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2024-05-22

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通用12篇)

篇1: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一、目标管理的形成及其应用过程

美国学者德鲁克在其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倡导以目标来贯穿各个管理层次,管理人员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达到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此后,美国学者沃迪恩扩展了前期目标管理主要放在管理人员身上的局限,把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他认为目标管理是上下级一起来制定目标,共同使目标具体化,并检验实施情况和评价实施效果。其观点的缺陷是忽视了目标管理的整体性和依靠性,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忽视人的倾向。针对这些弊端,哈佛大学的莱文生提出了补充意见:人与人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应建立“真诚的同伴关系”,不应把人当物看,每一项具体的目标都应包括其中。此后目标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实践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并衍生了一些新的管理理论,目标管理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的管理领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被引入到各级中小学乃至中学的管理实践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

二、中学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实施目标管理的可行性

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涉及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环境,教育者的指导方针、原则、操作程式,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及控制,素质教育目标的评价体系等内容。从目标管理的角度看,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培养过程、培养目标与目标管理所具备的特征具有一致性。首先,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确定性;其次,对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具有成果性;再次,教育者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行为指导和过程操作具有智能性;同时,教育的整个过程具有闭环性。因此,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是符合目标管理理论实践要求,内容操作要求,控制特征和目标定位要求,从目标定位到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都具备其理论指导的可操作和实践性,并且也符合从整体上架构和把握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标准、评价体系和操作程式,对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较强的指导价值。由此可见,将目标管理应用到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如何准确有效、系统完整、科学有序地发挥目标管理在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题。

三、以班级目标管理提高中学生素质的可行性措施

(一)制定班级目标措施要科学、适度,切合实际

目标的科学性,就是指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目标既要利于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又要利于学校改进和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消除不利于其发展的.阻碍因素。目标的适度是指目标既要先进,又要留有余地,有利于“目标链”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过低的目标起不到激励作用,过高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形同虚设。一般来说,班级奋斗目标在其产生的起始阶段总是外在目标,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外在目标。这就是说,它往往是教师指出的,或者只是班级学生干部接受的。而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压力而采取表面服从的态度。这种不是班级成员内心要求的目标,就难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其实际意义也就不大。因此,班主任应当不断地讲解,动员,让班级成员充分讨论,使班级目标被班级成员同化,乃至达到内化,使目标成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手段,同时,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思想上和意识上把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一部分,内化为自我实现的人生动力。

(二)对目标进行分割,设置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分表

可以把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分表分为八个扣分栏目(见附表1):文明礼貌、课堂上“经历”、“体验”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两操表现、卫生清扫与劳动、迟到、病假、其它违纪。同时设立六个奖励项目:好人好事、特长发挥、课堂上视角独特,观点观念有创新、管理能力、竞赛获奖、学习成绩突出。计分方法可以实行每次加扣1-3分,一般情况加扣1分,在校内外有比较大的正负面影响的加扣3分。记分工作由各组组长、课代表及相应班级干部负责,班级设有加扣分记录簿,由专人负责,班主任每天要查看加扣分记录簿,最好逐项落实,以减少失误。综合素质评分表每周班会时间通报一次,达到鼓励和规范的目的,扣分的同学明确自己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对于扣分多的同学,班主任要同其面谈,谈学生的不足之处对学生成长及生存危害,与被扣分同学共同制定改进措施。综合素质评分表在期中、期末、年终进行五次统计,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自主性、体质健康情况、班级各项活动的表现等,为班主任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工作中提供切入点,也为班级评先进、评三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对目标进行角色虚拟,提高学生管理素质

1.虚拟角色

利用班会课讨论:如果你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对你的助手、员工素质有什么要求?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上司?如果单位超员需要裁员时,你首先精简什么样的员工?你怎样做一名称职的单位负责人?你怎样做一名好员工?班主任将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与熟悉的成年人进行交流,增加真实感受,同学之间互换角色,互相讨论。使学生感受体验各种角色的职责、义务、及应具备的素质。

2.进入角色

在班级管理上,采用两套班委,即顾问班委和执政班委。顾问班委是根据新生档案和军训期间的表现产生的,由班长、团支书、体育委员和文娱委员四人组成,他们的职责是协调指导,保证执政班委正常工作。执政班委是人人参与,自由组合。班主任将他们分成班长班、卫生委员班等不同的培训班,聘请学生会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顾问班委成员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培训,然后轮流上岗。上岗前,每位执政班委作就职演说5分钟,离任上届班委利用下一个班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相互借鉴,结合工作政绩,全班同学对离任班委成员的管理能力和政绩不记名投票打分,将平均分计入“综合素质评分表”管理能力栏目中。角色教育一方面可以真实的检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发现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能有效的规范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对目标进行检查评价,综合学生素质

每周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对目标进行布置提示,督促完成,总结做得好的,指出做得不足的地方,对各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奖励。同时让学生自我总结,找出差距,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目标进行贯彻实施,鼓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最后根据平价要点进行目标评分,已达到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语

总之,班级目标管理就是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从一个周期转入下一个周期的循环,并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已制定的目标落实后,要及时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引导学生奔向美好的前景,把班级工作向一个又一个高度。

篇2: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无疑给学生课外自学、课堂学习带来方便。然而也有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变得信念缺失,不好好学习;在物质上相互攀比,追求享受;性格自私,心胸狭隘……这些现象就成了摆在每个老师面前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学校担负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可是我们的教育模式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道德教育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漠视社会生活与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漠视他们的自主活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的知识教学中,教育的内容要做到生动、有趣、以及多样性,切忌简单的说教。

篇3: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其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思想深化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学生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看待事物的立场以及思想等特点,如果要写作优秀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在中心思想和作文立意的新角度上对作文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有其准确的判断力。借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作文相结合的来教授,这样两者在互相渗透中达到互相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健康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到作文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意见和想法总结,将自身真实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加以引导,这样既能开发学生潜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的时候,一要高度重视批改的作文,二要对学生作文进行评点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并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思想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凭借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手段为途径,正确树立德育思想,将书本上有关德育内容转变为教学知识,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历来都是以讲授法教学的,依靠说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况且这种方法也难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就需要教师来创造出灵活的教学方法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相关的语文活动,例如慰问和采访老革命战士。此外至于古典文学的篇章,教师进行讲解时,应与历史背景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教授《离骚》时,应该由学生带感情的进行朗诵,理解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诵去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正面素材来引导学生塑造思想。

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融入社会环境来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应该促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并且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个时代的变迁,不断积累和加强情感沉淀,慢慢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最大程度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并拓展学生的视野。网络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要在应用时注意其不良影响。通过网络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是其优势,但网络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良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抵制网络不良文化,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误入歧途。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网络的运用也已成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要选择一些新颖的阅读主题或阅读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使用网络时遇到的不良文化这种现象,共同研究抵制不良文化的策略,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还可以对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在语文教学中将德育的渗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在当今生活当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而提高其道德素质。道德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课本学到的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等优良品德,都只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却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行为活动,两者无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教育与实际行动相悖,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我们要的德育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高其思想境界,并用于服务生活、指导生活,使德育自然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具体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提出个人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将道德准则与生活相统一,利于其道德规范与准则的内化。

五、结语

德育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思想,不定时不定式的选取渗透点和教法来适应教育进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收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在智力与德育两方面共同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多时候进入了人们的眼球,特别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下面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探讨分析。

篇4: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的作文教学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其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思想深化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学生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看待事物的立场以及思想等特点,如果要写作优秀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在中心思想和作文立意的新角度上对作文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有其准确的判断力。借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作文相结合的来教授,这样两者在互相渗透中达到互相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健康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到作文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意见和想法总结,将自身真实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加以引导,这样既能开发学生潜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的时候,一要高度重视批改的作文,二要对学生作文进行评点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并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思想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凭借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手段为途径,正确树立德育思想,将书本上有关德育内容转变为教学知识,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历来都是以讲授法教学的,依靠说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况且这种方法也难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就需要教师来创造出灵活的教学方法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相关的语文活动,例如慰问和采访老革命战士。此外至于古典文学的篇章,教师进行讲解时,应与历史背景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教授《离骚》时,应该由学生带感情的进行朗诵,理解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诵去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正面素材来引导学生塑造思想。

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融入社会环境来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应该促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并且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个时代的变迁,不断积累和加强情感沉淀,慢慢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最大程度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并拓展学生的视野。网络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要在应用时注意其不良影响。通过网络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是其优势,但网络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良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抵制网络不良文化,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误入歧途。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网络的运用也已成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要选择一些新颖的阅读主题或阅读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使用网络时遇到的不良文化这种现象,共同研究抵制不良文化的策略,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还可以对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在语文教学中将德育的渗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在当今生活当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而提高其道德素质。道德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课本学到的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等优良品德,都只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却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行为活动,两者无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教育与实际行动相悖,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我们要的德育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高其思想境界,并用于服务生活、指导生活,使德育自然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具体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提出个人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将道德准则与生活相统一,利于其道德规范与准则的内化。

五、结语

德育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思想,不定时不定式的选取渗透点和教法来适应教育进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收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在智力与德育两方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J].新校园: 理论

版,2012(02).

[2]周菲菲.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时代报告,2013(02).

[3]李江.论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J].安徽文

学,2010(06).

作者简介:苏国全,男,1977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本科,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篇5: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摘要]:要充分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更需要让小学生在感悟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的美育元素之所在,并在美育维度下充分地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美育知识,从美育维度总结出如何通过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优化设计,寻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所在,在陶冶小学生身心的同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美育维度;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探析

一、将美感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到从美感教育的角度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加之数学知识在表面上呈现出的是枯燥乏味的表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在进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重视对于数学知识理论的教学,便会很容易导致小学生难以发现小学数学中的美感,进而导致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厌倦感。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可以将小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美学元素和小学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本来抽象枯燥的知识赋予更多的知识美,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类型探析

1.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美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小学数学具有着规律性强的知识美。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知识美的研究,对于小学数学知识中所具有的美感也没有形成足够的认知,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对小学数学知识内在原理探析的研究也没有形成足够的教学认知。由此可得出,目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之美的探索研究还需要提升。

2.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美

截至目前为止,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数学知识点记忆和数学习题解题方法的分析,并没有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美进行发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学内容的单调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缺少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这也会产生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要重视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的内容美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助力,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学部分,承载着系统性的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掘隐藏在小学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文化,发现小学数学的内容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3.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美

作为自然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这也就提出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追求。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存在着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强行灌输的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优化设计的的时候,也忽略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研究,这就使得所制定出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导致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总结研究,发现数学基本方法的应用特征,展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

三、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美发掘不足

数学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串联性和系统性(这是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性过程,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就可发掘出小学数学的内容。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对小学数学内容的探索度也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展示出自身的内容之美,进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过程成为机械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就难以真正地理解知识的精髓。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美发掘不足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考试仍然占据了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小学数学知识美的发掘,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美感,加强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多数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对于小学数学的知识美发掘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未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美”的追求,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美发掘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明确目的,这就导致小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规律之美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掘。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难以通过对知识的把握,形成对数学规律美感的认知,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一团乱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美发掘不足的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是未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发掘出知识美

为了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美育策略研究之前,要结合教学过程的各项具体要求,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美的深刻研读,来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充分地发挥出小学数学美育教学的作用。

2.勾勒出内容美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小学数学内容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美的展示。第一,要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运行过程贴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第二,要保证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数学知识蕴含的内容之美。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习题解析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足够的理解,并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3.引导出规律美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美。综上所述,通过将美感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合理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的美感分析,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要从美育维度出发,合理规划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平.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06).

[2]俞航.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原始问题”[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15).

[3]佟娟,王琦.“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设计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36).

[4]陈好兰.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发展[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2):38-39.

[5]陈敬秋.走进数学新课程[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01):45-47.

篇6: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音乐中所包含的内在思想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感受、体验和表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一、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

(一)在唱歌教学中渗透

1、语言描绘,激发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的语言,合理地把握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从各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利用语言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很多,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传记、趣闻逸事、作品创作等音乐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感情,提高学生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

2、教师范唱,促进理解。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直观形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

3、合理引导,促进参与。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学生参与,实现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是学生演唱,加深认识。小学生善于模仿,因此,教师范唱以后,要及时让学生学唱,这样有利于学生模仿教师,在练习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唱出自己的感情,升华思想,陶冶情操。

二是体态律动,深化认识。“体态律动法”是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在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身体动作,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培养节奏感,提高表现能力。因此,当学习完一首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发挥想象,编配简单的律动,通过表演展示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情感。例如,通过《娃哈哈》的音乐,表现对幸福快乐生活的感受;通过歌曲《洗手绢》的音乐,表达愉快劳动情景等。这样,就把音乐美与形象美联系起来,把音乐的情感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是组织讨论,加深体验。教唱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结合切身体会,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例如,在国歌的教学时,让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速度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现阶段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热爱祖国的感情”等问题,既能使学生在演出时充分地表达出对国歌的感情,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音乐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的欣赏课中,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判断美与丑的能力,才能抵御和防范各种低级、庸俗的审美情趣对自己的侵蚀。

二、德育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精设导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进行音乐教学时,给予学生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能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一些革命历史歌曲激越高昂,歌曲旋律高亢雄壮有力,歌词意义层层推进,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了解革命先辈的革命历程的有益教材。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应该遵循教育性原则。“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当我在教唱这些革命历史歌曲时,总是要结合作者和作品创作产处的时代背景来创设情境,巧设形象鲜明、内容生动、言简意赅的导语,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艺术情境和时代中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作思维,领悟艺术的真谛。比如我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意境导入的:我首先播放一段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升旗仪式视频,让学生从视频画面中感受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让学生感受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感受歌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旋律。在看完这段视频后我就接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震撼人心,饱含民族魂的歌曲。紧紧地把握住作品的背景和内涵,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国歌的含义和歌声中催人奋进的力量。在这节课里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启迪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2、赏析词曲,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能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从而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一首好曲必然是一首好诗。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歌曲内容,从节奏、结构、文字、声韵等方面去分析理解,再辅以播放电影片段、小视频、利用挂图和PPT等手段,使学生更容易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歌曲《雁群飞》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甚广的一首优秀儿歌,歌曲旋律优美,结构规整,文字朴实。此曲的歌词寓意深刻,在朴实的言语中包含了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我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我引导学生细心欣赏歌曲,通过音乐的感染,歌词的剖析,使学生懂得要像大雁那样“排成一字一行齐,飞来飞去不分离”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又例如在学习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先展现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然后再播放《伏尔加船夫曲》,此乐曲徐缓、忧郁、深沉,那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形象地再现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难的步伐由远及近,复又远去……年复一年的悲壮情景。重现给学生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理想的情感,?学生懂得珍爱现在的生活。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只要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的教育因素,探究渗透方法,就一定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7: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高琳

摘要:学科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德、智、体也得到发展和提高;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科学创新的思想意识。

★ 浅析小学语文人文教育重要性

★ 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微课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对高考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 心理健康教育中体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8: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考

感恩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感恩教育就是教人学会感谢他人的付出,并自觉地回报他人和社会。感恩教育也叫感激教育,包括爱心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为人处事教育。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感恩教育内容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目标,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感恩之心,提高道德素养。

感恩教育,必须要让学生知恩,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获取信息,懂得知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说明文,教材中有许多挖掘大自然之美的佳作。如《自然之道》告诉我们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件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定和勇敢,亲情的力量会使人产生信任和期望;《江总书记来我家》和《小珊迪》两篇课文,通过对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不均、人情冷落,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书记竟能顶风冒雨亲切慰问灾区的群众。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学生的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二、充分利用教学活动进行感恩教育

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体现在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中,因此对课文内涵的挖掘是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每一篇课文蕴涵的感恩内容不同,结合每一篇课文施行的感恩教育也会不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教学环节。如在教学《平分生命》时,让学生分角色体验,在赞赏中感受给予的快乐。在教学《鸟儿的侦察报告》时,要抓重点句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那一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震撼和感动,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珍爱。

感恩教育的课文适宜在朗读中体会感激之情,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的重点放在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和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崇高。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感悟记录下来。

三、充分利用课外实践进行感恩教育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但还要做适当的拓展。在课外实践或家庭作业中,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实践中,真正懂得感激父母、感激学校、感激社会、感激祖国和感激大自然,这样也能使新课标“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落到实处。

1. 开展“小练笔”活动。

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如学习了《西湖的“绿”》,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2. 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学习了《爸爸和书》和《可贵的沉默》两篇课文,学生感受到了文中的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付出的代价,在请学生谈体会时,学生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回报父母”为主题的感恩活动,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付诸于行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或回家给父母端一杯水,或帮助父母打扫一次房间,或为父母洗衣服等。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学生真正体会到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关爱,懂得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身边人负责。

篇9: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

摘要体育教学是初中整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增强学生体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但是多年来,体育教学始终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一度使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本文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的社会当前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念以及不良的思想,这些来自社会的思想时刻影响着我们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不及时地加强德育教育,那么就等同于是将孩子们推给社会去教育,就等于放弃了我们所承担的神圣教育使命。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必须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当前学生思想体系尚未成熟的阶段,我们更要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地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争取同时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抓住偶发事件及时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而学生在思想品质上的某些弱点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偶发事件中显性地表现出来。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性情较真,他们在偶发事件中的表现与反应都是真情流露。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偶发事件中,去细心地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行动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等等,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偶发事件进行处理,因势利导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尽量要以鼓励与表扬为主,突出正面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而不是从个人主义的狭隘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战胜内部困难(生理、心理)与外部困难(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个性相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对于那些活动力较强,个性比较突出,同时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集中对他们开展一些特殊的练习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举例来说,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往往空间较大,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并且同时有其他班级的学生在附近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的精力则更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多的做一些注意力的相关练习。比如说看别的班15秒钟的课,口令指挥迅速后转坚持1至2分钟,立正站好,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困难环节,敦促学生动用思维与力量去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三、要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行为修养。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教育学生,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活动的书本,要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行为,只有教师做出了表率,那么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要有正确的三观,要用豁达的人生态度去教学、去工作,从而让教师的力量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向正轨,从而形成他们完善的性格和品质。

四、要充分地利用教材,细心观察学生

初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优势来优化教学,充分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好开展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必须要在上课之前深入地熟悉和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方式。同时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表现,通过细心地观察与总结,对学生的错误耐心教育,加强引导。例如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在篮球、羽毛球项目中的进步,巩固学生的喜悦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再比如对一些长跑项目,有的学生出现意志不坚定的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譬如给一些奖励,鼓励学生之间的友谊式的竞争,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发掘自身的潜能。

以年级广播操比赛为例。广播操的练习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当我发现其他年级的其他班级正在练习广播操时,于是就对班上同学说,“下面,我们再练习最后一次,然后跟其他班级比赛,看哪个班级做的好!”没等我说完,班上同学就争着喊道:“我们一定不会输的!”都充满了自信,接下来练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并且在集体展示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这个教学案例充分利用了学生们不服输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好胜心,激发了学生们的锻炼积极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初中体育的教学改革,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最终成败。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积极转变观念,努力形成全新的师生关系,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来审视我们当前的教学行为,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探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加强德育教育,并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兴斌,梁金丽.探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N].中国体育报.2004.

[2] 杨军.如何上好体育课[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田德成.德育渗透要有针对性[N].中国教育报.2000.

[4] 袁广峰.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篇10: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本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左玲 单位:沧县姚官屯乡豆店小学

摘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艺术教育犹如一把“钥匙”,启迪学生智慧,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关键词:艺术素养、启迪、熏陶

艺术教育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养人”的教育,它能愉悦身心,净化心灵,情智互补。它能提高学生分辨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艺术教育能开发学生的大脑,启迪思维,激发想象力,挖掘智能潜力,培养创造力。艺术教育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它能陶冶人的性情,增进健康,促进学习。

一、艺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学校教学中,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美好的、和谐的情感,使个体在充满诱惑的世界中保持宁静的心态、保持人性的美好与纯洁,培养能够运用艺术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健康个性,并由此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此:

1、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

2、学校是求知的乐园,更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殿堂。优美的歌声琴声,栩栩如生的绘画,对学生来说是很高尚的精神追求。学校要想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力量。让孩子们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认真上好音乐课和美术课,营造好育人的环境。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而艺术启迪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

二、艺术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农村、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尤为突出。

1、艺术教育被忽视。不少学校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副科。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和美术课,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艺术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大多数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需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努力,为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三、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

1、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是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前提,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多学其它门类的知识。同时,通过跨学科主题研讨活动,听课评课、教学论坛活动进一步让老师了解各门学科知识特点、教学方法。将艺术教育融入各门学科中,拓宽艺术教育领域。

艺术教育不单单是音乐、美术学科的任务,艺术教师的工作内容,不能把艺术教育与语、数等学科割裂开。我们的每门学科都有可挖掘的艺术内容,每一堂课都应是艺术化的,这样,孩子们便有了更多接触“艺术”的时间与机会,长期的耳濡目染定会激发出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艺术教育开展好了,学生都会自觉接受老师的教导,对文化课的学习也一定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真正的实现科学与艺术的互补。

一个校园,如果拥有动听的歌声,如果拥有动听的琴声与笛声,如果拥有嘹亮的号声,我想就一定减少了吵闹声,减少了追逐打闹的身影。学生的心安静了,品德提升了,让墙壁说话,让小草传情,让歌声飞扬,让激情迸射,那就可以让他们的理想插上翅膀,自由飞翔。艺术教育不是依靠反复的说教,不是依靠硬性的规定,一切尽在环境的熏陶之中。

总之,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注重学校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将会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倩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探索,2010.2 2.武兰萍,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3.季金年,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 4.郭晓霞,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J],文学艺术2005.11

篇11: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

一、高职院校中融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文明出现起,这两者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愈加明显,各行各业的对外交流都正变得越来越频繁,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也是如此。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阻碍因素就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能力中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文化教育,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

从当前的高职院校院校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文化教育依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第二是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本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一些具体的学科知识点,对于英语国家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并没有能足够体现。第三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文化教育。这些都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从教学观念、教学课本、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育

(一)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教育的融入,需要做到几点,首先是要在上课之前,根据课堂上要教学的内容,准备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或者是根据课本上已有的涉及到文化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宽,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模块。其次是在文化内容的导入中,要注重文化内容要和日常交际的需要有关。第三是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能力等特点,选择比较适合其接受和消化的文化教学方式。第四是要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

(二)创造途径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当多创造一些途径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首先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收集一些和英语国家相关的电影、小视频、音乐、图片等,在课堂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和体验到异国文化,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是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英语文化活动,如英语晚会、圣诞之夜等,来为学生模拟一种英语国家的`文化环境,加深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当前,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不太容易获得和英语国家直接接触的机会,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是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国外电影、欣赏国外音乐等途径获得,而通过这些途径,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西方国家的人们在语言、行为、风俗、价值观等内容。因此,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本中文化相关内容缺失的情况,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从互联网、报刊杂志、文献等资源中主动接触和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掌握。虽然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但是并不能走入引导学生崇尚西方文化的误区。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对不同文化的正确认识,着重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了解西方文化,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而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祖国。

参考文献:

[1]尹锡荣.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合肥大学学报,,(6).

[2]薛红果.从中西文化差异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2).

篇12:把素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

河南省轻工业业学校

卢俊华

[内容摘要] 当今时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爆增,尤其在正逼近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前,新知识新信息向每一个人都提出挑战,因此,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的教育观已过失,而代之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教育观。英语教学自然也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修素质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起自觉学习、自我进修、自觉提高的学习观,从而适应其终生学习、终生接受教育的需要和要求。本文重点谈谈如何把素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融入 英语教学

学校教育是培养外语人才的主要途径。信息经济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开展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势必至关重要。

外语教学不仅是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它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为主的学科。它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的。

一、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以人为本,既强调人的整体性(全面素质),又强调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同时,素质教育又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的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它的目的是在以上三个方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开拓。

学会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即它是同学习者的文化技能相联系的。它指的是学习者通过接受规范的素质教育,能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这样,即使在离开学校之后也可以以正确的方法和心态去面对新的东西。

学会做人,这是我国数千年来教育的精髓所在。教育的最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在教育的实施中,注重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培养以及新时代的要求,使他们的情感与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会开拓,这是一个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 ”,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行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才可能在学习上、智力上和工作能力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对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英语素质教育则是指对学生以上能力进行培养过程的教育和教学。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即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句、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强烈欲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还是较多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笔试能力,集中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语言形势和词汇的掌握,而淡化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

1、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是相互的。教师对某个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信心时,会很不自觉地传递给他,进而影响他,使他缺乏对英语的信心。反之,如果教师信任学生,对他们有信心,那么这种信任能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并在每次取得成功时得到强化。因此,对取得一点成绩的学生,我就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容易的问题,让他们也有成功的喜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这种成功的经验能促使学生提高自信心,使其产生进一步成功的期望,增强英语学科对他们的吸引力。这样的反复成功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学得好——更爱学——学得更好的良性循环,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外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之中,缓解了对英语学习的紧张心情和畏惧感,能大胆地学习,增强了自信心。他们不会因为害怕老师对他们英语语言上的错误指指点点或害怕同学们对他们在语言上的“弱智”现象耻笑而畏首畏尾,结果导致“聋哑英语”的现象发生。

3、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教无趣,则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教师的主观上的努力。教师理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因此,教师可以较为灵活地采用游戏、猜谜、唱歌、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利用简笔画、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采用“分餐式”、“茶馆式”、情景教学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4、适当运用体态语。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动作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讲课时,准确适度地使用手势,能够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当讲到重点、难点处,如果配合加重生理的手势,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使重点、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强化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识记。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在课堂上艺术而科学地用好眼睛,对于辅助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微笑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微笑是一个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的表现。

5、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英语素质教育不能给学生制造作业山、题海来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那种压制学生在课堂上拼高分的英语教育已经“老掉牙了”。我们讲课时应在“精”字上作文章,力求课堂上精讲,精炼,一方面让学生第一次接触语言知识时就能思路清晰,重难点一目了然,精而少地掌握,避开“填鸭式”的教学;另一方面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精选一些训练方式和内容让学生练。学生没有负担感,学起来有趣且有益。

四、寓德育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1、利用“谚语”在寻趣中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

谚语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总结出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精典的句子。每句谚语具有趣味性、节奏感强和容易上口等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愿望、能力以及学习内容,将谚语融入教学,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姣生贯养,听不进大道理,通过谚语的形式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道理输送进学生的头脑中。如:在朋友一词时,就给学生写下了这几句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 friend is known till a man has need.”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懂得了道理,又通过谚语的学习掌握了英语。在学习句型中真是寻到了不少乐趣。

2、利用寓言、名人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寓言故事在各个国家都有很多,而且每个寓言故事都有一定的寓意,道理,并且它们语言简单易懂。在英语教学中经常讲一些寓言故事,不仅练习学生的听力,而且还让他们懂得一些道理。学生们非常喜欢,还积极参与讲故事行列当中,练习了口语。每一位名人成功的道路都是艰难坎坷的,他们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都与他们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而且他们做人的原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所以经常利用他们的故事激励学生。

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要敏感捕捉每篇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有意识地把它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中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英语教材中,有一些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这些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良好品行的养成教育,教师找准切入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学生随机进行教育。清晨师生、生生互道:“Good morning”,放学后:“Bye-Bye”,得到帮助说:“thank you”,犯了错误:“sorry”,收到别人的礼物时,要对送礼的人说:“It’s nice,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 这样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成为富含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对话“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时,引导学生“I am going to work with my father.”让学生明白父母为他们不容易,要学会感谢父母等等。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外语教学的特点,如进行诗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表演比赛,即拓宽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能力,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英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巧妙安排教学环节,比如,分组学习,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各级开展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放手让他们进行独立活动,这些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觉能力,将课堂变成师生交流感情有场所,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学生交流,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由于学生素质各有参差,上课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差生。因此,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使每一个同学学有所得,使其才能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发展。针对不同班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个体的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和学习成绩,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实行“分层次目标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有良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既注重科学性,也注重人文性,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交际化,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会与人合作,团结。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是每个英语教师所应达到的目标,也是每位教师应研究的内容。通过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雅思G类写作:大作文真题下一篇: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