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投资风险论文

2022-04-15

摘要:文章对债券投资风险分析的必要性以及主要类别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特点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债券的实际购买以及投资角度出发,提出了投资评估、投资决策以及投资方式等方面的债券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债券投资风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债券投资风险论文 篇1: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本文对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之中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对策。

经济新常态给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机遇:在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促进了高新技术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政府简政放权的步伐和力度,提升了市场的自主性,同时经济实际增量并没有因此为放缓和缩减。可以说经济新常态给市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过,金融市场之中也渐渐暴露出一些潜在的风险,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就是典型的一种。

一、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首先是利率风险。在我国债券市场之中,利率风险是影响最为直接的一种风险。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过程中,利率风险在债券市场之中的影响愈发明显。利率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债券的定价,导致债券价格随之发生波动,因此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过程中必须将利率风险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经济运行情况、资金供需预测、社会平均利润率和通货膨胀情况是决定利率的四个关键因素,当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资金量充裕、社会平均利润率较高、资金供给压力增加的时候,利率会上升;相反,利率则会下降。因而银行在不同时点购买债券的利率会有不同.债券投资自然面临利率风险。

其次是价格波动风险。简而言之,价格波动风险是因为债券价格波动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创新品种不断涌现,投资规模和参与投资机构都呈现出几何式增长状态,活跃的债券市场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的债券二级市场呈现出较大的价格波动,这虽然给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债券投资风险。债券投资资金规模具有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债券价格往往与合理价值之间呈现出较大偏差,进一步加大了债券价格的波动和变动性。价格变动风险在债券二级市场的交易之中影响较为突出。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产生在市场交易量低下或者缺乏意愿交易对象的情况下,会导致交易不能以理想价格完成,最终造成资金短缺和资金损失。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是致命的一种风险,因为商业银行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可以变现的资产或者减少的负债,会导致其盈利水平大打折扣。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商业银行资不抵债,如果大量的债权人同时要求兑现,就会出现存款挤兑行为,导致银行的破产和清算。流动性风险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商业银行资产变现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融资效率的优劣。债券资产为商业银行资产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银行债券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20%左右,如果债券资产变现效率不佳,那么将会影响资产调整的效率,产生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信用风险。在债券市场之中,信用风险是指主要是指债券发行主体到期不能兑现和支付利息而带来的风险,债券发行主体财务状况并不必然导致违约,但是因为其到期偿付能力减弱或增大违约的概率和风险,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蒙受损失。

在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交易之中,债券种类愈加丰富。国债因为有国家信誉作为担保成为信用风险最小的债券品种,信用风险基本为零。在债券市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债券渐渐成为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给债券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信用风险。企业生产经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出现经营不善或者资金链断裂引发债券到期无法偿付本息,那么投资者就可能蒙受损失。在进行债券投资之前,银行需要对发行主体的运营能力、行业生命周期、资金状况、担保情况、资信程度进行全方位调研,进而降低债券投资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防范策略

(一)采取适当的债券投资策略

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债券资产安排,并对债券投资周期、债券期限、债券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目标。

按照商业银行在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可以将债券投资策略划分为积极型债券投资策略和消极型、防御型债券投资策略。积极型债券投资策略中,商业银行需要对市场利率趋势进行预测,积极主动谋取债券投资利润;消极型和防御型债券投资策略中,商业银行则相信市场是有效的,只是通过购买债券组合并将债券持有到期,以求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商业银行在选择具体的债券投资策略时,还要将宏观经济周期考虑其中,根据不同的宏观形势选择针对性的债券投资策略。

(二)合理应对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调整资产结构。商业银行在进行债券投资的过程中,要动态、实时地关注相关监管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考虑其给债券投资指标带来的风险,及时地进行资产结构调整来适应监管要求。首先,要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当年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评估债券投资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以便在债券投资策略之中对投资额进行严格地界定和规范,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全力应对监管指标变动给银行资本充足情况带来的影响。其次,要满足存贷比的要求。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但是信贷依然是商业银行主要职能,也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商业银行依然需要将资金优先投入到信贷之中。如果存贷比调高的话,商业银行可用于投资到债券市场之中的资金规模将会下降,这个时候缩短债券周期、坚持债券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流动性风险。

(三)建立信用评价数据库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信用评价数据库,便于对相应债券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和梳理,在了解债券信用评价情况的基础上使得债券投资策略更加科学。信用评价数据库之中需要囊括债券评级信息、债券所属企业、企业所在地区、企业负债类别、企业融资目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情况、债券发行地点、债券期限和票面利率等多种信息。信用评价数据库之中的数据越全面,越能体现债券投资之中蕴含的风险。此外,数据库具有容易保存、不易丢失的特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债券投资人和信用评价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债券投资过程中的信用风险。

(四)构建完善的清算体系

构建完善的清算体系是有效预防清算风险的重要前提、商业银行清算体系和信息技术部门、债券投资部门、财务部门是相互独立的,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能够有效地排除在资金清算之中的腐败因素、干扰因素和利益因素,使得商业银行资金周转速度在无形之中得到提升.避免出现资金阻塞的情况,进而降低破产清算风险。商业银行首先要建立清算框架,明確清算组织体系,对债券的业务种类、手续和方式进行明确的规定,还需要对清算系统进行定期更新,通过合理的奖惩措施和激励机制来鼓励清算工作开展,对清算失败现象进行惩戒。

作者:潘璐

债券投资风险论文 篇2:

浅析债券投资的风险及防范

摘 要:文章对债券投资风险分析的必要性以及主要类别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特点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债券的实际购买以及投资角度出发,提出了投资评估、投资决策以及投资方式等方面的债券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关键词:债券投资风险 主要类别 风险防范 控制 防范策略

债券投资就是债券购买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对外投资,是证券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根据债券发行主体的主要形式不同,可以将债券投资分为政府债券投资、金融债券投资以及公司债券投资三种主要形式。各种债券投资形式的差异导致其购买特点和购买方式不同,会影响到债券的投资风险程度。而债券投资风险则是指债券的预期收益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变化幅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将对债券投资风险分析的必要性以及主要类别进行分析,探讨中小企业公司债券(私募债)的投资风险特点,并提出对应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债券投资风险分析的必要性以及风险主要类别

(一)债券投资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所有的投资都存在风险,而债券投资的风险不但存在于价格的变动当中,同时还存在于信用中。所以,对债券的投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估计未来投资的损失,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必须开展的工作。在同一个债券市场中,不同的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不同,这其中又包括了投资技巧的问题。对于投资类型不同的投资者,需要采取的投资技巧又不同。所以,在对债券投资风险分析之前,必须分析风险存在于哪些节点,债券投资会面临哪些类型的风险。以此为提高债券投资风险防范策略的针对性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际操作的依据。

(二)债券投资风险主要类别

1.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就是债券的发行方不能按照预定的相关条件按时、按量的支付债券的利息或者本金,从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了资金损失的风险。而在所有类型的债券当中,因为政府债券的发行方是国家,具有较高的保障率,因此也被认为是金边债券,违约风险可以忽略。但是,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其他机构所发行的债券,包括地方政府所发行的债券,都存在对应的违约风险。所以,信用评级机构会对债券进行评价,为债券投资者提供风险参考依据。

2.利率风险。所谓债券的利率风险就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化而导致投资者出现资金损失。从根本上来讲,利率是导致债券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增加时,债券价格将降低;而利率降低时,债券价格将上升。因为债券价格将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变动,因此任何债券都存在利率风险,即国债也存在利率风险。

3.购买力风险。债券的购买力风险就是指因为通货膨胀而导致货币的购买能力下降而给等值债券带来的购买能力下降的风险。在通货膨胀的时间段内,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利率是票面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例如,当债券的票面利率是10%时,而通货膨胀率为8%时,则其实际的收益率是2%。购买力风险是进行债券投资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风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国民经济处于持续的通货膨胀状态,我国所发行的债券销量并不大。

4.变现能力风险。变现能力风险,就是债券投资者不能在短期内将所持有的债券以合理的价格转手的风险。若债券投资人有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而需要将其持有的债券出售时,则其在短期内不能够找到价格合适的买主,而需要通过降低价格或者等待更多时间才能找到买主,这时债券投资者不是减少了利息获得量,就是失去新的更好的投资机会。

5.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就是指发行债券单位的管理与决策人员在债券的发行经营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而导致债券投资者遭受了经济损失。通常,这种风险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

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特点及其风险

(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内涵及特点

1.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内涵。所谓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就是指中小企业在我国境内采用非公开的方式发行或者转让的方式,约定在对应期限内支付本息的债券公司,属于非公开发行,而采用私募债的发行范畴,不属于行政许可范畴。

2.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特点。该种债券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发行主体相对特殊,与一般的公司债券相比,中小企业的私募债券发行主体相对明确,而且必须与相关规定符合,例如没有在对应的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且企业的范畴限定在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范围内。同时,地产公司以及金融公司不具有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资格。

(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风险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对应配套设施相对不完善,虽然银行在定向摘取融资以及创业私募债券等产品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但是私募债券由于是面向中小企业开放的,与定向债务工具主体的高信用等级企业不同,信用风险是导致私募债券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机构投资者的成熟度不足。中小企业的私募债券主要投资主体是机构投资者,但是我国当前的债券市场以及整体情况依然不利于该群体的整体发展,导致其发展程度不足,还远不够成熟。这时,在市场监管不足,加之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相对较小,限制了其整体运作,导致该种债券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债券投资风险防范策略

(一)对债券风险进行合理的估计

1.宏观分析。从宏观角度分析是对债券风险进行整体把握的一个有效方式,例如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情势的变化等,并对经济运行的整体规律、周期性变化等,尤其是国家的财政调控策略以及货币政策等的变化,应该予以把握。同时,对银行利率的变化以及影响利率的相关因素予以关注,从整体把握影响债券价值风险的主要因素。

2.微观估计。必须从整体上对国家的产业发展策略进行把控,对影响债券及其价格变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企业投资者而言,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信用等级以及发展前景等,是进行风险评估的有效手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参考专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公司的结果来进行分析,掌握相关准确信息之后,最终获得对风险判断的准确依据。

(二)对债券投资成本进行全面计算

1.购买价格的确定。获得债券并非免费,需要采用等价交换的方式获得债券。在购买的过程中,其购买成本在数量上与债券本金相等,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发行价格相乘即可获得购买本金。若交易是中途转让交易,则是交易数量乘以转让价格。对于附息债券而言,其发行价格是发行主体根据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计算得到的,一般采用: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于贴息债券而言,则采用: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2.债券转让交易成本。当债券发行一段时间之后,若进入二级市场中进行流通和转让时,例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则必须付给交易经纪人对应的佣金。但是,若投资者是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则可以免费。在其他情况下,佣金的收费标准为:每10股债券的价格每增加0.01元时,则所收取的佣金基础价为5元,最高不得超过交易额的2‰。同时,在为投资方办理对应的具体手续时,还需要收取对应的手续、交易费用等。

3.税收成本。在债券投资交易的过程中,还需要将税收成本纳入其中,虽然部分政府债券以及金融债券属于免税部分。例如,债券交易就免去了通常证券交易需要的上缴的印花税,但是在债券投资时要交纳债券投资所获收益总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该项税款一般在每一项交易完成之后由证券交易所代为扣除。

(三)对债券投资收益预期进行准确估计

债券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利息、价格差异以及利息在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等几个部分。而这些收益只是名义上的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债券投资过程中,收益是一个相对广泛的社会范畴,其必须对物价水平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当期的通货膨胀情况等因素,因此在债券投资的收益计算过程中必须将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等相关因素对收益带来的负面影响予以剔除。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从而获得相对准确的债券预期收益。

(四)采用组合式的债券投资方式策略

组合式债券投资策略就是指债券投资方通过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放在不同类型的债券,例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中,达到降低综合风险的目的。这主要是考虑到投资过程中,各种债券的收益率以及风险率是不同的,若将资金集中于同一种债券中,则可能会导致不利后果的出现;若将所有的资金全部用于购买保险系数高的国债,虽然将风险降到了最低,但是其所获得的收益率也降低。这种方法使得投资者失去获得高收益的机会。若将所有的资金用于投资高收益但高风险的低等级公司债券,虽然预期收益率会较高,但是因为安全性缺乏,风险较高,从而导致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增加。因此,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达到分散投资风险,增加稳定收益的目的。

另外,组合投资策略还可以采用将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中的方式,投资者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类型的短期、中期、长期债券中。不论在何时都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之后又可以将该部分资金投到更长周期的债券当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资金的循环往复,达到有计划利用、调度资金的目的。

(五)对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予以完善

针对企业私募债券风险较高的问题,可以对债券的契约条款约束机制进行完善。因为一般的约束性条款主要是要求发行主体遵守财务以及经营限制性条款,从而避免违约问题。发行主体以及子公司、担保人、受托人和债券持有人都必须遵守对应的债券管理发行和支付契约,受委托方作为债券持有方的代表,对发债主体的债务偿还以及债务履行责任进行监督。要建立对应的违约处理机制,通过债务组合的方式减轻债务的偿还利益压力,避免出现破产清算。尤其是在私募债发行主体出现财务困难的情况时,在持有人以及发行主体协商之后,或者通过法院裁定,对债务进行对应的修改。

参考文献:

[1] 马希旺.债券投资管理初探[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10)

[2] 立革.浅析我国债券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情,2010(15)

[3] 罗晓倩我国债券投资风险探析[J].商情,2012(42)

[4] 许宁.探析我国债券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

(作者单位:秉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75000)

(责编:玉山)

作者:王维

债券投资风险论文 篇3:

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探讨

摘要:欧盟内部各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间的矛盾是欧债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各国开始意识到这种矛盾,然而,彻底解决这种矛盾,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欧盟体制、统一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加快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才有可能实现。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具有一定警示意义,我国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转变为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传递链条乃至债务危机的触发条件进行深入探讨,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

关键词:欧债危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地方债务

2009年10月,希腊宣布财政赤字预计将达到GDP的12.7%,而公共债务将占GDP的113%,均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受此影响,2009年12月美国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标准普尔和穆迪先后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评级下降意味着主权债券投资风险上升。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风险也大幅上升,从而引爆了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此后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到2011年6月,又扩散到意大利。整体看,欧元区2011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1%,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3%。截至2012年6月,欧元区国家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已经从2007年12月的123%上升到13l%。2012年1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欧元区9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其中包括法国,这意味着债务危机正式从“欧洲五国”扩散至欧元区核心国家,并已蔓延到北欧国家,连表现最好的德国经济也开始减速,荷兰经济于2012年3季度萎缩了1.1%,是预期的5倍。市场普遍预测,欧元区经济颓势2013年难以改观。欧债危机尽管被称为债务危机,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债务危机存在较大不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主要有“阴谋说”、“高福利说”、“经济失衡说”和“不匹配说”。其中,“不匹配说”指出,欧债危机表面上是债务危机,本质上却是欧元危机。欧盟各国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却是以各国经济为基础,缺乏平衡欧盟整体经济的中央财政部门,这就无法保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同时符合各国的经济状况,并对各国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进而导致欧盟一些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各国使用单一货币而缺乏统一的财政制度,就必然存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冰岛没有加入欧盟,之所以能够从危机中快速复苏,就是因为冰岛央行及时采取货币贬值政策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英国、丹麦、瑞典是欧盟的成员国,但是没有加入欧元区,所以有着独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根据本国具体的经济情况进行政策调节,所以受本次欧债危机的影响很小。

虽然“不匹配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但还需要深入研究。既然所有欧元区成员国都面对这样的矛盾,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五国(主要是南欧国家)相继出现债务危机,而德国等北欧国家却复苏较快,没有发生债务危机?这就需要深入探讨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一)经济增长速度滞后于债务成本提高的速度

“欧洲五国”加入欧元区后,由于欧元强势、市场利率低、债务约束较弱等因素,使他们基本上都依赖于借新债还旧债,导致融资成本不断增加,最终无力偿还。债务成本提高的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使“欧洲五国”债台不断高筑,最后不得不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违背了“只有当GDP增长率高于公共债务的实际利率时,才能在基本赤字条件下实现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欧洲银行持有的“欧洲五国”的公共和私人债务占银行系统持有债务的比例高达90%以上,总额达2.8万亿美元。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洲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导致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减少,使经济增长下滑,进而影响到政府的财政赤字消减计划。而政府为银行业重组提供资金必将进一步推高政府财政负担,进而形成主权债务和银行系统宏观上的螺旋循环,并由此导致“债务危机——资产负债表恶化——去风险资产——流动性枯竭——信贷全面紧缩——经济萧条——债务危机加剧”这样的恶性循环。欧元区国家在压缩公共支出、削减债务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也许只有这样才可能尽早走出债务危机。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匹配

欧洲央行与一般国家的央行不同,其政策目标是稳定欧元币值,而且欧元区各国货币政策决策权集中在欧洲央行,但财政决策权却分散在各成员国政府,形成“统一的央行和分散的财政部”。这种矛盾一开始就曾遭到质疑,但直到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其危害性才彻底显现。

首先,统一的货币政策存在不足。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应服务于外部目标,财政政策应服务于内部目标,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当欧元区国家受到外部冲击时,统一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如统一的财政政策效果明显。统一的货币政策使欧元区国家在面临财政困难时,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强竞争力和缓解财政负担,只能单一地依靠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其次,分散的财政政策容易引起道德风险。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外生决定,欧盟成员国无法运用货币政策来配合财政政策,导致内外均衡的政策目标无法完全实现。当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均会上升,但单个成员国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并不会引起该国利率的上升和汇率的贬值。因此,各成员国总是倾向于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成员国享受的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间的失衡使道德风险不断蔓延。

再次,调控工具与实现目标存在矛盾。欧元区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会根据各自的国情有所不同,对于要实现的福利、产业、就业、教育等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同时实现多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要求为实现这些目标所使用的独立的政策工具的数目不能少于经济目标的数目,但各成员国所能掌握和使用的金融工具却基本一致,因而形成了实现目标的多样化与使用工具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当这一工具由不同的国家掌握,而它们又相互独立时,就会出现各成员国管理各自工具的问题,出现工具与目标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挽救经济、抵御衰退,欧盟各成员国不得不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结果使财政赤字和债务状况更加严峻。此时,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使本应“相互补充”的一对宏观调控工具变成了“相互矛盾”的工具。

(三)要素流动的风险转移作用受限

建立单一货币的前提是商品、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完全流动。经济的不平衡可通过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调节,从而替代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最终达到稳定货币区内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目的。设计欧元区的初衷是期望统一的货币和稳定的汇率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使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趋同。十余年欧元区实践的结果是部分实现了该目标。从GDP指标看,欧盟大于美国,欧元区国家略小于美国。同时,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重要国际储备货币。

虽然欧元区实现了商品、资金的自由流动,但劳动力却离自由流动相距很远,现在成员国之间每年的劳动力流动比例不到3%。一些国家对劳动力市场有诸多限制,包括最低工资、最长工时、福利标准、遣散条件等,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出现失业率高但企业用人成本却不断攀升的现象。截至2012年11月,欧元区17国新增失业人口达200万人,比2008年增加50%。欧元区没有真正实现金融体系、经济体系风险在要素流动中进行转移的目标。因此,欧元区国家应加快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促进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过政策调整,降低劳动力在各国间流动的障碍,为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调节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流向,弥补汇率制度缺失的缺陷,为欧元的稳定创造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四)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希腊是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的支柱产业,这些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西班牙于上世纪90年代将大量投资从制造业中抽离,转向第三产业如建筑和房地产业,导致其制造业逐渐萎缩。相比之下,当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从制造业转向利润更高的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时,德国仍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上。正是德国始终把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做为立国之本,才使其具备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坚实产业基础,在欧债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小。从欧元区部分国家2012年4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德国50.9%,法国46.8%,西班牙43.5%,希腊40.7%)可看出,德国实体经济实力最强,希腊最弱。

总体看,“欧洲五国”的经济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其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警示

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从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两方面看。从贸易渠道看,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造成欧元持续疲软,人民币相对升值,造成一定出口压力。不仅如此,我国还面临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问题。2010年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1起,立案数量是之前4年的最多,涉案金额亦较大。从金融渠道看,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欧元资产占比在10%~20%之间,持有的巨额欧元资产会面临贬值风险。欧洲债务危机的表现是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不断扩大,这对我国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流通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虽然总体可控,但须加强风险防范

虽然“欧洲五国”的债务大部分是外债,主要用于社会福利消费等开支,而我国的地方债务与之有很大区别,几乎都是内债,大部分是用于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都较大,我国要对欧债危机引以为戒,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所以,应加强地方债务风险防范,首先,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识别与评估债务风险,对超过限额的债务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其次,地方政府应统筹安排本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制定合理的债务还本付息计划,并加强对该计划的日常监督运作。最后,加快市政债的试点,改变地方政府债务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局面。

(二)严控地方债券发行,防范道德风险

虽然我国货币政策是统一的,但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地方政府会根据各自发展的需要,安排不同的财政支出,并倾向于通过发行地方债来筹集资金。因为发行地方债属于透支消费,消费的是全国的资金,即使地方债达到一定程度无法偿还时,地方政府也会认为国家会将债务承担下来。因此,应吸取欧债危机中各成员国扩张的财政政策的教训,防止各地在发行地方债方面的道德风险行为。

(三)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由财政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的步伐

加强实体经济中制造业实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率,但投资和出口拉动作用较大,而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相对较小。因此,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提高最终消费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作者:孙少岩 穆玉堂

上一篇:课外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防雷行政执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