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引入企业文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2024-04-27

论引入企业文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精选8篇)

篇1:论引入企业文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论引入企业文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李琳琳10机械2010132012

42摘要:班级是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中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中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措施和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级和学生的具体行动才得以实现和完成。因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中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就不能仅仅学习普通学校班级管理模式,制定各种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而是要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动吸纳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管理中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教育引导而达到教育目的。本文主要探索引入企业文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字:班级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中职学生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较差,个人理财能力弱,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个人综合素质较差,还听不得批评等等不适应状况都有所存在。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引进企业文化的班级模式对学生缩短适应期有积极的作用。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尽快跟社会接轨,跟市场接轨,真正实现在学校和企业“零距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以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服从企业管理。

一 通过班级管理融入企业文化教育的方式主要有:

(一)班级管理实行公司制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模拟公司,模拟企业管理模式,“如3Q6S”管理模式,设立“经理—主管—员工”的管理架构,所有经理、主管均需竞聘上岗,参照企业实施每日例会制度等。

(二)引入企业员工评价体系,完善班级学生评价体系

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班级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非常关键。我们应该学习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办法,制定学生个人业绩表代替学生综合测评,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还要评价学生对集体的贡献,可以引入优秀企业好的用工机制,如海尔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在经理主管的选拔、奖、助、贷等评选上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引入模拟工资制,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和激励机制,让每位学生如同在企业一样感受到来论文联盟整理自内部的竞争压力,并引导学生能够将压力变成竞争动力。

(三)在班级文化氛围营造上,引入企业文化氛围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要引入企业精神文化,对教室文化氛围进行精心设计,建立一个真实的企业办公环境,张贴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标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经常到班级和同学们做报告、指导班级管理、沟通交流等,帮助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当中。

(四)班级日常管理引入优秀企业日常管理方式

日常行为管理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引入海尔的“日日清工作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养成做事“日事、日毕、日清”的职业素养。教室卫生、宿舍卫生管理实行企业“5S”现场管理方法,从日常行为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五)班级活动开展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方式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班级要组织许多活动,以前班级活动组织非常粗放,仅参与的少数学生得到锻炼,不能完全发挥活动的作用。现在班级活动按企业项目管理的流程组织活动,不再是班委几个人组织活动,而是模拟公司经理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个项目团队,.负责组织各项活动,这样不仅参与的同学得到锻炼,参与组织的同学也学会了做事,同时将企业的工作规范慢慢渗透到了班级的活动组织当中。

(六)人本理论的引入

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人能够学习知识和使用知识。人本管理强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主张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主张自主教育。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简政放权,让班级管理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职责权限的划分,从活动的组织到干部的教育都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班级管理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要求班主任要注重对班级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基础上,遵循“扬长补短”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各有所用”。

(七)企业经营哲学的引入

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就是智慧的竞争,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经营哲学;同样,任何一个优秀的班级都有独树一帜的班级优势,并形成了特有的班级个性。企业的决策人是为了打造公司品牌,班级的管理者是为了提升班级的形象。在班级管理中引进借鉴成功企业的经营哲学不仅能够缩短掌握班级管理经验的时间,而且能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形象,对学生成材的培养也具有深远意义。

三 班级企业化管理的作用和好处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对于学校而言,也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者皆益的好举措。作为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班级,有“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无疑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方便,而且管理的效果也将是显而易见。作为教师,自己在管理、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汲取企业方面的内容,丰富了学识,积累了经验,增强了能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在新型管理模式下,通过了解和学习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感悟企业精神,从而懂得在校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的重要性,以及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基本的做人道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为将来打下良好基础。家长见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当然会“眉开眼笑”,心里放心了。“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最根本的好处就是可以吸引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对文化、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工作纪律观念,积极调动学生干部有效地管理好班级,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一种美好向往。传统的班级管理只能生硬地管住学生,很难取得更“令人惊奇”的效果。学生对此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或许还有部分学生会产生反感、厌烦,甚至是抵触等情绪,这势必影响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的表现。通过班级的企业化管理,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 班级管理远远落后于企业管理

班级管理的落后是由于学校管理的落后所决定的。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管理效益,其效益与管理是紧密型的,管理产生的效益是即时的、迅速的。而学校管理与效益是松散型的,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异时异地的、隐性的。企业是营利性的,学校是公益性的,学校的产品是特殊的。这造成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不同步,学校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落后。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部分,学校管理的滞后制约班级管理发展。并且目前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理论和管理水平偏低。这些因素决定了班级管理必然远远落后于企业管理。特别情况特别对待,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明天就要考试了,那么考试就是紧急且重要的事,其他一切就该为考试服务。另外,如何处理学习与班级工作、学生会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作为一名普通学生,以及作为一名班级(学生会),都应做到哪些,应该如何做好干部,都是学生即将面临的社会问题的缩影。因此,如果在学校期间我们能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主动、认真、有条不紊地完成接受的工作任务和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那么,当他们踏上工作岗位时就不会手足无措,不会无从下手了。小班级大管理,班级管理企业化是对班级管理的探索和创

新。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丰富和总结。在管理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使班集体真正成为“生产”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文萍.《中职班主任工作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2]《新课改班主任职业素质与班级管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三版

[3]王国华、刘合群.《职业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4]马建富.《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篇2:论引入企业文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摘 要:班级文化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有着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健康的班级文化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文化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它会连同校园文化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添上厚实的新羽。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班级这一主阵地,寻找各种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以体验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荣,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 班级文化

引入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的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一、传统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根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精华,一个民族没有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深植大地永不可拔的根。同样的道理,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之根。

班级文化建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育人环境。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建设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能使班内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整个班级充满朝气,对学生的智能发展、人文品格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连同校园文化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添上厚实的新羽。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班级这一主阵地,寻找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以体验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起点和基础,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二、现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的状况和问题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所表现出来的集体精神风貌,它不一定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存在,而往往表现为一个班级的隐性特质、制度、学生思想倾向与文化品位的综合体。这是一种影响学生思想发展的无形的力量,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往往能带动一个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多元文化思潮被多元经济形式裹挟着进入了中国社会。与此同时,经历两千余年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自“五四”以来多逢变革,已经大大削弱了在国民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因此,我国社会内部思想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是当前社会的总体思想形态。

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绵延不变的便是基于一种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即使在现阶段,这种“共同文化”正在经历新的蜕变,但由来已久的传统文化思想仍然不失为促进学生价值观形成、增强其道德修养的一条可靠途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即便当下中学生的行为或思想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但是一种文化的传统已经是存在于中国人基因里的物质。由此,班级文化积极地取法于传统文化思想,有助于有中国特色的班级文化的良好建设。

三、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把了解中华灿烂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学习民族文化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班级文化。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晨会、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反映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古诗文、格言和名篇佳作的诵读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要全面加强学科德育渗透,使学科教学实现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的和谐统一,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篇3:引入“家文化”,创新班级管理

一、营造家氛围,提升学生心理归属感

1. 优化班级文化管理氛围

班级建设引入“家文化”,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首先是班级文化布置要体现“家文化”的元素,建立班级图书角、学习园地、书法专栏、班规班训等,体现的是“家文化”特点。其次是进行家生活布设,在班级内设置一些生活方面的工具,如书架、毛巾架、饮水机、垃圾桶等,让班级呈现家的氛围。如“六一”快到了,班主任责成班级相关责任人布设班级,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首先是组织学生搜集相关饰品,如中国结、剪纸、彩球、彩带等物品,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布设。为提高布设适合度,班主任专门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设计多种布设方案。布设开始后,每一个学生都给予积极配合,参与到具体活动中。班主任让学生自发行动搜集相关饰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也极大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只有将班级看成是自己的家,才会付出这么多热情。

2. 提升学生生活幸福指数

班级生活有没有吸引力,与班主任工作方式有直接关系,引入“家文化”建设意识,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文化熏陶,也可以促生学生美好记忆,增强班级向心力。如歌曲演唱会,这是学生特别钟爱的活动。班主任让学生轮流主持歌唱活动,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参与机会。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获得快乐体验,由此形成的记忆自然是深刻的。“班级是我家”,让这个理念根植学生心中,自然要为学生创造和谐家庭环境,提升学生幸福感,才能打造个性班级管理品牌。

二、制定家规矩,体现班级管理规范化

1. 精心设计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首先从班干部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选拔班干部,让责任心更强学生担任班级主要工作,激发班干部主人翁精神。如班级卫生值日制度,学校有相关评比制度和监督制度,班主任在征求学生意见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诉求展开。班主任深入到学生之中,征求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意见,这无疑是对学生的充分尊重,让学生作为大家庭主人身份参与班级制度制定,能够极大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心。

2. 优化班级管理行为效率

为提升班级管理品质,班主任要对班级组织进行优化整合。让各个职能小组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为迎接学校歌咏比赛,班主任专门成立了班级歌咏比赛管理小组,由音乐课代表牵头,音乐学习骨干为成员,并邀请音乐教师给予技术指导。这个管理小组成立之后,班主任负责总体工作,小组成员负责组织学生、参与训练、课外排练等事务。在具体组织过程中遇到问题,由管理小组呈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协调各种关系,解决所有障碍和问题。因为组织得力,管理科学,在学校歌咏竞赛中,班级取得优异成绩。

三、分解家责任,追求班级管理体系化

1. 增设班级管理监督机制

由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班级集体活动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强化组织秩序就成为关键。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自然受到相关文化因素的影响和教育,其思想触动是深刻的,为提升班级管理品质,班主任要制定相应监督机制,督促学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这样才能确保班级文化环境和班级管理秩序顺利升级,学生从中获得的进步和成长当然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班主任不仅要将管理责任承包给专门管理小组,还要成立多种形式的监管小组,协助智能小组完成相关管理任务。如果学生相互之间充满理解、关爱、协作等情感,其内在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

2. 分解班级文化管理任务

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包含内容非常广泛,班主任要学会分解责任,完善班级管理组织,让每一项任务都有具体责任人负责,实现班级管理任务的细化分解。如,班主任将班级纪律管理这项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人,首先是建立自查自纠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专题班会,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自查。其次是建立班级专门量化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根据记录情况进行赋分量化,对学生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细致总结评价。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将相关责任分解到管理小组,甚至是到每一个学生,才能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和品质。

学生对家文化建设充满期待和认同,对班级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力量。“家文化”应该是一种“爱文化”,利用情感关爱建设班级,利用文化因素教育学生,都能够给班级管理带来重要发展动力。

篇4:引入“家文化”,创新班级管理

一、营造家氛围,提升学生心理归属感

1.优化班级文化管理氛围

班级建设引入“家文化”,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首先是班级文化布置要体现“家文化”的元素,建立班级图书角、学习园地、书法专栏、班规班训等,体现的是“家文化”特点。其次是进行家生活布设,在班级内设置一些生活方面的工具,如书架、毛巾架、饮水机、垃圾桶等,让班级呈现家的氛围。如“六一”快到了,班主任责成班级相关责任人布设班级,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首先是组织学生搜集相关饰品,如中国结、剪纸、彩球、彩带等物品,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布设。为提高布设适合度,班主任专门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设计多种布设方案。布设开始后,每一个学生都给予积极配合,参与到具体活动中。班主任让学生自发行动搜集相关饰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也极大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只有将班级看成是自己的家,才会付出这么多热情。

2.提升学生生活幸福指数

班级生活有没有吸引力,与班主任工作方式有直接关系,引入“家文化”建设意识,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文化熏陶,也可以促生学生美好记忆,增强班级向心力。如歌曲演唱会,这是学生特别钟爱的活动。班主任让学生轮流主持歌唱活动,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参与机会。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获得快乐体验,由此形成的记忆自然是深刻的。“班级是我家”,让这个理念根植学生心中,自然要为学生创造和谐家庭环境,提升学生幸福感,才能打造个性班级管理品牌。

二、制定家规矩,体现班级管理规范化

1.精心设计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首先从班干部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选拔班干部,让责任心更强学生担任班级主要工作,激发班干部主人翁精神。如班级卫生值日制度,学校有相关评比制度和监督制度,班主任在征求学生意见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诉求展开。班主任深入到学生之中,征求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意见,这无疑是对学生的充分尊重,让学生作为大家庭主人身份参与班级制度制定,能够极大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心。

2.优化班级管理行为效率

为提升班级管理品质,班主任要对班级组织进行优化整合。让各个职能小组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为迎接学校歌咏比赛,班主任专门成立了班级歌咏比赛管理小组,由音乐课代表牵头,音乐学习骨干为成员,并邀请音乐教师给予技术指导。这个管理小组成立之后,班主任负责总体工作,小组成员负责组织学生、参与训练、课外排练等事务。在具体组织过程中遇到问题,由管理小组呈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协调各种关系,解决所有障碍和问题。因为组织得力,管理科学,在学校歌咏竞赛中,班级取得优异成绩。

三、分解家责任,追求班级管理体系化

1.增设班级管理监督机制

由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班级集体活动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强化组织秩序就成为关键。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自然受到相关文化因素的影响和教育,其思想触动是深刻的,为提升班级管理品质,班主任要制定相应监督机制,督促学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这样才能确保班级文化环境和班级管理秩序顺利升级,学生从中获得的进步和成长当然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班主任不仅要将管理责任承包给专门管理小组,还要成立多种形式的监管小组,协助智能小组完成相关管理任务。如果学生相互之间充满理解、关爱、协作等情感,其内在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

2.分解班级文化管理任务

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包含内容非常广泛,班主任要学会分解责任,完善班级管理组织,让每一项任务都有具体责任人负责,实现班级管理任务的细化分解。如,班主任将班级纪律管理这项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人,首先是建立自查自纠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专题班会,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自查。其次是建立班级专门量化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根据记录情况进行赋分量化,对学生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细致总结评价。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将相关责任分解到管理小组,甚至是到每一个学生,才能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和品质。

学生对家文化建设充满期待和认同,对班级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力量。“家文化”应该是一种“爱文化”,利用情感关爱建设班级,利用文化因素教育学生,都能够给班级管理带来重要发展动力。

篇5:企业文化概论论文之班级管理

关键词:班级 管理 基层组织 班级目标 方向 动力 凝聚力 素质

论文正文: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纪律的统一体”。可见,班集体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的社会性。所以我们要进行班级管理,而所谓管理就是指管理者或者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中,包含着四层含义:第一,管理是一个过程;第二,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目标;第三,管理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第四,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我们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管理职能。

一、计划职能

计划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政策,管理人员拟订要实施的项目,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案和过程,按时完成所制订的目标。在班级管理中,计划职能主要体现在1、学期初的对这个班级的整个规划,包括班干的选举,学风的建设,体能素质的拓展。

2、制定班级目标。这包括对我们数控092班的班训,班风,班规的确立。

二、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就是制定出计划后,就要组织必要的人力和其他资源去执行既定的计划,这也就要求我们需要有设计和维持一整套只为系统,使同学们在从事集体活动中合理分工,合作,已达成共同目标。这时在计划职能中推选出的班干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是班中大部分同学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他们的思想和愿望。

三、领导职能

所谓领导,就是“指挥”+“服务”,任何活动的行为的主体都是人,因此知道和协调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是管理的基本工作之一。在一个组织中,领导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虽然管理者任务不仅仅是领导,但正确有效的领导是管理成功的关键,这也就说明了在班级管理中,导员和班主任以及班干的领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领导会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的质量。

四、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是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工作按原计划进行,或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

五、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就是协调好人与组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 班级在学校中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管理系统的细胞,它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层组织。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级环境,因此,班主任只有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级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那么小学生在这个那个不如学校的这个特殊阶段应该怎样去适应呢?

(一)班级的组成部分——学生

小学生是怀着欣喜与好奇、希望和懵懂踏入小学大门的。在年龄阶段上,他们在学习、生活、思维方面都保留有一些在家庭生活中的某些无拘无束的生活习惯。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处理好新生由无拘无束到有组织有纪律的转变。首先,培养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他们一方面要忍受离开亲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又要结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在远离父母视线后,得到的关爱少,受的约束少,如果稍有不慎,他们就有可能沾染上不良习气。这些除了学校加强预防管理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我们班主任多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谈知心话,做学生知心友,用一片爱心去感动学生稚嫩的心灵,用一腔热血去为学生营造自由发展的空间,用一身正气去影响学生的行为,让他们能够在新环境里专心学习。

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科目的增多,学生常常感到心中一片茫然,不爱写作业随之而来的是打架逃学等一些现象。班主任要针对学科知识,及时指导学生掌握平时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介绍学习体会,引导学生要善于从取得的进步得出好的方法和经验,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同时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身心受益,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好孩子。

再次,做好学生的“立志”工作。虽然小学的孩子还在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觉得应该在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后,适当的对孩子们进行立志教育,使孩子们可以更快的健康的发展。我们根据学生易于激动、喜于崇敬、善于模仿的特点,采取了多种方式促使他们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或人生历程的努力方向。

(二)班级目标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班级目标是班级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就不可能出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班集体;集体荣誉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激发学生战斗力的催化剂,学生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目标的实现也将是一句空话。我们从组织学生学习《班级规章制度》入手,利用学校“常规检查评比”为契机,要求每一个学生以“做好操、读好书、值好日、说好文明用语”为切入点,达到“正德、正言、正行”之目的,为其他同学起榜样和示范作用。通过营造正确的班级舆论,使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统一,奋斗目标逐渐一致,为争创“班级之星”创造条件。

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过程中,我们不断提出既能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士气、显示集体力量的班级奋斗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言行时刻影响到集体的荣誉,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为实现班级目标、争取班级荣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孩子们在快乐的竞赛中成长。如,我们在争创学校“常规管理优秀班级”时,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以把班级同学分为5个小组,然后各组采取量化评比的方法,班主任按学校常规检查项目制定一个量化评比表:如班级卫生、自习纪律、间操质量等各方面各占10分,哪一组的同学卫生做得差,扣这个小组1分,哪一组的同学晚自习

纪律不好,扣这个小组1分。每个组的组长及班长担任评委,为了保证评分的公正性,各组组长不评本组的分只评其他组的,班长可以对全班各组总体评价,而班长不属于任何一组。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再把这个星期每组的评分加起来,就是这个星期每组的评分,然后各组比较,得分少的,显然是表现差的,得分多的,表现较好,然后班主任根据这一信息,对表现差的组予以批评、引导,而对表现好的则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同学们为了维护自己组的荣誉,团结合作、互相监督、相互帮助。班主任再适当点拨、引路,就使班级在短期内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奋斗热潮,成为有秩序、有凝聚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集体。

二 班主任的自身素质

(一)用“身教”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校教育中,由于班主任的劳动具有示范性,他们的品德、行为随时都可能给未定型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班主任要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方面,用不言之化、行为之范感染学生追求崇高,用“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去教育学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成为当之无愧的强者,去引导学生不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中而不思进取;不沉溺于失败阴影里而不能自拔。为此,我在教育实践中,采用的是积极的介入法,每天深入教室、操场,与学生滚在一起、打成一片,在走进学生心灵世界、接触学生真实思想、关心学生学业成绩、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在无形中充当孩子的妈妈。在把学生的个性特长、喜怒哀乐、寒暑冷暖、信任宽容放在心间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精神饱满、身体力行;处理问题沉着果断、胸襟宽广;对待困难百折不饶、勇往直前。在用爱心温暖学生,用情绪感染学生,用行动引导学生过程中,为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二)让“惩戒”教育美丽动人

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我们也充分挖掘“惩戒”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人性在亦刚亦柔、且管且放、既抑又扬的相互交迭的教育氛围中,不断趋向梯级完善。因此,我们在对“后进生”的管理过程中,采用了“说理”和“惩戒”两种教育手段。说理,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愿意改正。但要学生纠正错误,还必须有足够大的外力。而适当、合理的“惩戒”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外力。我们通过辨别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学生犯错误,如果属于成长过程中的失误,提醒注意就行了;如果属于主观过错,故意为之,首次我们就以说理为主,与学生共同分析犯错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在必要时还和学生约定,若再犯就要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接受某种惩罚,如,根据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初次还是再次,要做一件好事。对严重违纪的学生,我们是先让他熟悉班级获得过的所有荣誉,并让他写出感受,然后让他在为班级争取一项荣誉的过程中,引导他认识到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一个具有较强的自觉性、自律性的人,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人,才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代人。这样,我们就使惩戒”变得美丽动人,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们认为,让学生理解“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要承担责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之间思想交锋、心灵沟通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出老师心中的无限爱意。

(三)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

结束语:

总之,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阵地,而班级风气、行为习惯、发展方向对班级成员具有强有力的熏陶、凝聚和导向功能。因此,班主任只有对自己的事业要有激情,对自己的学生要有热情,才能产生内在的动力,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才能千方百计提升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艺术,创建班级管理模式来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使学生成为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知识渊博、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①周宏教育新概念[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②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转

③《班主任》 2002年第1—5期、④《班主任之友》 2001年第1—12期

篇6:引入企业文化理念

浙江省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方勤舟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中初级技能人才。但很多学生在就业或在实习期间,学生角色不能很快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氛围,心理准备明显不足,显得无所适从,不能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感觉到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脱节,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企业也普遍为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感到失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或者没能很好地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没有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与对接。

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近距离或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符合企业的需要,学校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整个学校教育规划,营造富有企业气息的校园氛围。

在精神文化上,要吸取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把企业所推崇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和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办学理念中去,把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产生共鸣,使中职学校精神富有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色。譬如海尔公司“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敬业爱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快速反应,马上行动”的作风;又如“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的企业文化等,都可以渗透到学校精神文化中来。

在制度文化上,学校要吸取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优秀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等制度和规范,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制度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之中。譬如,可以把海尔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和“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的严明制度渗透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中去,建立“目标→日清→激励”三级管理体系。同时,在制度执行中我们也向现代优秀企业学习,规范管理,注重激励,奖惩分明,严字当头,雷厉风行,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及时予以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打折扣的进行批评和相应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练就优良的职业作风、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在物质文化上,要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说“行业话”,说“企业话”,体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把企业成功人士的照片、资料、企业用人的最新要求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张贴公布在校园的显眼位置,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动力。在实训工场、教室、寝室的布置方面要凸显企业特色,在教室布置上可以把一些知名企业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内容上墙,如会计专业班级可以将算盘、铜钱挂上墙头,汽修专业可以把各种汽车标志挂上墙。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准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种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活动文化上,围绕“高技能”、“高素质”开展一系列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等。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艺术作品展示;在学校运动会上增设技能趣味项目。譬如,汽修专业的滚轮胎比赛、餐饮专业的持托盘(内放盛满水的酒瓶和酒杯)竞走比赛,在文艺比赛中增设歌颂工人阶级伟大的大合唱节目等。让这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能促进学生技艺和技能提高的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在班级文化上,有一部分班级以企业的名称命名,以企业的组织模式竞选班干部职位,以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总经理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和公约,以项目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设计富有特色的班会,让学生在虚拟的企业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的气息,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良好纪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内容上,开设相关课程展现企业文化内容,感受到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气息,使企业文化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及时吸纳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之中。改革教学方法,引进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法,以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和文化内涵,在平时的学习之中就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二,“请进来”、“走出去”双管齐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文化

举办“职业素养”讲座。学校每月都邀请行业、企业的领导、专家、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进学校,为在校学生作讲座,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讲座的内容涉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毕业生的工作感受与反思等,让学生亲耳听到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初步认识并了解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等,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安排教师下企业。为了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贴合企业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专业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教师到企业中进行生产实践锻炼。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在教学中,就能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有时,我们还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学,帮助教师和学生尽快适应。

安排学生走进企业进行课程实习。职业素养、实用技能、创新能力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安排在校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多次课程实习,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同时把工作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使之更能切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进入企业一线,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才标准,什么是竞争,什么是管理,什么是吃苦耐劳,什么是一丝不苟和团结协作;通过解决生产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处理与企业领导、职工交往过程中发生的误会与矛盾,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找准就业定位,看到自己的差距,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工作推进学习的良性循环。通过实践与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受挫、抗挫品格得到了发展,组织纪律观念得以加强。

总之,通过感知企业文化理念,亲身参与企业实践,学生就能充分认识企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也才能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习惯,在日后的工作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

高职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问题

[编者按]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校党委书记、校长刘洪一应邀出席大会并以《误区与路径——高职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问题》为题作了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刘洪一从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入手,分析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方法。本文为作者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近年来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增幅超过了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但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高就业率”和“高离职率”并存的现象。显然,离职率较高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中的长远竞争力不够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就深层原因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拥有“双证书”,解决了眼前的就业上岗问题,但是他们在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欠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文化素质”底蕴的缺乏对其从业的影响乃至一生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特别在一些先行的高职院校,通过院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作了非常有益的探讨,取得很好的成效。但就整体而言,此项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够,如何从高职教育规律和学生的需求及其特点出发,卓有成效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仍有大量问题亟待深入探索。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误区。

技能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对立冲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些高职教育工作者把技能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技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如果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再搞文化素质教育,必然会削弱技能教育,这种线性的二元对立的简单化思维,实际上走入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认识的误区。

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思想。一直以来,高职教育所确立的评价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应该说,这是符合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对促进高职教育整体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某些片面的理解,也导致了一些高职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忽视。

将企业文化与高校教育文化混为一谈。这些年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必须重视将企业文化融入进来。可以说,没有企业元素,高职文化就不完全。但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特征必须是“教育性”,而不是“企业性”;企业文化渗入高职教育活动,并不等于要替代其“高等教育文化”,将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混为一谈是一种严重的误区。

忽略高职教育特点,把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课程。一些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时候,对文化素质教育做了片面的理解:有的开设了几门人文课程,就认为是实施了文化素质教育;有的只是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点缀,用一些运动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代替文化素质教育。

与上述“四个误区”相对应,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有三个方面的缺乏:一是缺乏对于高职院校核心文化的锻造;二是缺乏正确的高职院校学生观;三是缺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规划和指导。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存在着上述各种问题,从而导致了从根本上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素质包含了人在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素养,是人类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也是学习并有效运用其他专业技能所必不可少的基础。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并促进其专业技能的提高无疑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实现科学发展、适应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现实要求。作为占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必须在落实科学发展、适应社会转型上做出积极的行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就是高职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从全社会的角度而言,如果优良的文化价值体系遭到了破坏,就会导致社会诚信缺乏;从教育系统来说,如果过于急功近利,文化素质教育必然弱化,人才培养就会出现“畸形”。另一方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也是发挥高职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时代,处在一个从投资推动向创新推动迈进的时代。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但要以创新的意识将来自上游岗位的创新设想加以实现,而且要充分发挥创新的精神对待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和工程工艺。高职教育只有通过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主体意识。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在当代发展的逻辑要求。我国高职教育主要是从中职教育发展起来的,从中职教育到高职的发展反映的不但是对生产者技能提高的要求,还蕴含着对人才培养目标更全面的要求,尤其是对文化素质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概念不断地扩大,从而突破单纯实际技能培训的狭窄范围,在重视对学生实际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学生全面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当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的逻辑要求。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先进国家高职教育的共同实践。目前,美国以社区学院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开设的历史、艺术、心理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到基础课学分的50%以上,但更多的是采取正规课程计划之外的各种职业活动、劳动文化宣传及人际关系等隐性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作风等产生教育影响。从欧洲来看,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实践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而且要求学生了解本行业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运作方式和企业文化等。从亚洲来看,韩国的高职教育虽然以技能教育为主,但根据其教育人力资源部法律规定,各大专院校的学习应包括文科教育课程,其中有国文、文化史等基本科目。

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

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当前要在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从育人理念入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高职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之路。

1、重塑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培养“三并”人才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必须确立“育人”为先的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重心和目标。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会操作机器的“工具”,而是要培育既具有实践技能,又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掌握和运用人文、艺术和科学知识的“全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探索,提出了“三并人才”的育人理念,即培养“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德业并进”就是讲政治、品德要过硬,技能、专业也要过硬,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动;“学思并举”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教育思想的精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举,才可以举一反三,才能培养创新能力;“脑手并用”强调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而要培养出真正能适应实际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就要求不仅能动手,同时更要能动脑,所谓“心灵才能手巧”。这一“三并人才”理念,是我们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指导方针。

2、契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突出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特色

如何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有效地契合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特征去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除了要强化传统的人文素养、科技素养和艺术审美素养的培育外,要特别将“做人”的问题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人文、科技、审美素质的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为特色,以此作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使得专业技能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得以有效、有机地联接和融合,并能实现相互促进。在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和职场素养的同时,团队精神、协作意识、使命意识等也都是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契合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构建开放性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

高职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多样化和开放性特征。由于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联动机制,使得我国的高职教育形成了既有别于国外高职院校,又有别于国内一般学科型大学的具有独特内涵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特征,这就为构建开放性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提供了条件。“政府主导”是这个开放性文化素质教育平台的基础,政府为文化素质教育提供政策制定、宏观指导和规划、经费投入等;学校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发挥着整合和具体实施的作用;企业的参与是重要的支持力量,不仅为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场所,更重要的是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文化素质乃至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并在合作培养人才中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作出重要的检验;行业协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明晰职业和职场素养的要求,适度参与文化素质教育方案和课程计划的制定等。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在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作用不一,但可以合作推进,共同构建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开放平台。

4、融通校企文化,打造专业文化,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院校文化

院校文化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在高职院校文化的建构中,应努力实现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之间的合理融合与有效对接。合理融合,是指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吸纳企业文化的优质要素,如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务实诚信、效率意识等。当然不能简单照搬移植,更不能将院校文化庸俗化、功利化。有效对接,是指要多方面创设条件,使“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为学校营造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情景。

5、适应文化素质教育需求,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文化素质教育具有弥散性特征,文化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复合过程。因此首先必须树立整体化推进的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项孤立、个别的单项工作来进行。其次,要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传统的人文课程要嵌入一定的专业技术、区域文化特点,不仅实施了文化素质教育,也与专业教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通。再者,要根据高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特点,把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生的实训中心不仅是一个真实的工作平台,还应是一个充塞着相应的职场文化的情景,包括职场规范、职场的制度文化等。

6、加强探索指导,建立示范基地,提升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水平

高职教育规模宏大,目前院校数达1215所,在校生900多万,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而且在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伟事业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鉴于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相对薄弱的现状,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必要加大探索,加大专家指导的力度。也可借鉴本科院校建立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经验,选择若干有条件、做得好的院校建立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和示范基地,以推动和辐射我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企业文化的基石—职业素养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一个企业有企业文化未必会成功,一个企业没有企业文化一定不会成功,一个企业有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一定会成功。

对于企业文化的基石这一定义,有人认为是核心价值观,有人认为是基本意识,有人认为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其实对于这个概念我认为是见仁见智的,就我而言我认为企业文化的基石是职业素养。下面我想谈一下华锡集团的企业文化的职业素养的五大内容。

一、爱岗敬业

所谓“做一行,爱一行”就是说要爱岗敬业,假如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他能为企业做贡献、去奋斗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员工只会是企业的蛀虫。企业要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增强职工的企业荣辱观,这样企业文化才能在生生不息。

二、高效执行

一个再好的理念,如果没有人去执行,那也只是个空想,或者没有有效的去执行,那也会变成一个失败的决策。执行就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任务。高效的执行力度可以让企业发展的更强大,反之,企业将走向低迷,甚至被市场所淘汰。也许我们不知道,电脑在刚刚出世的时候,并不像我们现在所用的那么简捷方便,我们要打开一个文档往往要输入一大堆的程序命令才能打开,有一家公司在1981年就设计出来了电脑图形界面、图标、菜单程序和鼠标,但是因为缺乏执行力而没有推向市场,被苹果公司利用参观的机会山寨优化使用在自己的电脑中,并高效执行推向市场,使苹果大获其利。可见有效的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三、团队至上

世界上一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他们十分注重团队协作精神,推崇团队至上的理念。因此我认为,要创建一种好的企业文化,并让其被广大员工接受,那就需要建立一支极富凝聚战斗力的职工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团队精神很大程度上有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实现状况。激发员工团队精神,铸企业文化之魂。

四、廉洁节俭

廉洁使企业健康,节约使企业灵活。在一个廉洁节约的环境中,某些人会因为私用公司的几张纸、浪费几滴水而感到忏愧;在这样一个廉洁节约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企业才能屹立不倒。

五、持续上升

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每位员工的持续学习和提高,如果员工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那企业的发展也就止步于此。俗语说“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能把员工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提高,那将使企业上升到更高一层次的空间。

篇7: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从经验和科学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时代,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还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市场大潮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一个企业的所有动力及凝聚力不是来自资源和技术而是企业文化。

二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分为环境、制度、行为、理念等几大文化内部轨迹随深层次的虚化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而理念文化的作用则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文化软性的支配性与重要性也在此。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内涵面广泛,一般指企业在曾长期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些不成文的全体人员都愿意共同来遵守以及奉行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逐渐成为了信条和基本行为准则这条准则,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非常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氛围。他们加强了职工工作的源动力也提高了企业自己的经济效益,让职工之间树立了市场经济能相适应的道德风范,并且提高了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优秀态势能缔造出比较优秀的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优秀程度也如一面镜子映射了企业文化的优秀。我们在管理和文化之间架构的时候更应该认识到他们之间性关系。理性的管理是不能过多涉及人性的不过客观的管理是绝对不能缺少人性的。将人性管理如何更为合理体现并通过管理这个载体来渗透入企业内部使企业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巩固自己的优势并保持较为优秀的形象和发展永久活力最后变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无穷动力。

(一)、积极方面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而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制定与实施两个部分,它是企业对全局性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并通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保证发展方向得到有力贯彻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从事商品或服务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如今企业文化不仅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企业生产活动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还对企业战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人的行为与精神的关系。人先有了精神才有在精神支撑下的行为,人的行为叉影响着人的精神。

1.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因此,成功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保持“企业文化一战略管理”能力路径的通畅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高,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

2.文化为企业提供成功的动力

企业管理实施与发展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要形成企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标准就必须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这种文化能够突显企业的特色。如果一个企业文化特色具有鲜明性,那么它的特殊性就表现为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这使得企业可以形成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企业战略以及为战略发展提供最原始的动力,并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

3.企业文化可提高企业适应能力

好的企业文化会促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当面对变化的发展经济环境时他们将自己的生存系于企业的命运从而会积极为企业献计献策。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4.企业文化可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经济全球化的膨胀让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必须建立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让自己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持续发展。因为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它的核心价值观是否能被员工普遍接受并深入人心同时在人事变更时不被淘汰只有这样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期下得以继承和延续。企业才能在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下去。

5.企业文化可更好的凝聚人心

企业其实是社会之间的特定结合体在维护与维系企业与社会这两个结合体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企业的组织能力和相应的内部的制度.这个部分是利用外在的形式维持的.二是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成看为内在方式进行沟通人际之间的关系维持人们之间的一个结合。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员工与企业的管理者有了统一的奋斗目标.共同的认知有相通的价值观以及一样的精神支柱这种认知能够把企业的员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种文化实际上是一条纽带带有了文化符号的纽带。因此企业发展就会如同巨大的磁石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兼具一种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会让企业的员工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集体。企业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会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让员工们可以同心协力企业能够在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大潮中具备强而有力的竞争实力。

6.企业文化具有约束的功能

企业的凝聚性与企业所具备的约束性在一定的关系里是相辅相成的,有约约束也就意味着有凝聚基础。企业文化具各的能力可以把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指向成去实现企业的祟高目标,那么,也就意味着也会出现一些相对的约束在目标的思想与企业的行动方面。就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是边界。要求企业的员工在追求统一目标行为的时候,需要接受相对的思想,以及言行约束。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之时重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外在约束、让企业员工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还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文化并更包含了很多牺牲精神,以及奉献精神。

7.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创造力

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将企业文化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提升企业创新埋念,使员工明白企业的发展动力就是创新。使创新思想深入人心,在创新的埋念中员工会不山自主的进行创新,他们会积极学习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现实特征。

(二)消极方面

(1)消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变革的障碍。消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不仅起不到推动作用,还会阻碍企业变革的正常运行,从而使企业滞留不前。

(2)消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多样化发展的障碍。企业多样化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消极的企业文化会阻碍这种多样化发展,使企业越来越单一。

(3)消极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的兼并和并购。消极的企业文化不能使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并且使企业的兼并和并购不能顺利进行。

总之,企业管理者应在充分理解企业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深入剖析,把握住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以期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4]蔡红.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商贸,2011,(27).

[5]崔立为,杨增雄.组织文化对企业竞合战略影响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1,(35).

[6]王尧 .浅谈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企业文化要素[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篇8:论引入企业文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班级文化,企业文化,引入,职业素养

一班级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着职校生的品行、学业与前途, 也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声誉和未来。为此, 许多职业教育人纷纷献计献策, 笔者认为其中班级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班级文化指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要素。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 能有效地促进班级的管理。如何创设出符合班级自身专业与特点的班级文化, 用优秀的班级文化指引班级建设, 形成良好的班风, 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摆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者面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特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 就业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与企业深度接轨是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办学的必由之路, 而企业文化进校园是和企业深度接轨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 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与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的班级管理在模式上应有所不同, 它除了做好基本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之外, 还应主动吸纳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 使学生在管理中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引导从而达到职业素养提高的教育目的, 对学生由学生身份向企业员工、职业人身份转变有深远的影响。

三引入企业文化,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笔者所带的班是日语班, 但是他们除了掌握一定量的日语之外, 对于日企的了解少之又少。基于以上的原因, 我尝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入日企文化, 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受教育氛围。

1. 班级物质文化

首先从环境布置入手, 努力营造日企氛围。在班级的墙上张贴像松下辛之助等著名日本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核心精神等标语, 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能得到一些企业文化的熏陶。在班级的后方专门设立了一个“读书角”。此外, 我们还有效利用班级的QQ群, 把学校、班级的重要事宜通过QQ迅速方便地传达给学生, 以便学生在离校后也能及时地了解校园动态, 关心班级事宜。

2. 班级制度文化

在营造企业氛围的同时, 仿照日企对班级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定改革, 将班级模拟成公司, 并设计了公司名称、公司理念以及公司口号;同时, 效仿日企设立了“社长→部长→社员”的管理架构, 重新整合了班级的管理职能机构。整个班级总共分为四大部门, 即学习部、企划部、活动部和总务部。每个部门以负责自己部门的工作为主, 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为辅, 合理、有效地完成整个公司的工作;我们还效仿日企的员工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 当然, 我也会适时引导学生如何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

3. 班级精神文化

将日企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文化积极应用在班级的具体管理上。如用“5s”管理制度管理班级的日常清卫工作。当时学生们在日语课本上学到了这五个词, 但对他们的含义和区别并未能彻底理解, 为此我将它与班级的日常清卫工作进行了联系, 不仅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了这五个单词,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文明行为习惯。我们用“菠菜法则”指导学生沟通, 要求学生按照“菠菜法则”做到有事报告、有事联系、有事商量, 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另外, 我也将日企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文化精神之一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 要求班级的每一次集体活动各部门都要分工合作完成, 每一位成员都要参与其中, 这不仅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机会, 也更好地发挥出了集体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为之后班级被评上优秀班集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结束语

事实证明,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入一系列的企业文化之后, 班级管理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使学生们的自信心有了大大的提升, 责任感也有所增强, 执行力也非同昔比, 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提高。总之, 只有在校时期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 才能使他们在迈入社会后, 与企业无缝对接, 开始独当一面, 真正担负起建设和发展国家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司培训学习会议发言稿下一篇:镇绿化先进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