商业活动上的投入及其正当性。

DADS方案的第三个环节是发布分析结果。信息中心可以定期发布对非营利组织公开披露信息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可以引导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方向, 评价结果较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捐赠和政府购买合同, 评价结果较差的非营利组织会失去公众的信任。

DADS方案的第四个环节是处罚。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对违规的非营利组织进行程度不同的处罚。按照违规行为的程度, 处罚的形式可以分为终止不当商业行为、罚款、停业整改、撤销非营利组织登记、强制解散等不同层次。

四、内部治理

税收规制和政府监管主要从外部对非营利组织的商业行为进行规范, 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非营利组织在进行商业活动上面临的两难困境, 加强其内部治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加强内部治理有以下四个途径。

设立监事或监事会, 强化对商业行为的内部监督。目前,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中只有基金会组织按照规定必须设立监事或监事会, 这样造成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内部缺乏相互监督和权力制衡, 尤其是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往往由会长或秘书长等少数人决定, 极容易造成不当利益输送和腐败。例如, 《捷克公益法人法》明确规定公益法人必须同时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 监事会的职责包括:

(1) 审议公益法人收支的年度资产负债表以及年度报告;

(2) 每年至少一次向理事会报告在监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3) 检查公益法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和公益法人创立书的规定 (6) 。

设立商业经理, 专职负责商业活动。对于商业活动较多的非营利组织应该设立商业经理, 专职负责商业活动和本组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例如, 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就设有商务经理 (Business Manager) 和商务伙伴财务主管 (Account ManagerBusiness Partnerships) 两种职务。前者负责澳大利亚红十字会自身的商业活动的策划、推广和运作, 后者负责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设置专职的商业经理可以使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在财务和运作上更加规范透明, 商业活动的责任更为明确, 同时也可以使非营利组织中的其他人员能够远离商业活动, 一心一意做好本组织的主业。

制定商业活动回避制度, 防止个人不当获益和利益输送。非营利组织的会长、董事会成员、以及管理人员不得参与和自身利益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商业活动。例如, 《美国非营利法人示范法》对董事的利益冲突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所谓具有利益冲突的交易活动是指法人的董事享有直接或者间接利益的与该法人之间的交易活动, 这种交易活动违背公平交易原则, 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被批准, 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违法的。对于公益法人和宗教法人, 如果是由董事会或者董事会的委员会事先投票来决定从事该交易活动, 那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该交易活动以及董事利益在投票之前已经向董事会或董事委员会公开披露;

(2) 批准该交易活动的董事善意地认为交易活动对法人是公平的 (7) 。

《俄罗斯非营利组织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也对非营利组织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做了详细规定, 有利害关系的人必须在通过关于订立契约的决议之前, 将自己的利害关系通报给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关, 或者通报给对非营利组织活动实施监督的机关 (8) 。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非营利组织开展商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组织所最求的愿景, 其通过商业活动的获益必须投入到与组织目标相关的事业中去。因此,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应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总体而言,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薪酬要低于相同规模的企业的薪酬, 社会福利也低于同级别的政府部门。但是, 随着商业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和商业活动相关的管理人员有可能获得非常高的报酬。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人员甚至有超过100万美元年薪的例子。过高的薪酬必然会引起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强烈质疑。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员应该采用岗位薪酬制、职务级别薪酬制, 不适合采取基于销售额或者利润收入的提成薪酬制。

五、伦理规制

在企业也开始积极实践社会责任的时代, 非营利组织应该以更高的伦理标准要求自己。尤其是在进行商业活动时, 应该坚持一定的伦理标准, 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在选择商业合作伙伴时, 应该以一定的伦理标准要求合作伙伴, 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时候, 也要对投资对象的商业行为进行伦理上的考量。

许多大型的非营利组织 (包括NGO组织、学校、基金会等都制定了其商业活动的伦理准则。例如,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2002年发布的《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与私营部门伙伴关系伦理准则指南》规定: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不寻求、也不接受任何直接从事武器制造或销售的公司的资助, 也不接受那些在直接从事武器制造或销售的公司中占有多数股份的企业的资助;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不寻求、也不接受任何曾经违反《国际人道法》的公司的资助, 也不接受任何不尊重国际公认的人权标准和基本劳动标准的企业的资助;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不寻求、也不接受任何生产对人体有害产品的企业的资助;国际红十字委员会那些其产品、政策或者活动引起公众强烈反对的企业给予特别警惕 (9) 。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组织宗旨要求非营利组织有不同的商业活动伦理准则。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绝大多数都还没有制定适合自身的伦理准则。2008年, 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NPO信息咨询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制定的《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准则》也没有专门针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商业活动的准则, 只是在第二条中规定:相关的交易和业务往来应当符合非营利组织的最大利益。根据现阶段公众的一般价值观, 非营利组织在进行商业活动时, 应该遵守以下四条准则。

(1) 商业活动不能和组织宗旨相矛盾。例如, 从事环境保护的非营利组织不应该接受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企业的资助以扶贫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不应该从事奢侈品买卖。

(2) 不能利用行政地位从事商业活动。我国规模较大的非营利组织基本上由政府举办, 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但是, 非营利组织如果利用这种行政级别从事商业活动, 则违背了公平交易的伦理原则。

(3) 不能从事直接或间接扩大贫富差距的商业活动。共同富裕、减少贫富差距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不能利用社会的贫富差距或者刻意凸显这种贫富差距。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出租场地进行公开的商业化演唱会能够被公众接受, 而用建福宫作为富人的私人会所却招致舆论强烈质疑的根本原因。

(4) 节俭原则。非营利组织即使从事商业活动, 也应该遵循节俭原则, 不能进行过多的广告宣传, 不能有炫耀性的成本支出。慈善宴会也要尽量减少开支, 不可开奢华之风。

六、结论

非营利组织进行商业活动是一个发展趋势, 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对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进行规制, 既要保证非营利组织能够通过商业活动获得一定的资金, 促进自身的发展, 又要防止其中的腐败、个人不当获利、违背社会一般伦理准则等问题的发生。第一条防线是税收规制, 即国家的税法应该能够明确区分非营利组织与其宗旨相关的商业活动以及与其宗旨不相关的商业活动, 对此分别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第二条防线是政府监管, 应该扩大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范围, 基于DADS (披露-分析-发布-惩罚) 方案, 制定一整套对非营利组织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管的制度措施。第三条防线是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 其商业活动应该由专人负责, 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当事人有义务披露自己与交易对象之间的关系。第四条防线是伦理规制。非营利组织应该结合自身追求的目标和社会的一般伦理准则制定合适的商业活动伦理准则, 避免引起公众的道德质疑。

参考文献

[1]莱斯特.M.萨拉蒙, S.沃加斯.索可洛斯基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M].陈一梅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p34.

[2]刘国翰.日本的社会企业[J].杭州.2010.7.

[3]J.格雷戈里.迪斯.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A].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校.非营利组织管理[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123-151.

[4]里贾纳.E.赫茨琳杰.公众对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的信任可以恢复吗?[A].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校.非营利组织管理[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p.1-26.

[5]金锦萍, 葛云松主编.外国非营利组织法译汇[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金锦萍等译.外国非营利组织法译汇 (二) [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篇4: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

关键词:非营利法人;营利活动;法律规制

一、非营利法人概述

本文认为非营利法人的非营利性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从法人存在的目的看,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也就是非营利法人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实现某种公益目的。第二,不能进行利润的分配。非营利法人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经营性行为,并获得利润,但是这些利润不得在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第三,不能将非营利法人的资产转变为私有财产。既然是非营利法人,那么他的财产就应当永远是公共财产。即使是在非营利法人解散的时候也 不能分配财产。

二、我国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一)对我国的非营利法人可否从事营利活动规定并不明确

我国现行法律对各类非营利法人是否可以从事营利活动规定并不统一。然而,在实践中,确实存在很多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的现象。由于没有法律规定,这些非营利法人在从事营利活动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不向社会公开,包括资金情况,运作情况会导致监督机关的监督失利。近年来,国家开始对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开始放宽,但是对一些行为法律规定还是很不明确。例如,以前规定,民办教育机构不得从事营利行为,后来做了修改,[1]民办教育机构可以从事营利行为,但是还是有一些限制。本文认为,对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行为进行限制并不利于非营利法人的发展,只有允许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给他一些激励措施,才利于他的发展。[2]

(二)对非营利法人可以从事营利活动的方式规定的不够具体

我国现在只有少量法律条文对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做出了规定,但是这些条文大都流于形式,规定不够具体。以《基金会管理条例》为例,法律规定基金会要以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各自资产的保值,增值,但却没有对营利活动的具体方式作出规定。到底哪种方式才算是安全,合法,有效,相关法律并没有对此作出规定。导致某些非营利法人过度的从事营利行为,影响正常的公益活动。所以,为了保证非营利法人的正常发展,很有必要作出具体规定。

(三)对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给予税收优惠

我国现在的税收立法还是没有体现出对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的特殊优惠,这样不利于保护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为了更好地保护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必须在税收上与其他活动做区别对待。而我国现在的税收立法,不仅没有对非营利法人从事与公益有关的活动和与公益无关的活动作出区分,而且还把非营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的收入及利息作为了征税对象。

三、完善我国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法律规制的建议

(一)明确规定非营利法人可以从事营利活动

本文认为,为了有效的引导和规制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必须明确规定非营利法人可以从事营利活动。如果禁止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是不现实的。我国应当对此作出附条件的许可主义模式。对大多数非营利法人作出许可其从事营利活动的规定,对某些极其特殊的非营利法人,允许其从事营利活动会影响其非营利人的性质,对此可以作出禁止的规定。允许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既有利于其自身发展,也可以减少国家对其的财政支出。其次,国家还当对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的领域作出规定,因为向一些金融领域,如果向其投入资金具有很大的风险,为了实现非营利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国家应该对此行为作出禁止规定。一定要限制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再次。国家还应当对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的规模作出一定限制,因为规模太大也不利于非营利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最后,一定要对非营利法人從事公益活动和营利活动的行为作出明确区分,不能相互混淆。[3]

(二)对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的收入进行税收优惠

对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取得的收入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做区别对待。本文认为应该采用收入来源法确定营利活动的相关性,以其收入的来源作为区别的依据。划分为与公益活动有关的营利收入和与公益活动无关的营利收入,进而对这两种收入做区别对待。这也是大多数国家划分的依据。

虽然允许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但是一定要对其从事营利活动的范围加以限制,对其可以从事的领域进行严格的规制,否则容易造成非营利法人性质的背离。允许非营利法人从事营利活动的目的是减少国家财政的支出,避免非营利法人收入的闲置和浪费,让其资金流动起来,适当的从事经营活动,可以使其收入有稳定的增加,这对于国家还是非营利法人本身都是有利无害。对于一个非营利法人必须从事营利活动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非营利法人所从事的营利活动应当在组织的公益宗旨范围之内;第二,非营利法人如果不从事营利活动就不能实现其章程规定的设立宗旨。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该非营利法人才是必须从事营利活动的。[4]

我国现在的税法上没有对非营利法人从事与公益活动有关的营利活动和与公益无关的活动作出区分,对其都一概而论,这不利于非营利法人的发展。本文认为应当对非营利法人从事与公益活动有关的收入进行减税或免税,而对其从事与公益活动无关的活动按正常的税收进行管理,这样区别对待,对非营利法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税务机关对其减税或免税,有利于促进非营利法人更多的从事与公益活动有关的营利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贾西津.对民办教育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03):47

[2] 周旭亮.非营利组织“第三次分配”的财税激励制度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06):84

[3] 于飞.论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3:32-34

篇5: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

工作人员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自查自纠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

准则》,按照局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我院及时对全体干部职工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自纠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确保活动有序开展。为做好此次清理纠正

活动,我院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具体开展。通过成立组织,明确了组织分工,确保清理纠正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严格程序,确保活动有章可循。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

会对文件精神进行学习,各科利用学习时间组织科室人员对《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了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落实责任,确保活动不留

角。

责,各

责的责

系。

计,认

查,确

第一

料,同

报,确

角。

四、严格审查、确保活动扎实开展。严格审查程序,按照

责任分工,对各分管领导审核上报的《登记表》进行严格审查,并按照管理权限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

登记表进行审定签字,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经过严格的自查自纠,中层以上干部、重要岗位科员均未

篇6: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

责任追究办法

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普通中小学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办学行为,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

第三条 违规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坚持分级负责、有错必究、违规责任与违规程度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给予调离工作岗位的行政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一)未将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的;

(二)将学校划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三)违反编制标准配备中小学教职工的;

(四)教育培训和补习机构办学不规范,造成不良影响的;(五)未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教育教学制度、内容等规定,或者违反规定要求学校开设地方课程和专题教育课的;(六)未按照规定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任意组织统一考试的,或者未按照规定组织各类考试,造成严重后果的;(七)将考试或者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依据的;

(八)下达升学任务,擅自统计、公布或者宣传升学人数、升学率、考试成绩优异者等信息的,或者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对学校、教师进行排名、奖惩的;

(九)未及时、足额、均衡安排教育经费,或者截留、挤占、挪用学费、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和教育费附加的;(十)未经省政府或者省政府授权部门批准,擅自制定或者批准教育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的;(十一)擅自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或者以学校改制为名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

(十二)向学校下达收费任务,或者违反规定向教师、学生集资的;(十三)向学校、学生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教辅资料,推销出版物、学具等用品的;

(十四)对乱收费行为不制止或者制止不力的;(十五)其他违反规定的办学行为。

第五条 普通中小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撤销教育类荣誉称号、调减招生计划、停止招生的行政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给予调离工作岗位的行政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一)公办学校违反规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二)普通高中进行文理分科或者未按照规定开展选课走班教学的;

(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通过考试等方式擅自附加条件,作为选拔新生入学或者编班依据的;

(四)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实验班的;

(五)公办普通高中举办复读班或者招收往届生插班复读的;(六)未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或者违反规定调整教学进度、提高课程难度的;

(七)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安排授课的,或者未按照规定安排师生作息时间和寒暑假期、法定节假日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的;

(九)组织或者参加未经设区的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统考、联考或者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的;

(十)擅自统计、公布或者宣传升学人数、升学率、考试成绩优异者等信息,违反规定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将学生考试成绩或者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教师、学生、班级的主要标准的;

(十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弄虚作假的;

(十二)未按照规定公示收费依据、项目和标准,未使用财政票据,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或者以各种名义收取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费用,以及代收费未按照规定与学生据实结算的;

(十三)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出版物、学具和其他用品的;(十四)对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习活动监管不严的;(十五)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出租、出让、转让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场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十六)其他违反规定的办学行为。

第六条 普通中小学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责令改正,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的行政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一)违反规定授课、布置作业的;

(二)歧视学生,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

(三)从事有偿补习活动或者动员、组织学生接受有偿补习的;

(四)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家长、学生财物或者通过其他途径牟取私利的;

(五)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组织的教师交流和支教安排的;(六)其他违反规定的办学行为。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一)干扰、阻挠对违规办学行为调查处理的;(二)打击、报复、陷害投诉人、举报人、调查人的;(三)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违规办学行为的;(四)违规办学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五)其他应当从重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

(一)有效阻止违规办学行为不良后果发生的;(二)主动改正、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的;(三)主动退还违反规定收取的财物的;(四)积极配合调查的;

(五)其他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的情形。第九条 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处理,由上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决定;对政府有关部门、普通中小学的行政处理,由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对违规办学行为责任人的行政处理,由责任人所在单位或者任免机关决定;对违规办学行为责任人的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决定。

对违规办学行为责任人的行政处理或者处分,上级主管部门有权提出建议。

对违规办学行为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决定。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普通中小学违反有关教育收费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乱收费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本办法规定的违规办学行为,有权投诉、举报。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政监察机关、普通中小学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投诉、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第十二条 违规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依法送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名投诉、举报的,应当告知其处理结果。

篇7: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保障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权力,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和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对在职教师利用学生休息时间收费补课、办班等违规违纪行为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 “有偿家教违规办班补课”是指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学科教学为内容,在夜晚、节假日、寒暑假、双休日等课余休息时间进行的校外教学,并通过教学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活动。

第二条 学校在职教师不准组织本班或本校学生在家进行收费或变相收费补课,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动员、诱导、暗示或强制所教学生参与有偿辅导。严禁教师“课堂不讲课外讲”等违反师德的行为,任何学科教师不得故意留下课堂新课内容放到课外有偿家教。严禁教师在自家、到学生家或其它场所进行有偿补课。

第三条 在职教师不得违规利用夜晚和国家法定节日、寒暑假、双休日在校内给学生补课,不准以各种名目租赁校外房屋举办“奥赛班”“提高班”“实验班”“辅导班”等收取费用。

第四条 严禁在职教师以家属名义从事有偿家教活动,违规开办以收费补课为目的的托管班、补习班、辅导班,也不得以亲友为由接受学生在家寄读。

第五条 学校教师之间不准相互介绍为对方提供家教生源,也不得为退休教师和社会其他人员介绍家教学生而从中获利。更不得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班子,在家中或在校外租用教室进行集体家教。

第六条 严格禁止学校在岗教师接受社会各科文化补习教学聘请,参与有偿文化补习活动。也不得为社会针对中小学生的补习活动提供任何便利。

第七条 在职教师如违反上述规定将给予下列处罚:

(一)对于参与者,该年年终考核不能评为合格以上等次;取消当年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评资格。

(二)对于牵头组织者,除按本条(一)款处罚外,三年内不能申报高一级职称,并给予待岗处理。

(四)对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教师应依法赔偿受害学生的经济损失。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取消直接责任教师的教师资格;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上一篇: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以《文件管理》为例下一篇:采油厂经营活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