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

2024-04-30

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

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我委按照县委《关于加快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精神,自去年8月以来,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开展了机关行效能建设,现将开展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效能建设各项工作措施

二、明确目标,集中精力抓整改

(一)本单位自查问题的整改情况。在整改过程中本着“态度诚恳,行动迅速,作风扎实,措施到位,整改有力”的原则,以整改提高为重点,逐一讨论研究,制订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1、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商贸流通发展指导的问题。我们制定《忠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代县政府起草出台了《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召开了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工作会,出台相关大力发展三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忠县经济大发展。

2、关于纠正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问题。我们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解决好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职工利益的有关问题,切实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如依法公开拍卖了忠县糖酒公司,确保了国有资产不流失,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妥善处理雷金华(原生资公司)要求将其个人住院医疗费纳入改制成本的信访要求,及时息访;及时召集原县医药公司负责人筹集资金,于2005年9月20日前支付了部分职工的安置费、抚恤金等,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社会各届反映情况的整改情况。根据社会评价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我委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班子成员会议,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研究制订了整改措施

1、关于反映“部门配合工作差”的问题。一是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交流经验、互通情况,进一步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二是对我委的行政许可职能进行认真梳理,使相关人员熟悉审批程序、审批内容、执法程序、执法内容;三是请县法制科对我委从事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

2、关于反映的“对洋洋百货管理不力,出现堵道”的问题。一是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困难;二是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协调劳动、就业、工商等相关部门,指导企业职工完备相关手续,提高职工的法律法规和自我保护意识;四是加强对企业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把企业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之中,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营造和谐社会。

三、效能建设成效突出

机关逐步形成“四种风气”,增强“四种意识”。即形成努力学习的风气;团结协作的风气;勤政务实的风气;事事为群众着想的风气。增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工作肯干、实干、能干的意识;团结互助、构建和谐机关的意识;公正廉洁的意识。商直机关党委得知善广乡村民黄永明在洪水中勇救四孩痛失两亲的先进事迹后,立即组织商贸企业老总和广大党员积极捐款13000元,于8月16日上午,由主任叶世久,书记朱士方带领企业老总及党员代表前往善广乡,亲自将捐款送到黄永明手中,并号召广大党员职工向他学习。

四、常抓不懈,促效能建设上新台阶

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效能建设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处理,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去整改。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科学的发展为统领,以提高“四个意识”,着力“三个规范”,达到“一个标准”,做到班子不散,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整改不断,以更加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正视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实施整改责任,促进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

篇2: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自查报告

以改进作风为主线,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核心,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思想基础进一步筑牢

坚持公开为原则,推进政务公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我委及时调整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使效能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了效能建设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等,始终坚持将效能建设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引导干部职工强化“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坚持群众路线,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通过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解决了一些机关干部“知识恐慌”、“本领缺失”问题。

二是强化效率意识,执行能力不断增强。实行集中行政审批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推行电子政务等制度,认真探索解决“资源分割、职能交叉、沟通不畅、协调困难”等影响行政效能的主要瓶颈;开展岗位竞赛,培养干部职工超前思考的主动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着力解决在执行上“顶”、在办事上“拖”、在执法上“滥”、办公手段陈旧等低效率问题,做到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琐碎的工作抽空办、份内的工作自觉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办。实行课题式设计、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实行项目式管理、增强工作的绩效性,实行工程式推进、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实行台账式督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监督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听取讲座的形式,切实引导树立责任意识,避免遇到权力往里揽,遇到责任往外推的情况。通过对行政效能建设重点部位的监督,对与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对各级干部执行力的跟踪考核和问效,推进机关作风与政风、行风的联动;把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专门监督与干部之间相互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发布、考评追究等保证权力阳光运行的配套制度,扎实开展行风、政风民主评议工作,打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形象;巩固和强化各项监督联动机制,强化机关与基层联动机制,加强作风建设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资源共享,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严肃查处“不落实的人”,形成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把握重点环节,建设本领进一步提高

一是大力转变作风,强化干部作风整顿。坚持教育、制度、监督、自律并重,采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办法,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 ”的工作作风,抓好行政效能制度体系建设、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干部作风。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规范民主决策和议事程序,推行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票决制,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和群众利益受损等问题发生。推行“一线工作法”,增强领导力,强化执行力,提升工作效力,坚决防止“假、大、空”贻误事业、贻误发展;进一步精文简会,精简会议和文件,增强会议和文件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办会、办文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教育引导干部破除官本位思想,强化执政为民理念,认真履职尽责,努力为企业、为基层、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二是优化管理要素,加强机关运行管理。加强了领导,落实责任,积极开展了机关节约活动,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了水、电、油费支出管理;积极深化行政体制的配套改革,创新“责权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规范政府行为,改革服务程序、手段、方法,减少、集中、并联、树立政务服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延伸服务职能,搭建服务群众平台,形成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运转体系;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网络基础,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运用网络政务公开平台,加大人权、事权、财权、物权事项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

况的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设立投诉信箱和监督电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增强公信力;立足服务,强化调研,围绕重点工作,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实效体现在各项工作中,树立市委办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是注重效能实效,全面完成职能目标。按照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从规范科室行为、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入手,将效能建设工作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强化督查督办。结合“挂包帮”,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取得实效。,全年无人受到行政效能过错追究。

三、创新三大机制,长效保障进一步构筑

一是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进一步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干部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创新充满活力的干部配置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成就干部的发展空间,创造人尽其能的工作环境,留住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开辟引入政策上的“绿色通道”,建立奖励机制,铺设成长平台,吸引干部;识人所长,给足空间,授之以实,用好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坚持现代管理方法,追求管理的效率和民主,推行分类、合约管理,推进从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独断式”、“监督式”管理到“参与式”、“激励式”管理,推进“人人有事做”向“人人兢兢业业做事”到“人人高兴地做事”转变,发挥每个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上的质的飞跃,全面提高机关核心竞争力。

二是创新绩效考评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考评主体,加强考评队伍建设,扩大民意调查成分,健全社会评价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主体体系。进一步转变考评观念,按精准化、具体化、数字化的原则,互动、科学地制定考评指标。把行政效能建设考核同目标考核、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公务员考核相结合,同时将效能考核结果同单位和个人评先、奖励挂钩,提高了干部职工主动抓好效能建设的自觉性。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采取内部评议与外部评议同步的方法,围绕中心工作依法履行职责,以树立机关和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良好形象等方面工作情况为评议内容,推动机关行政效能提升。

篇3: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 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基础性保障。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 政府执行力如何直接取决于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及其行政效能, 如果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消极懒散, 行政效能低下, 那么政府执行力必然很差, 反之执行力则很强。而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 执行力差的政府必然得不到人民的信任与认同, 这样的政府其公信力就很低。《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商鞅南门移木、取信于民的典故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正是他强有力的执行力保证了商鞅变法的成功和秦国的强盛。在实际施政过程中, 如果地方政府对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执行不力, 老百姓得不到应有的实惠, 地方政府的表现没有达到老百姓对它的期望值, 那么老百姓肯定会对政府感到失望, 认为政府无能, 进而对政府不信任, 久而久之, 政府的公信力就会越来越差。同样, 如果行政效能低下, 对老百姓的各方面诉求不能及时地回应和处理, 那么也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因此, 唯有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才能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 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复杂而伟大的系统工程,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需要全中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民的齐心协力参与建设。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保障其民主权利, 必然会激发人民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 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 它既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全面改革具有影响全局、带动各方的关键性作用, 我们所有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最终要取决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界定其职能, 减少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 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保障, 从而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三) 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者在政治领域都可以具体为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当家作主地位和各方面的政治利益都得到切实保障。这就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 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从理论上说, 政府手中掌控着大量的公共资源, 拥有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 是国家和社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这样的性质和角色也要求它必须提高行政效能, 降低行政成本, 增进公共利益。政府作为实施行政行为的机构, 在实施每一项行政行为时都必须对赋予其权力的人民负责, 为人民服务。

(四) 是发展政治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首先,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阶段的奋斗目标。“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进步的整体状态”, “集中体现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文明, ……政治文明也就是政治现代化”。政治文明是具体而非抽象的, 在不同的现实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 但是无论如何, 政治文明最起码应该体现为政府工作人员的高效、廉洁、负责和服务的作风和态度。其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 然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而伟大的系统过程,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更多、更为紧迫的要求, 客观上要求通过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来带动、影响、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 而决不允许因为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然也不能因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的路径选择

王充曾在《论衡·谢短篇》中说:“夫知古不知今, 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 谓之盲瞽。”商鞅学派的吏治思想尽管有其严重的缺陷和历史局限性, 但他们对官府办事效率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既然目前的客观情况要求我们对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刻地改革, 不断地完善它, 进而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 那么我们可以借鉴商鞅学派的吏治经验, 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构建如下路径来达到此目的。

(一) “无宿治”, “官无邪”。

《商君书·垦令》说:“无宿治, 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 而百官之情不相稽, 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 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 则草必垦矣。”意思是说如果朝廷官吏能提高办事效率, 所有公事在当日办结, 那么即使是奸邪的官吏也无法用他手中的权力来“寻租”, 无法从人民那里谋求私利, 这样公事就不会因为工作人员相互推诿而积压下来, 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劳动, 农民的利益就不会受到损害, 荒地也必然会得到开垦了。在古代农业社会, 政府官员提高行政效能后能给老百姓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农耕, 这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天, 生活在信息时代、工业社会中的人们更加注重效率, 更希望政府能够提高行政效能, 节约办事时间。提高行政效能就意味着政府机关人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回应人民的各种诉求, 改变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涣散的现象。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这样的现象:本来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够办结的事情, 却被无限期地拖延。其原因是某些政府工作人员想通过拖延时间来以权谋私, 收受贿赂。行政效能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学派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以日治者, 王;以夜治者, 强;以宿治者, 削。”意即办理公事迅速彻底的, 就能使国家富强, 从而成就王业;而拖延怠慢、相互推诿, 国家就会削弱。即使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今天, 这一理论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我们借鉴。现在, 各单位都在探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节约行政成本、建设效益政府的有效途径, 如有些部门出台了类似“无宿治”的举措, 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实行特事特办、限时办理, 如果逾期不能办结则要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等。

(二) “利异而害不同”, “事合而利异”。

政府官员的素质对预防腐败等违法行为固然重要, 但是相互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政府官员也是人, 从人性的角度看, 在其内心深处会有好利的一面, 也有“饥而求食, 劳而求佚”的要求。如果个人的理性不能把这种好利的想法和行动控制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就必须使用外在监督来弥补。但是如果官员之间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监督效果就不会好。原因在于:“吏虽从, 事同体一也。夫同体一者相不可。”“利合而恶同者, 父不能以问子, 君不能以问臣。吏之与吏, 利合而恶同也。”利益一体, 就容易勾结成奸, 监督就会漏洞百出, 名存实亡。因此要做到“利异而害不同”或者“事合而利异”, 使官吏“皆以法相司也, 命相正也, 不能独为非, 而莫与人为非”。即官吏都以法令互相监督, 以命令互相纠正, 不能独自做坏事, 也不能与别人合谋做坏事。最终达到“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 而不害于亲, 民人不能相为隐”的理想状态。这与十七大精神有相通之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使其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避免滥用权力、乱用权力和权力“寻租”, 建设廉洁政府。

(三) “缘法而治”。

其一, 无规矩不成方圆。商鞅学派作为一个法家学派, 对如何从法律层面来保证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有着深刻和丰富的思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但是, 有法可依是前提和基础。“法者, 国之权衡也。”凡事都要以法律为准绳, 用法律来判断是非曲折。至于如何立法, 商鞅学派提出了如下立法原则。一是“不法古, 不修今”。就是说立法不要受限于古人, 也不要拘守于现状, 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立法, 只要不合乎时宜就必须改革, 否则会“欲治民而助之乱”。二是“观俗立法, 察国事本”。意思是说立法必须充分考虑到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以及国情。总之, 这两个立法原则要求从国情、从实际出发来立法。另外, 法律还应该明白易懂易执行, “必使之明白易知, 愚智遍能知之”。其二, 有法必依要求依法行政。只有做到依法行政, 才能保证做到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行政人员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法律, 不符合的不能做, “言不中法者, 不听也;行不中法者, 不高也;事不中法者, 不为也”。依法行政是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前提。有了法律之后关键是执行, 如果不执行就相当于没有立法。“国之乱者, 非其法乱也, 非法不用也”, 而是因为“无使法必行之法”。“有法不胜其乱, 与无法同。”显而易见, 一个国家的治与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吏是否能够严格执法。其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们必须秉持的一条根本理念, 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一点, 商鞅学派有深刻认识。他们认为:“法者, 君臣之所共操也”。并主张“刑无等级,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 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 罪死不赦。有功于前, 有败于后, 不为损刑。有善于前, 有过于后, 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 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 罪死不赦, 刑及三族。”古人尚且知道“立法明分, 而不以私害法, 则治”, 今天我们的各级组织和干部更应该带头守法, 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更好地培育一种良好的法治环境, 从而完成我们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四) “论贤举能”。

善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一种政府治理状态, 即“有效的治理、良好的治理”。但是“实现善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善政, 因为在现实的政治发展中, 政府仍然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 官员依然是人类政治列车的驾驶员, 政府对人类实现善治仍然有着决定性作用”。“善政就是良好的政府或良好的统治, 善政的内容一般都包括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很高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务等因素。”可见, 官员选拔无论对善政还是善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合格甚至优秀的官员, 那么即使制订了完善的制度也不会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 这样制度就相当于一纸空文。商鞅学派在选拔官吏上秉持“论贤举能”的原则, “虽有辩言, 不能以相先也”。意思是要把优秀能干的人举荐上来当官, 不能用巧言虚道之人, 因为“说者成伍, 烦言饰辞, 而无实用”。商鞅学派的论贤举能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提拔各种“关系户”、带“病”提拔现象的发生, 从而能够保证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官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能否实现善政, 进而能否实现善治。邓小平说过:“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政府官员必须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人民的公仆, 秉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而绝对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人民服务的对象。只有官员树立正确的理念才能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如果官员的官僚主义严重, 作一个“官老爷”, 那么就不会也不能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 因此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 作为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 作为政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 整合行政机构, 构建大部门体制。

在我国, 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比较严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政府机构数量太少, 相反是政府机构数量太多, 机构设置不够科学、不够合理。许多政府机构的职能交叉重叠, 责任界限不清晰, 导致管理过程中既相互推诿扯皮, “九龙治水”, 政出多头, 又存在“无龙治水”———没有政府机构管理的“真空”地带。这种现状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 探索实行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实行大部门体制, 是指把政府相同或者比较相近的职能加以整合, 归入一个部门为主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或者把职能相同或者比较相近的机构归并成一个较大的部门”。通过整合政府机构, 构建大部门体制, 精简机构, 依据实际情况科学的界定、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 这能够避免“九龙治水”、政出多头的现象, 同时对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摘要: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事关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发展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商鞅学派吏治思想的启发之下, 我们构建了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的路径:“无宿治”, “官无邪”;“利异而害不同”, “事合而利异”;“缘法而治”;“论贤举能”;整合行政机构, 构建大部门体制, 最终经过善政达到善治的目标。

关键词:机关作风,行政效能,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善政,善治

参考文献

[1].蒋礼鸿.商君书锥指[M].中华书局, 1986.4 (第1版)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人民出版社, 1993, 10 (第1版)

[3].闫健.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10 (第1版)

[4].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07, 10 (第1版)

[5].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学习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7, 10 (第1版)

篇4: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键词]环太湖;行政效能;长效机制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问题与核心内容,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政府机关行政效能是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推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优化发展软环境一直是很多地方政府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环太湖地区在全国是经济、政治全面发展比较突出的区域,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应更加重视研究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效能建设,使政府机关牢固树立率先争先意识,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加快创新、加快富民的辩证关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大局,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新提升。

一、行政效能及效能建设的内涵

何为“效能”?从学术界的各种观点及目前各地的“效能”建设的实践来看,有的将“效能”与“效率”等同,有的认为“效能”包含“效率”,有的将两者并列但又没给出“效能”的确切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何为“行政效能”?“行政效能”的涵义非常宽泛,无论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目前对行政效能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行政管理中的效能就是指效率,即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总产出)同其所耗的人财物力及花费的时间(总投入)之间的比率”;2.郭泽保教授认为政府效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实现行政目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3.“行政效能是行政组织及其人员按照科学化、法制化的规范要求,通过积极、忠实地履行工作职责而体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效应,是以实现最佳的行政效益为追求目标,以社会、公民作为最终的评判主体”[1]。

因此,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行政效能指的是政府行政效能,也有人称之为政府效能,其含义专指行政机关的效能,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其管理目标,从事公务活动时,所显示的能力和所获得的管理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反映。强调的是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机统一。但西方有些国家则把政府效能称之为政府绩效。

而行政效能建设则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机关管理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特别是人的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推动高层次管理行为创新的活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的创造者,是效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是行政效能建设的受益者,是客体。行政效能建设的主体行为是一种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的的行政创新行为。因此,行政效能建设的着力点是强化对主体行为的约束,更好地服务客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让客体能够有效地监督主体,以获得满意的服务,做到用科学的机制规范管理。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机关公务员的思想教育,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整合机关管理资源,切实解决机关行政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得更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 。

二、环太湖区域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做法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作为一种综合性管理方式,可以优化配置机关管理资源,转变机关作风,优化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可以正确处理好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从而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环太湖区域作为全国经济、政治协调、全面发展比较突出的地区,其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也成绩斐然,为江苏省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构建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以效能为主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众所周知,政府办事效率提高的背后是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环太湖区域各市近年来为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加快效能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如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以来,所有审批与服务事项先后进行了多次提速,承诺办理时限比国务院规定时限累计减少8000多个工作日,所有办理事项平均提速30%。从2007年开始,环太湖地区的一些城市陆续进行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且先后进行了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政会脱钩、撤镇建街,从管制到服务,从全能到有限,从垄断到放权,从封闭到公开,政府放权了、管少了,行政管理效能提高了。主要做法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打造有限政府。整体抓管办分离,推动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纵向抓机构整合,推动政府垂直管制向扁平化管理转变;横向抓职能调整,推动多头分管向集中管理转变。推进工作机制创新,打造效率政府。推行行政决策民主化改革,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推进行政流程改革,提高工作执行能力;推行服务方式改革,提高服务能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打造绩效政府。有的市已经建立了以目的性产出为主要要素的绩效管理体系,开展以结果性成就为重点内容的绩效检查机制,实行以效能责任追究为根本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3]。

(二)以多种服务平台为依托,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权力

环太湖区域各市为了更有效地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近年来,纷纷构建各种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权力。如苏州市开通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短信平台,通过该平台,市民可以监督的机关包括市各职能部门、各垂直部门、各直属单位等。短信平台实行专人值班负责制,上班时间保持8小时网上实时监控,并抓好跟踪调查处理,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跟踪整个处理过程,直到给反映问题者满意的答复,而对被反映问题的单位,市作风效能办公室将结合简报进行定期通报。又如常州市筹建了集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行政执法数据、行政审批监察于一体的“三合一”网络平台,在网上基本实现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法制办对各部门行政执法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查询、监督,监察机关对行政审批进行监察的“三同步”,对除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外的其他行政权力进行清理、优化、固化流程后进网运行,从根本上规范和约束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的行为。截止2009年5月底,通过“三合一”网络平台办理事项达11万余件;至2009年10月,全市48个行政机关的近6000项行政权力全部进网运行。

(三)以内控机制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权力的执行力

近几年来,环太湖区域各市纷纷进行了政府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工作,并且先后制订了相关的行政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各市均对行政权力进行了数次彻底清理,有的市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对行政权力运行要素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和全程监控为手段,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责任追究为保障,对行政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内容、步骤、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都进行了具体细化。保证了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中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进一步提升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提升了行政权力的执行力。

(四)以监督考评为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建设的质量

环太湖区域各市近两年更加重视畅通与企业的沟通渠道,纷纷选择一定数量的企业作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监测点,定期了解和跟踪有关行政机关在审批、执法、收费、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协调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征求企业对机关作风效能、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逐一梳理,查找不足,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完善督查考评机制,把督查与考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促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保证。如苏州把加大督查力度、实行绩效考评、严格责任追究和强化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督查—考评—问责—反馈:的完整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质量[4]。有的市成立了督查中心,重点加强对涉及企业发展的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环节的督查;对行政执法部门服务企业、保障发展的情况开展督查。完善绩效评估标准和分数权重,健全绩效评估体系,推动绩效考评制度的落实;认真查处投诉举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反馈绩效考评结果,并与干部的提拔任用、年终考核等挂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用人机制与奖惩机制。

(五)以科学的制度设计为保障,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由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将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因此,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是完善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效能建设实效的关键。环太湖地区一些城市近几年不断探索改进政府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如有的市先后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管事”的转变,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有的市则紧紧围绕“改进服务、改进手段、改进管理,在处室作风及效能建设上取得突破”的目标任务,大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积极培养“服务型干部、学习型干部、创新型干部、务实型干部、廉洁型干部”等等,这些成功的做法都是环太湖地区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改进、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效能建设长效机制逐渐形成的有力保障。

环太湖区域经过几年的行政效能建设,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有了显著提高,政府转变职能、服务基层的水平有了明显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也较大提升,政府机关更加清正廉洁、勤政高效。优化了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成效显著。但从整体上看,环太湖地区行政效能建设的整体现状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科学发展机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离效能建设自身目标和群众对行政效能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距离。

1.服务观念滞后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政府官员的服务意识仍然淡薄,仍然存在着居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将群众的利益放到最根本的位置的现象,代之以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对自身利益则过度诉求,工作效率低下,甚至玩忽职守。

2.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彻底

近年来,经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各市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取消了大量审批项目,简化了审批程序,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还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权本位”思想和意识,该授予的权力没有彻底到位,致使有的服务中心窗口形同虚设,削弱了审批制度改革的效果。

3.组织机构不尽合理

行政机构仍然过于臃肿,机构重叠,政府官员的权责界限不够明确,行政机构不尽合理,管理层次过多,人员编制不合理,从而导致官员互相扯皮推诿、相互掣肘现象依然严重。

4.行政行为还不规范

经过几年的努力,环太湖地区各市机关行政工作已走上了依法行政的轨道,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少数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在单位政务公开栏中公开的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对财务开支、收费标准、人事安排等敏感问题,仍讳莫如深;有的部门利益至上,重收费、轻管理,以收费代管理,以罚款抵收入;有的甚至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

5.形式主义现象较为严重

有的单位和部门存在重形式轻落实现象,单位的制度往往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检查结束,很快就被束之高阁;有的单位的制度缺乏检查监督机制,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大;制度越创越多,但不少都没有落到实处。有的部门和一些干部工作飘浮,不求实效,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不顾条件,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仍然存在。

6.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最终形成

没有建立绩效评估的长效机制,绩效考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估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有的市保证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也未建立。在机关效能建设上,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方面还未能有所突破。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研究解决,不仅损害政府机关形象,而且阻碍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影响和谐、稳定的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以完善。

三、构建环太湖区域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推动政府改革和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需求,也是推进环太湖区域转型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行政机关应以转变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而要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并以此来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政府实施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优化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实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提供制度保障。

(一)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是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真正取得实效,打造一支能正确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工作全局、引领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根本保障。应该把加强机关干部能力建设作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通过对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促进机关行政效能的提高,推进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同时也使各级干部更好地胜任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的历史使命。

(二)进一步转变职能开拓创新。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效能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判定一个地区投资环境优劣的最直观的表现。环太湖区域在行政审批上应进一步减少环节,简化程序,缩短时限,创新服务。开拓创新是推进效能建设的动力。随着环太湖区域行政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也将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矛盾也将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创新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环太湖区域各市应通过深入各机关、企业单位、群众百姓中调研,找出难点,发现节点,解决困点,积极探索既着眼长远、又顾及当前,既有前瞻性、又有指导性的行政效能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实现效能建设的新突破。

(三)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一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通过抓规范、抓提高、抓督查、抓考核,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制度,着力提高环太湖区域各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实效,逐步使各市政府有关部门将信息公开作为部门工作常态,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充实公开内容、提升服务能力。定期组织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优秀考核。二是启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程。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全省各级政府到2010年底基本建立权责清晰、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环太湖区域应加快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的建立。

(四)进一步健全效能考评体系。行政效能考评是推进效能建设的抓手,效能考评是促进效能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因此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必须重视效能考评。建立健全效能考评体系,严格按照标准考核,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成绩和效果做出明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对考评结果进行正确运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切实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不断树立新典型,推广新经验,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行政效能。

(五)继续完善效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能。要实现这个目的,最基础的工作是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从制度建设入手,确定职责、合理分工、规范行为、严格程序、明确工作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从而使环太湖区域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优质高效地履行职责,实现机关行政效能的有效提升。

(六)不断强化监督检查措施。监督检查考评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手段。效能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有效地推行和落实各项效能建设制度和措施,就必须做到监督有力,检查有力,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因此,一是加强工作监督,通过加强对各级政府机关、各部门的效能监察及明查暗访,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跟踪检查、定期通报;二是落实监督惩处,对违反效能建设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充分发挥督查惩处的约束作用,促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宏.西部地区县级政府效能建设研究—以昆明市晋宁县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7.4.

[2]李忠兰.关于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D].长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05,6-7.

[3]http://js.xhby.net/system/2008/11/13/010375216.shtml.

[4]http://www.suzhou.gov.cn/newssz/sznews/2009/1/7/sznews-10

篇5: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区监察局丰监字[2005]36号《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情况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我局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推行全程办事代理的工作情况以及落实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关效能建设基础工作情况

建立了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制定效能建设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和分工,对效能建设工作实行统筹管理对有关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各种规章制度,并已装订成册,部分内容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社会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对效能建设工作实行年终评比考核,对在工作中模范遵守相关制度、工作满意率较高、受到服务对象书面表扬及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并在评优活动中优先考虑;对在工作中搞不正之风、服务对象意见较大或因各种原因屡受批评的科室和个人,取消年终评比先进资格;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将给予行政处分。

二、政务公开落实情况

在政务公开方面,对我局的职能、内部机构、联系方式、咨询、投诉举报电话、监督电话、电子信箱等以网络、电子触摸屏、咨询电话的形式进行常年公开;对工作目标、公务员、干部录用、任免、考核等以张贴、发放材料的形式进行公开;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收费、实施机关及需提供的材料、申请书、表格等分别以网络、宣传材料、咨询电话的形式进行常年公开,并通过首都之窗按照规定的格式,将上述内容和我局的职能、许可项目、服务项目、决策、工作动态等政务公开目录进行了在线填报,对有关内容的变动及时进行了在线修改和完善;对我局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以网络、咨询电话的形式进行常年公开。

在工作动态方面,我局将落实区政府的折子工程和为民办实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对煤炭和燃油质量的监管,局党组要求大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工作目标的完成和考评工作,我局年初已制定了行政执法和重点监管工作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实行季度考核,年终总评;对于廉正建设,我们上半年结合先进性教育和党员两个《条例》的学习,使廉正建设的教育和监督得到深化,下半年我们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

三、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工作落实情况

1、我局全程办事代理制受理室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去年6月21日开始运行。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我局将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签发、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考核、受理投诉举报、接待业务咨询共四项业务纳入受理室受理的业务范围。其中行政许可2项,服务事项2项,全部免费。

2、我局负责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共7项,包括局行政机关负责实施的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签发、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考核、场(厂)内机动车辆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压力管道使用登记和特检所负责实施的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计量检测所负责实施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服务事项为4项,包括企业标准备案、企业执行标准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安装告知和组织机构代码登记。其中,计量器具制造修理许可证签发和部门、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核准两项行政许可事项已纳入全程办事受理室业务范围,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许可程序和工作规则的要求办理,实行受、审分离,由受理室受理许可申请,送达许可决定和证书。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场(厂)内机动车使用登记和服务事项,尚未纳入全程办事受理室业务范围。压力管道使用登记工作,因条件不具备,目前尚未开展。特种设备检验由特设所受理室统一受理,并按市局规定的检验工作规则实施检验。

自去年9月18日实施网络监控以来,我局受理室共受理行政许可事项17件,全部纳入网络监控系统,群众满意率为100%,按时办结率为88%,其中网络监控系统显示超时的2件是由于企业原因造成的。

我局承办的许可事项均由一个部门独立审核,不涉及联审联批和联合办理的问题

3、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可从我局的网站下载文件和表格,查阅我局的有关信息。

丰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篇6: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情况报告

内容预览:……能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有序、高效运转,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情况报告。一是制定了《XX市商务局首问责任制》,设立了投诉电话;二是为方便群众到我局办事,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制定了《XX市商务局一次性告知制度》;三是为规范我局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制定了《XX市商务局限时办结制》;四是对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的种类及责任追究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制订了《XX市商务局责任追究制》;五是制订《机关学习制度》,完善了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全面提高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六……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情况报告……,明确责任。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张兴堂同志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仕平、左怀东、文学荣、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赖永俊等同志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规划、部署、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组织推动工作,及时发现、解决创建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作报告《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情况报告》。

二、建章立制,规范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我局根据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了机构、人员、任务和目标,决定用一年的时间打造“效……为保护作者权益,此处省略,需要浏览全文请注册或登录……

……。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城区举行了大规模的商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了《生猪管理条例》、《XX省酒类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XX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等商务法律法规知识,将商务法律法规内容在XX电视台滚动播放,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商务工作,更加支持商务工作。通过一年时间创建活动的开展,全局干部职工得到了很大提高,塑造“能力提升、开拓创新、服务优质、高效务实、清正廉洁和厉行节约”的现代机关新形象。

上一篇: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形式有哪些?下一篇:商业地产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