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2024-05-02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共6篇)

篇1: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 【教学目的要求】 • 认识语言的性质; • 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

• 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课前练习

1、任何符号都是由____和____构成的。• 形式 • 意义

• 2.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意义)•(形式)

• 3.语言符号是___和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

•(语音)•(意义)

•(形式)

• 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____。•(约定俗成)

• • • • • • • • • 5.语言符号具有____和____特点。

(任意性)(线条性)

6.语言的底层是一套____,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____,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____,第二级是____,第三级是____。(音位)

(序列)(语素)(词)

(句子)

• 7.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____和____。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 8.组合关系是指___,聚合关系是指___。• 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 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 9.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____能力和____能力。

• 抽象思维 •

发音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 • • 【教学大纲】

一、什么是符号:甲能代表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的。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性质和特点的关键。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 1.什么是符号:符号又叫做记号、信号,是用来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 如果两个不认识的人见面,约定双方手拿玫瑰花,那么玫瑰花就是代表特定身份的符号。

• • 如果有两束花,一束是玫瑰花,另一束是牡丹花,甲乙两个人都想要玫瑰花,于是两个人约定,拿来两片纸,一片上面画一个十字,另一片什么也不画。一方把两片纸团成一团,让另一方挑选,约定好挑到画有十字纸团的一方有权得到玫瑰花。这时,玫瑰花又成了被代表的事物,而画有十字的纸团是代表玫瑰花的事物,是玫瑰花的符号。

2.什么是征候:

• 如果人们闻到某种浓郁的芳香,就知道附近可能有玫瑰花或别的一种什么花。

• 这种芳香就是玫瑰花或者别的花的属性。这种自然存在的属性,既没有通过别的事物表现出来,也没有用来代表其他的事物,就只是事物本身的征候,而不是符号。

• 可见,符号和征候是不同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呢?也就是符号的实质是什么?

• 请同学们思考。• 以甲代替乙。

各种各样的符号

• 根据符号的定义,举出各种符号。

• 战场上,冲锋号是进攻的符号;白旗是投降的符号;举手是缴械的符号等等;

• 在考场上:打铃是考试开始和结束的符号;准考证上的号码和姓名是考生的符号;ABCD是答案的符号;考完后老师阅卷,80、90是考试成绩的符号等

• 其他符号:

• 窗外传来的一段悠长哀怨的乐曲 • 摩登女郎的异国风情的一件服饰 • 舞台上小丑的一个滑稽可笑的动作 • 救护车发出的“哎哟哎哟”的呼啸 • 后花园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 等等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 • •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用声音来代替所有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符号系统。

一个词是符号,例如,一个名词可以用来代替一件事物(桌子、教室、道德、品质),一个动词可以用来代替一个动作(吃、买、看、想、认为),一个形容词可以用来代替一种性质(高、矮、胖、瘦),而一个连词可以用来代替事物、动作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和、或)。

• 词是符号,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篇章是不是符号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一般认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而句子则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而不再是单个的符号。

• 能不能这样认为呢:

• 一个句子是也是符号(一串符号),用来代表某件事情,比如“我吃饭”“他上街”等。一个句子、一个篇章也是符号,用来代表某个过程或说明某种道理等。)

• 语言符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的语言符号构成某种系统,这一点后面还要讲到,在这里我们想强调“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 2.对语言符号的认识

• 既然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那么,语言符号到底是什么呢?

• •

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作为基本语言符号的词,也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的形式,指的是它的声音,语言符号的意义,指的是它的意义。音义的结合体,就是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是现实的现象。书上28页用图的形式来说明语言符号的音、义同现实现象的关系。

(约定)

(反映)

• 音

现实现象 •

符号 •

代表 •

• 这个图来源于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定义:

• 这是把语言符号分成“音”和“义”两个部分,称为语言符号的二分法。

• 美国哲学家皮尔士认为,语言符号应该分为三个部分,即语言符号的三分法(如图)。

代表项(符号)

• 对象

解释项 •

狭义的符号

代表项

• 对象

解释项 •

广义的符号

• •

皮尔士是这样给符号下定义的:

符号,或者说代表项,在某种程度上向某人代表某一样东西。它是对某个人而言的。也就是说,它在那个人的头脑里激起一个相应的符号,或者一个更加发达的符号。我把这个后产生的符号称为第一个符号的解释项。符号代表某样东西,即它的对象。它不是在所有方面,而是通过指称某种观念来代表那个对象的。(转引自丁尔苏《语言的符号性》p58-59)。

皮尔士对“符号”的解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来讲,“符号”被用来称谓“代表项”(representamen)、“对象”(object)和“解释项”(interpretant)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狭义上来讲,“符号”相当于“代表项”。

• 3.语言符号的特点

• 笼统地讲,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 严格地说,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而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 下面分别说明。

a.任意性

现在一般的看法是: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 例如“人”,汉语说rén,英语说person,或man和woman,法语personne,相互间的语音差别很大,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一样,说明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同样,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ai,汉语中表达的是哀、爱、矮……,在英语中表达的是“我”(I)。

• 人们根据诸如此类的现象得出结论,认为什么样的音和什么样的义相结合构成语言符号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简称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或约定性。

• 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用荀子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的“约定俗成”四字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人们都非常推崇荀子“约定俗成”的学说,认为这一认识比西方语言学家还要早二千多年。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绝不能随意更改;即使是那些“一言九鼎”的权威,如皇帝、总统等等也不例外,都只能接受社会已经约定的符号。

• 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b.线条性

• 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 如仍以前面说过的“小王打碎了杯子”为例,每一个字只能顺着时间的先后一个跟着一个说出来,绝不能在同一时点中同时嘣出两个字来。

• 总之,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 【教学大纲】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 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 【教学内容】

• 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一、语言的层级性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

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的情况也是如此,混沌、模糊,分不出意义的界限。

•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音”本来是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犹如笑声哭声、虎啸狼嚎叫,分不•

但是,只要“音”和“义”经社会的约定而相结合,我们既能分出音的结构成分,也能分出义的界限。例如汉语“钢”的音是gang,“帮”的音是bang,比较这两个字音的差异,只有最前面的那个音不同,“钢”是g-,“帮”是b-,这就是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这种结构成分一般称之为音位(这个问题后面再具体讨论)。

• 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如上述的gang, bang之类),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比较上述的g-和b-)。

• 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法显示表达的。用来表达意义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

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级结构可以图示如下:

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 音位

语素

句子

这是语言系统结构二层性的缩影。这个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 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

三、四十个音位可以组成五、六千个语素的语音形式,五、六千个语素可以组成几十万个词(大型英语词典大致收词四十余万条),而这几十万条词则可以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 句子虽然无穷,但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会超出这几千个语素的范围,就是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这就是说话的人可以纵横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是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语言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

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语言结构的层级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是驾驭语言系统运转的“纲”;抓住了这条“纲”,我们也就能把握住语言系统的结构脉络。

《语言学纲要》就是以这条“纲”为基础来安排、组织语言材料,阐述语言的基本结构原理的。

• 什么是组合规则?就是结构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组成上一层或上一级的一个结构单位,好像一个个连接在一起的链圈,一环扣一环,组成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

• 聚合规则与这种组合规则有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每一个结构单位在这一前后相续的线性链条上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卸下来,换成另一个结构单位,从而构成上层或上级的一个新的结构单位,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某一个环可以被另一个环替换掉而成为一根新链条一样。

以他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它的位置;我们如果能把握住这种交叉点,也就不难了•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解一个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说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这是语法上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考虑一下,语音上有没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以上面举过的“钢”gang为例。

• 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 【教学大纲】

一、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喊之类的性质可以反衬人类语言系统的特点。

【教学内容】

• •

一、语言能力

只有人类才具有语言能力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另一方面,要有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只有人类才同时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二者的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形成的,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 正是由于有了语言能力,儿童才能在短短几年内掌握一门语言。而其他动物不具备先天的语言能力,因此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让动物学会语言。

• • 在教动物学习语言方面,人们做过一些实验,其中最有影响的恐怕要算是“瓦舒计划”了“瓦舒”(Washoe)是一只雌性的黑猩猩(在进化程度上,黑猩猩被认为比包括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在内的其他灵长类动物离人近得多)。20世纪60年代,两名美国心理学家贝特丽丝加·丁纳和阿伦·加丁纳(Beatrice and Alan Gardner)在野外捕捉到年仅一岁的瓦舒,教它学美洲哑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

美洲哑语是北美聋哑人社团所使用的语言,按照流行的观念,这种语言可以算作是一种人类语言。这项实验的结果曾经轰动一时:瓦舒学会了一些符号并能够以小孩特有的方式将学会的哑语符号举一反三地应用到新的事物上。据说瓦舒还能够将符号用没有学过的方式进行组合,表现出了能产性。加丁纳夫妇还暗示瓦舒能够将符号的顺序用作一种句法手段。学多评论家根据这些情况得出结论说,瓦舒已经学会了一种人类语言。

• 然而,对于这一结论,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指出了一些事实,来反驳这一草率的结论。例如,瓦舒的正确的符号组合形式是夹杂在大量的无意义的组合形式之中的,这就使人怀疑这些正确的组合是意外的巧合。瓦舒能过将符号顺序作为句法手段的说法也难以令人折服,因为瓦舒用很多方式来组合符号,而且符号之间还有大量的重复,一般来讲,这一点与儿童学习母语的行为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 这个实验说明黑猩猩具有一定的掌握符号的能力,但是它掌握不了人类的有声语言。黑猩猩通过强化训练掌握一定的手势语,其使用的范围主要限于直接的实用目的(例如从训练者那里获得食物和照顾),而不能用来达到认知的目的。人掌握语言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胀密切相关,儿童在学说话的过程中爱用语言来了解周围的世界,因而语言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 黑猩猩却不是这样,它们对周围的事物不怎么感兴趣,因而语言的发展也限于较低的水平。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一般的黑猩猩最多只能掌握手势语的一百多个词,学习的速度也十分缓慢。这很可能是由大脑的发育水平所决定的:刚生下的婴儿大脑的重量只及成人的24%,而黑猩猩刚出生时的脑重已达成年黑猩猩的60%。可见人类发育期间大脑增长的速度要比黑猩猩快得多。人类正是在大脑迅速增长这段时期内掌握语言的。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许多动物也有传递信息的符号,比如蜜蜂、海豚、蚂蚁、狐狸等,都有比较发达的信息符号,用来简单的信息功能,如帮助觅食、逃避危险等有的更像人的语言,有的动物还可以听懂人类语言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如鹦鹉、猿猴、狗等。鹦鹉甚至还能维妙维肖地模仿人的语言。那么,与这些所谓动物的“语言”相比,人类语言有什么根本区别呢?

性、能产性、任意性、互易性、专用性、不受环境限制和传授性。

• 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C.F.Hocket)从区别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类语言所具有的七大基本属性,它们是:二层• 《语言学纲要》书上讲了六种: • 哪六种?

• 单位的明晰性、任意性、二层性、开放性、传授性、不受环境的限制。

• 二层性(duality):语言在结构上由两个抽象的层次组成。

• 在一个层次上,语言被分析为有意义的单位(如词和语素)的组合;在另一个层次上,语言被分析为没有意义的语音单位(如音位)的序列。

• •

也就是说,语言系统有两个结构,一个是语音结构,另一个是语义结构。

此二层结构对于语言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为数不多的语音单位可以经过反复组合和再组合形成较大数量的语义单位(即词语),而这些语义单位又可以经过不同的排列和在排列形成数量无限多的语句。因而,人们能过说出任何话语,表达任何意义(在他们的知识范围之内)。任何动物的交际系统都没有这种“二层性”。

• 能产性(productivity):语言使用者能够理解并说出数量无限的句子的创造性能力。与动物的非能产性(non-productivity)“语言交际”相比,能产性是人类语言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开放性)

• 任意性(arbitrariness):前面已经讲过,在此不赘。

• 互易性(interchangeability):人类的任何一员都能发出和接受信息,既可以作为信息发出者,也可以是发出者接受者。长臂猿和蜜蜂的交际方法具有这种特性,但另外一些动物的交际方法就不具有这种特征,例如,有些雄性鸟类的叫声雌性鸟类就发不出。

• 专用性(specialization):指人们交际时,甲告诉乙去做某事,乙做某事是甲的话语所产生的触发后果,但不是直接物理后果。例如,一个人看到妻子在餐桌上摆食具,他知道要开饭了,于是到卫生间去洗手。摆食具的动作具有开饭的直接物理后果,它能提醒家中其他成员做好吃饭的准备(如洗手)。

• 这两件事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摆食具的动作对交际行为而言不是专用的。如果妻子提醒丈夫“快开饭了”,说这句话的直接物理后果是周围空气的振动,而触发后果却是和前面的情况一样。把一个行为或信息的直接物理后果和触发后果加以比较,如果两者有密切关系,它就不是专用的,如无特殊关系,它就是专用的。

• 不受环境限制(displacement):指交际时传递信息的内容和当时的环境无关。语言可以用来指称不在眼前的事物,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遥远的地方的、现实的或者是想象中的一切事物。动物有没有这种特点呢?没有。动物的叫声都是作为对情境的即时变化而发出的。比如说,遇见危险了,或者身上感到疼痛了,它们就会发出叫喊,而一旦危险或者疼痛消失,它们的叫喊也就停止了。以长臂猿为例,它绝对不会为去年吃过的什么食物而发出叫声。

• 传授性(cultural transmission):也叫文化传授性,指的是语言不是象遗传基因或动物本能那样从父辈那里继承或代代相传的。语言作为一个体系,必须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 诚然,按照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假说,儿童先天具有习得母语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基础,但是人们所要学的某一特定的语言是和文化传统中的任何其他东西一样,要经过后天学习得到,不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而动物的鸣叫是通过遗传的基因传递的。动物生下来便能发出为其同类所独有的那一套特殊的叫声。比如,所有的猫、猿都具有一套与任何其他的猫、猿几乎完全雷同的交际方法。

• 霍凯特就上述七大属性把一些动物的交际方式同人类语言相比,列成下表:

•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七大属性只有人类语言才是齐备的,而且具有很高的程度;动物的交际或者全无,或只有个别某些方面,其程度也根本不能同人类语言相比。

篇2: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和()组装起来的。

2、符号包含()和()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3、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的概括。

4、我们是通过()认识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的。

5、语言的表达是对心里现实的()

6、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和()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7、语言符号的()和(),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8、语言符号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层的最小单位。

9、()和()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0、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活基础看是不具有()和().二、判断正误

1、一种语言可说出的句子是无限的。

2、语言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是不自由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一般性。

4、语言是丰富人的心理现实的重要途径。

5、心理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与客观现实是等同的。

6、语言符号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属的符号系统。

7、现实中的句子是无穷的,所以组合关系也是无限的。

8、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语素。

9、句子是比词组高一层级的符号单位,所以句子的长度一定大于词组。

10、“飞鸟”和“小鸟”具有同样的组合关系。

三、思考题

1、听到一个熟人在说话,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这个过程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吗?为什么?

2、语言符号如何增进人的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符号系统的关系?

5、说明“张三”、“李四”、“请”、“周日”、“春游”可以构成哪些句子,从符号的系统性说明为什么同样的语言符号单位可以构成不同的话语,表达不同的意思?

6、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符号的聚合和组合是相互依存的? 7汉字是否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为什么?

第二章答案

一、填空

1、词、规则

2、形式、意义

3、心理现实

4、听话、心理现实

5、编码

6、客观现实、语言符号

7、任意性、线条性

8、形式、符号

9、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10、大脑的结构、功能

二、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8、×、9、×

10、×

三、思考题

1、这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因为符号存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懂事通过将意义与形式组合的。但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与一般符号的形式不同,它是一种声音实体。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如音高、响亮度等发音的特点,我们听一个人说话,长时间接触后,就将这种声音特点与意义结合了起来,从而理解了这种声音所传送的意义。

2、心理现实为语言符号的最初编码提供了初步的材料。语言符号,是对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现实的“房子”只能是具体的——平房、楼房、四合院、别墅„„ 口称的“房子”,从来都是抽象,是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如“粉笔”,和实际的粉笔是由很大的区别。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音和义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对使用者来说是随意的,不受制约的。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A.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mi】汉语是“密/蜜”,英语是me B.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如,英语“book”,汉语“书”

C.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英语【sait】:sight/site/cite 分别是“视力/场所/引证”的意思

D.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如,站台/月台 爸爸/父亲 医生/大夫

4、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在语言交际中,不管你要表述的思想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语言符号都只能一个一个地按次序出现,不但众多音节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共现,就是两个音节也不能同时出现。

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次关系。

5、张三请李四周日春游。

李四请张三周日春游。请张

三、李四周日春游。周日李四请张三春游。周日李四请张三春游。语言系统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两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最小的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语言符号以少数的最小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的更大的单位,级级翻翻增量。符号数量少,便于记忆,翻增量靠组合。

6、语言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的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例如北京话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者方法的共同性构成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7、汉字是具有二层次的符号。

文字也是一种符号系统,以字形作形式,以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作内容。文字也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文字系统必然有一级较小但不是最小的形体单位对应语言的某一级音义结合的小单位。汉字一般以占据一个方块空间的形体单位“字”对应汉语里的最小语法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汉文的方块字可拆分为“字元”(传统称为“偏旁”、“部首”),汉文的字符则有的与语素的意义有关,有的与语素的音有关。

篇3: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视觉语言符号”指的就是广告的三大构成要素。

一、广告的文字要素

(一) 广告文字的分类

在广告设计的制作过程中, 常常会运用大量的语言文字, 从广告的标题、广告语到广告的文案等。

从广告文字的构成及排版的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标题。

是提出产品的具体观点的, 也是阐述产品主题的短文, 一般越醒目的标题越能吸引观者的眼球和注意力, 配合适合的版面图的视域, 更能突出主题和表达的重点。

2. 广告语。

一般也称为标语, 是补充强调标题下内容, 目的是为了让观者加深对产品的印象。它用的字体一般是比标题小又大于说明文。

3. 说明文。

就是说明性的文字, 一般排版是位于最下方。

4. 正文。

是用于具体的事物的介绍, 是整个版面的重点的文字资讯, 简明的介绍了商品的特征, 当然所有的文字的大小是以正文的基准来决定的, 可见正文文字的位置重要性。

(二) 文字设计的表现力

1. 字体的个性

在广告设计中,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 为了充分发挥文字的感染力, 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字体的形态, 以便更好地传达产品理念和产品的特征。例如:古罗马体、仿宋、姚体等字体优美高雅, 常用于女性的化妆品等女性主题的广告中, 能较好的体现女性的柔美秀气也会用于婚庆公司广告, 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黑体, 宋体具有厚重感感, 棱角分明, 给人以现代感, 常用于表现金属制品或者电子产品的广告主题。意大利斜体、行书等字体圆润流畅, 有鲜明的节奏韵律, 常用于工艺品生活概念物品的广告主题。隶书等字体苍劲古朴, 给人一种复古怀旧的感觉常用于古董家具等广告主题。

2. 文字的通俗易懂

在广告设计中, 追求的是以简洁与共识为原则, 使观者易读易认, 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传达产品的主题理念。文字的记忆度为56%, 图形为35%, 因此在广告的设计中, 文字的排版要合理才能提高观者的阅读效率。

3. 文字的空间控制

广告的文字也是点、线、面组成的, 合理的安排其大小面积, 疏密程度, 位置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为了配合观者的阅读节奏增加观者的阅读兴趣, 就是通过控制文字编排的字间距、行距等来博取观者阅读的愉悦感, 达到广告画面层次丰富鲜明的效果。文字的空间也会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广告的图形要素

(一) 广告图形的内容

广告中的图形是由绘画、书写、拍摄等手段产生的图像记号。随着现在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 广告的图形制作方法和制作效果日益多样化, 但是他们都有的一个共同点, 就是有别于文字语言的一种更直观更便于记忆的视觉传播语言。图形还有更大的传播益处就是可以跨越地域和国界的领域, 生动而概括的直观传达着图形语言的内容。

广告图形有着高度的识别性、表意的象征性、构成的单纯性, 它是对广告主题概念的升华和提炼, 是一个创新在创造的过程。

(二) 广告图形的类型

根据广告图形存在形式可以大致可分为插画、摄影照片、综合图形三类。

1. 插画作品最能够在现代广告中用特殊的软件处理技术来达到超现实虚幻意境的表达。广告的插画具有是说明性、趣味性、广泛性, 让观者充分的了解商品的各种功能特性和一些内部组织结构, 图形造型让丰富的想象和创意使得传播更为广泛。

2. 摄影照片既是真实存在的事物, 他所拍摄的内容可信度高、效果逼真, 它将艺术设计和艺术摄影巧妙的结合, 具有比绘画或者其他媒介难以企及的吻合消费观者需求的优势。

3. 综合图形是插画和摄影照片两者的结合产物, 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用绘画弥补了照片中饱和度不足的状况, 用照片有还原了绘画中虚幻不能表达的真实感, 使其效果呈现特殊的绚丽效果, 更吸引观者的眼球。

三、广告中的色彩运用

(一) 色彩在广告中的作用

色彩是视觉冲击力最直接的工具, 它的作用就是引起观者的注意。丰富的色彩能够影响观者的记忆、联想、情感等心理或者情绪。色彩不仅仅是起到装饰和美化的效果, 更是能通过色彩传达产品的信息。

(二) 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

1.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是由色彩本身决定的, 既是它的色相、明度、纯度基本属性造成的心理感受。它包括的心理效应一般分为类, 即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面积感、色彩的味觉感、色彩的软硬感、色彩的明暗感、色彩的强弱感、色彩的空间感。

2. 色彩的间接心理效应

以下用具体的颜色来说明色彩的特定的语言。红色是最醒目的颜色, 红色带给观者有喜庆、吉祥、温暖的感觉, 红色还有血腥、暴力、警示等负面的感觉。黄色表现的是光明、轻松、高贵尤其是在传统中国风格的广告中更是权威的象征, 黄色也有病态、浮躁的反面感受。绿色是象征着青春活力、健康、和平, 但是也有抑郁的象征。蓝色代表的是恬静、冷静、空旷、豁达但是也有忧郁、冷酷的感受。紫色代表的一般是高贵、典雅、神秘、成熟但是也有孤僻、消沉的情绪。橙色是生命力充沛、秋天、收获但是也有烦躁的感受。白色有圣洁、干净但是有悲伤、贫寒的感受。黑色是有庄重感、压迫感更有的是代表着死亡、恐惧、绝望等。

不同的广告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渲染情绪, 例如食品的广告可以使用红色和黄色引人注意和变现健康, 提起观者的食欲。酒类广告可以使用蓝色和紫色这样渲染神秘高贵的心理。

3. 色彩与味觉和嗅觉

不同的色彩能带来不同的味觉和嗅觉感受, 这就是通感。色彩表现出甜味的最佳颜色有鲜亮的黄色、橙色、粉红色、乳白色等颜色。表现出酸味的最佳颜色有柠檬黄、黄绿色、绿色等。表现出苦味的最佳颜色有深绿色、灰绿色、茶色、黑色等。表现辣味的最佳颜色是大红色。表现出味觉中的臭味的颜色是淤泥一样的绿灰色、绿褐色, 或者很脏感受的蓝绿色。表现出味觉中的香味, 一般用的是明亮的蛋黄色等。

(四) 色彩搭配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1. 色彩类别与色系的运用

间色、复色、同类色、互补色是色彩的通用类别, 为了更好地让广告中有鲜明的层次感, 要通过控制掌握色彩的不同类别组合达到高传播的目的。一般分为是彩色系和无彩色性, 其中很值得一谈的是无彩色系中, 黑、白、灰都是万能的, 它们的运用和巧妙, 当画面色彩杂乱的时候可以运用中性色来加以调和和统一, 多采用的是勾边和衬底等手法。通常无彩色系的运用视觉效果更强烈。

2. 色调的运用

色调是一幅广告作品气氛和情调的体现, 传递的是产品最直观的感受, 所以他是广告色彩搭配的要点。色调构成了主要的视觉印象。为了得到统一的整体, 常用的就是同类色的基调, 这样会协调好广告的内容关系, 丰富画面效果。

3. 临近色和同类色的搭配

在色环的中90°以内的各种颜色都叫做邻近色。临近色彩的配合运用, 可以产生平静、和谐而富有变化的色彩效果。

4. 对比色搭配

在色环中从120°到180°之间的颜色称之为对比色。对比色有的特点就是有相互排斥、相互衬托的特征, 能产生鲜明活跃的画面效果。

5. 色彩面积的大小

篇4:中文是香港国际学校的第二语言

儿子其中一位英籍小学同学的生日会,是在家中请几位好同学开茶会,吃的是家常小食,如吐司撒上彩色碎糖、菠萝包夹小香肠等。为增趣味,小朋友定下“圆桌武士”为庆生主题,并自制道具,用运载水果的纸盒自制多面盾牌和剑分派给出席同学,扮演武士。又收集大量纸盒用来砌城堡,给小伙伴钻进去玩,很具创意,且废物利用,十分环保。我就是要儿子在这种不浮夸、充满童真、简单踏实的环境中长大。

得了鱼,来了熊掌的问题。英文对于孩子来说太容易了,认得26个英文字母,学会拼音,上网查字,什么生字都会念、会写、会解,相比靠死记的中文字形和读音,孩子当然舍难取易,爱学英文,抗拒中文。

为令儿子知道学好中文有多重要,他11岁的暑假,我特地带他到上海、杭州、青岛、大连等地游历两星期。当地人都用普通话沟通,儿子害羞, 怕被取笑普通话发音不正确,不肯开腔应用他学习多年的普通话。最后我狠了下心,命令他如要吃什么、买什么,自己用普通话去跟服务员说,声明妈妈不会从旁帮他。他唯有硬着头皮开始讲普通话,越说越像样。

我告诉他,内地有不少英文水平很高的人,但平日在街上迷了路,用普通话问路会比用英文方便。经此旅程,他明白学好普通话的必要,不再抗拒学习。

国际学校视英文为不同国籍学生的母语,升上初中后,同学们必须选读一种外语作为第二语言,选择包括中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法文。儿子选了法文,理由是想多学一种语言。

我念大学时,主修英国文学,辅修法文,知道由零开始学习一种语言,不论语言天分有多高,也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踏入初中,正是莘莘学子奔向大学之门的起跑线,七年的中学生涯对于将来投考大学有决定性影响。在重要关头,要诀是舍难取易。所以建议他应选中文为“第二语言”。

中国人选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听起来很滑稽。儿子抗拒,认为他已经懂得中文,应该再学一种新的语言。

我向儿子分析形势:他必须在五年后的中学会考中取得优良的成绩,才有机会叩开著名学府的大门,如果取得高平均分会占优势,亦即是说每一科都需获取好成绩。选中文为第二语言,最高评分的A便成囊中物,可省下精力时间去应付其他科目;相反,如果他念法文,会占据他不少脑筋和时间,难以集中火力在其他科目上。

我的良好意愿是不要儿子兜圈走冤枉路,却不能强迫他走我认为适合他的路。自他有判断力开始,我和丈夫的角色已转为他的人生顾问,为他做分析而不是决定,列明事情的后果好坏利弊。如果他要做一个非我们认为最好的决定,我们强横反对的话,很易压迫出反叛情绪,效果负面,但不表示我会放弃,我会用不同的方法给他真凭实据,支持我的观点。但如果他仍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会尊重,毕竟那是他的人生。

结果,儿子选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在中学会考取得A*成绩。这个A*不单是中文科的成绩,也是他学会不受友侪影响,会因应自己的处境独立思考,明白最终目标是什么,从而做出最适当决定的成绩。

我当周刊总编辑及做电台节目主持,共事的记者、组员、主持练习生都是年轻人,不少是因对传媒工作存在“好玩”的幻想,才加入周刊或电台,而非抱着要做个出色记者或主持的目标。通常这类年轻人工作表现平平,欠缺一团火。但遇上好材料,我会恨铁不成钢,忍不住规劝他们不要浪费青春和时间,给他们定下目标。他们都会有突飞猛进的好成绩,让我深深体会“目标导向”的重要性。

篇5: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同一般符号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一样,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大家共同遵守。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定义-核心-展开)。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定义,二是举例分析,三是认识其作用。

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三、语言的系统性

第一,语言层级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第三,各个单位之间具有组合、聚合关系,具有功能上的联系。第一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是语言的符号形式。

二、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

1.动力部分:人类发音的动力主要来自肺部的空气,肺部呼出的气流经气管到喉头,撞击声带,发出声音。2.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两片构成,前端与甲状软骨相连,后端与两片勺状软骨相连,勺状软骨在肌肉的牵引下可以开合,控制声带,声带中间的通路叫声门,气流就从中间通过。3.共鸣腔,即口腔、鼻腔、咽腔,这一部分主要是调节气流,起共鸣器作用,人类各种音色的音素,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发音器官的活动变化形成的。

四、音素和音标

1.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2.国际音标: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是国际音标,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期末复习重点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差别较大,例如辅音,只有f.s.n.l.m五个相同,元音只有i.u.a相同。

第二节 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的发音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任何一个方面的改变,都能发出不同的元音。在掌握汉语普通话元音的基础上,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第三节 音 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例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别,就必须结合汉语语音来认识。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判断一个音素是不是音位,判断几个音素是属于一个音位还是几个不同的音位,我们不能凭空下结论,而必须拿出根据来,以理服人,这就需要运用对立和互补的理论说明问题。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例如普通话音节[p‘à] 和[pà]中的两个辅音。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即使它们的区别特征很小,只要能区别意义,就构成了对立,只要是对立,就是不同的音位,不用考虑其它任何条件。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三、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当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换用的,换用后不影响意义,即仍然没有区别意义,所以还是属于一个音位。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一个音位有多个变体,这些变体的出现不需要任何语音条件,可以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甲变体能出现的场合,乙变体也能出现。几个变体可以自由互换,不受语音条件的限制,这样的变体就是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以u开头的音节,如uei、uang、uan、uo等,其中的u有些人发成带摩檫性质的半元音w,有些人把它发成唇齿音v,但这两个变体的出现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可以自由互换,它们就是/u/音位的自由变体。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长等形成的音位)

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

音位的区别特征:可结合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来理解认识。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

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

语音一章重点注意音素-音标-音位的相关知识,不设问答题。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芭蕾”、“吉它”、“沙发”、“卡片”、“卡车”、“卡通”、“巧克力”、“迪斯科”。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融合的过程:融合一般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主要是由说该语言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条件决定的,政治上的优势(占统治地位)不是决定因素。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注意双语现象的概念及双语现象的发展结局。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语言融合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得以融合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和混合语:洋泾浜只限于某个社会集团使用,使用于某种场合,缺乏广泛性;混合语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重点问答题:

什么是借词?意译词是不是借词?为什么?

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本章的学习有一定难度,重点注意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般认识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理解历史比较法在研究语音变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般掌握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对于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发展有所了解即可。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以下三个方面都是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随时代变化停止使用,如“天子、宰相”

二、词语的替换: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指称现实现象,而所指称现实现象并没有发生变化。产生词语替换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是社会的因素,“俸禄”变成“工资”;第二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今天变成了双音节词,如“蝇-苍蝇”、“目-眼睛”。

三、词义的演变

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个方面。要求理解并能任举一例说明。重点问答题:

词汇的发展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篇6: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第一章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第二节 标点符号

一、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知识结构

1.句号(。)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语言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2.问号(?)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句末一般也用问号。

3.叹号(!)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感叹句是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如:你给我出去!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也用叹号。

4.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符号还有顿号、分号和冒号,不过这三种符号都有专门的用途,只有逗号是一般性的,行文中用得最多。它既可以表示单句里边的停顿,也可以表示复句里边分句之间的停顿。

5.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交 列的短语(词组)。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和”“或”之类的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

6.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主要用来隔开并列的分句。

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上文中若用逗号便不易分辨前后两层意思,若用句号又会把前后连贯的意思割断,所以要用 分号。

7.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

在总括性话语之前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8.引号(“”)

引号标明引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要特别注意引文末尾标点的使用。

引号还用来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引号里边还要用引号时,外面 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他问:“老师,‘有条不紊’的 ‘紊’是什么意思?”

9.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分。

括号除了最常用的圆括号之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等几 种。

10.破折号(——)

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 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破折号还有其他一些用法。可以表示话题的突然转变。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明对刚进门的小王说。

破折号还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如:“呜——”火车开动了。也可以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11.省略号(……)

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引文的省略,一是列举的省略。表列举末完时至少列举了三项才能用省略号,仅列举一至两项,一般用“等”字表列举未尽,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

此外,省略号还用来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12.着重号(.)

着重号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

13.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可连接两个地名,表示一个地理区域,如“秦岭—淮河一线”;可连接两个数字,标明数量变化的幅度,如“亩产1000-1500 公斤”;还可连接一些事物的型号,如“MD-82客机”等。

连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波纹(~),一般用来连接相关的数字。

14.间隔号(·)

间隔号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还可表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 的分界。

15.书名号(《 》)

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边一层用双书名号,里 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呐喊〉自序》

16.专名号()

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些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17.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通常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在书写和印刷时,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18.直行文稿的标点符号

直行文稿的标点符号只有以下几项和横行文稿不同: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的下方偏右。

(2)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3)引号改用??和??。

(4)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 重号、专名号。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 用的。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顿号。

例(1)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上例中有两个错误。玉米、小麦为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油料”后边 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例(2)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上例中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2.分号和冒号。

例(3)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 柴 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鲁迅《祝福》)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这样几点:①分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句中讲了四个方面的情况,作者用了分号,把复杂的内容用简省的文字表述得非常清楚。②分号的停顿大于逗号而小于 句号,如果各分句里边没用逗号停顿而直接用分号表并列是不行的。表并列的几个分句里至 少有一个用了逗号,才能用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并列。③最后一个分句前用冒号表示总结上文。不过,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用了句号,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 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在用冒号领起下文时也要注意,如果被领起的内容超出 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

3.问号和叹号。

例(4)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荷花淀》)。

问号一定要用在疑问句的后边。句中问号不能用在“怎么了”的后边,因为这只是句子的谓 语部分,句子还没说完。叹号也是如此。

例(5):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句末用叹号。

例(6)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问号的使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连续几个问句接起来,如无特殊需要,通常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

例(7)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来呢?希望给我个准信儿。

如果整个句子为陈述语气,句中虽有疑问词,也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如“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就属陈述句。

4.引号与句逗的配合使用。

例(8)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唐《琐忆》)

这个例子相当典型。特别是所引的话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几句说明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后引号那里的句逗是在引号里边还是在引号外边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问题。

例(9)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例(10)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例(9)引号里边的话是独立的,后面的句号是引文的一部分,应点在引号里边。

例(10)引号 里边的话不独立,它是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句末的句号是整个句子的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5.括号。

括号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句内括号,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一种是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

例(1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例(12)懒,能使人脾气大。(老舍《骆驼祥子》)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从考查范围看,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94年至98年主要考查了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 查了引号、书名号和括号三种。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有选择、改错两种。99年高考没有考 标点符号的用法,2000年高考对此不作要求。但标点符号在我们的书面表达中非常重要,正 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与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应在阅读和写作训练中渗透 标点能力训练,平时要养成正确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四、能力训练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94年高考题)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 株树木将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95年高考题)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 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3.下面是从一则乱办学的招生广告中摘录出来的话,除内容方面的问题外,在标点、语法、句意表述上也有不少毛病。读后完成(1)(2)两题。(96年高考题)

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 跨省办起三所外语培训 学校之一,① ②

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 教师队伍。由于办学成绩突出,③ ④

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导了我校。我校饮誉于东南亚,除了越南、柬埔寨,⑤ ⑥ ⑦

某些国家都有姊妹学校。

(1)有毛病的四处是(只填序号)、、、。

(2)选三处改正

a(只填序号),改为:

b(只填序号),改为:

c(只填序号),改为: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97年高考题)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慧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 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节,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98年高考题)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 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 它借 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① ② ③ ④

A.,《》。

B.。; “”。

C.,; 《》 ?

D.。,“” ?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93年六省市题)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91年高考题)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 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 “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⑤

① ② ③ ④ ⑤

A.”。” ”,”。

B.。” ”。” ”。

C.”。” ”,”。

D.。”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这种倾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主要就表现在商品标记和文字上(甲)明明是中国厂商自己制 造的内销产品,购买者也都是中国人,但他们却喜欢仿造国外厂家的商标,冒充洋货(乙)或 者在商标上(丙)包装上(丁)说明的图片(戊)文字中印上些外文,甚至连一个中国字也没有。

文中(甲)(乙)(丙)(丁)(戊)处应依次填入的是()

A.冒号 句号 逗号 逗号 顿号

B.句号 逗号 顿号 顿号 “和”字

C.逗号 分号 顿号 顿号 顿号

D.感叹号 句号 顿号 顿号 顿号

9.在标出号码的位置上应加上什么标点符号?从四种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组。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②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字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③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④书目答问补正⑤清代张之洞撰,范希增补正。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铅印本⑥史部的有关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B.《 》。、《 》

C.: 《 》,;,

D.: 《 》。《 》。

10.在下文的空缺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85年高考副题)

病菌危害作物 必须突破作物的第一道防线 表皮 病菌突破表皮本领各有不同 有的能 分泌出一种物质 溶解作物的表皮 有的能凭自己的力量 钻入作物的表皮 有的只能从作 物的自然孔口 如气孔 水孔 钻进去 有的只能通过作物的伤口钻进去

词语

一、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二、知识结构

1.语汇

语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它是某一特定范围内语素、词、固定短语的总汇。高考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语汇,并正确使用。

语汇是处在不同的层级上的,语素、词、固定短语是三个层级,语素是语汇的基础层级,由语素构成词。词是高于语素的一个层级,是语汇的主体层级。固定短语则是高于词的一 个层级,它是以词为基础构成的。这三个层级互相联系又各有自身的特点。

2.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例如 草+原草原 学+习学习葡萄+干葡萄干

其中“草”“原”“学”“习”“葡萄”“干”,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读音,一定的意 义,音义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语素。“葡萄”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拆开后,“ 葡”或“萄”都只表读音而不能表示明确的意义了。可见,一个语言单位是否为语素,不是 看音节的多少而是看它是不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整体,是不是具有明确意义的现成的构词材 料。

语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根据音节的多少,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根据意义的实虚可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单音节语素用一个汉字表示,如“人”“语”“看”等。多音节语素用两个或三个以上 汉字合起来表示,如“玻璃”“巧克力”“奥林匹克”等。

实语素是意义比较实在、具体的语素。如“天”“痛”“言”“习”等。虚语素是意义 较虚的语素,如连词“和”“及”等。介词“把”“被”,助词“的”“着”等,以及“阿 ”“第”“初”“老”等。

3.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1)按构词的语素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①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按构成单纯词音节的多少可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 单纯词。单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音节的语素构成的词。多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多音节(包括双音节)的语素构成的词,根据音节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联绵词(包括双声词、叠韵词、非双声叠韵词)、叠音词、象声词、音译词。

②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合成词有两个基本类型:复合型和附加型。

复合型:由实语素加实语素构成的词是复合型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有六 种结构方式: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重叠式。

附加型:由实语素加虚语素构成的词是附加型合成词。

(2)从词义的角度看,按词义的多少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从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看,又 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读音看,又有同音词等等。这里重点的说一说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 是近年高考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①从意义方面辨析。

a.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这一般是同义的名词表现出来的一种细微的差别,如“事情、事件、事故”这组词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 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的事情,范围最小。

b.词义轻重不同。这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如“损坏” 与“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又如“努力 ”与“竭力”,“努力”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竭力”指用尽力量。它们都是前一个词义 轻,后一个词义重。

c.词义重点不同。有些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义的着重方面不同。如“精细、精致、精 巧、精美”一组,“精细”着重指细密、细致;“精致”着重指别致、新奇;“精巧”着重 指巧妙、玲珑;“精美”着重指美好、漂亮。

②从色彩方面辨析。

a.感情色彩不同。有些同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一样的,但是所附加的感情色彩不同。从 褒贬色彩看,有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如“成果”“结果”“后果”一组。除褒贬色彩 外,还有其他感情色彩的区别。如“寿辰”与“生日”,前者带有庄重尊敬的感情;“宰(用于人)”与“杀”,前者带有诙谐或讥讽的感情,等等。

b.语体色彩不同。有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如“小气”与“吝啬”,有的是一般用语和 特殊用语的不同。“一般用语”指口头和书面都常用的普通用语。如“可以”与“准予”“ 现在”与“兹”等,后者多用于公文。又如“心”与“心田”,“唱”与“歌唱”,后者多 用于文艺作品等。

③从用法方面辨析。

a.适用对象不同。有些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它们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不同。有的用于人,有 的用于物;用于人的有老幼尊卑之分,用于物的有抽象具体之别。

b.搭配关系不同。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如“维持”与“保持”,“ 维持”与“秩序”“生活”“状态”等词搭配,“保持”则与“水土”“记录”“清洁”“ 联系”等词搭配。

c.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同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如“诞生 ”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

(3)多义词指具有两个以上有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从词义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多义词的几个意义可以分为本义和转义两类。

本义是多义词的最初的意义。转义是由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如“浪花”本义为“波浪激起的四溅的水”,由本义派生出“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断或现象”的意义。转义有引申义、比喻义和形容义等几种类型。

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倾注:①(水等)由上而下流入。②(感情、力量、精力 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①为本义,②为引申义,一般说来,本义具体些,引申义抽象些。

比喻义是由打比方固定下来的意义。例如:迷雾:①浓厚的雾(本义)②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比喻义),比喻义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具有比喻义的词,经常使用的是它的比喻义,而它的本义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比喻义与比喻用法不同,比喻用法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用来打比方,带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产生的意义是不固定的。而比喻义是固定的。

4.固定短语:

短语由词构成,是比词高一层级的语言单位。

固定短语有专名短语和熟语两大类。专名短语主要是一些国家、机关、单位等的名称和科技 用语。熟语是人们沿习用的基本定型的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高考对词语这个考点要求较高,属于D级能力层级,它是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 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历年高考对词语的主要考查方 式有:解释词语中字的意思,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选用词语,找错或改错,词语的用法 等。(1)解释词语中字的意思:

例1.对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六省市高考题)

A.乔装打扮 乔:装假

B.少不更事 更:经历

C.每下愈况 况:比较,引申为“通过比较而明显”。

D.生灵涂炭 涂:涂抹,引申为“沉溺于……之中”。

答案为D。

此题提供的四个成语都为常用词语或课本中学过的词语,难度不大,但也必须以识记和理解为前提才能答好此题。

(2)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文段或句子为其中的词语创设了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必须根据文中的语境才能贴切地解释 词语的实际意义,而不能光靠死记硬背。高考为了强调对能力的考查,常给试题设计一个情 境,令考生根据特定的语境解释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里“语境”就显得 特别重要,对词语的解释必须紧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才能贴切。

例如1990年全国统考题第28题:

甲和乙的发言中多处使用了“文字”一词,其中三处加了横线,对它们的正确理解是:()①古人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

②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

③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A.语言运用的风格 B.写作运用的语言

C.记录语言的符号 D.连缀成篇的文章

句①中的“文字”指(B或D)

句②中的“文字”指(C)

句③中的“文字”指(B)

(3)选用词语: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1999年高考题)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了。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答案为B。

本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同义、近义词语的能力。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98年高考题)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 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 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答案为A。

本题考查考生对虚词的运用能力,除了要注意关联词语之间的前后搭配之外。还要注意理解 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94年高考题)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 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答案为D。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特别是近义成语的辨析。

(4)找错或改错或找正确的项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9年高考题)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 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 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 体和国家的利益。

答案为B。

例2.下面一句话中有四个画线处,其中使用不当的一处是()(1991年高考题)

那些书摊的图书内容的好坏、环境卫生和经营作风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A.的好坏 B.都 C.或 D.产生

答案为A。

(5)词语的用法

例1.下面三段文字,括号里是作者自己的修改,读后回答2—5题。(1989年高考题)

纺线,劳动量并不太小,纺久了会胳膊疼腰酸……(划线处改为“腰酸胳膊 疼”)

(天山)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 分为南北两半。(划线处改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划线的 字分别改为“陌生”“新鲜”)这样修改的好处是(从A—D项中选择)

A.前后照应 B.生动 C.合乎习惯 D.明确

2.胳膊疼腰酸——腰酸胳膊疼(C)

3.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A)

4.新(的先生)——陌生(的先生)(D)

5.新(的讲义)——新鲜(的讲义)(D)

四、能力训练

1.依次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

①今年是梅兰芳、周信芳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百年。

②大专以上毕业及具有同等 者,相同条件下,将优先予以录取。

③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来自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大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商。

A.诞生 学力 国事 B.诞辰 学历 国事

C.诞辰 学力 国是 D.诞生 学历 国是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不要 地作结论。

②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使用时不能随意。

③报纸也不过偶尔看看,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对这件事他。

A.轻率 篡改 漫不经心 B.草率 窜改 漫不经心

C.轻率 窜改 漠不关心 D.草率 篡改 漠不关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这家工厂采取不正当手段 非法利润。

②要大胆 和积极培养成千上万中青年经济管理干部。

③某杂技团试行了“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分成”的办法,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在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局面。

A.谋取 起用 节余 B.谋取 启用 节余

C.牟取 起用 结余 D.牟取 启用 结余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 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

②到了冬天,某些动物就要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的。

③红军“四渡赤水”一役,不仅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而且大大地 了气焰嚣张的敌人。

A.普遍 蜕化 震动

B.广泛 蜕化 震慑

C.普遍 退化 震慑

D.广泛 退化 震动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 除了他以外,没有任何人在此画上动过一个手指头。整幅作品由他一个人 完成。

②由于他多次 劳动纪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警告处分。

③小张 参加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

A.独立 违反 志愿 B.独力 违反 自愿

C.独立 违犯 志愿 D.独力 违反 自愿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陈祖德在棋坛 中不断战胜自己,与病魔顽强抗争。

②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曲小说 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③正确的审美观是我们在 的小说世界中阅读时的航标灯。

A.生命 出现 良莠不齐

B.生命 出现 鱼目混珠

C.生涯 呈现 鱼目混珠

D.生涯 呈现 良莠不齐

7.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配合教学,选材新颖,多样,深浅适度,内容丰富。

②他 嗓子不好,不肯唱歌,令人扫兴。

③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28个省市颁布最低工资标准。

④投放资金的外国合作公司,必须 其在合约中的投放现金总值。

A.题材 推脱 权益 申明

B.体裁 推托 权益 申明

C.体裁 推托 权利 声明

D.题材 推脱 权利 声明

8.依次填入下面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1)为防范贩毒分子的偷渡,许多国家都在 增设了边卡。

(2)民主和集中这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 开。

(3)在一些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也许是 的,老农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吧。

A.边界 分割 微不足道

B.边境 分隔 微乎其微

C.边境 分割 微不足道

D.边界 分隔 微乎其微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他没有听清我的话,了我的意思。

②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了各国文化,传递了最新信息。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

A.曲解 沟通 滔滔不绝

B.误解 勾通 侃侃而谈

C.误解 沟通 侃侃而谈

D.曲解 勾通 滔滔不绝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 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 象仍然存在。

②人口多,资源少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学习古诗词,应当在理解基础上认真背诵,使自己 受用不尽。

④有的教师还运用音乐帮助学生作文,借以 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A.法治 限制 终生 激励

B.法治 制约 终生 激励

C.法制 限制 终身 激发

D.法制 制约 终身 激发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还不料,不信竟会下劣凶 残到这地步。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何至于无端地在府门前喋血 呢? 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又证明着这 是杀害,是虐杀,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但是 也 而且 更 但是 因此 虽然 但是 由于

B.然而 也 况且 更 然而 而且 不但 简直 因为

C.但是 也 而且 更 但是 并且 虽然 而且 因为

D.然而 也 况且 更 然而 而且 不仅 更加 因此

12.为下面一段文字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上午8时20分,()又大雨滂沱。()泥石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连续流。这种连续流()十分粘稠,()呼啸吼震,来势更加迅猛。

A.忽然 后来 仍旧 都

B.突然 接着 一直 却

C.突然 不久 仍然 但

D.忽然 然而 仍然 但

1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的虚词正确的一组: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同时也表现为 一种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两者之间日趋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缩小和消灭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需要从经济本身着眼,需要长远的目光,从消灭知识差 距和教育差距入手。

A.既 并且 不仅 更

B.因为 所以 不仅 更

C.既 并且 如果 那

D.因为 所以 如果 那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况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

A.由于主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 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 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B.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再现 事物各部分的或方面的本质联系。

C.《雄关赋》中关于“真正艰固的雄关,只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议论,就

属于就个别事物点出它的普遍意义的一种议论。

D.散文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然而这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杂处于一起。

17.下列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当前中关村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销售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和科技开发的竞争。

B.要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素质,虽然要解决语文教师的业务进修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尽快建立流动优化的人事制度。

C.进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但是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质的语文教学又必然首当其冲。

D.刘勰的《文心雕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既然是经典著作,却显然不宜选作中学语文教材。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A.岳飞戎马一生,是一位抗金英雄,可是最后终于被奸臣害死在**亭。

B.难道可以不把这些知识水平稍低的人列为知识分子吗?

C.这部电影,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存在严重的错误和缺陷。

D.既然他名字上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19.下列各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成语,正确的一组:

①校外马路上的摊贩市场在被取缔不到一周后,又,再次喧闹起来。

②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

③自从局长退下来后,门前的小路一改往日 的热闹,重又恢复了它的静谧。

④公路被护栏剖成两条河,车辆在各自的河道上奔驰疾驶。

A.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B.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

C.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

D.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二恶英成了当令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有的 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B.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21.下列各句中画线处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旦国王侯赛因生前曾多次在为化解战争危机的谈判中,晓之以理,折冲樽俎,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

B.侯老很动感情地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C.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D.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C.天赋发展到七十分的,从古以来少有,发展到一百分的恐怕更是千载难逢。

D.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

2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 现。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D.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

C.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D.经过她耐心的解释,我心头的疑虑就成了过眼烟云。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 大火。

B.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D.这们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决不能掉以轻心。

B.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C.这处游览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对于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甲A联赛第一阶段,大连万达战绩差强人意,主教练徐根宝被迫提出辞职。

B.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上,紧握钢枪,虎视眈眈地望着敌营。

D.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共产党人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成金科玉律。

B.我们上车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们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C.有多少原可发现的东西由于才能所限而失之交臂。

D.李大夫用针灸疗法,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真是起死回生啊!

2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A.根据他的来信,我按图索骥,七弯八拐终于找到了他的家。

B.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实习中,我耳濡目染了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很受感动。

D.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几年他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其政绩可谓罄竹难书。

30.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如果对所要说的道理毫无情感,勉强敷衍公事地把它写下去,结果就只会是一篇干巴巴的应 酬文字,索然无味。如果对它有深厚的情感,就会,全神贯注,思致风发,新的意 思就会 地涌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总会是,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

A.信手拈来 意到笔随 兴会淋漓

B.兴会淋漓 源源不断 意到笔随

C.意到笔随 滚滚而来 信手拈来

D.字斟句酌 源源不断 兴会淋漓

第二节 参考答案

标点

1.C 2.D 3.(1)②③⑤⑧(2)②在“办起”和“三所”中间加“的” ③把句中的两 个逗号改为顿号 ⑤把“新闻界”改为“新闻单位” ⑧把“某些”改为“别的”“其他 ”等词语。4.A 5.A 6.B 7.B 8.B 9.略 10.,——。:,;,;(、)。词语

1.C 2.C 3.C 4.B 5.D 6.D 7.B 8.A 9.C 10.D 11.B 12.C 13.A 14.D 15.C 16.C 17.A 18.B 19.D 20.A 21.C 22.D 23.A 24.B 25.C 26.D 27.B 28.C 29.A 30.D

文章

来源莲山

上一篇:超市管理系统的开发下一篇:(签订_续签_终止_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