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

2024-05-02

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共8篇)

篇1: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的通知

株政办发〔2012〕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机构:

《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十月十二日

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规范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行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管线空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地(水)下管线(含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公共监控视频、交通信号、有线电视、工业等地下管线,人防、地铁、集约管沟(廊))及其附属设施(以下简称管线)。

第三条 凡在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管线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维护、档案信息等管理活动,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成立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及信息化工程领导小

—1—

组,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住建局局长任副组长,市住建、规划、城管、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负责日常管理和具体事宜。

市住建部门负责全市管线工程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管线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市国土资源、水务、人防、环保、园林绿化、公安交通、文广新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各区人民政府指定的相关管理部门按照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管线管理工作。

第五条 管线建设和运营活动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的义务,有权对损毁、侵占、偷盗、破坏管线设施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七条 政府鼓励和支持管线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管线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推进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积极采用集约管沟(廊)和非开挖技术进行管线建设,新、改、扩建排水管线要实行雨污分流。

第八条 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对管线普查后的动态情况实行跟踪测绘,及时更新管线信息系统,保证系统数据反映现状,实现对管线工程及系统数据的动态管理。

第九条 市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管线综合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的要求,对各类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作出科学合理安排。

管线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项管线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2—

第十条 市住建局会同市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管线综合规划拟定城市道路建设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示。

管线建设单位根据城市道路建设计划,拟定本单位次年的管线建设计划报市住建局备案。

第十一条 管线建设与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道路建设单位按照规划要求预埋管线横穿道路的管道。

新建、改建、扩建管线工程,控制在规划的对应位置范围内,不得占用其他管线位置。

第十二条 各类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需综合规划,并按照下列原则实施:

(一)沿道路建设管线走向应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并与地下隐蔽工程相协调,避免交叉或互相干扰。

(二)同类管线原则上合并建设。新建道路配套管线入地,架空线路逐步进入地下。

(三)新建管线让已建成的管线;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非主要管线让主要管线;小管线让大管线;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可弯曲的管线让不宜弯曲的管线,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

(四)管线埋设深度和各类管线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以及与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的间距,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含道路挖掘)管线工程时,管线建设单位持有关批准文件,依法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规划许可证等规划审批手续。

与道路同步建设的管线工程,可与道路工程一并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管线建设单位在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时,先到市城建档案馆查询施工地段地下管线档案,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再将其提交市规划局,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管线工程开工前,管线建设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测绘

—3—

单位进行放线;放线后,才能办理规划验线手续,经市规划局检测无误后动工;管线工程覆土前,管线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备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经市规划局核实无误后,方可覆土。

管线工程的竣工测量费用,纳入管线工程造价。

第十五条 管线工程竣工三个月内,管线建设单位向市规划局申请核实,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核实证明;否则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六条 管线工程施工前,按规定向市住建局办理施工许可证。与道路同步建设的管线工程,可以与道路工程一并办理施工许可证。

管线建设单位在申办施工许可证前到市城建档案馆办理建档手续,并签订《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移交责任书》。

因管线建设需占用、挖掘道路的建设单位,向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队提交施工地段管线现状资料申请办理破占道许可手续。

第十七条 依附于道路的各种管线建设与道路建设计划相协调,与道路同步建设。确无条件同步建设的,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可以缓建管线工程,但按照规划要求预留管线管位。

不依附于道路的管线分别纳入相关项目建设计划,配套建设。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开挖敷设管线。因特殊情况需要开挖敷设管线的,按有关规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管线建设单位向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管线现状资料,并做好管线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条 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管线工程勘察、测绘、设计单位按照国家与地方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管线的勘察、测绘、设计。

管线工程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已审查通过的施工图、批准的时间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设置管线标志,并提供合格的管线竣工图及其他应提交的竣工档案。

管线工程监理单位对管线隐蔽工程进行监理,并做好管位的监理

—4—

记录。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整治道路需迁移、改建管线的,道路建设单位通知有关管线权属单位,并告知迁移或者改建的设计要求,由管线权属单位负责迁移或者改建,并与道路工程同步施工建设。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者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变动管线平面位置、标高和规格的,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二十二条 管线工程需临时使用土地或者拆迁房屋的,管线建设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涉及绿化、消防、军用设施、轨道交通、测量标志、航道、河道、桥梁、文物等方面的,管线建设单位征求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 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在原有管线或者设施埋设的位置不明时,采用可靠方法进行探测,掌握实际情况后方可施工。可能对其他管线或者市政、绿化、建筑物及构筑物等设施造成影响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派员到场监督。如有损坏,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抢修,并做好记录,所发生的费用由相关责任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 管线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标牌,并在其周围设置安全警戒线。施工标牌上标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施工期限和联系电话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 管线建设单位组织管线工程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监理、城建档案馆等相关单位进行管线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管线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15日内,向市住建局备案并提交工程档案移交合格证明。

第二十六条 市住建局负责监督管线权属单位对管线的维护管理,并定期组织对其维护管理情况进行督查,管线权属单位及养护作业单位配合督查。

第二十七条 市住建局负责组织编制管线安全应急处置综合预

—5—

案。

各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编制相应的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报市住建局备案。

第二十八条 管线权属单位对所属管线及其设施的安全运行负责,加强日常巡查与维护,保持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完好、安全运行,及时修复破损、老化、缺失的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二十九条 管线发生故障需要挖掘道路进行紧急抢修的,管线权属单位可先行施工,做好记录,同时向市住建、城管部门报告,并在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批准手续。如遇节假日,补办手续可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

第三十条 管线权属单位不得擅自迁移、变更或者废弃地下管线。确需迁移、变更或者废弃的,必须经市规划局批准。废弃的管线应当拆除,不能拆除的管线应当将管道及其检查井封填。

第三十一条 在管线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压占管线进行建设;

(二)损坏、占用、挪移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三)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管线设施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倾倒污水、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

(五)堆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质;

(六)擅自接驳管线;

(七)其他危及管线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将各部门、各专业系统的管线信息资源纳入智慧城市管理范畴。

市住建局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建立综合管线信息数据库、开发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并资源共享。

第三十三条 开发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使用市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地理信息系统标准。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供并及时更新。

第三十四条 管线权属单位根据《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

—6—

规程》的要求,建立和维护各自的子信息系统,并纳入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十五条 管线工程实行工程档案预验收制度,管线建设单位在提请市城建档案馆对管线工程档案预验收合格后进行竣工验收。

第三十六条 管线建设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的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六个月内,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管线工程竣工测量成果及其他档案资料和电子文件,竣工测量及电子文件须满足《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数据格式要求。

管线工程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配合建设单位收集、整理管线工程竣工档案。

市城建档案馆在管线工程竣工档案归档之日起一个月内,将其纳入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管线建设单位及管线权属单位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真实、准确、完整的管线工程档案,不得涂改、伪造。因管线建设单位提供不真实的档案资料,而给使用人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十七条 管线迁移、变更或者废弃的,管线权属单位将迁移、变更、废弃部分的管线工程档案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管线专业图上,并自管线迁移、变更、废弃之日起三十日内,将修改后的专业图及有关档案报送市城建档案馆。

第三十八条 市城建档案馆应为公民、法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查阅、利用管线信息资源提供便利。

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查阅、利用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需办理相关手续,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九条 管线建设单位未取得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要求进行建设的,由市规划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可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7—

第四十条 管线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由市住建局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管线建设单位未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由市住建局依据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因建设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未经批准挖掘占用城市道路,分别由市城管局和市交警支队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责令恢复原状,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道路建设单位、管线建设单位以及其他从事开挖、爆破、钻探等施工活动的单位,未按照规定查明并取得施工地段的管线资料而擅自组织施工的,由市住建局依据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责令改正;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对危及和损害管线安全的责任人和行为,由市住建局责令其整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市住建、规划、测绘、城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各县市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办法。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8—

篇2: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

专业论文

关于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和规划的思考

关于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和规划的思考

摘要:关于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中所遇到的管线同步建设、重复开挖道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管线间距控制、档案管理等问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从而做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所有管线,做好客观控制及管理市政管线的工作。

关键词:市政管线 综合管沟同步 管理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79.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城市公用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下铺设的市政管线的种类和数量也趋于繁多。在有限的道路断面宽度下,若缺乏对管线布置的综合考虑,第一容易导致施工中各种管线互相冲突,影响施工。第二容易导致使用中各种管线互相干扰,甚至产生安全事故。所以对各种市政管线的综合考虑和合理布置十分必要。由于各市政管线多数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使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不便于各管线的综合管理。同时,地下管线队伍的扩大,使原本有限的地下空间变得异常拥挤。故针对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地下所有管线以及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市政管线等问题,作以下思考。

一、管线同步建设及避免二次开挖道路问题

新建道路应依据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将各地下管线铺设完后再修路,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除了排水管线基本上能保证与道路同步建设外,其他管线不是条件不成熟,就是道路施工工期不允许,不能提前铺设,这就给道路的二次开挖埋下了隐患。为了尽量减少道路的二次开挖采用了如下做法:

1)在道路开工建设前做好管线综合,召开各地下管线单位协调会,通报道路建设计划安排,要求各管线单位根据道路建设情况提报管线建设计划,使有条件建设的管线在道路开工前完成,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建设的管线,要求其按规划在沿路主要部位(如道路交叉口、小区入口等处)预埋过路管,以减少日后反复开挖路面的现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各管线要完成所有过路管道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还要相互之间不断协调、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如果道路工期十分紧,而且该道路等级较高的话,就应该另外采取措施

国外及国内某些大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综合管沟的设置对城市各管线的长期建设、分步扩容以及日常维护非常有益。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路面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可使管道布置更加合理紧凑,节约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建设投资总额,避免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复破坏。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综合管沟的利用。

本文解决上面问题的方法提出在道路交叉口及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建设一座“涵洞”,这个“涵洞”不是为排水用的,而只是为了防止各管线在铺设过路管道时二次开挖道路,穿越管线用的,如电信、电力、给水、煤气、有线电视等管线需要穿越道路的,就可以利用这些涵洞,而不用破路。

二、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合理布置地下管线

目前地下管线种类较多,许多管线性质相同而主管单位不同,这就给管线的综合规划、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如通讯电(光)缆、有线电视电(光)缆同属弱电管线,但主管单位不同,还有部分军用光缆,倘若按照主管单位不同分别布置管线的话,将占用大量地下空间,而且也不便于规划管理,既然上述管线均为传输信号之用,埋深均较浅,而且所用管道材料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弱电管沟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管沟形式见图1。

具体做法如下:

1)各管线单位提报管线建设计划。各管线单位根据各自的需要,结合道路建设情况,提报管线建设计划,其中包括所需管孔数目、技术要求等。

2)由规划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确定管孔总数,请专业设计单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进行设计,并组织施工;根据预算及各单位申请的管孔数协调好各主管部门资金、管理等有关事项。

三、管线间距的控制

管线间的水平间距比较容易控制,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要求,垂直间距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弱电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6m左右,这样虽然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但对于那些管径较大的管线来说,还是有可能互相影响的。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时,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交叉井的尺寸应尽量大些,且宜做成沉底井,以防止淤积,并利于日后疏通养护。

4档案管理

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要做到3个同步:1)工程立项与工程建档同步;2)工程实施与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步;3)工程项目验收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促进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并达到完整、齐全、安全、准确的要求。同时要运用先进科技技术,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管理系统应同时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操作简单、数据生成更新快速方便、兼容性好等特点。要组织一批技术熟练和过硬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应用学习,积极实施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以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戴慎志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6

王炳坤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天津大学出版社 天津2004

孟东军《综合管沟在市政管线规划中的应用》市政技术 2003

陈秀成,曹晶《城市管线综合设计中的几个要点》《给水排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007

篇3: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作为城市运营的核心和基础,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是保证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神经和血管, 是城市的“生命线”,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展开, 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挖断管线的现象, 从而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 建设一个完善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对城市地下综合管线进行有效管理, 是非常重要的。

1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管理现状

从目前来看,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无论是在管理方面又或者是流程上, 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隐患, 落后的管理方式, 各权属单位的权利和利益纷争, 严重影响了城市地下管线的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当前, 城市地下管线的权属单位众多, 包括水力部门、电力部门、通信公司、燃气公司等, 这些单位各行其是, 在权属利益方面存在着纷争, 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 导致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 (2) 在城市管线的铺设和施工过程中, 存在着流程不规范的现象, 各权属单位各自为政, 缺乏统一的调度和审批管理, 很容易对其他管线造成影响和破坏。 (3) 管理方法落后, 部分城市目前在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管理中, 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图纸管理法, 不仅更新难度大, 更新周期长, 而且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也可能出现数据信息失真的情况。 (4) 在管线施工中, 缺乏良好的分析和统计能力, 对于断面分析、净距分析等重要的施工参数, 往往只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 进行人工计算, 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是一种将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相关数据信息由传统的图表数据转换为GIS数据, 然后通过相应的GIS平台, 进行二次开发, 所形成的以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为管理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这里以某城市为例, 对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简单分析。

2.1 城市概况

该城市属于县级城市,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 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但是于此同时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 为了确保城市地下管线的合理改造, 避免施工对管线的影响和破坏, 需要加强对于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 因此, 城市规矩部门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2.2 系统目标

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实现对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动态更新; (2) 为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技术平台; (3) 为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管线权属单位提供良好的决策和管理依据。

2.3 总体设计

(1) 框架设计。结合系统的整体建设目标, 可以将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4个层次, 包括: (1) 运行环境层, 可以为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相应的基础环境, 包括软件平台以及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 是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的工具; (2) 综合数据层,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 包含有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 如图档数据、综合管线数据、规划空间数据等; (3) 综合管线信息平台层, 以现有的交换共享平台为基础, 将相应的管理软件系统通过专网, 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 同时可以为管线的各权属单位提供应用服务; (4) 应用系统层, 主要包括规划建设职能部门的管线审批、数据维护部门的管线管理、城市应急部门的综合应用等一系列系统应用服务。

(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确保系统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 在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里对于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采用了Oracle+Arc SDE+ADO.net的组合方式,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Oracle的空间数据存储功能, 还可以利用Arc SDE, 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更可以通过ADO.net, 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管理, 实现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在对数据库进行设计时, 为了方便管理和数据共享, 将城市规划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线普查数据库、管线竣工测量数据库以及基础空间数据库整合为一体, 实现了四库合一。

2.4 功能实现

(1) 管线管理。管线管理子系统主要是采用C/S架构, 可以充分满足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日常管线管理需求, 其功能包括数据入库、数据管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输出和发布等。

(2) 管线查询。管线查询子系统是一种基于B/S结构的应用系统, 其目的在于对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有效利用, 主要功能包括管线信息的浏览、查询以及统计分析等, 可以为城市建设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

(3) 数据更新。城市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 因此地下管线的数据也同样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 如果不对地下管线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更新维护, 很容易造成数据陈旧, 影响其使用价值。因此, 数据更新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该城市的实际情况, 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建立了“报建审批—竣工测量—现状信息”的操作机制, 城市中所有关于地下综合管线的工程项目, 无论是新建、改建、扩建还是维护和废弃, 都需要以现有的管线数据库为基础, 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批后才能进行。同时, 在工程施工完成后, 要进行相应的竣工测量, 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入库, 以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及时更新,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做好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可以有效提高地下管线的管理效率, 确保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对于相关技术人员而言, 要做好系统的设计工作, 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 编制相应的设计方法, 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效实现, 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的合理性, 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

广东广量信息测绘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 GIS 技术以及组件式 GIS 的发展状况,探讨并提出了利用 GIS技术实现管线综合管理模式所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体系结构、数据流程、网络结构以及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地下管网也越来越庞大、密集,其种类也越来越繁多。相对于城市地下管网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却显得滞后,已根本不能适应管网业务的增长需求,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能够为城市地下管网科学管理、规划设计以及辅助决策等工作服务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数据结构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G1S)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应用系统,它能把各种信息向地理位置和有关的视图结合起来,并把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及各种应用对象、CAD 技术、遥感、GPS 技术、Internet、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融为一体。广义来说,它是存储和处理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集合。G1S 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与输入、数据处理与管理、数据转换与分析、成果生成与输出。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数据表达地球表层各种地形地物的计算机系统,它用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层描述现实世界的众多地理特征,如图 3.1 所示。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信息主要由两类:第一类是反应事物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从计算机的角度可称为空间数据,它包括点、线、面和三维表面以及彼此之间的拓扑关系;第二类是与事物的地理位置无关,反映事物其他特征的信息,通常被称为属性信息。

GIS 系统的功能主要有:①数据输入、存储、编辑;②操作运算;③数据查询、检索;④应用分析;⑤数据显示、结果输出;⑥数据更新。

GIS 能回答和解决以下五类问题:

位置,即在某个地方有什么。

条件,即符合某些条件的实体在哪里。

趋势,即在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个事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模式,即在某个地方的空间实体的分布模式。

模拟,即某个地方如果具备某种条件会发生什么。

图 3.2 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组件式GIS

组件式 GIS,即 Com GIS,就是指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的 GIS 系统(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Com GIS 的基本思想是把 GIS 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组件,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 GIS 组件之间,以及 GIS 组件与其它非 GIS 组件之间,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 GIS 基础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① GIS软件技术体系的发展

GIS软件技术体系主要指 GIS软件的组织方式,依赖于一定的软件技术基础,决定了 GIS软件的应用方式、集成效率等许多方面的特点。从发展历程看,GIS软件技术体系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即:GIS模块、集成式 GIS、模块化GIS、核心式 GIS、组件式GIS和万维网 GIS。

GIS软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逐渐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传统 GIS大多是基于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技术体系设计和开发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GIS軟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面向对象(Oject-Oriented)、可视化程序设计、组件式软件(Components Software)、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多媒体(Multimedia)和 Internet/Intranet等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对 GIS 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GIS软件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出现了组件式 GIS(Components GIS,简称Com GIS)和万维网 GIS(简称Web GIS)。

组件式 GIS不是一种小技术在 GIS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而是一种全新的 GIS软件技术体系。不仅仅是 GIS,组件式软件技术给整个软件产业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

② 组件式 GIS的特点

组件式 GIS为新一代 GIS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开发工具。同传统的 GIS软件相比,Com GIS 软件具有如下多方面的特点:

1)系统集成

使用组件式 GIS构造应用系统的基本思路是:让 GIS组件做 GIS的工作,其他功能让其他的组件去完成,GIS组件与其他组件之间的联系由可视化的通用开发语言来建立,如:Visual Basic、Delphi、C++ Builder、Power Builder、Visual Foxpro等,这些开发语言建立了应用系统的框架。组件式GIS 提供了实现GIS功能的组件,专业模型则可以使用这些通用开发环境来实现,也可以插入其它的专业性模型分析控件。因此,使用组件式 GIS可以实现高效、无缝的系统集成,如 GIS与办公自动化的集成,GIS与GPS数据远程网络传输和多媒体的集成等等。

2)开发语言

组件式 GIS不需要专门的 GIS二次开发语言,只需实现 GIS 的基本功能函数。组件式 GIS与其他集成环境的交互 Active X 控件标准开发接口。有利于减轻 GIS软件开发者的负担,而且增强了 GIS软件的可扩展性。组件式 GIS的用户则不必掌握专门的 GIS开发语言,只需熟悉基于 Windows平台的通用集成开发环境,以及组件式GIS各个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就可以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组件式 GIS 控件可以跨语言使用,目前,可供选择的开发环境很多,如 Visual C++,Visual Basic,Visual Fox Pro,Delphi,C++ Builder以及Power Builder等。

3)可扩展性

在组件式软件技术背后,有一个十分庞大的组件资源库,用户可以从不计其数的组件中挑选需要的组件与组件式 GIS 一起集成应用系统,极大地扩展了 GIS 的功能。

4)可视化程序设计

使用组件式 GIS 控件集成应用系统,能可视化地设计系统界面,在窗口上布局按钮、列表框、图片框和 GIS 控件,可以立即反馈窗口界面的外观,实现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what you get --WYSWYG)的界面设计。

5)可伸缩性

组件式GIS 提供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模拟等功能,至于其他非GIS 功能(如关系数据库管理、统计图表制作等)则可以使用专业厂商提供的专门组件,有利于降低 GIS 软件开发成本。另一方面,组件式 GIS 本身又可以划分为多个控件,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控件,降低了用户的经济负担。

二、信息系统的特点与软件环境

1.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其他专业技术,采集、管理、更新、综合分析与处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一种技术系统。它同一般的 GIS 相比,具有一下特点:

① 城市地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四维的系统,隐蔽性决定了时间及三维空间动态的复杂性。

② 隐蔽性、埋设位置的集中性也决定了地下管线数据的重要性,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与准确性(高精度)是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性关键。

③ 非常重视线段间的连接性和彼此的关系,必须具有综合的网络分析能力,如拓扑关系、最短路径分析、管线事故分析。选线分析等。

④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匀的空间异质系统,建成区内密度大,从中心向城市边缘急剧减少。

⑤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地下、地上的各种管线全部纳入,以便统一的管理。

⑥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同管线探查、测量和成图系统具有良好的衔接能力,以便通过管线普查、竣工测量等方式确保系统数据的采集与现势性。

⑦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 Internet 与各个已经建立的专业子系统相连,并能够通过一定的访问权限实现多源数据的互操作,即异构数据与异地数据的互读、互写。

2.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环境

本系统选择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Super Map Object 3.0。Super Map Object 3.0 是全组件、开放式的软件系统,集成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 GIS 软件开发技术,如 COM技术、海量数据压缩、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线性四叉树快速索引等,并可方便地嵌入到流行开发程序设计语言(如VC、VB、Delphi)中,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开发出基于 Windows 风格的各类基于 GIS 的应用系统。

当前基于组件开发的重要规范有 Microsoft 的 COM/DCOM、OMG的CORBA和Sun的 Java Bean。Microsoft的 COM/DCOM占市场核心地位,已经逐渐成为业界事实上的标准。基于COM/DCOM 规范,Microsoft 推出了Active X 技术,Super Map Objects 2003 即是基于 Active X技术开发的。Supermap 的Active X控件实质是一种可编程、可重用的对象,封装了地理信息系统绝大部分的功能。Super Map 控件通过属性、事件和方法等接口与应用程序通讯,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集成不同的控件,实现对 Super Map 二次开发。Supermap 组件具有开发方便、易于与其它系统集成、良好的扩展性、强大的伸缩性和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等优点。

结束语

通过研究,结合现今所采用的各种管线管理方法进行分析,无论是理论上的科学性还是实践的可靠性,均表明 GIS 技术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孟亞锋. 基于 GIS 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建筑技术开发. Vol.29 No.4 2002:54~56

[2]张望军,王国生,王政华.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在 GIS 下的建立. 湖南大学学报. Vol.27 No.5 2000:85~90

[3]宋小冬,叶嘉安.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上接第461页

引入了Ba2+,造成新的污染。

(2)以氢氧化铬或三氧化二铬形式回收

该法首先是把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再把三价铬沉淀为氢氧化铬,进一步把氢氧化铬加热脱水,则变成三氧化二铬。含铬废水中的六价铬在酸性条件下是以C r2O72 -形式存在,而在碱性条件下是以C rO42 -形式存在。在酸性条件下六价铬的还原反应速度较快,故要求还原反应pH <4,最佳pH 值为2.5~3.0。

5、含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处理

电镀废水中的其他重金属离子一般是指铜、锌、镍、镉等,它们有一种共性,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若加入硫化钠,则形成硫化物沉淀。氢氧化物沉淀和硫化物沉淀的有关数据如表1。

表1 电镀常用重金属氢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有关数据

从表1 可以看出,Cu2+、Ni2+、Zn2+、Cd2+、Fe2+重金属的硫化物容度积要比其氢氧化物容度积小很多,因此金属离子沉淀会更彻底;但由于硫化物形成的絮团很小,沉降缓慢,需另加凝絮剂;另外生成的金属硫化物,是有潜在毒性的物质,需进行再处理。因此调整废水的pH 值到6.8~9.7,使之形成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较好。金属氢氧化物沉渣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回收性的无害化处理。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用以上所述工艺处理电镀废水,首先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废水的排放量;根据系统分别处理电镀废水,简洁化了处理方法,是的处理效果提高;鉴于回收铬等重金属,能够有效防止污泥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因此,这种方法有近一步研究完善和推广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黄瑞光.21 世纪电镀废水治理的发展趋势[J] .电镀与精饰,2000,

[2] 国家环保总局.1999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 .环境保护,2000,(7).

[3] 曾祥德.闭路循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J] .电镀与涂饰,1994,13(3):46~51.

[4] 曾祥德.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J] .电镀与精饰,2000,22(1):39~41.

[6] 汤荣年,康思奇,等.电镀废水综合治理新工艺研究[J] .五邑大学学报,2002,16(4):39 ~42.

篇5: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实现及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地下管线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基于GIS技术建立相应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来管理地下管线信息是提高城市管理、建设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进行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开发,并针对地下管线系统建设中的`诸如管线符号化、管线时空数据管理、多版本并发冲突等几个关键、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也为相关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借鉴方案和技术方法.

作 者:周立国 冯学智 佘江峰 谢顺平ZHOU Li-guo FENG Xue-zhi SHE Jiang-feng XIE Shun-ping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南京,210093刊 名:遥感信息 ISTIC英文刊名: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年,卷(期):“”(2)分类号:P208关键词:ArcGIS Engine 地下管线 时空数据 符号化

篇6: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6号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12月15日经建设部第4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是指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地下管线(含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的地下管线)及相关的人防、地铁等工程。

第三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对全国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指导、监督。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接受上一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等具体工作,由城建档案馆或者城建档案室(以下简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

各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

第四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取得该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第五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第六条 在建设单位办理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许可手续时,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将工程竣工后需移交的工程档案内容和要求告知建设单位。

第七条 施工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应当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施工中发现未建档的管线,应当及时通过建设单位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规划主管部门报告。

建设主管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查明未建档的管线性质、权属,责令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测定其坐标、标高及走向,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应当及时将测量的材料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

第八条 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测量单位,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量图。

第九条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提请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进行专项预验收。

第十条 建设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应当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下列档案资料:

(一)地下管线工程项目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和竣工图;

(二)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

(三)其他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电子文件、工程照片、录像等)。

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讯等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地下专业管线图。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档案资料应当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的要求。

第十二条 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应当将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及时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将修改补充的地下管线专业图及有关资料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第十三条 工程测量单位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有关地下管线工程的1:500城市地形图和控制成果。

对于工程测量单位移交的城市地形图和控制成果,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不得出售、转让。

第十四条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绘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图,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并及时接收普查和补测、补绘所形成的地下管线成果。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依据地下管线专业图等有关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和工程测量单位移交的城市地形图和控制成果,及时修改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图,并输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第十五条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法做好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和保密工作。

第十六条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的使用制度,积极开发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服务。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因建设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八条 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因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未按照规定查询和取得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资料而擅自组织施工,损坏地下管线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工程测量单位未按照规定提供准确的地下管线测量成果,致使施工时损坏地下管线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因保管不善,致使档案丢失,或者因汇总管线信息资料错误致使在施工中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7:苏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规范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行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管线空间资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地下管线(含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以下简称管线)。

第三条 在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管线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维护等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规划、建设、市政公用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管线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所(以下简称管线管理机构)具体承担管线工程的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

发展和改革、安监、国土资源、水利、人防、环保、园林和绿化、交通、城管、公安、文广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各区人民政府指定的相关管理部门按照权限负责本辖区管线管理工作。

第五条 管线建设和运营活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的义务,有权对损毁、侵占、偷盗、破坏管线设施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七条 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加强对管线设施的日常巡查与维护。如因管线设施老化影响安全的,应当及时更换。

第八条 政府鼓励和支持管线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管线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倡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已建城市主干道路下敷设管线或者穿越重要广场、步行街的,原则上采用非挖掘技术。

第九条 政府相关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应当适时进行管线普查,建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和档案,并及时将管线普查资料、竣工资料、补测补绘资料进行综合汇总,逐步实现动态管理。

第十条 对在管线建设和维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十一条 管线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项管线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十二条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将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在每年年底前报送规划部门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管线建设项目的,应当及时报送规划部门;需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同时向管线管理机构报送计划。

第十三条 各类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应当综合规划,并按照下列原则实施:

(一)沿道路建设管线,走向应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避免干扰交叉;

(二)同类管线原则上应当合并建设,架空线路应当逐步进入地下;

(三)新建管线让已建成的`管线;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非主要管线让主要管线;小管道让大管道;压力管道让重力管道;可弯曲的管道让不宜弯曲的管道。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含道路挖掘)管线工程时,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规划部门提出申请,由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开工。

第十五条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和核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如需变更,应当报送变更设计图纸,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管线的使用性质或者将其废弃。确需变更的,应当按有关规定经规划部门批准;确需废弃的,应当向规划部门申报注销并及时拆除报废管线。

第十六条 下列管线建设应当经规划部门审批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规划宽度≥10米的城市道路上的各种规格和类别的管线及沿路建筑管线接入;

(二)居住小区的管线综合及接入;

(三)雨水管、污水管管径≥300毫米的;

(四)给水管、燃气管、热力管等压力管管径≥200毫米的;

(五)电压≥10千伏的电力线路;

(六)有线电视电缆≥2孔的;

(七)通信电缆≥2孔的;

(八)各类工业管线;

(九)抢修、抢险的管线工程;

(十)其他各类需要审批发证的管线。

第十七条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下列程序报建:

(一)提出项目申请报告,领取规划设计要点;

(二)报审规划设计方案。取得规划设计方案后,持批准图纸委托具有城市规划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定位放线,同时向管线管理机构备案;

(三)报审管线施工设计图。

规划部门确认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八条 经规划部门批准的管线工程建设,应当由具有城市规划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开工前定线,在覆土前进行竣工测量。具有城市规划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划部门规定的期限完成开工定线和竣工测量。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管线涉及迁移其他管线时,有关管线单位应当配合,被迁移管线的单位应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条 管线工程建设需临时使用土地或者拆迁房屋的,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涉及绿化、消防、军用设施、轨道交通、测量标志、建(构)筑物、航道、河道、桥梁、文物等方面问题时,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征求相关管理部门意见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协调解决。

第三章 建设施工管理

第二十一条 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定期将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和月度建设计划报送管线管理机构。管线管理机构根据上报的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合理制定年度施工计划和月度挖掘审批计划,并对管线建设工程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综合管线应当与道路工程同步建设。

第二十三条 管线建设工程,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施工资质的单位承建。需要进行招投标的,应当实行招投标。工程投资额超过30万元且涉及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线建设工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建设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应当经市政公用部门批准,方可建设。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管线现状资料,施工单位应当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在管线施工中,发现不明管线,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或者规划部门报告,并停止施工。

第二十四条 施工过程中,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现场应当使用统一规范的围栏,设置醒目告示牌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监护;

(二)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范围、管径、材质、时间段和有关要求组织施工。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挖、铺设、回填。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文明操作、规范作业;

(三)对原有管线或者设施埋设的位置不明时,应当挖样洞复测,在掌握实际情况后,方可施工。可能对其他管线或者市政、环卫、停车线等设施造成影响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派人到现场监护,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有损坏,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抢修,发生的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四)建设非金属管线,管线建设单位原则上应当同步敷设金属带标识,具体要求由管线管理机构视实际情况确定;

(五)对于挖掘或穿越城市道路的管线工程,应当凭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图纸,分别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施工。沟槽覆土前应当绘制管线竣工图,并提前24小时申请竣工测量。工程完工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场清地净。

第二十五条 规划部门会同管线管理机构对管线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进行检验。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出具认可文件。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3 个月内,按规定向建设部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向管线管理机构和市城建档案馆报送竣工资料。因不移交或移交工程档案资料不及时、不齐全、不准确而造成施工破坏管线,管线建设单位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六条 遇有管线突发事故急需挖掘道路的,管线权属单位可先行施工,做好记录,同时向管线管理机构报告情况,并在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如遇节假日,补办手续可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

第二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五年内不得挖掘,大修的城市道路三年内不得挖掘。重要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禁止挖掘城市道路。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的,由市政公用部门和公安交通部门审核,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章 管线空间资源管理

第二十八条 管线占用的地下空间资源属国家所有,政府依法实行管线空间资源有偿使用、有期限使用。

第二十九条 管线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做到科学规划、合理预埋、满足发展需求。政府应当发展城市地下公共管廊建设,条件不具备的可先行建设弱电管廊。管线单位若需在已建地下公共管廊(弱电管廊)周边布设管线,管线权属单位应当租用已建的地下公共管廊。

第三十条 合理开发利用管线空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级管理的指导原则。管廊建设资金可采用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吸纳民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管线建设单位有权自营或者依法进行转让、租赁。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以及各县级市管线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8: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

地下空间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之前一直不受重视。近年来,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 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张, 使得城市化的脚步开始注意到广阔的地下空间。而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也对城市的地下空间作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地下空间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商业设施、防灾设施、储存和居住设施、能源设施、科研设施、能源设施等等, 一般可利用至地下30米处。将城市次要功能向地下转移, 城市必要功能和绿化、休闲等开放式空间建设于地上, 将大大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在总体上实现了城市空间的三维拓展。

1 建立管线综合规划的意义

地下管线分为了刚性管线和柔性管线。物如其名, 刚性管线由于其硬度较大, 不易弯曲, 在土体移动超过一定幅度时, 会断裂造成巨大的损失;而相对较柔软的柔性管线, 接头较刚性管线灵活, 可以弯曲较大角度, 但是也是很有限的。由于许多重要输送各类资源的管线的断裂、管内容物的泄露, 造成的人和财务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由此可见, 管线的规划是非常重要且需要小心对待的事情。

管线综合规划就是基于各类需要在城市道路和地面下, 对各类管线进行统筹的安排、规划, 以及统一敷设, 避免各类管线, 包括了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供热工程等等管线在平面和垂直空间中的位置冲突和辐射等的干扰情况的发生, 保证城市能够正常运行。

2 管线综合规划对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的指导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人口涌入城市, 各种市政设施及其相应的管线需求在急剧地增加。需要改造、新敷设的管线越来越多, 管线种类越来越多, 管线容量也越来越大。同时, 又因为“市容市貌”等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管线被要求埋于地下。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线综合规划进行统筹和管理, 相信城市化的建设将会出现很多问题。

综合管沟就是由于太多的管线无法“和平共处”而应运而生的一种地下的人工空间。它主要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市政管线全都集中放置在同一条大的人工空间中 (有时是管道中) , 来达到有效集约地下空间的目的, 见下所述。

城市管线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要学习各种管线的特点, 才能做出最适宜、最到位的管线综合规划。规划人员要非常清楚的是, 由于管线的所属市政单位非常零散, 施工单位也经常更换, 所以在空间、施工时间上都有都有相互的影响, 有时肯定会不得不造成一些矛盾。管线综合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综合确定市政管线在地下的位置、走行和运营情况, 避免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干扰。所以, 科学合理地布置地下空间中错综复杂的管线, 加强规划设计与协调, 就可以尽量地避免管线改造、管线翻新等等动工破土的大工程, 保障地下的管线安全运行。

3 管线综合规划对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的指导意义

首先是地下管线可能与其他功能地下空间的开发造成矛盾。例如市政管线与地铁建设经常发生冲突, 而常规的处理通常是市政管线的迁改。如果有了管线的综合规划, 及早了解地下空间的使用情况, 避开地铁等等必要的交通线路, 就能够大大减少改线带来的工作周期长, 投资较大等等的负担。在已经有管线的地方, 应该与其他利用地下空间的利益相关方进行讨论, 可能最后不用做出如此劳民伤财的决定。

地下空间虽然很大, 可利用的空间较多, 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太快, 对于未来地下空间的使用情况无法准确预知。所以管线的敷设还是要以集约为主, 节省利用地下空间。达到这样目标的措施有:对性质类同的管线放置在一起;对埋深相近的管线放置在一起, 可以共同使用同一管沟, 则共用通道可大大地节省地下空间。

全面分析所在地的局势, 优化管线布局, 为尚未开发甚至未有发展计划的地区预留未来发展的空间。除了必须敷设的大型基础设施廊道, 包括了输水干线、排水干线、高压线路、输油/气线路等等的生命线工程以外, 要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给未来的城市建设。例如, 廊道应建设在绿化和建筑之间, 方便用户使用和平时维护。在河流边要留出足够空间, 以防止未来规划中出现一些沿河的布置。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尽量避免廊道, 预防维修时阻塞交通。商业区、学校等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要预留廊道, 以便日后改造线管或扩容。

此外, 有一些特殊的管线需要特殊的填埋措施, 也要在管线综合规划中得到重视和特别的安排。比如, 排水管线由于其内容物为水, 重力过大, 所以导致其兼容较差, 在布局之后一般不能再做搬动。所以, 在管线综合规划中, 不能将其与一般的非重力的管线一并放入廊道中, 否则会引起一些不好的结果。

4 总结

总的来说, 加强地下管线的管理, 能够有效地整合、综合有限的地下空间和利用地下资源, 甚至能够稍微拓展地下空间;能够有效缓解地上的交通矛盾, 减少交通拥堵的现象发生;能够迎合当前城市的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具体到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城市防灾和应付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 以及维护城市的正常运行的需要。

要做到这样, 首先, 做管线综合规划必须要认同当前城市的未来20到50年的发展战略, 以其为标准来审核管线综合规划, 来编制和改造管线综合规划。特别对于地下管线综合规划, 更要注意掌握和摸清地下空间到现状, 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从始到终, 都要慎重考虑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汤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地下空间, 2003, (l) :35-436.

[2]何皎皎, 刘元.生态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初探[J].地下空间, 2003, 23 (1) :83-86.

上一篇:教师课前准备下一篇:女水手日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