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物业管理办法

2022-09-20

第一篇:株洲市物业管理办法

2013株洲市话蝶物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公 司 简 介

株洲市话蝶物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二00四年,是攸县首家具有三级物业管理资质及高空作业资格的独立法人企业;注册资金人民币300万元,公司以物业管理服务为主业,以物业租赁为补充,从事物业服务、顾问服务、家政服务、清洗保洁服务;工程装饰装修、建筑安装;洗洁工具、洗洁精零售、专业停车场服务以及其他专业化经营业务,我公司现已正向省级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晋升国家二级物业管理资质。

历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同仁的关爱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奋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同行物业服务单位和广大业主的认可和好评。

公司现有员工200余人,拥有高、中级职称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20余人,全部获得物业管理企业经理上岗证书资格。公司内设总经理室、行政综合部、物业管理部、市场拓展部、家政服务部、工程设计装饰部、财务管理部等部门。目前公司的物业管理项目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二医院、妇幼保健院、美丽新城、新世纪装饰城、明珠花园小区、锦江名园小区、明楼小区、长鸿1号小区、永佳幸福家园、攸州一品、县电力局、县农发行、攸县烟草局、攸县联通分公司、中国银行、攸县地税局、攸县税费征收办等20多个物业项目的管理权限;正在签约的数个物业管理项目,总服务管理面积150多万平方米。

公司拥有多种先进的工程施工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专业施工能手,尽善尽美的为客户效劳,为客户服务始终摆在至高至上,客户的最大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完善自我、竭诚服务是我们话蝶的永恒宗旨。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视客户为上帝,以安全高效,优质文明为服务宗旨,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争创株洲市一流物业管理企业。 话蝶物业的目标旨在物业服务中创建一个又一个新品牌,通过全体员工的服务和管理使物业保值增值、保障业主的根本利益。

第二篇:株洲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保证城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保障城市居民身体健康和城市供水的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设部和卫生部第53号令《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56号令《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省建设厅和省卫生厅湘建[1997]城字第325号文件《湖南省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株洲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二次供水(以下简称二次供水)是指建设储水和加压供水系统,使用水箱(塔)、蓄水池、水泵、管道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

本办法所称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以下简称二次供水设施)是指二次供水所设置的水箱(塔)、蓄水池、水泵机组、管道、电气控制装置以及配套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第三条 凡在株洲市行政区域内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二次供水的设施和卫生管理工作,各县、市建设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二次供水的设施和卫生管理工作,市城市用水管理办公室负责二次供水的日常管理工作。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株洲监测站受市建设局的委托负责二次供水的日常水质检验工作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水质卫生监测检验工作由其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

第二章 卫生管理

第五条 凡有二次供水设施的单位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供水。

第六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卫生管理工作。直接从事二次供水的供管水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二次供水工作。 直接从事二次供水的供管水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不得上岗工作。 第七条 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水质检测、清洗消毒等规范性台帐。

(二)对水箱(池、塔)进行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的清洗、消毒,可委托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服务机构进行。

(三)定期进行日常水质常规检测,每月将水样送至国家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网株洲监测站检测一次,每季度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监测一次。

(四)发现水质受到污染或者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并在2小时内报告建设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五)二次供水水质的监测情况应定期向二次供水用户公示。

第八条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必须保证水质符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不得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发现水质污染或不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必须立即进行清洗消毒。

第三章 设施管理

第九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工程,应将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报施工图审查中心进行审查,并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时将有关资料送到市城市用水管理办公室进行备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安装。

第十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 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安装,应由具有城市供水工程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担。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必须符合《株洲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方案变更,应当及时向市城市用水管理办公室备案,并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二次供水所采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卫生质量,应保证饮用水水质不受污染,并有利于清洗和消毒。在建设施工中必须选用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准的材料和设备。所采用符合株洲供水实际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

第十三条 严禁在城市自来水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二次供水设施必须独立设置,不得与消防、绿化等设施混用。

第十四条 二次供水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建设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专业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未取得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在使用前,必须严格进行清洗消毒,并经国家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网株洲监测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可委托专业性服务机构承担。

第十七条 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并按供水规范要求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二次供水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保证安全供水。

第十八条 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服务的机构,应经卫生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从事维护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二次供水的运行不得间断,因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停水的,产权单位或委托管理单位应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因不可预见故障造成停水的,应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

第四章 卫生监督

第二十条 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工作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十一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二次供水设施时,应请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并负责水质监督和评价。

第二十二条 当发现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危及人体健康,须停止使用时,对二次供水单位应责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并负责污染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 第二十三条 凡取得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的单位,经日常监督检查,发现已不符合卫生许可要求的,原批准机关有权收回证件,并视其情况按罚则有关条款处理。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建设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建设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008年11月21日印发

第三篇: 株洲市市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施城乡统筹,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维护集体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和《湖南省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城市四区行政区域内村庄、集镇农村村民宅基地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各县市可参照本办法执行或参照本办法制定本辖区内管理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村民建房是指农村村民在依法取得的农村宅基地上自建房屋的行为;住房用地面积是指住房垂直投影占地面积;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个人取得合法手续用以建造住宅的土地,包括房屋、厨房、院落等用地。

第四条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是本市村民宅基地用地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区国土资源分局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村民宅基地用地管理。

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农办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农村村民建房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据规划原则。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不符合规划或者未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

1

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不得审批农村村民宅基地建设用地。

(二)节约用地原则。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应节约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农村村民建房应当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和其它未利用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

(三)相对集中原则。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中心村和规划建设住宅小区集中。农村建房应与村庄整治、危房改造相结合。除危房改造外,限制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严格控制零星建房,实行统规、联建或宅基地换房。

(四)依法审批原则。农村村民建房,必须按建房条件、面积、程序、权限审批。严禁农村村民未批先建或者违反规划乱占滥用土地建设住宅。

第六条 宅基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在批准宅基地前,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根据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各区分批次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按户逐宗批准供应宅基地。

第七条 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当纳入计划,实行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相挂钩。

第二章 用地申请

第八条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住房建设用地:

(一)年满18周岁,且因分户确实没有宅基地的;

(二)因无住房或现有住房用地面积明显低于法定标准,需要新建

2

住房或扩大住房用地面积的;

(三)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

(四)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搬迁的;

(五)向中心村、集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居的;

(六)集体经济组织招聘的技术人员(农村村民)已在当地落户且在原籍没有宅基地的;

经批准回乡落户的离休、退休、退职的干部、职工、复退军人和回原村庄、集镇定居的华侨、港澳台胞需要建设住宅的,参照本办法规定办理。

第九条 农村村民申请住房建设用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

(二)将原有宅基地及地上建筑物出卖、出租、赠与或者改为经营场所等非生活居住用途后,再次申请宅基地的;

(三)户口已迁出不在当地居住的;

(四)原有住宅用地面积已经达到规定标准或者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五)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六)不符合申请条件的;

(七)申请人提供虚假情况的;

(八)其他不予批准的情形。

3

第十条 农村村民每户建住房用地面积限额为120平方米(但不包括院落用地)。利用空闲地、荒坡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建设住宅,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改建的,每户可以增加不超过30平方米的住房用地面积。住宅用地面积及院落用地总面积不得超过湖南省规定,每一户使用耕地不超过130平方米,使用荒山、荒地不超过210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不超过180平方米。确需占用耕地的,实行“占一补一”,由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完成。

第十一条 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后必须退出旧宅基地,在用地申请时,申请人与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同,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旧宅基地由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后根据村庄规划重新安排使用。

第十二条 在已批准使用的集体土地上建造的安置房只能用于安置符合规定条件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拥有安置房的视为拥有一处宅基地,不再批准使用其他宅基地。

第三章 用地审批

第十三条 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村民,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等身份、年龄证明材料。

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及时组织召开会议,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同意后,在本村张榜公示拟划定的宅基地,公示期限为十日。公示内容包括:户主名单、用地位置、面积和四至等。

4

第十四条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及规划管理机构审查,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宅基地申请审批表;

(二)申请人的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三)拟划定的宅基地宗地图;

(四)村民委员会会议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讨论结果公示情况的书面材料和说明;

(五)其它需要提交的资料。

第十五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规模范围外的宅基地申请经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及规划管理机构审查后,报区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审批,明确住房占地面积,核发《个人建房用地批准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规模范围内的宅基地申请经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及规划管理机构审查后,报区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审核,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批。

宅基地经审批后,由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张榜公布。由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商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共同放线划定宅基地和住房占地。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需按第六条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农村村民在依法取得的原有住宅用地范围内翻建住宅(已领取土地使用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未改变土地用途的,由村委会签署意见,并经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实地审查确认后, 5

不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直接办理规划建设许可手续。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翻建、扩建原旧住宅:

(一)已取得新的住宅建设用地的;

(二)原旧住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

(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镇用地规模范围内的;

(四)原旧住宅属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规划确定的保留风貌建筑的。

第十七条 农村村民住宅小区(含安置房)建设用地,由村委会或者负责拆迁安置的单位根据建房户数量和实际用地需求,分期分批提出申请,经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及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核实后,报区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审查,报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规划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和《规划用地许可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住宅小区:

(一)农村村民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建设住宅的;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需要拆迁安置的;

(三)农村新村建设(含村庄整治)的。

申请农村村民住宅小区建设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住宅小区建设用地申请;

(二)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农村住宅小区修建详细规划;

(三)建房户户数和每户的用地面积安排说明;

(四)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6

第十八条 农村村民申请在住宅小区内建设住宅的,应当按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由村委会按规定确认后统一报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及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审核,经审核符合住宅建设用地条件的,报区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审批,分户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村镇个人住宅建设规划用地许可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第十九条 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及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自收到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格资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资料审查并报区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审批;区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在15日内完成审核、审批。市国土资源局自收到资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批;涉及农用地的,市国土资源局自收到资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批。

第四章 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流转

第二十条 农村村民可以申请宅基地有偿使用。

第二十一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镇用地规模范围外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已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连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经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可以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村村民,仍然保留原土地使用权类型。在村庄整治区域内宅基地流转可以给该范围内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村村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镇用地规模范围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流转。

第二十二条 实施城市规划,依法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和实施

7

土地征用实现“村改居”,原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原村民应采取宅基地换房和征购方式退出宅基地。

实施土地整治,需要拆迁住宅的村民可采取宅基地换房、集中安置和征购方式退出宅基地。

第二十三条 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在政府实施土地整治、“城中村”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范围内,区政府对农村村民自愿退出合法宅基地自行复垦整理为农用地的,给予补偿:

(一)农村村民按规定一户一宅,将多余的宅基地自行复垦整理为农用地的,按照《株洲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征收标准给予补偿;

(二)农村村民拆旧建新进入集中安置点并将原有宅基地整理复垦为农用地的,政府在集中安置点内无偿提供宅基地并按照《株洲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征收标准给予补偿;

(三)农村村民进城购房,原宅基地自行复垦整理为农用地的,按照《株洲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征购标准给予补偿;

(四)农村村民采取宅基地换房方式自愿退出宅基地的,按原住宅建筑面积以适当比例无偿提供住宅:

1、原住宅为砖混结构的,按原住宅建筑面积1:1提供楼房建筑面积;

2、原住宅为砖木结构的,按原住宅建筑面积1:0.8提供楼房建筑面积;

3、原住宅为土木结构的,按原住宅建筑面积1:0.6提供楼房建筑

8

面积。

第五章 确权登记

第二十四条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应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一)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二)1982年2月《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发布时起至1987年1月《土地管理法》开始施行时止,农村居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其面积超过湖南省规定标准的,超过部分按198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及有关规定处理后,按处理后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三)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起至1998年12月31日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湖南省规定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登记。

(四)依法批准建设使用的宅基地,可以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本办法实施前批准住房用地的按批准范围确定使用权,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依法批准建设使用的宅基地,在登记过程中,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在土地登记记事栏中注明住房占地面积。

9

(五)符合分户建房规定而尚未分户的农村居民,其现有的宅基地没有超过分户建房用地合计面积标准的,可按现有宅基地面积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六)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的宅基地,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可依法确定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拆除后没有批准重建的,土地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七)依法批准流转取得的宅基地,可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八)依法继承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的不能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一)农村村民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以外的宅基地不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除继承外);

(二)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的,不确定其宅基地使用权;

(三)未经批准擅自流转宅基地的,不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四)原宅基地房屋拆除后没有批准重建或批准后两年未建设的,不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五)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第二十六条 批准新建、改建、扩建农村村民住房和依法批准流转的宅基地,应当自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和批准流转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市土地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土地初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手续,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并持土地使用权证书向市房产登记机关申请房屋产权登记手

10

续,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二十七条 城镇居民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房屋或购买农村村民住房申请房屋权属登记,房屋产权部门不予受理。对已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可按照《市房屋登记办法》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机关,可以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及办理原宅基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一)为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二)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村镇改造需要调整的宅基地;

(三)农村村民一户一宅之外多余的宅基地;

(四)未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的宅基地(不可抗力因素等特殊情况除外);

(五)农村村民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后遗留的宅基地以及农村“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

因村镇改造、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原因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应由建设实施单位对原土地使用者给予适当补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严禁城镇居民建住宅使用集体土地建住房。严禁城镇居民个人私自向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购地建房及购买农村村民住房改建。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设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第三十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镇用地规模范围内宅基地严禁改建、扩建(已鉴定为危房的除外)。

11

第三十一条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严禁对农村村民未批先建的住宅采取以罚款或者变相收取费用代替审批的办法予以补办手续。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批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并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

非法批准土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向申请住宅建设用地的农村村民收取费用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实施农村村民宅基地管理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株洲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 月 日起生效。

第四篇:株洲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

土地资源网-------http:/// 株洲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

暂 行 办 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开展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指市级批准立项的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展农村土地”田水路林村” 综合整治的项目。

第三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规划审查、项目立项审批、项目设计预算审查、项目实施统筹协调及验收评估等行政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选址、项目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立项报批、项目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设计的审查、土地整理项目和增减挂钩资金的落实、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工程施工的行业管理、挂钩周转指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标和新增耕地面积的确认。

市财政局负责统筹整合项目各部门资金,全程监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市规划、交通、水利、市发改委、农业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负责村庄建设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产业规划等子规划和设计的审查、项目规划设计涉及的部门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

县级人民政府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和设计,负责组织项目申报、招投标、施工、监理。

乡级人民政府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任务。

第二章 项目选址、规划、建库、立项

第四条 项目选址必须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农民自愿、权属清晰、先易后难、循环渐进;必须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1、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优先安排。

2、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的优先安排。

3、已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或未实施但符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申报条件的优先安排。

4、经济条件较好,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特色的优先安排。

5、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流转或正在流转的优先安排。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第五条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编制由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县级政府组织,整合土地整理、村庄建设、交通、水利等规划,优先资源配置、统筹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村域国土资源状况。主要是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自然资源状况和其他重要的人文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

2、村域土地利用。主要是落实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规模,合理确定村域内各类用地的总体结构与布局。重点是耕地、基本农田、村庄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的布局安排。

3、村域建设布局。包括村庄和农村居民点建设总体布局、风格、规模、次序安排;村域内道路、电力、通讯、饮水、燃气、商贸、文化卫生站点等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安排。

4、村域国土综合整治。主要是村域内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总体安排与项目布局;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时序与布局;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平台推进村域山、水、田、路、林、村国土综合整治的布局与安排。

5、村域产业发展。主要是村域内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布局;村级工业布局安排;村域内其他产业发展安排(如旅游休闲观光产业、矿产资源开发等)。

6、村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主要是村域内生态用地的布局与生态系统的建设;村域环境污染整治与环境保护的安排;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域内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安排。

7、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布局安排:包括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村庄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项目。

7、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村域内所有涉及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产、生活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经济保护措施。政策扶持措施。

第六条建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项目规划完成后,市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将项目规划报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项目规划进行验收评估。验收评估符合要求的,市国土资源部门将其纳入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全市各县(市)、区必须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才能申报。

第七条 项目申报材料

1、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村民委员会项目申报文件。

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

3、县(市、区)有关部门意见,征求村组、群众意见情况说明。

4、其它有关材料。

第八条 立项审批。市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将项目申报材料报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项目立项会审,通过会审的项目批准立项。

第三章 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及审查

第九条 项目立项后,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资质的测量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项目区现状进行测绘,测绘比例尺一般不少于1:2000。

第十条 项目区测绘工作完成后,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依据项目立项批复和有关技术规范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

第十一条 设计方案形成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项目区进行公告,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的意见。

第十二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市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对其中的土地整理(含增减挂钩)子项目设计预算进行审查,其它相关部门各自具体负责对各自行业子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共同对整个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审查把关。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下达,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设计和预算审查意见,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和预算。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准备。县级人民政府根据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书和预算,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技术指标、工程招投标和工程监理组织形式、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财务、权属、档案管理等制度。其中土地整理(含增减挂钩)工程的招投标由市国土资源局进行行业管理。

第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的问题。创造条件,让当地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扩大农民在当地就业,确保农民受益。坚决防止以行政命令方式搞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以人为本,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

第十七条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项目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立质量责任制,确立工程及工段的项目经理,对出现质量问题和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负责返修或返工。对因违反项目设计、施工合同延误农时或造成其它损失的,依法负责赔偿。

第十八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项目设计、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进行工程监理,对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承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担监理责任。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管理,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组织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工程设施移交工作。

第五章 项目权属管理

第二十条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土地,其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项目土地权属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二十一条 项目立项和设计阶段,应明确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有权属争议且一时无法调处的土地不能纳入项目区范围,需要调整土地权属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征求有关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意见,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相关部门同意后,依法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批准后,应按规定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告。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应冻结土地权属变更,一般不作权属调整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竣工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权属,及时移交土地和有关设施,明确管护责任,落实耕种,进行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

第六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 项目资金在市、县政府的统筹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项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聚合土地整理、增减挂钩、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涉农资金集中使用,以项目设计和预算为依据,按照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等实际工程量确定。

第二十五条 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专帐核算,资金拨付和使用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之内,不得办理超范围、超预算和虚列的支出。

第二十六条 项目资金拨付工作应遵循严格管理、实事求是、追踪问效的原则,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有关规定拨付,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项目专帐,准确反映项目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情况。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七条 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工程结算审计。

第二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代表以及农业、水利方面的专业技术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人员进行项目初验,初验合格的,向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项目工程验收。

第二十九条 项目初验后,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土、规划、农业、交通、水利等有关专家进行项目工程验收。市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对其中的土地整理(含增减挂钩)子项目进行工程验收,其它相关部门按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各自具体负责组织对各自行业子项目进行工程验收,共同对整个项目的工程验收负责,评价项目工程完成情况和综合效益。并由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

第三十条 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土、规划、农业、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评估。申请项目验收应当提供申请报告、工程验收报告、土地权属报告、工程监理报告、财务决算报告、项目资金使用审计报告等资料。

第三十一条 项目验收合格后,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项目验收评估意见。市国土资源局对挂钩周转指标和新增耕地面积予以确认。

验收不合格的,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限期组织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责任目标,并对责任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第三十四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

第三十五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巡查稽查、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第五篇:株洲市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依法规范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以下简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行为,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以下简称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征收集体土地,其房屋和其他地上附着物的拆迁补偿安置以及青苗补偿适用本办法。

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对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工程等建设涉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县(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市、县(市)征地拆迁所受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实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

从事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人员,应当经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第四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领导,市、县(市)人民政府发改、规划、农业、计生、财政、物价、审计、劳动保障、民政、房产、建设、公安、司法、监察、政府法制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社区)应当配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第五条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在实施征地前足额拨付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财政开设的征地拆迁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统一管理。

第六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将拟征地项目依法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审批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拟征地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组发布《拟征地公告》,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申请听证的权利等,告知被拆迁人,并对征地范围内拟拆迁的房屋及附属设施现状进行调查,被拆迁人有配合调查的义务。被拆迁人对调查结果确认后签字或盖章。被拆迁人拒不签字盖章的,征地拆迁所可以采取照相、摄像等方式取证,并将取证结果予以公证,作为实施拆迁补偿安置的依据。

第七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发布《拟征地公告》的同时,应当书面通知当地公安、工商、建设、规划、房产、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自公告之日起,在拟征土地范围内暂停办理下列手续:

(一)新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二)审批改建、扩建房屋,办理土地转让及土地登记发证;

(三)办理户口的迁入,但因出生、婚嫁、军人复退或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等确需办理户口迁入的除外;

(四)改变房屋与土地用途,或以拟被拆迁房屋为经营场所办理工商、税务注册登记和发证手续;

(五)办理特种养殖证;

(六)其他有碍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手续。 暂停办理期限自拟征地公告发布之日起,一般不得超过12个月,但国家、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暂停办理期限内,除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外,其他任何部门擅自办理的有关手续,不得作为拆迁补偿安置的依据。因擅自办理有关手续给他人造成损失的,由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自行承担。

第八条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明、房屋产权证、他项权利证或其他证明材料到指定地点办理拆迁补偿登记手续。 第九条

征地拆迁所应当到现场调查核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公安、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下列规定对被拆迁房屋进行合法性认定,并予以公示。

(一)被拆迁房屋具有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或其它合法有效证件的予以认定。

(二)对无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或其它合法有效证件的被拆迁房屋,符合下列规定的,经审查并补交建房手续税费后,按应安置人口数人均70m2的标准予以认定。

1、被拆迁人具有村民建房资格;

2、因政府规划控制停办建房审批手续;

3、被拆迁房屋具有完备的生活设施,且被拆迁人一直居住。

第十条

被拆迁房屋以合法性认定公示为依据,按不同结构、类型、用途进行补偿(具体标准见附表1)。经补偿后,房屋由各县(市)区政府组织拆除。

违法违章建筑一律不予补偿。

第十一条

拆迁非住宅房屋按下列规定进行补偿。

(一)对集体或集体股份制企业的合法房屋,按住宅房屋征购标准增加50%补偿,不再另行安排重建或给予其它安置。

1、企业生产用房(不含办公和生活用房),涉及生产设备搬迁需拆卸、安装调试的,按生产用房总价的5%给予搬迁补助;有重型设备的,另行增加2%。

2、造成企业停产停业的,按拟征地公告发布时企业实有职工人数每月工资总额的4倍发放停产停业补偿。在拟征地公告发布前已停产停业的,不再支付。

(二)村民将住宅房屋改为或部分改为营业、生产用房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营业、生产用房应当办有有效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且在拟征地公告发布前正常营业并依法纳税。

2、营业、生产用房按同等结构住宅房屋标准增加30%补偿(包括核定的经营场所内设施转运及处置)。

(三)依法批准的畜禽养殖用房,按同等结构住宅房屋标准增加20%补偿,不另行支付装修及设施补偿,并不再安排重建或给予其它安置。

第十二条

拆迁学校、医院、寺庙、教堂等公益事业用房,参照第十一条第

(一)款予以补偿。

第十三条

株洲市本级住宅房屋拆迁安置,采取安置房安置和自购商品房安置;各县(市)采取宅基地联建安置。

安置房安置是指按征购标准补偿后,由符合住房安置条件的被拆迁人按住房安置人员每人45m2的标准购买安置房并按规定领取购房补助(具体标准见附表2)。 自购商品房安置是指符合安置资格的被拆迁人,按征购标准补偿后,政府给予自购商品房补助(具体标准见附表2),由被拆迁人自行购买商品房。

宅基地联建安置是指按自拆重建标准补偿后,由符合住房安置条件的被拆迁人在依法批准的宅基地上进行重建。

第十四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采用安置房安置或自购商品房安置;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一般采用宅基地联建方式安置,但必须符合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采取宅基地联建安置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宅基地联建由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审批,有关手续由各县(市)区政府承办。

(二)联建宅基地的平整,水、电、路三通及重建房屋的超深基础,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三)重建宅基地面积,按株洲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拆迁一栋房屋有多户需要安置的,重建用地超出被拆迁房屋占地面积部分的有关费用由拆迁户自理。

(四)同一拆迁户有多处房屋被拆迁的,只安排一处重建地。拆迁房屋占地超出重建用地面积的部分另行给予适当补助,但补助面积最多不超过150 m2。

宅基地联建的用地标准及差额占地面积补助标准见附表三。 第十六条 被拆迁人住房安置资格,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公安、规划、国土资源及乡(镇)、办事处、村或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审定,并予以公示。

住房安置人员按以下原则认定:

(一)住房安置人员是指在征地范围内实际居住,户籍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家庭常住人员,包括父母、配偶、子女。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一个住房安置人员指标:

1、独生子女;

2、新婚夫妇持准生证的;

3、符合晚婚条件的大龄青年(独生子女除外);

4、配偶一方户籍在外地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为住房安置人员:

1、原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取得蓝印户口或缴纳城市增容费取得非农户口,但仍实际居住、生活在原地(原籍)的人员;

2、原户籍在所在村(居)委会的现役和退伍军人(不含现役军官),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或毕业后户籍仍在就读学校以及劳动教养和在监狱服刑的人员;

3、计划内生育未落常住户籍的小孩;

4、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应予安置的其他人员。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计入住房安置人员:

1、没有承包地、不享受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和承担相关义务的空挂户;

2、通过继承、赠送等形式取得被拆迁房屋权属,但没有承包地,不享受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和承担相关义务的人员;

3、在以往征地拆迁中已进行安置的;

4、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应计入的其他人员。 第十七条

一户有多处房屋且不在同一宗征地范围内,被拆迁人只能享受一次安置,他处房屋在其后的征地拆迁时只进行补偿,不再安置。

被拆迁房屋部分在征地范围内,征地范围外的应当一并拆除。

第十八条

符合安置条件的孤儿、“五保户”、残疾人确实购(建)房不起的,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并予以公示后,给予每户3—5万元的购(建)房补贴。

被拆迁房屋合法建筑面积人均不足70m2的,其差额部分按750元/m2补足。

第十九条

被拆迁人的搬家费和过渡费按应安置人员计算(具体标准见附表4)。 安置房安置和宅基地联建安置的拆迁户,计算两次搬家费,过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自购商品房安置的拆迁户计算一次搬家费。

拆迁非住宅房屋不计算搬家费及过渡费。

第二十条

被拆迁人在规定期限内按期签定房屋拆迁协议的,按被拆房屋合法建筑面积给予80元/m2的奖励。在规定期限内搬家腾地的,按被拆房屋合法建筑面积再给予70元/m2的奖励。逾期未签协议和搬家腾地的,不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

房屋装修和其它生产、生活设施按附表5的规定进行补偿。

第二十二条

对积极参与、协助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任务的村(居委会)、组干部,适当给予误工补助。

对参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三条

征收土地时,地上的附着物及青苗补偿直接支付给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其中,山林地等涉及多户的青苗补偿费,统一支付给集体经济组织,由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分发到户。

补偿后,青苗所有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处理;逾期未处理的,由征地单位处理。征地单位需要保留的,由征地单位与所有者协商。 青苗补偿的具体标准见附表7-13。

第二十四条

征收灌溉兼养水塘,应当支付造塘费。 被征地范围内的道路、渠坝等地面设施,按被征地类(分为耕地和非耕地)实行综合补偿。被征收范围内的道路需要重新修筑的,由征地单位按照原道路标准还建,原道路不再补偿。

征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的专业菜地中的大棚设施,补偿安装、搬迁费用,棚架材料由用户自行处理。

在耕地中埋竖电杆、拉线,按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架设铁塔用地按征收补偿。

征收范围内的坟墓,由业主(用地)单位发出通告,坟主凭村级以上单位证明,经征地部门核实后予以补偿。逾期未迁的,由业主(用地)单位处理。

上述征收项目具体补偿标准见附表14。

其他生产设施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见附表6。 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燃气等设施,由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核定后给予补偿,废弃不用的不予补偿。

第二十五条

经依法补偿后,被拆迁人应当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拒不办理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公告注销。 第二十六条

拆迁补偿款全额支付后,被拆迁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搬迁腾地。拒不腾地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腾地。逾期不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被拆迁人对补偿项目和数额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补偿告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逾期提出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八条

被拆迁人弄虚作假,伪造、涂改土地、房屋权属证明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拆迁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征收市原郊区所辖的市园艺场辖区土地和城市工作处管辖的社会转城居委会辖区土地,涉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按本办法执行。

拆迁持有集体土地使用证的征地转城居民的房屋,涉及房屋补偿安置的,按本办法执行。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用)事业建设经批准需使用集体土地,并拆迁集体土地上房屋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矿区安全区范围内的房屋需要拆迁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立本辖区内被拆迁人员安置情况的电子档案。

第三十一条

县(市)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按附表

3、附表

4、附表

5、附表15的标准计算,按第二十条的规定奖励,不另行计算其它补偿和补助。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此前施行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本办法施行前,已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房屋拆迁补偿按公告确定的标准执行,但本办法实施后,3个月内未支付房屋补偿款项的,按照本办法执行;虽已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但尚未实施具体征地,未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房屋拆迁补偿按照本办法施行。

上一篇:征占用林地补偿范本下一篇:体育局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