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名著导读《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2024-05-07

管理学名著导读《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精选11篇)

篇1:管理学名著导读《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管理学名著导读

课程论文

目: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院系名称: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电子商务1302班

学生姓名:

张力文

号:

201317050205

2015年6月30日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现今的很多企业都可以称之为优秀,但绝不可谓之优越。不少优秀的企业就是因为优秀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还有不少的企业正在从优秀走向陨灭而并非卓越,特别是中国的企业,优秀的不多,卓越的更少,不论是优秀也好,卓越也好,需要人-思想-行为三要素,而三种要素是训练有素的,高水平的,是一种力量的蓄积,才能实现值得跨越,才能从优秀到卓越。

细究这些企业优秀而并不卓越的原因,可以从《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得到以下解释:首先,优秀者容易满足的心理告诉自己,优秀即可,超越了大多数已经是不小的胜利,和卓越者相比,他们缺少一种上进心和进取心。其次,优秀者的畏惧感。优秀的成绩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作为一个优秀者如此之难,卓越者更是难上加难。而正是这种难上加难给优秀者造成了一种畏惧心理;害怕卓越,害怕挑战。再者,优秀者的自负感,优秀者往往容易自以为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这三个方面造成了优秀者“安于现状”的优秀者退出优秀行列,继而消失不见。

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过渡,是一种升华。《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通过对选取反系目标企业的大量的调研和访谈,总结归纳这些做到“卓越”的企业的共同点,提供给了众多管理者实现卓越的一些“站在巨人肩膀”的经验。书中主要从第五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这七个方面展开论述,且作者多以其本身的实地调研,以其独特的视角,悟出了从优秀到卓越的真谛。

本书的开篇所讲述的第五级经理人极为深刻地阐述了企业领导者所需具备的经营理念,也是管理史上首次提出这样一个领导人的概念。第五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让我深有感触,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国谷底啊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最高人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意义。这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人,卓越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刺猬理论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也给我们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狐狸用尽各种复杂刁钻的招数,从早到晚在刺猬的巢穴四周徘徊,等待最佳的攻击时间,但是刺猬则一招制敌——蜷缩成一个小球,把全身的利刺露在外边。所以不管狐狸如何狡猾,它都无法逃脱刺猬的这种尖锐的武器攻击,所以在狐狸与刺猬的斗争中,刺猬无疑百战百胜。

对于那些卓越的企业而言,他们都拥有如同刺猬的刺一般锋利的制敌之器,宝洁公司能够成为卓越的公司,是因为它能生产类型更多的洗化品;吉列公司创造需要尖端制造技术的日常必需品,因此成为优秀的企业;格力公司在文化和技术生产低成本方面做到了一枝独秀,这就是它们取胜的法宝。总的来说,“刺猬企业”应当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或者项目的企业,这样的公司或者领导人应该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

读了本书,对我感触较深的是飞轮和厄运之轮这一章节,作者的研究成果认为,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 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 相反,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 所突破,一跃而过。而这种转变决不是一个突然的运动,它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中间没有单一的起决定作用的行动,没有重大的方案,没有一了百了的创新,没有纯粹幸运的突变,也没有剧烈的革命从优秀。公司向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一个决策接着一个决策,飞轮一圈接着一圈 地转动——它们的总和就产生了持续而又壮观的效果。这也就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理念结合起来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必须要有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的道路。效益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效益无从说起,而要取得良好的、稳定的效益,需要刺猬理念和三环理念的支持,并引发出实际的行动。现阶段需要务实的企业管理者,才能将他的企业从混沌带到规范,这样的管理者至少应具备1到4级经理人呢的全部素质,但要以务实的态度根据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求将这些素质表现出来,因此智慧在创业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良好的工作态度也很有帮助。另外组织能力、协作精神在企业发展起来之后也曾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这些和书中第二章《建立优秀的管理团队》以及第五章《训练有素的文化》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此书不仅给所有处在优秀级别的企业敲了一记警钟,同时还给从优秀到卓越发展的企业指明了方法与方向 上汽作为国内最大的整车制造集团,已经跻身国内甚至是世界级的优秀整车企业,但跟卓越的车企相比,上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保障了上汽在汽车行业的生存,但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日益成为制约上汽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技术只是一个 优秀企业走向卓越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他环节的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上汽会离卓越车企越来越近。

当然书中的其他章节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例如《技术加速器》这一章强调了技术的作用,认为技术可以给企业提升带来很大机遇,但技术本身不能带来企业的改变。《直面残酷的现实》这一章则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精神力量,希望企业可以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米娜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变法总比困难多。

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伟人交流。读了《从优秀到卓越》,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吉姆·柯林斯在侃侃而谈,讲述自己对于优秀公司实现卓越的真知灼见。这本书给了我们许多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给予了详尽的对策介绍,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能够认真地把大师的经验之谈运用到实际中去,相信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篇2:管理学名著导读《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越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的又一管理力作,在西方经济管理界广受关注。全书架构清晰、行文流畅、案例充分、图文并茂,叙事和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难得的管理论著。通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和现状,它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务实之路。

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团队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500强企业进行了规模巨大的调查研究,筛选了11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卓越企业,并与未实现卓越的公司进行对照分析,得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

作者发现,优秀是卓越的天敌,这就是为什么鲜有优秀公司实现卓越的原因。很多公司未能跨进“卓越”,是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优秀公司—而这正是它们的主要问题。

作者在详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7个方面主要内容,分别是: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现实、刺猬理论、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理解和消化吸收柯林斯的研究成果,我的体会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人、思想、行为三要素的管理创新。

一、努力做优秀的领导者

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将公司经理分为5个档

次。第5级经理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一把手”,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视为人生最大价值,这让我感触很深。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追求“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的人生最高目标,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这是做人,做一个卓越的“一把手”的基本原则。优秀领导者的品格对大部分人而言是可以培养的,困难是来自膨胀的个人野心,往往超越灵魂的修养而去追求虚幻的自我,从而模糊了进步的视野,失却了跨向卓越的机会。

在企业里,中层以上干部都应该加强修养,以德治队,以德聚人。我们要象第5级经理人一样以德润身,提高提纯自己的修养境界,牢牢把握事业的重心;以德聚人,用真诚与信任使每一位员工都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而安心工作,形成团队合力。柯林斯在书中有一个提法叫“先人后事”,这与我国管理界推崇的“以人为本”是一个道理,卓越公司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管理以人为本,将企业员工视作大家庭中的一员,对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差异化的发展需求给予人性的呵护,全方位塑造和谐的团队精神,切实把“人尽其才”摆在重要位置,强调合适,宁缺勿滥。

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细读《从优秀到卓越》,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卓越公司都比较重视企业文化,他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严格的、训练

有素的文化规范自己,并形成一种面对现实、坚定信念、专注做事的好风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来自人的欲望和社会、市场上的诱惑,很容易处于一种浮躁的境地,如果能平静下来,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做好一、二件事,就不难成功。这就是柯林斯发现的卓越规律之一—刺猬理论,也应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共同理念—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专注本职一、二件事,齐心推动事业大跨越。

此外,责任来自对事业的忠诚,古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今天忠诚是一种比能力更可贵的品质,更难得的风气,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谋碗饭吃,更是实现自身理想和抱负、体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载体,对事业的忠诚就是对自我的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视为生命的一部份,并通过完成每件工作任务,尽享成功的乐趣。

三、坚持不懈成就大事业

柯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人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是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转变的过程就象无休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不停地周而复始的转动,累积的动能越来越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飞轮效应对我们的启示是:一是要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

要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带领全体员工朝正确的方向用力,转动巨轮,并持续用力,积累力量,加快旋转速度,直至突破。如果战略不能保持一致性,“飞轮”一会向东转,一会向南旋,不多久又朝另一个方向用力,这是难以积累持续不变的动能的;二是从累积到突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打持久战,前赴后继。从优秀迈向卓越,要不断积累动能,这一历程的时间跨度是难以估量的,只有坚持不懈地推动“飞轮”朝一个方向旋转,最终“破茧化蝶”。

篇3:新势整合:从优秀到卓越的追求

在公司每年对新员工的培训上, 老总都会通过向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致敬的方式来教育新入职的员工, 正是他第一个喊出“让公众知道更多”的公关理想。每一次, 当听到“101年后, 新势整合成立”出现在“1903年, 世界上最早的公关公司成立”之后时, 热烈的掌声都在员工中爆发, 他们知道, 一家向现代公关之父致敬的公司, 绝对是一家不甘平庸的公司。我们庆幸时代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能在前人的累积上, 多走一步路。这一步路是向前走, 也是向高走。

在向前走, 向高走的征程中, 真正困扰我们的, 不是如何在扑面而来的机会和现实的利益面前进行选择, 而是如何从理性的角度, 立足中国公关业的未来发展, 做中国公关业的建设性力量。在2008年10月的管理层会议上, 我们提出2009年的GTG计划 (从优秀到卓越) 。

业务拓展方面, 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 与KODAK、KNAUF、Baker&McKenzie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行业研究方面, 集合我们对公关的理解, 成立新势整合舆情研究所, 联合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公共关系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 共同主办了一份定位为“向学·向史·向人”的非盈利性杂志《PR view》, 希望有助于实现学界与业界、中国与西方、历史与今天三种对话, 带来光明的眼界和全新的视角。

2009年6月, 我们举办了“2009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年会”, 为中国危机管理学者与知名企业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我们还推出了《新势媒体观察》、《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和《2009中国汽车公关传播营销报告》, 致力于提升公司内部业务服务的品质与专业化。

人才培养方面, 针对人员的快速增加, 推出了“新势志远计划”, 为不同级别的员工提供学习与成长的通道。中层以上业务骨干将分享“新势英才计划”。

公司运营方面, 我们在2009年完成了公司的O A系统与采购管理系统的建设, 为公司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我们认为, 一个卓越的公关公司应该是这样的公司:一个始终能在各种环境中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期目标的公司;一个始终能依靠能力型成长而非机会型成长而取得持续性成功的公司;一个始终能在价值观上引导行业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公司。

我们制定了公司的两个长期目标。一是最具专业水准, 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此, 尽管我们知道有些单纯的执行项目利润丰厚, 但我们并没有去追求这份利润的最大化, 因为我们知道, 这不是未来引领公关发展方向的业务。二是最具家庭般温暖, 为员工创造幸福感。在公关行业, 公司能否取得能力型成长, 能否取得持续性成功, 关键在于人, 只有人才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在新势整合, 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投资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公司将人才视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员工在这里不仅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而且也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对公关人来说, 新势整合是一个让他可以梦想拿到国际大奖的地方;对于职场新人来说, 新势整合是一个可以让他怀揣理想而奋斗的地方。公司为员工的付出, 既包括经济上的回报, 也包括社会、心理方面的回报——例如长期职业生涯发展, 大量的培训机会、愉悦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工资/福利、亲密的社会团体、尊重和个人尊严等。

从公关诞生之日起, 公关的逻辑角色就一直遭到拷问, 从一开始就有“白”和“黑”之争。因此, 在这条路上走得越久, 走得越远, 我们反而越感到战战兢兢。我们希望我们的业务始终能以史为鉴, 以学为鉴;我们希望通过加强战略咨询的支持力度, 打造新势整合的专家智库, 延伸到客户的战略层面, 为客户提供高于营销的价值, 引领公关向高处发展。

篇4:从优秀到卓越

[关键词] 国际基准;标准;竞争力;工具包

[中图分类号] G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11-0042-05

一、《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产生的背景

美国教育体系中地方分权的传统由来已久。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并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的学术标准来衡量各州学生的学业表现。与此相反,美国各州各自制定标准,而且许多州的标准过低。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各州的学生在学业成就、能力发展等方面出现极大的差距。绩效水平较高的公立学校以及学业表现好的学生往往都集中在那些制定了较高学术标准的州,反之亦然。如果一个州的标准低于另一个州,那么学生们在跨入学校的大门之后,将可能面临长期的不公平待遇——学业上的差距仅仅是由于不同的标准而产生的!多年来,美国大部分州的教育决策者、学区领导以及公立学校的校长,往往以达到本州规定的学术标准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来改进学校的绩效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近年来,在国际数学和科学的一系列比较研究中,美国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够理想。2006年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美国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的得分为474分,不仅低于经合组织(OECD)498分的平均分数,在排名上也仅居于第32位。①同样是在经合组织举办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试项目(TIMSS)中,美国15岁青少年的得分在30个工业化国家中也只是分别位列第25位和第24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该法在加强各州面向所有学校和学生的绩效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为了让该法案通过,其倡议者允许各州设定自己的标准并开发评估学生对这些标准掌握程度的考试。但由于该法案规定,如果未能达到标准,就将对那些“失败学校”或学区进行干预并拒绝提供资金,结果促使各州放弃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转而选择学区更有可能达到的标准。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语:“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达到世界级水平的学术标准为各州的决策者提供参考,那么,不仅学生之间由于标准不同而造成的学业成就上的差距会依然存在,而且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也会因为仅仅满足于达到“自定标准”而落后于其他国家。从长远看,这甚至会影响到美国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与反思,近年来美国政府及教育界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等看做是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其中,关于建立严格的、“世界级”的学术标准的观点逐渐受到了美国教育决策者的重视。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就已经提出了要建立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等五门核心课程的“世界级”课程标准。② 2006年,美国国家教育与经济中心发布了一份有关提升美国劳动者竞争力的报告——《艰难的选择抑或艰难的时代》。该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必须建立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学术标准,并对它的所有学生和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因为只有那些拥有高技能劳动者的国家才能够在未来的全球化市场中具备竞争力。”③ 2008年7月,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举行的教育政策国家论坛中,全美各州教育协会(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ECS)公布了《从竞争到领导:国际基准测试蓝图》。在此蓝图的基础上,全美各州教育协会于2009年4月2日正式公布了《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Toolkit,IBT,以下简称《工具包》)。该工具包旨在通过向各州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各个学区、校长以及教师在内的所有人员提供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全美的公立学校在课程、评估、专业发展、绩效责任等方面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正如全美各州教育协会主席罗杰·辛普森所言:“对于各州来讲,按照国际标准确定自己需要达到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美国中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中学后教育和职业培训做好准备,更要为在21世纪的全球劳动力市场中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做好准备。”④

二、《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的核心内容

《工具包》首先提出了两大原则:一是美国学生可以,而且必须在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成功;二是美国必须重新处于领导地位。所谓的国际基准,就是要与其他国家表现最优秀、最卓有成效的学校相比较,通过对自身的标准、课程、专业发展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整,不断改进美国的公立学校并使之达到国际水准,即“以国际基准为标准”。因此,《工具包》将其使用者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州,二是学区和学校;并包含如下四个核心组成部分。

1.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一套统一的、严格的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影响,近些年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者们在制定学业标准时抱着一种“过得去就行”的心态。为改变此种状况,《工具包》对其使用者提出了多项建议。

首先,建议各州、各地方学区的领导者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并支持本地区的公立学校参与PISA、TIMSS、PIRLS等各项国际评价项目,以那些表现优异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基准,对自身进行持续改进。同时,《工具包》还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以帮助各级教育领导者将本州、本地区的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这些信息包括:(1)基准测试流程的建立;(2)测试方法的应用;(3)测试内容的确定;(4)测试结果的评价。

其次,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全球劳动力市场中具备竞争力,建议各公立学校将如下七种“生存技能”作为关键能力⑤:(1)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2)合作意识与领导力;(3)灵活性与适应能力;(4)首创意识与企业家精神;(5)有效的语言交流能力;(6)评估与分析信息;(7)求知欲及想象力。

最后,为帮助各州并制定新的标准,《工具包》还对各州的教育领导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及要求。

(1)建议各州为国际基准测试提供资助。在发现本州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之后,制定新的标准,修订现行标准或在州一级对现行标准进行广泛讨论。

(2)对各州来讲,通过国际基准测试确立的新标准不仅针对各级各类学校,还包括了制定能够达到国际水平的劳动力开发标准。

(3)在与国际标准不断契合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法,为学校或地方学区提供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2.教学质量

这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重新确定教师标准,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师,使教师理解并能够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教师核心知识方面的素养。

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也是保证各州达到国际标准的重要前提。《工具包》从更为严格的课程作业,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等三个方面,向各州、各地方学区提出了如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政策建议。

首先,建议各州增加拨款以使更多地方学区的双学分项目能够达到国际标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AP课程、IB课程、国际高级教育证书(AICE)等考试。继续提高英语、数学、阅读三门核心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并增加这三门课程的考试强度与难度。建议各州拨付专项资金,对怎样使现有的英语、数学、阅读课程达到国际标准进行研究。此外,《工具包》还建议各州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校采用那些在内容上已经达到国际标准的教材,并通过外部资源对这些教材进行评价和认定。

其次,《工具包》倡导以教师学习共同体(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TLCs)的形式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从而改进教学质量。教师学习共同体关注教师之间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其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进、基于团队的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作用,并遵循如下核心原则:(1)渐进性;(2)灵活性;(3)可选择性;(4)问责;(5)支持;(6)均衡的评估。

最后,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校绩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所顶尖学校的经验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三点:(1)选择合适的人成为教师;(2)将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教师;(3)为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⑥ 因此,《工具包》要求各州提高教师职业从业资格,严格教师选拔标准,建立一套统一的、按照国际标准对现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培训的制度,将那些表现优秀的、卓有成效的教师和管理者配置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3.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确保教师的知识、技能及针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并使改进后的教师质量及其评价结果与国际标准同步。

专业发展的对象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了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工具包》建议各州对现有的专业发展体系进行评估、调整、补充,并建立一套与国际标准相契合的面向教师及各级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发展体系。

第一,各地方学区必须为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目的是将上述人员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其他国家最优秀的机构与人员进行比较,从而通过改革现有的专业发展体系以弥合此种差距。同时,规划还要以本地区学生学业成就方面的数据作为依据,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为目的。

第二,建立一套规划与实施之间的协调机制。任何规划的达成都需要一套运行良好的机制作为保障。为保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实践当中不偏离既定的目标,应采用各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对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及时反映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他们的专业发展与既定的规划之间保持一致。

第三,专业发展的内容必须建立在满足每个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侧重于从其自身的角度出发,以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作为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工具包》则建议应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各种评价手段,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第四,对各州来讲,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应重点突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等关键领域的知识学习,加强教师在上述领域中的知识素养,以使每个教师在这些核心领域方面的知识与其他国家最优秀的教师一样。

4.评价

这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更加严格的、更为有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结果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当前的学生学业水平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弥合这一差距。

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学校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结论,对各州、各地方学区及各学校的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必须确保教师能够以国际标准进行教学并促使学生在”核心知识领域”(Key Knowledge Areas)中取得进步。因此,《工具包》建议各州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各州进一步改进学术标准的依据。对于所有学生来讲,对其学业成就的评估也会为他们提供大量极富意义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学业表现仍然低于期望值的学生。对于各州来讲,应改革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着重评价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对原有的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改进原有的教学策略、标准化测试手段并与测试制作者进行合作。

其次,建议各地方学区开展国际评价测试项目,将本学区的学生学业表现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结果。为所有年级的学生重新设计或调整数学、科学和阅读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国际标准。采用教学敏感性评价,测验教学的影响,以便教育者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结果改进教学。

如前文所述,全美各州教育协会开发《工具包》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各州在制定标准时,能够以其他国家最优秀的学校和学生的表现作为基准,以提高全美各州的学业标准。因此,《工具包》建议各州制定政策,鼓励各个学校参加类似于PISA和TIMSS这样的国际评价项目,并在各州的问责制中加入此项内容。

国际标准、教学质量、专业发展、评价构成了《工具包》的完整体系。同时,各部分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教学有赖于国际标准的厘定;评价则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在国际标准和质量教学方面,学生的能力是否已经达到了二者的要求;而专业发展内容的调整则应该基于评价的结果。如果各州、各学区或各公立学校的政策制定者需要以国际基准来改进学校的绩效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标准,都可以在这四个部分中找到相应的信息作为参考。

三、意义与评析

从1983年的《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到2002年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美国20多年来的教育报告中,始终强调核心课程的设置以及制定相应的学术标准。但是,教育行政地方分权的传统使得各州之间的学术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具包》中所确立的原则、核心知识领域以及提供的各类资源,可以帮助各州在制定所要达到的学术标准的原则方面渐趋一致,即上文中所讲的“以国际基准为标准”。

一些州已经意识到了现行的学术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工具包》中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对各学校的领导者、教师的绩效水平、学生学业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马萨诸塞州议会正在讨论新的学术标准,并要求该标准的制定不仅要与其他各州的现行标准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必须参考那些在教育方面获得成功的国家为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所设立的学术标准,并以此重新确立本州的学术标准。同时,通过开展“全州优秀教师合约”计划,对那些达到新的学术标准的教师进行奖励,鼓励教师提高对学生的学业期望,并采用积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能够达到此种期望。

新罕布什尔州则计划开发一套新的、面向全州范围的考试体系。通过该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十年级就可以不需要额外辅导而具备了能够进入社区学院的知识能力,那些通过这种考试的学生在高中毕业的同时达到大学二年级程度。

此外,佛罗里达州正在建立一套“世界级教育标准”(World Class Education Standard,WCES)。该标准以近年来在TIMSS和PISA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参考,在数学、自然科学等核心课程方面制定“世界级”的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为学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做好准备。

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各种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美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差距逐渐拉大,这不得不让人们怀疑美国学生是否能够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工具包》中所包含的四个核心部分:国际标准、教学质量、专业发展、评价,都与提高美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此外,《工具包》的开发过程及其依托的两大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国政府、教育界对于建立统一的、非强制性的学术标准问题已经步入了实质化的操作阶段。如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和教育部长阿恩·邓肯正与各州州长就建立一套统一的、非强制性的学术标准进行讨论。美国联邦教育部也计划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制定共同评估体系和评分工作,这样就可以使那些用于维持50个不同标准和考试制度的资金、人员、物资得以解放出来。这些大量的州立资源可以转而用于帮助学生达到更为严格的新标准的创新活动,进而形成一种不断改进的机制。

当然,要使美国各州都能够采纳同一个学术标准,绝非仅仅通过《工具包》和拨出多少联邦经费就能实现的。但是,追求更为严格的学术标准以及对未来美国竞争力的关注,将使“来自许多领域的压力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改革运动,这可能会迫使美国政治领袖放弃旧观点,这种观点一直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我们对公共教育的国家承诺未能成为获得无限机会的‘重要平衡器,建立并采用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改善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前景并保证美国的长期经济竞争力”。⑦

注释

①TIMSS Challenge in Math and Science:http://www.edinformatics.com/timss/timss_intro.htm.

②Department of Education,Washington DC. America 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 1991.,26-29

③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Tough Choices or Tough Times,(Washington D.C.:The New Commission on the Skills of the American Workforce,2007),[EB/OL]http://www.skillscommission.org/pdf/exec_sum/ToughChoices_ EXECSUM.pdf.

④http://www.bizjournals.com/denver/prnewswire/ press_releases/Colorado/2009/04/02/DC93327

⑤Tony Wagner,“Rigor Redefined,”Educational Leadership,[EB/OL] http://www.siprep.org/prodev/documents/RigorRedefined.pdf.

⑥McKinsey & Company,How the Worlds Best-Performing School Systems Come Out on Top,[EB/OL]http://www.mckinsey.com/clientservice/socialsector/resources/pdf/Worlds_School_Systems_Final.pdf.

⑦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6176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篇5: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按照区发改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读了美国人——吉姆•柯林斯编著、俞利军译的《从优秀到卓越》。作者通过对11个实现跨越的卓越公司和17家(对照和未能保持卓越)公司详尽分析研究,揭示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机制,并形成了一个整体理念框架并称这本书“它最终只跟一件事有关: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规律”。感觉到研读“从优秀到卓越”解读了一个企业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和决定性因素。个性谦虚又表现专业的第5级领导人;看重人才的内在素质而非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当然,由于美国的教育水平与目前中国教育水平的差距,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性比中国高得多,在中国企业的人才选择中,应该适当地选择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但先人后事的原则同样应可为我们使用);在自己擅长(也就是能够做得最出色)的业务上倾注全部的身心与足够的资源而采取将问题简单化的刺猬理念;企业训练有素的文化与领导人的职业道德融合产生的威力;不把技术作为引发变革的工具,而将技术作为企业发展占据行业鳌头的技术加速器的理念;注重做事方式和动量积蓄推动飞轮运转而不要略过积累阶段,直接跳跃突破而陷入厄运之轮。

书中的很多观点,是通过对美国历史上成功的大企业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社会制度与发展环境,企业属性甚至人们的认知程度不同等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也不能全盘接受生搬硬套在自己企业身上,必需与国情和自身企业现状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与调整完善,才能收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从原来乡镇企业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的磨练,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公司分化为个人所有,但更多的公司则顺应历史发展与村民群众的要求,通过固化股份,集中经营逐步转向现代企业的模式,当然,并非这个转变就能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公司,它还必需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与改革才能与现代公司相接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公司还是从混沌走向规范过程中十分稚嫩的,还需要其自身的努力甚至挣扎,更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呵护与支持,才能成长为参天之树,支撑起农村改制后社区民生的一片天。相反,由于时左时右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现代人价值观念取向的改变,在一些地方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导致解决“三农”问题缺少了强有力的载体,农村党组织的威信受损,基层政权失之稳固,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 “三农”问题是长期政策失衡造成的现象,所以,现在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确实是说到了点子上,但这些支持与关注均属“外因”,它必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转化为农民的实惠,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支撑下的基层政权组织,恰好就是一个适当的载体,是外因与内因接合并发挥作用的转换点。

三、卓越公司的文化是一种训练有素的文化,具体表现在这些企业拥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拥有训练有素的思想和训练有素的行为。达到卓越的公司会无需等级制度;无需层层设臵科室;无需过多的行为控制。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状态中,能够达到“卓越”者实为凤毛麟角,我觉得,在现今的经营条件下,优秀的企业要走向“卓越”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出第5级领导人和真正做到先人后事,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才能满足,比如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人事制度方面的改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七、成长中的企业与跨越式企业同样需要靠自己培养管理人才,而且这种培养比跨越式企业更显重要。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应从管理团队中选择合适者,而选择合适者主要看其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第5级经理人可以培养出来,但必需要有几个先决条件,欲培养第5级经理人的企业领导者本身应是第5级经理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挑选的被培养人具潜质;被培养者具有成为第5级经理人的潜质;适合其成长的培养环境。

八、那些实现了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公司认为技术不是走向卓越最关键的因素,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公司对于技术的运用大多已处于同业中的领先地位,它们对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是为了保持在行业中能更长久地保证优势,也就是体现出技术运用服务于“刺猬理念”。

但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企业还处在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成为同行业竞争中保障生存的重要手段和因素之一,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日益成为制约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技术加速器理念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生存与发展。

个人认为,对本书的研究成果不能照搬套用,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迷茫,但认真研读本书,理解并合理利用和努力实践书中的研究成果,将会使我们的企业有可能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信息科 谢国华

篇6:《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每位员工每季度都要看一本管理书籍,终于把《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看完了(其实看郑博的《五年规划》时就买了一整套,搁着没看,看来人真的是要逼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是经过了大量的积累,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对所从事事业的不断学习、创新、积淀的过程,就不可能在别人的眼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都不可能创造出奇迹。我们所看到的美好瞬间,背后都包含了艰辛的磨练和艰难的过程。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作者吉姆•柯林斯所著,这是柯林斯继《基业长青》之后又一管理力作,是一本关于“成功之后如何更成功”的著作。柯林斯和他的21人工作研究小组运用半年时间把30多年间出现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上的企业进行逐一分析,从1435家公司中筛选出11家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并与那些实现跨越却并不能持久的公司(柯林斯称之为间接对照公司)或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柯林斯称之为直接对照公司)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内在机制和决定性因素。作者具体围绕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三方面展开分析。他并没有以当事人的角度灌输给读者他自认为的信条,而是以第三者的理性来看待这件事情,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没有关系,跟

合并、收购等企业重组没有关系,跟技术变革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管理者及其决策有根本的关系。从优秀到卓越的答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普遍适用于任何机构”。

柯林斯为我们拨开迷雾:那些业绩卓越的公司之所以卓越,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有创造力和有更高深的思想”,他们也“并不一定比我们更善于想出好点子”。卓越企业的基因或许在任何一个一般的企业身上都可能出现过,所不同的是,卓越企业能把这些理念和原则坚持得更加彻底。自工业社会以来,追求卓越注定成为每个企业家的梦想,卓越的企业也一直成为每个企业家效仿和追捧的对象。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诠释了关于卓越的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从优秀做到卓越?

当一滴水遇到海洋,慨叹海洋的广阔是因为她走过了小溪、江河,有了比较才知道什么是更大更广。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过程,一种升华。做到优秀的时候,你感觉到“很好”;做到卓越的时候你才会说“还可以更好”。当今的市场经济,奉行弱肉强食、赢家通吃的准则,市场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竞争态势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只有不断超越别人、跨越自己,稳步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目标,才能达到一定的成功高度和发展境界,才能更易保持优势领域和强化马太效应,才能从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最终成为引领待业发展的强者。

二、如何从优秀做到卓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滴水,加入小溪、江河,奔流不息地汇入大海,是源于水对海的坚定与不懈的追求。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却遵循一定的法则。做到卓越的公司,至少需具备两点:一是合乎“道”法,即真正把握本行业的实质,按照业内固有的客观规律办事,不犯或少犯错误,不走或少走弯路,不为困难所屈服,不为假象所迷惑,始终沿着既定的、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独树一帜,奇兵制胜。做到卓越是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所有人员、每一个环节都能把一种卓越的理念和坚定的信仰以及追求目标的决心加以融会贯通。没有哪个实现跨越的公司是沿着别人走过的道路获得成功的。追随别人的道路,永远不能做到卓越。

三、谁能够从优秀到卓越?

水往低处流,但不是所有的水都能流向大海,有些中途干涸,有些流向小水沟。纵观国内企业,优秀的不多,而卓越的就更少,不论是优秀也好,卓越也罢,都包含“人、思想、行为”三要素,而三种要素只有是训练有素的、高水平的,才能实现公司质的跨越。真正的卓越公司与外聘的高级经理无关,与内部薪酬系统无关,甚至与技术、规模、环境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不卑不亢、不轰轰烈烈、不刻意创造转变,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唯一与卓越密切相关的是,选定适合的目标和路径,坚定地走下去!

最有启发的两点:

1、第5级经理人

书中对于第5级经理人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媒体中见到的成功领导有点差别。相对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的第3级经理人、执着追求愿景的第4级经理人而言,第5级经理人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甚至能够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看这一章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一群人——太平人寿高管,这是在第一次参加省分公司面试时见陈总、龚总、马总、敏总等给我的感觉,有谦逊的品质和专业的素质,与第5级经理人最匹配的当然是所有营销员当神一样的‘郑博’,看完这本书让我更能深深地体会我们太平公司的文化,也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公司介绍是《从优秀到卓越——太平人寿九大亮点》、就像是看到了公司的魂,也知道为什么郑博会说这套好书他是要看5遍以上的,我想我们所有的年轻人,所有内勤管理人员都要去追寻、追求自己有一天也能够成为第5级经理人;

2、先人后事

“卓越公司的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首先,如果你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第二,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的话,那么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就不再是问题。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

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第三,如果车上坐的是不合适的人,不论你是否找对正确的方向都无关紧要,因为你还是不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

我想立足于中支或者立足团队建设,我们要随时引进合适人的,不合适的人下车或者不允许引进。立足于培训岗,我会把我培训关和新人面试的最后一个关口,帮助团队主管建立增员合适人员的标准,敢于筛选并淘汰不合适的人选。

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以太平的方式成长,从优秀到卓越。

郴州中支培训负责人——尹淑华

篇7:《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什么是卓越?很多人和公司企业,当做到优秀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很好,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一旦做到卓越的时候往往都是感觉 “其实还可以更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希望自己力求做的更好,仅做到优秀是不够的,应该追求卓越的突破性进展和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当领导不计个人得失时,其必然能发挥出超人的能力。就像杜鲁门所说的“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责、权、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直接影响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残酷的现实,正如眼下正在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只所以称之为“危机”,其中既包含有“危险”,也包含有“机遇”。对于一个卓越的公司和个人来说,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不断超越,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起点,从而走向成功。我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篇8:从优秀到卓越

目前,对于领导力的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领导力之源是对外部环境或市场的反应而产生的远见,即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判断和预见;领导力通过影响或带动他人发挥作用,其价值在于激活团队的能量;领导力作用的结果是创造高绩效,形成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远景变成现实。

因此,实施领导力工程,首先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领导力核心要素不仅揭示了领导人员所需的核心素质和能力,更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作用,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标。

其次,实施领导力工程,是推动人力资源转型升级的需要。人力资源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总量调控、改善队伍结构、提升素质能力、激发价值创造。其中,领导人员作为企业的稀缺资源,其整体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是人力资源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实施领导力工程,是提高领导人员综合素质、促进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实施领导力工程,提炼、凝聚、弘扬企业精神基因,才能提升领导人员素质能力,打造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实施领导力工程,还是提升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当前,我们对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培养使用的科学性、系统性亟需提升,需要进一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怎样”的问题(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明确标准,把握规律,改进办法。实施领导力工程,研究领导人员素质模型,设计领导人员成长路径,针对性地培养选拔领导人员,是解决“三个怎样”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

实施领导力工程目的在于,打造高素质领导人员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精神、引领产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一批职业素养高、市场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实现企业关键人力资源的转型升级;打造符合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四好”领导班子,优化班子配置,健全班子功能,提高整体合力,实现从领导人员个人领导力到团队领导力、组织领导力的全面提升;打造领导人员开发管理新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系统高效的领导人员选任和管理机制,构建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流水线”,实现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由此可见,我们实施领导力工程,其实是希望发现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影响因素,找出“杰出与一般”的差距因素在哪里,从而形成组织自身的、科学的“领导力”系统模型,进而指导领导力的提升,实现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作者:中航工业副总经理)

篇9:《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为什么要成为卓越的公司呢,因为这个社会永远是优胜劣汰,赢家通吃,如果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霸者,将来就会被别人吃掉。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公司奉行不晋则退原则的原因吧。为国网提供服务的公司,从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我们公司无疑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成就,而是要突破自己,成为一个卓越的公司。

这种观点与《麦肯锡方法》中提到的二八原则不谋而合。如果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利润,那么,我们就应该抓好这20%的人,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在做事上,也要善于找准问题所在,将主要精力投在20%的关键点上,做到事半功倍。很多毕业生听到我们公司的时候,都会鄙视的说:“小公司”,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眼中的天丽科技,虽然短小,但是精悍,富有战斗力。公司并不是跟人数成正比的,一个有用的人,胜过千百个做负功的人。

卓越的公司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之所以会觉得某人或某家公司一夜爆红,是因为媒体的报道给了我们这样的错觉。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首先要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然后要坚持刺猬理念(用一个简单明确的理念来指导所有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像麦肯锡那样的咨询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刺猬理念就是“助您做得更好”。遵循先培养训练有素的人,其次形成训练有素的思想,再次采取训练有素的行动这样一个模式。即我们公司常说的“先人后事”。在这样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公司一定能够完成飞跃。

篇10:《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每一小节都非常具体的写出:“请你的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两个环节。像“巧妙地安排座位、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常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看罢觉得受益匪浅,诸如“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一个不轻易犯错的人通常是一个不愿意冒险的人,而不敢冒险的人通常很难取得成功。”

一、明确理想目标

理想,就是一个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没有目标,无以至千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不同教师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分工不同,工作就会有差别。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联系实际,选其一二,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学科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普通话达到什么水平,课堂教学达到什么要求,班主任工作达到什么程度,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实现理想。干就干出个模样,当教师就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用爱教育孩子

爱能产生力量,有了爱,自己才愿意去做事情,并且不会感觉很累,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价值。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寄托着祖国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眼中无差生,只有差别的学生。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转化他们,转变他们。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尽力关注每一个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是优秀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2。因材施教。“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孩子千差万别,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三、正视压力,不断探索,悦纳任务

优秀的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工作能力是在实际岗位上赶出来的。所谓孰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有任务就有压力,怎样对待工作任务,持什么样的态度,是迎接挑战还是逃避?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长,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真确看待任务,欢心接受任务。对待任务态度不正,屈于权力的压力,憋着心去干,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玩笑横任务,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态度正了,为提高自己而迎接挑战,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只要实践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会在过程体验中有所收获,这样日积月累,定能厚积薄发,出类拔萃。

四、不断学习

学会学习,是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现代化教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当是多层的、宽广的。首先要求精和深,其次是宽和新。精和深,是指对其所教专业知识应当精确掌握、深刻理解。所谓宽,即知识面宽。知识之间是相通的,是可以迁移的。新则是追求时代发展,追求新的知识、方法和理念。优秀教师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这需要教师不断自觉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简洁精练的语言,准确生动的阐释,都是靠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得来的。

五、超越自我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学会阳光思维,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分开看问题。只有自己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幸福、快乐。

篇11: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1、全书架构清晰,行文流畅,案例充分,图文并茂,故事和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优秀的管理论著,读后感觉受益非浅。作者在翔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7 个方面重要内容,分别是“第 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下面我就感触最深的五个方面谈谈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

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 5 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 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对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看来这也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我作为控股公司下属公司的一名年轻管理人员,将以此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不仅仅在业务方面,更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从而培养谦逊、自信和坚定的内在品质,取得成绩时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同事或他人;遇到挫折时看镜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责备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二、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们公司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在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对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拥有卓越的业绩,同时互相友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尊重,共同享受美好生活。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

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控股公司也面临着因投资规模大,所投资产业回报期长所引起的现金流量不足的经营困难,但我们只要正视困难,坚信我们所投资的港口物流行业具有辉煌的前景,并不断的努力,我们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四、做“刺猬”不做“狐狸”

“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柯林斯发现,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刺猬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下三个环节: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这三个环节就好比是三个圆,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你就得到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这个充满哲理的理念我认为可以让我们深思三个问题:我们最擅长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最不擅长什么)?哪些是对我们的经济引擎推动力最大的经济指标(利润多少,现金流量多大)?我们的核心管理人员最热衷于什么?如果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清晰答案,我们也会形成一个关于自己业务方向的“ 刺猬概念 ”,并以此确立公司的战略目标。

柯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轮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不停转动,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

飞轮效应对我的启示是:

1、要有明确的公司战略,并在战略的指导下指挥所有的员工朝正确的方向用力,转动“巨轮”,并持续用力,积累动量,加快旋转速度,直至突破。相反,不确定的甚至是多变的公司战略会使“巨轮”一会儿朝某个方向旋转,过一会儿停下来改变方向,不多久又朝另外的方向旋转,因而不能积累起持续不变的动量,最终陷入“厄运之轮”。

2、累积到突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公司的领导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把期望寄托在天赐良机上。从“飞轮”开始旋转到实现突破,要持续不断的积累动量,这一历程的时间跨度难以估量,而且向卓越企业的转变不会突然降临,转变过程中体现不出一种决定性的行为,没有一了百了的创新,没有幸运的突变,更没有奇迹的瞬间。只有坚持不懈的推动“飞轮”朝同一个方向旋转,最终“破茧化蝶”。

当然,这本优秀的论著也存在一些瑕玼,我认为以下的二点是本书不应当忽略的:

1、所有的卓越企业或对照企业均来《财富》杂志历年的 500 强企业,那么那些由行业特点所决定,不可能发展成“航空母舰”的中小企业就没有卓越企业吗?他们中的佼佼者是否也遵循上述的规律?

上一篇:13大三班班主任总结下一篇:春季员工出游活动计划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