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清华高材生遁入空门想到的

2024-04-28

从北大、清华高材生遁入空门想到的(共3篇)

篇1:从北大、清华高材生遁入空门想到的

从北大、清华高材生遁入空门想到的近日报纸上报道了北大数学天才、清华博士研究生遁入空门的消息。

据报道,北京大学今年7月刚毕业的柳智宇同学,放弃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来到位于北京海定区凤凰岭山下的龙泉寺选择了出家。另一位是清华大学2007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张振实,毕业以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来到了龙泉寺出家,无独有偶两人出家选择的同一寺庙----龙泉寺。

柳智宇从小就爱好数学,从2005年起,高二的刘智宇就成了数学方面的新闻人物。据报道,2005年柳智宇在第31界国际数学奥林匹循环赛上为中国队夺得一枚金牌。2006年,他又入选数学奥林匹克赛的的国家队,参加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赛,获得金牌。随后他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不能不说是数学天才。在人们的眼光中,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高中时就获得国际级别的数学比赛大奖,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被同学们认为是数学天才,被少女作家蒋方舟称为梦中情人,申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被批准的孩子,在大学毕业之际,最终却选择了到寺庙修行。

再来看看张振实,2007年之前,张振实是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在他过去20年的教育过程中,他的理想总是在变,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政治家,不一而足。最后他毅然决定“弃亲割爱”步入另一道门----空门。

咋一听来似乎觉得不可思议,受高等教育多年的名校高材生,放弃一切追求,宁愿去过清苦生活,进入寺庙寻找奇托。细想之,再看看他们成长的轨迹,在现今大学当中出现这样的人和事也属正常,不值得惊奇。就他俩“出家”一事,我个人认为可能由以下几大因素促成:

一是他们喜欢热爱佛教,入道之意弥坚。由于如今知识的多元化,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种多样,加上体现个性需要,那么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喜欢上了佛学,久而久之,投入进去了就难以抽身。我们看看两位在校喜爱佛学的情况,就能得到解答。在清华,张振实就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天天读“四书”,他认为,可惜的是,“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又说依于仁,游于艺,但关于生死,人应该何去何从,这一点从未讲。”令他难以满足。直到他接触到佛学。他觉得终于找到了人生系统而让人幸福的解释。可见,他寻求人生真谛,在佛学中找到了答案,不能不说明,产生他遁入“空门”之动力所在。

再看看北大的刘智宇同学,据他的高中班主任文勇老师回忆,身为理科生的刘智宇高中时,就对老庄等经典很痴迷,偶尔也会

试图了解佛学。大学入学不多久,他就加盟了北大禅学社,长年坚持吃素,性格比较内向,为人很平和。从北大禅学社的网页记录显示,2007年起,刘智宇开始频繁参加活动,去各处拜访高僧,到寺庙做义工。可以看出他早就被佛学所吸引,早有步入“空门”之念头,而且在身体力行。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同于一般的青年,他们有知识,有追求,所以他们的父母也不必过于为他们伤神,因为他们毕竟是思维成熟,思想健全的现代大学生。

二是、寻找尘世净土,愤世嫉俗而生。他俩步入空门的一共同点,就是厌烦繁杂的社会尘世,寻找尘世净土。张振实出家前也有过犹豫,但是由于“对世间生活的观察,让我非常失望。”结婚、生子、工作----即使搞科研,也多半不能避免跑项目,应酬种种,“如果你要承担的话,这就是无底洞啊!”他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佛法在心中挥之不去,看很多事情,怎么看意义都觉得不如以前大了。”这样一种心中的醒悟,促使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

三是、冲破传统观念,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不能不说他俩的选择有它的道理,佛学也是一门学问,且博大精深,深入进去同样具有研究之价值,加上现代的出家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家人,他们有文化有知识,进入佛门后只要肯吃苦,只要肯钻研,通过潜心研究同样会有建树,我相信只要心静,长期坚持,他们

定会取得成果,更何况眼下张振实已经跟随学诚大和尚在广济寺驻寺工作。学成法师同时是中国佛加息会的副会长,张振实是他的助手。同样相信刘智宇出家后,定能专心研佛,不日将来也会成为哪个驻寺的助手。

四是、理想受到挑战,空乏教育无道可循。不能不说明,眼下的高校人生理想的教育受到当前变化形势的挑战,新生入学后的理想教育到底怎么教育,教什么内容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事实上课堂上的高谈阔论,空乏无物道理,并不能吸引当今的孩子们。到底怎样能够让学生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一大命题。都说九十年代的青年人思想最活跃,胸怀天下报效祖国,怎样去引导他们,去教育他们比不是靠一两次讲座,一两次活动就可以解决的。要深入他们的思想实际,掌握他们的思想特点,探究其思想规律,坚持长期的艰苦不懈工作,方可逐见成效。要知道我们生活的尘世间,没有那么多净土?就是要靠我们要学会自己找个干净的地方落脚。要让年轻一代知道,趁时间再多纷乱,再多繁杂,总有干净之所在,总有清静之地,选择权最终都在你自己手中,同时教他们学会选择的本领。现在看来高校入学,对学生们入门课必不可少,这也提醒我们的高校在争抢高分生源的同时,也应该在加强学生们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多花费些功夫。

要知道出现遁入空门的事情,伤害最大的还是其父母,辛辛苦苦将孩子拉扯成人,到头来出现这样的事实,谁都难以接受,甚至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情,这就要呼吁我们的社会和高校都来关注现代大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成具有现代知识,健康体魄,健全思想,报效祖国的栋梁之财。

篇2:从北大、清华高材生遁入空门想到的

一、语文高考要遵循一个指导原则

语文高考要遵循一个指导原则, 即与新课程标准融为一体, 处处体现新课改精神。

新课程标准是高考方案制订的依据, 语文高考方案要处处体现新课改精神, 切实把语文高考与新课程标准融为一体, 让语文高考成为语文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师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新课程实验所带来的无穷益处。如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中第二部分是将杜甫的《旅夜书怀》译成外语, 还要解释背景。再有一题:《汉书·艺文志》“小说家流, 盖处于稗官, 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之所造也……”先用中文释义, 再用英文概括大意, 并作评论。

语文高考如何做到中外文的融合, 对名人诗词和名篇是否深入理解, 能否对其背景作出合理解读, 并对其意义作出妥当的评价, 并把母语和外语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正是新课程的精髓之所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能有效检验一名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二、语文高考内容突出“大语文”

高中生学语文一定要拓宽视野, 不可拘泥于语文的小圈子里, 那么语文高考须考“大语文”。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卷第一部分是解释40个名词, 其中涵盖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等各个方面。比如文曲星, 它所指的是重要的文职官员及文才盖世的人, 是电子词典的品牌, 还是北斗七星之一, 有文曲星下凡的意义。

众所周知, 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根据我国国情, 虽然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新举措对“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是一种积极挑战, 它有利于国家发现和培养特殊人才。但目前还无法避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高考对于每位考生、每个家庭可谓举足轻重, 它直接引导学生如何去学, 也引导教师如何去教, 它有一个很强的导向作用。如果高考都无法体现新课程思想, 那么新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将会变成一纸空文, 新课程改革也将会失败。所以高考的导向性真的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面要宽, 不可局限于狭窄的“小语文”知识圈里。要学习“大语文”, 即不是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 而是把“世界”变成学生的“课本”。只有“大语文”才能“活”起来、“新”起来, 也只有“大语文”才能使学生笃信“语文大”, 从而把语文作为一门终生必修课, 常学常新。

三、改变语文高考的设计形式, 考母语精华, 测能力素养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中第三部分是通过选自《论语》《孟子》和《荀子》中的多段语录 (所引古文没有标点) , 要求考生以“权威与个人”为题, 不限文体和篇幅, 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高中语文新课标实行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这在高考试卷的结构上必须有所体现。根据这一点, 可以改变高考语文的设计形式, 把高考语文的结构分成两部分, 即必做题部分和选做题部分。必做题设置是依据必修课的内容选定, 是高中语文重要的必须掌握的知识, 是母语的精华之所在, 而选做题则是依据自己的喜好在选了自己喜爱的课程之后, 选择自己拿手的题目, 扬己之所长, 易显自己的能力和素养。这最能体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帮助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这一高中新课程指导思想。这样就很好地通过试卷结构的安排兼顾必修和选修两个方面。这样高考的导向性是不容忽视的。上述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是这方面思想的体现。

四、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既要慎重, 还须灵活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方向是很明确的, 就是要体现新课改思想, 更好地为国家选拔人才。命题的重点必须围绕学生的语文素养, 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不搞所谓的标准答案, 不去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举措实际反映出这一规律。如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第一题:想出两个曲解成语的例子, 例如“度日如年”, 有的曲解成日子过得太舒服, 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另一题, 上联“博雅塔下人博雅”, 要求对出下联。2004年全国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到了对联, 古代的科考中也频繁出现。对对联也可测试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北大自主招生的作文题:驳斥“腐败有益论”, 须恰当运用5个古诗词句。

一道试题的命制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只要能体现语文的素养, 合情合理地解决就可以。上述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这样考可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尽情地展示自己, 尽情地享受语文, 享受生活, 这或许是对新课程思想的最好诠释。高考语文究竟如何改, 语文新课标的实施, 高考试卷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考试也给我们发出很多信息, 并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总之, 只记住一个答案与之不同就没分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这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我们语文教师也是一个考验, 需要我们语文阅卷教师提升整体素质, 真正融入学生的答题思想中去和学生产生思想共鸣,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发现学生身上的语文素养, 作出全方位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出能够体现新课程思想的评价。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师生在实施新课程中共同成长。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 语文高考方案从其原则、导向、形式、命题及阅卷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但我们必须明确, 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有它的特殊性, 也显示出一些偏颇, 它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选拔一些拔尖人才或某些方面的特殊人才, 尚缺乏普通高考的一般性。要将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理念渗透到语文高考中, 让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做法有机地整合在语文高考中, 成为语文高考的补充, 但切忌照搬或机械模仿, 那将会适得其反。

摘要:现行的高考制度必须改革, 如果沿用原有的高考模式将阻碍新课程的实施。从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发出的相关信息和考试形式, 我们认为语文高考应借鉴其思想, 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完善。语文高考要遵循一个指导原则;语文高考内容突出“大语文”;要改变语文高考的设计形式, 考母语精华, 测能力素养;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既要慎重, 还须更加灵活。

篇3:从北大、清华高材生遁入空门想到的

从北大退学再考北大,转专业真难

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本应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然而由于转专业限制,却使这也变成了颇为困难的事情。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大学设置各种转专业限制,主要是担心学生扎堆转向热门专业,导致冷门专业缺少学生,进而导致师资闲置,而热门专业又可能遭遇师资压力加大。但所谓热门专业,多是学生有兴趣、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好的专业,这些专业在大学中本就应该配备更多师资。既然同学多喜欢报考一些热门专业,那在这些专业上多安排一些学生名额就好了。大学各专业的师资配置,应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

当然,对转专业不设限也是不可取的,毕竟,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要求。比如,学习理工科、经济学方面的专业,就要求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对转专业的学生,要进行笔试、面试。但这只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测试,只是衡量学生能否在这些专业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只要这些方面基础知识合格,就可以允许转专业。大学教育是为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提供各种条件的,现有的大学转专业限制,需要适时放开。以美国为例,很多大学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人文、社科、理工的基础知识都学习,待学生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才进行专业选择。这值得国内大学借鉴。

减少退学复读,高考制度要先松绑

对于学生因对学校、专业不满而退学复读,有人建议,要放开大学转专业限制;也有人表示,在中学期间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以便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大学、专业。这些当然有道理,但是却有两方面的现实问题。其一,我国目前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给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空间有限,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而不能像美国大学录取那样,一名学生可以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和专业。而且由于不能确保自己被某校录取,在填报志愿时,学生明知道自己可能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但为保证能被录取,而必须接受专业志愿调剂。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从北大、清华高材生遁入空门想到的】相关文章:

从清华物理到北大光华10-20

北大清华人大的比较08-02

北大清华人大范文05-23

考入清华北大范文05-29

清华北大学子范文05-30

北大清华旅游攻略06-22

北大清华游学攻略06-22

清华北大旅游攻略07-11

清华北大游学指南07-11

如何考入清华北大07-13

上一篇:蒲城县城关镇关帝村调研报告下一篇:《多彩的民族》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