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债券投资

2024-05-07

会计债券投资(精选8篇)

篇1:会计债券投资

从性质上说,长期债券投资属于企业的长期投资,而应付债券则属于企业的长期负债,两者分属企业两个不同的会计要素。但是,从应试的角度说,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核算,却是中级会计实务中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以下举例说明长期债券投资和应付债券在会计处理上的主要环节和核算要点。

一、科目设置

债券投资方需设置“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明细科目,具体反映债券购买、计息和处置的核算,该科目下进一步设置“面值”、“溢价”、“折价”和“应计利息”四个专栏;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企业需设置“应收利息”科目,核算每期应收的利息;当购入债券的相关费用较大时,企业还需设置“长期债权投资—债券费用”明细科目予以单独核算。

债券发行方需设置“应付债券”科目,总括反映债券发行、付息和归还的情况,该科目下进一步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和“应计利息”四个明细科目,并按债券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企业还需设置“应付利息”科目,核算每期应付的利息。

二、购入债券和债券发行时的核算

例1:甲公司1月5日购入乙公司同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购入债券的总面值为100000元,票面利率为10%,共支付价款123000元,其中包括相关税费3000元。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100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费用 3000

贷:银行存款 123000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120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00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20000

注意:在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中,(1)若相关税费金额较小,可将其直接记入“投资收益—长期债券费用摊销”科目;(2)若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分期付息债券的利息,则将其记入“应收利息”科目。

三、期末计息时的核算

对投资方而言,期末计息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和计量投资收益;对发行方而言,期末计息的目的则是为了确认和计量利息费用。

例2:承例1,设债券溢价和债券费用均按直线法摊销,19末投资方和发行方的会计处理如下: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10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4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费用600

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5400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 6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4000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10000

注意:(1)债券持有期限内,每年年末计息的会计处理同上;(2)若债券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类债券,则在上述会计处理中,甲公司应借记“应收利息”科目,乙公司应贷记“应付利息”科目;(3)在会计实务中,债券的计息不一定在每年年末进行,如可以每半年付息一次。但不论计息期限如何,债券溢、折价及债券费用的摊销均应在每次计息时进行;(4)若不考虑债券费用,上述会计处理表明,投资方的投资收益和发行方的利息费用均等于应计利息减溢价摊销;当债券折价时,则投资方的投资收益和发行方的利息费用均等于应计利息加折价摊销。

四、债券到期时的核算

债券到期时,债券溢、折价及债券费用均已摊销完毕;此时,投资方要进行收回债券本息的核算;发行方要进行偿付债券本息的核算。

例3:承前例,底债券到期时,投资方和发行方的会计处理如下: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150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100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50000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100000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注意:(1)就投资方而言,甲公司可以在债券到期前转让其持有的乙公司债券,转让所得价款与债券账面价值(含未摊销的溢、折价)之间的差额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由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按单个项目计提的,因此,如果此项长期债权投资计提了减值准备,则该项减值准备也应在投资转让时一道转销;(2)如果上述债券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类债券,则20底甲公司只作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记入“应收利息”科目)的会计分录;乙公司则作偿付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记入“应付利息”科目)的会计分录。

篇2:会计债券投资

判断题

只有溢价债券或折价债券,才会产生不同期限下债券价值有所不同的现象。()对

【正确答案】对

篇3:会计债券投资

一、分类与重分类

债券投资的分类是其确认和计量的基础,分类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分类标准。投资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应结合管理者持有意图、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进行分类,但企业的投资意图和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时,之前的分类就应该加以改变,重新进行分类(见表1)。

1. 相同点。

(1) 债券投资在初始确认时的分类标准,均以投资企业持有债券的目的或意图进行分类,而并非以债券的长短期来划分。 (2)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均具有公允价值,可以相互重分类。

2. 不同点。

(1)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的界定条件相对明确,管理者意图可验证性较强;相比之下,交易性债券投资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管理者持有意图则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 初始确认时,将某项债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债券投资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债券投资;其他债券投资也不能重分类为交易性债券投资。

3. 问题思考。

(1)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是否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其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也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而应属于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 浮动利率债券投资能否划分为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强调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是指可以不考虑债券发行方不能偿还等风险,因此,浮动利率债券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

4. 内容拓展。

(1)为什么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在本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作为一种承诺,表示一种信用与能力,对资产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对信息使用者作决策产生影响;如果改变,则可能意味着违背承诺,必须做出合理的解析才能免除惩罚。

(2)债券投资的不同分类对财务信息有什么影响?

债券投资划分为三大类的主要目的是对其进行不同的后续会计处理。对于交易性债券投资,持有目的是为了短期价格变动而获利,必须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从交易日到结算日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但对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尽管也按公允价值计量,但持有期间末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而持有至到期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不需确认。其结果是,同一项债券投资划分为不同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不同的财务信息。

二、初始计量

债券投资初始确认时,应按其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公允价值是指正常情况下债券交易双方自愿成交的价格,即收取或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另外,企业取得债券时,都会发生一些交易费用(手续费、佣金等),相关交易费用是否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取决于债券投资的类别(见表2)。

1. 相同点。

(1) 初始计量时,均按公允价值计量。 (2)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不计入到初始成本中,要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 (3) “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只反映债券投资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中不仅反映债券折溢价,还包括佣金、手续费等,两者处理思路相同。 (4) 交易性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应当计算确定实际利率,并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2. 不同点。

(1) 交易性债券投资相关的交易费用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科目(“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取得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2) 交易性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初始核算明细科目相同,但总账科目不同。

3. 问题思考。

为什么交易性债券投资的初始交易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入初始确认金额?持有交易性债券的目的是为了短期买卖套利,其公允价值变动是直接计入损益,交易费用也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4. 内容拓展。

债券投资按付息方式分为哪几类,在会计核算中有什么区别?债券投资按付息方式可分为一次付息债券和分期付息债券两类。一次付息债券是指到期日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分期付息债券是指分期付息、到期日一次还本的债券。这两类债券的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区别:期末计息时,一次付息债券的应计利息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分期付息债券的应计利息记入“应收利息”科目。

三、后续计量

债券投资初始计量后,其公允价值或摊余成本会由于信用和市场因素变化或时间推移而引起变动,所以有必要对债券投资在各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后续计量,确定其新的公允价值或摊余成本。三类债券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见表3)。

1. 相同点。

(1)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持有期间确认利息收入的方法相同,即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2) 交易性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均按公允价值计量。 (3)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摊余成本计算方法相同,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摊销-减值损失-已偿还本金。 (4)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不管是溢价购入,还是折价购入,摊余成本终会回归于面值。

2. 不同点。

(1)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而交易性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 (2) 交易性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不同:交易性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其摊余成本即账面价值。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只包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和减值准备,不包含公允价值变动,即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4) 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既要按摊余成本计提债券利息,又要按公允价值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在计量属性并存的现象;且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摊余成本,即每期利息收益始终用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当初的内含报酬率来测算。

3. 问题思考。

交易性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均按公允价值计量,它们有何区别?交易性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均要求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但是也有一些不同: (1) 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2) 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后续计量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3) 以外币计价的可供出售货币性债券投资发生的汇兑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

4. 内容拓展。

交易性债券投资在出售时与持有期间所实现的投资收益额如何计算?在计算交易性债券投资出售时的投资收益额时,直接用净售价减去入账成本就可认定出售时的投资收益。而计算其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需将三个环节的投资收益加总: (1) 交易费用; (2) 计提的利息收益时确定的投资收益; (3) 转让时的投资收益。

四、减值

投资企业应遵循资产减值准则及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除交易性债券投资以外的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债券投资发生减值,应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不同于公允价值变动,它表现为显著且长期性的价值减损,而不是其公允价值的短期性升跌。减值会计处理见表4。

1. 相同点。

(1)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均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减记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2)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之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债券价值上升,以原计提的金额为限转回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3) 债券投资确认减值损失后,利息收入要继续确认,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和新的摊余成本(或公允价值)计算确认。

2. 不同点。

(1) 交易性债券投资,因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直接体现在利润表中,所以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其他类别的债券投资都要考虑计提减值准备。 (2)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的减值金额,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摊余成本比较确定;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的减值金额,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比较确定,两者计算方法不同。 (3) 与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减值会计处理不同的是,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的减值核算不是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总账科目,而是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或公允价值应变动)”明细科目核算。

3. 问题思考。

(1)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为什么要进行减值测试呢?

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是长期资产而非短期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非流动资产列示,其公允价值变动未必能反映其价值出现的长期严重下跌的状况,故公允价值变动核算和减值的核算要区别开来。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资本公积,反映的在证券市场中正常的价格波动,通常是暂时性的;但如果发生了非暂时性的、难以恢复的、大幅的贬值,那么根据谨慎性原则,就必须在利润表中确认其永久性损失。

(2)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损失包括哪些方面?

两个方面:第一是前期确认的累计损失,即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第二是本期的公允价值下跌,即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金额。

4. 内容拓展。

可供出售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减值损失转回,在会计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在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记入当期损益即冲减“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的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应记入所有者权益科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五、处置

当企业不再拥有构成债券投资的合同权利的全部或一部分,或者对其失去控制之时,就应当将该债券投资的全部或一部分从相关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内加以转销,并根据取得价款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交易得利或损失。会计处理见表5。

1. 相同点。

(1) 处置时,将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2) 处置时,将持有期间交易性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到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3) 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重划分为可供出售债券投资。

2. 不同点。

(1) 债券处置时,交易性债券投资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出的科目不同,交易性债券投资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出;可供出售债券投资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出。 (2) 处置时交易性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与当期损益不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投资收益与当期损益相同。

3. 问题思考。

交易性债券投资处置时为什么应将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持有期间的未实现损益,一旦资产处置,就变成了已实现损益,因此,要将其累计金额转入到投资收益,以便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来集中反映该项投资的整体收益情况。

4. 内容拓展。

将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时的会计处理与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的会计处理有何区别?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的,重分类日,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在该债券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而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计入所有者权益,其目的是防止企业调高利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10)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篇4:会计债券投资

关键词:新准则 债券投资 核算 方法 比较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根据公司购买债券目的不同,可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类,由于公司投资债券的意图不同,因此投资期限与金额也会不同。本文针对这些变化之处进行简要的研究,以供参考。

一、购买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与税法差异分析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以及应用指南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案例一:2007年7月1日,光明公司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020000元购入南钢公司发行的债券(每张价格为102元)债券10000张,另发生交易费用2040元(交易费用为成交金额的2%.)。该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7%,每年4月1日付息一次,光明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7年12月31日南钢债券的收盘价为108元,2008年4月1日收到债券利息为每张为7元,5月20日以每张103元价格转让,交易费用为2060元。

会计核算如下:

1.2007年7月1日购买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20000

  投资收益   2040

  贷:银行存款 1022040

2.2007年12月31日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000

3.2008年4月1日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投资收益 70000

4.2008年5月20日光明公司转让持有的全部南钢公司债券

借:银行存款 1027940

  投资收益5206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20000

     ——公允价值变动 60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000

  贷:投资收益   60000

新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方法体现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税法体现的是成本计量属性。光明公司2007年7月1日购买股票时发生的交易费用2040元,会计上作直接投资收益的借方,减少利润,而按照新所得税法规定,购买股票发生的交易费应该计入投资的成本,因此需要纳税调增2040元:2007年12月31日投资的公司债券按照期末公允价值计量,升值60000元,企业会计一方面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60000元,同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增加利润60000元,但是不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因此需进行纳税调减60000元;2008年4月1日收到利息时,会计核算确认为投资收益,而税法规定投资公司债券收到利息需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收到的是投資国债的利息则免税,因此本例中会计与税法对于收到的利息处理是一致的:2008年5月20日光明公司转让持有的全部南钢公司债券时,会计与税法存在的差异是由于投资成本处理的不同,因此需要转回,需要纳税调减2040元,因此新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税法存在较大的分歧,必须认真对待。

二、购买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与税法差异分析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应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

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同时,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三、购买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与税法差异分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购人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新准则规定,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的,应按债券的面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按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出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此外,对于购买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也应该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因为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一般票面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利率,购买可转换公司债券一般持有时间稍长,在时机合适时会转换为股票:另一方面购买可转换公司一般也不会持有至到期,因此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比较合适。

篇5:债券投资的核算

例 1:1月,春江市医疗保险机构购买国家债券500万元。依据有关凭证,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债券投资5000000

贷:财政专户存款5000000

例2:1月71月购买的国债到期兑付,利息50万元,依据有关凭证,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专户存款5500000

贷:债券投资5000000

篇6:债券投资经典案例

1992年9月,中房南昌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南昌市分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新世纪住宅”投资债券。为此,中房南昌公司与证券公司签订了包销协议,并共同制定了联合发行章程。约定:该企业债券最长期限二年,自1992年11月10日起至1994年11月10日止;证券公司总承销,包销手续费千分之十一,并负责办理兑付;证券公司代发行人中房南昌公司赔偿后,有权向发行人行使追索权等。协议签订后,证券公司代理中房南昌公司发行了债券。债券即将到期时,中房南昌公司无力兑付,遂于1994年9月23日与证券公司签订协议,约定:以证券公司名义拆入资金用于兑付中房南昌公司发行的投资债券,拆入资金的本息及税款均由中房南昌公司负责偿还;拆入资金证券公司不另收费用,待该项目清盘后,所得盈利由中房南昌公司、证券公司按6:4分红。同年11月9日,证券公司与赣昌资金市场签订拆借协议,从该市场借得资金万元,到期日为1995年3月10日,利率为月息11.88%……证券公司将所借20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兑付中房南昌公司到期企业债券。同年12月20日,中房南昌公司与证券公司又签订一份补充协议,约定:由中房南昌公司负责偿还证券公司用于兑付企业债券的款项69749232元本金、利息及税款。上述69749232元本金包含本案证券公司从赣昌资金市场拆借的2000万元。

1910月30日,证券公司因中房南昌公司未偿还其从赣昌资金市场所借的2000万元本息,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期间,原审法院根据证券公司申请,查封了中房南昌公司新世纪住宅小区未竣工房产第17、18、20栋共128套住宅。

篇7:债券投资经典案例

1994年11月25日,证券公司与计算机公司签订代理包销发行计算机公司企业债券协议,约定由证券公司代理计算机公司发行企业债券500万元,期限一年,年利率12.5%,到期时间为1995年11月27日,到期由计算机公司将本金与利息562.5万元划入证券公司指定的帐户。1994年11月29日,证券公司又与信托公司签订债券包销协议,约定由信托公司包销证券公司代理计算机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200万元,期限一年,年利率12.5%,信托公司应于1994年11月30日将承购该债券的全部价款划入证券公司帐户,证券公司支付信托公司手续费2.6万元;债券发行期满,证券公司于1995年11月30日将应付本息225万元划到信托公司指定帐户。

1995年11月29日,由于计算机公司不能支付到期债券款,证券公司、计算机公司、信托公司及其他债券分销商就债券兑付事宜召开座谈会,计算机公司商请各分销商垫款兑付,承诺于同年12月兑付并愿承担利息、罚息。信托公司代表要求证券公司给予承诺,证券公司即向信托公司出具承诺书称:“由于企业兑付资金暂未按时到位,不能按时兑付到期债券,给代理商增加了麻烦,请予谅解。经协商,特请各销售商垫款兑付,我们承诺将在95年12月12日前将兑付款划给销售商,垫款利息按月息千分之十五支付。特此承诺。若逾期兑付资金仍未到位,按日千分之五处以罚款。由此产生的法律诉讼费均由我公司承担。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证券公司在该承诺书上签名并加盖公章。证券公司也要求计算机公司给予承诺,计算机公司也向证券公司出具了相同内容的承诺书。1995年12月30日至1996年2月,信托公司依约兑付了全部债券本息225万元。1995年12月13日,证券公司向信托公司支付了债券款150万元,余款75万元及利息未付。经多次追讨未果后,11月24日,信托公司依据证券公司出具的承诺书,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证券公司履行承诺,偿还其代垫付兑付款余款75万元及利息、罚息,并承担诉讼费。

篇8:债券投资会计处理的比较性分析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机构向投资者发行, 投资人按约定的条件到期收回本金并且获得固定利息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按其发行主体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本文从科目的含义及性质、债券持有时间及目的、明细科目设置三个方面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科目下债券投资的核算加以比较。

(一) 科目含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以交易目的所持有的, 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企业购入的不准备近期出售, 也不准备近期持有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企业持有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类金融资产。

(二) 持有时间及目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准备短期持有、回购或赎回以赚取差价的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企业有明确目的或者意图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的持有时间相对较长, 但持有动机不明确。

(三) 明细科目设置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设明细科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下设明细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下设明细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由于债券公允价值容易受宏观及微观因素变动、债券投资不同分类的影响, 使得债券投资会计处理较复杂, 因此有必要对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 以让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能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及其比较

(一) 债券投资初始计量

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 按公允价值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发生的交易费用, 记入“投资收益”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按债券面值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发生的交易费用, 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投资按债券面值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发生的交易费用, 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应当注意的是, 取得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计入“应收利息”。

(二) 持有期间的会计处理

1. 计息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或规定的付息期) 。

企业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按票面面值和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同时计入“投资收益”。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投资应按分次付息一次还本和一次还本付息分别讨论。分次付息的按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入借方“应收利息”, 同时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入贷方“投资收益”, 两者差额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一次还本付息的按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入借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同时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入贷方“投资收益”, 两者差额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 期末计价。

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 按照公允价值计价, 公允价值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 按照公允价值计价, 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投资, 不关注债券的公允价值, 故期末不单独计价。

3. 减值测试。

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 不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 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同时注销累计计提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两者差额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投资, 比较摊余成本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孰低,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同时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4. 减值后价值回升。

企业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 不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投资以原计提金额为限, 反向计入会计分录。

(三) 处置及出售

企业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 出售时注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 将处置实得收入与上述账户账面余额之间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持有期间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部分转入“投资收益”;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 出售时注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账面余额, 同时将实得收入与上两个注销账户间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投资, 出售时注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同时将实得收入与上述注销账户间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三、债券投资会计处理的问题

(一) 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缺乏可比性

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不包括交易费用,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入账价值包括交易费用, 初始入账的不一致性使得三种核算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缺乏可比性, 同时也增加了核算的复杂程度。

(二) 金融资产减值反映科目缺乏确定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进行减值测试时, 将确认的减值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在期末计价时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升或下降反映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 所以减值测试时若再将其反映在该科目下, 会使得企业无法及时预计到资产减值的严重程度, 从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出现偏差;同时, 若规定两种反映方式均可, 使减值处理的反映缺乏确定性, 这样将导致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方式不统一, 缺乏可比性。

(三) 摊余成本的核算处理繁杂

会计准则规定, 期末或规定计息日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各期摊销额。摊余成本=债券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债券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摊余成本=债券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债券累积利息调整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摊余成本=债券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债券累积利息调整摊销额+累积计提应计利息-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公式的冗杂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摊余成本如果采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必然会使企业核算效率降低。

四、债券投资会计处理的建议

(一) 增强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可比性

由于大多数资产, 诸如金融资产 (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及其他资产 (如固定资产、原材料等) 的入账价值都包括取得过程中所发生的除了买价以外的其他费用, 因此, 为了使初始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购买债券的实际价款, 同时避免过于冗繁的会计核算, 使不同债券投资成本计量一致、初始计量更具可比性, 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应包括交易费用。

(二) 明确金融资产减值科目反映的内容

由于大多数资产, 诸如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及其他资产 (如固定资产、存货) 等的减值均反映在“××资产减值准备”或“存货跌价准备”中, 即减值损失均反映在与资产相关的备抵科目中, 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也应仅反映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中。这样处理能使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感受到资产的减值危机;也使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反映具有确定性, 让不同企业在会计处理时具有可比性, 使不同资产的减值处理口径一致。

(三) 简化摊余成本会计核算

上一篇:印度人的英语单词复数下一篇:中学生在校证明格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