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语言是符号系统参考答案

2024-05-15

第二章_语言是符号系统参考答案(共3篇)

篇1:第二章_语言是符号系统参考答案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符号: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志。其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3、二层性: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音位。音位是语言符号中最小的辨义单位,位于语言符号结构的最底层。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是句子。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4、组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比方说“红”和“花”两个符号可以组成“红花”和“花红‘。它们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5、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比方拿“红花“这个符号的链条来说,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紫、大、小、好、香„„”,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脸蛋、眼睛、房子„„”,这两组词各构成一个聚合。

二、填空

1、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构成的。

2、一个符号,如果没有(内容),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形式),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3、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

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

5、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6、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7、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即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8、(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线性序列的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可当定义)

9、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三、判断正误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4、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的。(×)

5、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6、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7、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8、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9、“失去生命”这一意义,汉语用“sǐ”表示,英语用”die”表示,那是因为不同民族对这一意义有不同理解的缘故。(×)

10、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的单位后数量翻番增加。(√)

11、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指各个符号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

12、人类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人类具有说话的生理特征,这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13、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14、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15、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16、“玫瑰”一词,如果我们的祖先在最初不把它读做玫瑰而读成别的什么音,我们今天也可以不把它读成【meikuei】了。(√)

17、语言的音义关系是不可解释的(√)

18、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因此我们如果愿意,把“袜子”说成“鞋子”也可以。(×)

19、同别的符号相比,语言符号具有灵活运转的特点。(√)20、动物的语言可以分析出大小不同的结构单位。(×)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

所谓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这种记号代表什么意义是社会全体成员都知道的,都认可的。现实生活中,用一个事物做另一个事物意义的标记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街上的汽车,开着开着突然停了,因为遇见了红灯,因为红灯是社会成员约定表示停止意义的记号;一会儿绿灯亮了,汽车又继续往前开,因为绿灯是大家共同约定表示可以通行中一意义的标记。古代人打仗,击鼓表示前进进攻,鸣金(敲锣)表示退却收兵;敌人来了,在烽火台上放火发出信号。现代军营还用号声表示起床、休息等意义。交通警察用手势还可以表示各种意义。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中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中的音是符号的能指,是符号的形式;义是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内容。词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符号。语言具有符号的特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符号系统。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

语言符号是一个严密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组成是分层级的。音位——30至40个,语素 ——5000至6000个,词——500000个,句子——无穷。组合和聚合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运转规则。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又称“搭配关系”“拼合关系”。聚合关系——组合体中的各个单位往往可以为其他单位替换,这种语言单位间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是聚合关系。有聚合关系的各个语言单位组成一个聚合体。组合是横向的,聚合是纵向的。组合是第一性的,聚合是第二性的。组合与聚合是语言系统的一个纲。如:

组合——→

d a

合t a

n a

l a

发现 问题

研究 问题

解决 问题

任何一个语言符号都处在一个以上的聚合群之内。绝大多数语法符号都能与至少一个符号构成组合关系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1)使用起来最简便。声音是每个人都能发出来的,本身没有任何“重量”,便于携带,人走到哪里,它就能“跟”到哪里,张嘴就能说,既不需要像大人国里的人那样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口袋,也不需要任何其他专门的物质设备(即使像旗语这种简单的交际工具,也还需要两根棍子、两块布)。

(2)容量最大。语言系统中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就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的现象都表达出来。

(3)表达效果最好。说话只是动“嘴皮子”,可以大声疾呼,也可以慢声细语,上下古今,喜怒哀乐,不管多么复,杂的道理,动人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改用手势,效果就要差得多:远处看不清,暗处看不见;深奥的哲理,细腻的感情,也难以用手势表达;而且做手势时还得把双手腾出来,影响劳动。

由于用声音作语言符号的材料有这种种优越性,因而人类的祖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选用它做交际工具的物质形式。

4、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什么特点?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即语言符号的意义。例如“人”这个符号,“rén”是它的语音形式,“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和这个音结合在一起的意义,构成符号的内容。音和义是语言符号的两个“面”,彼此依存。不可缺一,犹如一张纸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只要正面而不要反面,也不能只要反面而不要正面;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与此一样,只有和特定意义相结合的声音才叫语音,由特定语音表达出来的意义才能叫作语义。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改变这种联系。

5、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二者不可分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做约定性,也就是说,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某种规范建立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比如同样是汉语,同样表示“太阳”这一意义,有的地方叫“日头”,有的地方叫“火神爷”,有的地方叫“阳婆”等等,如果联系世界上不同的语言来看,那叫法就更多了。可见,语言符号音义之间联系不是必然的,不是本质的联系。

6、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a”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同样的意义内容,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音形式,这是不同的社会习惯决定的,是不同的民族在创造这个词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语音形式,各个社会的成员约定俗成的,因为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是任意的,非本质的,所以不同语言之间出现这样的差异就不奇怪了。

7、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8、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1)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的是声音,即语音,而不是色彩、线条一类作为形式。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非常方便,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

(2)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而其它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

(3)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如红绿灯,其中的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黄灯表示预备。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驾崩、坐化、驾鹤西归、完蛋、蹬腿”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4)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比如有限的语素组成有限的词,有限的词组成无限的句子。

9、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言是个层级体系

音位语素→词→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几十成千→成万→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语言层级装置中的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单位都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翻番增量,这样连跳三级以后,就从几十扩大到无穷。句子虽然无穷,但是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出几千个语素的范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就使说话的人可以纵意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10、举例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组合,形成述宾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换,“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换,“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篇2:第二章_语言是符号系统参考答案

• 【教学目的要求】 • 认识语言的性质; • 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

• 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课前练习

1、任何符号都是由____和____构成的。• 形式 • 意义

• 2.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意义)•(形式)

• 3.语言符号是___和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

•(语音)•(意义)

•(形式)

• 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____。•(约定俗成)

• • • • • • • • • 5.语言符号具有____和____特点。

(任意性)(线条性)

6.语言的底层是一套____,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____,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____,第二级是____,第三级是____。(音位)

(序列)(语素)(词)

(句子)

• 7.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____和____。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 8.组合关系是指___,聚合关系是指___。• 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 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 9.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____能力和____能力。

• 抽象思维 •

发音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 • • 【教学大纲】

一、什么是符号:甲能代表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的。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性质和特点的关键。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 1.什么是符号:符号又叫做记号、信号,是用来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 如果两个不认识的人见面,约定双方手拿玫瑰花,那么玫瑰花就是代表特定身份的符号。

• • 如果有两束花,一束是玫瑰花,另一束是牡丹花,甲乙两个人都想要玫瑰花,于是两个人约定,拿来两片纸,一片上面画一个十字,另一片什么也不画。一方把两片纸团成一团,让另一方挑选,约定好挑到画有十字纸团的一方有权得到玫瑰花。这时,玫瑰花又成了被代表的事物,而画有十字的纸团是代表玫瑰花的事物,是玫瑰花的符号。

2.什么是征候:

• 如果人们闻到某种浓郁的芳香,就知道附近可能有玫瑰花或别的一种什么花。

• 这种芳香就是玫瑰花或者别的花的属性。这种自然存在的属性,既没有通过别的事物表现出来,也没有用来代表其他的事物,就只是事物本身的征候,而不是符号。

• 可见,符号和征候是不同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呢?也就是符号的实质是什么?

• 请同学们思考。• 以甲代替乙。

各种各样的符号

• 根据符号的定义,举出各种符号。

• 战场上,冲锋号是进攻的符号;白旗是投降的符号;举手是缴械的符号等等;

• 在考场上:打铃是考试开始和结束的符号;准考证上的号码和姓名是考生的符号;ABCD是答案的符号;考完后老师阅卷,80、90是考试成绩的符号等

• 其他符号:

• 窗外传来的一段悠长哀怨的乐曲 • 摩登女郎的异国风情的一件服饰 • 舞台上小丑的一个滑稽可笑的动作 • 救护车发出的“哎哟哎哟”的呼啸 • 后花园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 等等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 • •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用声音来代替所有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符号系统。

一个词是符号,例如,一个名词可以用来代替一件事物(桌子、教室、道德、品质),一个动词可以用来代替一个动作(吃、买、看、想、认为),一个形容词可以用来代替一种性质(高、矮、胖、瘦),而一个连词可以用来代替事物、动作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和、或)。

• 词是符号,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篇章是不是符号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一般认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而句子则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而不再是单个的符号。

• 能不能这样认为呢:

• 一个句子是也是符号(一串符号),用来代表某件事情,比如“我吃饭”“他上街”等。一个句子、一个篇章也是符号,用来代表某个过程或说明某种道理等。)

• 语言符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的语言符号构成某种系统,这一点后面还要讲到,在这里我们想强调“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 2.对语言符号的认识

• 既然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那么,语言符号到底是什么呢?

• •

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作为基本语言符号的词,也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的形式,指的是它的声音,语言符号的意义,指的是它的意义。音义的结合体,就是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是现实的现象。书上28页用图的形式来说明语言符号的音、义同现实现象的关系。

(约定)

(反映)

• 音

现实现象 •

符号 •

代表 •

• 这个图来源于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定义:

• 这是把语言符号分成“音”和“义”两个部分,称为语言符号的二分法。

• 美国哲学家皮尔士认为,语言符号应该分为三个部分,即语言符号的三分法(如图)。

代表项(符号)

• 对象

解释项 •

狭义的符号

代表项

• 对象

解释项 •

广义的符号

• •

皮尔士是这样给符号下定义的:

符号,或者说代表项,在某种程度上向某人代表某一样东西。它是对某个人而言的。也就是说,它在那个人的头脑里激起一个相应的符号,或者一个更加发达的符号。我把这个后产生的符号称为第一个符号的解释项。符号代表某样东西,即它的对象。它不是在所有方面,而是通过指称某种观念来代表那个对象的。(转引自丁尔苏《语言的符号性》p58-59)。

皮尔士对“符号”的解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来讲,“符号”被用来称谓“代表项”(representamen)、“对象”(object)和“解释项”(interpretant)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狭义上来讲,“符号”相当于“代表项”。

• 3.语言符号的特点

• 笼统地讲,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 严格地说,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而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 下面分别说明。

a.任意性

现在一般的看法是: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 例如“人”,汉语说rén,英语说person,或man和woman,法语personne,相互间的语音差别很大,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一样,说明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同样,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ai,汉语中表达的是哀、爱、矮……,在英语中表达的是“我”(I)。

• 人们根据诸如此类的现象得出结论,认为什么样的音和什么样的义相结合构成语言符号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简称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或约定性。

• 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用荀子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的“约定俗成”四字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人们都非常推崇荀子“约定俗成”的学说,认为这一认识比西方语言学家还要早二千多年。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绝不能随意更改;即使是那些“一言九鼎”的权威,如皇帝、总统等等也不例外,都只能接受社会已经约定的符号。

• 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b.线条性

• 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 如仍以前面说过的“小王打碎了杯子”为例,每一个字只能顺着时间的先后一个跟着一个说出来,绝不能在同一时点中同时嘣出两个字来。

• 总之,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 【教学大纲】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 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 【教学内容】

• 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一、语言的层级性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

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的情况也是如此,混沌、模糊,分不出意义的界限。

•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音”本来是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犹如笑声哭声、虎啸狼嚎叫,分不•

但是,只要“音”和“义”经社会的约定而相结合,我们既能分出音的结构成分,也能分出义的界限。例如汉语“钢”的音是gang,“帮”的音是bang,比较这两个字音的差异,只有最前面的那个音不同,“钢”是g-,“帮”是b-,这就是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这种结构成分一般称之为音位(这个问题后面再具体讨论)。

• 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如上述的gang, bang之类),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比较上述的g-和b-)。

• 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法显示表达的。用来表达意义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

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级结构可以图示如下:

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 音位

语素

句子

这是语言系统结构二层性的缩影。这个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 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

三、四十个音位可以组成五、六千个语素的语音形式,五、六千个语素可以组成几十万个词(大型英语词典大致收词四十余万条),而这几十万条词则可以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 句子虽然无穷,但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会超出这几千个语素的范围,就是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这就是说话的人可以纵横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是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语言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

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语言结构的层级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是驾驭语言系统运转的“纲”;抓住了这条“纲”,我们也就能把握住语言系统的结构脉络。

《语言学纲要》就是以这条“纲”为基础来安排、组织语言材料,阐述语言的基本结构原理的。

• 什么是组合规则?就是结构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组成上一层或上一级的一个结构单位,好像一个个连接在一起的链圈,一环扣一环,组成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

• 聚合规则与这种组合规则有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每一个结构单位在这一前后相续的线性链条上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卸下来,换成另一个结构单位,从而构成上层或上级的一个新的结构单位,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某一个环可以被另一个环替换掉而成为一根新链条一样。

以他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它的位置;我们如果能把握住这种交叉点,也就不难了•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解一个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说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这是语法上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考虑一下,语音上有没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以上面举过的“钢”gang为例。

• 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 【教学大纲】

一、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喊之类的性质可以反衬人类语言系统的特点。

【教学内容】

• •

一、语言能力

只有人类才具有语言能力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另一方面,要有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只有人类才同时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二者的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形成的,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 正是由于有了语言能力,儿童才能在短短几年内掌握一门语言。而其他动物不具备先天的语言能力,因此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让动物学会语言。

• • 在教动物学习语言方面,人们做过一些实验,其中最有影响的恐怕要算是“瓦舒计划”了“瓦舒”(Washoe)是一只雌性的黑猩猩(在进化程度上,黑猩猩被认为比包括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在内的其他灵长类动物离人近得多)。20世纪60年代,两名美国心理学家贝特丽丝加·丁纳和阿伦·加丁纳(Beatrice and Alan Gardner)在野外捕捉到年仅一岁的瓦舒,教它学美洲哑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

美洲哑语是北美聋哑人社团所使用的语言,按照流行的观念,这种语言可以算作是一种人类语言。这项实验的结果曾经轰动一时:瓦舒学会了一些符号并能够以小孩特有的方式将学会的哑语符号举一反三地应用到新的事物上。据说瓦舒还能够将符号用没有学过的方式进行组合,表现出了能产性。加丁纳夫妇还暗示瓦舒能够将符号的顺序用作一种句法手段。学多评论家根据这些情况得出结论说,瓦舒已经学会了一种人类语言。

• 然而,对于这一结论,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指出了一些事实,来反驳这一草率的结论。例如,瓦舒的正确的符号组合形式是夹杂在大量的无意义的组合形式之中的,这就使人怀疑这些正确的组合是意外的巧合。瓦舒能过将符号顺序作为句法手段的说法也难以令人折服,因为瓦舒用很多方式来组合符号,而且符号之间还有大量的重复,一般来讲,这一点与儿童学习母语的行为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 这个实验说明黑猩猩具有一定的掌握符号的能力,但是它掌握不了人类的有声语言。黑猩猩通过强化训练掌握一定的手势语,其使用的范围主要限于直接的实用目的(例如从训练者那里获得食物和照顾),而不能用来达到认知的目的。人掌握语言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胀密切相关,儿童在学说话的过程中爱用语言来了解周围的世界,因而语言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 黑猩猩却不是这样,它们对周围的事物不怎么感兴趣,因而语言的发展也限于较低的水平。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一般的黑猩猩最多只能掌握手势语的一百多个词,学习的速度也十分缓慢。这很可能是由大脑的发育水平所决定的:刚生下的婴儿大脑的重量只及成人的24%,而黑猩猩刚出生时的脑重已达成年黑猩猩的60%。可见人类发育期间大脑增长的速度要比黑猩猩快得多。人类正是在大脑迅速增长这段时期内掌握语言的。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许多动物也有传递信息的符号,比如蜜蜂、海豚、蚂蚁、狐狸等,都有比较发达的信息符号,用来简单的信息功能,如帮助觅食、逃避危险等有的更像人的语言,有的动物还可以听懂人类语言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如鹦鹉、猿猴、狗等。鹦鹉甚至还能维妙维肖地模仿人的语言。那么,与这些所谓动物的“语言”相比,人类语言有什么根本区别呢?

性、能产性、任意性、互易性、专用性、不受环境限制和传授性。

• 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C.F.Hocket)从区别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类语言所具有的七大基本属性,它们是:二层• 《语言学纲要》书上讲了六种: • 哪六种?

• 单位的明晰性、任意性、二层性、开放性、传授性、不受环境的限制。

• 二层性(duality):语言在结构上由两个抽象的层次组成。

• 在一个层次上,语言被分析为有意义的单位(如词和语素)的组合;在另一个层次上,语言被分析为没有意义的语音单位(如音位)的序列。

• •

也就是说,语言系统有两个结构,一个是语音结构,另一个是语义结构。

此二层结构对于语言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为数不多的语音单位可以经过反复组合和再组合形成较大数量的语义单位(即词语),而这些语义单位又可以经过不同的排列和在排列形成数量无限多的语句。因而,人们能过说出任何话语,表达任何意义(在他们的知识范围之内)。任何动物的交际系统都没有这种“二层性”。

• 能产性(productivity):语言使用者能够理解并说出数量无限的句子的创造性能力。与动物的非能产性(non-productivity)“语言交际”相比,能产性是人类语言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开放性)

• 任意性(arbitrariness):前面已经讲过,在此不赘。

• 互易性(interchangeability):人类的任何一员都能发出和接受信息,既可以作为信息发出者,也可以是发出者接受者。长臂猿和蜜蜂的交际方法具有这种特性,但另外一些动物的交际方法就不具有这种特征,例如,有些雄性鸟类的叫声雌性鸟类就发不出。

• 专用性(specialization):指人们交际时,甲告诉乙去做某事,乙做某事是甲的话语所产生的触发后果,但不是直接物理后果。例如,一个人看到妻子在餐桌上摆食具,他知道要开饭了,于是到卫生间去洗手。摆食具的动作具有开饭的直接物理后果,它能提醒家中其他成员做好吃饭的准备(如洗手)。

• 这两件事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摆食具的动作对交际行为而言不是专用的。如果妻子提醒丈夫“快开饭了”,说这句话的直接物理后果是周围空气的振动,而触发后果却是和前面的情况一样。把一个行为或信息的直接物理后果和触发后果加以比较,如果两者有密切关系,它就不是专用的,如无特殊关系,它就是专用的。

• 不受环境限制(displacement):指交际时传递信息的内容和当时的环境无关。语言可以用来指称不在眼前的事物,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遥远的地方的、现实的或者是想象中的一切事物。动物有没有这种特点呢?没有。动物的叫声都是作为对情境的即时变化而发出的。比如说,遇见危险了,或者身上感到疼痛了,它们就会发出叫喊,而一旦危险或者疼痛消失,它们的叫喊也就停止了。以长臂猿为例,它绝对不会为去年吃过的什么食物而发出叫声。

• 传授性(cultural transmission):也叫文化传授性,指的是语言不是象遗传基因或动物本能那样从父辈那里继承或代代相传的。语言作为一个体系,必须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 诚然,按照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假说,儿童先天具有习得母语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基础,但是人们所要学的某一特定的语言是和文化传统中的任何其他东西一样,要经过后天学习得到,不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而动物的鸣叫是通过遗传的基因传递的。动物生下来便能发出为其同类所独有的那一套特殊的叫声。比如,所有的猫、猿都具有一套与任何其他的猫、猿几乎完全雷同的交际方法。

• 霍凯特就上述七大属性把一些动物的交际方式同人类语言相比,列成下表:

篇3:第二章_语言是符号系统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是C语言的特点的是________。

A)语言的表达能力强 B)语言定义严格 C)数据结构系统化 D)控制流程结构化

2、TC编译系统提供了对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环境,以下可以不在该环境下进行的环节是________。

A)编辑和编译 B)编译和连接 C)连接和运行 D)编辑和运行

3、以下不是二进制代码文件是________。

A)标准库文件 B)目标文件 C)源程序文件 D)可执行文件

4、下面个选项组中,均属于C语言关键字的一组是________。A)auto,enum,include B)switch,typedef,continue C)signed,union,scanf D)if,struct,type

5、下面四组字符串中,都可以用作C语言标识符的是________。A)print B)I am C)signed D)if _maf scanf 3mf ty_pr mx_2d mx_ a.f x1# aMb6 AMB A&B 5XY

6、以下不属于流程控制语句的是_________。

A)表达式语句 B)选择语句 C)循环语句 D)转移语句

7、下面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C语言的函数体由一系列语句和注释组成。B)注释内容不能单独写在一行上。

C)C程序的函数说明部分包括对函数名、函数类型、形式参数等的定义和说明。D)scanf和printf是标准库函数而不是输入和输出语句。

8、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主函数的花括号必须有,而子函数中的花括号是可有可无的。B)一个C程序行只能写一个语句。C)主函数是程序启动时的唯一入口。D)函数体包含了函数说明部分。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C程序至少要有一个________函数。(主函数)

2、标准库函数不是C语言本身的组成部分,它是由__________提供的功能函数。(编译系统)

3、C语言是以________为基本单位、整个程序由________组成。(函数 函数)

4、常用的标准库函数有数学函数、字符函数和字符串函数、动态分配函数、随机函数和________函数等几个大类。(输入输出)

5、标准库函数存放在________文件中。(函数库)

6、目标程序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____。(.obj)

7、程序连接过程是将目标程序、________或其它目标程序连接装配成可执行文件。(库函数)

8、因为源程序是________类型文件,所以用具有文本编辑功能的任何编辑软件程序完成编辑。(文本)

三、应用题

1、你认为C语言的主要特点和用途是什么?他和其他高级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主要特点:生成的执行程序短,代码效率高,运行速度快。适合开发系统软件。与其他高级语言相比,具有面向机器的指令,具有构造类型能力,适应用面广,可用于一般用途,还可用于开发控制软件。

2、C语言以函数为程序的基本单位,它有什么好处?

C以函数为单位有利于程序的模块化,便于程序调试和阅读。

3、C语言程序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 答:

1)C程序由函数构成。

2)每个函数由函数说明部分和函数体两部分组成。3)每个C程序总是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

4)书写格式自由。

5)每条语句必须以分号结束。

4、C语言标识符的作用是什么?命名规则是什么?与关键字有和区别?

答:标识符是C语言中用户给用到的变量、常量、数组、函数、文件、类型等的命名。命名规则: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后跟字母、数字或下划线。标识符一般不超过8个字符。标识符不能与系统关键字同名。

上一篇:我好想回家四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幼儿园行政管理章程