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教师

2024-05-03

当代青年教师(精选8篇)

篇1:当代青年教师

当代青年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本人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增强教师责任感、使命感的方法

网络上流传“教师育人终日疲惫,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这不是夸张,确实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何让教师有尊严地活着,对教书育人事业充满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既需要教师自强自立,也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会侧面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和情操。教师也是如此,只有最根本的世界观正确了,才可能正确处理教育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教师历来是备受广大百姓尊崇的职业。古时有“天地君亲师”之说,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因为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因为他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他们必然会是人之楷模。这样一来,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个人利益的满足要以社会利益的维护为前提”的人生观;其次要树立“正确对待奉献和索取、义和利”的价值观;再次要树立“真正的幸福是健康的精神需要和合理的物质需要有机联系”的幸福观。教师的人生境界犹如阶梯,有着不同的层次。但无论哪一个教师、无论哪一个人生境界的起点接受教育、进行修养,总有一个最终、最高的人生境界目标。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本身的世界观和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

斯大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人类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无论外界对教师的重视程度如何,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都应该基于无私的心态,发扬良好的师德师风,以孺子牛般的态度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照亮下一代燃烧自己。

2.身正为范

韩愈在《师说》中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然,韩愈这里的“道”是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但是,我们现代教育的“道”与之不同,是“身正”的“道”,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具有世界意义的普世价值。作为当代人民教师,只有自己“身正”,才能“正人”,才能使学生“正身”。

3.创造平台供教师提高

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设法创造自身不具备的条件供教师学习提高。一是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着力培养青年教师。要求每一名骨干教师结对帮扶青年教师,从学习、工作、生活上进行关心帮助,促进其尽快成长。开展优质课比赛,要求每位骨干教师上一堂优质课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言传身教。二是加大教研力度。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备课组长,让其以听课、评课、研讨、交流、座谈、观摩等不同的形式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确保教研的实效性与长效性。三是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选派教师赴外校培训学习、观摩,回校后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以达到培训的辐射效果。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教师通过进修、参加学历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四是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以中年教师为课题骨干,积极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的开发和研究。注重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让更多的教师能从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研究,探索规律。

4.出台机制,培树典型,激励教师积极向上

学校要切实做到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凝聚全校师生之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要强化对工作目标和重大事项工作目标的考核,明确责任人、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对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完成不好的相关责任人给予批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先晋级、职称评定、干部使用的主要依据。二要从培树典型上着手。以培树各类典型为重点,通过发现、培养、宣传、激励等措施,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总之,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其在教学工作中创先争优,需要全社会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社会要摆脱“教师是最优秀而不食人间烟火的”片面看法,给教师多一些理解,少一分苛刻。教师要走出名利至上的浮躁心态,一心一意搞好教学,全心全意谋学生发展,真正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篇2:当代青年教师

摘要:教师是学校发展中的实力,作为后备力量的青年教师,其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却不容我们乐观,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在摸索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之路。在对青年教师下大力气培养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对于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给与认同和发展。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现状 培养

高水平的人才是国家的竞争力,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实力,是学校各项工作最主要的依托力量。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及其自身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关系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和速度。愈演愈烈的现代教育竞争,对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然而从现实来看,我国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水平提升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甚至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他们目前的实际状况是:

(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教学历练导致教学经验不足,对教育的意义及教育科学的规律知识理解不够。

高校青年教师很多都是校门对校门,一旦参加工作,就要迅速进入角色,登上讲台,实现身份的转变,这使他们未及熟悉就已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与此同时,绝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以外,也进行了教师上岗培训并通过了考核,但这些考核几乎变成了单纯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考试,而无法实现大学对青年教师职业修养及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大学教育工作者们“懂得教育”的途径,除了极少数出身师范院校的教师外,大部分人都只能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模仿和学习来达到,而学习效果又因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而通常不够理想。

(二)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的视野不够开阔,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高。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的两只羽翼,教学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和责任,科研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深入总结与内在支撑。如果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是不可能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更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许多院校认识到了青年教师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生力军,可目前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到位,方法不够很有效,政策不够支持,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许多高校的管理者认为教授经验丰富,科研力量强,就纷纷把出科研成果的“宝”押在他们身上,而对年轻人才只重视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而忽视科研能力培养,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很不利于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三)无法回避的生活工作现状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干扰。

高校不断进行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建立起一种能够激励青年教师奋斗的机制,然而,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超负荷上岗、职称低、工资收入也较低,面临着住房和医疗制度改革、组建家庭、照顾孩子、老人等实际生活困难,对于生活磨练还不多的青年教师在不同 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学习与身心健康,甚至一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进而产生了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或固执偏激,自卑感强等心理问题。更由于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青年教师在治学态度上缺乏严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教学上敷衍了事,科研成果也往往经不起推敲。

(四)高校青年教师的自身优势和身心特点。

目前我国的高校青年教师,多为70年代生人,80后的教师队伍大军也正向我们扑面走来。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成长,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他们学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积极肯干,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他们创新能力强,善于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来武装自己。同时,他们年纪轻,体力旺盛,心理复杂多变,在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过程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未成熟时期,因此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波动较大。

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其身上肩负着传承文化、批评文化、引导文化、创新文化的历史使命。如何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高等学校的教学要求和科研要求,提高育人质量,完善自我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多年来,我国的各个高校不断探索,在摸索中前行,得出了一些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现汇总如下:

(一)从源头抓起,为高校引进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以往,只要每年教师招聘工作的序幕一拉,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录用通常采取的就是三步走:收取大量应聘者的简历进行筛选;进行必要的笔试;展开说课考察。这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除此之外,现在增加了对应聘者的性格品质、道德情操、生活爱好、甚至责任感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这并非是对他们的苛责和刁难,而是由他们今后所肩负的巨大责任和艰巨使命所必然要求的。

(二)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1、坚持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青年教师思想品德素养的根本。

“德乃师之魂”,在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师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问题,它还关系到一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才能使青年教师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信念更牢固、判断更清楚、行为更自觉、实践更深入,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尽管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面性,但只要具备爱岗敬业的道德素养,意识到教师的历史使命,就能在青年教师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2、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培训计划,长抓不懈,确保实施,重视效果。

各高校应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科建设需要,综合教师培训的意向做出需求分析,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其内容主要涵盖:(1)岗前培训;(2)教学技能培训,包括普通话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语培训;(3)教师能力培训,在学校内部开展听名师讲座观名师授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实行助教制、导师制,开办短期培训班。在学校间进行校际的交流互访,取长补短。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学术会议、做访问学者、留学研修等。在培训期间,学校应对老师的学习时间、学习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跟踪反馈。总之,高校应站在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高度,有的放矢地规划和落实教师多学科、多层次、多方式的在职培训。

3、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从思想意识入手,引导教师的科研意识,强化其使命感,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调动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调整学校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加快科教体制改革,推进教师以“教”促 “研”。

(三)改进学校相关制度及评价体系,为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学校目前的人事制度,在对青年教师实行评聘时,往往根据青年教师的潜在劳动能力(学历、资历、经验、工作态度)及工作绩效(教学量完成情况、科研水平)等评定教师的职称。管理者的目的是为了拉开档次,进而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该种评价的优势在于方便计算和相互比较,但在职称评定和岗位确定上,仅以论文数量的多少和发表的刊物的等级来评定教师的能力,容易造成某些青年教师急功近利和短视效应,不利于建立一支长期、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应依据教师群体的不同特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给与青年教师公平科学的评价和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英国人安德鲁·怀尔斯,198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提升为正教授后,九年间基本没发表文章。从大学校长到系主任,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也不管他在做什么。九年以后,他解决了世界数学界360年没有解决的难题——费马大定理,获得了当今数学最高奖——菲尔茨特别成就奖,到此为止他是这一特别成就奖的唯一获得者。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后备力量。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在1931年就曾说过:“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而一个大学未来发展所需之教授,必是从今天我们青年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来,我们应尽所能,保护好、培育好这块土壤,将理解、尊重与支持无条件的给与我们的生力军。参考文献:

1.杨叔子,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OO8(3):3-7.

2.刘献君.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2(5):1-6.

3.李云先.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从业素质的认识与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1):14—16.

4.胡 琦.解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导向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oo6(5):38—39.

5.陈秉公.论教育省略了什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l一6.

6.王子猷,程结晶.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思路【J】.高教研究,2005,(8).

7.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现代教育科学,2006,(4):l15—117.。

8.谢焕忠.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积极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上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5,(9).

9.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2007,(1):85—87.

10.贾焕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2009,第四期

篇3:浅谈当代青年教师的转变及成长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特征,成因,策略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被纳入这一行列。我们应看到这一队伍的新丁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希望。如何利用这些新鲜资源, 帮助青年教师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 笔者提出下列应对策略。

当代青年教师的性格特点, 心理特征及其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1.知识面广, 独立思考能力强, 教学中实践能力欠缺

当代青年教师走上岗位之初, 多数已具备本科、硕士学历, 甚至博士也不乏其人, 他们具备了多元活跃的思想, 并且对各自教学领域有一定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善于独立思考, 可为教师队伍的时代蜕变提供了契机。

然而这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缺乏, 在教学中常出现“倒不出”现象, 易于困惑。加之当代青年教师习惯于独立思考行事, 致使其走不出来, 钻不进去。

2.与学生年龄相差无几, 思想接近, 为学生管理带来机遇和挑战

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思想多元化, 与传统观念的师生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师已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由此引起学生思想的极端化, 给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困惑。

青年教师社会经验缺乏, 自身面临困惑, “度”的把握成为一大难题, 易于与学生成为朋友, 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自持、自重的教师形象。一方面个人期望值高, 竞争意识强, 成为集体进步的促进因素。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合作意识单薄, 对集体的关注少, 容易忽视奉献, 也容易构成恶性竞争, 助长浮躁心理。

当代青年教师性格特点的成因

1.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个人利益被充分肯定和承认, 一方面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 调动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流行。青年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 也会受到影响。

2.教育因素

我国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很多学校在面对自身发展压力时急功近利, 重科研, 轻德育, 应试模式仍占主导地位。青年教师进入新岗位直面教研任务, 职称评比、婚姻、社会生活等问题, 致使他们一味重视论文发表、科研标新立异、自我实现, 导致教学马虎。

3.个人成长因素

青年教师是国家改革开放见证者和受益的一代, 享受到了相对充裕的物质生活资料, 缺乏艰苦生活经历、毅力、奋斗精神和实践经验, 自我调节能力差, 对未来理解过于理想化。现实责任与理想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影响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青年教师的转变及成长的应对策略

1.重视岗前教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岗前教育是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学校在对青年教师的工作中, 容易忽视岗前教育, 走形式, 致使青年教师在上岗前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优化思想工作, 提高思想水平

岗前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水平,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优势、弊病和其必然性,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保持自我思想的先进性, 让其正确认识教师这一职业, 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2) 强化专业素质培养和教育

青年教师思维活跃, 独立思考能力强, 专业底子好。但缺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堂上唱“独角戏”、随意性大或照本宣科、方法单一。因此, 岗前培训尤为重要, 应指定老教师对其指导、帮助, 不断进行课前演练, 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 及时向他们反馈, 调整改进教学方法, 以适应学生的口味。

学校应建立健全监督、帮助机制;给青年教师提供机会, 关心帮助其释放压力。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敢于压担子, 树典型, 培养青年教师的优秀核心。有计划地培训、组织他们走出去观摩、学习、交流,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教学评优活动和发表论文, 为青年骨干教师施展才能提供更多机会, 树立青年优秀典型, 引领他们坚定教学信心, 专心于教。

培养青年教师应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青年教师的职称低, 待遇差, 生活压力大。因此各院系领导应更多地关心青年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要, 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 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倡导老教师热情主动接近青年教师, 相互沟通, 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让他们尽快融入到集体氛围之中。

2.青年教师应调节好心理, 注重反思,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适应能力, 做新环境的主人

(1) 正确认识自己,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

古人很注重修身, 也就是注重自己人格的完善。首先应正确认识自己, 给予自己客观的评价, 正视优缺点, 清晰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学会抵御社会不良风气, 要学会远离浮躁并正视名利。自身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低调做人、诚实做事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2) 建立健康的心理调节机制

青年教师思想容易波动, 那么如何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变消极为积极呢?一味地控制情绪是不当的, 对不良情绪予以适当调整。建议采纳下列方法:

1) 转移法。对于某些特殊情况, 可想方设法转移, 让其自情绪稳定。如, 有人在黑板上画了教师的漫画。此时, 教师不应该完全回避, 适当把注意力转移到漫画上, 就画论画, 甚至可以给与幽默的评价:我真的这么丑?博大家一笑, 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宣泄疏导, 自己随即可转移讲授。

2) 升华法。遇到刺激时, 不要简单地发脾气, 而是化悲观为主动, 在困难中找动力。其实, 每增加一点自信就会减少一点焦虑。自信会产生勇气和力量。自信心越强, 情绪越放松, 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能力水平就越容易发挥。要把握财富, 施展才华就必须从小处着手, 安心教学实践, 积累教学经验, 调节心理, 逐步升华, 从而树立自信、积极、富有涵养的自我形象。

(3) 加强与师生之间的交流, 从容面对他人的评价

青年教师很容易和大学生打成一片, 但由于其实践经验不足, 易在大学生中失去威信。面对挫折, 往往致情绪低落, 甚至对学生极其冷漠。为此, 青年教师要总结经验和教训, 以积极的心态做学生的导师和朋友。

总之, 当代青年教师是我们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务必全力以赴去引导、帮助、支持他们大胆工作, 不断改进, 促进他们成长成为祖国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篇4:当代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及引导

一、当代青年教师价值取向的几个特征

1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价值取向自我化。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是70后和80后出生的,他们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就过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生活,再加上受新思潮、新观念的影响,使得他们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十分重视自身的价值,“以自我为主体”的价值观已经获得他们普遍认同,他们注重个人设计,强调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他们对学校管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渴求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力求在各项工作中塑造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正因为强调、注重自我,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就会对一些老观念老做法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轻视经验,甚至于轻视身边的一些中老年教师。他们可以创新,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能把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往往掌握不好分寸,容易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青年教师主体意识较为强烈还表现在经不起挫折。很多人刚参加工作时积极性较高,但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干出什么成绩或者自己的成绩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时,又容易出现消沉情绪,误认为领导或者同事对自己抱有成见,排挤打击自己,从而把精力转移到文凭、爱情、金钱等方面上,而对教学采取马虎应付的态度。

2物质需要越来越明确,价值取向功利化。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贪图享受,交友的圈子又比较大,每月那点微薄的收入的确难以满足其生活的需要。所以,现在青年教师物质需求的增长明显超过了精神需求的增长,缺乏“老黄牛”“蜡烛”的奉献精神,大多不安于教师的清贫现状。工资低,住房少,条件差已成为一些青年教师的心头之痛。

青年教师功利化的价值取向还表现在不安心教学上,企图走捷径。由于学校任用干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业务水平不再成为选拔教干的必要条件,使得一部分青年教师不安心于教学研究,而是千方百计寻找门路,拉关系走后门。

3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当代青年教师的交往行为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内容由单一型向丰富型发展,以前的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教圣贤书”的教书匠已经不复存在了。现代青年教师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单位、左邻右舍、同学之间,交往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他们能利用一切机会出入各种社交场所,他们关心更广泛的事物。现代青年教师在人际交往中的特点还表现为注重与同龄人的横向交往。而轻视同长辈、上级的纵向交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青年教师对现有的人际关系表示不满,认为同事中帮派现象较为严重,不少人带着假面具,因此他们忽略并且不愿意进行同事之间的交往。

青年教师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缺乏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观察力、思考力,往往与学校领导,与中老年教师,甚至与家庭成员,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紧张关系。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日常生活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青年教师的交往中。价值取向也较为复杂,有的注重脾气、性格相投,组成青年小团体;有的讲求互惠互利原则,个别教师甚至与学生及其家长做交易。

二、对当代青年教师价值取向的认识与引导

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信息日益丰富,网络迅速普及,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断涌来,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之不少青年教师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优越,从未受过艰苦磨炼,形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新闻传媒对先富裕起来人们的高消费生活的宣传,人们心理开始不平衡了,这些都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胀,使金钱的多少成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青年教师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是极为正常的事。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能够正确地认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问题,并且想方设法加以引导。

1搭建舞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当代青年教师的主体意识较强烈,价值取向自我化是当代青年的共性,这是他们日益成熟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他们直接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机会显著增多,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自主意识,凡事喜欢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不喜欢人云亦云。这就需要领导及时调整策略,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给他们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应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偏激行为和情绪应因势利导,不可强行堵塞和否定,更不能置之不理。

领导干部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管理学校,为其提供管理学校的机会,提高其主人翁责任感。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才有可能极大地发挥其创造潜能。青年教师关心学校发展,热衷于学校管理,这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起来。青年教师思想前卫,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学校的少先队管理工作、教学的改革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有一种爱叫放手”,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学校管理者放手的过程,让他们在学校的舞台上尽情挥洒,尽可能地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风采,为学校工作注入更大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绝不能让他们“带着镣铐跳舞”。

积极进取是青年人的一个显著特点。也就是说,他们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对理想执著的追求。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诱发”“强化”和“促进”他们的进取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多给他们鼓励。人们都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青年教师尤甚。我们应顺应他们的心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起他们上进、拼搏的欲望,使他们成为推进学校工作的一支生力军。我们可以采用竞赛、评比、表扬、奖励等手段,激励他们建功立业,支持他们总结教学经验,著书立说,大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学校工作。

我们还应爱护青年教师好学上进的积极性,有组织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文化、业务水平,加强责任感,提倡奉献精神,正确处理系统提高与教学急需的关系,对青年教师实行分段培养。及时发现和重用有才干的青年教师,借以调动所有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满足需要,让其安心投身教育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对物质利益需求的增长是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思想的变化,表明了我们的社会日益注重实效,摒弃了不讲效益的空谈。

我们应当肯定青年教师正当、合理的物质需要,应尽力解决诸如住房、福利、办公条件等实际问题。马克思说:“人只有在解决了物质需要之后,才会有精神需要。”要让他们看到学校领导是在为全校教职员工谋利益,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对于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加以解释和说明。学校里的一些重大决策应该由教代会讨论通过,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青年教师勤奋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当然学校领导要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调整好自己的需求,使他们的需求循序渐进。让他们认识到精神上的满足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对于那些献身教育、默默耕耘的优秀教师学校应宣扬其先进事迹,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让青年教师们学有榜样,营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年教师的精神需要。

3开展活动,让其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青年教师交往价值取向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年教师生存在这个社会中,交往多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学校领导、同龄人之间交往的问题,其根源是价值观念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沟通、交流。学校要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组织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开交流会,签订“师徒结对合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党政工等部门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想、文体活动。让他们畅所欲言,从而获得心灵的沟通。要重视青年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除了学校领导的积极努力外,青年教师还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尊重领导,尊重中老年教师,注意团结,学会心理互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境平和,教学上才能有新进步、新创造、新突破。

篇5:孝道与当代青年

摘要: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照顾好、关心好自己家的老人,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一个人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不可能有在世的今天。为什么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有些人却漠视老人的存在,不孝顺、不赡养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关键的一条还是缺乏孝敬老人意识,把老人当累赘、当负担。殊不知生命是一代一代繁衍,人都会有老的一天,今天你不孝,下一步落泪的可能就是你。

【关键词】孝道教育 青少年 德育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听着父母那无私的声音学会了叫第一声:爸爸,妈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 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如果让我用爱去排名的话,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在中国,关于孝的文化更是由来已久,先秦时期,孝道教育已经理论化,其标志就是《孝经》、《礼记》的出现。西周时期,天子一般要定期察看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以敬亲尊老的实际行动对太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推行关于孝道的德行教育,要求学生行孝立德、效命国家。春秋时期,孔子融六经之精华集著而成《孝经》。这本被奉为经世宝典的著作,是在原始道德教育基础上集结而成的,是孔子同学生曾参关于道德教育的对白,是一本关于孝道的讲义和教科书。身为师长的孔子对学生曾参讲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体现出孝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起点和基本内容。自秦以后,历代朝廷都把孝道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

两汉至唐代,孝道教育进入了政治化、社会化时期。这标志着孝与孝道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得到完全确立。魏晋时期沿袭了汉代的习风,继续倡导以孝治天下。南北朝时期还运用了由中央监察官出面弹劾和清议相结合的方式,来监督和提高孝道在全社会的实施。唐代的统治者也继承两汉以来重视社会教化、政治表彰的孝道教育传统。

宋元明清时期,由于政府的大力褒奖,孝道在宋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孝子辈出,孝行惊人,单方面强调子女对父辈的绝对服从。孝道教育日益绝对化、片面化、极端化。元朝统治者不重视孝道,但是,由于民间受历朝孝道教化的影响和熏陶,孝道传统并未受到削弱,反而出现了在中国教育史上孝道教育的重大突破,即通俗化、深入化、平民化。在中国孝道教育通俗化方面最具影响的《二十四孝》和《二十四孝图》也产生在元朝。到了明清时

代,这类孝道教育的通俗读物越来越多。根据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安琪日前对上海、成都等城市的800位80后男女进行的调查显示,“孝敬老人”的得分最高,在所有29项择偶标准中的得分都排在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择偶观经历了5次重要的变化,1949年-1966年,老实可靠排第一;1967年-1976年,关注家庭出身等;改革开放初期,青年男女要求对方合脾气;1987年-1996年,这段时间比较看重经济条件。

现代的青年男女把“孝敬老人”放在首位,这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他们在择偶的时候更看中孝敬老人,也应该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的回归。

古人读圣贤书意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且以“百善孝为先”。今天要求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他人、集体、社会、国家,首先就是要关心自己的父母,不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能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爱心呢?父母、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可我们中的一部分同学,却让父母反过来“孝顺”自己,平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的生活,不仅对父母的关爱未有丝毫感激,反而对待父母极端无礼,我想,这样的人读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诗句时不知会有何感想?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正如孟郊写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饱含浓浓的亲子之情。我们青少年要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应等到将来有了工作能赚钱的时候,而应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体贴、关心父母的好孩子、好少年。

有一种人常将“孝敬父母”挂在嘴边,并以此来“教育”别人,这些语言上的“巨人”往往却是行动上的“矮子”,这实在是一种悲哀。我认为孝敬父母不应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必须要有实际行动,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实际行动,也比那些美丽动听的语言要强千百倍。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孝敬父母的优良品德呢?比如:当父母身体不适时端上一杯水,问一问身体好些没有;经常与父母聊聊天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妈妈买菜回来,主动上前去接一接;能够自强自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此外,作为青少年学生,能够勤学上进,不负父母的期望,这也是以实际行动做出的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如果我们都这样去做了,一定会看到爸爸妈妈都露出幸福的微笑„„

将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理解父母,这不是件辛苦的事,而是一件愉快幸福的事,是亲情关爱的真情流露,是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体现,是你我都必须做而且完全可以做得好的。我们现在能做一个孝敬的孩子,将来也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拥有一个幸福的家。有句歌词说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如果我们人人都这样去做了,必能促进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孝道的本质是感恩,感恩包括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恩,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开展德育工作,孝道教育应是关键,居于基础地位。“百善孝为先”,孝道教育既是感恩教育首先要实施的,同时也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血缘关系和父母的养育都使感恩之情更为自然、真诚。孝道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奠定一种坚实的情感基础。孝就是感父母之恩,并由此推广到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恩和爱。

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就象陈红首中<常回家看看>.不但要很好父母应尽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因为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让我们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让我们懂得了:爸爸,妈妈的含义.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晚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年老时儿子不孝,病倒在床,没人送饭送水,伤心之极,忽见隔墙儿子在喂孙子,他感慨万千,遂吟诗一首:“隔墙望见儿喂儿,好似当初我喂儿;如今儿子将我饿,只怕日后儿饿儿。”但愿这首诗能对我们今天的儿女们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传统孝道对当代青少年德育的价值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篇6:浅谈当代青年

天地实验小学潘璟

共青团是党缔造的,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与党的特殊关系,以及自身的先进性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共青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党对当代青年提出了三点希望,分别是“要勤于学习”;“要善于创造”;“要甘于奉献”。其中,我对“要善于创造”这点感触颇多。

人类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人类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绝不是背诵几条“创造发明技法”,绝不是阅读科学伟人传记,绝不是会用电脑、会背书、会依葫芦画瓢式的动手所能培养的。创造精神是一个人个性的综合表现,它渗透于一个人的认知、情感、需要、行为等各个方面。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至少他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尊重现实和客观规律的人;至少他是能生疑、发疑、存疑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疑的人;至少他是不顾虑世俗偏见勇于表达自己见解,并不惜承受重负的人;至少他懂得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并从纷繁的支离破碎的知识与经验中整理出一定的体系,由此形成自己处理信息的策略。

篇7:当代青年与中国梦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刚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书记就满怀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并坚定地说:“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深刻道出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同时,“中国梦”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中国梦”是最大限度为实现中国崛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段和他人的援助。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实现这一宏伟大业,需要我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大学生们为之开拓创新、努力奋斗。需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实干、不断进取,继续“圆梦”。这样,实现中国崛起与“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定将指日可待。

美好蓝图令人憧憬,宏伟目标催人奋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重任在肩。完成庄严使命,当代青年要坚持正确的人生道路,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实干托起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美丽的,让人向往,令人憧憬。然而,美丽的中国梦要从一种梦想变成光辉的现实,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接过前人的接力棒继续奋斗。当代有志青年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如今,当代青年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从农村田间地头的村官到神九飞天发射中心的技术员,从汶川地震的救灾一线到奥运的火热现场,到处都活跃他们青春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用勇气涉急流、渡险滩,用实干开新局、写新篇,用青春和智慧驱散“浮云”,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沿着这条民族复兴之路为伟大梦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彰显出人生价值,就要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90多年来,党始终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始终同广大青年在一起。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昭示人们: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青年运动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蓬勃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广大青年才能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迅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当代有志青年要成就远大抱负,同样不能离开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跟党走,做到党有号召、我有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靠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空谈是不行的。空谈只能雾里看花,误国误民、害莫大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种精神支持和具体行动。这种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行动就是扎扎实实地实干。中国精神只有转化为强国行动才能显出真正力量。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中,实现中国梦,说到底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青年人只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才能把美丽的梦想变成光辉的现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广大青年要牢记教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的方向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这个梦想,就是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我们的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要明白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梦”需要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中实现。面对着中国与世界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我们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加强修养,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大学校园中努力地学好本专业知识,练就扎实本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成为可堪大用的国家栋梁之才,在为我们的中国梦奋斗之中,在将来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让青春的价值得以展现,让自己的热血为国家和民族燃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开拓精神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重要力量。历史昭示我们,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赢得了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这一宏伟事业的成功,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当代青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青年手上。面对伟大的时代召唤,当代有志青年应当怀揣梦想,大步前行。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方向。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凡是登上人生高峰的人,都是拥有伟大梦想的人。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最有意义和价值、最值得倡导的梦想,莫过于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篇8:当代青年教师

根据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特点, 其政治责任主要应包括: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刻苦钻研自身工作, 对教学事物精益求精;对学生言行一致,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以及循循善诱;教师之间互相应当帮助, 互相支持等, 而这些最基本的要求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思想教育, 这是党对青年教师的希冀, 也是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政治责任。教师所从事的劳动是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活动, 因此只有那些能促进塑造共产主义新人的活动与行为才被认为是符合道德的。

政治责任担当首先应当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使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形成教师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师的政治责任担当, 要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使其热爱党, 热爱人民, 热爱祖国, 热爱劳动, 热爱科学;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 养成适应改革开放的心态和应变能力。

党的思想方针是教师的必修课。所谓“学问”, 曾子说:“君子必由基业, 问必以其序。”所以, 成为教育家的实践逻辑必然是:从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 运用共产主义教育理论解答问题, 对解答的教育问题成果进行系统概括从而构成教育思维。所以, 教师更加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政治思想以及自己的责任义务。在完成自身日常教育工作的同时, 也要给学生多做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在掌握教育理论的前提下, 要对教育方法提出新的理论和改革, 更大程度上完善前人的教育理念, 将新思想加入到教育教学队伍中, 对学生负责, 对自己负责, 做一个有政治担当的教师。因此, 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水平、完成国家布置的科研教学任务, 这是当前的一大要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教育家, 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则需要进行政治学习, 了解国家大体方针, 跟着党的政策, 努力创新。中国坚持发展中国梦的特色社会主义, 教师更是要跟着当代步伐, 认真学习党的主要政治思想, 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为社会主义发展事业迈向坚定的一步。教师的师德也是主要的政治责任担当,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要有好的师德规范, 仪表整洁、谈吐清楚、知识清晰等等, 师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学生会不自觉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动作, 如果教师个人精通思想道德、政治表现, 对学生也多多讲解这些政治责任, 学生在将来也会潜移默化的去学习党的政策方针, 教师有责任将学生教导成才, 教师也有责任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负有教育义务。

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政治责任, 这需要时间来沉淀, 责任担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承担起来的, 教师需要历经风雨, 才能逐渐成长, 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教师。现阶段, 教师首先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教师的自身特长、语言能力、知识体系来对社会进行服务, 这些可以增加教师的阅历, 增长教师的见识, 扩宽眼界。另外, 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学习, 企业有最新的理念和知识体系架构, 这些是高校所缺失的, 学习企业的办公技能也是对教师自身能力的一种考验。最后,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多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 坚持党的理论, 提升自身的政治工作能力, 与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沟通, 加强高校政治体系、教育体系改革, 为培养下一代人才做出努力。

一个优秀教师, 都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离开教室和讲台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名师, 也不可能提出新的、精辟的、有意义的理论观点。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进步, 就要全面培养教师独立治学的精神, 努力钻研教育工作, 不断创新开展教育工作, 掌握教育规律, 成为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育科研, 提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 在研究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在研究中提升教育质量。教师的优秀足可证明有其足够的担当, 对学生有担当, 对高校也有担当。

青年教师也需要成长和学习, 因此, 学校要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的环境, 只有教师丰富自己的技能才能把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多开报告会、政治培训学习班、读书会等, 增加青年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 因而主张教师直接参与教育实践, 学会反思与比较教育实践, 获得的知识是属于教师自身的知识, 是教师内在的, 不完全是由外界赋予的。

摘要:青年教师是教师团队的中坚力量, 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弘扬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念和道德规范对学生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示导作用。因此, 强化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祖国荣誉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责任,素质,政治思想,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上一篇:做一名有梦想的水手作文下一篇:开学A计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