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债券

2024-04-25

可转换债券(精选6篇)

篇1:可转换债券

金斧子财富: 债券质押式回购简单地说就是交易双方以债券为质押品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行为。其中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质押而获得资金使用权,到约定的时间还本并支付一定的利息,从而“赎回”债券。而资金持有人(逆回购方)就是正回购方的交易对手。在实际交易中债券是质押给了第三方即中国结算公司,这样交易双方否更加安全、便捷。

可回购的债券

所有的国债、绝大部分企业债、公司债和分离债的纯债都可用于债券回购交易。沪深交易所每周都会公布可回购债券的折算率,上面没有但可交易的品种就是不可回购的债券。折算率简单说,就是把债券质押时,交易所按债券面值给出的可质押的比率。

现在交易的回购品种

我们仅列出个人投资者经常参与的公司债(包括企业债等)回购品种。上海证券交易所可交易的质押式回购(括弧中为交易代码)分为1日(204001)、2日(204002)、3日(204003)、4日(204004)、7日(204007)、14日(204014)、28日(204028)、91日(204091)、182日(204182)共9个品种。深圳交易所按回购期限分为分为1日(130910)、2日(131911)、3日(131900)、7日(131907)共4个品种。其中经常交易的只有沪深1日和7日四个品种,并且沪市的日均交易量又远远大于深市的交易量。

金斧子财富: 特别提示:做正回购时,沪市债券只能在沪市质押获得资金,深市债券只能在深市质押获得资金,所以深市的债券即使能质押也要考虑能不能借到资金的问题。而逆回购方可以在两个市场上选择。

质押式回购的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手(1手=1000元标准券)。

(2)计价单位:资金到期年收益率(%),报价时省略百分号(%)。

(3)价格变动单位:0.005或其整数倍。

(4)每笔申报限制:最低申报限额为100手,最高申报限额为10000手。

(5)申报价格按照交易规则的规定执行。

质押式回购交易操作流程

投资者要参与债券回购交易到证券营业部签订回购协议,很多券商允许逆回购而不用单独签协议,而正回购都要单独签协议,并且很多券商不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正回购交易。

1)逆回购详细操作流程

在交易界面(如下图),选择“卖出”,输入代码(比如204001),融资价格就是年化利率,数量最低是1000(张),代表10万元,每10万元递增,点击融券下单就可以了(上面显示的最大可融没有意义)。如果是一天回购,则下一交易日(T+1日)资金可用但不可取,T+2日可取。可用指可以买入任何证券;可取指可以转入银行账户。

金斧子财富: T+1日是指交易日期,故若周五做一日正回购,则下周一资金才可用,但实际上你仍然只获得了一天的年化利率。

注意:有的券商是T+2日资金才可用,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7日回购是指7个自然日,比如周一做7日回购,则下周一资金就可用。其他品种类推。

2)正回购详细操作流程

首先要查你持有的债券(当天买入的债券,当天就可质押)能不能回购以及折算率,数据可到沪深交易所查询。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债券质押入库。在交易界面(如下图)选择“卖出(即提交质押券)”,输入质押代码,价格是自动显示的,一般是1。注意:这里是质押代码而不是交易代码。质押代码以090(国债)104(公司债)105(分离债纯债、企业债)106(地方债)开头。此操作叫债券质押入库。债券质押的数量没有限制,最低1手即10张就可以了。

特别提示:很多券商要求投资者必须到柜台办理债券质押入库、出库,而不

金斧子财富: 能在网上操作(就像深市转债转股一样)。以上是沪市的入库方法,因深市没有质押代码也没有其他操作界面,故只能到柜台办理。

2.标准券的使用。债券质押入库后,系统就根据最新的折算率自动换成了标准券(账户上出现标准券一览,代码为888880)。可以用来质押的债券必须是1000张标准券的整数倍,故你有1050张和1800张都只能按1000张标准券融资10万元。多余的债券可以直接出库。

3.可回购日期。沪市,当日买入的债券当日可质押,当日可回购交易;深交所规定当日买入的债券当日可质押,但下一交易才可用于回购。

4.回购交易。在交易界面(如下图)中,选择“买入”,输入代码比如沪市1日回购为204001;融资价格填你愿意融入资金的利率;可用资金一览不管显示什么都不影响操作;最大可融也不用管(是系统计算股票时用的,一般显示为0),融资数量必须填1000的整数倍,比如你有2500张标准券,那么你可以输入1000或2000,表示你愿意借入10万或20万元资金。交易完成后你的账户上就出现借入的现金,同时减少你的标准券数量。借入的资金就可买入其他证券也可以转出资金(有的券商不允许转出融入的资金)。

金斧子财富: 5.回购交易后的结算。做完回购后就要注意到期在你账户上准备足够的资金以备扣款(仍是自动扣款,而不用做任何操作)。比如1日回购,当天晚上10点以后标准券就回到账户上,同时可用资金减少借入的金额(如果原来资金已用完,那么就显示负数)。T+1日16:00前你的账户上要准备足够的扣款本金及利息以还掉借款。

6.质押债券出库(又称解除债券质押)。债券质押到期后(标志就是标准券回到了账户上)就可申请出库。方法与入库时相反,即在交易界面选择“买入(即转回质押券)”,输入质押代码和出库数量即可。注意:出库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卖出,否则没有必要出库,这样下次回购时就非常方便。当日出库的质押券可再次申报入库。

7.债券可卖出日期。沪市当日出库的债券当日卖出;深交所规定当日出库的债券,下一交易才能卖出。

8.标准券与融入资金的关系。这两个是相互对应的就像买卖股票和手头现金的关系一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标准券数量大于1000时,就可融入资金。融入后,标准券消失(实际上是质押给了登记结算公司)账户上可用资金减少。当质押到期标准券回来时,账户上可用现金减少相应数额。从以上流程我们就可以看出深市回购交易极度不活跃的原因。

回购交易操作技巧

金斧子财富: 前面介绍了回购交易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回购交易有很多技巧。下面就正逆回购操作技巧分别介绍。

1)逆回购操作技巧

1.用暂时闲置资金参与。交易所逆回购的参与者主要是除银行以外的机构投资者比如货币市场基金、财务公司等,尤其是现在新股申购上限的限制,迫使很多机构不得已而参与逆回购交易。个人投资者参与逆回购主要是在暂时闲置的资金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时运用。因利率较低而不适合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工具。2.有机会尽量参与。很多人不在乎这点回购的“小钱”,而往往把账户上暂时不用的现金就闲置在那里只拿活期利息。以100万为例,我们看看差别。如果不做回购,则一天的活期利息为100万*0.36%/360=10元。如果做回购,一般利率为1.5%(周四可到4%),则回购利息为100万*1.5%/360=42元,减去最高的佣金10元,剩余32元,比活期高22元。我们觉得当那天恰好打开账户时就值得花10秒钟操作一下的。

3.周五和节假日前谨慎参与。周五如果资金能转出做其他投资,就不要做逆回购,因为资金利率很低,而且周末两天也没有利息。特别是长假前一定要计算一下,转出和回购那个更有利。因为尽管长假前第二天的利率很高,但却失去了长假期间的利息。

金斧子财富: 4.选择收益高的市场参与。沪深交易所都有回购品种,因为他们都没有什么风险,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肯定要选择收益率高的,而实时上很多投资者并不了解这一点。比如2010年3月25日深市回购利率最高达到9%,而沪市最高才4%!5.打新股收益率高时,就不要做逆回购。新股申购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高于逆回购收益,所以若投资者的资金闲置三天且恰逢有新股发行就不要做逆回购而选择打新股。

6.7日逆回购比连续1日逆回购更有利。如果限制资金超过1周,期间又无新股申购等更好的投资渠道,那么连续做1日和做一个7日逆回购那个更有利呢?简单计算如下。1日逆回购4次的利率平均为1.5%,周四为4%,则投资100万总收益为100万*(1.5%*4+4%)/360=278元,减去佣金50元后净收益为228元。7日回购利率平均为1.5%,则收益为100万*1.5%*7/360=292元,减去佣金50元后净收益为242元,比连续做1日回购高34元!更重要的是做一次7日逆回购比较方便。

2)正回购操作技巧

1.正回购后获得资金的投资回报要确保远高于所付出的利息。这是做回购的出发点也是对正回购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打新股高收益时,回购后用来打新股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投资其他高风险品种,则

2.回购到期,可以用现金还款,也可以债券出库卖出还钱。比如1日回购,则T+1日晚要准备足够的现金,也可在T+1日申报债券出库卖出还钱。

金斧子财富: 3.回购一般可以续作。续作就是指在质押债券到期时可以继续回购获得的资金来归还上次的融入资金。比如T+1日没法还款,就可继续做1日或7日正回购,如此循环。这样就无需用现金或卖出债券还款。注:有的券商不允许续作,就是回购到期要先还上次的融入资金,才可继续做回购交易,这只是券商自己的规定,上交所并没有这样要求。

4.回购一般也可以套作。套作就是回购融入资金后继续买入债券,然后继续质押回购,如此循环。一般券商要求套作不允许超过5倍,有的券商甚至不允许套作。这同样是券商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并不是交易所的规定,下面我们还会专门讨论回购交易的风险。有关可以续作、套作的券商,请百度鼎级理财网,与券商经纪人联系。

5.回购打新股T+2日一般不用再做回购。由于T+2日晚间打新股的资金会回到账户上,这笔资金刚好可以用来归还上一日融入的资金(1日回购)。但要切记在账户还要提前预留好中签的资金。在T+1日晚上新股中签率公布,根据中签率和申购数量就可算出需要预留的资金,我们认为至少要留足可能多种两签的钱才安全,比如申购6各号就要准备可能中两签的前,因为有时不足1%的中签率也会出现中两签的可能。否则若欠资就会违约,下面我们会专门讨论对违约的处罚措施。

回购交易的风险

逆回购交易一般没有风险,因为逆回购方直接针对的结算公司这样的第三方。如果债券质押方到期不能按时还款,结算公司会先垫付资金,然后通过罚款和处置质押

金斧子财富: 券等方式向融资方追诉。逆回购的风险就是机会成本,也就是失去了逆回购期间选择其他更高收益品种的机会。

在正回购交易中最大的风险是欠库和欠资。所谓欠库就是指当债券折算率降低后,没能及时补足债券,致使标准券可融资的资金量小于直接融入到资金量。所谓欠资就是指当质押债券到期,需要还款时,账户上可用资金不足以归还融资的资金及应付的利息。当出现欠库或欠资时,会被罚款甚至收回回购交易的权利。具体下文会有详细的说明。

防止欠库或欠资的方法:每周三晚上查看沪深交易所最新的标准券折算率,如果折算率降低,就要在周五前补足债券。如果账户没有就要再次买入质押入库,再次买入也只需买入要求的数量(比如100张)就行了,而没有必要再买入1000张入库。做融资方在到期前一定要在账户上存入足够的资金,比如1日回购,则T+1日收市前账户上就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可以是新转入的资金,可以是卖出证券或者债券出库后卖出债券获得的资金。对于打新回来的资金运用问题,在前面正回购操作技巧中已有叙述。

以上就是关于可转换债券回购的各类信息,金斧子小编的讲解就到这,如需投资私募理财,可预约金斧子理财师,【金斧子】持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国际风投红杉资本和大型央企的招商局创投实力注资,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私募发行与服务平台,提供阳光私募、私募股权、固收产品、债券私募、海外配置等产品,方便的网上路演平台,免费预约理财师,用科技创新提升投资品质!。

金斧子财富:

篇2:可转换债券

自1843年美国纽约ErieRailway公司发行世界上第一只可转换债券开始,可转换债券融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可转债融资历史较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股票市场的建立才开始出现。

1992年11月深宝安集团发行了我国首例可转换债券,但由于其转股的失败,中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97年3月有三家非上市公司先后发行可转换债券。2000年虹桥机场和鞍钢新轧可转换债券发行,是继“深保安”之后上市公司又一次被允许发行可转换债券。

截至2001年6月,中国债券市场上仅仅只有5只可转换债券,发行总额只有47亿元。而到了2001年7月,深沪两市共有15家上市公司发行或拟发行可转换债券;截至2002年8月22日,已有34家上市公司提出发行可转换债券,计划融资260亿元人民币。2003年沪深两市共发行了16只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达185.5亿元,占再融资总额的49.87%。

2004年共发行了12只可转债,累计规模209.03亿元,占再融资总额的46.54%,比配股和增发所占份额都要高。2003和2004年是可转债市场快速发展的两年。

进入2005年,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再融资停止,一级市场没有新券发行,二级市场交易清淡,集中转股使可转债市场进入低迷时期。尽管如此,在低迷的市场下,可转债仍将成为比较有吸引力的融资选择。

2006年7月26日,柳州化工公布发行可转债的招募说明书,融资规模为3.07亿元。仅化又重新拉开了可转债融资的序幕,这将为可转债的二级市场提供新鲜血液,有助于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上市公司可发行可分离交易式可转债(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目前除马钢股份外,还有新钢钒、唐钢股份、武钢股份、中化国际、云天化、深高速等6家公司将采用这一创新方式进行再融资,其中,新钢钒、唐钢股份均是将原可转债方案调整为分离式可转债。7家公司预计融资金额将达到234亿元,为目前可转债市场余额103.81亿元的2.25倍。

可以预期的是,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而且,在新的管理办法出台以后,有将近60家公司提出了可转债再融资的议案,预期总融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在柳化转债发行之后,这些可转债融资项目将陆续上市。

可分离交易式可转债和普通可转债将共同促进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可转债又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在融资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缺陷,这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以及转债市场的发展都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存在盲目跟风,无风险意识

上市公司将可转换债券发行规模定得很大,主观上希望投资人按期转股的意思表示很明显,没有还本的打算。几乎所有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都把可转换债券看作是股权融资的替代品。综观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目的,大多不是从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出发,而是为了逃避资本市场的法律管制和严格的融资规定,视可转换债券融资为“免费的午餐”,而没有意识到若股价下跌转股失败,将是“昂贵的午餐”,没有充分考虑其蕴涵的风险性。公司一旦发行转债,就会面临诸如利率风险、回售风险、股价下跌风险、转股失败风险等。否则,虽然融资成功了,却有可能将公司拖下泥潭,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比如,日本入伙伴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行了374亿日元的可转换债券,碰上90年代股市暴跌,导致转股失败,名噪一时的入伙伴公司,因无力偿还可转换债券本息而宣告破产。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第一家采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上市公司——深宝安,在转股失败后,虽然偿还了债券本息,但宝安从此转人低谷,对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可转债的发行主体行业分布不合理

从海外的经验来看,可转换债券市场为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而我国发行主体则局限在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中,而其他企业却没有这种融资的机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也面临较大的风险,非常适合发行这种兼具债性和期权的品种。新办法虽然没有倾向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一视同仁地规定发行公司需在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等,财务指标虽已降低,发行门槛下降,但发行主体仍以进入成熟期,有着稳定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缺乏足够成长性的大公司为主,而对那些规模不大、尚处于成长期、通过其他途径融资较为困难的高科技企业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三)急于发行融资,不注意把握发行时机

一般而言,牛市时发行可转换债券对于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最为有利,可以获得溢价收益,在发行规模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金额。但是牛市发行可转换债券,未来股价可能达不到牛市水平,造成转股失败,进而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非常突出,我国的深宝安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就是如此。当市场处于熊市时,发行转债对投资者比较有利,因为股价上扬的空间非常大,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低股价带来的筹资量较小,一般会觉得出让利益过大,不太情愿发行。因此,市场可接受的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机被认为是市场从经济周期底部走向复苏时最为有利。这时,市场利率比较低,股市也往往处于低迷阶段,上市公司可以以很低的利率发行可转换债券。当行情回升时,公司股票有可能大幅上扬,转股可以顺利实现,对投资者而言则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和获利空间。而我国可转债发行企业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2001至2004年这段时间,中国股市受国有股减持及全流通问题的影响,市场处于从牛市向熊市转变的过程,在这个时候,众多上市公司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应该说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时机把握的并不好。从发行的几只可转换债券的市场表现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发行公司往往把能否顺利融资放到第一位,而无暇或不愿顾及最佳的发行时机。

(四)可转债发行品种比较少,转债期限比较短

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为带息可转债,虽然马钢股份是我国首家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公司,这也意味着可分离债这一债市新品种将就此问世。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可转债发行品种还是比较少,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一个新品种,上市公司就一抢而上的其中一个理由,因为可供选择的可转债品种比较少。

在海外转债市场上,不仅存在狭义的可转换债券,还有诸如零息可转换债券、初始折价发行可转债、流动性收益期权票据、可转换优先股、托管可转换证券等。品种的多样化使得海外转债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我国可转债品种的单一性极大地限制了投资者的选择余地和转债市场规模的扩大。海外转债市场规模很大,是其多种可转债类产品共同交易的结果。

新《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虽然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规定为最短为1年、最长为6年,这与老办法可转债的期限最短为3年、最长为5年相比增加了。但这比国外转债的期限大都在10年以上明显短得多。这样规定,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会越小,但却加大了发行公司的风险,也有可能迫使公司在选择融资项目时存有短期行为。

同时,由于新办法中仍规定了转债自发行之日起6个月后就可转股,许多发行公司都把转股锁定期设为6个月。由于现行政策不允许发行更长期限的转债,公司在选择融资开发项目时,为了规避风险,有时被迫“忍痛割爱”,放弃期限较长但更有利于公司发展的项目,而选择一些短期的见效快的项目。这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五)发行条款设计雷同,没有体现差异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趋于雷同,均表现出较强的股性,上市公司往往视可转换债券为延期股权融资,忽略了可转换债券的债性。从回售、赎回和转换价格项下修正条款的设计本意看,主动权均在上市公司之手,主要保护了发行人的利益,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很不够,并没有达到发行人和投资人收益与风险的均衡和激励相容的目的。

不过,按照最新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可转债发行中对于转股价格修正条款,由以前董事会通过改成股东大会2/3人数以上通过,有效约束了上市随意调整转股价的行为,对可转债投资者的利益从制度上得到了保证。

而且,即使对于一些保护上市公司自身的条款,如赎回条款等,也是千篇 一律,如出一辙。这相应的增加了发行人的风险。因为这些上市公司各自都有自己不同的质地,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一样的可转换债券条款。如果条款一样,在发行阶段,势必吸引相同的投资人来投资,因为发行人的发行条款是筛选不同偏好投资人的过滤器,这样就会引起发行上的问题。

在转股阶段,一些投资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风险一收益偏好以后,可能会失去投资兴趣,这样转股又成了问题。由此,按照发行公司自己的特色设计发行条款,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资人,是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关键。(六)没有严格担保条件,信用评级不完善

新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提供担保,但最近一期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的公司除外;提供担保的,应当为全额担保,担保范围包括债券的本金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以保证方式提供担保的,应当为连带责任担保,且保证人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额应不低于其累计对外担保的金额。

证券公司或上市公司不得作为发行可转债的担保人,但上市商业银行除外;设定抵押或质押的,抵押或质押财产的估值应不低于担保金额。估值应经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从这些规定来看,对担保要求担保到担保范围、担保方式等要求严格而且全面。而国外对公司发行可转债一般不要求有担保。

我国要求发行转债公司必须有担保,其初衷是为了降低转债投资者的风险。但这样规定,把大量业绩一般但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拒之于发行转债的大门之外,这类公司由于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而无法获得担保,最终只能对发行转债“望而却步”。另外,要求有担保也增加了发债方的融资成本。

新办法规定: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委托具有资格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跟踪评级。资信评级机构每年至少公告一次跟踪评级报告。但在实际运行中,目前国内信用评级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未形成客观公正的评级机制,信用评级很不成熟。

信用评级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信用评级的地位尚未确立。新办法虽然对可转换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有所规定,但是并未强制要求。

其次,利率的限制影响信用评级。发行公司为了增加可债券的吸引力,债券的利率水平基本上会达到规定的利率上限,因此,无论信用等级的高低,企业债券利率水平基本一致,造成债券信用评级失去了意义。

再次,评级机构的权威性不足制约信用评级。目前,尚未形成具备标准普尔、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等评级公司素质的评级机构,投资人很难根据评估结果对债券进行判断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用评级的发展。

三、对于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的思考

(一)上市公司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强化风险意识

不同的上市公司因为资金需求的紧迫性和资金需求规模、财务状况等不同,对配股、增发、贷款、发行可转债及分离式可转债等不同的融资渠道的选择应有所不同,上市公司不能对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一哄而上,不要认为监管当局的发行标准就是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司的标准,不应该出现只要符合条件就试图发行可转债的盲目现象。

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注意比较各种方式的优劣及与自己特点的适应性,真正凸现可转换债券的期权价值,恢复其金融特性。如果公司选择了发行可转债也必须注意风险的防范,应强化风险意识,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防范这些风险,要求发行公司在选择项目时充分权衡项目的收益与风险,有了好的项目再发行可转债。

(二)借鉴国外经验,拓宽发行主体

考虑到可转债自身的特性,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合发行可转债的,可转债可能最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但有着数量较大、不断增长的融资需求,并且由于风险较大,其额外债务融资受到限制的成长性公司。对于风险较小、业绩增长迅速的公司以及业绩稳定、成长性一般的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并不能有效促进公司价值的提高。比如公用事业公司,其现金流入比较稳定或者说波动不大,期权的价值较小,没有充分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优势,这类公司支付能力较强,更适合于利用发行普通债券方式进行融资。由于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和股票两种特性,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转化,其实高波动、高风险公司更适宜进行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与投资。

此外,IT、生物技术等行业,前景广阔、风险较大、资金投入大,很适合发行可转换债券。一般来说具有边际收益递增、高风险投资机会、高增长性的公司可以被看作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主体。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数据显示,高成长高风险性行业(如IT和生命科学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如电信和医疗保健行业)以及资本成本较为昂贵行业(如金融和消费品行业)中的企业,最乐意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活动明显地集中于这些行业。

(三)把握有利的发行时机,减少发行公司的风险

选择有利的发行时机,可有效降低可转换债券的风险。前已叙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以宏观经济由谷底开始启动、股市由熊市走向牛市、市场利率水平较低、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较好时为较佳时机。因为此时投资者对股票正开始由逃避、害怕转向靠近、欢迎,并对股价预期看好,作为与股票紧密相连的可转换债券也会因此而受到青睐,从而增加了可转换债券发行成功的儿率。

(四)鼓励公司对发行品种进行创新,逐步延长可转债的发行期限。

我国可转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推出多种发行品种的条件已经成熟。零息可转债、初始折价发行可转债、步升可转债以及欧洲美元可转债等在条件成熟时都可以尝试。新的转债品种可为市场带来活力。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分离交易可转债就是不错的尝试,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设重设和赎回条款,有利于发挥发行公司通过业绩增长来促成转股的正面作用,避免了普通可转债发行人往往不是通过提高公司经营业绩,而是以不断向下修正转股价或强制赎回方式促成转股而带给投资人的损害。

管理层应鼓励公司在普通可转债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条款的变化,形成不同特征的转债品种,并对这些发行转债的公司予以优先权审批。推出更多的转债品种,不仅能给发行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成本更低的融资方式,而且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品种,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平衡市场各方的利益,促进转债市场规模的扩大。

延长转债的发行期限,可使发行公司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设计转债的期限。转债的期限越长,公司转股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发行公司的风险就越低。不同期限的转债上市,也有利于不同偏好投资者的选择。

(五)合理设计发行条款,应更加注重科学化与合理化

市场股价的变动,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公司而言属于不可控的风险,但发行条款的设计,在发行公司的可控范围之内,是可以控制的。因此,设计合理的发行条款非常重要,它是发行公司筹措资金能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发行条款的设计既要使可转换债券具备一定的投资吸引力,又要有助于发行公司财务结构安全,确保实现既定的筹资目标。前已叙及我国目前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在条款设计上极为雷同,缺乏个性。

为此建议:

第一,从法规角度逐渐放宽对可转换债券部分条款的限制,给予上市公司更大空间根据自身特征和需求设计个性化条款。

第二,从长期来看,发行主体自我选择时,必须加强对可转换债券作为金融创新工具的认识,根据市场环境、供需双方等因素的变化来灵活设计发行条款,没计上应双向考虑收益、风险和成本,力争体现出差异化与创新性。这样才能使转债市场逐步趋于合理化、正规化。

(六)取消必须要求担保的条款,完善可转债评级制度。

建议取消要求发行公司必须有担保的条款,使更多的公司有发行转债的资格,降低发行公司的融资成本。当然,这并不表示放松对发行公司的要求。考虑到某些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融资风险高的特点,政策上可在保险公司增设“转债融资保险”这一险种,由发债公司投保,以此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信用评级会影响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利率、估值时所使用的信用价差,进而影响可转换债券的收益和成功发行与转股。当不同业绩的公司发行转债后,发行公司及转债的信用评级就显得必不可少。政策上应建立与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一批诸如标准普尔公司那样的信用评级机构,同时要求对发行公司及其转债进行评级,并对评级机构进行有效监管,防止发行公司与评级机构“合谋侵害”转债投资者。

摘要: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对可转换债券的规定更合理、更完善,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改变了可转债品种的单一性。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毫无疑问,可转换债券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通过对可转换债券快速发展及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很有必要。

篇3: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兼具债性和股性双重属性的金融衍生工具。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琼能源发行我国第一张可转换债券至今, 我国可转债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其发行规模最初仅有几亿元, 如今我国沪深两市发行上市的可转换债券共31只, 总市值已达到1957.41亿元。

可转换债券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大量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学者的研究角度看, 大多关注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发行公司的发行动机及其在融资视野下的相关机制, 侧重于微观实务。当然也有部分学者从宏观角度着手, 比如王冬年、吴海燕等通过中美两国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款及背景对比, 指明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可以说, 学者们围绕可转换债券所进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然而, 就研究样本而言, 既有研究通常选择某一年或某几年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展开研究, 或单就某一只典型的可转换债券进行论述, 基本未囊括我国已发行的所有可转换债券, 样本容量代表性不足。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已发行、上市的可转换债券作为研究样本, 通过对可转债数量、发行公司特点, 发行条款等进行归纳与分析, 从而明确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基本现状, 进而对现有立法提出建议, 以促进可转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数据及分析

本文选择的时间区间为1992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 因为该时间区间涵盖了我国公司发行及上市的所有可转债, 共103只。可转债的具体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对该数据库中缺失的部分数据补充则来自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以及具体可转债的上市公告书。

(一) 发行数量及分布

虽然我国可转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发行, 但2001年才是我国可转债发展的分水岭。在此之前, 可转债的数量极少;之后, 可转债数量显著增加且趋于稳定。显然, 证监会于2001年4月26日发布的《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以及当年12月25日发布的配套规范性文件《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 (证监发行字[2001]115号) 是我国可转债发展分水岭的决定性因素, 其规定了可转债的发行条件、申报及核准程序、发行条款、发行与承销、信息披露等程序, 使得可转债走向了程序化、规范化的道路。此后, 可转债正式成为上市公司继配股、增发后的又一融资途径。我国可转债发行时间及数量分布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 2003年、2004年发行的可转债数量远多于其他年份, 此种现象的存在与我国股市的基本走向紧密相关。从交易额与股指的走势看, 2003年股市与2002年相近, 继续上演“前高后低、牛短熊长、急涨缓跌”的运行特征。以上证指数为例, 从2003年1月1日1347.43点开盘算起, 大盘涨幅不足100点, 全年上涨股票229只, 占18%;下跌股票1045只, 占82%, 2003年的股市在寒冬中凄惨的度过了一年。2004年股市同样不容乐观。到2004年末, 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分别收于1266.5点和315.81点, 比年初分别下降15.4%和16.6%, 沪深两市总市值仅为37055.57亿元, 同比减少12.72%, 是从2000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减少, 2004年可称为中国股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危局年。囿于2003、2004年股市行情一路走低的惨淡局面, 采用配股、增发显然难以达到融资的目的, 部分公司转而将目光投向可转债, 通过发行可转债以达到融资的目的, 故而形成了可转债密集发行上市的现象。

(二) 发行公司所在行业及分析

在已发行的103只可转债中, 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共有89只, 占发行总量的87.39%, 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类公司发行的可转债总共只有5只, 尚不足发行总量的5%。从已经发行的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来看, 基本集中在电力、钢铁、纸业、建筑等领域。实际上, 此类领域的公司已经取得了良好且稳定的收益, 加之在我国, 此类公司通常为大型国有企业, 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部分公司甚至是垄断企业 (如电力公司) 。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发行可转债的比例极低, 欲通过发行可转债实现融资目的对此类公司而言极为艰难。我国可转债发行公司所在行业分布情况见图2。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于1997年的发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对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发行可转债的条件较其他公司有适当放宽, 可以视为国家对此类公司做出的一种间接扶持。但现行法规并未将此种扶持延续下去。如证监会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并没有类似条款, 在法规上对各类公司发行可转债的条件做到了一视同仁。然而, 法规上的一视同仁并不能表明各类公司在发行可转债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 可转债苛刻的发行条件使得大多数上市公司望而却步, 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类公司更是难以达到发行的基本条件。相反的, 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较为强大的实力使得其可以顺利发行可转债, 使其在可转债发行市场上几乎一手遮天。

(三) 发行规模

我国可转债发行规模悬殊较为巨大, 最低的为南化转债, 发行量仅为1.5亿元;最高则为中行转债, 发行量为400亿元, 二者悬殊267倍, 两级分化严重。具体而言, 实际发行量在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有55只, 10亿元到20亿元的有28只, 20亿元到30亿元的有6只, 30亿元到40亿元的有4只, 40亿元到80亿元的有5只, 100亿元以上的有5只。我国可转债发行规模情况见图3。

公司可转债发行规模呈现出“头大身子小”的典型特征, 即超过半数公司实际发行量集中在1-10亿元的区间内, 绝大多数发行公司融资规模不大。

(四) 利率条款

我国可转债票面利率差距不大。最低0.5%, 最高3.5%, 9成以上发行公司设定的票面利率低于2%。我国可转债发行利率情况见图4。

(五) 期限条款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将可转债的期限限定为1-6年, 同时规定可转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实践中各公司发行的可转债期限最短3年, 最长6年, 没有发行公司将期限设定为1年或2年, 绝大多数均设定为5年或6年, 发行期限没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我国可转债发行期限情况见图5。

(六) 赎回条款

在可转债的赎回条款设计上, 迄今为止仅有一只债券 (即云化转债) 不可赎回, 其他102只可转债在满足约定条件时, 均可被发行公司赎回, 且赎回条款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 基本可表述如下:在公司可转债转股期内, 若公司股票在一定期限内 (如连续的30日) 收盘价不低于该期限内生效转股价格的130%, 公司有权赎回未转股的公司可转债。每年当赎回条件首次满足时, 公司有权按一定价格 (如债券面值105%) 赎回全部或部分在“赎回日”之前未转股的公司可转债。当然, 不同公司在具体条款规定上有细微不同, 如少量公司将其股票在A股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的连续期间规定为15日、20日;可转债的赎回价格有债券面值的103%、104%等等。但总的来说, 这些细微的差异无法掩盖可转债赎回条款的极大相似性。

(七) 回售条款

回售条款是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而设定的重要条款, 当股价不理想进而导致转股可能性渺茫时, 投资人可按约定价格将可转债卖给发行公司。我国仅有宝安转债不可回售。我国可转债回售情况见图7。

在可回售条款的设计上, 发行公司大致遵循两种不同的模式。为便于理解, 本文将这两种不同的回售条款模式分别称为可回售条款1 (共98只) 和可回售条款2 (共4只) 。

可回售条款1可用下述表述概括:在一定期限内 (如可转债最后两个计息年度期间、可转债转股期内等) , 如果公司股票在任何连续的期间内 (通常为30个交易日) 收盘价格低于当期转股价格一定比例时 (如低于当期转股价格70%) , 可转债持有人有权将其持有的可转债全部或部分按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回售给公司。此类条款占据了回售条款中的绝大多数。

在可回售条款2中, 可转债可回售的原因通常是发行所募集资金的使用与公司在募集说明书中的承诺相比出现重大变化,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可被视作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或者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 持有人有权按一定价格 (如债券面值的103%) 向公司回售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可转债。

第二种回售条款显然限制了持有人对可转债的处理, 较第一种大众化的回售条款相比更为严苛, 使得可转债的回售变得几乎不可能。

(八) 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

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是发行公司的基本权利。当股价过低导致投资人无法行使转股权时, 发行公司可对转股价格进行重新设定, 使调整后的转股价接近当时的股票价格, 使得投资人可以顺利转股。我国仅有南化转债、宝安转债、中鼎转债未设置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 在100只设置了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的可转债中, 多达89只对回售条款和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进行了巧妙的联动设计:发行公司在回售条款中规定, 当公司股票任意连续N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一定比例 (设定为P) 时, 可转债持有人有权在回售日将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可转债按一定面值回售予公司;在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中则规定, 当公司股票任意连续N1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一定比例 (设定为P1) 时, 董事会有权在一定幅度内下调转股价。为了避免投资人将可转债回售给发行公司, 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 发行公司设定N>N1, 同时P<P1, 从而在股价走低时, 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先于回售条款被触发。此种联动设计使得回售条款成为一纸空文, 投资者的权利被压缩。

综合上文归纳及分析, 在我国已发行、上市的可转债中, 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占据绝大多数, 发行规模以10亿元以下居多, 期限基本为5、6年, 利率条款则完全低于3.5%且几乎均可回售, 并且绝大多数发行公司通过回售条款与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的联动设计使得回售条款失效。发行公司通过条款的设计牢牢把握了主动权, 投资者的权利普遍被侵害。显然, 绝大多数发行公司自发行可转债时就并未有还本付息的打算, 这些理由使我们无需怀疑“可转债被视为一种递延的股权融资工具, 而非债券的替代物”, 在较高准入门槛的限制下, 可转债已经成为“富人俱乐部”上市圈钱的融资工具。

三、建议

根据发行公司所在行业、融资用途、期限等基本要素设定不同的可转债发行条件似乎是应有之义, 然而现行法规采取“一刀切”的发行模式, 所有欲发行可转债的公司都需遵循同样的条件, 加之条件较为苛刻, 大量急需资金的高成长性、高新技术公司反而难以使用这一融资工具, 这无疑背离了可转债的设计初衷。

迄今为止, 除了《公司法》《证券法》对可转债的发行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外, 仅有《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及部分证监会的规范性文件对可转债的发行条件、发行程序等做了简略的规定。我国可转债市场强烈的偏股性使其已经丧失了债券与股权的双重属性, 可转债成为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圈钱工具, 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受到严重侵害。现有法规仅有一条涉及可转债投资者的利益, 还是在不具备操作性的总则中, 无法展开有效保护。完善可转债法律法规, 明确投资者、发行公司权利义务,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 可转换债券已成为上市公司继配股、增发后的又一融资工具。以我国已经发行、上市的所有可转换债券作为研究对象, 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公司、发行数量、发行条款等进行归纳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具有强烈的偏股性, 可转换债券已经成为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圈钱工具, 囿于可转换债券立法的缺失, 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受到严重侵害。

篇4:可转换债券走俏香港市场

2014年9月13日,Twitter(TWTR.NYSE)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18亿美元,实际发行数量比公司原本计划的多出5亿美元。此次债券发行是Twitter自2013年11月进行首次公开招股以来,在公开市场进行的最大规模融资。Twitter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显示,该公司分别发行了9亿美元2019年到期和2021年到期的可转换债券。

除此之外,2014年2月,备受瞩目的特斯拉汽车也发行了16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是美国近两年来债券发行规模最大的。此前,谷歌、雅虎、Netflix等公司都曾经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

作为一种“攻守兼备”的投资工具,可转换债券可以让企业在不稀释公司股权的情况,以低利率成本进行融资。而对投资者来说,在目前的低收益率环境中,投资一家高增长企业并获得稳定的债券利息,在未来,一旦股价上涨超过保本利息,还可以转换为公司股票获得更高的收益。

香港市场表现活跃

可转换债券作为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工具,在香港市场同样受到追捧。由于前期不摊薄股份及“攻守兼备”等特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可以最大化的平衡利益实现双赢。近期,多家香港的内地背景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表1)。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知名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发行的可换股债券,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

以华南城为例,2013年4月1日,其发布公告,拟发行在2018年到期、金额为9.75亿港币的可转换债券,兑换价格为每股1.56港元(表2)。

华南城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发和经营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为内地和国际批发供应商、买家、制造商以及分销商提供原料和制成品的全面交易平台。2004年深圳华南城正式投入运营,随着其项目的发展以及商户对服务需求的上升,2011-2013年,其将经营范围扩大至南昌、南宁、西安、哈尔滨、郑州以及合肥等城市。

然而,一系列业务的扩张无一例外地需要资金的支持。之所以选择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量:第一,可转换债券的利率适中。华南城在2013财年年末有三笔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平均利率大致为6%-7.5%,另外,其在2012年10月曾发行了为期五年的优先票据,年利率为13.5%,与这二者相比较,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年利率仅为6.5%,即使考虑回购溢价,此利率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说明了公司对股价未来上升的信心也比较大。第二,华南城股东应该可以接受每股1.56港元的换股价格。在该可转债发行的两个月之前,华南城曾以类似的价格出售过公司的股票。作为大股东之一的达成集团(00126.HK),通过其间接附属公司佳宁娜发展有限公司以每股1.55港元的价格卖出华南城12.39%的股份。第三,华南城在港股中的关注度有限,借助引入太盟投资集团(PAG,前身为“太平洋投资集团”),可以让投资者迅速扩大其知名度。

此次可转换债券对于发行方华南城的好处体现在:一方面,快速获得低成本资金,扩大资金池,加快其业务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它还能够起到风险转移的作用,当未来表现不及预期时,仅需要付出非常低的资金成本。而这种风险转移往往能引入真正关心公司成长的战略性投资者,而不是单单寄希望于高利率的普通投资人。

与此同时,这种投资方式也同样有利于投资者。作为此次可转换债券的买方,太盟投资集团在投资华南城仅一年多后,于2014年7月9日,将9.75亿港元的本金,按照每股1.56港元转换为624999999股股份,占总发行股份的8.23%。紧接着7月29日,又以每股4.02-4.1港元配售2.5亿股,实现了约10亿港元的套现。

在此项目中,可转换债券“进可攻,退可守”的特征尽显。当华南城的股价表现一般甚至下滑时,作为可转债的投资方仍可享每年6.5%的投资收益率;然而,当华南城的股价有较大飞跃时,投资方便可以享受其带来的收益。

“沪港通”扩大掘金机会

近年来,有很多的内地中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选择在香港地区上市。然而,硬币总是有两面性,内地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之后,会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困扰。首先,由于内地在港上市企业的规模偏小,较少受到市场的关注。在缺乏充分信息来源和持续投资建议的情况下,香港市场的主流机构较少专门研究内地的中小型公司,仅仅依靠每年两次的例行业绩发布会的信息,难以作出投资判断。其次,内地在港上市企业的市值普遍较低,多数在10亿美元以下,发行在外的公司股份在20-30%左右,实际流通在外的股份比例不高,且股票交易不活跃,日成交规模经常在百万美元以下。

关注度不高,股票交易清淡,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导致公司价值通常被严重低估,上市公司很难以合理价格完成资本市场的再融资。

伴随“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建立,使得内地投资者能够便利地买卖香港上市的公司股票,而这些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中型企业将成为“沪港通”南下资金的重点掘金地带,尤其是稀缺行业和具备估值优势的公司股票。

对于投资者来说,针对内地背景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首先要关注公司的业绩成长性,基于此判断公司的合理估值水平。而可转换债券的作用,在于提高投资的安全边际。因为投资者不仅需要考虑公司所处行业的景气度演变、经营业绩是否顺利达标,而且需要兼顾资本市场气氛、投资者偏好以及减持套现的交易成本等因素。

在“沪港通”开放初期,内地和香港两地交易市场的投资标的范围会有所限制。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两地资本市场交流加深,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股票交易,必然会增加对内地背景在港上市企业的关注。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周期,部分行业的景气度持续改善,对标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面临底部反转的契机。

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当务之急是克服资本市场的一致性预期,发挥对本土企业研究便利性的优势,对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中型企业中积极展开价值挖掘,并运用可转换债券等多种交易工具实现投资增值。

作者南方(CFA)系工银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篇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它避免了增配股融资手段所带来的股价下跌、稀释股权等问题,又不象发行一般的债券筹资会导致高资金成本和到期偿还的资金压力,从而越来越受到资金需求者的青睐。而新会计准则发布后对可转债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了较大的调整,对于该债券的发行者来说,也就必然关注如何在新准则指导下,对可转债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本文拟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特点和相关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介绍。

一、所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公司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其期限最短为一年,最长为六年,每张面值一百元。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债权和股权双重属性,发行时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定期发放利息;但它还赋予债权人在未来一定期间可依合约上的转换价格,将其持有的公司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的权利。《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六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期限由公司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存续期限及公司财务状况确定,所谓转换期是指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股份的起始日至结束日的期间。债券持有人对转换股票或者不转换股票有选择权,并于转股的次日成为发行公司的股东。[3]

2、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一般比不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因而发行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利率筹措资金。例如海马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16日发行的5年期“海马转债”,第一至五年的利率分别为1.5%、1.8%、2.2%、2.5%、2.7%,是当时银行同期利率的36%~43%,可见,可转债的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3、发行人赎回性和投资人回售性。《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募集说明书可以约定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3]所谓的赎回是指公司股票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连续高于转股价格达到某一幅度时,公司按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回未转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而回售则是指公司股票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连续低于转股价格达到某一幅度时,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将所持债券卖给发行人。为了保障债券持有人的权益,债券发行人有可能在回售日或赎回日承担一定的利息补偿金。由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一般比不可转换债券要低得多。如果发行公司的股价不能如预期上涨,使得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价值低于公司债券面额时,则持有人必定不会执行转换权利,只能得到较低的利息。为此,多数可转换公司债券附有回售权,允许债券持有者可于持有该债券满一定期间后,要求发行公司以面额加计利息补偿金的价格买回该债券。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上述几方面的特点,如何核算才能将其经济实质更好的反映出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作了规定,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进行初始确认时,要将其包含的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分拆时,应该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为负债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价值为权益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可转公司债券的发行费用应该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例1: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40 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41 000万元。该债券期限为4年,票面年利率为4%,利息按年支付;债券持有者可在债券发行1年后转换股份,转换条件为每100元面值的债券转换40股该公司普通股。该公司发行该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但没有转股权的债券的市场利率为6%.债券已发行完毕,发行费用为15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款项均已收入银行。会计处理如下:

负债成份应确认的金额=40000X4%XP/A(i=6%,n=4)+40000XP/F(i=6%,n=4)=37228.16(万元)

权益成份应确认的金额=41000-37228.16=3771.84(万元)

负债应分配的发行费用=15/(37228.16+3771.84)X37228.16=13.62(万元)

权益应分配的发行费用=15-13.62=1.38(万元)

借:银行存款 40985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785.46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40000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3770.46

2、在转股前,可转公司债券负债成份应按照一般公司债券进行相同的会计处理,即根据债券摊余成本乘上实际利率确定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账户,根据债券面值乘上票面利率确定实际应支付的利息计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或者“应付利息”账户,二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利息调整进行摊销,计入“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账户。

同例1:2007年12月31日应对负债成份计提一年的债券利息。

会计处理如下:

应付利息=40000X4%=1600(万元)

财务费用=(40000-2785.46)X6%=2232.87(万元)

利息调整=2232.87-1600=632.87(万元)

借:财务费用 2232.87

贷:应付利息 16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632.87

3、投资人到期行使债券的转换权,债权发行方应按合同约定的条件计算转换的股份数,确定股本的金额,计入“股本”账户,同时结转债券账面价值,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此外,还要把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核算分拆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金额一同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

例2:如例1,2008年6月30日,债券持有者将面值为40 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转换股份,并于当日办妥相关手续。假定转换部分债券未支付的应付利息不再支付。相关手续已于当日办妥。

则2008年6月30日转换股份时会计处理如下:

1、计提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

应付利息=40000X4%X6/12 =800(万元)

财务费用=(40000-2785.46+632.87)X6%X6/12=1135.42(万元)

利息调整=1135.42-800=335.42(万元)

借:财务费用 1135.42

贷:应付利息 8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335.42

2、编制转股分录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40000

应付利息 8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817.17

股本 16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2982.83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770.46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770.46

4、如果企业发行附有赎回选择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在赎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补偿金,应当在债券发行日至债券约定赎回届满日期间计提应付利息,计提的应付利息,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财务费用。[4]根据这一规定,对于附有回售或回购条件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做如下的账务处理:(1)在债券发行日至债券约定赎回或回售日期间按包含利息补偿金的利率进行利息的计提,计提的利息计如“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2)在发行企业回购或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回售时,发行企业再作如下会计处理:一是计提尚未计提的利息,并将未摊销的利息调整一次性摊销完毕。二是按约定价格赎回时,结转“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并按支付的款项贷计“银行存款”科目。

例3:其他资料如例1,合同中补充规定利息补偿金为3%,2008年6月30日,债券持有者将面值为40 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转换股份,并于当日办妥相关手续。假定转换部分债券未支付的应付利息不再支付。相关手续已于当日办妥。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2007年12月31日应按包括利息补偿金的利率计提一年的债券利息。

借:财务费用 2332.87

贷:应付利息 16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632.87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补偿金)100

2008年6月30日转换股份时的账务处理

1、计提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利息

借:财务费用 1185.42

贷:应付利息 8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335.42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补偿金)50

2、编制转股分录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40000

应付利息 8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817.17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补偿金)50

股本 16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2932.83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770.46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770.46

篇6: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与案例研究

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与案例研究

【内容摘要:】可转换债券在我国是较新颖的金融工具,对其定价理论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可转债的价值应该由普通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而期权价值的确定是可转债定价中最困难,也是其最重要的内容,本文借鉴了布莱克-斯克尔克模型,并在必要拓展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机场转债实例,对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和应用模型作了系统研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这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常用的融资方式,逐步在我国被广泛接受和运用,这不但开拓了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展市场投资方式,而且对于繁荣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相对于一般股票和债券来讲,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混合债券,在资本市场运作时表现出它自身明显的特殊性。回顾中外文献,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基础理论方面,如定义、性质、构成要素及具体处理程序等,但对可转换债券最关键的理论问题DD定价理论的研究可谓寥寥。本文将结合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这一案例,着重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理论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市场对可转换债券的认识,并希望对促进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业务的发展有所裨益。一、可转换债券的价值构成可转换债券是公司债券的特殊形式,也是一种混合型的金融产品,它兼有债权性和期权性的特点。它的债权性体现在其转换成普通股之前,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是发行企业的债权人,享有定期获得固定利息的权利。如可转换债券在到期后仍未被转换成普通股,投资者有权收回债券的本金。它的期权性表现在它赋予持有者一种选择的.权利,即在规定的时期内,投资者具有选择是否将债券转换成发行企业的普通股的权利。这样的选择权实质上是一种买入期权,在规定的转换期内,投资者既可以行使转换权,也可以放弃转换权。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一般较相同等级的普通公司债券的利率低,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接受较低的利率,是因为他们更看重该种转债所附有的转换成企业股票的选择权。当发行企业的股票市场表现良好,股价持续上涨时,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可以按照低于当时股价的转换价格将转债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不但能获得转换利益,并且能成为企业的股东。如果企业的股价低迷,投资者就可能会选择持有债券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或按期收回投资本金。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可转换债券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债权性和期权性。债权性的价值体现在普通债券的价值上,期权性的价值则体现在买入期权的价值上。因此,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可以由普通债券价值和买入期权的价值两部分构成。可转换债券所具有普通债券价值,是指如果可转换债券不具有转换权,它同样拥有与普通公司债券相同的投资价值,有学者称该价值为可转换债券的纯粹价值(Straight Value)。可转换债券相当于普通债券部分的价值等于投资者持有债券期间能够获得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用公式表示是: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B表示普通债券部分的价值;I表示债券每年的利息;P表示债券的本金;i表示贴现率;

[1][2][3][4][5][6][7][8]

上一篇:高中语文个人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给女生发的12月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