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老教师

2024-05-03

青年老教师(精选12篇)

篇1:青年老教师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

工作总结

英语组

张晓鹂 2011-12-28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我校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我积极贯彻学校所制定的工作计划,更好地发挥一名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我组青年老师快速、健康地成长为一名有素质、有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新型教师,实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让他们尽快成为教学中的佼佼者,充实学校的英语教学力量。回想本学期所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学校给我帮扶同行的机会,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我珍惜这个不易的机会,认真做好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帮扶教师的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帮扶教师工作总结如下:

一、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那么,她精心设计的教案就白白的浪费了。所以,在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将协助她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听,学会讲。同时,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这就要求他在上课时要注意词汇丰富、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做到通俗易懂,要用学科语言,不能用方言土语,要简练,忌废话。同时还需借助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

二、培养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能潇洒自如、轻车熟路地驾驭教材,教师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时才能重点突出,选用恰当的方法突破难点。

由于我所帮扶的教师是新教师,而且使用的是生本教材。所以,我会和她一起研究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起研究好前置性作业和后置性作业。还会关注她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让她能尽快的熟悉教材。要较熟悉所学科目的教学大纲、教材,准确表述本学年的教学任务及要求,基本掌握教学的几个环节,熟悉课堂常规,较自然地使用教学语言、设计和运用合格板书,能较好地进行教材分析,能较顺利地举行汇报课。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与锤炼

教学风格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不同个性教学特色和水平的一种模式,它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气质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对于一名青年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要在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扎实教学基本功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和形成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要把形成高层次教学风格,视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追求,由此激发形成教学风格的强大动力。

教师还要对自身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个人定位,不能单纯模仿他人的教学风格,而是要通过模仿他人的教学风格,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将各种教学要素融为一体,取人之长补己不足,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教学风格,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的实践锤炼,使自己的教学风格精益求精,逐步提升。

四、教研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研究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一个很好的体现。所以,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让她说出自己对某一节课的看法,多进行评课的训练,在教研活动中都要畅所欲言,认真分析“有效”与“无效”,让她在评课的过程中理解和熟悉教学理论。让她多看教学教育杂志和书籍,并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想法记录下来,整理成论文。

以上便是我本学期教师帮扶工作的总结和体会。说是帮扶,其实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我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有进步,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通过帮扶,增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篇2:青年老教师

隆兴小学 朱莉 指导对象: 许琴老师

本学期,我校有一位从事数学教学的青年教师加入到我校数学教学的队伍当中。我将发挥自己的老教师作用对这位教师进行帮扶指导。针对这位教师的特殊情况,我特意作了以下的帮扶计划: 一、三年发展目标

在三年的帮扶中,我希望能达到下面的总体目标:让这位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升;结合她学习的专业,能把数学课堂“活”起来;数学教研能力得到好的发展;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上一节县级以上的优秀示范课;在县级以上的刊物发表论文或获奖。

二、具体目标

为了完成这三年的总体目标,特制定每一学年的具体目标:

(一)第一学年

1、组织教师外出多听数学课,了解数学课堂的架构,与其它教学进行区分。

2、与这位教师进行备课,尽快熟悉教材,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做到上课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

3、上一节校内的公开课。

(二)第二学年

1、继续抓好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水平。

2、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3、组织外出听课活动,发表自己听课的心得。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第三学年

1、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2、学习有关的理论书籍,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3、发表一篇镇级以上的论文,上一节镇级的优秀示范课。

三、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及时做好笔记,写好心得。

2、坚持每周与该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教学动态,及时排忧解难,解决教学困惑。

3、团结校内的数学教师,一起帮扶这位教师成长。

4、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撰写教学论文。

四、保障措施

争取学校领导和各位教师的大力支持,团结学校的教师队伍,希望通过这位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我的帮扶,使这位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集体备课: 在每一个新的章节开始时,我们对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讨论研究,理清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四个层次的具体要求。通过集体备课,优势互补,使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既能反映教学大纲精神,又切合学生实际,充分突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1、听课:我和许琴老师建立一个不定期互相听课的制度。许老师可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了解我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我也会随堂听许老师的课,了解其最真实的课堂行为,发掘其课堂教学的优劣所在。同时我也会带领许老师听不同年级的数学课,让她多感受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所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

2、评课:每一次听课,我们一定会组织评课(有时可能是随机评课)。我们会从教学设计、教法、课堂组织、教态、教学用语等多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坦诚相待,直述得失,畅所欲言。通过说课评课,力求让罗老师学会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每次听她的课,我会重点指出其课堂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让许老师循序渐进地改正教学缺点,走向教学规范。

3、课后反思:要求许老师养成每次课后写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要坚持,主张以实用为原则,不搞形式化;要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不讲究表现手法和表达形式;要对当天教学过程进行深刻思考,认真总结,着重针对教学中荐在的问题和成功的教学方法,写成一小段文字,哪怕写一名话也行;要善于从教学现象中研究其本质,发掘其中蕴含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上汇报课:每个学期,许老师都要上一节至少是面向全科组的汇报课。课前我会和许老师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指导其写出最适合她本人实施的教学设计,经过试教和修正,让其上一节课堂目标达成度高的优秀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展示,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促使其快速成长。

制定计划人:隆兴乡小学校

签字:

帮扶对象: 隆兴乡小学校

签字

篇3:老教师要向青年教师传递正能量

原来, 这位青年教师受到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他生活在偏远乡村的一所联小里, 除他和为数不多的几个青年以外, 身边都是些五六十岁的老教师。起初, 这位青年教师很崇拜这些老教师, 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老教师们也主动向青年教师传经送宝。可是, 时间一久, 青年教师就发现了这些老教师的弱点, 教育理念落后, 思想松懈, 工作不思进取, 拖拖拉拉, 不仅自己不严谨, 还对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冷言讥讽。久而久之, 这里位数不多的青年教师就耳濡目染, 动摇了意志, 也混迹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老教师之列, 思想落伍, 行动滞后了。

一些学校, 尤其是在偏远的乡村中小学, 条件落后, 老教师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他们支撑着教育的蓝天, 而青年教师却稀少得很。这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说, 大部分老教师是老当益壮, 务实能干的, 是勤勤恳恳干劲不减当年的,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 勇挑重担, 教书育人, 在三尺讲坛默默耕耘, 奉献余热, 在青年教师面前不卖老, 不嫌弱, 起到了表率作用;但也不可否认, 也确有一些老教师思想落后, 工作被动。要么唯唯诺诺, 对待工作不热情, 凡事推诿踢皮球,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要么破罐子破摔, 感觉自己也曾经“爬过火车挨过摔”功劳卓著, 现在也晋级了, 也不指望高升了, 船到码头车到站, 躺在“功劳簿”上优哉游哉度日月。要么眼花耳聋, 体力不支, 老态龙钟, 倚老卖老, 摆老资格, 荣誉来了争, 事情来了推, 工资月月打到卡上, 谁也动不了, 争不去, 任凭你怎么说, 依旧是我行我素, 拿着个老脸对待你。要么家务缠身, 搞小副业, 视规章制度于不顾, 动辄请假甚至旷工料理家事, 把学校当成谋生的客栈。要么对酒当歌, 三天两头喝得醉醺醺, 嘴无把头, 口德不严, 在学生面前乱说醉话, 在老师面前小道大道消息传播一气, 牢骚满腹, 怨天尤人, 闹不团结。

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 一个办公室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小社会纯净与否很重要, 这个大家庭积极向上与否很关键。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跟着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事, 这话一点也不假。青年教师刚刚踏入社会, 思想尚不成熟, 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效仿性很强, 可塑性很高。试想, 那些本来一尘不染的青年教师, 生活在这样消极散漫的环境里, 怎么会不受到影响呢?他们经常受到这种消极作风的侵蚀, 久而久之, 就会使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以不健康的思想充斥他们的满腔热情, 从而变得消极怠慢, 对前途和未来失去信心。上面提到的那个青年教师就是如此, 由于心理脆弱, 意志不坚强, 思想摇摆度很大, 与老教师在一起久了, 也就渐渐学得散漫邋遢, 因为他看到老教师的松懈, 看到老教师的不思进取, 尤其是看到了老教师对工作的推脱和躲避, 难免会心理不平衡, 他就想, 老教师的工资要比自己高许多, 为什么工作干得少, 为什么重担都让青年挑。情绪一来, 就窝火, 就松懈。而再听到一些把口不严的老教师, 在身边旁敲侧击说些消极话语, 就更心旌摇动了, 比如教师待遇低呀, 青年不宜干教育呀, 教育是大锅饭干好干坏都一样呀, 干得好不如关系好呀……语言的刺激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它很容易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了这些, 绝不是全盘否定老教师的价值, 以上只是个别现象, 虽是个别现象危害却是很大的。当然, 我们也应该理解老教师的艰难,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老教师更是步履维艰, 他们大部分是“民转公”, 受了大半辈子的苦, 转正没有几年, 就进入了老龄队伍, 教育思想滞后了, 身体状况不佳了, 对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会用了, 很有些力不从心了, 很有些“多余人”的感慨了, 再加之上有老下有小, 繁重的家庭负担, 繁琐的人际关系, 常常闹得人焦头烂额, 身心疲惫。也就难免产生消极情绪,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是, 既然干了这份职业, 在其位必要谋其职, 要勇于担当, 要无怨无悔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受到“踢猫效应”的影响, 把坏情绪嫁接到他人身上, 让他人受到伤害。其实, 在青年教师的眼里, 老教师是智者的化身, 是可亲可敬的长者, 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 老教师的言行对他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 能将一块坯材, 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其实, 老教师更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 他们的责任是更大的, 不仅要教育学生, 还有关爱、呵护青年教师的重任, 通过传帮带, 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适应教学环境,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授课水平, 让他们快速成长, 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这就是传递正能量。老教师务必向青年教师传递正能量。

老教师向青年教师传递正能量, “身教”是很重要的。老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青年教师, 真正成为青年教师的表率, 让青年教师从老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 什么不可为。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让青年教师看得见, 学得来, 从心里佩服你、学习你。老教师更应该心胸宽广,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多一些理解之心、关爱之心、友善之心, 给青年教师良好的示范作用。

老教师向青年教师传递正能量, “言传”也是很重要。老教师要善于和青年教师做朋友, 要经常性地进行心灵沟通, 向他们敞开心胸, 既可以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也可以向他们坦诚地公示自己的生活教训, 还要在青年教师面前多说些积极上进的话, 让他们看到光明, 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 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你不仅是长者良师又是益友。老教师还要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教研活动,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上级举行的公开课、优质课、讲演活动, 多听专家讲座, 让他们开阔眼界, 兼收并蓄。

篇4:风情街上的“老青年”

这里的历史

谈起巢城,就一定要先说说它所在这座老楼的历史。

巢城青年旅社这座老楼的前身是丹麦宝隆洋行青岛分行兼丹麦驻青岛领事馆的旧址,史料记载,1922年,丹麦宝隆洋行已发展的较为蓬勃,便在青岛设立分行,1925年从馆陶路南端迁至馆陶路北面的28号至30号里,这栋两层的建筑在1913年时由张镜荚完成设计。

这里的景儿

门头不大,简约却很有内容。他告诉你这是哪、这是什么、这有特点,无意间吸引你驻足。

穿过走廊进入咖啡厅,一袭重色的墙面让人感觉温暖而厚实,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墙上的壁画,潇洒的礼帽先生拥有骨感的翅膀,那是插上翅膀就能飞翔的洒脱和气度,在聚光灯的照耀下格外诱惑。绕道走上火红的木质楼梯,台阶板都已经磨得光滑,再往上走便能看到几扇落地的长方形格子窗,“他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我们完整地保存着,没有改动。”老板这样告诉我。

令人惊喜的地方是阁楼的设计,这是巢城的电影放映室,同样是木质结构却选择了浓重的黑色,灯光可以明亮地照射着各个角落。在这里,店主设置了一个三角形的吧台,别致极了。喝酒、聊天、看电影,浪漫都被它占有,还谈什么值得不值得。

这里的人儿

巢城的老板刘永彬是个健谈又风趣的人,他总是调侃自己:“我知道我不像老板,有时坐在门口,客人都以为我是看门的老头。”说到巢城,他骄傲地说:“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最初墙壁的颜色就换了三次,”现在店内的风格还不是刘永彬最理想的,“总是要一点点地积累和不断丰富店内的设施、装饰等等,现在只能说是贴近我的想法而已。当然,以后会慢慢地丰富起来。”

篇5:老学校的希望在青年教师身上

——永登五中培养青年教师的几点做法 甘肃兰州新区永登五中 白守爱 李祖全 730311 zuquanli@126.com 我校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学校。建校以来,为祖国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老教师已经接近退休,现在学校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领导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学校的未来取决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结合学校实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使青年教师确立终身为教育事业服务的思想

我校青年教师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学校把对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点放在提高每位教师的政治素质,确立终身为教育事业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上,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按计划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向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学校给每个教研组墙上挂起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工作职责》和《任课教师工作职责》等,要求每位教师把它作为职业道德的“座右铭”,经常进行对照检查。为了具体做好每个教师的工作,校领导经常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鼓励青年教师上进,教育他们为学校、为社会多作贡献。学校还举办以“忠诚党的教

育事业”等为主题的演讲会。校领导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实际,进行师德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并经常请中、老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谈教师职业的光荣与伟大,然后组织青年教师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还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具体化,要求他们做到“三爱”,即爱生、爱校、爱岗,使青年教师确立的理想、信念能摸得到、看得见。

二、通过多种形式狠抓基本功训练,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养 1.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学校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粉笔字、普通话等比赛,并在全校开展“双三课”(即形式上的讲课、看课、评课,层次上的过关课、标准课、优质课)评比活动,让青年教师人人上公开课,要求他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本人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且有所发挥,然后进行总结评比。通过评比,树立榜样,找出不足,使广大青年教师更加注意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2.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提高作必要规定。具体作法是,要求新老教师彼此开放课堂,主动互邀听课,及时交换意见。在同头课教师中,一是实行“同课交流”即课前商议备课、上课相互听课、课后交流方法;二是实行跟踪听课法,有计划地安排中、老年教师或骨干教师上“超前课”或“示范课”,要求青年教师看课后修改教案再上课。规定每个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听二十节课。对新分配到学校的教师都要求上一节“汇报课”,学校领导和教研组的老师全部参加看课,课后进行评议,敦促他们苦练教学基本功。学校每年都安排由青年教师主

多的业务进修条件和实践机会,使他们逐步逃起教学的重担。

篇6:青年老教师

青年教师拜师仪式讲话稿:新老教师传帮带

薪火相传共成长

各位老师:抓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成长,一直是我校的工作重点之一。青年教师拜师活动,是提高新教师素质的需要,也是老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学校内涵、打造学校品牌的需要。“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项希望工程,对指导教师来说,是一项充电工程,对整个学校来说,更是一项发挥合力的重要工程。教师“通过这样的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学到丰富的教学经验,而青年教师的新观念、新思维,反过来也会促进老教师的进步。”要借此打造一支更强有力的教师持续发展团队。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而庄严的青年教师拜师仪式,我代表学校向一直以来为高新一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教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向

名青年教师荣幸地找到了自己工作上的师傅,表示热烈地祝贺!借此机会,我谈点对开展此项活动的意见:

首先,大家要充分认识开展青年教师拜师结对活动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年轻队伍给学校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但是年轻教师经验的匮乏同时也会制约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开展。如今,我校近三年新招的年轻教师较多,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业务等方面的素质将决定我校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本次活动我们本着“学习、指导、交流、提高、超越”的原则,目的是为青年教师搭建向骨干教师学习的平台,使他们在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尽快成长起来。同时,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全体教师更新知识,进一步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加快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确立这种友好的伙伴帮辅关系,对于新教师迅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达成“一年合格、两年成熟、三年成为学科骨干”的自我发展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扎扎实实开展好师徒结对活动

各位师傅老师肩负着使命与责任,要严格有加。真心传授。徒弟老师要珍惜机会,诚恳传教。

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好,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行动,在于内容,在于活动过程的求真务实。在这项活动中,指导教师,责任重大。传什么、帮什么、带什么,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青年教师和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一要带德,二要带才,三要带教,四要带研。

所谓带德,也就是使自己的“徒弟”具有良好的“师德”。德为师之本,德高才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师德高尚,这是做教师的灵魂,是做教师的前提。指导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我,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带动徒弟。

所谓带才,就是要对“徒弟”的学习及业务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有德尚需有才,德才兼备才是人才。德是人之根,才是人之果。师徒要共同学习,不断交流。

所谓带教,就是具体指导“徒弟”的教学工作。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面对各具特点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而且必须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技巧。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是教书育人的行家。应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它包括组织教学;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语言表达和板书的设计;作业布置及辅导学生的方法的选择;精心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及如何与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形成教育、教学合力等。培养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教育教学实践。指导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研讨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所谓带研,就是指教科研。只会教学而不会搞教科研的教师,只能是一名教书匠,绝不会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学校要走科研兴校之路,我们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即:承担课程改革实验的能力、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成果的能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等。指导教师的责任就是应该与青年教师一起搞课程改革、共同搞教育科研、精心指导并督促青年教师总结个人工作经验、精心指导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教育教学评比活动,并力争在这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好名次,鼓励青年教师抓住机遇,自我加压,争创一流,让青年教师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比赛中求发展。徒弟的成绩是师傅的骄傲,徒弟的进步包含着师傅的心血。

师傅在对徒弟“传、帮、带”指导过程中,还要注意:在目标上,要循序渐进,不要求之过急,先解决会教的问题,再解决教得好的问题。在活动安排上,要讲究师徒互动。一要主动听课,二要虚心接受评课,三要经常性地相互研课。师徒之间要“教学相长(zhang)”,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三、共同提高

教师“通过这样的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学到丰富的教学经验,而青年教师的新观念、新思维,反过来也会促进老教师的进步。”

师徒同心,高师出高徒,在求真务实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经验的传承,师德修养的提升。

各位老师,俗话说:“天道酬勤”,作为青年教师要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工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去学习,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教学不能照搬照抄,学会扬弃,在继承指导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努力追求自我教学的高品位,加快专业成长,成为名师、大家,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学校相信,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一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作为师傅,要经常关注徒弟的成长,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我,要有个人的成长规划,要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做到教学相长,师徒共进。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之间的学习不仅限于师徒之间,关键是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学习内容是多维的,交流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别人有长处我们就向她学习。

各位老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希望这次“拜师结对”活动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中。让我们并肩携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在高新区一中这块充满希望的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心血,用我们的汗水,共同描绘我校美好的明天!预祝我校青年教师拜师结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篇7:青年老教师

活动主题:交流之中,我们紧拥着一同奋进!

活动背景及目的:

1、黄冈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因为新老校区不在一处的客观原因,派生出了两个黄师青协,虽然不在一起,但两个社团却是“一家人”——因此,新老校区的青协成员进行不定期的交流会谈也成了必然。

2、新老两个校区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拥有着相同的使命与宗旨,不论在活动的组织策划,还是在协会凝聚力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密切地联系与难以割舍的情节,所以,两个社团的成员与领导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客观层面上对两者今后的不断前进都有着积极地意义与推动。

3、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彼此的了解,没有彼此的了解也就不会有彼此的借鉴、学习和进步。所以,新老校区的黄师青协应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彼此的交流之中紧拥着一同奋进拼搏,让青协永远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

4、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参与者:黄冈师范学院新老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1、公关部和外联部与老校区的青协相关负责人进行联系,将活动的大致的安排告知对方的同时,将活动的与会成员、具体时间与地点确定下来。

2、组织部起草相关的交流议题及事项并通知到与会成员,即使汇总反馈。3、4、5、活动流程:

1、2、按时接待老校区青协并准时到达会场 主持人发言,介绍与会各个成员及会议大致内容与意义(会议办公室负责相应的后勤工作(如茶水及会前会后的卫生等)。编辑部要进行交流会中相应的有意义的内容的相关记录。相关负责人接送老校区青协。开始)3、4、5、老校区会长发言 各部门负责人发言 新校区会长总结性呈词,总结及展望青协未来

篇8:老教师和老医生

时光流逝, 岁月变迁。我们再来看看身边的小学老教师, 现在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我在一个小县城的学校里工作, 现在一些濒临退休, 或者还有好长一段时间才能退休的教师的工作状态引起了我的担忧。

我所关注的这个教师群体基本具备以下特点:中级职称已经兑现、年龄在单位里偏长、在单位时间较长、具备骨干教师资质或者资历。一般情况下, 这一群体中很多人对待工作已经失去了激情, 缺少必要的热情。工作上的事情能完成基本任务, 对待教师专业发展等新生事物大多持“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学校对这一群体也是敬之有加, 毕竟他们为学校贡献了大好的青春年华。因为具备相对成熟的教育水平,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对他们的要求就相对宽松一些。我所在的学校就对四十五周岁以上的教师提出了“减负”政策:可以不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活动。久而久之, 这个群体就呈现出与世隔绝的“边缘化”状态。由于这个群体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已经越来越难以达到家长的教育预期, 教学满意度呈下降趋势, 使得这些教师过早地结束了教育生涯。

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区里有位年近八旬的长者, 独自开了一家小诊所, 面积不大。里里外外忙着的也就是那么三二个人, 而且大多是年龄偏大的退休医护人员。诊所不大, 可名气却很大。虽然谈不上每天门庭若市, 但来者也称得上是络绎不绝。我们都背地里戏称长者是家里的“摇钱树”, 是小区的“宝贝疙瘩”。越老越精神, 越老越有魅力, 生生不息, 生命不止。

为什么会这样呢?细细思量, 我觉得也许和下面的两个因素有关系。

其一, 立竿见影与润物无声。

教师和医生虽然是不同的群体, 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医者救人肉体, 师者化人灵魂。功利的心态决定了功利的行为, 医生的工作成效是立竿见影的, 哪个患者不是因为生病了才急急忙忙赶着去见医生?就医前医生就是救命的菩萨, 说是再生父母也不为过。如果哪个医生真能做到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那就是华佗再世。而作为教师就不一样了, 教育是一个周期慢长的工作。是“随风潜入夜”后的“润物细无声”。教育的至高境界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感悟。教育效果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故医生的技术显而易见, 而教师的水平难窥其斑。

其二, 常做常新与循规蹈矩。

医生几乎每天都面对不同的面孔, 面对不同的病情状况, 需要用毕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重新审视和判断, 实际情况逼迫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学习和应对。日积月累, 集腋成裘, 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 业务能力越来越精湛。反观教师, 尤其是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 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每天面对相同的面孔, 每天重复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工作。再加上小学评价的单一性, 闭上眼睛都能进行小学教学想法的大有人在。日日重复, 月月反复, 年年颠覆。循规蹈矩地工作, 按部就班地教学。因为没有激情, 所以失去了动力。基于此, 教师未老先衰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

当前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从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补习班的热闹程度就可见一斑。在对教育的关注中, 更多的是关注教师。而现在家长的判断也越来越趋向于理性:已经由关注教师的年龄, 提升到了关注教师的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分层分类。随着年龄的增长, 教师个人的负担在逐年增加, 对教育理论学习的投入却越来越少, 对待工作的热情逐年降低, 在学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得不到凸显。如此恶性循环就难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个人不求发展, 得过且过, 学校听之任之, 顺其自然。

没有人不愿意彰显自己, 只是缺少彰显自己的机会。我们是否可以给老教师这个群体搭建一些发挥其优势的平台, 使其英雄有用武之地?教育者还是有追求的。也许这个群体很难再去通过各级各类的评优树先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了, 但是他们完全可以在学校里发挥“元老”的作用。比如, 为其量体裁衣安排日常活动, 带几个青年教师让他们尽快上路;因人制宜优化评价, 更多地关注教学质量, 甚至是学业水平;突出精神引领, 多种形式提升他们在学校的影响力;形式多样推进学习进程, 即使是蜗行牛步, 每天进步一点点, 也是收获。

不该让教育的青春过早地离去, 否则就是教育资源的一大浪费。

篇9:纪录片“老青年”

这本书的原名叫《纪录片的救赎》,这句话也许是作者的心声,所谓救赎之后是拯救,仅凭此,可以窥见作者的理想主义情怀。在我,自己所拍的纪录片拯救不了任何人,帮不了被拍摄对象,更谈不上“反哺”被拍摄对象,我做不了其他事,拍片对我只是一种惯性。但,本书的作者禹成明不是,让我们来看剩下的部分。

第二部分,从南京大屠杀到屠杀犹太人,再到屠杀海豚,这一切都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自称所谓“优秀的种族”的人所为——德国人和日本人。当然还有本部分没有提到的:“文革”和“三年自然灾害”斗死、饿死的冤魂。谎言与真相相伴随,我们如何找到“发现真相”的方法?你可以说作者有古典主义思想,因为他相信救赎、相信真相。

我花了两天时间把禹成明的这本《真相与谎言》看完。读其书想其人,我在问,这本有关纪录片的书背后有多少情怀,于是,很多从前的时光浮现在眼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老家铜陵电视台工作,偶然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名叫《远在北京的家》的纪录片,顿觉清新之气扑面,我觉得那是我要学的东西。中国新纪录片运动那时正处在滥觞期,而《远在北京的家》是这个阶段被忽略的代表作。后来知道《远在北京的家》就是禹成明和陈晓卿联合导演的作品,内心对二位皖籍的老师兼老哥敬重不已。

那时,除了传统的短新闻的“联播”和长新闻的“专题”,电视台开始组建“外宣”部门,这是专门拍纪录片的“国际部”或“海外中心”。“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外宣部门实际是在当时的开放背景下,纪录片被选择作为“用国际通行语言说中国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纪录片与政治的这次合谋,为中国纪录片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体制内的温床。随后,以“东方时空”为标志的CCTV纪实类节目的确立,改变了中国电视的刻板语态。彼时,在台里,纪录片这行当是最受尊重的大腕行当。但,“用国际通行语言说中国事”,纪录片被抽离成纯粹的技术了,它只能是作为工具的“语言”,与立场、价值以及艺术形式的可能性(真正的语言)从一开始就是分离的,尽管一些体制内的导演在自觉与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了部分“偷渡”。这是当年体制内纪录片的盛,但也埋藏了后来体制内纪录片的衰。

禹成明一九九八年离开安徽电视台来到深圳,安徽台的同事叫他小禹。一九九九年,我在他的召唤下调到深圳电视台。大家开始叫他老禹。老禹为人仗义低调,是体制内难得的有人性的人,我们都很认他,在他周围很快形成一批干业务的铁杆兄弟,我们都以“鬼”相称,什么“汪鬼”、“何鬼”、“魏鬼”、“田鬼”。拼命干活和偶尔小酒之外,我们最大的乐趣是到一个叫“排骨”的小贩那里去淘碟。“排骨”卖碟的地方在华强北的“美国村”,顺着一条挂在墙边的铁悬梯叮咚作响地爬上去,好像到了电影上的老旺角。“排骨”牛逼哄哄地给我们推销大师,后来他被抓,我还跟蒋志一起跟管事的领导疏通了一番,这是题外话。真要感谢全国各地贩卖文艺片盗版碟的兄弟,广州的“左岸”、北京的“蓝羊书坊”、上海的“2046”,还有深圳的“排骨”、合肥的“小黎”,他们是我们的电影教授。老禹手里有了这些碟,他没有像我只是放在架子上,他把它们变成眼前这本三百页的书。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背后的情怀,一些不无紧要的段落透露着信息,它既有直追纪录片鸿篇巨制的视野与雄心,也有纪录片人“新媒体时代”的无奈叹息。皖人做纪录片多在体制中,前凤凰副台长刘春,现央视纪录片频道掌门人刘文、陈晓卿,安徽广电总台的业务总领军禹成明,也就是本书作者,虽多为新闻官,但出语还算靠谱,也爱说人话,这是这批皖人洗刷不掉的文人情结。

体制内的中国纪录片的黄金时代,从一九九三年“东方时空”创办到二零零三年“频道制”商业化为止,大约红火了十年。二零零三年,我充满纠结。我预计用十年拍摄的故乡题材《渡口编年》已经拍摄了五年,我越来越意识到那不是电视台要的东西,而恰恰是我认定的价值所在。有时候很羡慕体制外的纪录片导演们,比如人称“老吴”的吴文光,拍片子完全是随心所欲,一会儿“流浪”,一会儿“江湖”,还搞日记之类的文体实验,厌倦了拍片,就换口味玩生活剧场,实在是自在得了得。但我知道,投奔体制外的自由世界,也可能变成一条自己刨食有上顿无下顿的“野狗”。那时,每天看着很沉稳地指挥大伙干活的老禹,我在问,这个纪录片“老青年”心里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纠结呢?

现在,我终于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禹成明写道:“进入新世纪后,电视好像也变了,制片人制、频道制、制播分离、总台、集团化,名称越来越多,越叫越大。膨胀的电视结构,开办了数不清的频道。电视人见面后谈论的话题变了,收视率代替了节目选题,拍摄方式换成了广告创收,在一些滔滔不绝的‘后媒体时代的娱乐英雄’面前,他们好像格外渺小,只能选择沉默。最后,纪录片‘匹夫’们逃的逃、散的散,坚守者寥寥。”看到这段话,让我想到了《水浒传》,这种“故交半零落,夕阳山外山”的情怀,既是一声叹息,更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在这本视野巨大的纪录片研究著作里,纪录着老禹面对当代国际纪录片的思考,特别是对美国纪录片的影响力的关注,历史、环境、战争、金融等等,以及这一切背后的人性:疯狂、孤独与贪婪。在看完这本大题材纪录片书之后,我期待着老禹能出一本小题材纪录片的书,我指的是这些年“野兽凶猛”的体制外纪录片。我当然知道,在纪录片这摊“毒水”中搅和了这么多年的纪录片“老青年”老禹,更愿意回到纪录片的“手艺”中来。回想中国纪录片在体制内十年的兴与衰,我仿佛看到了很多历史场景的重现,它和体制的舞蹈以及它被体制的抽离,放大了说,它就是一场“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革命与起义不能真正推动历史进步,也许体制内的曾国藩和李鸿章们是务实地推动历史的功臣,但走出轮回,每个个体开始的思考与行动是希望所在,让我们拱卒吧。

篇10:新老教师结对子老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成为一名指导教师。应该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回想当年的自己,初次登上讲台的时候,多少老教师在教育教学给予的耐心、细致、无私的帮助,受益匪浅。如今,面对着新一批的青年教师,也备感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带着诸位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学相长,互相交流,真诚沟通,促进共同的提高。帮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在教研过程中,帮助青年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帮助他们合理的处理教材,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2、对青年教师进行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批改、考试检测命题、评卷、单元小结等教学常规予以精心指导、检查、修改;指导新教师抓好实践、实验等教学,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3、每周听青年教师 1-2节课,及时评课,互相交流,沟通,探讨、反思。每周指导青年教师教案、课件1-2次,进一步补充完善教案、课件。

4、帮助青年教师上好每节课,对新教师的新授课课要细心指导,跟踪听课,对研讨课、汇报课更要精心指导,指导其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小结反思。

5、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科研论文,指导并共同研讨本学科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们深知老年教师有丰富经验的优势,但也有不足,青年教师有精力、有热情、接受能力快,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我看来“帮带”的意义不止是老教师带新教师,新教师身上也有值得老教师学习的东西。他们对新事物的学习劲头,他们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知识的掌握量上,他们运用新的教育技术方面都比我们要强得多,因此“帮带”是相互的。相信我们新、老教师能通过帮带活动建立起真挚的友谊,相互信赖、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构建“十六中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11:走访慰问老教师、老职工工作总结

开展走访慰问老教师、老职工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健全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一步做好关心、关爱老干部工作,根据中共齐河县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在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老干部活动的通知》(齐组发[2011]30号)和齐河县教育局《关于转发〈关于在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老干部活动的通知〉》(齐教人[2011]05号)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给每一位老教师、老职工,使他们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齐河县实验中学认真扎实开展了对老教师、老职工走访慰问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共走访慰问老教师、老职工40人,困难职工3人,每人发放慰问金200元、两袋面粉和两袋茶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现将该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党支部领导十分重视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活动,专门对活动进行布置。由于领导重视,人力和资金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有力推动了春节慰问活动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措施有力

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春节走访慰问活动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困难职工和老职工的生活保障工作。

三、做实做细,落到实处

在活动中,我们注重把日常帮扶工作与集中走访慰问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为困难职工和老职工解决困难,当好帮扶解困第一责任人,把帮扶联系工作做细做实。为确保困难家庭职工过上祥和的春节,黄校长、魏校长和鲁书记亲自走访慰问了所有特困职工,并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摸清了老党员、老教师、老职工的一些具体情况,并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予以尽力解决。

篇12:教师节老教师的感言

我不愿意做蜡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句子总是透出一阵阵的隆厚的悲凉,为我心目中的教师这个角色抹上了自毁式的苍凉色彩。而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觉得更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当成蜡烛,总是以为自己很苦很累;总是以为自己付出和牺牲了很多很多;总是抱怨自己得不到理解得不到回报;总是抱怨:“我那么辛苦的对待你们,你们还不争气……”

这个时候如果我把自己当成了蜡烛,心中郁积的就会是不平、郁闷、焦虑甚至恼羞成怒。我不喜欢被称作蜡烛,因为我觉得,教书是一件非常愉快、充满乐趣的事,自己在付出的时候,同样也是得到的时候。

从学生们英语课上饱满的情绪中,我得到的是满足;

从学生们一篇篇或优美或稚嫩的随笔和周记中,我得到的是乐趣;

从学生们认真的对待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是尊重;

从学生们在QQ上的一段段留言和手机短信中,我得到的是感动;

从学生们在周记本上、在我空间上写的“悄悄话”中,我得到的是信任;

从孩儿们在我上课时对我讲的知识、观点的质疑中,我得到的是平等;

从学生们的一张张笑脸中,我得到的是愉悦;

从学生们的一个个成功中,我得到的是欣慰;

而从一切的一切中,我得到的是都是快乐!

讲台更是舞台,展示自己,付出辛苦,收获快乐!

教学的过程,同样是求知的过程,同样是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这其中的快乐,又怎么会是一支“蜡烛”所能体会到的呢?而如果只有疲惫感、压抑感、挫败感、沮丧感,不能感受到教学过程的愉悦和美好,这样的老师,就不是快乐的老师。

所以我不愿做自毁式悲壮且苍凉的蜡烛,我要精力充沛,我要信心十足,我要精神饱满,我要热力四射!

我喜欢把教师比喻成撑船的渡夫,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渡夫、渡客,这就是缘分。

上一篇:xx无烟日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孩子学琴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