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漫谈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有感

2024-04-10

听《漫谈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有感(精选6篇)

篇1:听《漫谈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有感

听《漫谈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有感

一、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有如下体会:

1.新教师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向前辈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否则“拜师学习”很容易造成对师父的依赖,新教师一些新的想法很容易被扼杀。前辈以师者自居,经常对徒弟敲警钟,造成“小马不敢过河”的现象。因此,教师的“拜师”学教要做到浅尝辄止,不要陷入一种套路,没有创新意识。

2.教师要想真正提升自己,必须通过行动研究发展自己的专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新世纪的老师需要终身学习、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阅读中开阔自己的视野,逐渐在思想的领域中聚集自己,找到自己的精神导师,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者。要学习专家、学者新的思想、观点,了解教育科研的新状况,自己根据教学实践能提出观点和看法。

3.未来教师的发展方向是:教师是一位研究者、改革者和活动者,并且要保持三方面的平衡,才能成长为有思想、有风格、有作为的老师。教师通过学习获得了思想上、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必须付诸实践。教师要善于模仿优秀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做到“研——改——传”一体化,教师才能是一项发展的事业,教师事业的发展见证教师的成长。

篇2:听《漫谈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有感

(一)(2010-07-22 17:20:42)转载教育 ▼

标签:

分类: 我的成长

既是漫谈,则有点像随笔的味道。虽一家之言,然自肺腑出。——题记。一、一声长叹:谁来渡我?

观世音是菩萨,不是佛,因为要成佛,必须要“觉我,觉你,觉他,觉醒圆满者,即可曰佛”,而观世音还未达到“觉我”之境。但是,观世音能够谨遵大乘教教义,以济世救人为宗旨,以“慈航”态度渡人成佛,且渡人不分类别,故曰“普渡”。我未成佛,却要普渡众生,试想,这是一种怎样至善至尚的境界啊?!

教师,不也是在渡人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自己的手里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们不也是扮演着“摆渡人”的角色么?欲渡人者先渡己,作为青年教师,我不免长叹:谁来渡我?

按照新课程的观念,可以这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专家以及同伴的帮助毕竟是外力因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自己的“悟”。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谁来渡我?——只有自己。困惑也好,迷茫也罢,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经历,这些经历就好比是疾风骤雨,你要把自己渡到彼岸,就必须与之正面交锋。你没有对抗大风大浪的本领,却要渡人,只能是凭运气。而众所皆知的是:运气是靠不住的。这些本领的获得,还得靠自己。

所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很不妥当,因为他在渡人的同时也在渡自己,不尽是纯粹为他人做嫁衣。二、一种心态:大浪淘沙,时间濯人。

水滴石穿,众人皆以为至柔的水功力最高。我不以为然。我觉得真正厉害的是时间,是时间赋予了水这一份力量。于自己、于学生,都不能指望获得短期性的功利目的。所以为人师者,要保持一种宽宏的胸怀,包容的态度,一种始终思考的工作方式,要破除既有的思维定势。唯有求变求新,在时间的涤荡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方能魅力永存。

周国平说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孤独的。即使是你最爱的人,也不能保证两个人永远心心相印。教师和学生也是如此,或许一时一地有情感共鸣,但是曲终人散后呢?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育人丰富的人性,即使是一个人在场,也能让孤独的灵魂有所依靠。让学生依赖你、崇仰你,这违背了人性,违背了教育的实质。而应该颠倒过来,把学生培育成自己仰视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们应该把自己放低些,再放低些,在时间涤荡中让自己的人性更丰富、更完善。

三、一种修养:成全他人

曾仕强认为,成全是人间最好的一种美德,此言甚是。务实点说,通过你的付出,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考上了好学校,这是成全;务虚点讲,你给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点燃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抑或让他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给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他看到生活中美的一面……这些都是成全。依稀记得钱理群有这样的观点,大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给学生什么?不是别的,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即使他杀了人,走上刑场的那一刻,回想起以前的老师给了他美好的回忆,心底泛起一阵温暖,这就足够了。话虽浅,但令人动容。所以,成全可大可小,就看你拿什么尺度去衡量了。

四、一种选择:叙事研究

青年教师反思的最佳路径选择就是写教学笔记,文乎文乎地说就是做叙事研究。在还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施教行为,大概有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苏格拉底有个人生信条: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坦诚地说,认识自己比起认识他人要困难得多。尤其是不加以掩饰(或者说有选择性的)地认识一个完整的自己,那是难上加难。这个世界上,不乏很多活了大半辈子都不知自己是谁的人。作为一个与书为伴的人,我们如果没有洞察自身的感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可悲的人只能教出可怜的人;有缺陷的人教不出完整意义上的人。更让人绝望的是,可悲可怜的人在一起居然毫无察觉,有时甚至形成一种强大的思维定势,一起在不经意中扼杀掉一两个幡然醒悟的“另类”。

第二,深化对学生本质属性的再认识。我们始终和学生在一起,仔细算算,和他们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与自己的亲人相处的时间。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到底认识多少,恐怕结果不免让自己感到心虚。余文森、叶澜等教育界专家对学生本质属性的叙述也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不要忘了,我们也是从学生过来的,认识了自己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学生,这是前提。现在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可是在我看来,教师的情境设计有多少是真正符合学生需要的呢?此外,灌输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看你的灌输技巧。想想以前,我的历史老师讲述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整整45分钟都是他在讲,讲的是多么精彩,多么让人开窍!不可否认,对学生本质属性的误读,其遗毒是难以消除的。

第三,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事求是地说,有效教学并不等于好的教学。现实的教学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割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表现就是只重知识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价值关怀。江苏省教科院教研员、国家督学成尚荣认为:心智的变化、情感的丰富、学习愿望的增强、意志力得到锻炼,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作为一名文科教师,我认为这是始终颠扑不破的真理。进行叙事研究,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既可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也可以关注价值观的交流、沟通与引导。哦,对了,还有商榷,因为我们都不是孔圣人,达不到他老人家那样的人生高度。五、一种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站的高,就看得远;胸怀宽广,就能包容万物、海纳百川。作为一名教师,尽管学历不高,但就得有知识分子的一种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没有这样的情怀,枉度此生。

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正因历史太长了,国人遭受官本位思想的浸淫已呈病入膏肓之态。是不是只有官场中人才能如此信誓旦旦?当然不是。我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在如今这个价值观崩裂的时代大有作为。我不求学生接受我的思想,我只要你能对历史、对现实作一些思考,这就足够了。如果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那就更棒了。

我是一位普通的政治教师,但绝不妄自菲薄。我们的使命不仅在学生的当下,更在于其未来。如今的社会,一个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你能对别人起多大的影响。我们的受众是学生,我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去做,而是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决策略,如果你的话对他是有启发性的,甚至改变了他原有的初衷,那么你就是成功的教师。六、一个启示:以智慧领略沧桑

做一名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社会民主、法制的进程,对于我们身处的这个位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是一个简单但常被人遗忘的真理。

《现代快报》上曾有一篇关于喻旭初老师的报道,是关于金陵中学校园被市政工程侵占,喻老师上书市政府的事。很敬仰这么一位语文老师,有强烈公民意识,有社会担当的一名知识分子。与蝇营狗苟的人相比,喻旭初老师的形象是光辉的。

喻旭初老师特别反对一个词:老百姓,他倡导另外一个不算新的词:公民。这点,可以让我们政治老师汗颜。我们大多数政治老师只是把功夫花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对解题的研究上,很少有自己的深刻思想,这或许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但绝不是可以启迪学生灵魂的老师。总觉得今天的知识分子们少了点民国时期那些同行身上的味道,原因就是我们的内心是极其单薄的,是严重发育不良的畸形儿。比如,从我们身上能探寻到生命的厚重感么?

人凭专业知识站在讲台上,只是最低级的教师。只有凭借深刻思想立足讲台,才能够达到至上境界,才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我想,也只有饱含深情地对待生活的人,才有这样的潜质。以智慧领略沧桑,这是教师的必修功课。七、一种信仰:生命的寄托

有位武汉的编辑朋友,是一位才女,诗文歌赋,信手拈来,才思之敏捷,让人叹服。古往今来,大凡才能出众的人,性情似乎都不怎么循规蹈矩,她也不例外。她是基督徒,信仰万能的上帝。母亲逝世,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妈在天上,没有哭泣、疼痛和哭号,因为神已经将一切都更新了。我默然。因为我是无神论者,无法体会到她的心情。

在当下,有信仰是件值得让人羡慕的事。因为信仰危机已是普遍现象。那么,这里有必要思考的是:限定在教师这一职业背景下,我们应有的信仰是什么?

5月18日《长江日报》有这么一则新闻:昨日凌晨3时许,武汉新洲一所初中学校组织30余名九年级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参加敬香祈福,因为下月就要中考了,学校希望九年级的孩子们考出好成绩。一位副校长表示,每年都会组织毕业年级班主任敬香,这已经是常规工作。有的老师比较讲究,还提前3天吃斋。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激起了我的共鸣:教师不见得都是无神论者,但一定是人文之父和心灵之师,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灌输者。说的真好!看着“常规工作”这四个字,我彻底无语。

在我看来,我更愿意把信仰理解为“家”,正所谓此心安处是我家,真正的信仰应该是生命、心灵的寄托之所。可是,反观现实,在扭曲的价值观的“关照”下,教师的“异化”已非个例。

应该承认,教师的信仰不仅是个人的私事。因为我们信仰的品质决定了教育实践的品质,决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教育何为,这是教师信仰的立命根本。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功力有限,我一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只能慢慢探索和感悟。但是我知道,没有信仰,那只能是孤魂野鬼。八、一种功力:忍受孤独

我问过老朋友,也问过萍水相逢、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什么是孤独?答案是大相径庭。这不足为奇,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感受自然也就不一样。

但是我随之而来的一个追问,大家对其的回答却基本一致:你害怕孤独吗?——怕!

我认为,世上的孤独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两类: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绝对的孤独,因为我们的生命纯属偶然;其二,“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似乎在人世间寻找不到和我们一样的足迹,我们始终找不到同行人。反观现实,人之所以会做许多愚蠢的事情,往往都是忍受不了孤独的折磨所致。

八十高寿的时候,有人问叶嘉莹: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那八十呢?几年之后,她终于找到庄子的一句话作为答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是何种宽宏的心境?又是何种至上的人生境界?恐怕只有叶嘉莹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读懂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篇3: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之路

工作之余, 我常常自问:“我希望自己的教育教学带给我的学生什么?我希望他们在我的培育下成长为怎样的人?”答案很多, 首先, 他应该是一个充满朝气自信乐观勇于上进的人;其次, 他不仅具备我们传授的知识和能力, 更能为社会尽自己微薄之力, 贡献力量;还有就是, 他应该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和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 并用这种感受美的能力, 把生活的真善美传递给身边的人。

然而, 我又拿什么给学生这些呢?

“欲先感于人, 必先感于己。”作为一名身在山区却有着自我理想和抱负的年轻教师, 只有自己本身具备这种“感于己”的能力, 方能达成“感于人”的愿望。而这种能力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发现, 不断整合更新总结出来的。为此, 鉴于自己从教的亲身体验和深刻感悟, 谈谈我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的几点切身体会。自身持之以恒的学习热情是教师长足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一个社会人, 现今时代提倡“活到老, 学到老”;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 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 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教师想求得专业发展的长足进步, 首要条件就要保持永不停息、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而身在偏远的山区, 这里的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擅于抓住一切可能学习的机会, 方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成长。

1 立足校本教研, 就地汲取营养

处在闭塞的山区, 教师获取外来学习的机会毕竟不多, 故不如就地取材, 做好自留地生产。让我感到万分幸运的是, 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是周全到位、卓有成效的。在教研活动安排上, 不仅在时间上做了硬性的规定, 内容上也有明确要求, 比如:每次教研活动不少于3小时, 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活动内容必须共同学习一篇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 事先确定中心发言人, 要求全组教师对讨论的教学内容提前作好准备, 每个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有针对性, 有计划性的教学研讨和理论实与践相融合的切磋交流中, 我受益匪浅, 无论是教学基本功的磨练, 还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念的更新, 都提升不少。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成效, 在自身教科研学科评比成果 (曾获县级语文现场教学设计评比第一名, 多次优质课评比第一名) 和每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 (稳居学区本学科各项指标第一名) 竞赛成绩 (学生曾获县现场作文竞赛一等奖) 提升中得以明证。

2 强化反思教学, 及时对症下药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把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等作为认识或意识的对象, 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判, 并考虑、选择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科学性对策的过程。它是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意识努力的过程, 同时它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1]我校每个月都要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对不同层次教师定不同的反思要求:对于新教师要求每节课后立即反思, 坚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对于初级教师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反思,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中高级教师要以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为重点, 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 我在反思教学的运用中感受到了从一个新教师向中高级教师业务素质提升的切身体会。记忆中, 在学期开的展示课《散步》、优质课《陈太丘与友期》、《咏雪》, 在县举办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开的公开课《华南虎》, 每节课的磨课环节, 同行的评课建议后的反思, 都让我对这堂课文本的解读的深入理解和课堂教学技巧的推敲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和感悟, 也磨出了现今课堂教学风格。反思教学, 让我成长!

3 坚持多样自学, 持续修炼内功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首先应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书香气的人, 教出的课才会有一股浓浓的语文味。因此, 闲暇之日, 我会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各类名家名作修炼内功。其中《繁星·春水》、《三国演义》、《水浒传》、《野草》、《儒林外史》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我都一一细细品读, 有些更是多次咀嚼品味, 其中丰富多样的文学营养, 更让我品尝到了一道道美味而愉悦的精神盛宴。除此之外, 我还有意识地博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 比如《班主任工作》、《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走近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国教育报》等, 王宝荣, 钱梦龙, 魏书生、陶行知等教育大家的理论著作, 成了我的案头常客。诚然, 光看不练自然难得大的长进, 因此我还会寻找其他方式, 加大修炼的力度和成效。比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汲取更丰富全面的营养, 我在榕树下网站上传了不少闲来尽兴之作, 《美圆的月子》、《朗香街》、《青鸟已逝, 夜未央》等小文均获得网友一致好评。

同时我还开通了博客论坛, 可以让教师们关注叙事研究, 大家随时都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特别是建立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 很大地促进了教与学的及时反馈,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学校里也已经有20%左右的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页, 有几百个学生利用这个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如此, 通过这个平台, 我还结识了不少同行的前辈, 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难以接触到的知识和经验, 比如知名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 他给我的写作指导课建议以及青年教师修炼内功十二法, 使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得益处, 实在感动之至。通过网络, 天各一方的志同道合者聚在了一起, 我们不仅是虚拟的朋友, 更是相知相携的伙伴。我们用爱心和感悟铸就了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篇4:听《漫谈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有感

【关键词】 英语教师 教学误区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1-015-01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师存在的教学误区

1. 课堂提问较空泛

走进现在的英语课堂,你会发现: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琐碎、细小的题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小了;不着边际,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几乎绝迹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it?”“What’s your opinion?”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内容特点,不分时间和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的使用,结果,学生趣味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 谈讲色变走极端

笔者近年听了许多的观摩课、优质课、示范课,发现有些英语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语”;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动不动让学生当众表演,称之“凸现主体地位”;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赞之为“焕发课堂生命力”;无关教学内容的插科打诨,称为“走向综合”等等,教师想方设法追求学生感官上的活跃生动,千方百计在教学的浅层面上操作运作,而没有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导致当讲的没有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3. 合作学习效果差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四,五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等等。

二、高中英语教师走出教学误区加快专业成长的途径

1. 广泛涉猎各国文化,促进教师与世界交流

培养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确立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更加注重各国文化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外国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进而有意识地将世界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达到这一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优秀英语教师走出国门,学习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真正体会西方国家的文化氛围,体验真实的语言环境。与此同时,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多看电视英语频道,多上网浏览交流,重点研读国外新闻、国外教育以及历史传记、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书刊,通过多渠道涉猎各国文化,使教师能够站在全球一体化的高度,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所应具有的教学和应用双重功能,使学生不断开阔知识视野,逐步学会应用地道的语言。

2. 建立课堂表现档案,促进教师与自己对话

高中英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就是尽可能地从我们不熟悉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此,学校建立了以教学后记为主的课堂表现档案,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帮助认识提高自己。通过教学后记,教师可以深入细致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细节,反思那些得体的、过度的、夸张的、不合适的、令人伤心的、兴奋的、发怒的言行事件。它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假定,分析这些事件能确证或挑战我们的假定。

3. 精心创设心语专栏,促进教师与学生沟通

高中学生由于其年龄接近成人,生理和心理相对成熟,人生观相对趋于定型,应该有充分理由成为教师谈话、沟通的重要对象。因为教师的教学是通过学生进行,并以学生认识的质量为其评价标志的,对此,我们一方面通过公开教师的电子邮箱(E-mail)或QQ号码,让学生以不具名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使学生敢于说出内心想说的话。另一方面可开辟类似“学生心语”和“教师心语”之类的板报专栏,让学生通过专栏写下最感兴趣或厌烦的学习内容、方法、形式,写下自己的困难、不满与期望。教师要求学生定期提交报告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和学生商讨解决。创设心语专栏,其主要目的要改变教师的“严师”形象,摒弃教师“自豪”和“孤芳自赏”的心理,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严重依赖性,从而通过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个性化发展,达到从学生身上了解自己,促进自身不断进步的目的。

篇5:听青年教师汇报课有感

——听新寨镇青年教师展示课有感撒马店小学 周丽丽 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时节,我有幸欣赏到我镇四位青年教师青春活力与智慧飞扬的课堂展示,收获到不可多得的感悟与启发。

9月28日,在新寨小学的多功能教室里,来自艾台小学的阚志超、东姜小学的高北等四位青年教师,通过《观潮》、《和时间赛跑》等不同课型的四节课,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和专业的语文素养。他们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积极探索,或是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兴趣,巧妙地设计图文衔接,让孩子愉悦地融入故事、理解课文、激发爱心;或是通过美术与朗诵的才艺,营造丰富多元的课堂,引领孩子们进入诗意的世界,绽放童年的真,感悟世界的美;又或是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设问与引导,启迪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在这些年轻的教师们身上,我看到了飞扬的青春、智慧的创意、不懈的努力,看到了对孩子知识、情感、生命成长的关注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也看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我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语文素养,更细致敏锐地解读文本,发挥创意,用多元生成的课堂将孩子带入美丽的语文世界,对他们的心灵成长给予更多的生命关怀。四位年轻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很高,仅毕业两三年时间,就能较好的驾驭课堂,足见在平日的教学中下了很大的功

夫。纵观几位老师的课堂,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选取几处,记录如下:

1、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像“观潮”的教学,老师播放潮来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观潮时的激动心情,从而引出本节课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价值,而且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被真正激发。另外,“和时间赛跑”的教学设计中,高北老师仅用几张简洁的幻灯片和适时出现的音乐就将整节课讲解的如此生动、激情,学生也全心的融入到老师的教学之中。这些都得益于老师对教学情景的精心创设。

2、注重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翠鸟”、“和时间赛跑”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奖励五角星、小贴画、小书签的评价方式,有效地调控了课堂。通过评价,教师肯定了学生的长处,发现学生闪光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3、注重了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在“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中,教师通过国庆来临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买合唱服等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自己身边。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4、注重了艺术性教学语言的运用。王文博老师整堂课下来语言都很富有激情、表情和蔼可亲。自始至终,在她的描述中都倾注了强烈的情感,将该子带入对翠鸟的认知中,也将在座的老师带到美妙神奇的氛围中。学生们高举着小手抢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涨。教师整堂课的设计充满文学意蕴,让人充分感受语文的人性美的特点。

5、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意识不仅变成了可能和现实,而且是一种工作的必然。在这次听课中我就发现了这一点。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很注意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获得一定的学习能力。例如,王丽娜和高北两位老师的课这一点就体现得很明显。他们都很善于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创设情境,交流探讨,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听说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愿和大家交流:

1、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都注意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教师的倾听也十分重要。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述,但是,表述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倾听,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师和课堂的融合。教师的教学,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教师按照这个教学设计来上课,但是,又不能只按照教学设计来上课,也就是我们说的不能背教案。只有当教师和课堂真正融为一体,教学才是灵动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个人的教学本身就会存在缺憾,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例如我们备课思路中的主线是否明晰,小组合作是否真正有实效,图文的展示是否到位、合理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去探讨。相信无论是这几位优秀的青年教师还是在下面听课的我们,都会在教学的道

篇6:听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有感

通过十天培训使我认识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状况直接影响学术的素质与能力。对于我来说一切将从“新”开始,重新认识教育,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使我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对待数学教育事业。这就对我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对数学本质的全面认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发挥数学教育价值

我通过十天培训对数学本质有全面认识,要用动态的、多元的观点认识数学,学会选择恰当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价值。通过对数学学科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加强对数学学科及其他辅助性知识的学习

新时代的教师面对的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新一代学生,面对的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新一代学生,因此还必须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出现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如果一位数学教师仅有狭隘的数学这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授课时是很难做到融会贯通的。而且数学教师要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更新和强化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高中数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还必须具备广博的中学数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和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充分将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力求知识结构的相对合理,使知识结构处于动态平衡体系中,不断学习、不是更新,让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加强中学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经各种研究调查报告和访谈了解到,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希望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一半以上的教师不具备此能力,有的虽然具备,但无此条件。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是师生教学与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培训,让教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够用计算机解决数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辅导学生的学习。

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

上一篇:蒲公英安家六年级作文下一篇: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