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教育合力

2024-05-21

融入教育合力(精选6篇)

篇1:融入教育合力

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和指导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我校根据德育工作实际和学生特点,把德育特色的着眼点放在了家庭教育上,家庭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家校联系,实现合力共育”一直是我校德育研究的一项内容,几年来我们不断探索,丰富家教内容,创新育人途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家教工作方法。下面我来汇报一下我校的思路和做法。

一、找准着眼点,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

学生的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只靠学校的教育力量薄弱,而家庭教育却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达到家校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坚持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开展这项工作,我校把着眼点放在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上。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走近学生家长,走近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经过深入的调查显示,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误区。

(一)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基本上都是农民,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盲目性较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却苦于不会引导、教育孩子;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视,却因为要忙农活或打

工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成绩高了,就表扬或物质奖励,成绩低了,不问缘由就斥责甚至拳脚相加,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此外,家长们不懂得怎样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培养以及身心的健康教育。可以说,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教子成龙之方”。这些也是农村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

1、家长对孩子经济投入有误区。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经济投入相对增加,有些家长孩子要什么买什么,给孩子很多零用钱。还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吃饭穿衣,舍得投入,却舍不得钱花在为孩子买课外书和进行特长教育上。

2、有些孩子的家庭格局是221,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宠爱有加,孩子在家里就是“小太阳”,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会关心别人,犯了错误父母管教,爷爷奶奶阻拦包庇,长此以往,得不到正面的家庭教育,造成自私、冷漠、唯我独尊的性格。

(三)部分家庭缺少文明教育。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口脏话。有些家长酗酒,赌博,严重污染了家庭育人环境。

(四)单亲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家庭教育。在我们学校,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家长出门打工,有十五分之一的孩子没有完整的家庭,这些孩子跟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得到的是隔代教育,这种教育含有很大的溺爱、娇惯成分,根本无法接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这些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问题学生”。

二、落实切入点,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总的来说,我校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困惑。为了使广大学生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能够与孩子平等交流、和谐相处,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我校为家长提供了各种学习的平台。

1、开办家长学校,定期授课。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制定了活动制度,在学期初召开会议,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明确每学期开课至少两次。我校授课内容以省编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为主,但又不死扣教材,而是依据学员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行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内容,运用家长会和学校印发的学习材料对家长进行集中和分散教育,让他们在集体授课和自由学习中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并把学习后的心得在家长会上进行交流。

2、每学期我校都召开家庭教育讲座。如在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学校领导给一年级学生家长做了主题为《怎样融入到小学生活中》讲座,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上学的要求,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转变,以便使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在六年级学生家长中,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李蓓老师做了主题为《青春期教育》讲座,指导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性格闭塞、叛逆、冲动、性萌动等特点,转变教育方式,学会和孩子沟通,打开孩子的心扉,培养孩子健康心理。我校曾邀请锦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娄俊老师以及黑山家庭教育讲师团的各位老师到校,为学生家长做讲座,讲授家教经验,家长们都反映受益匪浅。

3、开通网络学校,搭建学习和沟通的平台。

利用手机和电脑,我校开通了校讯通,在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中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开通了网络家教学校。学校把有价值的家教理论和教育案例发送给全校家长,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讯息即使传达给家长;教师把学生的在校表现,进步情况及班级工作及时告知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经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让在外打工的父母也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点滴成长,这项举措,拉近了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家长逐渐理解和认同了学校老师的工作并支持工作。

4、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各班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组织召开家长家教经验交流会。在会上,家长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办法和失败经历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也把自己教育孩子遇到的问题让大家帮助解决,家长们得到了许多家教的实践经验。

5、提出开展“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针对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没有学习氛围的问题,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学习型家庭”评比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在学期末邀请家长到校汇报学习情况,把学习氛围浓厚和进步明显的家庭评为“学习型”家庭,宣传表彰。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沟通,家长们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理论水平明显提高,也获得了丰富实践经验,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打骂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耐心引导和灵活教育。

三、创新途径,加强家校联系。

家校合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校积极创新家校联系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并参与工作的开展。

1、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在了解的基础上,成立了由校长魏文芳担任主任,每班五位优秀学生家长为成员的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家长委员会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家庭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如:针对学生越来越多的“近视眼”现象,应该怎么做?达成共识,在校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三姿”,值周岗加强对做眼保健操的检查,在家家长约束,合理作息时间。又如绝大多数学生乘坐校车,家长委员会对上下车的时间、地点和乘车安全等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其他学生家长的意见,根据学生居住分散、校车有限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乘坐校车制度,保证了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解决了困扰学校和家长的难题。再如建立家长参与学生考试监考工作,也是家长委员会会议确定的一项举措,有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

2、建立家访制度。我校要求班主任老师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通过家访,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解决疑难。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和单亲儿童的家庭情况,可以说,我们的老师给了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

3、采用家校联系卡,不定期和家长之间互通信息,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有关情况,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期发放为原则,有事就联系,坚持经常,如今,有些班级的联

系卡已经积攒了厚厚的一叠。这一种形式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4、创新家长会模式,丰富会议内容。家长会是教师向家长汇报班级工作、汇报学生表现、和家长沟通最直接的方式。我校创新家长会模式,一是家长会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家长成为了会议的主人,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有反思、有体会,有的家长说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但都朴实、真诚,交流对话的效果是喜人的。二是学生和家长共开家长会,让孩子感受老师和家长是怎样为自己的成长筹划的,让家长感受老师和学生是怎样共同开展教育的,而老师可以感受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其次丰富家长会内容,或是家教辅导,讲解家庭教育方法和分析教育案例,或是家长之间教子经验交流,或是孩子在校情况汇报。会议关注到班级每一个学生,让家长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在进步成长。

5、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也是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有力措施。在我校第一届趣味运动会上,我们邀请全乡学生家长观看并参加运动会,欢乐跑项目设计成一项亲子活动,由父亲或母亲抱着孩子跑50米,在快乐的竞赛中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在学期开学典礼时,我们邀请了家长参加,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参与学校的活动,典礼后又分别到自己孩子的班级,参加期初家长会;在教学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课,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学校还组织家长代表座谈会,6

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提高。“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从而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我时常看到家长送孩子到校没有离去,不是去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就是帮助修理桌椅、撮子、擦玻璃、扫雪。学校要举行艺术节了,家长帮助孩子排练节目,花钱购买材料,制作艺术作品。放学的时候,主动维持校门前的秩序等等。

6、开展亲子作业活动。针对学生普遍自理能力较差的问题,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亲子作业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周由班主任老师留一项作业,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可以是生活技能,如穿衣服、叠被、整理书包、梳辫子等等,也可以是学习作品,如一篇作文、一副画、一首歌、一件手工艺品等。在周一的时候布置,周五的时候总结,在亲子作业卡片填写上完成过程及家长评价。为了推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在1——3年级学生中还举行了学生自理能力大赛,经过各班初赛选出36名同学进入决赛,充分展现了亲子作业成果。

四、形成家校合力,打造德育特色品牌。

以上这些工作,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家校携手打造教育合力,形成了我校家庭教育工作的特色,我们称作“四步提升法”,即了解家长家教情况——培训提高家教水平——活动拉近家校距离——合力铸就教育辉煌。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思路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学生享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家长的支持,各项工作才稳步开展,7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今年六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全县小学前列,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代宣同学获得锦州市“小雷锋”称号,还有多名学生荣获市县两级“三好学生”和“行为规范”称号。学校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环境友好型学校”、“锦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被市县两级政府命名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我校党支部还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

有人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家长是太阳底下最灿烂的社会角色。教师与家长携手,学校与家庭联合,必将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晴空,让孩子绽放最纯真甜美的笑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新途径,继续增强实效性,使特色更加鲜明,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推动学校教育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

篇2:融入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的形成

――素质教育需要学生、家庭、学校之间的合作

山东省张店区房镇中学侯连宾高燕

国民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调整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之间的关系,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家庭、学校之间的合作。

一、不愿看到的现象

当前有所谓的“1+1+1=0”的现象,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形成的合力为0。这说明学校、社会、家庭任意二者或三者之间的结合上出现了问题。学生没有在“减负”后自由活动时间增多的条件下去积极、自主的参与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和读书活动;相反,他们受消极思想影响,抵消了学校的教育效果。这是令人痛心,又不愿看到的,但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努力找出症结所在。

二、当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现状

国家提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因此学校在倡导学生“减负增效”方面已有了成效,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但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负担仍然没有真正“减”下来。。有的家长抱着“众人皆减我不减”的心态,一周有好几个晚上送孩子上“培训班”,还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家教,使孩子饱尝“他人皆乐我独苦”的滋味。家庭的这种“增负”,不但没有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还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作为社会方面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金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对于社会教育方面来说,这依赖于国家法令、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这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作为学生、家庭、学校来说目前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加强各自之间的合作。这就是文章的第三部分。

三、我们的对策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

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想做好,并且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应该相信我们的学校、教师都在努力工作着,并将继续努力工作;应该相信我们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在时间、金钱方面做出了巨大投入和牺牲。只有本着这个原则,才能改变学生、家庭、学校之间相互指责的境地,我们的行动才有明确的`目标――为了孩子的明天,才能形成合力。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在精讲点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布置一些开放性、探索性作业让学生去选做。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去探讨、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才能做到因才施教,才能发挥学生潜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可以建立师、生沟通机制,进行平等的对话,就学习、生活的问题展开对话、讨论。比如,教师主动与学生交谈,设立学生接待日等。

2、增进学生、家长之间的信任

学生、家长之间应加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表现进行沟通。如家长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及自己的愿望向学生讲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打算告诉父母。这样既能消除隔阂,增加信任感,家长又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分析其学习情况并提出中肯的建议、忠告。在这里应避免两种趋向:一种是家长对学生过溺爱,除了学习外,什么事也不让学生干;另一种是家长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

篇3:家访寻求教育合力

我不是教育家, 也不是外交家,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 但我深深热爱我这个平凡而普通的职业。因为她是一个塑造孩子心灵的职业, 我为此感到自豪!沟通架起心灵的桥梁, 我们与家长有着同样的梦想, 却在工作中或多或少的招来误会甚至怨恨, 是因为我们沟通不够, 家访是便于我们沟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化解误会, 帮助我们与家长一起共同成就梦想!

张某是我班移民来的一个学生。他的到来让我和孩子们都“大开眼界”, 因为他不仅很脏还常常吃胶布、橡皮、泥土、蚯蚓、油菜花, 搞得许多孩子恶心和他一起呕吐, 最主要的是经常不交作业。我也万分担心, 以为他怪异的行为是一种疾病, 决定去他家走走。当我来到他家时, 我看见他妈妈也是很脏, 正坐在门边择菜。便明白这一切与他妈妈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和他妈妈交谈了几句, 他妈说:“老师, 我的孩子, 我教育是很严格的, 他一不听话, 我就打他一顿, 你看门边的棍子就是打他的。”我说:“孩子不仅需要严格管理, 还需要我们科学管理。”

他妈妈说:“我是农民, 我不懂科学, 我只知道孩子要严格要求, 老师, 你把我的孩子管严些, 犯了错误只管打。”在她心里打就是好的办法。我还想告诉她孩子在校的一些表现得话, 生生的咽回去, 如果说了, 孩子一定会被暴打一顿。于是, 我说:“这样吧, 今天孩子回家了, 你督促他把自己洗干净。不要再打他了。给他把饭吃饱。这样他自己就不会乱吃东西了。”第二天, 他到学校来, 很干净。我表扬他有进步, 知道讲卫生了。他很高兴。后来的日子, 他一点一点进步了。这次家访, 仿佛让我走进了一扇我从未踏进的学生的心门。从此, 我的课堂有了更多的关爱, 孩子也像变了个人似的, 上课也比以前认真了, 作业一次比一次完成的好, 小脸蛋也渐渐地红润起来了。

家访还在继续着, 我一家家地走进他们, 原本只是完成一项普通的工作任务, 却不想一路走来让我再也不能将自己置身于仅为人师的位置。走进他们的生活, 我成了每个家庭的一员。一路走来, 迈过一片片金黄的稻田, 走过一条条泥泞的小路。我看到了繁华外的困窘, 华灯后的孤星, 体会到了淳朴的情意, 真挚的关怀, 这些感动在我的心上烙上深深地痕迹, 酸也好甜也罢, 都在我心底久久萦回。

一次走访, 并不能解决一个孩子的所有问题, 还需要我们长期地关注他。曾某还喜欢惹事, 常常把其他孩子惹火。一次他招惹高年级的同学, 被人家打破了头, 他妈妈一看就气愤地又把他打一顿。我找到曾某说:“你看, 你惹别人, 在外挨打, 回家还挨打, 多不好呀。你妈打你, 不仅是生气, 也是教育你呀。你要争气, 妈妈一人带你多不容易啊!”后来这个孩子许多的坏习惯都有所改变, 渐渐变成班上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家访让我明白, 不能一味告状, 我们还可以教给父母一些方法来改变孩子。

并不是所有的家访都会得到拥护, 尤其是留守学生, 父母不在家都是隔辈人管教, 更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沟通。娃是自己的好, 有些孩子在校表现不尽人意的是时候, 我们万不可冲动, 而应该策略地与家长沟通。就拿我们班的李某来说吧, 他成天不做作业, 总是惹事生非, 让我头疼。那天, 我去他家走访。一进门, 他奶奶就说, 老师啊, 我的孙儿很不错, 在家好聪明哦, 他去年怎么没有奖状啊, 娃娃回来几天都不高兴啊!语气里全是责备, 似乎老师是个偏心的人。我明白原来这个孩子在校的表现都是奶奶惯得。满肚字的话, 顷刻被他憋转去了。我说:“哦, 他是很聪明, 他每天回来都干些什么呀?”奶奶说:“抓小鸡呀, 和院子里的孩子做游戏, 很会玩。”我说:“如果能在家里把作业做完, 更好。奶奶, 你这么嘹亮, 你叫他做作业他肯定不敢不听哦。”奶奶说:“那是, 我这孙儿就是听话。”我又说:“奶奶, 你也是个心强的人, 我看得出来, 你很疼孩子, 可是你孙儿有时上学路上和在学校喜欢惹别的孩子。我怕他吃亏给你说下, 嘱咐你孙儿不要惹事, 赢了人家家长找你麻烦, 输了他吃亏老师心疼你也心疼。”奶奶听了我的话很高兴的说:“还是老师好, 我一定教育孙儿, 不要和其他同学扯皮搞事。”经过这次家访孩子有了很大转变, 学习也进步很大。他奶奶再也不说老师偏心了, 还与其他的家长说:“现在老师几好哦, 还亲自上门来说我们孙儿的事, 生怕我们孙儿吃亏。”

篇4:积极融入 形成合力

关键词:国学教育;小学语文;实践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具有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都是我国文化精髓所在,对于我国国学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将我国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国学教育,有助于我国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因此,现阶段我国应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更好地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

一、加强国学教育,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文字自古以来是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的基础,我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存在多种变化和释义,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要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汉字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诗词及名著的阅读,不仅能够将小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展,提高小学生对于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小学生对各种道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通过将小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来丰富小学语文课本知识内容。

近年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这种情况使我国的国学教育真正地出现在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当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繪画、谚语等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我国优秀国学内容的重要代表,有助于我国小学生开启学习传统文化之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关于国学知识的文章占有四百多篇,占总课文量的一半左右,大量的国学知识当中包含了大量的汉字,同时国学内容中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及民间故事等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加强国学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我国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引进多种艺术形式,我国古代的壁画、石刻等在国际上都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同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民族音乐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价值。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了《三字经》这一经典的国学内容,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接收传统文化,并能够描述“八音”的诗的由来,《三字经》当中对于“八音”具有详细的记载,即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通过对“八音”的了解,小学生更能够体会我国古代音乐的魅力所在。

三、加强国学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家日渐强盛起来,然而伴随着这种发展而来的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严重冲击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国内的电视和娱乐节目当中都是对西方节日的追捧,而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忽视。在校学生当中圣诞节和情人节等西方节日都得到了小学生的了解,而当问及我国端午节和中秋节具体内容的时候,小学生却显得一脸茫然。因此,现阶段,必须增加国学内容,将我国传统节日的典故和知识更好地为学生进行传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的有效培养有助于我国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能够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向小学生进行传播和教导,国学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媒介。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学教育的内容,能够将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医中药、孙子兵法、诗词歌赋及窗花等内容传授给小学生,促进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继承和发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国学教育的内容,要以促进小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基础

上培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之情。

四、加强国学教育,有助于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能够有效地将国学的内容向社会和社区进行推广。小学生通常需要家长对其功课的学习程度进行监督,在检查学生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对国学内容进行了解,才能够为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国学的内容进行更好的传播,也能够将家长与语文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

长时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坚持不懈地努力将国学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国学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为了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及美德更好地进行传扬,就需要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能够从小培养学生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加强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余代宏.积极融入,形成合力[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5: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孩子成长

桃花中心校 高贵军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讨论一个教育合力的问题。所谓的教育合力指的是:现代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教育理念)上的要求一致,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衔接,在作用上协调互补、形成合力,发挥出教育的整体效应。也就是说三者之间理念合拍、方向一致,形成合力教育。共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教育的整体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提出教育合力:

1、教育合力是当前教育的要求

当前教育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和一个难题。说起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很多人会说那是学校的事。)事实上,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家庭中家庭成员相对减少,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自苦再累也是没有怨言),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所以家长们在对孩子寄予了厚厚的期望的同时,也对当前的教育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同时对孩子的教育也暴露出一些很尖锐也很突出的问题:

●部分家长认为学生除了物质上由家庭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该全是学校的责任;

●一些孩子发展片面,书本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应试技能得到提高,但是人格发展、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明显不足;

●家长教育子女方式简单传统等。

都突显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功能和责任的失衡,是当前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被人们提出并重视起来。很多学校、教育名家都将教育合力的问题列入了科研课题。如何给孩子以完整、全面的教育,如何去更好的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品质;如何更大的发挥教育效应,不留教育盲区;如何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是当前教育形势的要求。

2、教育合力是学校教育的需求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是对孩子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热爱祖国、人民,人固有一死……,同坏人坏事斗争)

●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

●同时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科目和专业)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呢?

首先,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会中的人。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而成,也不是只固定在特定的环境中,而是由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塑造的而成的。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表现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在谈到家庭教育的时候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幼儿老师有5+2等于0的说法,什么意思呢?说星期1——5,孩子在幼儿园排队讲秩序、有礼貌、分享、做值日,打扫卫生,这种好的习惯和品质还容易建立起来。周末回家两天,回来后老师说5+2=0了。回去两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做什么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了。周1——5建立起来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全没了。那么我们在小学、中学更多的不是在教一个学生生活习惯,而是教他们的知识系统,这个时候的5+2等于什么?是更加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

学校教育也只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其中的一个部分,他的主要职责是学历教育任务的完成。一个人的性格、信念及责任心基本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和社会教育的参与、补充和配合。

3、家庭、社会教育不可替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也是终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基本的价值理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养,往往出自他的家教。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发现有好多父子俩或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长相、声音相似——先天遗传,走路姿势、说话办事风格——后天影响)这些都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了。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同学校教育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就可能“一笔勾销”。离开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可见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性。

其次,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也是无处不在,随时发生的。其中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也有社区的。如:电影院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区的一次活动、社会上发生的某一件事和人们对这件事的评价和看法等等,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社会是有千万个家庭组成的,社会的人源于家庭,所以社会教育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可见社会教育的作用之大和影响之深远。

从这几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也无可替代。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配合,只靠学校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只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发挥整体教育的效应。才能促进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和知识与生活技能的掌握。

二、形成教育合力

合力的第一个关键——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或依附于学校教育。

这个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部分家长的教育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这些家长本身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其表现一个是溺爱、娇惯和一个是简单粗暴、棍棒教育,两个极端。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可以说这些家长根本不懂得家庭教育。第二种就是一些留守儿童的情况。这些留守家长大部分是爷爷、奶奶级,年事已高且忙于劳动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只能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家庭教育依附于学校教育。

2、重智轻德,教育片面,目标狭隘。

很多家长在给予孩子万般宠爱以及物质上的最大满足之外,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只有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评价也只局限于考试分数的高低。他们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在这种思想的前提下,家长们在要求孩子“成才”的同时,忽略了孩子“成人”教育。(如:尊敬长辈,怎样与别人交往,正确的是非观,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由于家长的宠爱,孩子很少参加劳动教育、劳动锻炼。家务劳动没有了,甚至由于某天学校下午劳动,家长就不让孩子去了,原因是“下午学校不上文化课、劳动怕孩子累”。殊不知一个不爱劳动的孩子是不会爱学习的,一个吃不起苦的孩子是难以成就事业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是难成有用之才的。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下的牺牲品。

3、家长与学校、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现代家庭人口较少,结构单一,孩子与伙伴、邻居、与人交往的时候很少。再加上电视的普及及和网络的兴起使得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与亲友的交往的时间更少了。有的家长更是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交流。只知道竭尽全力的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而忽略了与孩子精神与心灵上的交流。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代沟,有的孩子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同时造成一些孩子性格发展不完整。据统计:全国较大的城市高校中,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问题的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占20%左右。他们中有的表现为焦虑、失眠、绝望等负面情绪,还有的有暴力、自杀倾向。这些情况固然有学校的原因,但很大一部分是家长长期以来没有给孩子心灵上以足够的引导,越积越深,最后才导致了孩子性格的逆反、扭曲和不完整。另外,一些家长很少来学校,有时来学校找孩子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不知道班主任是哪位老师,他们不知道学校对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更不能在家庭教育中去配合学校的工作了。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言谈举止、接人待物、意志品质,基本的价值理念往往出自他的家教。我们也经常在评价一个懂礼貌的、品行好的孩子时说他“有教养”。反之则说其“没有家教。”可见,修养和知识是两码事,我们经常见一些学历文凭拿的很高的人却不一定有修养,不一定有道德。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教人的伦理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在我们中国悠久的传统中一直是重视家教的,在《论语》中孔子有这样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说一个君子(有修养的人),完成他一生的成长基本上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就是传统的孝悌的意思,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友善兄弟。就是先要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好,先要知道什么是礼貌,怎么样是和谐,什么是一个人在家里的责任,什么是义务,这就是家庭伦理道德的学习和建立。这些学好了才是第二个阶段,就是在社会上、社会学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要态度谨慎,言语谨慎。不能太冒犯,不能没大没小,没轻没重,不能太狂妄,而且要诚实守信,有信用。“泛爱众”:广泛的博爱大众。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对人友好、善意。“而亲仁”呢,再去亲近那些仁义的道理,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有修养品行高尚的人。当这些都做到了才是第三个阶段“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把家庭学习、社会学习都完成了还觉得有余力,你就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书本知识)了。孔子这种“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到今天仍然是有重要意义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家不孝顺父母,出门不能和同学、同事和谐相处,一个骄傲自大、不讲信用、没有爱心,不讲道德的人,即使有学问,有文凭,又怎么能立足于社会呢?在社会中又怎么会有作为呢?

而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呢,很多都和这种思想倒过来了。特别是一些家庭较为富裕,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他们热衷于对孩子的早教,热衷于对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的辅导班,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伦理教育和社会教育。一直到读完小学、中学、大学走入社会言语不谨慎了,不守信用了,回过头来再被社会调教,甚至是被社会修理。

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恰恰是没有了“入则孝,出则悌”这一段的教育。而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他是一个人认知整个社会公民责任的一个基础。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才懂得怎样和兄弟,朋友和谐相处,才能认识什么是责任和义务,才能在社会上走的更远、有更大的成就,所以说一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人格的铸就都源自于家庭教育,而且这些这些正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地方。

那么我们怎么做好家庭教育,能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呢?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家长要更好的执行家庭教育,首先要审视自己现在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科学和可持续。我觉得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衡量: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知道孩子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吗?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

●在孩子面前,你是否很注意自己的言行? ●学习成绩是否是你评价孩子好坏与否的唯一标准?

●孩子经常和你交流吗?孩子高兴或苦恼的事是否总爱告诉你呢? ●你和孩子的班主任经常沟通吗?

这样充分认识自己所执行的家庭教育,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2、努力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标准

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不断的琢磨、思考,在生活中给孩子怎样的影响和指导。不断学习,更新理念,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才可能给孩子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父母的你想教育好孩子,虽然很有热情,但是由于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教育知识,有时会感到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向孩子的教师请教是个不错的注意,教师是职业教育者,他会给你一些好的建议的。

3、与孩子学校、老师及时的沟通

与孩子的学校,孩子的老师定期的沟通和联系是很必要的,是教育合力的关键。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对孩子教育。更多的了解学校,才能与学校教育更好的协调、配合。因此家长要学会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往,主要有这样几个关键:

其一,是认清自己的角色。你是孩子的家长,而不是教师。教师会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但至少在整体上是经过经验和证明,对大多数孩子行之有效的。因此,不要过多对教育问题指手画脚——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育者,在教育方面懂的比你更多。

其二,认清教师的角色。教师有义务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所以不要害羞向老师提及关于孩子教育的事。如果你对教师对你孩子教育的方式有疑问,不要犹豫,向教师提出你的担心。但不要以命令的方式去提,你最好是从父母的立场提出建议,寻求帮助。别永远保持沉默,因为教师他理应对孩子的成长负有他的那部分责任。我们只要注意一下方式就可以了。

其三,是考虑如何协调教育。家长和老师都必须认识到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肩负着共同的责任,在平等的基础上,为孩子的教育履行各自的职责。为此,双方不能够互相“拆台”,不能将自己作为正确的标准,而贬低甚至抵触另一方的工作。比如说,父母对孩子说:“别管老师说什么,这次听爸妈的。”再比如说,教师对孩子说:“你父母懂什么?”这样的冲突将对教育合力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以上是家庭教育在合力中要做到的几个方面,听起来很多很烦,做起来也确实不容易。但是孩子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我们的一切。这个理由足以让我们努力学习,努力提高,努力去形成教育合力,各自成为“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父母”。

(二)合力的第二个关键——学校教育

我们说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不仅是系统的传授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社会技能的地方,同时学校还有着对于人的道德修养、人生价值、是非观念等等人格塑造上的责任和教育功能。而后者的教育程度往往决定着前者的教育效果。恰恰是后者的德育部分的内容是让很多学校感到最头疼的教育内容。很多教师有这样的牢骚:“学校这个小气候抵不过社会的大气候”、“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孩子旷课,家长也不管”、“家长不配合……”等等。这些恰恰是说明了我们的学校教育脱离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说明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能够很好的协调,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没能够形成教育合力。

那么在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上,学校应当是一个什么角色呢?我认为,在期待教育合力的问题上学校不能被动等待,或者推卸责任,而是要成为教育合力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中,学校教育要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沟通和协调。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补充和配合,需要家长支持。首先是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及时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要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并且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家长了解学校了,才可能会理解、支持学校,维护学校,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教育。才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的衔接起来,形成一张教育网,从而加大教育的力度。很多学校有定期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以及“家校联系卡”,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联系沟通方式。而且每月一次至两次的家长会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够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思路、教育内容以及了解孩子近期的表现、状况,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教育信息,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更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同时也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起到“家校相长”的作用。

2、加强教育指导。在争取家长的关注和参与的同时,还要考略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家长也要懂教育、会教育,才能够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同时配合学校教育。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同时也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疼爱孩子,希望孩子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家长,由于本身文化底蕴的限制,除了给孩子报更多的辅导班、学习班,尽可能的给孩子选择一些名气较大的学校以外,没有别的教育内容。他们很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做,很茫然。而且很少有家长在这方面去下功夫学习、琢磨、研究。家庭教育只能依托于学校教育。所以我们学校就要在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面去做文章、下功夫、想办法。学校有能力、有条件去做到这些,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家庭教育更好的协助配合学校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教育。于是,我县新一任县局领导将“家长学校”列入了工作议程。要求各校迅速开展并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的培训,实现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育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长更多的了解教育,帮助家长正确的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随着家长教育知识的增长,家庭教育精力的更多投入,学生受教育情况会发生变化,对学校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要求就会更高。无形中也就促进了学校全体师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个一举两得的举措。

3、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部分学校和教师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思想;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或很少有校外活动的情况。要让家长实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首先实现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领导班子的教育理念是办好家长学校以及打造教师队伍的关键。教师则是去组织、策划教育合力,去指导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所以说,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实施学校教育,才能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家庭教育,才能够策划、组织、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篇6:家园共育,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品德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努力。下面,就家园共育,共同实施品德教育的几点有效做法介绍如下:

一、转变家长观念,达成教育共识。

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建筑是孩子未来走向成功的奠基石之一。欧洲一位物理学家荣获诺贝尔奖后,有记者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学者答道:“是在幼儿园,我学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这些。”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当然有其天才的素质,但在他看来,所有的素质都植根于人的幼儿期,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习惯,这才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东西。而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以“幼儿阶段教什么”为题对家长进行了调查,发现家长普遍重视和强调孩子的智力发展,而相对忽视孩子的非智力发展,很多家长一味追求孩子学了多少知识,忽略了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爱,与人合作等良好品德的教育,家长的思想、观念离《纲要》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幼儿园要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使家庭重视幼儿的品德教育,使之在教育观念上逐步与幼儿园达成共识。

(一)、通过家长学校使家长了解品德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我们组织开展了几期家长学校活动,分别针对幼儿阶段“教什么”“如何教”“何时教”开展专题讨论。活动中,把家长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家长充分互动,在讨论中逐步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达成共识。如,在“幼儿阶段教什么”的家长学校活动中,教师首先发动家长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看法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在家长园地中,家长之间互相传阅,然后,教师将家长的观点进行归纳,分别找出观点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家长代表,引导他们在家长学校活动中向大家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大家进行充分的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将《纲要》中所倡导的教育思想以家长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渗透,使大家认同。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多数家长认同了“幼儿期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最重要”这一观点,逐步树立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幼儿需求的正确观念。许多家长参与活动后深有感触的说:“一个孩子智力条件非常优越,如果他的非智力条件不良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

(二)开展专题讨论,促使家长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化。

针对家长在幼儿品德教育方面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一些普遍存在的幼儿品德现象,如《怎样尊重孩子?》、《如何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理智地爱孩子》等问题,我们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家长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化。活动前,教师与家长进行了充分沟通,有针对性的让有此方面教育经验的家长做好准备。活动中,家长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举实例、谈效果,摆观点、论经验,讲得具体实在、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加上教师适时点播,使家长学到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欣喜地发现家长的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更加关注班级活动了,活动收到了成效。

此外,我们还利用《家长园地》,为家长提供品德教育方法。针对家长在幼儿品德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个别问题,我们除了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措施以外,还在“家长园地”中增设了“家教诊所”栏目,请存在困惑的家长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反映在栏目中,教师和其他家长把自己的有效方法总结出来,投放到园地中,家长们在接送幼儿时阅读,互相学习,吸取好的经验。

二、家园优势互补,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在家园共同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要努力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协调,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一)幼儿园发挥群体优势,与家庭密切配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由于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缺少伙伴群体,加上长辈对其娇惯成性,他们大多任性、自私,与自我为中心,造成交往困难,家长对此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指导家长用一些正确的行为和方法注重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群体优势,配合家庭开展一系列相应的活动。

1、让幼儿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活动中,有小朋友摔倒了,及时把他扶起;小朋友生病了,给他端来一杯水,一起打电话问候;哪位小朋友过生日,大家都为他祝贺并献上自制的生日礼物……孩子在这些特殊的情境中良好品德习惯逐渐内化形成。

2、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幼儿的良好品德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设法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此,我们抓住生活中的品德教育契机,及时生成主题活动,先后开展了《玩具大家玩》、《怎样做朋友》、《我为生病的朋友做什么?》、《值日生,真正好》等丰富的主题活动,幼儿通过在生活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怎样关心他人,为集体做事情。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家长反映孩子懂事了,遇事懂得和人商量了,不乱发脾气了,还主动提出把玩具、图书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看,更喜欢来幼儿园了。

(二)家庭发挥个别教育优势,与幼儿园协调一致,同步实施品德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的配合。

1、让幼儿在家园同步教育中形成良好品德习惯。

家庭与幼儿园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实施同步教育,能够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教师孩子上了中班,老师为了培养孩子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爱劳动的品质,开始尝试让孩子做值日,比如擦桌子、摆碗筷、浇花、整理图书等。家长了解了活动计划后,在家里也让孩子练习做这些事情。教孩子收拾玩具,如果孩子不会,家长会一遍遍地示范,手把手地教,利用个别教育优势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在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下,孩子很快养形成良好品德习惯。

2、让幼儿在家园互动中萌发积极情感。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园互动,把品德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生活。

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每一种行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一种行业都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激发幼儿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热爱之情,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萌发他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从而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这些活动以家长为主体,家长做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做教师密切的合作伙伴,自身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在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中,警察叔叔来给幼儿讲破案的故事,和幼儿一起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火车上的列车员来给小朋友讲如何乘车,自己的辛勤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三八”妇女节到来了,为让幼儿认识到妈妈的伟大,激发幼儿的亲情,我们把孩子的妈妈们请到了幼儿园,让她们给孩子讲一讲是如何把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带大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爱的情感,教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周围亲人和同伴的爱,孩子们在体验爱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奉献爱心,逐步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3、让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中强化良好的品德行为。

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例如:每天午睡前,教师通过“自编故事”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

上一篇:汽车修理厂安全隐患下一篇:2018年校园网络安全宣传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