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课堂管理心得体会

2024-04-13

卓越课堂管理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卓越课堂管理心得体会

“卓越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10日,在断江镇中学有幸听了县教育局教研室刘兴伦有关“卓越教学”和“校本研修”的讲座,其提出的“卓越教学一二三三四思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觉受益匪浅,也使我有了深深的思索,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如何进行校本教研也有了深深的认识。对作为教务主任的我在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如何在以后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开展教学研究从而使我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认为:

1、改变观念,提高卓越高效的意识。

不再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满堂问”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即教师如何教,如何管,从而改造学生的学习力。现在的老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2、转变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交多少知识。刘老师的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着实让我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却内容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3、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教师的战场和舞台是课堂,教师的素质高低反映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将平时理念、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理论——再实践,再提高教学质量。多上课,上好课,上调研课,上示范课,上有挑战性的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将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课堂当做实验基地,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并不断将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需要创新,没有哪一堂优秀课、示范课是教学的范本。拘泥条条框框,习惯于照本宣科,不创新,不开拓,是教师职业的大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学生存在差异,教师对各种培训、讲座和学习要吸收其精髓,融入自身服务教学,构建自己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立足本校,踏踏实实搞好校本研修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研修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听了刘兴伦老师的讲座,我深刻的理解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同时督促我今后在我校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我校距离新课程要求下的校本研修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矛盾。如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水平还不是很高,没有形成自主教研、自发的行为,工作还依靠逼着做;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客观矛盾,还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教师的研修成果太少;学校的研修工作不够系统,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安排,研修工作只是星星点点的;校本研修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能正视问题,克服不足,积极探索,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坚持校本研修的持续性、针对性、合作性,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检查验收,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必将有很大的改观。

走进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创新本校教研,这需要我们用心的去钻研,去实践,不断去学习,不断去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合格的教师。

2014年11月3日

篇2:卓越课堂管理心得体会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清新的文字、一样精巧的构思,不同的人对文本的解读各有不同。

卓越高效课堂已经施行了2年时间了,经过这2年的不断摸索和体验,我对这一新课改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方为根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一堂好课,是用‘心’上出来的”。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平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身的勤奋,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欣赏名师课堂、研究教学艺术、反思自身素质,是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抚育心灵。

第二,浓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状态。因为读书,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气、激活灵气。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境界。虽然,我们平时忙于上课、忙于学生,可能无大量的时间投身书海,但是只要挤,时间总会有的,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角角落落、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读书的好时机。读读经典名著,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看看学术前沿,了解教育同行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翻翻文学作品,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沐浴智慧、遨游寰宇、充实自我。

第三,强烈的科研意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不仅仅满足做一名教书匠,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助力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目前,科研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我原来以为,天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这些零碎而繁琐的平凡事件都是忙忙碌碌,谈何研究?其实,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作为课题,都值得研究。把教育教学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而是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过程,则我们的工作就显得平凡而伟大,大有文章可做。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养成记录自己平时思想火花的习惯,与习作牵手,与思考为伴,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是我们记录的好材料,以随笔的形式整理与提升,大胆提炼自己的“一家之言”,成就自身发展。

篇3:加强高中课堂管理追求卓越课堂

“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 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 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这里的卓越课堂是指向师生双方互动合作的, 没有师生的共同创造, 就没有卓越的课堂。这里的卓越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生命性。卓越的课堂是充分尊重师生生命的、释放师生生命激情的课堂。 (2) 互动性。卓越的课堂不是教师“一言堂”, 也不是少数学生的“多言堂”,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交流、思维、分享的师生、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课堂。 (3) 知识性。卓越的课堂绝不能丢掉我国“双基”教学的优良传统, 尤其要重视人类经典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4) 智慧性。卓越的课堂不仅追求知识技能的掌握, 而且特别重视智慧和情感教育。 (5) 生成性。卓越的课堂相对于传统课程的载体——教材而言,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具有增值性。这里的“增值”既来源于学生课外学习知识与经验的分享, 更来源于师生、生生互动中发现的“新知识”。 (6) 超越性。正如海明威所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 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卓越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课堂。 (7) 个性化。卓越的课堂必然深刻地打上教师本人独特的个性与风格。越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课堂, 越是教师智慧潜能发挥到极致的课堂, 越是具有卓越品质的课堂。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交流过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导演”, 也是“演员”。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管理过程。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效益, 教师要努力做到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技能, 不断创新新的课堂管理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才能追求卓越课堂。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管理重点在于鞭策、督导学生投入学习, 但这种督导不是命令式的, 更多是通过平等地交流、建议来实现。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追求卓越课堂, 就必须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究竟怎样加强课堂管理好呢?

课堂管理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课堂行为规则, 学生才可能将自己的行为与之对照, 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哪些行为需要进一步强化, 哪些行为需要得到改进, 从而形成恰当的课堂行为, 减少或避免问题行为的出现。所以, 教师要用制度与规则, 而不是从自己的好恶去实现课堂的组织管理。

其次, 要争取学生的合作。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赢得了学生尊重, 与学生形成了一种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 那么学生的行为将倾向于维持这种关系, 在课堂上就会更多地与教师合作, 努力减少课堂上的纪律问题。所以, 教师要从赢得学生的尊重、争取学生的合作方面着手, 去实现课堂的组织管理。

第三, 要掌握课堂教学情况。课堂纪律问题部分是由于课堂情境失控造成的。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目的不明确, 教学结构过于松散等都可能导致纪律问题的产生。所以, 教师要重视掌握课堂教学情境, 从减少自己工作失误带来的课堂纪律问题入手, 去实现课堂的组织管理。

第四, 要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主体。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或与别人交流获得教师与同学重视或尊重的需要。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得不到表现自己或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有的学生就可能采取恶作剧形式来表现自己, 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所以,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倾向,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巧妙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灵活调节教学进程。

第五, 教师应当巧妙设置核心问题, 调动学生的思维作深入的探究。问题设置得好,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一些教师教学效果不好, 不能吸引学生, 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动脑筋, 不思考, 不研究, 课堂教学照本宣科, 机械重复, 没有自己的研究和创新。教师不能提出有深度和高度的问题, 不能指导学生作实质性的探究。学生思想无启迪, 能力无提高, 无法获得学习探究的成功体验, 其学习的兴趣信心必受挫。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高中课堂管理, 追求卓越课堂。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 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打造“有效—高效—卓越课堂”也是我市高中新课改首先追求的目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追求卓越课堂, 就必须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当前的高中课改中, 教师若能加强课堂管理, 增强研究创新的精神, 就能有效构建“卓越课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中,教学,课堂管理,卓越课堂

参考文献

[1]皮恒明——强化责任学识研究, 推进“卓越课堂”建设 (2012.6.4) 【本文发表于《师资建设》2012年8期】.

[2]张志勇——追求卓越的课堂 (2012-08-2310:58:57) 转载标签:教育.

篇4:卓越课堂管理心得体会

关键词:“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师;学生;实践研究

韩立福教授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追求自我教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使学习者学会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学本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高境界, 是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学习者(学生及教师)自我教育。2012年秋,我区启动了“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从实施至今已经三年。三年里,我校认真根据区“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立足校情,加强实践研究,通过科学管理、研修助推、示范引领、行动研究等方式,真抓实干,有效地推进了“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

在三年的“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行动中,我校拟定了以下目标:一是构建我校“‘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探索我校“‘学本式’卓越课堂”实施策略;三是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全面转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校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谋划,开展了课堂调研,细化了教学管理的办法,明确了每一阶段的行动任务,一步一步地推进 “学本式”卓越课堂改革。

一、立足实践,探索模式

为探索我校“‘学本式’卓越课堂”模式和各学科教学模式,我校拟定了“三阶段四步走”的行动策略。所谓“三阶段”,即把模式探究分为 “自主探索—总结提炼—物化成果”三个阶段。所谓“四步走”,指“骨干引领——课堂试水——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学校首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给骨干教师布置任务,要求骨干教師在模式探索中当好先锋;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让教师们学习观摩。在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基础上,鼓励各学科教师根据“‘学本式’卓越课堂”理念尝试自主探索,上试水课。学校主要抓好了两个“点”:一是骨干教师带动,二是青年教师推进,以点带面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待模式初步成型后,学校要求所有学科所有教师 “全面铺开”,根据已建模式,在课堂中积极尝试与验证。

最初,我们提出了“‘学本式’卓越课堂”五步教学模式,即:

但在实践验证中我们发现,此模式对于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操作上有一定困难,普适性不够强。针对这一问题,学校经过反复研讨,提出模式构建应结合学校文化,从宏观的角度,以大的框架去总结提炼。最后,我们在学校“精纺细织”的办学理念的统领下,紧紧围绕 “学本课堂”特征,总结提炼出了我校的“三经两纬”精细课堂模式,即:

“三经两纬”精细课堂模式是我校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改革的成果,我们以学本课堂的“自学、互学、展学”三环节为经,以“教师、学生”两主体为纬。首先,在“自学”这条“经线”上,教师需精选自学内容,在自学活动中仔细观察学生,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以便做到以学定教;而学生则应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任务与要求专注地展开自学。

其次,在互学环节,教师则需要根据学习重难点,精心设计能引爆学生思维的问题,并对各小组互学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关注学习的细节,以便进行及时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而学生则需要根据互学任务展开小组互学,需要在组内进行细致的分工,需要在交流时做到语言精炼,表达准确。

接下来的展学环节,学生需要选择精致的展学形式,需要让展学的过程更精彩;而教师则需要适时进行精准的点拨,促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得以提升,并促使学生的学习所得能有效迁移、拓展,指向运用。

此模式“经纬”相互交织,师生相互观照,教师为学生,学生得发展,普适性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认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构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的学科模式,语文、数学学科正在学科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不同课型的模式。

二、科学管理,推进实施

1、行政推动,落实部门职责。根据学校“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我校紧紧围绕研究工作,将教研、科研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相互统整,统一策划,实现了“研训一体”。

学校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德育处抓学生培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小组文化建设,优秀学习小组、班级评比;教导处抓课堂研究,导学单的编制和运用,教师共同体建设,学校模式的提炼;教科室做好行动方案、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各类研修活动的策划等。通过分工协作,分块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研究工作落实。

学校还利用行政会和教师大会对“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边总结边要求,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做到一学期一个大主题,一个月落实一项重点,层级推进,有的放矢,促进落实。

2、培训跟进,促进师生转变。①邀请专家团队到学校讲学,更新教师观念。学校先后两次邀请区进修学院龚雄飞院长为全校教师做 “学本式”课堂的讲座;邀请进修学院余华云副院长到校为全校教师解读《沙坪坝区“‘学本式’ 卓越课堂”新授课评价指导标准》;邀请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结合现场课例做了观课议课的指导。②借助共同体的力量,派老师参加研讨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共同体的研讨活动,借助共同体的力量打造薄弱学科,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③重视校内研修与培训,通过同伴互助,提高教师对学本式卓越课堂的认识。我们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卓越课堂大家谈”主题论坛,一线教师“经验分享会”等活动,让教师们齐参与,共分享,共同进步与提高。④加强学生培训。学校先后对行政小组长、学科小组长进行了集中培训,各班对学生进行了合作技能的培训。针对学生怯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我们从改革朝会开始,由学生担任主持人、主讲人,让教师退居幕后,把学生置于台前。学校还开辟了“毛毛虫剧场”,每周二、四中午让学生自己主持、策划开展才艺展示,为学生提供“练胆”的平台。学校还把每堂课进行“课前三分钟”交流作为课程来推进,让每位学生都有大胆展示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力。

nlc202309081018

3、改革评价,培养学生能力。学校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大胆改革评价,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一是改革课堂评价,指出一堂“好课”标准不是看老师演绎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表现有多精彩,并把一堂课必须有2个小组展示汇报作为底线指标。二是开展学生能力测评。上期开始,我校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了评价方式的改革,逐个对组内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特别是展学能力进行了测评,期中,我们对语数两门学科进行了抽测,从每个班级中随机抽取2个学习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学互学,然后逐一到展学室展学,三名评委老师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现场打分,测评完毕后我们统计了年级的满分人数、年级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各班级平均分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学校根据测评结果分等级对任课老师和参评学生进行了奖励,并制作了满分视频集供老师、学生们观摩学习;期末,我们对全校所有学生逐个进行了能力测评。本期期中,我们也对综合学科进行了抽测。三是改革期末考评,我们把学生期末能力测试成绩按20%计入学生期末成绩,与教师期末绩效考评挂钩。通过改革评价,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三、课堂转型,走向卓越

在“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中,如何实现课堂的全面转型,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我们运用了“问题+引领+督导+反思”的策略,促进教师课堂转变,引领教师走向卓越。

1、问题导向,实施专业引领。研究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行动研究,通过专业引领,促进课堂转型。研究初期,学校针对老师们编制导学单的困惑以及核心目标定位不准,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不明确等问题,特地邀请了教研员王华老师到校做讲座,区导师班学员何恩蒲、向蓉来校上示范课,教研员董晓宇老师作专业引领。研究中期,针对《导学精要》如何有效使用,课堂中“自学、互学、展学”三环节如何有效实施等问题,学校再次请教研员董晓宇、王华老师到校作培训,重庆市数学名师卞小娟到校和我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较好地解决的老师们的困惑。研究后期,針对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展学”的实效性等问题,学校邀请教研员吴行鹏老师为全校老师做讲座,邀请董晓宇、张焕颖老师就现场课例进行剖析、引领,有效地帮助了老师们实现课堂转型。

2、加强督导,促进教师反思。①对课堂进行全面诊断。去年5月,学校邀请所有学科教研员到校,对所有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全面诊断,并评出等级。教研员还结合听课情况,对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让老师们了解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②加强校内听课督导。学校校级、分管主任通过听推门课,了解教师课堂转型的情况,对转型不够的教师加强指导,并充分发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开展组内教研,加强同伴互助,促进课堂转型。③以“展、评、赛”的方式带动教师全体卷入。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学本式”卓越课堂展示课、研究课或赛课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实现课堂转型。本期,我校还开展了“学本式”卓越课堂家长开放日活动,每个班逐一开放半天,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了解我校“学本式”卓越课堂改革的情况,接受家长的监督与评价。④加强教研组建设,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我们认真抓好学科教研活动,加强学科组、年级教研组建设,聚焦“学本课堂”,组织开展主题研讨、集体备课、“一课三研”等活动,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田慧生主任说:“学本课堂的创建适应了深度课改的需要,其核心贡献在于真正解放了学生,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真正落了地、扎了根,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成长、自主发展有了现实土壤和广阔空间。一定意义上讲,学本课堂的探索代表了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对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的确如此,三年的“学本式”卓越课堂研究行动,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课堂发生的巨大变化,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常态,小组成员能在组长带领下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学习,讨论解决办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自学、互学、展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对话,共同建构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教师和学生关系更为融洽、民主、和谐,课堂成了学生的舞台,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教育新视野:学本教育.《人民教育》2014.9.

[2] 韩立福.学本课堂: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现代教育报》2012.4.22.

[3] 田慧生.学本课堂推动深度课改.《人民教育》2014.16.

[4] 顾明远.素质教育要以学为本.《人民教育》2014.16.

[5] 韩立福.“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新方向.《江苏教育研究》2013.01.

篇5:卓越课堂心得体会

一:做幸福的老师

要做幸福的老师,我们就该像书上说的那样:学会接受生命中的“缺口”。首先要先接受工作上的“缺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自在安逸没压力。虽说教师这份职业跟这样的希望无法沾边,但换位思考一下它可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此外,还要接受学生思想上的“缺口”。老师很经常因为孩子们的不听话、上课捣蛋,作业马虎等行为影响心情,导致对工作产生厌倦感。何不学会“放下”?正所谓“大人不计小人过”,更何况他们还是“小人中的小人”呢?

二:做会上课的教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本“师本“的课堂,渐渐走向“生本”。要创造出精彩的课堂,教师就要创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将眼睛、大脑、嘴巴、双手全部还给学生,让其自己去观察、思考、表达、操作。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做会培训的教师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通过参加不同的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理念。那么要在培训中学有所得,我们就该学会选择,懂得放弃。选择重要、独到且精彩的部分详细记录,反之则放弃。正如书上说的:放弃有时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放弃是为了更好地突出。

四:优越性和个性化 超越性。正如海明威所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卓越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课堂。(7)个性化。卓越的课堂必然深刻地打上教师本人独特的个性与风格。越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课堂,越是教师智慧潜能发挥到极致的课堂,越是具有卓越品质的课堂。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更是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对于我来说,到达“卓越”这一境界还需要一段路,但我还是会努力先从做一个“称职”的做起,努力的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向 “卓越”看齐。

篇6:小学卓越课堂心得体会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彭兴顺老师运用演讲学的原理,以鲜活的事例、深沉的思考,让生动流畅的文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行文舒展洒脱地叙述的八项专题,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细细捧读,更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三点体会。

第一,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方为根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一堂好课,是用‘心’上出来的”。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平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身的勤奋,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欣赏名师课堂、研究教学艺术、反思自身素质,是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抚育心灵。

第二,浓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状态。因为读书,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气、激活灵气。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境界。虽然,我们平时忙于上课、忙于学生,可能无大量的时间投身书海,但是只要挤,时间总会有的,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角角落落、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读书的好时机。读读经典名著,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看看学术前沿,了解教育同行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翻翻文学作品,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沐浴智慧、遨游寰宇、充实自我。

第三,强烈的科研意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不仅仅满足做一名教书匠,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助力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目前,科研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我原来以为,天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这些零碎而繁琐的平凡事件都是忙忙碌碌,谈何研究?其实,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作为课题,都值得研究。把教育教学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而是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过程,则我们的工作就显得平凡而伟大,大有文章可做。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养成记录自己平时思想火花的习惯,与习作牵手,与思考为伴,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是我们记录的好材料,以随笔的形式整理与提升,大胆提炼自己的“一家之言”,成就自身发展。

篇7:小学数学“卓越课堂”心得体会

刘志银

2013年5月17-19日,我们一行四人有幸在重庆参加了小学数学“卓越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两天半的学习虽然很短暂,但每天的感觉充实的,因为每天面对著名的专家讲座和不同风格的教师专场,随时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人之长为我所用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会很漫长,也许会走的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努力尝试坚持着走下去。以下是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从“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再到“卓越课堂”。

著名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教授引领教师学习了《数学教师的基本功》:谈到课改十年的总结与反思,讨论了10年课改的启示和今天教师应有的思考,应该建立模式,而教师应具备三种数学基本功“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比较与优化”。著名数学教育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新课标研制组之一孙晓天教授与教师研讨《探究式教学-必要与可能》:提出“何谓卓越”、“卓越课堂”的特征,探究式教学在“卓越课堂”上的作用与表现以及探究式教学应注意些什么。重庆的几位教师培训学校的几位专家宋乃庆、李常明、龚雄飞则从《卓越课堂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突破口在哪》《“学本式”课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谈到“卓越课堂”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比较,优越;卓越课堂的实效、特色、风格,重点在于“同课异构”以及“卓越课堂”的策略。我对“卓越课堂”的理解为:相当丰富的课堂、精彩的教师风格、上佳的学生学习状态、充满魅力的引导、充分的学生思考空间、有效的学生创造和再创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第一位、“每天有一点进步、每天有一点收获、每天有一点思考,这样长期的进步与发展才能达到卓越”。

课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重要是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从研究课中理解“卓越课堂”的意义

两天的时间,认真听了以下几节课:

1、四川省眉山一小的李竹筠老师的《四则混合运算》(三年级),这位教师的引入、探究、尝试较好,但在时间把握、学生理解和反思、学生的探究过程上仍旧值得商榷。

2、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的章光虎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这节课比较优秀,学习方式定位“先学后教”,重视学生的课堂发展和知识的生成过程,善于引领和深度延展,更因为教师诙谐、幽默的风格、简洁的语言、丰富的课堂驾驭能力,整堂课教学比较成功,不足为联系不足,学生还要在进一步挖掘。

3、河北省张家界市宣化区新华小学的胡智勇的《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三年级),重点“你的想法是什么”,知识内化、生成策略较好,但探究不够,尊重学生本位思维方面不足。

4、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实验小学的张静的《小数的加、减法》,情景式教学,有效性和优化特点明显,但时间把握不足,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待加强。

4、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的华旦玲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有序、理性思维贯穿全科,联系少了一些,“学生动起来”需要加强,空间不足,但很有个人想法。

5、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的吴玉兰的《余数的奥秘》,课堂呈现一般,缺少思想,缺失“顿悟”。

6、北京市石油小学的邵钦的《小数除法》,课堂沉闷,一个内容,三两学生参与活动。

7、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的牟文娟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探究过程丰富,设计教优化,注重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度有较好。但对于问题的深究不足,问题过于简单化,学生未能“吃饱”。综合个人学习观点:重点突出、应用到位、学习方式转变、师生互动、主体地位、问题控制、学位定位、设计优化、风格自主、学生创造性发展思维、反思课堂、方法优化、策略得当、巧用迁移、课堂落实等值得学习。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增强发展的意识,乐于研究,日渐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位专家在报告中提出“深入理解教材”与“创造性使用教材”,并用案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听专家的报告是一种享受,他们循循善诱,列举大量的案例,贴

近我们的日常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指明方向。一节课要上得有深度,有广度,有灵性,恰当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必须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在示范教学过程中,也看到了上课教师基于教材,研究教材,又不能拘泥与教材,受教材的过渡束缚。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创新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从“有效”走向“高效”,从“高效”走向“卓越”。

四.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的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种学习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教师都应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要推动它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卓越课堂”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

经过这次培训,充溢着对“卓越课堂”的深刻诠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地反思,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每天有一点进步、每天有一点收获、每天有一点思考,这样长期的进步与发展就能达到卓越”。

篇8:卓越的课堂需要卓越的班主任

一、加强班级建设

(一) 思想建设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前提

在实行课改前, 班主任首先要对班委干部进行思想培训, 让他们理解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知道课改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然后, 通过班主任和班委干部的双重积极引导, 让每一个学生明确, 要构建卓越课堂、要创建卓越班级, 不仅需要卓越的老师, 而且更需要卓越的学生。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做到卓越,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克服自卑心理, 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从而增强学生构建卓越的信心和勇气, 为构建卓越课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小组建设是构建卓越课堂的是关键

学习小组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的基本单位, 学习小组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每堂课的有效性, 是卓越课堂的灵魂。因此, 我在课改中特别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在学习小组建设时, 我特别注重学习成绩、责任感、学生性格、男女生搭配的合理性、科学性。我是这样做的:

1. 分组:

每个学习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 尽可能做到:①坚持男生女生搭配原则:即每个小组内既要有男生, 又要有女生, 切忌全组男生和全组女生。这样的搭配既能充分发挥男女生的各自优势, 又能让学生学会与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 让他们体会男女搭配, 干活不累的学习喜悦。②坚持成绩好中差搭配原则:即每个小组内既要有成绩相对优秀的同学又要有成绩相对中、差的同学, 全班每个小组的成绩搭配要大体均衡, 让每一个学习小组在同样的基础上合作与竞争。同时, 也让组内形成先进带后进, 后进赶先进的氛围, 不能形成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好的同学一个组。成绩差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一个组的两极分化的格局, 因为这样很容易使成绩差的同学失去信心, 不利于共同进步。③坚持不同性格搭配原则, 即, 每一个学习小组内, 既要有活泼开朗的同学, 也要有性格稳重安静的同学。这样既便于小组内的展示质疑也便于牵制小组内的过度活跃, 偏离学习活动的主题。④坚持责任感强弱搭配原则:即小组内既要有责任感相对强的同学, 又要有责任感相对弱的同学。这样搭配有利于责任感强的同学督促责任感弱的同学, 使组内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2. 组内学生位置的确定:

原则是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先进带后进。不同的学科, 其位置可以改变, 因为每个学生的不同学科的成绩有所不同。组内学科成绩最优秀的同学与组内学科成绩最差的同学邻座, 让他们形成师徒关系, 成绩好的同学完成作业效率高, 有时间为成绩差的同学辅导, 成绩中等的同学对座, 便于他们探讨, 共同进步。

3. 明确职责:

组内设常务组长、学习组长、劳动组长、纪律组长各一名, 学科组长数名 (有多少学科, 设多少名) 。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为大家服务的任务和机会, 在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之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小组自主确定各自的职责, 在卓越课堂的构建中他们会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使组内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 合作与竞争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动力

竞争是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 班集体中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 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 班集体也能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合作是一种资源的整合, 智慧的汇集, 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竞争与合作的和谐统一, 则是课堂走向卓越的动力, 也是学生终身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 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建立健全组内、组间的合作与竞争机制, 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合作。比如:设立合作、竞争优秀奖项, 无论是学校组织的还是年级组织的、班上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都可设立此奖项。无论是组内还是组间都可评出优秀合作者、优秀竞争者或优秀合作小组、优秀竞争小组, 均可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从而引导班集体超越现在走向卓越。

(四) 文化建设是卓越课堂的保障

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引导学生的言行, 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品格, 以及启迪学生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是引导学生走向卓越不可缺少的, 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必要保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我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亮点, 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走向卓越的一个过程。比如小组文化建设中的组名、组训、组规、励志口号、小组奋斗目标等均由小组自己设计、制作;而教室内的“明星风采”、“约定前行”, 教室外的“文化长廊”“班级风采”文化栏目名称则是面向全班同学征集产生, 并由班上的志愿者设计、制作、上墙。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时,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超越自我的笑容, 我想他们正在创造卓越。

二、设立课改班级开放日

篇9:卓越课堂孕育卓越素质

【关键词】构建;卓越课堂;策略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曾经提出“改革发生在课堂上”,课堂的文化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课改走入“深水区”,课堂组建逐渐成为教与学的焦点。今年七月重庆市教委出台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全面实施“卓越课堂”计划,“打造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卓越课堂”已成为我市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提质”的核心关键。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卓越课堂呢?它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提倡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打造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它是一个文化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艺术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它是较之于“高效课堂”形态更高级的课堂形式。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要努力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让学生置身于最优化的课堂形态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一、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催化剂

什么是卓越?“卓越”(excellence)本义指杰出、超越一般。追求“卓越课堂”是追求一种最适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最优化的教学环境。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情境创设是构建数学卓越课堂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教学中适时的创设趣味情境,以“趣”引“思”,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创设和谐温馨的情境,以“情”感人,师生关系好,彼此心里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创设悬念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揭开问题秘密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创设实践情境,将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创设成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情境……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让学生计算四个图形的面积:①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③半径是2厘米的圆。④半径是3厘米的圆。在计算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圆的面积计算还没有学过,该怎样办呢?圆的面积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否用割补法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整个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探究氛围。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犹如“催化剂”,它在适度改变数学知识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让学生乐学、爱学,并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从而真正达到卓越课堂的实效。

二、精心预设的“课堂提问”是贯穿卓越课堂的生命线

卓越课堂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问题导学。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精心预设的课堂提问”犹如贯穿卓越课堂的一条生命线。好的课堂提问,能开启学生心智,唤醒学生的内部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隹学生的思维契机进行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时,要及时引问步步深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捕捉知识的精华之处进行提问。提问要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即要问在知识的连接点和解决问题的支撑点上;提问要问在知识的矛盾处,通过提出假设,制造矛盾,从相反的方面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提问要问在知识的空白处,依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在在知识的空白处设计开放性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添补出符合题意的内容……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时,问“既然比可以化简,为什乒乓球比赛时不能把比分12∶6化简成2∶1呢?”通过提问将学生引入矛盾的漩涡,引发学生辩论,最后经过点化,统一认识,由此学生对概念的印象会十分深刻,整个课堂风生水起。这样的课堂才是卓越的课堂!

三、有效的合作交流,使卓越课堂充满生机

卓越的课堂是充分尊重师生生命的、释放师生生命激情的课堂。《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和完善课堂学习小组,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个体自学、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和教师点评中有效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显而易见,卓越的课堂要求教师指导全体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交流、思维、分享,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课堂。积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构建卓越课堂的极为重要的一种策略。有效的合作交流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突破教材重难点的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对话,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获得成效的一种策略。卓越课堂在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比较难于理解,不容易找出解决办法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迎难而上的决心,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卓越课堂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女孩抓了8个蓝色的花片,男孩抓了13个红色的花片,顯然红花片多,老师引导学生“排一排”,让学生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但例题的教学重点是用减法计算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可学生很难想出用减法计算,通过“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寻找算法,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可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交流,最终得出问题的解答方法。卓越课堂在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例如:简算4.8×0.25.如果让同学们自己解答,可能存在考虑不周全的情况。而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求解该问题时,应考虑的因素有:0.25可与4和0.8分别相乘;4.8可分解成4×1.2。考虑了这些因素后,得出来的方法才是简单、也是正确的。在卓越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自信心等大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实现了生命的成长。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

四、把握精彩的课堂生成,让卓越课堂绽放生命的美丽

卓越的课堂相对于传统课程的载体——教材而言,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具有增值性。这里的“增值”既来源于学生课外学习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更来源于师生、生生互动中发现的“新知识”。叶澜教授也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卓越的课堂应具有动态生成,生机勃勃的特点。当课堂上某些意外生成稍纵即逝,教师要顺水推舟,及时点拨,及时地生成教学目标,调整预设的教学板块;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将错就错,认真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辨错、思错、纠错的过程中,将学生个体的思维错误转变为促进学生群体思维发展的资源。如在教学“5千克60克=()千克”时,有一个同学写成了“5千克60克=(5060)千克”。结果明显是错误的。但是为了弄清这个同学是怎么想的,教师“将错就错”请同学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我先把5千克改写成5000克,然后再把5000克和60克合起来……说到这儿,他迟疑了一下,:“老师,我知道错哪了,这里要求改写成千克,我把它改写成克了”。教师我本想让其他同学讨论一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时那位同学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这道题可以继续作完,把5060克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就是5.06千克了!”从他激动的表情中,感受到了他获得成功的快乐,多好的思路呀!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分层的课堂练习设计,彰显卓越课堂的教学魅力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确保课堂教学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究、质疑、交流、练习。卓越课堂要求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后,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分层的课堂练习设计分为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四个层次,体现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难易度,各种层次的题目在作业中的比例以2:4:2:2为宜。其中基础作业主要以填空、判断、选择等形式出现,反映教学目标中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巩固性作业主要以计算题等形式出现,是对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巩固,以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则主要以文字题、应用题等形式出现,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性练习(尝试练习、开放性练习、深化题)主要以难度较大的应用题、操作题、奥数题等形式出现,力求以“优等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为限,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般情况下,后进生完成前两个层次的作业;中等生完成前三个层次的作业;优等生完成全部作业。这样,从作业的份量、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分层次,确保后进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从而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恰当的课堂评价,为卓越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卓越课堂的教学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与融洽的、相互尊重与信赖的。恰当的课堂评价是教学中教师用恰到好处的评价开户学生的人心智、灵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活跃的和一种策略。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如:“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真不错。“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添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当然,偶尔的批评错误,及时纠正也是应该的。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功能,让“评价”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小学数学卓越课堂评价的追寻。

海明威曾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卓越課堂孕育卓越素质”,卓越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课堂。总之,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教学策略多种多样,这需要教师提升专业知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理解把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努力做到让自己的教学策略为构建卓越课堂起到实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8-1.

上一篇: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的论文下一篇:区南湖学校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