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青年教师汇报课有感

2024-04-08

听青年教师汇报课有感(精选6篇)

篇1:听青年教师汇报课有感

聆听一节好课,收获累累硕果

——听新寨镇青年教师展示课有感撒马店小学 周丽丽 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时节,我有幸欣赏到我镇四位青年教师青春活力与智慧飞扬的课堂展示,收获到不可多得的感悟与启发。

9月28日,在新寨小学的多功能教室里,来自艾台小学的阚志超、东姜小学的高北等四位青年教师,通过《观潮》、《和时间赛跑》等不同课型的四节课,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和专业的语文素养。他们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积极探索,或是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兴趣,巧妙地设计图文衔接,让孩子愉悦地融入故事、理解课文、激发爱心;或是通过美术与朗诵的才艺,营造丰富多元的课堂,引领孩子们进入诗意的世界,绽放童年的真,感悟世界的美;又或是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设问与引导,启迪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在这些年轻的教师们身上,我看到了飞扬的青春、智慧的创意、不懈的努力,看到了对孩子知识、情感、生命成长的关注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也看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我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语文素养,更细致敏锐地解读文本,发挥创意,用多元生成的课堂将孩子带入美丽的语文世界,对他们的心灵成长给予更多的生命关怀。四位年轻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很高,仅毕业两三年时间,就能较好的驾驭课堂,足见在平日的教学中下了很大的功

夫。纵观几位老师的课堂,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选取几处,记录如下:

1、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像“观潮”的教学,老师播放潮来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观潮时的激动心情,从而引出本节课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价值,而且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被真正激发。另外,“和时间赛跑”的教学设计中,高北老师仅用几张简洁的幻灯片和适时出现的音乐就将整节课讲解的如此生动、激情,学生也全心的融入到老师的教学之中。这些都得益于老师对教学情景的精心创设。

2、注重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翠鸟”、“和时间赛跑”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奖励五角星、小贴画、小书签的评价方式,有效地调控了课堂。通过评价,教师肯定了学生的长处,发现学生闪光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3、注重了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在“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中,教师通过国庆来临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买合唱服等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自己身边。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4、注重了艺术性教学语言的运用。王文博老师整堂课下来语言都很富有激情、表情和蔼可亲。自始至终,在她的描述中都倾注了强烈的情感,将该子带入对翠鸟的认知中,也将在座的老师带到美妙神奇的氛围中。学生们高举着小手抢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涨。教师整堂课的设计充满文学意蕴,让人充分感受语文的人性美的特点。

5、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意识不仅变成了可能和现实,而且是一种工作的必然。在这次听课中我就发现了这一点。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很注意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获得一定的学习能力。例如,王丽娜和高北两位老师的课这一点就体现得很明显。他们都很善于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创设情境,交流探讨,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听说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愿和大家交流:

1、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都注意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教师的倾听也十分重要。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述,但是,表述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倾听,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师和课堂的融合。教师的教学,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教师按照这个教学设计来上课,但是,又不能只按照教学设计来上课,也就是我们说的不能背教案。只有当教师和课堂真正融为一体,教学才是灵动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个人的教学本身就会存在缺憾,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例如我们备课思路中的主线是否明晰,小组合作是否真正有实效,图文的展示是否到位、合理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去探讨。相信无论是这几位优秀的青年教师还是在下面听课的我们,都会在教学的道

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促使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2:听青年教师汇报课有感

一、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有如下体会:

1.新教师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向前辈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否则“拜师学习”很容易造成对师父的依赖,新教师一些新的想法很容易被扼杀。前辈以师者自居,经常对徒弟敲警钟,造成“小马不敢过河”的现象。因此,教师的“拜师”学教要做到浅尝辄止,不要陷入一种套路,没有创新意识。

2.教师要想真正提升自己,必须通过行动研究发展自己的专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新世纪的老师需要终身学习、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阅读中开阔自己的视野,逐渐在思想的领域中聚集自己,找到自己的精神导师,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者。要学习专家、学者新的思想、观点,了解教育科研的新状况,自己根据教学实践能提出观点和看法。

篇3:听青年教师汇报课有感

自从2005年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 已有十年了。在这十年中, 我们付出了很多, 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思索并实践着如何把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尽快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新行为, 怎样在课堂上更好地展示语文课的魅力和风采。于是, 这次赛课在课型的选定上, 我们力求做到多样化, 力争多角度地展示语文课的魅力。基于这点, 我们确定了作文课, 综合性活动课, 阅读课。

大家都知道, 作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一提到作文, 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头疼。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作文需要抒写真性情, 要投注真感情, 反而还一味地认为, 作文嘛就是编, 于是乎, 假、大、空的文章比比皆是。老师呢, 可能认为作文训练起来头绪多, 费时费力见效慢, 于是就教学生“走捷径”, 什么仿写抄写美名曰“取长补短”, 这类仿制品文章在作文考试中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殊不知, 这是别人的文章, 抒写的是别人的情感, 你没有亲自体验过, 这份情在你的笔下也会走样变味, 变得忸怩而又虚假。作文创作、作文教学需要投注真情, 因为, 真情实感的文章最动人。如何上好作文课, 怎样才能让学生说真话, 抒真情是众多语文老师共同思索的一个问题。青年教师刘老师的这堂“真情流淌, 精彩无限”的作文课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课前, 刘老师播放了一首舒缓柔美的轻音乐, 在这舒缓的音乐声中刘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冰心的《纸船》。舒缓的音乐、深情地朗读营造了浓浓的气氛, 师生们在无声中享受着真情的感动。我不得不佩服这位青年教师的用心良苦, 切入之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老师把内容分为了三大块:1.赏析精彩文段;2.寻找真情;3.抒写真情。三大块衔接自然, 可谓水到渠成, 整个过程都流淌着款款真情, 精彩不断。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第二个环节中一个女生的发言 (这个环节, 老师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去感受这份真情) :

爸爸妈妈外出打工, 把我丢给了爷爷。爷爷整天忙着做事, 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 对我说话也不冷不热的。明天又到中秋节了, 看见邻居家热闹地打着糍粑做着过节的准备, 自己家却冷冷清清的, 爷爷依然忙着地里, 我告诉自己, 我没有中秋节, 那天晚上, 我早早地去睡了。第二天起来, 爷爷又出去忙地里了。走近饭桌, 看见桌上摆着几个还冒着热气的糍粑, 旁边还有我最爱吃的用芝麻、黄豆面做成的芝麻糖, 要知道, 爷爷一个人做这一切需要好几个小时呢, 我哭了, 因为我知道, 爷爷是爱我的……

质朴的人物、质朴的语言, 却总是涌动着感人的情愫。

在第三个练笔环节中, 一个学生的片段让在场的许多师生泪流满面, 这个学生在哽咽中读完了片段, 她的妈妈在生下她后因抑郁而患上了精神病, 被送到了外婆家, 从小缺失母爱的她对母爱尤其渴望。文段写的就是她十几年来第三次去外婆那儿看母亲所见的情景:

茂密的荔枝树下, 一对目光淡然无神, 头发蓬乱, 衣服很脏又穿得不整齐, 一边吃着荔枝一边胡乱地说着什么……您就是这样进入我的记忆。

爸说:“你去叫她妈妈吧!”

我的心里翻滚着, 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想着小说故事里的情节:您看着我, 因爱听我叫您“妈”, 然后您就会神智清醒突然抱着我。

……童话毕竟是童话, 哪有这么多美丽的奇迹。

站在您身旁, 您目光没有片刻停留。母爱虽然很温暖, 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得到。叫您“妈妈”的时候, 我喊得很别扭, 您转过头对我慈爱又莞尔一笑。那一刻, 我好震撼, 可这却是瞬间, 您那淡定的神情让我知道您并不认识我, 然后又转身背着我。而我却把这份似假非真的母爱紧紧珍藏。

这位学生内心渴望母爱的情感感人至深, 使听课的师生无不动容。最后, 老师充满真诚而激情的结束语将整堂课的情感推向高潮, 直到下课。

第二堂综合活动课《走进端午节》更是别开生面。一上来老师就播放孩子们与家人一起话端午、包粽子、吃粽子的视频。同学们特激动地看着视频, 因为视频上正还原着前几天他们与家人一起过端午节的情景。原来这个老师别出心裁地借端午节这个契机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 让同学们把与家人一起过节的情景记录下来, 最后老师进行剪辑制作。看完了视频后, 同学们的情绪还处于亢奋之中, 这时, 老师说:“孩子们,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 因为你们真正地参与了其中, 难道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顿时, 教室里气氛热烈, 有的说, 看似简单的粽子太难包了, 但我一定要学会, 不然, 我的后代可能就吃不上粽子了 (同学们大笑) 。有的说, 我了解一些端午文化, 还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诗歌……然后老师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思索讨论, 一步一步非常巧妙地把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了理性层面, 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 为什么要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节课不正体现了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些教学理念吗,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资源, 这不是我们正在尝试的大语文观吗?这样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篇4:听青年教师汇报课有感

十四节课,十四场精彩;十四位老师,十四种风格。各有各的独特,各有各的专长,令人倾羡,令人折服。

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的章婧老师,她一上台,一说话,一笑,一语,瞬间便把学生们引入了“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中。那些天然的、活泼的、富有野趣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们深深陶醉,连台下听课的老师们也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有着浓浓的语文味,有着浓浓的文学色彩,也有着浓浓的儿童意韵,这应该就是小学语文特有的味道!

于冬梅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诗中的标点,读出古诗的节奏,打着节拍,“平”声长,“仄”声短。于非群老师在“小小即兴演讲会”上,让学生面向不同的“听众”:“一年级小学生”“同班同学”“台下听课老师”。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心理,引导学生学会用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将事情讲具体。即便是同一篇课内阅读文章,老师们的设计视角也是全然不同的,那些出其不意的细节,竟然可以演绎出无尽的精彩!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

同样,刘广祥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牢牢地“栓”住了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感受姥姥剪纸的神奇力量,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心神竟都随之而前往。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极其认真地板书着,一笔一画,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可观,学生们看着看着便都抬起手指跟着一起描摹,让我感到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我知道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而且老师们身上所蕴藏的深厚底蕴,这些灵动而富有情趣的课堂表现,哪里是仅仅预设就可以生成的呢?

三、 为有源头活水来

怀着对执教老师崇敬的心情,在课后,我走上前去,向他们问出心中所感。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徐州市公园巷小学的于冬梅老师。她说:“我的朗诵和书写都是市教研员和我们的校长‘逼’出来的,就是关在房间里一直练,直到练好为止,特别严,不是天生就好的!”她还给我讲了怎么练习发音,怎样共鸣。

幸运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便是一位资深的课堂教学研究者,他详细地给我分析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他说,看课,就看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清晰,教师的技能和机智。从谈话中得知,这位老师特别欣赏的便是泰州姜堰市实验小学王芳老师教学的《螳螂捕蟬》、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以及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王娟老师的阅读推介课《与花婆婆相识》。通过他细致的指点,我无比深刻地领悟到,一节好课的生成,既要有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教师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而情趣盎然的课堂。

时间匆匆,感受多多。同样是青年教师,看着台上的精彩,思量自身的不足,这本身便是无穷的动力。再结合课后专家们的精彩点评,收获便也是满满当当的了!专家们指出:

1. 语文课要有“浓厚的语文意识”。不能等同于“思品课”“科学课”,要实现语文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很强的文本意识”,关注文本的表达,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要有“很强的语用意识”,学语言,用语言,关注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要体现语文的“情”,要有深情而真诚的爱。在《观书有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针对古体诗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出语调,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因此,我们要不断地领会新“课标”精神,练就言语的灵敏力,明确语文的意识,站稳儿童的立场,找到教学的定位,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让语文课堂教学再语文一些。

2. 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鲜明的儿童立场”。要体现儿童的自主学习,要“教得简约、学得丰富”。现在的课堂上,老师的“教”已经很到位了,但是,学生的“学”却有待加强,老师的“牵”要再少一些!要努力让我们成为“巨大的推手”,成为“隐形的翅膀”,将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远方。

3. 让预设下的生成再精彩一些。语文教学应处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 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就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 让语文教师的素养再丰厚一些。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要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能诱发、引导学生丰富其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最大潜能。因此,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我们要努力建立语文课应有的尊严,要让教与不教不一样,学与不学不一样。

篇5:听特级教师唐少华一课有感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朱安娜

在杭州采荷中学听了浙江省富阳中学校长、浙江省历史与社会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听说他是浙江省三位历史与社会特级教师之一,并且是唯一还在上课的,为此,我深感敬佩。更敬佩的是作为一名人还可以开公开课让人去点评。

这堂课的主题是《读图学史》,属于自编教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五组图片,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整堂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注意激发学生的思想,课堂是活跃的有效的。

作为一堂特级教师的指导课,唐老师的这一节课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效仿的。

首先,唐老师的课堂实在,不图热闹,但却扎实有效。通过五组图片的阅读,学生很清楚明白读图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关注细节,对于表面信息要通过比较、提问、推理、想象,转化为深层含义。唐老师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非常的真实。在课堂中通过师生碰撞,学生质疑,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对于现实优质课中流行的过于丰富的资料堆积,可以说是一种拔乱反正。

其次,是唐老师的追问能力,唐老师在课堂中能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每个闪光点,进行及时追问。比如,在第二组图片中,学生从磨制石器的小孔中想到钻孔技术时,教师追问“你刚才是怎么样想到这一信息的”,很自然的就引到从表面信息到深层含义了。在五四运动这组图片中,学生问“为什么运动都是学生发起呢”,教师就直接接问“五四运动为什么不是上海的工人阶级,而是北京的学生开始的呢”,通过追问激活和提炼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更加简练有效。

再次,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读图方法的指导,这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来说是很有用的,在实行开卷考试的情况下,对考试也很有帮助。当然,本节课是对读图方法的一个整体展现,如以后每节课都作这样的指导那就没必要了。

另外,本人还想就唐老师的这节课提一些想法:

一是在上课的时候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与学习主题不一致的问题。唐老师这一节课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凡是与自己观点和要说的内容一致的就予以强化,而对不一样的也有一定道理的予以弱化或是不加理会。如讲五四运动组图时,学生提出“工人阶级参与斗争,可能不单是爱国主义,可能也有自身的一些经济原因”,教师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学生提出“是什么原因,会有如此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教师指出“因为这是广泛的爱国运动”,这样的两种回答,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直视并化解学生思想情感中生成的疑点,其实教师何防在这里可作运动的性质等方面的介绍,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意见又把问题引回主题。当然这需要耐心的去理解学生的想法。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质疑能否也可算是一种课程资源呢?

篇6:青年教师汇报课小结

首先感谢青年教师对这次汇报课的认知,对于新教师指导培养,这是一次规模较大,也是花费人力、物力较大的活动。

我们采取的是先上“示范课”后上“汇报课”的原则,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因此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学习中逐步成长起来。在这两天的汇报课中,在教教学设计,课件的运用,教学的过程,计算机的操作上存在很多闪光点,也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些每堂课下来教导主任都和你们个别的交谈,我就不一一再评议。下面我就提几点要求与你们共勉:

1、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特别是外出观摩活动。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使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对自己有所启迪、有所帮助,使每一次的学习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

2、把握对新课程、新教材理念以及活动价值的理解,突出重难点,从书中和上示范课的教师身上吸收养分,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每一节课学生的发展目标、教学任务要做到心中有数。

3、多在网上下载示范课学习,虚心地向同行学习,从优秀教师的活动案例、活动设计中去体会,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能够灵活地学,有创造性地学。

4、在集体场合能够仔细地聆听每位教师的发言,学习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考、研究和大胆表述;学习他们语言的简洁、精练。

上一篇:学生工作总结新闻稿下一篇:徐文长传古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