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校请假制度

2024-04-17

中心学校请假制度(通用9篇)

篇1:中心学校请假制度

木耳中心小学学校班子成员请假制度

为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者的组织纪律性,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重新拟定以下学校班子成员请假暂行条例,望各位学校班子成员遵照执行。以往所发的文件与此有抵触的,以此文为准。

一、事假:

1、学校班子成员事假原则上每学期最多四天,全年八天,如遇特殊情况,确实要超假者,由单位核实后,学校班子成员应办理好请假手续,并自聘好代课学校班子成员(规定的假期代课学校班子成员由本人自行调整后,将调课单附请假条后交校长审批,超过规定假期的代课金由个人自负,学校安排代课学校班子成员,代课费每节10元),所有假期均应报批后方可执行。

2、学校班子成员凡未按请假报批程序办理好请假手续而离开工作岗位,或请假到期未办理续假而超假的一律按旷工处理。

二、病假:

1、学校班子成员因病不能出勤的,可以请病假,病假3天以上7天以内的应由公立医院出具病假证明,课程与代课金个人自己负责(特殊重病住院除外)。变相请病假,如经查实按旷工处理,并责令作书面检查。7天以上不足一个月的,由医院证明,一个月以上的由县级医院证明。到教育局办理请假手续,学校负责安排代课与支付代课金。

2、学校班子成员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按国发[1981]52号文件规定执行,并酌情扣发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

3、经查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按旷工论处。

4、长期病假康复后要求工作的,应由医院出具健康证明。

5、休息治疗病假,代课金由本人负责。

6、不论事假、病假、法定假者必须按报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各类请假由本人填写好请假审批表,单位领导签署具体意见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审批表一式三份)。

三、旷课:

学校班子成员连续旷工7—14天,全年累计旷工15天,当年年度考核为不称职(不合格);连续旷工15天,全年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学校辞退,连续旷工超过30天,全年累计超过90天的,学校必须上报自动离职手续。

四、其他法定假期规定:

1、教职工的探亲假应安排在寒暑假期间探亲,其他时间不予安排,若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探亲的,由教育局领导审批。

教职工除寒暑假之外,请探亲假的,只发给本人的基本工资。

2、产假:

(1)、怀孕4个月以内流产者假期15—30天;怀孕4个月以上流产或引产者,假期42天。

(2)、没有晚婚晚育正常分娩者,假期90天;有办理结婚证和生育服务证,晚育又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产假135—180天,夫妻为双职工的,男方可享受一周的照顾假。

(3)、晚育剖宫产,假期105天;

以上三种类型基本工资、各类补贴全额发给,计划外怀孕流产者,不享受工资及福利待遇。

(4)、怀孕期间的女教职工,确有困难的,经县级医院证明确有疾病可按有关规定批假15—30天;生育假满后确有困难的,可请哺乳假,按请假审批权限报批。

(5)、产假期满,因病不能工作的,经市级医院证明后报批请假,其继续休息期间的待遇,按病假规定执行。

(6)、女教职工在领取生育告知书后,怀孕期间经市级医院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最长期限不超过六个月,并按病假处理。

3、婚假:

学校班子成员双方均属晚婚的,可享受15天婚假,未达晚婚不给假。属于特批的享受3天婚假,代课自找,学校支付代课金。

4、丧假:

职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经批准可视情况给予1—3天的丧假。

五、审批权限:

1、一般教职工请假五天以内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累计请假在六天以上的,报教育局审批。

2、病假。有门诊病历、疾病证明手续,请假六天以上累计一个月以内(包括一个月),由教育局值班领导审批,一个月以上,三个以内的(包括三个月),由教育局人事科受理,提交局务会议研究审批,并公示结果。连续请假三个月以上的,由教育局受理后统一报县人事局审批。有住院手续请假六天以上三个月以内(包括三个月),由教育局审批,超过三个月,由教育局受理后,统一报县人事局审批。原则上请病假在一个月以上的,必须出具本市市级医院疾病证明。

3、事假。年累计请事假六天以上一个月以内(包括一个月),由教育局值班领导审批,超过一个月,由教育局受理后,统一报县人事局审批。

4、不论是病假、事假、法定假、都要按程序由学校负责办理请假报批手续。经审批后生效。

5、各类请假由本人填写请假审批表,单位领导审批前,应具体了解请假人的实际情况后,签署是否准假意见,并明确注明请假起始的时间,报有关部门审批,审批表一式三份,审批机关、所在单位和个人各留存一份。

6、请病假应使用公立医院的疾病证明,请病假期限超过一周的,原则上应使用公立县级医院的疾病证明;请病假期限超过一个月的,所在单位应派专人探视,并提供由校领导及探视人签字的探视证明、探视情况公示表。

7、学校班子成员外出,提供外地医院疾病证明,邮寄回来由他人代请病假的,所在单位应及时了解情况,避免教职工出现计划外生育、务工等情况,请假时,需提供详细的医疗记录(包括病历、发票、疾病证明)。

8、如有特殊情况,不能事先办理请假手续的,应在离岗三天之内,先口头向单位领导请假并按规定补办请假手续。

9、凡请假在一个月以上的已婚女教职工,在办理请假手续前必须提供查孕证明。

10、请假期满要续假的,应提前办理续假手续,否则按旷工论处。

11、假毕应由学校负责及时办理销假手续。

说明:

1、以上计算请假时间,不扣除节假日。

2、本规定与上级文件有冲突的以上级文件精神为准。

木耳镇中心小学

2012年3月22日

篇2:中心学校请假制度

学生请假出校制度

根据县发【2010】23号文件和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为了创建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特制定《XX镇中心学校学生请假出校制度》,要求全体师生遵照执行。

一、书面申请:学生确需临时出校,该生请假条交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签字同意交值周行政(放学后交值班领导)审批。

二、领导审批:请假条交行政值周(或值班领导)审批,审批必须签注是否同意出校、出校和回校起至时间、审批人、审批时间。行政值周(或值班领导)审批后在《学生请假出校登记薄》上做好登记。

三、学生出校:学生(或教师)持批准出校假条交门卫验证把关无误后学生方可出校。

四、门卫登记:门卫在学生出校后立即按照申请(或证明)上的相关内容在《学生进出校门登记薄》上做好详细登记。

五、学生回校:临时出校学生要按照审批回校时间回校,门卫验证是否是该临时请假学生回校,确认后方可开门进校,门卫当即将假条发给该生。

六、领导验证:回校学生立即将假条上交值周行政登记,值周行政(值班领导)在《学生请假出校登记薄》上销假。

七、超假清理:值周行政对没有按时回校的学生及时清理,同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等联系,做好妥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做好记录。

八、以人为本:一般请假必须严格按照此程序办理。若遇特殊情况(疾病、受伤等)来不及办理请假出校手续,按照以人为本原则,实行特事特办:先出校治疗、后完善出校手续,学生出校后门卫及时报告值周行政。

九、责任追究:全体教职工和学校领导要严格执行《铺子湾镇中心学校学生请假出校制度》。违法此制度者,按照学校绩效考核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处理。

篇3:中心学校请假制度

一、文书提出义务的范围

日本旧民事诉讼法第312条中曾规定了文书持有人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以下四类文书有提出义务。

1、引用文书。即当事人在诉讼中加以引用的自己持有的文书;

2、权利文书。即举证人享有实体法上的权利来要求文书持有者交出或者给以阅览方便的文书;

3、利益文书。即为了举证人的利益而作成的文书, 如遗嘱、授权书、保证书等;

4、法律关系文书。即记载举证人与持有人之间法律关系或者与这种关系相关事项的文书, 如印鉴证明书、合同解除通知书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由于医疗事故诉讼、消费者保护诉讼等“现代型诉讼”的出现和增多, 以书证为中心的证据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日益明显。为了平衡双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能力, 1996年的新民事诉讼法扩大了文书提出义务的范围, 在第220条中除了保留旧民事诉讼法所载明的上述四类文书外, 还在第4项新设了一项关于文书提出一般义务的规定, 将文书持有人除一些特殊情形之外提出文书的义务规定为一般性的义务。

二、文书提出命令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1、申请程序。

一方当事人申请法院向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发出文书提出命令, 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包括文书的表示 (即文书的标题、种类、制作人及制作的日期等足以特定识别该文书的外在标志) 、文书内容、持有人、欲以此文书证明的事实以及持有人负有提出文书义务的理由和原因等事项。

此外,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在文书提出命令的申请程序中, 还新设了一道旨在减轻申请人特定文书责任的“文书特定程序”。依据该程序, 举证人提出申请时, 如果明确文书的表示或者文书的内容非常困难的, 只要替代这些内容的事项足以使文书持有人明了所申请的文书有关事项即可;在此情况下, 举证人应当向法院申请使文书持有人明确文书的表示或内容。法院对此申请, 除申请文书提出命令明显没有理由的情况外, 可以要求文书持有人明确这些事项。

2、审查程序。

在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后, 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如果当事人是针对“引用文书”、“权利文书”、“利益文书”和“法律关系文书”向法院申请文书提出命令, 则法院审查的重点在于应当由文书证明的事实对于裁判的重要性和申请是否有理由;如果当事人是针对“一般义务文书”向法院申请文书提出命令, 则法院审查的重点在于文书持有人是否有拒绝提出文书的除外事由。为了做出公正的判断, 法官往往需要亲自直接阅览所申请的文书, 但在审查过程中, 又不能允许另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阅览该文书, 否则文书中所记载的涉及持有人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内容就有可能泄露。为了协调这一矛盾, 新民事诉讼法增设了一道“秘密审查程序”, 依据该程序, 法院认为有必要判断申请提出命令的文书是否属于一般义务文书时, 可以要求持有人向法院出示该文书, 在此情况下, 任何人不得请求开示该文书。由此可见,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在将文书提出义务一般化的同时, 也设置了诸如“秘密审查程序”这样的制度控制装置, 这体现了立法“对文书持有人的文书所有权的尊重与对举证人接受裁判权利的保障进行价值衡量后作出的选择……在未构成泄露秘密及侵犯人权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开示文书, 成为日本新民诉法的选择。”

3、异议程序。

文书提出命令的申请书在提交法院的同时, 还应当送交文书持有人。如果持有人对文书提出命令及文书特定的申请有异议, 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在文书持有人为案外人第三人的情况下, 法院还必须给予持有人当庭口头陈述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举证人与文书持有人之间富有对抗性的意见交换, 法官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查判断并做出发出文书提出命令或驳回申请的决定。

三、违反文书提出命令的法律后果

根据日本旧民事诉讼法第316、317条的规定, 如果当事人不服从文书提出命令, 或者以妨碍对方当事人使用为目的, 毁灭有提出义务的文书或以其他方法使之不能使用, 法院可以据此认定对方当事人关于文书性质、内容的主张为真实。也就是说, 在发生上述情形时, 即使法院对举证人关于文书记载的相关内容的主张不确信时, 也能给予真实拟制的效果, 作为对违反文书提出命令的当事人的制裁。新民事诉讼法在保留旧法上述制裁措施的同时, 进一步强化制裁力度, 在第224条规定:如果在上述情形下举证人对文书的内容提出了具体主张, 并且举证人所主张的以该文书证明的事实用其他证据证明非常困难时, 法院可以认定举证人所主张的事实为真实。这一规定的立法目的是通过法院真实拟制这一制裁措施促使持有文书的当事人提出文书。

此外, 根据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225条第1款的规定, 第三人不服文书提出命令, 法院可对其裁定处以2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参考文献

[1]、白绿铉.日本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改——以证据制度为中心[J].转引自王利明、江伟.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1025.

篇4:高校学生请假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关键词 高校 学生 请假管理制度

一、高校请假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请假管理制度不规范的现象,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甚至出现学生请假管理漏洞,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组织工作。对此笔者对国内57所大学(12所为民办高校)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申请时限没有明确要求,大部分学生采取事后补请的方式。在笔者调查的57所高校中,只有16所院校明确规定了申请时限,其它院校对此没有明文规定,导致部分学生对请假并不重视,往往采取事后补请的方式。近两年来,全国范围内由于学生未请假而离校造成人生、财产损失的案例有7642起,给予学生、家庭、学校以至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第二,申请人界定不明晰,部分院校准许同学或家属代请。很多学校由于没有制定明确的请假管理制度,申请人的身份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部分学生夜不归宿、通宵上网甚至参加非法传销组织并没有通过正规渠道与辅导员老师沟通,而是委托同学以合理的理由向老师申请,甚至委托社会人员冒充家长进行请假,造成了请假制度管理的严重混乱,对学生产生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请假时间人为延长而没有惩罚措施。部分学生并没有遵守所请假期的期限,而是人为延长,却没有得到惩罚,成为其他学生效仿的对象,成为假期拖延现象日益严重的根源。

第四,对事假和病假没有严格区分,采取混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将事假与病假分开,而是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部分事假学生混水摸鱼,享受与病假学生同等的待遇,故意延长假期。

第五,没有与请假学生的家长及时沟通。近两年来,由于学生在请假期间发生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家长与学校的纠纷中,学校没有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事由达到84.38%。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动机制,导致突发事件的大量滋生。

第六,没有建立辅导员老师就请假适宜与校方及时申报的联动机制。纵观近两年学生请假期间出现的突发事件,辅导员未与校方及时申报的占69.23%,部分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申报体系,学生处没有直接的请假负责人的占21%。

二、就完善高校请假管理制度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笔者就高校学生请假的日常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希望为专家、学者就此问题深入研究做出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高校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学生请假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高校是人流密集且半开放式的场所,一些外来人员容易混入,突发事件发生率高。高校学生一般均为外地生员,对本地环境生疏度较高,学生夜不归宿或被教唆参与非法组织,发生危险时的自救能力弱,事故后的处理过程没有家人陪护,利益受侵害的可能性大。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容易利用学生心理单纯的特点,主动出击,为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此外,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请假制度不完善容易为思想意志薄弱的学生提供逃课的机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制约高校就业率。建立完善的请假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对高校声誉的维护,同时也是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呵护。

第二,各高校必须深入本校学生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请假管理制度。高校的请假管理制度不应生搬硬套,而应该立足本小实际,切实可行。对于一些民办院校,由于生员的素质较为薄弱,因此可以采取一些更为严厉的规定。对于一些走读生较多的学校,可以采取走读生单独编班的管理模式。走读生单独编班使辅导员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非走读生的日常管理上,而根据两者的区别制定不同的请假管理方案将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巨大的效力。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走读生严格管理同时也不能忽略非走读生的管理,这些学生在上下学过程中可能有着更大的安全隐患,但却往往被忽视。对于一些女生较多的院校,应该制定有关学生人身安全的更加详尽的请假管理制度,对于女学生日常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分门别类进行研究、防范。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女生院校,可以增设一些安全课程,向学生传播一些个人安全防护知识。

第三,高校应对学生请假制度的规定进行细划,使其成为学生守则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重视学生请假制度的基础上,高校应有意识地将学生请假制度分类细划,将病假与事假分开,分别制度相应的标准,病假的标准应高于事假。此外,对于病假的界定应该明晰。对于申请时限必须有明确的规定,以事前请假为主要形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事后补假的方式,但必须提供证明资料或证明人。对于申请人的界限应做出明确的规定,谨慎使用代请方式,对于代请必须征得学生家长同意。

第四,建立家长与校方的联动管理机制,强化辅导员与学生处的汇报机制。在建立请假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汇报学生的请假的情况,并与家长协商给假。在家长不允许的情况下坚决不予准假。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处应建立请假汇报机制,设立相关负责人,杜绝辅导员全权负责的请假管理模式。在汇报的同时,辅导员要听取上级意见,适时准假。

第五,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建立完善的请假管理制度。学生是请假管理的客体,是学校日常生活的主题。在制定请假管理制度时,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只有学生才最了解学生,只有学生才最能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会调查学生的请假事由,了解学生的诉求,以“你最接受的请假管理办法”为题开展主题班会,征集学生的意见,以民主的方式获得学生的支持。

高校学生的请假管理制度必须引起高校工作者的重视,不能含混过关,我们必须从制度上保障高校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防范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孔伟红.论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立.当代教育论坛,2007(3).

[2]邹耿良.主题教育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运用.龙岩学院学报,2007(4).

篇5:中心请假制度

为保证勤工助学中心的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根据中心具体情况制定请假制度如下:

第一条:无论是值班、正常“两天一到”还是中心会议,如不能按时出勤,必须提前请假。认真阅读“勤工助学中心请假条填表须知后”按格式填写请假条,并如实说明理由,交由相关负责人签字,最后交给行政部审批、录入。

第二条:中心为7天工作制,没有周末、公休。在节假日期间如不能按时到班、到会,仍需递交相关请假条。

第三条:中心会组织一些自愿参加的活动,如若不能按时参加,仍需向本部门经理请假。

第四条:相关负责人签字要求:请假时间3天之内由部门经理签字;

请假时间3-5天由部门经理、经理团成员签字;请假时间5天以上由部门经理、经理团、老师签字。

篇6:光荣中心小学教师请假制度

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光荣中心小学教师请假制度》,统一规范全校教师请假制度。

一、假期种类

1、婚假

2、产假

3、看护假

4、丧假

5、病假

6、事假

7、哺乳假

8、探亲假

9、年休假

二、假期时间

1、婚假5天,晚婚(男25周岁、女23周岁)增加10天。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不作为计算假期天数,到外地结婚的可酌情给予往返路程假。

2、产假90天,一胎多孩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15天。晚育(女24周岁生育第一个小孩)增加15天,三个月内领独生子女证的增加35天。难产(如剖腹产)的可按医院医生证明需要休息的天数给予增加,寒暑假可以顺延。

3、看护假,自愿终身只生一个孩子的,男教师在其配偶产假期间可给予10天看护假。三个月内无领独生子女证的作事假处理。

4、丧假5天,到外地办理丧事的可酌情给予往返路程假。

5、病假凭医院医生证明确定。

6、事假按实际情况确定。

7、哺乳假,产假期满至婴儿一周岁。

8、探亲假、年休假应安排在寒暑假,不得另行安排。

三、假期批准

1、教师请婚假、产假、丧假、看护假、哺乳假需书面报告学校领导。

2、教师病、事假须经批准才能有效。请假一个月以内由学校(小学超过一星期的需报告教办)审批,一个月以上至半年以内由区教育局人事科审批。

3、未经请假(或请假没获批准)擅离工作岗位的以旷工论处,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中间包括节假日),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中间不包括节假日)的不得晋级或评先优模。

四、请假程序

1、教师请假必须用县教育局统一印的请假申请表向学校提出申请。若因突发原因不能书面请假的应先用电话请假,并于事后3天内补办书面请假手续。

2、请病假一个星期以上的应凭乡级及以上医院证明请假,请假三个月及以上的应凭县人民医院证明,经学校同意后,由学校送《代课教师审批表》到县教育局人事科办理。

3、请产假的教师在生产后,应向学校提供准生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等,由学校送《代课教师审批表》到县教育局人事科办理。

篇7:沁阳市职教中心学生请假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为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1、学生请假时间在三天以内,由班主任批准。三天以上由学生写出书面申请,班主任签字到政教处请假;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一周以上,作自动退学处理;

2、学生请假必须使用标准的请假条,假条不许一条多人。假条应由班主任亲自管理,不得把已签名或盖章的假条存放在学生或学生干部手中。班主任要严格控制请假,班级请假情况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

3、请假条应注明请假学生姓名、班级、原因和起止时间,学生必须在假条存根上签字。

4、学生应严格遵守请假规定,班主任不在校时,可向年级组长或值班领导请假。

5、学生请假必须让家长给班主任打电话或到校说明情况,没有家长的同意一律不得批准。

6、请假外出的同学,应将班主任及政教处签字的标准请假条交门卫后方可离校,无假条或签字不全者门卫不予放行。请假回公寓的同学应将假条交生活老师,在生活老师处登记后,方可回公寓。

篇8: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实质内涵

法治国家应该以审判为中心。因为, 审判机关行使国家的刑罚权, 不仅要树立司法的权威, 维护法律的尊严, 还掌握着被告人的命运, 关系着被告人的切身利益。因此, 法治国家以审判为中心是毋庸置疑的。

以审判为中心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 刑事诉讼程序以审判为中心

从诉讼阶段上看, 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应当以审判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是以庭审为中心的前提基础。

在刑事诉讼环节中, 以审判为中心主要是相对于以侦查为中心而言。纵观世界各国的司法模式, 采取对抗式诉讼模式的国家更容易以审判为中心, 因为控辩双方的力量尽可能地达到平衡, 更容易形成控辩审三角诉讼结构, 也更容易以庭审为中心。现代法治国家都是以审判为中心, 我国试图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 是基于目前诉讼制度的设计使审判权相对弱化, 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侦查权相对于审判权而言, 过于扩张。加之, 辩护权的限制, 导致的结果是侦查权诉讼化较弱, 侦查活动不围绕审判活动展开。进一步可能会导致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非法搜查扣押的现象频繁发生。

(二) 审判以一审为中心

从审级制度上看, 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应当以一审为中心。审判程序主要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一审程序是认定案件事实和采信证据的关键环节, 是其他审程序的基础, 由此应该以一审为中心。

法庭审判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案件的事实认定和证据的采纳与排除, 一审距离案件发生时间最近, 是继审查起诉之后的第一道工序, 各类证据, 特别是证人证言, 距离案发时间越短, 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就越高, 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越准确。审级越高, 对证据的采信越困难, 对事实的认定越容易出现偏差, 案件事实的认定和证据采纳的活动应尽量在一审活动中完成。

(三) 一审以庭审为中心

相对于庭审前的准备和判决文书的送达, 庭审是整个审判活动的中心环节。在庭审中, 控、辩双方在法庭上陈述己方主张, 针锋相对, 影响法官的判决, 得出对己方有利的判决。审判机关主要靠正确地定罪、量刑来实现国家赋予的刑罚权, 而定罪和量刑活动主要在庭审活动中进行。因此, 审判活动要以庭审为中心, 庭审前的准备和判决文书的送达都要围绕庭审来进行。1

与庭审中心相对应的是司法实践中的“庭下审”和“书面审”。庭审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审判活动在控辩双方及相关诉讼参与人地参与下, 在法庭上完成;二是法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 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主张后形成了心证。没有在法庭上形成心证的“庭下审”, 及没有控辩双方和相关诉讼参与人参加的“书面审”, 都与庭审中心相违背, 也是不符合诉讼程序的, 必须予以改革。

二、我国审判中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检察机关缺乏对侦查机关的诉讼化指引和监督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 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是分工负责, 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这一规定, 使得审前追诉程序中, 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是一种无主次平等关系。整个侦查程序基本上是由公安机关一家进行“操作”, 各行其是, 不仅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也会产生司法不公现象。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缺乏直接有效的制衡, 甚至造成以侦查为中心的实际格局。实践中又过分强调了各自的独立性, 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互扯皮的现象。

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共同承担控诉职能, 起诉成败与否, 最终取决法庭审判。因此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诉讼活动应该以审判为中心, 根据庭审认定事实和采纳证据的规则来调查收集证据。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的学养和思维方式不同, 2检察机关直接参加庭审, 更容易按照审判的规则, 来准备控诉的证据和材料。但是, 起诉必须以侦查为前提, 侦查又往往因追求时效性而忽视了司法的评判性, 这就造成了侦查机关与检察机关关系的不顺畅。司法实践中, 应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诉讼性监督、指挥和引导。

(二) 司法权不能有效控制侦查权

从我国的诉讼流程来看, 侦查程序是最为重视的阶段, 这与西方国家重视审判程序不同。公安机关的侦查在整个刑事诉讼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是, 侦查程序却是诉讼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法治化程度较低。3司法实践中, 冤案错案的发生大多开始在侦查阶段。

在刑事诉讼中, 侦查权力过大, 有些情况下侦查程序本身就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基本人权。正如丹宁勋爵所讲“侦查权也可能被滥用, 而这种权力一旦被滥用, 任何暴政都要甘拜下风”。4在侦查阶段, 侦查机关主要通过强制措施来保证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 强制措施又涉及到基本人权, 因此, 必须要严格规范强制措施的实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的规范有重大意义, 但是强制措施不受诉讼化控制的局面并未改善,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我国现有的强制措施中, 除逮捕要由检察机关批准外, 其他强制措施的实施均可由公安机关自行决定, 自行执行, 而且缺乏相应的司法审查、对采取强制措施后的监督和有效地救济, 以致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非法搜查扣押现象发生。5

(三) 司法权不能有效制约公诉权

司法实践中, 公诉对审判有预决效力, 司法权不能有效制约公诉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检察机关的指控, 法院无权驳回, 也不得拒绝开启审判程序。审判机关可以要求检察机关继续补充材料, 但是不能退回补充侦查, 导致了庭前审查的虚化;二是尚未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审判机关对证据不足, 指控罪名不成立的无罪判决十分保守, 会要求检察机关反复补充材料, 补充证据。已经做出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 也不具有稳定性, 在检察机关收集到新的证据之后, 审判程序会再次被启动。

公诉权脱离司法权的控制, 既不能有效地保证被追诉人的权利, 也难以防止公诉机关的错诉、滥诉。冤假错案的形成, 源头上受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的影响, 但公诉权对侦查权制约的虚化性, 以及司法权对公诉权审查的无效性, 也是催生冤假错案的原因。

三、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途径

以审判为中心并不是认为侦查、审查起诉等程序不重要, 而是塑造一种理念, 规范刑事诉讼活动中的秩序, 使侦查、起诉活动围绕审判活动进行, 使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主要在一审程序中进行, 使控辩双方及相关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主要在庭审中进行, 是法官心证的形成基于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质证活动。

立法和司法实践表明, 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尚未形成, 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和阻力, 因此, 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一) 确立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诉讼化指挥、引导和监督

检察机关作为刑事诉讼结构中的一方, 其控诉职能主要在庭审中完成。在庭审中, 作为控方的检察机关在法官的主持下指控被追诉人的罪行, 与辩护方直接正面地交锋。检察机关直接参与庭审、与辩方积极对抗, 其指控行为接受法官的审判, 这决定了检察机关更加清楚法官是如何认定事实, 采信证据, 控方的主张如何才能对法官心证的形成产生影响。检察机关通过事实材料和证据材料影响法官心证, 比侦查机关更有优势。但是, 检察机关除对少数案件享有侦查权外, 是不能直接调查收集证据的, 必须依靠侦查机关抓获被追诉人、调查收集证据。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的权力配置及各自的职能决定, 必须要厘清关系。

关于检警关系, 应该建立公诉人为主导的审前格局, 推行检察机关引导侦查机关, 增强对侦查机关的监控力度。在司法体制改革中, 应当将承担侦查职能的警察划分检察机关领导和管理, 采取司法警察与治安警察相分离制度。另外, 还要建立检察机关对立案、撤案、结案的统一审查制度, 防止执法机关擅自分流案件。6

(二) 通过诉讼机制的完善, 加强对侦查权的制约

侦查机关无法通过自我监督的方式来实现制约侦查权的效果, 应当设立专门的审查机制, 对公安机关的侦查进行中立性审查。西方各国为防止侵害公民的各种自由、权利等, 设立中立的法院, 对侦查活动进行司法控制, 反映了侦查权良性运作的基本规律, 应该成为我国程序改革的发展方向。7

侦查活动除了逮捕需要检察机关批准外, 其他的侦查活动主要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 自行执行, 内部监督。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非法搜查、扣押等侵犯公民基本人权的侦查手段获得的证据, 在庭审中不能被采纳。以审判为中心, 应该在侦查阶段, 引入诉讼机制, 使调查收集的证据能够在庭审中发挥作用。否则, 将会降低诉讼效率, 浪费诉讼资源。对涉及公民权益的侦查行为, 如逮捕、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搜查、扣押窃听、通缉等由法官发布司法许可令状。当然, 在紧急情况下, 侦查机关可以先采取强制措施, 但事后要及时向法官报告, 法官组织听证会, 听取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 作出书面裁定。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如果不服裁定, 还可以提起申诉, 由法官通过开庭的方式予以审理, 并作出裁决。以审判为中心的, 将侦查活动纳入诉讼化轨道。8

(三) 完善和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直吸引着社会公众和媒体舆论的目光。2010年出台了两个证据《规定》,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也对非法证据排除做了大幅度修改, 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刑讯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这是解决程序违法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有一项调查表明, 新《刑事诉讼法》生效后的第一年, 全国刑讯逼供案件数量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87%。9但是刑讯逼供并没有完全消除, 非法取证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时有出现。因此, 要迫切地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 需要排除的非法证据的范围有两类。一类是采用非法的手段收集的言词证据。另一类是不符合法定程序收集到的物证、书证。但是, 根据法律规定, 实物证据虽然是非法取得的, 但如果不影响司法公正, 则不予排除;即使影响了司法公正, 如果可以补充或解释, 也不予排除。司法实践中, 非法实物证据往往是不排除的。另外, 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言词证据为线索, 而收集的物证和书证, 即“毒树之果”, 是否应当予以排除, 法律没有规定。由此可见, 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是很有限的。立法上, 在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上还应当加以完善, 严格排除非法实物证据和毒树之果, 否则, 无法从源头上消除侦查机关非法取证、侵犯人权的行为, 也不能有效地以审判为中心。

在庭审中, 法官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首先, 放宽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条件, 只要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在庭审中直接提出被告人遭受刑讯逼供、侦查机关存在非法取证行为即可。其次, 将证据取得是否合法的证明责任有辩方转移到控方身上。由控方证明证据取得的合法性替代由控方证明证据去的非法性。为了提高诉讼效率, 非法证据排除不一定非要在审判中采用, 在审查起诉阶段, 在证据开示和庭前会议中, 只要发现了非法证据, 就应该立即排除。

(四) 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是证据规定中的帝王条款, 支配所有的犯罪事实认定。10审判中贯彻证据裁判规则, 一般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据以定案的证据确实、充分, 应当依法判决被告人有罪或无罪;二是据以定案的证据不足, 指控罪名不成立的无罪判决。从这个意义上讲, 疑罪从无是证据裁判原则的内在要求。11在审判中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既可以保障被追诉人人权, 有效地控制侦查权, 还可以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目前, 法治国家都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

从立法上看, 我国已确认了疑罪从无原则, 对于证据不足的案件, 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出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决定, 或者由人民法院作出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但是, 人民检察院对于证据不足决定不起诉的案件, 在发现新的证据, 符合起诉条件时, 可以重新提起公诉。对因证据不足而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依据新的证据材料重新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由此可见, 根据疑罪从无原则作出的无罪判决, 并不是终结的、有效的, 甚至判决结果不具备稳定性, 这与法的基本特征相违背。疑罪从无判决, 只是暂时的, 被判决无罪的被告人随时都可能再次卷入诉讼的漩涡, 这表明疑罪从无原则在实践中的虚弱性。既损害了刑事判决的既判力, 又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背道而驰。而且追诉机关将精力继续放在已经判决的案件上, 再次收集新证据, 启动审判, 将会对有限的司法资源进行分流, 阻碍法治的进步。

我国可以考虑在《刑事诉讼法》中引入一事不再理原则, 促使刑事追诉程序和审判程序及时终结, 实现法律实施的确定性、安定性与和平性。12同时, 应该限制再审程序的启动, 以一审为中心, 以二审为主要的救济途径, 严格限制再审, 尤其限制由检察机关启动的再审, 以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为保证司法公正、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方向。然而, 我国不管从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上, 尚未形成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 因此需要深化改革。文章首先明确以审判为中心的实质内涵, 进而发现我国审判中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 探索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篇9: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

关键词:西夏;官吏;请假制度

Abstract: The system of official asks for leave reflects the system of official management in Xixia. According to 2 copies of unearthed leaving notes in Chinese at Wuwei in Gansu province ,that is the xixia hometown ,and related research materials on asking for leave regulations about the Tiansheng Lvling(《天盛律令》), we know that the formalities is strict ,the program of which is specification , resulting modest on the leave system in Xixia.Its incentive to improve the confidence of the officials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powerfully. This system also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later.

Keywords: Xixia;Officials;The system of asking for leave

史籍记载,请假以及休假制度从汉代开始就已经实行了,而且请假的范围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南朝宋鲍照因家中房屋漏雨需修葺和老母有病无人照料而撰有2篇《请假启》。其中一篇《请假启》载:“臣启:臣居家乏治,上漏下湿,暑雨将降,有惧崩压。比欲完葺,私寡功力。板锸陶涂,必须躬役。冒欲请假三十日,伏愿天恩,赐垂矜许。手启复追悚息,谨启。”[1]到了唐代,朝廷不仅制定了《假宁令》来管理官吏的请假等事项,而且出土的请假文书如《唐永徽五年(654)九月西州诸府主帅牒为请替番上事》[2]等也证明了唐代请假制度之严厉。作为11世纪~13世纪立国于西北边鄙的西夏,官吏请假是否也借鉴和吸收了中原唐宋的官吏请假制度?其请假的范围有哪些?请假的程序又是怎样?超过请假期限时又是如何处罚的?我们结合西夏故地出土的请假条和《天盛律令》的有关规定,对西夏官吏的请假制度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1 请假条整理

目前出土并发现的西夏请假条只有2件,均为汉文书写,且为残件。现整理如下:

中藏G21.026-1P汉文 请假条;

中藏G21.026-2P汉文 请假条。[3]

这2件残件汉文请假条出土于甘肃武威,墨写。中藏G21.026-1P请假条残存二行,第一行:今申本卡先差司吏高践苟一名,本人告称或有……第二行:……□遣及诸处驱赶请假,今目下见……

中藏G21.026-2P请假条残存三行,第一行:……患伤寒,行履不能,本卡并死,□□□手力不……第二行:……乐人……惜……第三行:……余吏自行送之……

2 请假条研究

2.1 西夏请假条的相关内容

2.1.1 文书种类推测。从南朝宋鲍照的《请假启》来看,南朝宋时官吏请假以“启”这一上行文书种类履行请假程序,从唐代出土文书《唐永徽五年(654)九月西州诸府主帅牒为请替番上事》来看则是以“牒”履行请假程序。由此可看出,各朝代请假所用上行文书种类各不相同。那么,西夏请假是以何文书种类履行请假程序的呢?由于甘肃武威出土的2份《请假条》前后残缺严重,无法知道所用文书种类。但从中藏G21.026-1P中“今申本卡先差司吏”等以及西夏上行文书种类的用途来推测,“申”或“申状”的可能性比较大。此外,“呈状”或“禀帖”也有可能。

2.1.2 基层机构“卡”之说明。从中藏G21.026-1P和中藏G21.026-1P请假条残片中的内容可知,西夏存在“卡”这样的基层建制。关于此,陈炳应已经有过简单的说明:“乡是农村的一级行政组织。卡是交通要道上收税、检查的机构。张义地处武威与青海省交界的山口,设卡是很自然的事。这两个机构及名称,我国历史上早就有了,西夏有这些机构和名称并不奇怪,但因其他西夏文献和史籍都未提及,此属首次发现,值得重视。”[4]可见,“卡”是西夏在基层交通要道上设置的用于检查过往贸易之“驮队”等而收取税费的机构。

2.1.3 最基层也存在严格的请假制度。从上揭2份西夏《请假条》来看,反映出西夏请假制度的严格和严密,就连最基层的“卡”这一机构中的官吏,有事有病等都要履行严格的请假手续,否则,可能要按律惩处。

2.1.4 官吏请假的范围。从甘肃武威出土的这2份《请假条》来看,中藏G21.026-1P可能是因事而请假,中藏G21.026-2P可能是因“本卡”某人“患伤寒,行履不能”而导致最后死亡,为安葬亡故之人而请假。可见,西夏官吏的请假范围也如中原唐宋一样,有事有病等都允许请假。

2.1.5 官吏请假的程序。由上揭2份《请假条》来看,首先是官吏本人要向上司提出请假申请,“本人告称或……”由于西夏的这2份《请假条》残损严重,不知是向本卡主管官员提出请假的申请,还是向更高一级的官府提出请假申请。因为古代请假也有权限的要求,西夏也应如此,所以,西夏最基层的“卡”是否有权限请假?其次是上司的批示。由于该《请假条》残损严重,所以,无法得知这2份请假条是否得到上司的批准。但这2份汉文请假条实物档案至少印证了西夏法典规定的相关请假制度。

2.1.6 “司吏”这一职官说明。从上揭2份汉文《请假条》可知,西夏的“卡”这一交通要道上也派设有“司吏”这一职官。西夏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中司吏的派遣在《天盛律令》中没有明确界定。因为,“司吏”这一职官职位很低,各司署衙门可以根据任务多少来选派,西夏法律只是宏观地进行了界定:“前述诸司都案、案头数除已明定之外,司吏以及诸堡、城、军、寨、转运司、工院、经治司、行宫三司、县末等司都案、案头、司吏者,当以职阶计,限量遣之。”[5]

军事机构中案头、司吏等所派遣的数量,《天盛律令·遣边司局分门》中有具体的规定:“诸边经略使监军司全部一律当遣五十,监军司司吏当遣四十。”并且规定,经略使及监军司派遣案头、司吏的数量必须按规定执行,否则,要治罪:“诸边经略使及监军司等案头、司吏数当依所定派遣,不许使超额。若违律时,随意寻安乐者徒一年,使退减数者徒三个月。”[6]再结合上揭2份汉文《请假条》可知,西夏的确从中央到地方的州、县、堡、寨、卡以及各种粮食仓库等司署衙门中都派设有“司吏”这一低级职官,而且根据司署衙门大小、任务多少配备数量不等的司吏。

2.1.7 “乐人”现象探析。中藏G21.026-2P请假条中出现了“乐人”一词。我们推测“乐人”是专门为人唱歌、奏乐的艺人。西夏本来就十分重视歌舞,在中央政府就设有“番汉乐人院”,属末等司。[7]西夏还设有“乐官”“乐人”之职。“武威下西沟岘出土的文书中有‘西路乐府(都)勾官所,‘监乐官,‘乐人等名称,使我们有可能推测,在地方路、府、州一级设有‘乐府都勾管所,任命‘监乐官等职,负责组织、管理‘乐人,收集民间歌词、声律诸事。由此可见,在西夏时期,自上而下都有一套行政机构来组织推动音乐的发展。”[8]中藏G21.026-2P请假条中的“乐人”可能是为“患伤寒”而导致死亡的人送葬奏乐的人。关于送葬中奏乐一事,不仅史籍中有记载:“送葬途中要搭设木屋,灵柩过时进行祭奠,柩行鸣一切乐器”,[9]而且西夏故地出土文书中也有记载,黑水城出土俄ИНB.NO.3775汉文《光定七年(1127)祭文》中有“铙钹引路”、[10]甘肃景泰出土西夏文《水陆法会祭文》中有“功名已就,足登官靴,白昼黑夜沉眠于甜蜜的音乐声中,如同神仙似地快乐”[11]等说明在亡人送葬和超度作法会过程中都要用到奏乐。可见,中藏G21.026-2P请假条中的“乐人”就是为患伤寒而亡故的人送葬奏乐的人。

2.1.8 提供了语言研究的素材。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请假条中出现了同音代替的用字现象。如,中藏G21.026-2P请假条残片中“……患伤寒,行履不能,本卡并死……”这里的“并”可能是“病”的替字。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给西夏汉文文书档案用字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

2.2 西夏请假的法律规定。西夏请假休假有法律规定,具体体现在《天盛律令》卷10《失职宽限变告门》等相关条款中。

2.2.1 西夏有常规休假制度。西夏对官吏有必需的、常规的休假制度。官吏三年期满经考核并无住滞需要续转到另一个司署衙门时,官吏有固定的续转休假期限。但《天盛律令》并未具体规定官吏续转时需休息多长时间,只规定了续转休假期满时在规定的时间赴任,超期赴任则要受到各种处罚。[12]只有丧假是比较明确和固定的,而且以服丧时间的长短将亲属分为五等:服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丧。[13]由上可知,西夏的确如中原王朝一样都有常规的休假制度。

2.2.2 请假的权限规定。西夏法律允许各级官吏有事有病等请假,而且必须按照隶属关系,根据请假时日多少依次向上级司署衙门请假。

首先是京师内所属诸司官吏的请假权限问题。京师所属诸司官吏请假若超出直接上司的权限者,还要向更高一级上司奏报,直到请假成功。其程序是:“京师所属诸司大人、承旨宽限期次第者,一日起至十日于閤门司,十日以上则一律于中书等分别奏报,当以为宽限期。诸司都案二十日期间当报属司、及期□上当报中书,与中书、枢密都案□□大人酌计限期。其余案头、司吏、□所使等当报于本司中大人,应酌计给予宽限。”[14]

其次是边中诸司中各官吏的请假权限及程序。“边中正副统、刺史、监军、习判及任其余大小职位等完限期时,至二十日以内者,所属经略应酌计宽限期。有二十日以上宽限期者,则当有谕文,当以文武次第奏报中书、枢密所职管处定宽限期。”此外,官吏本人有病或亲属有病等时可再续假,但有具体的规定:“前述边中任职位人宽限期分别依前以外,其中或自身染疾病而不堪赴任上,或父母、叔姨、兄弟、妻子、子孙等病重而死生不明及已死等,则□五日期间者,于自身相共职处为宽限期。若无相共职,则当遣子告主职经略使,以十五、二十日为宽限期,当携状而限之。”[15]

最后是宗教界官吏的请假权限和程序。“国师、法师、禅师、功德司大人、副判、承旨,道士功德司大人、承旨等司中有职管事限度者一日起至十日,寺检校、僧监、众主二十日期间当报所属功德司,使定宽限度,二十日以上则当告变。国师、法师、禅师等司内不管者,径直当报中书,依所报次第限之。”[16]

综上,西夏官吏必须严格按照《天盛律令》的规定而执行,一般不得越级请假,只有特殊情况可以越级请假。西夏官吏只有得到上司核批的允许宽限时日的请假条之后,才能按照核批的固定时日休假或办理私人事项。

2.2.3 西夏官吏超过请假期限的处罚规定。西夏允许官吏有事有病请假,但若超出请假时限还不赴任上时,则要按照《天盛律令》有关条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首先是对诸司大人、承旨、习判、都案、案头等超期处罚的规定:“诸大人、承旨、习判、都案、案头等不赴任上及超出宽限期,又得职位官敕谕文已发而不赴任等,一律超一二日罚五斤铁,三四日十斤铁,五日十三杖,六日起至十日徒三个月,十一日起至十五日徒六个月,十六日起至二十日徒一年,二十日以上至二十五日徒二年,二十六日起至一个月徒三年,一个月以上一律当革职,官□□马勿失。”[17]由上可知,超期四日以内者,对上述官吏处以罚铁,这是从物质上给予处罚。若超期五日以上乃至一个月者,给予上述官吏十三杖、徒三个月直至革职的处罚。看来,对案头以上的官吏的处罚是十分严重的,以此来督促官吏及时赴任,不致影响司署衙门的工作。

其次是对各职司中的低级官吏司吏的处罚。西夏法律规定司吏在宽限期内不赴任上时,则要因旷工时日多少受到惩处。“司吏不赴司职时,一日起至五日笞十五,六日起至十日十杖,十一日起至十五日十三杖,十六日起至二十五日徒三个月,二十六日起至一个月徒六个月,一个月以上至三个月徒一年,三个月以上至十个月徒二年,十个月以上一律徒三年。”[18]由上可知,西夏对司吏的超期只从精神上给予处罚,而且并不是特别的严厉。当然,司吏与诸大人、承旨、习判、都案和案头官相比,职低位轻,影响较轻,损失较小,所以,其处罚自然要比诸大人等要轻微,这也符合了人性化管理的原则。

2.2.4 西夏官吏欺瞒请假的处罚规定。西夏允许官吏有事有病或其他重大事项时请假,但绝对禁止欺瞒请假。若发现欺瞒请假现象时要严厉处罚,“诸人自己故意于亲父母、庶母实有时谓其已死而索假期时,与当面出恶语争吵同等判断”。[19]

综上所述,西夏故地甘肃武威出土的2份汉文残片请假条即中藏G21.026-1P~2P不仅印证了西夏法律关于官吏有事有病等请假的规定以及超期不赴任上的处罚,而且还为研究西夏的基层职官建制、职官制度、乐人现象和汉文文书用字现象提供了实物证据,同时在一定程序上对后世的请休假制度和政府官员的管理有借鉴作用。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夏档案及档案工作”(批准号:12XTQ01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卷47)[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58.

[2]徐秀玲.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唐代官吏请假制度[J].兰台世界,2011(1月下):57.

[3]史金波,陈育宁.中国藏西夏文献(第16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272.

[4][8]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300~301,.

[5][6][7][12][14][15][16][17][18]史金波,聂鸿音,白滨.天盛律令(卷10)[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51~379.

[9]冯承均.马可波罗行纪[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117.

[10]史金波,等.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03.

[11]孙寿岭.西夏文水陆法会祭祀文考析[C]//杜建录主编.西夏学.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第1辑):87~90.

[13]史金波,聂鸿音,白滨.天盛律令(卷2)[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34~138.

[19]史金波,聂鸿音,白滨.天盛律令(卷20)[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11.

上一篇:祝福您!祖国作文下一篇:小幸福的高二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